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辅导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同济大学考研分数线、同济大学报录比、同济大学考研群、同济大学学姐、同济大学考研真题、同济大学专业目录、同济大学排名、同济大学保研、同济大学公众号、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同济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同济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交通运输工程的研究生。

因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考研辅导一对一
考研一对一辅导班
考研派考研题库
考研派考研督学
考研派考研1v1答疑
考研派研究生筛选流程
考研派辅导方法
考研派口碑
考研派一对一辅导口碑
考研派课程体系
考研派服务流程
考研派
考研派考研问题
考研派考研资料
考研派研究生学长
考研派考研辅导
考研派考研真题资料等
同济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交通运输工程的研究生。

因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交通运输工程的研究生。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考试科目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招生院系 (120)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 (082300)交通运输工程(学术学位)
研究方向 01 道路与机场工程
02 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
03 道路安全与环境工程
04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
05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
06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
07 交通数据分析
08 轨道交通设计、运营管理与多式联运
09 物流系统规划与运作管理
初试 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 2 (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2)德语、(241)法语任选一门
科目 3 (352)口腔综合
科目 4 (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810)测绘科学技术基础、(831)理论与材料力学、(408)计算
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824)通信原理、(825)自动控制原理、(837)材料力学(交通)、(838)
01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
02 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
03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
04 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
复试内容 临床医学综合考核
学习和就业方式 全日制非定向就业
备注 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专业排名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东南大学 A+
2 西南交通大学 A+
3 北京交通大学 A-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5 同济大学 A-
6 大连海事大学 B+
7 哈尔滨工业大学 B+
8 武汉理工大学 B+
9 中南大学 B+
10 长安大学 B+
11 吉林大学 B
12 上海海事大学 B
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4 长沙理工大学 B
15 重庆交通大学 B
16 兰州交通大学 B
17 北京工业大学 B-
18 华东交通大学 B-
19 华南理工大学 B-
20 西北工业大学 B-
21 中国民航大学 C+
22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23 东北林业大学 C+
24 上海交通大学 C+
25 江苏大学 C+
26 空军工程大学 C+
27 北京建筑大学 C
28 大连理工大学 C
29 大连交通大学 C
30 湖南大学 C
31 中山大学 C
32 清华大学 C-
33 上海理工大学 C-
34 河海大学 C-
35 南京林业大学 C-
36 昆明理工大学 C-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2020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同济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同济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经过113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专业介绍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下设4个二级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云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已组成了知识结构和年龄层次均相当合理的学术梯队,具有强大的科技攻关能力。承担了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一大批科技(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攻关项目。学科的发展也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布局调整和学科改造的过程。在国内同类学科中,通过并校与调整形成了陆上交通最为完整的学科体系,骨干教师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管理科学背景和信息技术背景的互补结构。2007年通过了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验收,并被确立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道路与机场工程
02 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
03 道路安全与环境工程
04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
05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
06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
07 交通数据分析
08 轨道交通设计、运营管理与多式联运
09 物流系统规划与运作管理
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 2 (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2)德语、(241)法语任选一门
科目 3 (301)数学一
科目 4
(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810)测绘科学技术基础、(831)理论与材料力学、(408)计算
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824)通信原理、(825)自动控制原理、(837)材料力学(交通)、(838)
交通运输工程基础任选一门
复试科目:
01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
02 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
03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
04 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
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1. 《材料力学》 宋子康、蔡文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二版);2.《结构力学教程》(Ⅰ、Ⅱ部分),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1年;3.《结构力学》(上、下册),朱慈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810测绘科学技术基础:1 《测量学》(第四版),顾孝烈,鲍峰,程效军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2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4.《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刘瑜、张晶等,科学出版社,2005。
824通信原理:[1].樊昌信.通信原理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樊昌信.通信原理(英文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825 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3;2.《现代控制系统》(英文影印版第十二版),Richard C. Dorf, Robert H.Bishop,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3.《Foundation of Modern ControlTheory》,许维胜,朱劲,王中杰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
831理论与材料力学:任选考一门:《理论力学》或《材料力学》大学本科通用教材。
837材料力学(交通):《材料力学》,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基础力学教学研究部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838 交通运输工程基础 《交通管理与控制》,吴兵,李晔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第四版,2010年; 《城市交通规划》(原著第二版),迈克尔·D·迈耶著,杨孝宽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运筹学方法与模型》,傅家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
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1. 《材料力学》 宋子康、蔡文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二版);2.《结构力学教程》(Ⅰ、Ⅱ部分),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1年;3.《结构力学》(上、下册),朱慈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810测绘科学技术基础:1 《测量学》(第四版),顾孝烈,鲍峰,程效军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2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4.《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刘瑜、张晶等,科学出版社,2005。
824通信原理:[1].樊昌信.通信原理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樊昌信.通信原理(英文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825 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3;2.《现代控制系统》(英文影印版第十二版),Richard C. Dorf, Robert H.Bishop,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3.《Foundation of Modern ControlTheory》,许维胜,朱劲,王中杰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
831理论与材料力学:任选考一门:《理论力学》或《材料力学》大学本科通用教材。
837材料力学(交通):《材料力学》,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基础力学教学研究部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838 交通运输工程基础 《交通管理与控制》,吴兵,李晔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第四版,2010年; 《城市交通规划》(原著第二版),迈克尔·D·迈耶著,杨孝宽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运筹学方法与模型》,傅家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分数线
年份 分数线
2020 305
2019 325
学费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每年。从2014年秋季开始,公费研究生取消,取而代之实行(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自费研究生,规定硕士研究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具体情况视学校专业而定。针对部分研究生家庭困难的情况,国家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且高校一般都会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对学子进行补助,确保研究生能够正常顺利的完成学业。
主要导师
梁文灏,1941年9月18日出生于上海,男,汉族,上海市人,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铁道建筑专业。曾任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委员会理事。现任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双聘院士。
 
惠英,讲师,硕士生导师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镇低碳建设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国家自然科(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学基金重点项目(信息环境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等国家级项目。参与Comparative study on street space等国际合作项目,承担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与咨询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约20余篇,其中被EI、ISTP检索论文10余篇。
 
许项东副教授,学科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曾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发表SCI论文20余篇,在连续两届的交通领域国际最高水平的理论性学术会议ISTTT(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Theory)上发表论文3篇,是近年来首位同一届ISTTT发表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
 
陈川,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区域移动电子商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科研项目研究,并主持部分分项研究(移动电子商务总体架构设计、业务模型和服务模型);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性提升综合技术及示范”科研项目研究,并负责部分分项研究(不同受众交通安全科普教育形式研究与成套教品开发)。近年来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与苏州、宁波、汕头、南宁、湘潭和杭州等近10个城市的物流与综合交通方面的规划项目研究。研究方向:交通规划与管理、物流规划与管理、交通社会学。
交通运输工程 [082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同济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23]交通运输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道路与机场工程
02 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
03 道路安全与环境工程
04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
05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
06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
07 交通数据分析
08 轨道交通设计、运营管理与多式联运
09 物流系统规划与运作管理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202)俄语、 (203)日语、 (242)德语、 (241)法语任选一门
③(301)数学一
④(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810)测绘科学技术基础、 (831)理论与材料力学、 (408)计算
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824)通信原理、 (825)自动控制原理、 (837)材料力学(交通)、 (838)
交通运输工程基础任选一门
备  注: 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钱劲松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道路与铁道工程)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交通学院A627
  电话:021 6958 3006 电子邮件:qjs1001@126.com
  网址:http://www.jmling.com/details.aspx?ID=10
  
  教育背景
  本科:同济大学 交通土建工程(1997-2001)
  硕士:同济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2001-2004)
  博士:同济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2004-2007)
  工作经历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副教授(2010.11 – 至今)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讲 师(2007.11 –2010.11)
  
  研究方向
  路基工程 地基处理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平衡湿度状态下高地下水位粘土路基永久变形特性与预估模型研究)、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低基质吸力黏性路基土浸湿曲线特征与模型)等科研项目,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结构系统行为和损坏模式研究)、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适应高速重载交通的路基长期性能研究)、上海市科委(高速重载交通路基变形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先后入选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上海高校青年科研骨干培养计划(晨光计划)、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计划,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得省部级(及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201 59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48 18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 53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430123 交通运输工程18 51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430141 物流工程3


【内容包括:考试要求、考试范围及考试题型】
-、基本原则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交通运输工程基础》科目入学考试的基本原则是将其定位为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两个二级学科的基础平台科S,重点 测试考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出本复习大纲的 目的是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交通运输工程基础》,引导考生正确地理解与掌握《交 通运输工程基础》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等。
二、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题)
1、 关于交通与运输和城市基本概念及其关系的深入理解:包括交通、运输以及城市 的基本概念,交通与城市的基本关系等’
2、 关于交通运输工程学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交通运输工程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 容、研究方法、主要的理论/技术和应用领域等;
3、 关于交通运输系统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人/物、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规则 、运输组织、环境、信息等的基本构成;交通运输系统结构(出行方式比例)、交通 设施结构比例等;
4、 运输与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特点及基本方法。
5、 关于交通需求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交通需求的产生原理、影响因素(土地利用
、出行者行为等)及其分析方法、传统的四阶段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和局限性等;静态 交通(停车等)在交通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6、 关于交通服务(通行)能力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交通设施服务(通行)能力的 基本概念、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方法、国内外计算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基本 原爰与方法等;
7、 关于交通系统问题的基本认识:交通系统的基本问题(交通阻塞、交通事故、交 通环境污染、交通不受性等)及其基本关系、交通问题的主要成因、交通问题的基本 对策等;
8、 关于交通现象的基本认识与概念:交通流及其饱和度的基本概念(注意交通量与 速度的非线性关系),设计交通量、设计车速、服务水平等基本概念;
9、 关于交通节能减排与环境:了解交通能耗、交通工况、环境污染基本概念及其基 本影响因素,交通节能减排与环境改善基本措施等;
10、 关于交通安全:了解交通事故、交通冲突基本概念,事故致因分析,设施安全评 价,交通安全改善的基本措施,交通参与者行为分析。
11、 理解交通工程与交通运输及物流工程等专业的密切关系:从相关专业的研究对象 、目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入手,说明相关专业的有机关系,如关于交通运行与运输营 运关系的理解等,
12、 关于综合交通运输与枢纽及多式联合运输:综合交通与综合运输之理解;枢纽的 基本功能、基本组成及其与TOD和多方式运输之关系。
13、 线性规划基本理论
14、 对偈理论
15、 图的基本概念、最小生成树、运输网络
16、 PERT网络图的时间参数和关燙路径
17、 泊松过程、生灭过程和负指数分布、排队系统结构、排队模型的数量指标 以下A、B两组内容任选其一。
A组:交通工程基础
(-)基本理论
1、 交通调査分析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数据调查与分析基本理论(调査方案的设计 、调査数据的分析)与方法;了解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内容与基本方法;能对应于常规 交通现象分析的需要,设计交通调査方案,并进行其数据处恩与基本统计分析等;
2、 交通流分析理论与方法:交通流的流密速关系分析基本理论、交通流(随机)到 达与离散规律分析理论、交通流穿越概率分析理论、交通流排队现象分析理论(包括 波动坦论基础、M/M/1等);
3、 交通优化理论:优化模型(目标函数、边界条件)的构筑方法、常规求解方法( 极值法和简单的线性规划方法等);
4、 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交通与运输规划流程与基本方法、交通平衡分配原耍(

孙大权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道路与铁道工程)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交通学院A636
  电话:021 6958 3781 电子邮件:dqsun@tongji.edu.cn
  教育背景
  本科: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1993-1997)
  硕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有机化工(1997-2000)
  博士:同济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2000-2003)
  工作经历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副研究员(2007.7 – 至今)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讲 师(2003.10 –2007.7)
  
  研究方向
  先进道路工程材料、道路材料微细尺度分析、特殊工程铺面技术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完成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上海东海大桥桥面铺装、虹桥机场跑道加铺等重大工程设计与施工。发表SCI论文7篇,出版论著3部(合著),参与3部地方规范编写。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4项。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起源于1914年同济大学设立的土木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一直是我国该领域最优秀的系科之一。
1952年开始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上海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合并成立了同济大学“铁路公路系”,成为我国最早设置的道路工程学科。之后随着学科发展和专业调整,曾更名为“公路系”、“铁路道路与桥隧系”、“路桥系”、“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等,并于2001年成立“道路与机场工程系”至今。

同济德文工学堂 历史照片  
1952年系科开始独立培养“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本科生,后调整为“公路、城市道路及机场工程”专业、“交通土建工程”专业,目前分别在“交通工程”和“土木工程”两个专业下的“道路与机场工程”方向培养本科生。    
1955年,系科开始招收“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研究生。随着我国硕士、博士研究生制度的改革,系科于1981年和1985年分别获得我国第一个“道路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1998年,研究生专业进一步调整成为“道路与铁道工程”,设道路与机场工程、道路安全与环境工程等方向,并延续至今。

道路与机场工程——道路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围绕公路、城市道路、机场、港口码头等工程领域,对相关的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材料、安全、管理等理论、方法与技术进行全面研究。培养了包括建设部部长、交通部总工、大学校长、设计大师、企业家、学者等在内的一大批工程、管理及科研杰出人才。
曾主持了“七五”、“八五”、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众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领衔完成了多部国家和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制修订,支撑了我国高速公路和机场领域上百个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并与美国、德国、荷兰、法国等10余个国家建立了紧密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

道路与机场工程——机场
本系现有教师36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16名,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获得者8名(其中包括长江学者1名、杰青1名),具有博士学位人数31名,实力雄厚。道路与机场工程系长期潜心于精英人才培养、科学技术难题研究及国际合作交流,正全力打造高层次、国际化、可持续的系科特色
  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914年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创办的土木科,1952年成立同济大学铁路公路系,1973年同济大学的铁路学科调整至上海铁道学院,2000年两校合并后,设铁道建筑工程系,后更名为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隶属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现有教师24名,其中教授10名、研究员2名、副教授5名,另外聘请4位院士为顾问或兼职教授。已形成四大主干方向: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与规划、轨道结构与养护管理、轨道交通结构工程、轨道交通线路动力学。所在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并纳入同济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正在建设“复杂基础设施力学理论”和“交通基础设施性能升级与智能化技术”两个一流学科团队。
      承担交通工程(轨道交通方向)、土木工程(铁道工程方向)两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及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已为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毕业生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主持原铁道部规划、建设、科技发展的主要领导多人,此外已建和在建的高速铁路、地铁等国家重点工程中指挥人员和技术人员中,均有本系的优秀毕业生。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重大科技开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研究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50余项,并为全国10多条高速铁路、10余个城市的地铁等轨道交通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服务。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余项,编制行业和地方标准多部。
      近年来,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德国、英国、荷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固定的互访或联合研究,新近引进人员均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


交通运输工程 [082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同济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23]交通运输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道路与机场工程(02)道路安全与环境工程
(03)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
(04)智能交通系统工程
(05)交通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
(06)交通数据科学与工程
(07)轨道交通设计、运营管理与物流运作
招生人数: 4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0)测绘科学技术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4)通信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5)自动控制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1)理论与材料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7)材料力学(交通)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8)交通运输工程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01)数学一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0)测绘科学技术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4)通信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5)自动控制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1)理论与材料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7)材料力学(交通)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8)交通运输工程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0)测绘科学技术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4)通信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5)自动控制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1)理论与材料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7)材料力学(交通)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8)交通运输工程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1)法语
③(301)数学一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1)法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1)法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0)测绘科学技术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1)法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4)通信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1)法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5)自动控制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1)法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1)理论与材料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1)法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7)材料力学(交通)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1)法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8)交通运输工程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0)测绘科学技术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4)通信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5)自动控制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1)理论与材料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7)材料力学(交通)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8)交通运输工程基础
备  注: 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 160 61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46 24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192 60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430123 交通运输工程   40
2020年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考研复试分数线
黄琴龙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道路与铁道工程)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交通学院A634
  电话:021 6958 3006 电子邮件:hql04@yahoo.com.cn
  教育背景
  本科:同济大学 交通工程(1989-1993)
  硕士:同济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1997-2000)
  博士:同济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1995-1999)
  
  工作经历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2006.7 – 至今)
  研究方向
  路基路面工程
  主要研究成果
  10多年来,在道路路基、路面设计理论与工程技术应用等领域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共参与多个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具体项目有: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新老路基结合部处治技术”和“加筋土路基力学行为与设计方法的研究”、上海市科委项目“公路改扩建关键技术研究”和“旧水泥混凝土“碎石化”技术力学机理及施工工艺研究”、上海嘉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短工期条件下高速公路桥头引道沉降控制技术研究”、依托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拓宽工程的“软土地区高速公路拓宽路基路面关键技术研究”等。 .简介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发源于1952年成立的公路、铁路和桥梁系,是我国最早的道路工程、铁路工程、交通工程教学与科研机构之一。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成为国内公路、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专业的第一个博士点;1990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获得国内第一批交通工程博士点;1998年成为第一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1年被确定“道路与铁道工程”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个国家重点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也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本学科还拥有我国第一个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被确定为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涉及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与养护、载运工具的运用与维修、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运输规划与运营等。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产生交通运输需求的主体、载运工具、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控制系统。
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方向秉承传统,面向我国公路、城市道路、铁道和机场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与管理的广泛技术需求,形成了覆盖多种交通设施、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创新并重、团队建设与基地建设并进的学科特色。围绕道路与铁道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的前言性和关键性问题,在国家“973”和“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大批省部级项目支持下,学科在路面结构与材料、交通设施管理、路基工程、道路安全与设计等传统优势方向取得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针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开拓了“枢纽机场布局规划与运营管理”、“新一代轨道交通结构设计理论与工程技术”、“智能铺面工程技术”等研究领域。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方向以发展智能化、高速化和品质化的新一代交通运输系统,改善交通拥堵、提升交通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提高服务水平以及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排放等为基本目标,以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感知及智能化等为研究背景,以交通运输系统理论为基础,系统科学、信息与通信及系统控制和管理等新理念、新方法、新系统为基础的交叉型学科,伴随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本学科与时俱进地支撑着交通运输系统的变革并代表其发展方向。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方向围绕陆上交通(客流与物流,道路与轨道)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已经形成知识结构、年龄、学缘结构更为合理的教学研究队伍。现有教授和研究员18人,副教授21人。通过研究环境改善与研究基地建设,引进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学院的兼职教授与博士生导师。围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前沿性和关键性问题,在国家“973”和“863”项目、科技攻关重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支持下,依托长三角、上海等省市的重大交通规划决策与运行管理系统核心技术开发,依托上海世博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在城市群与大都市圈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大都市骨干交通系统管理智能化与信息化核心技术、基于道路网络时空资源优化的多模式交通设计理论及技术体系、交通拥挤收费理论和关键技术、城市群区域城际及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理论及关键技术等五个方面取得理论与技术的创新突破。
本学科云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拥有多名该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形成了研究方向明确、知识结构合理、充分了解并进行国际前沿研究工作、勇于科技攻关与创新、年富力强的学术团队。
本学科无论在师资力量、研究条件(重点、开放实验室)、学科建设(博士点和博士生流动站)、人才计划(长江学者、杰青),还是在项目数量、成果水平、国内外影响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同济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综合领先地位。在道路工程、铁道工程、机场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方向上取得了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许多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学科已发展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重要的原创性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该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品德高尚、学风正派,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奉献精神。
2、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独立解决本学科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道路工程、铁道工程、机场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方面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研究前沿。能够承担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能主持和组织科研与开发,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4、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应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5、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研究方向
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方向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方向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方向
 
.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1.0~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硕士生的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对部分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在校注册时间不少于1.5年)、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学分要求
学术型硕士生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18学分(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论文工作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留学生可用英语或用事先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批准的其他语种撰写学位论文,且必须在学位论文中附加详细汉语摘要。
答辩前需经本学科专业委员会审核小组审核,除学位论文满足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学术论文发表的基本要求,并至少提供实质性参加实际研究计划的经历,经审核通过方可送审。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参加校学位办公室组织的上海市学位办的双盲检查。
申请硕士学位者,应至少在国内外正式期刊或在学院规定的会议范围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未能达到规定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但已完成培养计划,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
学位申请按《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第六条执行。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 159 48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61 19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183 45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65 65
120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085240 物流工程 9 5

赵鸿铎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道路与铁道工程),系副主任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学院A640
  电话:021 6958 0415 电子邮件:hdzhao@tongji.edu.cn
  网址:http://www.jmling.com/details.aspx?ID=11
  教育背景
  本科:同济大学 公路、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1994-1998)
  硕士:同济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1998-2001)
  博士:同济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2003-2007)
  
  工作经历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副教授(2008.7 – 至今)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讲 师(2003.7 –2008.6)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助 教(2001.3 –2003.6)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访问学者(2009.8 - 2010.9)
  
  研究方向
  机场道面结构设计、机场道面养护与管理、智能铺面结构与材料
  
  主要研究成果
  参加工作10年来,长期从事铺面工程(道路路面和机场道面工程)的科研、教学与学科建设工作。
  主持或参与完成了16项来源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交通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多项关于铺面交通荷载、铺面结构、铺面预防性养护和铺面排水等方面的研究课题。  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技术、累积损伤原理、通行-覆盖率概念等,建立了我国机场沥青道面结构设计新方法。该研究成果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相关的道面结构施工技术已成为国家一级工法。在  姚祖康教授的指导下,研发了我国公路领域的第一个设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并融入了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建立了路面表面和内部排水技术体系,以及公路水毁防治技术体系,研究成果  获得了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率先在国内展开智能铺面结构与材料的研究。智能铺面是指具有自我感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信息交互、能量采集等智能能力的道路路面和机场道面。智能化是一下代铺面工程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下一代环境友好型铺面、功能型铺面、路联网系统的基础,符合铺面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经在路面发电、自动轮迹分布规律检测等方面有了阶段性的成果。
  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纳入国家一级工法1部、行业标准1部、地方标准1部。依托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2篇,参与出版教材1部。曾获得“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同济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称号。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起源于1914年同济大学设立的土木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61年同济大学在国内首创城市建设专业,杨佩昆教授等即开展了城市交通相关教学科研工作。1979年中国大陆第一个“交通工程研究室”在同济大学成立,标志着同济大学乃至中国大陆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在老一辈学科带头人杨佩昆教授、周商吾教授、徐慰慈教授等的带领下,当时的主要研究定位于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及管理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并使得同济大学成为中国大陆最早培养“交通工程”方向博士和硕士的大学。
     目前我系共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其中,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另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5人入选上海市浦江计划。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12年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三,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一(设立交通工程专业的80多所大学网络排名)。经过211工程、985工程持续投入,本系拥有投资3000余万建成的 “交通行为与交通安全模拟实验平台”、“自然驾驶实验车队”、“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交通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共享交通研究中心”等一系列高水平科研平台。
      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城市交通系统由单一系统逐步发展到综合多元复杂系统,城市发展由单个城市主导转变为以大城市为核心、城市网络化的都市圈发展为主导的阶段。本系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与凝练,逐步壮大,面向城市发展、综合交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形成综合交通规划、设计、运行与管理、安全与新能源、交通大数据等方面多项新理论和新理念,始终引领交通行业发展。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4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以上奖项10余项,主编国家及省部级规范10余项。
      本系具备与时俱进、创新求实、学科交叉、争创世界一流的基本特点。30余年来,本系/学科源源不断输送中国交通工程专业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融资、金融及保险等方面创新型主导力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分布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咨询设计、工程管理等众多行业。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交通运输工程     专业代码:0823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交通运输工程

专业介绍

青岛理工大学为例
青岛理工大学于1999年设立山东省首批交通工程本科专业,2000年设立交通运输本科专业,2006年获得载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4个二级学科,分别为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青岛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现已形成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安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控制、车辆检测与试验技术、车辆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路面材料与结构、物流工程装备技术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的学术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归国留学人员2人,博士19人。
近年来,该学科新引进了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下设交通虚拟仿真实验室、交通控制实验室,交通安全实验室,车辆检测实验室,车辆故障诊断实验室,物流装备实验室等。拥有先进的交通仿真和控制软件,车辆安全虚拟现实开发平台,车辆性能检测线,车辆检测虚拟仪器开发平台,三坐标测量臂等研究和实验条件。
近5年,本学科共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75篇;出版教材与专著30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其他项目6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其他科研奖励13项。

专业点分布

北京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中山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7 所,本次参评25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5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286 东南大学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分析 A+
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工程参考书目)(交通运输工程录取分数线 A+
3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工程参考书目 A-
4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工程参考书目 A-
5 10247 同济大学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工程录取分数线 A-
6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工程考试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录取分数线 B+
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工程参考书目 B+
8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工程参考书目 B+
9 10533 中南大学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分析 B+
10 10710 长安大学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工程录取分数线 B+
11 10183 吉林大学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工程参考书目 B
12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工程考试大纲 B
13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推荐阅读:(交通运输工程录取分数线 B
14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B
15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B
16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B
17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8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 B-
19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20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21 10059 中国民航大学 C+
22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23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C+
2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25 10299 江苏大学 C+
26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C+
27 10016 北京建筑大学 C
28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C
29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30 10532 湖南大学 C
31 10558 中山大学 C
32 10003 清华大学 C-
33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34 10294 河海大学 C-
35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C-
36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交通运输工程     专业代码:085222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中国民航大学为例
1.培养目标
方向1:道路铁道工程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高度的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诚实守信的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获得扎实的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工作的理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较强的工程开发能力,并熟练掌握和运用外文文献来获取先进的理论和知识,成为民航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复合人才。
方向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掌握本学科宽广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应以民用航空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为背景,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民航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方向3:机场供油工程
本专业的研究生应具有宽广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系统掌握油气储运工程技术知识,了解国际上有关领域的新动态,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具备独立开展专业技术工作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创新和提高的能力,成为机场供油工程领域,油气储运工程行业的研究型和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专业特色及比较优势
方向1:道路铁道工程
本专业学位紧密围绕国家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发展需求,针对航空器、机场、空中航路构成的复杂空地交通系统,以提高航空运输安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围绕空域系统规划与运行管理、空中交通信息工程与服务、机场场道工程理论与技术、机场规划与安全运行技术、机场与临空经济协同发展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开展研究,为民航相关领域发展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
方向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机场方向)于2003年招生,学科涉及机场规划、机场管理和机场环境评价等。该方向建立有研究生专用机房和专业资料室,拥有种类齐全的专业书籍和较为珍贵的国际民航组织以及美国联邦航空的内部资料。近年来共完成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方向与国内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相比,方向侧重有所不同,主要面向民航培养人才。近年来,随着民航业的飞跃发展,行业人才短缺日益严重,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专业建设及发展优势显著。该方向目前已培养研究生近百名,遍及国内各大机场、设计院所和科研机构,在民航业已具有相当知名度。
方向3:机场供油工程
本学科以航油管道和机场机坪供油管网系统的工艺模拟、安全控制、腐蚀评价等为特色,其课程设置的理论与知识基础也偏重于航空油料在航油管道和机坪管网系统中的输送技术和安全评价技术。
3.就业主要去向
方向1:道路铁道工程
毕业生去向包括各种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及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工程咨询公司)以及高校及研究机构等,毕业生在民航机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管理等领域就业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方向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就业范围包括:从事民航设计院所机场规划设计;从事民航机场运行指挥、飞行区维护、机场改扩建管理工作;从事机场建设与施工管理;报考民航管理机关公务员;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奔赴美国及欧洲各国高等航空航天学府进修。
方向3:机场供油工程
毕业生可以到中航油、机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外资企业从事石油天然气储存和运输方面的科学研究、规划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
4.专业建设成果
方向1:道路铁道工程
本方向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2人。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1人。我校张献民教授为中国民航青年技术带头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先后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委攻关项目、地质行业基金项目、河北省交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民航局科研基金以及横向科研等项目40余项。先后有14项成果获得科技成果奖,其中8项为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目前该方向拥有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点。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科技支撑重点项目1项,民航科技项目2项,民航安全能力项目3项,机场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SCI、EI、核心等期刊论文100余篇。获得中国民航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机场工程试验中心为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SRA国际咨询公司、天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及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双边合作关系。
方向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本专业80%以上的专业教师来自于985、211、双一流大学(学科)以及中科院等高等院所;和国内外相关航空院校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与国内多个大型机场及民航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2017年获批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建设优势特色专业项目。
方向3:机场供油工程
本方向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队伍,师资结构合理,学术梯队优良。拥有油气储运工艺和油品分析等数个实验室,教学研究条件良好,能够充分满足硕士研究生教学和研究的需要。
近年来,本学科研究人员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民航总局基金项目和横向课题20余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等奖项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被EI、SCI等检索。

专业点分布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武警后勤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北华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湘潭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7 所,本次参评25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5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286 东南大学 A+
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A+
3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A-
4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5 10247 同济大学 A-
6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B+
8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9 10533 中南大学 B+
10 10710 长安大学 B+
11 10183 吉林大学 B
12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B
13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4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B
15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B
16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B
17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8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 B-
19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20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21 10059 中国民航大学 C+
22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23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C+
2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25 10299 江苏大学 C+
26 90045 空军工程大学 C+
27 10016 北京建筑大学 C
28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C
29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30 10532 湖南大学 C
31 10558 中山大学 C
32 10003 清华大学 C-
33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34 10294 河海大学 C-
35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C-
36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