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细则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科技大学报录比、山东科技大学考研群、山东科技大学学姐微信、山东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山东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山东科技大学排名、山东科技大学保研、山东科技大学公众号、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细则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细则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山东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想要成功保研,了解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细则是必不可少的,保研细则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保研的条件,保研所提供的材料,保研的形式等等,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细则是每位想保研的学生必须了解的,比如夏令营的保研细则,到后面正式推免的保研细则,虽说每年的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细则不止一个内容,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都有自己的保研细则,想要通过院校的保研项目,必须了解每一次的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细则,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细则可能会刷掉一些想要保研的同学,但是也不要灰心,自己仍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了解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细则是每位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要做的事,为了方便各位同学,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信息网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想要稳上岸,就不要放过每一次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细则,一定要熟读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细则,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细则,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保研细则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苗德俊:男,博士,副教授,分别于1996年、2004年和2008年获得山东科技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12月进入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方向为安全管理理论、事故预防控制、热环境数值模拟、热害控制技术等。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摘引3篇,EI摘引6篇,ISTP摘引4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山东省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4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与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麦吉尔大学等大学的科研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Email: 


  朱林晖,女,毕业于厦门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任化工学院研究生秘书。主讲无机与分析化学、普通化学、研究生专业英语、留学生分析化学等课程。先后在SCI、EI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教学论文2篇;指导学生在“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山东省特等奖,获优秀指导教师、“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①粘土/聚合物纳米复合吸水材料,②粘土/改性淀粉纳米复合型生物降解塑料,③建筑用胶粘剂,④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
  主持及参与完成的项目主要有:近红外稀土配合物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生命物质界面分析中的应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校春蕾计划)、纳米改性共聚型超强吸水剂的研制(校春蕾指导性计划)、化工类研究生专业英语创新性教学模式研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铸造用自硬呋喃树脂及自硬碱性酚醛树脂等创新工艺研究(横向课题)、铸造用酯固化碱性酚醛树脂和有机酯生产新工艺开发(横向课题)。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Linhui Zhu*, Lili Zhang, Yaoji Tang, Jing Yang. Synthesis and Adsorption of Organo-montmorillonite /Poly(acrylic acid)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Polymers & Polymer Composites, 2013, 21(1):1-6.
  2. Yaoji Tang, Xing Wang, Linhui Zhu, Removal of methyl orange from aqueous solutions with poly(acrylic acid-coacrylamide) superabsorbent resin, Polymer Bulletin,2013,70(3): 905-918.
  3.Linhui Zhu*, Lili Zhang, and Yaoji Tang. Synthesis of Montmorillonite/Poly (acrylic acid-co-2-acrylamido-2-methyl-1-propane sulfonic acid)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and the Study of its Adsorption, Bulletion of the  Korean Chemical Society, 2012, 33 ( 5): 1669-1674
  4.Zhu Lin-Hui*, Tang Yao-ji, Ji Yan, et al. Copolymerization of MMA with VAc by Starch Catalysis,Journal of Elastomers and Plastics, 2007, 39:23-32;
  5. Zhu Lin-Hui*, Ji Yan, Chen Mi-Feng, et al. Copolymerization of MMA with VAc by Starch/Manganic Pyrophosphate Initiation,Polym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2007,46: 61-62;
  6.Zhu Lin-hui,Chen Mi-feng,Ji Yan,et al.  Synthesis and Biodegradation of St-g-poly (MMA-co-VAc) Initiated by Manganic Pyrophosphate,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04,20(2):232-235;
  7. 朱林晖*,张丽丽,唐尧基,丁马太. 蒙脱土/ 海藻酸钠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复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功能材料,2012,43(13):1810-1812
  8.朱林晖*,张从旺,唐尧基,等.降低PVF胶粘剂中游离甲醛含量的研究,功能材料,2010,41(11):1873-1875;
  9.朱林晖*,林淼,唐尧基,等.降低UF胶粘剂中游离甲醛含量的研究,功能材料,2010,41(7):1225-1227,1231
   
  联系电话:0532-80691707邮箱: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陈绍杰,男,1978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泰山学者学术骨干,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曾获“第七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银奖”、“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第十届泰安市青年科技奖”、“ 山东煤炭首届突出贡献工程师”、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十大杰出青年” 等奖励和称号。
  主要从事矿山岩石力学与矿井特殊开采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岩石力学性质测试与实验;煤柱长期状态与稳定性;覆岩变形规律与控制;采动围岩移动变形规律及监测;矿井特殊开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前期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第一作者出版专著1部,参与出版专著3部;在《煤炭学报》、《岩土力学》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收录19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联系电话:0532-86057948,Email:csjwyb@163.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程国强,1969年7月生,博士、教授、硕导。所学专业:固体力学,现从事专业:工程力学,联系方式:86057548,
  主要成果:主持或参加了包括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课题10余项;获省科技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四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批优秀青年人才等称号;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20余篇 ;申请专利多项。年均科研经费40多万元。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岩石力学矿、岩石动力学、煤矿动力灾害机理。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崔广文 男 (1963~)博士 副教授 专业 矿物加工工程 硕士生导师。

  1985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矿业学院选矿专业并留校从事选矿专业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1991年1月调到七台河矿务局选煤厂工作,主要负责选煤厂技术与管理工作,主抓了桃山选煤厂及铁东选煤厂技术改造、主管桃山选煤厂多经公司小型选煤厂及焦化厂建设及管理工作;参与了瑞嘉煤矿洗煤厂和宝泰隆焦化有限公司建设并主抓了技术工作。2006年3月获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5年12月到山东科技大学化工学院从事矿物加工专业教学工作。主讲《选矿学》、《选矿厂设计》等矿物加工专业的主干课程,2009年获得《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选煤工艺与设备。2008年5月被聘为中国煤炭学会选煤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选煤技术》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崔广文从事选煤专业工作近26年,具有丰富的选煤生产经验和教学经验。曾主持或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选煤技术》、《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中国煤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余篇。参与编写“十一五”规划教材《界面分选技术》。价师资格;经常为安全生产培训班讲授安全知识;经常参与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和安全设施设计的评审工作。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张培森,男,197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2年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入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任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顶板防治专业委员会秘书、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工程系系副主任、山东省泰山学者创新团队学术骨干成员、中国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及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矿井深部开采重特大灾害预防控制”成员。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地下工程灾害预测及防治、矿井特殊开采及模拟分析等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纵向课题各1项,参与了包括“97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10余项纵向课题的研究;参与如“深部松软顶底板中厚煤层综采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及“薄煤层泵送矸石充填开采技术”等30余项企业委托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深部松软顶底板中厚煤层综采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煤层群开采底板水害评价及开采方法研究”等项目获得国际领先;“近距离薄煤层条带(置换)煤(岩)柱长期稳定性研究”、“厚煤层断层煤柱综放开采技术研究”和“基于构造结构模型的围岩采动场效应特征及其在水害防治的应用研究”等获得国际先进水平,并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获得及在申请“一种基于综采沿空留巷的砼块错缝纵码成墙方法”及“防水煤柱留设试验模型”等10余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为煤矿企业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岩土工程学报》及《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等知名学术刊物和教学研究杂志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与教学论文,其中10余篇被EI或ISTP等收录。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及“山东省煤炭科学技术奖”等奖励多项,被评为“山东煤炭工业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山东科技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十大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及“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多项,个人先进事迹曾在山东科大报“师德之光”专栏特别报道。在研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运营诱发环境振动及其邻近现役管道失效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51109124)”、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深部倾斜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及应用研究(20113718120009)”以及企业委托课题等。

  主要研究方向:
  (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2)矿井特殊开采;
  (3)矿井灾害预测及防治;
  (4)岩土破坏失稳的理论及数值分析。

  联系方式:0532-80681256(办)
  E-mail:peisen_sky@163.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前湾港路579号
联系电话:0532-86057038


   王海亮:1963年出生,博士,安全工程系教授。

  1985年中国矿业大学矿井建设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中国矿业大学岩石力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北京理工大学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2005年在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武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2年晋升为教授。
  先后主持了2项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承担了《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接线工程城市大跨度隧道控制爆破技术研究》、《陆域段海底隧道穿越复杂建筑群的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等研究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EI收录15篇。主编了“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铁路工程爆破》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程爆破》。现为中国铁道学会爆破专业委员会理事,青岛市安全生产技术监督管理局专家组成员,《岩土工程学报》等科技期刊特邀审稿人。  
  【研究领域】工程爆破,地下工程,安全评价理论
  Email:     Tel. 0532-80681190(O)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
  研究方向:设计合成具有催化活性、气体吸附与分离、分子/离子识别、离子交换等性能的功能配位化合物,探索其在有机化合物合成、能源储存、分子/离子探针、分子器件等方面的应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一项。
  研究经历:
  2007年至今      山东科技大学     副教授
  2004年-2007年   南京大学         理学博士
  2001年-2004年   厦门大学         理学硕士
  1997年-2001年   山东师范大学     理学学士
  参加工作后出版教材及论文:
  教材:参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
  论文:
  1.Yong-Qing Huang,* Yan-Hua Wang, Yue Zhao, Qian Zhao,Yang Yang, Wei Zhao, Qian Shao. 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ree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s based on semirigid zwitterionic ligand. Inorg. Chim. Acta, 2013, 394, 164-170.
  2.Yong-Qing Huang*, Qin Zhao, Yan-Hua Wang, Sheng-Song Ge and Qian Shao. A new layered six-connected network based on tetranuclear copper(II) cores. J Chem. Crystallogr., 2012, 42,706-710.  
  3.Yong-Qing Huang*, Wei Zhao, Jian-Gu Chen, Zhao-Jie Zhu and Hui Zhang. A helical silver(I) complex with 2-pyrimidylthioacetate: structure variation through partial change of ligand. Z. Anorg. Allg. Chem., 2012, 638,679-682.  
  4.Yong-Qing Huang, Zhong-Liang Shen, Xia-Ying Zhou, Taka-aki Okamura, Zhi Su, Jian Fan, Wei-Yin Sun, Jin-Quan Yu and Norikazu Ueyama.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oxazoline-containing tripodal ligand:structure changes via reaction medium and metal-to-ligand ratio.CrystEngComm, 2010, 12, 4328-4338.
  5.Yong-Qing Huang, Guang-Xiang Liu, Xia-Ying Zhou, Taka-aki Okamura, Zhi Su, Jian Fan, Wei-Yin Sun, Jin-Quan Yu and Norikazu Ueyama. Synthese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silver(I) and copper(II) complexes with an oxazoline-containing tetradentate ligand. New J. Chem., 2010, 34, 2436-2444.
  6.Xia-Ying Zhou, Yong-Qing Huang, Wei-Yin Sun. 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y of coordination complexes with 2-(1H-1,2,4-triazol-1-yl)acetic acid. Inorg. Chim. Acta,2009, 362, 1399-1404.
  7.Zhi Su, Yong-Qing Huang, Taka-aki Okamura, Guang-Xiang Liu, Zheng-Shuai Bai, Man-Sheng Chen, Shui-Sheng Chen, and Wei-Yin Sun.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fluorescence of novel cadmium(II) and silver(I) complexes with in situ ligand formation of 1-(5-tetrazolyl)-4-(imidazol-1- ylmethyl)benzene. J. Solid State Chem., 2009, 182, 1417-1423.
  8.Guan-Cheng Xu, Qin Hua, Taka-aki Okamura, Yu-Jie Ding, Yong-Qing Huang, Guang-Xiang Liu, Wei-Yin Sun and Norikazu Ueyama. Cadmium(II) coordination polymers with flexible tetradentate ligand 1,2,4,5-tetrakis(imidazol-1-ylmethyl)benzene: anion effect and reversible anion exchange property. CrystEngComm,2009, 11, 261-270. (front inside cover)
  9.Guan-Cheng Xu, Yu-Jie Ding, Taka-aki Okamura, Yong-Qing Huang, Zheng-Shuai Bai, Qing Hua, Guang-Xiang Liu, Wei-Yin Sun and Norikazu Ueyama. Coordination polymers with varied metal centers and flexible tripodal ligand 1,3,5-tris(imidazol-1-ylmethyl)benzene: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reversible anion exchange property. Cryst. Growth Des.,2009, 9, 395-403.
  10.Guan-Cheng Xu, Yu-Jie Ding, Yong-Qing Huang, Guang-Xiang Liu, Wei-Yin Sun. Structure diversity and anion exchange property of zinc(II) coordination polymers with flexible tripodal ligand 1,3,5-tris(imidazol-1-ylmethyl)benzene. Micropor. Mesopo. Mat., 2008, 113, 511-522.
  11.Yong-Qing Huang, Zhong-Liang Shen, Taka-aki Okamura, Yan Wang, Xiao-Feng Wang, Wei-Yin Sun, Jin-Quan Yu and Norikazu Ueyama. Silver(I) Complexes with oxazoline-containing tripodal ligands: structure variation via counter anions and reaction conditions. Dalton, 2008, 204-213. (front inside cover)
  12.Guang-Xiang Liu, Yong-Qing Huang., Qian Chu, Taka-aki Okamura, Wei-Yin Sun, Hong Liang, Norikazu Ueyama. Effect of N-donor ancillary ligands on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s of a series of zinc(II) and cadmium(II) complexes with flexible tricarboxylate. Cryst. Growth Des., 2008, 8, 3233-3245.
  13.Zhao-Peng Qi, Shu-An Li, Yong-Qing Huang, Guan-Cheng Xu, Guang-Xiang Liu, Ling-Yan Kong, and Wei-Yin Sun. Carbon dioxide fixation by zinc(II) complexes with macrocyclic ligand,Inorg. Chem. Commun., 2008, 11, 929-934.
  14.Qian Chu, Guang-Xiang Liu, Taka-aki Okamura, Yong-Qing Huang.(黄永清), Wei-Yin Sun, and Norikazu Ueyama. Structure modulation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via reaction pH: self-assembly of new carboxylate containing ligand N-(3-carboxyphenyl)iminodiacetic acid with cadmium(II) and cobalt(II) salts. Polyhedron, 2008, 27, 812-820.
  15.Yi Lu, Xi-Hong Lu, Yong-Qing Huang (黄永清), Taka-aki Okamura, Ling-Yan Kong, Wei-Yin Sun and Norikazu Ueyama. 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metal complexes with imidazole-containing polyamine ligand. Z. Anorg. Allg. Chem., 2008, 634, 708-713.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徐冬梅,女,1975年11月26日生,副教授,博士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生导师。

  2001年7月毕业于青岛化工学院获化学工程硕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海洋化学博士学位。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化学工程与分析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起在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化工学报、高校化工学报、计算机应用化学、现代化工、化工进展等刊物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EI收录7篇、SCI收录4篇、ISTP收录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作为副主编编写了华中科大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工原理实验》,作为参编编写了《化工原理》和《化工原理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主要研究方向:化工系统工程,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化工分离工程、精细化工工艺和精细化学品,其中在用水网络和海水淡化系统的优化设计、炼厂气回收利用系统集成以及液体硅橡胶、有机硅乳液和无机硅系列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4项,作为第二位和第三位承担人参加国家教育部、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教育厅和青岛科技局五项,同时作为第二位和第三位承担人参加多项横向科研项目。

  主持山东科技大学教改项目“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团队”,作为第二位承担人参加山东省教育厅 “化工原理-高等学校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化工原理精品课程” 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品牌专业”等教改项目,作为第三位承担人参加山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化工分离工程双语示范课程”等教改项目;曾获得山东科技大学巾帼建功十大标兵、三八红旗手、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本科教学评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奖、第九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教学成果三等奖等奖项:熟悉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Hysys,最优化软件Lingo、Lindo、Gams和Matlab,其中精通Lingo软件,任教以来,长期主讲本科和研究生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工最优化方法、英文科技写作和化工专业英语等课程。

  联系方式:E-mail:  , Tel: 0532-86057798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应急管理工程系现有22名专任教师从事生产安全以及应急技术及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9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5人。拥有以程卫民、张延松、曹庆贵等一批在安全生产领域知名教授和一批年轻博士组成的高水平创新学术团队。其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2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专家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安全生产专家2人,山东省应急管理专家1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人。

应急管理工程依托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平台、矿业工程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平台,省部共建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省煤炭开采安全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山灾害预防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山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
应急管理工程系对接国家应急技术及管理重大战略需求,形成了以博士生导师为带头人,以一批在工矿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领域年轻学者为主体的高水平创新学术团队,并与优势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着力打造具有特色鲜明和优势突出的发展方向,主动承担应急管理高端人才培养(本科生、硕士、博士)、开展应急管理人才培训、应急技术及装备科研公关、应急管理咨询与国际交流合作等任务。
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起源于1960年创立的山东煤矿学院矿井通风与安全教研室。1984年在采矿工程专业下培养矿井通风与安全方向本科生,1999年正式招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2018年起开始招收安全工程(应急管理)方向的本科生。2011年专业依托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首批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2年获准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2014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重要支撑学科。安全工程专业于2006年获山东科技大学特色专业,2007年首批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专业于2012、2015、2018年连续三次通过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于2008、2018年两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全工程专业于2019年获批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
安全工程系现有46名专任教师从事安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拥有以程卫民、张延松等一批在煤矿安全领域的知名教授和一批年轻博士组成的高水平创新学术团队。其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名、国家安全生产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应急管理专家3名。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拥有省部共建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省煤炭开采安全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山灾害预防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业工程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与省部级平台6个,并与我校机电学院联合建有山东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1个。经多年的凝练和发展,该学科形成了以博士生导师为带头人,以一批在工矿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领域专家教授为主体的高水平创新学术团队,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四个研究方向:粉尘防治与职业防护;化工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热动力灾害防治;矿井智能通风与热害防治。
近几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项目33项、省部级项目37项,纵向经费达2952万元;承担企业委托项目100余项,总经费32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高水平正刊论文202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7篇、热点论文11篇);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44项;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42项。


  刘青云,女,九三学社社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理学博士。应用化学系负责人。
  联系方式:0532-86057757
  导师寄语: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学不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主要研究方向:配位化学、纳米聚集体化学、纳米复合材料生物传感器
  主持和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在J. Phys. Chem. C,RSC Advances, , J. Colloid Interf. Sci.等知名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均为SCI收录;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等知名学府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主讲本科生无机与分析化学(山东省精品课程负责人)、专业英语、纳米化学、高分子化学;硕士生材料化学、结构化学导论、纳米技术与应用等课程。荣获“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大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主持的纵向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5万(批准号21271119)(2013.01-2016.12)负责人
  2.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4万(批准号J08LC11)(2009.01-2011.12)   负责人
  3.教育部胶体与界面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万(批准号201007)(2010.12-2012.11)负责人
  代表性论文:
  [1] Qingyun Liu*, Yansheng Yin*et al. RSC Advances, 2013, 3, 2765-2769. (SCI, 新创刊杂志)
  [2]Qingyun Liu*, et al. , 2012, 14, 1105-1110. (SCI,影响因子4.006)
  [3]Qian Shao*, Qingyun Liu*, et al.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012, 11, 10271-10277.(SCI,影响因子1.351)
  [4] Qingyun Liu, Yongzhong Bian*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 2011, 31, 950-953(SCI,影响因子2.178)
  [5] Wei Lv*, Qingyun Liu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 2012, 32, 779-784(SCI,影响因子2.178)
   [6]Qingyun Liu, Jianzhuang Jiang*et al.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07, 111, 7298-7301. (SCI,影响因子4.520)
  [7]Qingyun Liu, Jianzhuang Jiang,*et al.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6,300 298–303. (SCI,影响因子3.223)
  [8]Qingyun Liu, Jianzhuang Jiang*et al.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6,304, 431-436. (SCI,影响因子3.223)
  [9]Qingyun Liu*, et al.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399-401,1097-1111 (EI)
  [10]Qingyun Liu*, Shuying Pan, Dongmei Wang Acta Cryst., 2009 , E65, m305.(SCI)
  [11]Qingyun Liu*, Shengsong Ge, Guangwen Cui Acta Cryst., 2009, E65, m359.(SCI)
  [12]Qingyun Liu*, Qi Sheng Liu, Qing Ru Zhao Acta Cryst., 2009, E65, m882.(SCI)
  [13]Qingyun Liu*, Qi Sheng Liu, Qing Ru Zhao Acta Cryst., 2009, E65, m883.(SCI)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1961年6月生,1982年7月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原山东矿业学院)采矿系,并留校工作至今,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获博士学位。目前,为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被评为师德标兵、“我最难忘的恩师”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担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会员、山东省劳动保护学会会员;被聘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安全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领域涉及风险管理与预警、安全管理理论、安全评价方法、安全信息系统、煤矿安全技术以及安全监测监控等。主要著作有《企业风险管理与监控预警技术》、《煤矿安全评价与安全信息管理》、《煤矿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应用与发展》、《易燃厚煤层开采的防灭火技术与实践》和《安全系统管理》;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矿井均压通风动态监测系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项目“煤矿重大事故风险监控与应急救援方法体系研究”和青岛市计划项目在内的40多个科研课题,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中国煤炭协会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还获得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公安厅等厅局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日常工作中,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等课程;具备国家一级安全评价师资格;经常为安全生产培训班讲授安全知识;经常参与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和安全设施设计的评审工作。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院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
电话: 0532-86057790


  赵同彬,男,1975年1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主任,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会员,山东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2)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3)岩石力学试验方法与测试技术。曾被授予山东科技大学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荣获泰安市青年科技奖、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近年来,授权国家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EI收录32篇),出版著作2部。
  
  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并作为学术骨干参研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973”课题等纵向项目10余项,完成了煤炭企业生产需求课题20余项,其中8项研究成果通过鉴定,6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以上。在难采煤层开采、采动巷道支护及岩石非线性力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以首位承担完成的“采动岩层破裂演化规律及冲击地压煤层卸压安全开采探测技术”项目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于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的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与支护控制”项目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联系方式:0532-86057946 13789879230 
  
  Email:ztbwh2011@163.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有教师20人,副教授11人,讲师9人,硕士生导师13人,学缘构成中,外校占80%,有海外学习或访学经历的占30%。平均年龄41.7岁,40岁及以下占50%经过。聘有产业教授3人,兼职教授2人。20多年发展,形成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年龄构成合理、年富力强的本科教学队伍。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及全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为城市工矿企业等区域环境的水质、大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教学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工程(海洋环境)三个本科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主要培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环境污染机理、污染控制原理等方面知识的,具备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估等咨询服务和三废处理污染防治等方面能力的,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具有环境科学学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掌握水、气、土壤、固废等领域涉及给排水、生态、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理论和知识,具备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专业理论和技能,具有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能在政府、学校、工程设计、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规划、管理、工程设计、教育和科研工作,具有持续学习的自我提升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
环境工程(海洋环境)专业主要培养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水、气、土壤、固废、噪声等污染防治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具备污染防治的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等专业技能,具有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具有良好道德修养、较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能在政府部门、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单位、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从事设计、管理、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有持续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
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
安全工程系现有46名专任教师从事安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1人。拥有以程卫民、张延松等一批在煤矿安全领域的知名教授和一批年轻博士组成的高水平创新学术团队。其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名、国家安全生产专家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应急管理专家3名。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拥有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平台、矿业工程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平台,省部共建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省煤炭开采安全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山灾害预防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山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并与我校机电学院联合建有山东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1个。经多年的凝练和发展,该学科形成了以博士生导师为带头人,以一批在工矿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领域专家教授为主体的高水平创新学术团队,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四个研究方向:粉尘职业健康防护、热动力灾害与消防安全、安全系统工程与应急管理、化工安全。
近四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项目40项、省部级项目28项,国家级项目纵向经费达3600余万元;承担企业委托项目100余项,总经费32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高水平正刊论文202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6篇、热点论文10篇);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44项;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42项。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专业代码:077602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点分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建筑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0 所,本次参评5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5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3 10247 同济大学 A+
4 10001 北京大学 A
5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A
6 10284 南京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A-
9 10055 南开大学 A-
10 10056 天津大学 A-
11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A-
1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13 10294 河海大学 A-
14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17 10246 复旦大学 B+
18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19 10286 东南大学 B+
20 10384 厦门大学 B+
21 10422 山东大学 B+
2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23 10486 武汉大学 B+
2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5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26 10532 湖南大学 B+
27 10558 中山大学 B+
28 10610 四川大学 B+
29 10611 重庆大学 B+
3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31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32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3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B
34 10108 山西大学 B
35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36 10183 吉林大学 B
37 10255 东华大学 B
38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39 10280 上海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42 10299 江苏大学 B
43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44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45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B
46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B
4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8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B-
49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B-
50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295 江南大学 B-
53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B-
54 10403 南昌大学 B-
55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B-
56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57 10533 中南大学 B-
58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B-
5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6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61 10710 长安大学 B-
62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63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4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5 10016 北京建筑大学 C+
66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67 10145 东北大学 C+
68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69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C+
70 10332 苏州科技大学 C+
71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C+
72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C+
73 10427 济南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730 兰州大学 C+
76 11799 重庆工商大学 C+
77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C+
78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7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C
80 10082 河北科技大学 C
81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82 10292 常州大学 C
83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C
8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C
85 10386 福州大学 C
86 10429 青岛理工大学 C
87 10459 郑州大学 C
88 10495 武汉纺织大学 C
89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C
90 10530 湘潭大学 C
91 10593 广西大学 C
9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93 11035 沈阳大学 C
94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C-
95 10126 内蒙古大学 C-
96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97 10191 吉林建筑大学 C-
98 10216 燕山大学 C-
99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 C-
100 10264 上海海洋大学 C-
101 10357 安徽大学 C-
10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103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C-
104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C-
105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106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C-
107 10635 西南大学 C-
108 10697 西北大学 C-
109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C-
110 11065 青岛大学 C-
111 11078 广州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专业代码:083002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环境工程专业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于2002年10月获得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依托于水污染防治及其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实验中心、大型环境模拟风洞、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中心等特色实验室,获批为上海市085知识创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环境工程专业主要研究运用工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以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具有承担国家重大和上海市等地方重大、重点及重要科技攻关项目的能力。
指导教师:黄远东教授,张道方教授,陶红教授,崔立峰教授,邓保庆副教授,陈维芳副教授,常飞副教授,周海东副教授,刘洪波副教授,伊学农副教授,郭少为副教授,纪桂霞副教授,徐苏云副教授,黄蓓佳副教授,王燕刚副教授,张晓东副教授等 

专业点分布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陆军防化学院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燕山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中北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陆军工程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常州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庆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华侨大学 厦门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信息工程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武汉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三峡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火箭军工程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0 所,本次参评5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5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专业学位)环境工程研究生分数线 A+
2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环境工程研究生分数线 A+
3 10247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A+
4 10001 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参考书目 A
5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A
6 10284 南京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A-
9 10055 南开大学 A-
10 10056 天津大学 A-
11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A-
1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13 10294 河海大学 A-
14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17 10246 复旦大学 B+
18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19 10286 东南大学 B+
20 10384 厦门大学 B+
21 10422 山东大学 B+
2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23 10486 武汉大学 B+
2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5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26 10532 湖南大学 B+
27 10558 中山大学 B+
28 10610 四川大学 B+
29 10611 重庆大学 B+
3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31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32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3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B
34 10108 山西大学 B
35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36 10183 吉林大学 B
37 10255 东华大学 B
38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39 10280 上海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42 10299 江苏大学 B
43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44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45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B
46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B
4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8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B-
49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B-
50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295 江南大学 B-
53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B-
54 10403 南昌大学 B-
55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B-
56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57 10533 中南大学 B-
58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B-
5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6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61 10710 长安大学 B-
62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63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4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5 10016 北京建筑大学 C+
66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67 10145 东北大学 C+
68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69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C+
70 10332 苏州科技大学 C+
71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C+
72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C+
73 10427 济南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730 兰州大学 C+
76 11799 重庆工商大学 C+
77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C+
78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7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C
80 10082 河北科技大学 C
81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82 10292 常州大学 C
83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C
8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C
85 10386 福州大学 C
86 10429 青岛理工大学 C
87 10459 郑州大学 C
88 10495 武汉纺织大学 C
89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C
90 10530 湘潭大学 C
91 10593 广西大学 C
9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93 11035 沈阳大学 C
94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C-
95 10126 内蒙古大学 C-
96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97 10191 吉林建筑大学 C-
98 10216 燕山大学 C-
99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 C-
100 10264 上海海洋大学 C-
101 10357 安徽大学 C-
10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103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C-
104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C-
105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106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C-
107 10635 西南大学 C-
108 10697 西北大学 C-
109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C-
110 11065 青岛大学 C-
111 11078 广州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专业代码:085229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绵阳师范学院
一、招收专业及方向   
专业:环境工程
方向:
1.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
2.生态环境规划与设计;
3.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
4.环境信息智能处理 
二、招收人数  26名  (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

专业点分布

陆军防化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天津城建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理工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常州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广西大学 陆军勤务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0 所,本次参评5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5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3 10247 同济大学 A+
4 10001 北京大学 A
5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A
6 10284 南京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A-
9 10055 南开大学 A-
10 10056 天津大学 A-
11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A-
1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13 10294 河海大学 A-
14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17 10246 复旦大学 B+
18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19 10286 东南大学 B+
20 10384 厦门大学 B+
21 10422 山东大学 B+
2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23 10486 武汉大学 B+
2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5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26 10532 湖南大学 B+
27 10558 中山大学 B+
28 10610 四川大学 B+
29 10611 重庆大学 B+
3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31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32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3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B
34 10108 山西大学 B
35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36 10183 吉林大学 B
37 10255 东华大学 B
38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39 10280 上海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42 10299 江苏大学 B
43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44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45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B
46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B
4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8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B-
49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B-
50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295 江南大学 B-
53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B-
54 10403 南昌大学 B-
55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B-
56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57 10533 中南大学 B-
58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B-
5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6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61 10710 长安大学 B-
62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63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4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5 10016 北京建筑大学 C+
66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67 10145 东北大学 C+
68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69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C+
70 10332 苏州科技大学 C+
71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C+
72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C+
73 10427 济南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730 兰州大学 C+
76 11799 重庆工商大学 C+
77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C+
78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7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C
80 10082 河北科技大学 C
81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82 10292 常州大学 C
83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C
8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C
85 10386 福州大学 C
86 10429 青岛理工大学 C
87 10459 郑州大学 C
88 10495 武汉纺织大学 C
89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C
90 10530 湘潭大学 C
91 10593 广西大学 C
9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93 11035 沈阳大学 C
94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C-
95 10126 内蒙古大学 C-
96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97 10191 吉林建筑大学 C-
98 10216 燕山大学 C-
99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 C-
100 10264 上海海洋大学 C-
101 10357 安徽大学 C-
10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103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C-
104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C-
105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106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C-
107 10635 西南大学 C-
108 10697 西北大学 C-
109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C-
110 11065 青岛大学 C-
111 11078 广州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0 所,本次参评5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5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3 10247 同济大学 A+
4 10001 北京大学 A
5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A
6 10284 南京大学 A
7 10335 浙江大学 A
8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A-
9 10055 南开大学 A-
10 10056 天津大学 A-
11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A-
1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13 10294 河海大学 A-
14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17 10246 复旦大学 B+
18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19 10286 东南大学 B+
20 10384 厦门大学 B+
21 10422 山东大学 B+
2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23 10486 武汉大学 B+
2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5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B+
26 10532 湖南大学 B+
27 10558 中山大学 B+
28 10610 四川大学 B+
29 10611 重庆大学 B+
3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31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32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3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B
34 10108 山西大学 B
35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B
36 10183 吉林大学 B
37 10255 东华大学 B
38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39 10280 上海大学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41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42 10299 江苏大学 B
43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44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45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 B
46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B
4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48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B-
49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B-
50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295 江南大学 B-
53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B-
54 10403 南昌大学 B-
55 10406 南昌航空大学 B-
56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57 10533 中南大学 B-
58 10619 西南科技大学 B-
5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6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61 10710 长安大学 B-
62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63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4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5 10016 北京建筑大学 C+
66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67 10145 东北大学 C+
68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69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C+
70 10332 苏州科技大学 C+
71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C+
72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C+
73 10427 济南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730 兰州大学 C+
76 11799 重庆工商大学 C+
77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C+
78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7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C
80 10082 河北科技大学 C
81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82 10292 常州大学 C
83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C
8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C
85 10386 福州大学 C
86 10429 青岛理工大学 C
87 10459 郑州大学 C
88 10495 武汉纺织大学 C
89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C
90 10530 湘潭大学 C
91 10593 广西大学 C
9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93 11035 沈阳大学 C
94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C-
95 10126 内蒙古大学 C-
96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97 10191 吉林建筑大学 C-
98 10216 燕山大学 C-
99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 C-
100 10264 上海海洋大学 C-
101 10357 安徽大学 C-
10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103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C-
104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C-
105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106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C-
107 10635 西南大学 C-
108 10697 西北大学 C-
109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C-
110 11065 青岛大学 C-
111 11078 广州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90%的同学还查看了以下内容:
河北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怎么样

2015-2016年环境工程专业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清华大学 5★ 170
2 同济大学 5★ 170
3 大连理工大学 5★ 170
4 哈尔滨工业大学 5★ 170
5 北京大学 5★ 170
6 浙江大学 5★ 170
7 南京大学 5★ 170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5★ 170
9 湖南大学 5★ 170
10 北京师范大学 4★ 170
11 华南理工大学 4★ 170
12 河海大学 4★ 170
13 上海交通大学 4★ 170
14 南开大学 4★ 170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 170
16 东北师范大学 4★ 170
17 山东大学 4★ 170
18 北京工业大学 4★ 170
19 中山大学 4★ 170
20 四川大学 4★ 170
2007年环境工程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清华大学 A+ 11 南京大学 A 21 北京工业大学 A
2 同济大学 A+ 12 山东大学 A 22 北京师范大学 A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3 华中科技大学 A 23 上海大学 A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A+ 14 武汉大学 A 24 四川大学 A
5 浙江大学 A+ 15 上海交通大学 A 25 中国海洋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16 北京化工大学 A 26 中国地质大学 A
7 华南理工大学 A+ 17 东南大学 A 27 东华大学 A
8 大连理工大学 A 18 北京科技大学 A 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9 湖南大学 A 19 南开大学 A 29 北京理工大学 A
10 重庆大学 A 20 天津大学 A      
 
B+等(44个):南昌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河海大学、厦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东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郑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暨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西大学、中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复旦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B等(43个):华南农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贵州大学、兰州大学、大连大学、福州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北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桂林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北大学、济南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C等(30个):名单略


 

环境工程专业考研科目:
要考政治,英语,数学二,专业课,至于专业课,不同的学校专业课考的内容有所不同,建议你决定报考的学校后,到该学校的招生信息网查询,你参考一下: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02数学二
(4)887环境工程导论
 
环境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要考政治,英语,数学二,专业课,至于专业课,不同的学校专业课考的内容有所不同,建议你决定报考的学校后,到该学校的招生信息网查询,你参考一下: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02数学二
(4)887环境工程导论
 
环境工程考研参考书:
2016年考研环境工程参考书
    华中科技大学
806机械设计基础
(1)《机械原理》,杨家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机械设计(第二版)》,钟毅芳、吴昌林、唐增宝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彭文生,杨家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809材料科学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胡赓祥等编写的《材料科学基》2006年第二版,
也可参考其它同类教材,如西安交大石德柯等编《材料科学基础》,
清华潘金生等编《材料科学基础》,
哈工大李超编《金属学原理》,
中南矿冶曹明盛编《物理冶金基础》等等。
813工程流体力学
(一)莫乃榕主编,工程流体力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814电路理论
《电路原理》(上,下册). 汪建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路理论》. 颜秋容、谭丹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828 运筹学
钱颂迪主编,运筹学(修订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844 水污染控制工程
高廷耀等.《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孙慧修等.《排水工程》上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四版
845 微生物学
王家岭等. 环境微生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环境工程专业考研科目:
要考政治,英语,数学二,专业课,至于专业课,不同的学校专业课考的内容有所不同,建议你决定报考的学校后,到该学校的招生信息网查询,你参考一下: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02数学二
(4)887环境工程导论
 
环境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要考政治,英语,数学二,专业课,至于专业课,不同的学校专业课考的内容有所不同,建议你决定报考的学校后,到该学校的招生信息网查询,你参考一下: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02数学二
(4)887环境工程导论
 
环境工程考研参考书:
2016年考研环境工程参考书
    华中科技大学
806机械设计基础
(1)《机械原理》,杨家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机械设计(第二版)》,钟毅芳、吴昌林、唐增宝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彭文生,杨家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809材料科学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胡赓祥等编写的《材料科学基》2006年第二版,
也可参考其它同类教材,如西安交大石德柯等编《材料科学基础》,
清华潘金生等编《材料科学基础》,
哈工大李超编《金属学原理》,
中南矿冶曹明盛编《物理冶金基础》等等。
813工程流体力学
(一)莫乃榕主编,工程流体力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814电路理论
《电路原理》(上,下册). 汪建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路理论》. 颜秋容、谭丹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828 运筹学
钱颂迪主编,运筹学(修订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844 水污染控制工程
高廷耀等.《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孙慧修等.《排水工程》上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四版
845 微生物学
王家岭等. 环境微生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就业:
主要工作部门:
1.各级政府环保部门;
2.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设计研究院所、环境工程公司、国企等事业单位;
3.科研单位、高等院校
从事职业:
环保局公务员、环保工程师、环保产品开发员、环境工程设计师、环评工程师、高等院校教师、国企事业单位环保维护管理、环境科学研究等等。
主要工作部门:
1.各级政府环保部门;
2.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设计研究院所、环境工程公司、国企等事业单位;
3.科研单位、高等院校
从事职业:
环保局公务员、环保工程师、环保产品开发员、环境工程设计师、环评工程师、高等院校教师、国企事业单位环保维护管理、环境科学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