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南民族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民族大学报录比、西南民族大学考研群、西南民族大学学姐微信、西南民族大学考研真题、西南民族大学专业目录、西南民族大学排名、西南民族大学保研、西南民族大学公众号、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民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西南民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相比于考研,了解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更加苛刻,成绩要求是最基本的,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基本筛掉了90%的人,然后10%的优秀同学开始竞争,每年保研项目开启,大家都比较关心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有没有变化,一般来说,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都有自己的保研条件,但是通过往年的信息都能做一个大概的猜测,每当一个保研项目开启后,同学们第一个关注的就是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自己够不够资格保研,如果不行,那就换一所或者选择考研,而获取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最准确的方法就是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可能会刷掉一些想要保研的同学,但是也不要灰心,自己仍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想要快速了解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可以通过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信息网查询,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想要稳上岸,就一定要准确查询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公布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院社区管理保研条件
社区管理 [1204Z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西南民族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4]公共管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城市社区管理
02社会组织管理
03社区公共政策与服务
04社区心理学
招生人数: 8
考试科目: ①101统考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统考英语一
③721公共管理学基础
④822管理学原理
备  注: 复试科目:社会学概论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社区工作

2.社会政策概论
1204Z2社区管理
1.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周三多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 《公共管理学(精编版)》(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王乐夫/蔡立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或2018年版)
3.《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 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社区工作》 徐永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社会政策概论》 关信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社区管理 [1204Z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西南民族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2]管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4]公共管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城市社区管理(02)社会组织管理
(03)社区公共政策与服务
(04)社区心理学
招生人数: 7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2)公共管理学基础
④(822)管理学原理
备  注:
西南民族大学社区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社区管理作为社会学类的二级学科,着重研究一定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自我管理或社区管理活动。
 
西南民族大学社区管理是2011 年获批的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点专业,是国内较少拥有本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之一,在城市社区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区建设与发展、管理心理学等研究方向形成了优势和特色。我校社区管理学科相关专业已经设立十多年,培养了多届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现有本学科师资队伍共 20 人,其中教授 8 人,副教授 6人,讲师 6 人,有博士学位的 7 人,配有研究生智能信息处理开放实验室和模式识别专业实验室。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国家民委研究项目题在内的各种科研项目和横向研发项目近 100项,出版专著 20 余部,参与编撰学术著作和教材 10 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 300 余篇。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和学术素养、拥有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面向各类社区的高层次社区管理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全面掌握国家的社区管理政策,熟悉民族政策,熟悉社区建设与发展战略,掌握社区管理的基础原理,了解社区管理的重大理论问题及其最新进展,同时要熟练运用社区管理的研究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社会建设、民族地区建设以及相关问题;要求具有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第一外国语查阅文献。
 
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在社区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面向学校、科研机构和相关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胜任面向政府以及企事业的管理工作以及在其他方面的社区管理相关工作。
 
 
 
 
 
三、培养方向
 
(一)城市社区管理 
 
城市社区,是指在城市的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城市社区管理是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允许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功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过程。
 
(二)社会组织管理 
 
社会组织管理以社会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基金会管理、民办非企业单位孵化与登记管理、涉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等问题,探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与项目管理,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公益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等。
 
(三)社区建设与发展 
 
社区建设与发展,是依靠社区的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以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协调发展,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从而形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四)社区心理学 
 
社区心理学关注社区中的人,关注社区,也关注二者的交互作用。通过激起人和社区的正向力量和主动性,计划和促进二者的交互作用,来提高人、社区的生活质量,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生活状态。重点研究社区成员之间及其同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归属感,通过彼此承诺而使成员需要得以满足的共同信念,并且以社区历史为基础所形成的情感联结,发展社区心理健康等为目标。
 
 
 
四、学制及培养方式
 
(一)学制 
 
基本学制 3 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 4 年。
 
对完成培养要求的少数优秀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二)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下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制。由导师承担主要指导责任,同时发挥整个指导小组的群体优势力量;注重导师指导与学生的自我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注重社区管理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 34学分。其中公共课 7 学分、必修课不低于 18
 
学分,教学实践不低于 3 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平台
 
 001M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001M1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论
 
 18
 
 1
 
 2
 
 考试
 
 015M10001
 
 外语(一)
 
 102
 
 2
 
 1
 
 考试
 
 015M10002
 
 外语(二)
 
 102
 
 2
 
 2
 
 考试
 
  
  
  
  
  
  
  
  
  
  
 专业学位课平台
 
  
  
  
  
  
  
 专业共同课
 
 017M10001
 
 发展社会学
 
 34
 
 2
 
 1
 
 论文
 
  
 
 017M10002
 
 管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34
 
 2
 
 1
 
 论文
 
 017M10003
 
 社区理论与社区管理
 
 34
 
 2
 
 1
 
 论文
 
 017M10004
 
 社会研究与统计分析方法
 
 34
 
 2
 
 3
 
 论文
 
 017M10005
 
 现代管理心理学
 
 34
 
 2
 
 1
 
 论文
 
  
 
 017M10006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34
 
 2
 
 3
 
 论文
 
  
 
 017M10007
 
 社会保障实务与政策分析
 
 34
 
 2
 
 4
 
 论文
 
  
 
 017M10008
 
 项目设计与管理
 
 34
 
 2
 
 2
 
 论文
 
  
 
  
  
  
  
  
 研究方向课
 
 城市社区管理
 
 017M10009
 
 现代城市管理
 
 34
 
 2
 
 2
 
 论文
 
  
 
 017M10010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
 
 34
 
 2
 
 3
 
 论文
 
 社会组织管理
 
 017M10011
 
 非营利组织管理理论与实务
 
 34
 
 2
 
 2
 
 论文
 
  
 
 017M10012
 
 民办非与基金会管理
 
 34
 
 2
 
 3
 
 论文
 
 社区建设与发
 展
 
 017M10013
 
 社区建设与发展文献研读
 
 34
 
 2
 
 2
 
 论文
 
  
 
 017M10014
 
 文化创新与社区变迁
 
 34
 
 2
 
 3
 
 论文
 
  
 
 社区心理
 学
 
 017M10015
 
 社区心理学
 
 34
 
 2
 
 2
 
 论文
 
  
 
 017M10016
 
 高级心理咨询与治疗
 
 34
 
 2
 
 3
 
 论文
 
  
 
  
 学科交叉平台
 
  
 
  
 
 34
 
 2
 
 2
 
 论文
 
  
 
  
 
  
 
 34
 
 2
 
 2
 
 论文
 
  
 创新实践平台
 
 017M10017
 
 科研成果
 
  
 
 1
 
  
 
 论文
 
  
 
 017M10018
 
 学术创新活动
 
  
 
 1
 
  
 
 学术报告
 
 017M10019
 
 社会实践
 
  
 
 1
 
  
 
 调研报告
 
 同等学历补修课程
 
 017M10020
 
 西方社会学理论
 
 51
 
  
 
 2
 
 论文
 
  
 
 017M10021
 
 管理学理论
 
 51
 
  
 
 2
 
 论文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灵活多样,主要以提交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和调研报告来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程学习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七、培养环节
 
1、新生入学后,采取导师制培养方式,按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导师。
 
2、采取课堂讲授与课外自修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宽广的学术视野,独立的创新精神,撰写阶段性研究或读书报告。
 
3、理论联系实际,每位学生应在相应阶段参加社会实践,在企事业、社区或政府机构进行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 100 小时;开展田野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4、学生在校期间在院系开展学术讲座,参与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20 次以上。
 
5、鼓励学术写作,发表学术论文,学生提交论文答辩以前,必须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 篇以上。
 
6、学生撰写的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课程作业、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等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得有任何抄袭、下载、转录、拼凑等行为,一经发现,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采取课程重修、取消奖助学金、取消答辩资格、取消学位申请资格、退学等办法严肃处理。
 
 
 
八、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在第三、四学期经由导师指导完成。选题应该立足于学科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社会意义。论文可以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形式。
 
(二)开题报告 
 
在第四学期完成。经过导师和指导小组审核通过之后才能进行论文的下一阶段。
 
(三)中期检查 
 
在第四学期末至第五学期初完成。由学院组成联合考核小组,综合检查论文的进展情况,考核合格者才能继续撰写学位论文。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践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法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社区管理作为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毕业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该专业着重研究一定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  
西南民族大学社区管理是2011年获批的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点专业,是国内较少拥有本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之一,在城市社区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区建设与发展、管理心理学等研究方向形成了优势和特色。我校社区管理学科相关专业已经设立十多年,培养了多届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现有本学科师资队伍共2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有博士学位的7人,配有研究生智能信息处理开放实验室和模式识别专业实验室。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国家民委研究项目题在内的各种科研项目和横向研发项目近100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参与编撰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