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细则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山西中医药大学报录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群、山西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山西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山西中医药大学排名、山西中医药大学保研、山西中医药大学公众号、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西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细则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细则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山西中医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山西中医药大学

想要成功保研,了解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细则是必不可少的,保研细则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保研的条件,保研所提供的材料,保研的形式等等,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细则是每位想保研的学生必须了解的,比如夏令营的保研细则,到后面正式推免的保研细则,虽说每年的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细则不止一个内容,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都有自己的保研细则,想要通过院校的保研项目,必须了解每一次的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细则,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细则可能会刷掉一些想要保研的同学,但是也不要灰心,自己仍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了解

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细则是每位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要做的事,为了方便各位同学,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信息网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想要稳上岸,就不要放过每一次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细则,一定要熟读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细则,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细则,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山西中医药大学不区分院系所针灸推拿学保研细则

    段朝霞,女,1970年12月出生,山西平顺人,博士,副主任医师。世界血友病联盟成员组成员,山西省血液学专业医师协会委员。

    1995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血液学止血血栓专业,工作十余年来,兢兢业业,努力掌握学科新知识新进展,临床工作严谨,熟悉常见血液病以及风湿病的诊疗,对血栓形成以及凝血异常研究较深入。2006年至2007年赴加拿大卡尔加利Foothill Hospital 血液科做访问学者一年。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余,书稿编译2部。目前承担山西省青年基金科研项目:t-PA、PAI-1及基因多态性在肿瘤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资助金额:3万。2003年获三星服务明星称号 。

针灸推拿学 [10051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第三临床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腧穴处方规范化的基础研究(02)针灸治疗脑病的应用基础研究(03)针灸干预疼痛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04)艾灸效应机制研究(05)推拿适宜技术的规范化及标准化研究(06)不区分专业方向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备  注:

    张世渊,男,1959年8月生,山西武乡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中国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

    对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治有丰富经验。特别擅长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卒中、脑血管畸形等疾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率先在省内开展了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等多种颅脑疾病的内镜微创手术。现主持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对颅内肿瘤全切除的临床研究”(项目编号200618);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经额入路显微镜下大、巨型垂体腺瘤全切除的研究”2002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应用研究类二等奖;“锁孔微创手术结合双镜治疗鞍区肿瘤的应用研究”2006年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中华系列杂志和省级专业杂志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多次被评为院级先进工作者和服务标兵。

    任少华,男,1965年4月出生,副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青年委员,血管介入组委员。

   一直从事神经系统血管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在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畸形等疾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期间参加多次国内国际相关学术研讨会,相关学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为山西省在神经系统血管病的介入及手术治疗领域填补多项空白,目前为山西省神经系统血管病介入治疗的首席专家。

    张卫东,女,1966年4月生,山西垣曲人,副教授,山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针灸基础教研室主任。

    1989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至今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工作19年,其间先后到上海、天津中医学院深造,1999年被选拔为山西省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2001年、2006年先后赴日本、马其顿讲学。1998年荣获山西中医学院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2003年获得山西中医学院英语授课竞赛三等奖,2007年获得山西中医学院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目前主要承担针推专业的《经络腧穴学》和中医、中西医专业《针灸学》的经络腧穴部分以及留学生的针灸学。参与了“胃病方”及“腧穴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的实验研究,2008年1月“新九针火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抗炎保护效应的研究”被山西省自然基金立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用针灸治疗神经内分泌系统疾患。

    翟春宝,男,1968年出生,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三病区、结直肠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学会肛肠分会会长,山西省中医药肛肠协会委员,山西省中西医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论坛·脓毒症专辑》CD-ROM常务编委、《中国药房》杂志编委,山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于2003年在普外科肛肠组基础上率先在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中成立肛肠外科,从事结、直肠、肛门疾病的外科诊治和研究。

  科研情况:
   1、PPH治疗症状痔的临床应用通过科研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黄栓在肛肠外科中的应用”成功在省科委立项,成为省科技攻关项目
   3、微创新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的研究,医院科研项目
   4、加速康复理念在肛肠专业的应用,医院科研项目

    梁红萍,女,1967年2月出生,山西文水人,副主任技师,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省内唯一),第二届CSMP临床血液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大学毕业后在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至今,擅长临床化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和分子生物学检验。同时担任科室管理工作,对检验科管理学颇有心得。“TTV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2005年通过山西省科学技术厅鉴定,被评为国内领先。 目前承担科研课题: 2006年山西省资助归国留学人员科技项目(NO. 2006080),“趋化因子ITAC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的作用研究”;2005年山西省资助归国留学人员科技项目(NO. 2005043),“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与HCV非结构区蛋白NS3相关关系的研究”。

    邵晋康,男,46岁,山西运城市人,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甲状腺学组副组长,山西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山西省自然基金评估专家库成员。

    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诊治、教学科研工作20年,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骨代谢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参与临床科研项目6项,撰写临床科研论文20篇。现承担山西省卫生厅攻关科研课题:山西地区糖尿病防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冀来喜,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山西保德人。主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1年考入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6年7月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至太原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1988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读研究生,1991年7月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至山西中医学院工作。1995年任针灸系副主任,同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1998年7月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0月任针灸系副主任,主持工作。1999年晋升副教授,同年11月兼任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副院长、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2001年5月任山西中医学院针推系主任、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2002年破格晋升教授。

    公开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17篇,省级论文12篇。主编和参编针灸专业教材9部。主持科研课题12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1项,参与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省级项目8项,获课题经费资助150万元。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1999年任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2001年被聘为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2003年被评为山西省教学名师,2004年被天津中医学院聘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被确定为山西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同时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临床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针灸推拿学院成立于1990年,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学位办正式批准获学士学位授予资格。针灸推拿学专业为我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2017年获批省级优势专业。针灸推拿学院与第三中医院实行“院院合一”管理体制,第三中医院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17年获批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拥有两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学、康复学)和两个国家级重点专科(针灸科、脑病科)。学院(医院)拥有“国医大师”1名,“山西名医”5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53名,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2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47人,教授、主任医师14人。
近三年来,我院教职员工主编和参编了30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6部;出版专著18部,参编译著1部;获2017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特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发明专利8项。承担和完成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各1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1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92篇,其中SCI论文4篇,北大核心论文36篇,其他论文52篇;申请专利8项。建立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1个。学院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与国内外广泛开展学术、科研、临床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5年间共有140余人次到全国各地学习与交流,9人次进行国际交流和临床合作(俄罗斯2人次,荷兰5人次,1人次到喀麦隆和1人次斯洛文尼亚)。邀请15人次国内外知名专家做学术报告。连续20年承担商务部国际针灸推拿培训班任务,共培训来自70多个国家的近1393名国际学员。
针灸推拿学院目前开展了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教育。学院设有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中医养生学专业(五年制本科)3个专业,可开展针灸推拿学和中医优势技术两个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到2018年10月为止,在校本科学生1460人,其中针灸推拿学914人,康复治疗学497人,中医养生学49人,硕士研究生74人。
针灸推拿学 [10051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山西中医药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中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3)针灸干预疼痛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学术综合
④(--)无
备  注:

 

    胡玲,女,1962年11月生,陕西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科秘书。中华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山西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山西内分泌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总干事。          

    主要致力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特别是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内分泌高血压等临床方面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近年主要对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进行临床研究。现承担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妊娠糖尿病与炎性因子相关性研究》课题。

    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糖尿病患者血清1.5AG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1998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1月主持课题“氯沙坦和辛伐他汀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保护机制的研究”通过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结果为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该项科研成果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索玉平,女,1971年11月生,博士(出站博士后),山西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

   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妇产科学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由于在本科阶段接受了系统的中西医学教育,而之后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阶段则系统深入的接受了现代医学的理论、实践和科研等诸方面的学习、培训和工作,形成了具有独特思维和理论优势的知识架构,贯通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熟练掌握科研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重视各种实验技能、技术、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并重视科研与相关临床工作实践的结合,坚持开展与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多层次、多水平的学习与交流,知识储备和技能知识始终保持与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同步,目前主要从事卵巢癌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卵巢癌的病因、病机及预防治疗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熟练掌握了卵巢癌系列细胞株凋亡相关分子检测技术、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分析、以及基因转染等一系列肿瘤生物治疗的关键技术,为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与获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攻关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国家级以上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SCI收录3篇,Medline 收录多篇)。  
   在攻读硕、博学位以及在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即承担各种层次、不同水平学生妇产科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带教工作,基本掌握了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各层次学生的带教方法,方法科学,学风严谨,深受学生爱戴,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吉宏明,男, 1963年5月出生,山西太原人,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委员,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脊髓专业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专业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神经外科分会秘书,《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编委。山西省神经外科专业学科带头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年来,勇于创新,刻苦钻研,始终对本专业的国际、国内发展水平及动态有着深入的最前沿的认识和了解,年手术量350多例。精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断,擅长显微神外手术,特别是颅底外科和功能神外手术。于山西省内率先开展了多项神经外科新技术,如:微创锁孔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经纵裂-胼胝体-透明膈间隙入路脑室区肿瘤全切术,神经外科病人的X—刀治疗、利用术中皮层脑电图癫痫的外科治疗等。作为课题第一主要负责人,圆满完成了由省科委立项的多项科研项目,如《经额入路显微镜下大巨型垂体瘤全切除研究》和《利用双镜(显微镜及内窥镜)眶上和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研究》获得山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顽固性癫痫脑电变化及联合手术入路的研究》获得山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先后在国家及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二十多篇,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并多次在国际、国家级专业会议上大会发言。每年负责省内约60多个地、县和企业医院近50多次的会诊任务。 目前正主持两项科研研究:1.《现代影像、显微解剖和术中监测对脑干肿瘤的功能定位及手术全切除的临床研究》(项目编号200619);2.《大型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的全切除及脊柱稳定性研究》(项目编号2007031095-3)。

    张刚利,男,35岁, 1973年1月出生,山西晋中市人,副主任医师,博士。山西省神经外科学会委员、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科秘书。

    参加工作以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3篇,其中发表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的“PTTG基因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为国内首篇研究该基因的文章,受到审稿者任祖渊教授的赞赏,被多位国内同行所引用。参编山西医科大学本科临床教材《肿瘤学概论》。 目前主持科研两项,主要参加科研6项(均为前三名研究者)。

    参与研究的课题《经额入路显微镜下大、巨型垂体腺瘤全切除的研究》于2002年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的课题《锁孔手术结合双镜治疗鞍区肿瘤的应用研究》被省内外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已经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董永红,男,1967年5月出生,山西长治人。医学(Ph.D)博士,山西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曾兼任《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常务编辑。

    2001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攻读普通外科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门静脉高压症。擅长于采用肠内外营养结合治疗肠瘘,以及严重腹腔感染、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等,先后成功救治了多例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在研院级科研课题1项,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2篇被Medline收录。主编著作1部,参编4部。

   《慢性胰腺炎引起胆总管末端狭窄病理解剖类型及临床意义》2001年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保留迷走神经主干的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基础及临床研究》005年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

   

    丁新民,男,34岁,1996年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1997~2003华西医科大学神经外科攻读硕士、博士。博士研究课题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HIF基因转染雪旺氏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横断伤的实验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39970755)。2003年9月,进站在北京天坛医院博士后做博士后研究。2005年9月博士后出站,到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工作。

    目前在研课题: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RIND的实验治疗(山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蛛网膜下腔出血单元的建立(山西省科技攻关)。

。学院(医院)拥有“国医大师”1名,“山西名医”5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53名,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2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47人,教授、主任医师14人。
近三年来,我院教职员工主编和参编了30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6部;出版专著18部,参编译著1部;获2017年山西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特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发明专利8项。承担和完成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各1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1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92篇,其中SCI论文4篇,北大核心论文36篇,其他论文52篇;申请专利8项。

    李同丽,女,1968年4月出生, 山西翼城人,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

   自1991年学校毕业到山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工作至今,始终工作在临床的第一线。熟悉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对鼻-鼻窦疾病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有独到见解,尤其擅长鼻内镜技术在比鼻-鼻窦疾病中的应用。熟练掌握耳、咽喉及气管常见疾病的诊治。独立完成鼻窦手术、中耳手术、支气管异物及咽喉肿瘤等耳鼻咽喉常见手术。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1、鼻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 2、p38MAPK通路对慢性鼻-鼻窦炎发病及干预机制的研究 (医院基金 )

    主持完成课题:
    1、主持课题:“p38MAPK和NF-kB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炎症鼻上皮细胞中的转导及调控”的研究,并于2008年四月二日通过山西省科学技术鉴定,获国内领先水平。
    2、参与课题:“改良耳道皮瓣耳道口扩大成形”的研究,并于2008年四月二日通过山西省科学技术鉴定,获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名
    3、参与课题:“鼻咽血管纤维瘤微创外科治疗”研究,于2008年四月二日通过山西省科学技术鉴定,获国内先进水平  第二名

  

    黄安,男,1968年6月出生,山西山阴县人,副教授,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党总支副书记。

    多年以来,一直在针灸基础教研室承担《针灸医籍选读》的教学任务,对针灸经典理论有浓厚的研究兴趣。近三年共发表论文1篇,参与编写论著及教材5部,主持卫生厅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针灸推拿学     专业代码:100512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针灸推拿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立,1997年正式招生。所在的针灸推拿学学科 2002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顺利滚动进入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本学位点拥有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安徽教育基地、世界针联首家临床教学基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针灸水平考试安徽分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神经生物(针灸)三级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针灸学重点实验室、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经费达500余万元。
学科在开展针灸作用机理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瞄准学科前沿,积极开展探索性研究,注重方法学的改进,注重培养复合型的高级针灸推拿人才。运用现代实验技术与方法,主要围绕腧穴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经脉――脏腑相关、针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针灸方法与技术、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等开展一系列研究。
本学位点具有针灸教学、科研、医疗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等重大项目。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国家“973”计划中“穴位效应规律的研究”、“艾灸的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病理状况下面口部与合谷穴区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等课题,以及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经脉脏腑相关与脑联系的研究―针刺不同经脉干预心脏、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国家科技部项目“心包经、心经与心脏相对特异性联系的躯体交感通路与体液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先后主编、副主编与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40余部,为全国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的主编单位,“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针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等教材的副主编单位。2005年《经络腧穴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针灸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针灸推拿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获得成果主要有,针灸专业主干课程《经络腧穴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针推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灸疗抗炎免疫作用机理的研究”、“心经与心脏相对特异性联系的躯体交感通路与体液机制研究”、“点灸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调神益肾针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获得天津市科技厅自然科学进步三等奖。“针灸相关井穴治疗中风后遗记忆障碍临床及机理研究”获得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针刺心经与小肠经干预心肌和下丘脑基因表达谱比较研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针刺对吗啡戒断动物内源性阿片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探讨”,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针灸单穴主治作用临床评价的系列研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证书。同时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多项。“FZ-1仿真推拿仪”、“FZ-2镇痛仪”、“FZ-3中风康复治疗仪”、“JQ-1稿架按摩器”等多种针灸推拿器具,获国家专利授权。
多年来不仅为本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针灸专业人才,也为美国、加拿大、韩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外培养了高级中医针灸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证书。
学位点现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导师组成员中有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多人在各级学术团体担任顾问、会长、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等职务。是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学风严谨,思维活跃,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
主要研究方向:1.腧穴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研究;2.经脉脏腑相关研究;3.针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4.针灸方法与技术的应用研究;5.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专业点分布

中国中医科学院 解放军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中医药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5 中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针灸推拿学     专业代码:105707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立,1997年正式招生。所在的针灸推拿学学科 2002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顺利滚动进入第三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本学位点拥有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安徽教育基地、世界针联首家临床教学基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国际针灸水平考试安徽分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神经生物(针灸)三级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针灸学重点实验室、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经费达500余万元。
学科在开展针灸作用机理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瞄准学科前沿,积极开展探索性研究,注重方法学的改进,注重培养复合型的高级针灸推拿人才。运用现代实验技术与方法,主要围绕腧穴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经脉――脏腑相关、针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针灸方法与技术、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等开展一系列研究。
本学位点具有针灸教学、科研、医疗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等重大项目。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国家“973”计划中“穴位效应规律的研究”、“艾灸的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病理状况下面口部与合谷穴区联系的脑功能和突触可塑性研究”等课题,以及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经脉脏腑相关与脑联系的研究―针刺不同经脉干预心脏、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国家科技部项目“心包经、心经与心脏相对特异性联系的躯体交感通路与体液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先后主编、副主编与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40余部,为全国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的主编单位,“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针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等教材的副主编单位。2005年《经络腧穴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针灸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针灸推拿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获得成果主要有,针灸专业主干课程《经络腧穴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针推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灸疗抗炎免疫作用机理的研究”、“心经与心脏相对特异性联系的躯体交感通路与体液机制研究”、“点灸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调神益肾针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获得天津市科技厅自然科学进步三等奖。“针灸相关井穴治疗中风后遗记忆障碍临床及机理研究”获得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针刺心经与小肠经干预心肌和下丘脑基因表达谱比较研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针刺对吗啡戒断动物内源性阿片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探讨”,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针灸单穴主治作用临床评价的系列研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证书。同时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多项。“FZ-1仿真推拿仪”、“FZ-2镇痛仪”、“FZ-3中风康复治疗仪”、“JQ-1稿架按摩器”等多种针灸推拿器具,获国家专利授权。
多年来不仅为本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针灸专业人才,也为美国、加拿大、韩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外培养了高级中医针灸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证书。
学位点现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导师组成员中有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多人在各级学术团体担任顾问、会长、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等职务。是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学风严谨,思维活跃,团结协作的学术队伍。
主要研究方向:1.腧穴主治规律及作用机理研究;2.经脉脏腑相关研究;3.针灸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4.针灸方法与技术的应用研究;5.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

专业点分布

河北中医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云南中医学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1005 中医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3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A-
4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B+
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9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B
10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13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B-
14 10393 福建中医药大学 B-
15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19 10600 广西中医药大学 C+
20 10662 贵阳中医学院 C
21 10716 陕西中医药大学 C
22 10735 甘肃中医药大学 C
23 10384 厦门大学 C-
24 10680 云南中医学院 C-
25 14432 河北中医学院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针灸推拿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A+ 3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5 上海中医药大学 A
2 成都中医药大学 A 4 广州中医药大学 A      
 
B+等(9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
 
 
B等(9个):贵阳中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甘肃中医学院
 
C等(6个):名单略
    2015-2016年针灸推拿学专业学校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5★ 3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 4★ 35
3 成都中医药大学 4★ 35
4 上海中医药大学 4★ 35
5 天津中医药大学 4★ 35
6 湖南中医药大学 4★ 35
7 湖北中医药大学 4★ 35
8 浙江中医药大学 3★ 35
9 辽宁中医药大学 3★ 35
1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3★ 35
11 南京中医药大学 3★ 35
12 长春中医药大学 3★ 35
13 山东中医药大学 3★ 35
14 甘肃中医学院 3★ 35
15 安徽中医药大学 3★ 35
16 福建中医药大学 3★ 35
17 江西中医药大学 3★ 35
18 首都医科大学 2★ 35
19 河南中医学院 2★ 35
20 陕西中医学院 2★ 35
 
针灸推拿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01.02.04-09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7中医综合
0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复试科目:针灸学(任选一门)
 
针灸推拿学考研参考书:
针灸考研用的是国家出题的中医综合试题,满分300。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门课程。
 
针灸推拿学专业就业方向:
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所从事的工作还是医学相关专业。
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动向看,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也就是毕业生没有找工作,直接读了研究生。这与近年来各种职业对学历的要求提高有一定关系。其次,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回到中小城市或者大城市里小一点的医院去做医生。本科毕业很难在大城市里,尤其是大医院里站住脚。再次,有部分学生选择了出国劳务。因为所学专业的优势,使得针灸学专业的学生在国外找到一个从事推拿职业的工作不是很困难。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比如开办个人针灸推拿诊所。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可能会留到医学院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升学率及就业流向
 升学:考取研究生比例为43. 48%。
 就业流向:医疗卫生单位23. 91%;其他企业21. 74%;其他事业单位6.52%。
 就业率:95.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