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法医学研究生一对一辅导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四川大学报录比、四川大学考研群、四川大学学姐微信、四川大学考研真题、四川大学专业目录、四川大学排名、四川大学保研、四川大学公众号、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四川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四川大学306西医综合考研真题 ¥188 ¥480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四川大学微信
为你找研究生辅导

四川大学法医学研究生一对一辅导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四川大学法医学研究生一对一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法医学的研究生。

因为四川大学法医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考研辅导一对一
考研一对一辅导班
考研派考研题库
考研派考研督学
考研派考研1v1答疑
考研派研究生筛选流程
考研派辅导方法
考研派口碑
考研派一对一辅导口碑
考研派课程体系
考研派服务流程
考研派
考研派考研问题
考研派考研资料
考研派研究生学长
考研派考研辅导
考研派考研真题资料等
Add 四川大学微信
为你找研究生辅导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四川大学法医学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四川大学法医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四川大学法医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四川大学法医学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法医学的研究生。

四川大学法医学考研考试科目
  •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院与法医学院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3段17号
    联系电话:(028) 85501243; 85501550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

欢迎报考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根据《四川大学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办法》(川大研【2012】94号)有关规定,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研究,2016年我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安排如下:
  1. 复试报到时间安排:
1、复试报到、资格审查时间、地点:
报到地点: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十七号华西校区
逸夫楼一楼学院办公室106
报到时间:3月16日,8点-12点、14点-17点。在各专业复试时间前先到报到点报到,进行资格审查后到各专业复试点进行复试
2、体检安排:
体检时间:3月12日—3月25日(工作日)下午14:30——17:00
体检地点:望江校区校医院或华西校区校医院
注意事项:自带1张1寸照片贴体检表、可任选时间和校医院,体检表于3月25日前自行交回报到处,体检表须贴有考生照片,校医院盖章及体检合格章,否则视作无效。
  1. 复试报到时所需材料:
考生复试时须携带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居民二代身份证、军官证)、毕业证和学位证(应届生带学生证)以及本科成绩单(盖鲜章,应届生请准备前三年的成绩)。
以上所有材料均需准备原件及复印件各1套(复印件请先进行装订,不需要封面)。
三、复试内容:
笔试、综合面试与外语能力测试
  1. 成绩计算方法:
    复试为差额复试。复试成绩总分为200分,其中笔试部分占100分,面试占60分,外语能力测试占40分,笔试、面试和外语听说能力成绩之和为复试成绩。复试成绩应不低于120分,否则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加权公式:S总=(S初/5)×50%+(S复/2)×50%
五、各专业具体复试时间和地点:(报到后按各专业复试时间、地点进行复试)
专业 时间 地点
     
法医病理学与法医临床学 3月16日下午2:00 法医楼四楼会议室
法医学(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医事法医)    
     
法医学(法医遗传学) 3月16日上午9:00 法医楼九楼会议室
     
     
法医学(法医毒物分析) 3月16日上午9:00 法医楼七楼会议室
法医毒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月16日上午9:00 华西逸夫楼三楼生化会议室
     
免疫学 3月16日上午9:00 华西逸夫楼五楼免疫会议室
     
药理学 3月16日下午2:00 华西五楼药理学会议室
 
生理学、医学生理学      
3月16日下午2:30 华西逸夫楼四楼生理会议室
六、复试收费:
我院复试不收取任何费用
七、各专业复试名单:
(以下名单不含推免生)
姓名 专业名称
赵丹 医学生理学
彭博 医学生理学
李鹤 药理学
彭恒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曾树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丁润中 生理学
马鹏娇 免疫学
李琴 免疫学
周晶 法医学
占梦军 法医学
杨以文 法医学
严赫 法医学
吴苗 法医学
吴昊 法医学
王淇 法医学
王萌鸽 法医学
王莉晓 法医学
孙振玉 法医学
孙乐平 法医学
曲东 法医学
马亚青 法医学
马红娟 法医学
吕朝旭 法医学
陆涛 法医学
柳丹凤 法医学
李烨 法医学
李洋 法医学
李林峰 法医学
蹇慧 法医学
黄浩澜 法医学
胡明辉 法医学
陈晗 法医学
曹树强 法医学
符颖强 法医毒物学
魏智彬 法医病理学与法医临床学
吕翔 法医病理学与法医临床学
刘明哲 法医病理学与法医临床学
   
八、咨询联系电话:028-85501558  黄老师
九、举报受理:
028-85501242  郑老师
举报受理方式: 实名电话或实名纸质材料                
 
注:1、不能按时前来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作自动放弃。
    2、我院各专业上线人数不均衡,复试后第一志愿专业未被录取的同学,可自愿选择参加学院内其它公布调剂专业进行调剂复试。


学院现有博士授权点12个: 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药理学。
硕士点12个: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
博士后流动站3个: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学。
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法医学。2个"211工程"及四川省重点学科:病理生理学、法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疾病基因组与法医学实验室、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为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学院还加强了交叉学科的建设,本着强强联合的原则,学院共加入了4个交叉学科的建设工作。
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坚持教学、科研同步发展, 科研队伍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实力强大。自2001年以来获部省科技成果奖14项、市级科技成果奖5项。该院承担了大量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重点和重大项目)41项,经费941万元;省部级基金82项,经费412万元;校级立项36项,经费80.6万元;横向项目72项,经费279万元。科研成果丰硕,申报和批准专利30项。三大检索(SCI、EI、Medline)收录论文107篇、国外公开刊物发表7篇。学院与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港和内地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年度 在研项目及经费(万元)
国家级立项 部、省级立项 校级立项 横向项目 其他项目
项目数 到帐经费 项目数 到帐经费 项目数 到帐经费 项目数 到帐经费 项目数 经费或自理
2001年     2 3.5     1 60    
2002年 14 79.3 19 73.1     4 11    
2003年 18 270.6 28 91.6 5 22 13 25    
2004年 28 261.6 28 78.3 3 24 19 44.2    
2005年 19 221.6 18 51.2 5 12 40 152.1    
2006年 9 68.6 8 25.3 6 21 20 40.9    
合计 88 901.7 103 323 19 79 97 333.2    
总项目数:307  项,  总经费:1 636.9   万元

科研成果(2002年以来)
获奖项数 专利项目数 论文类成果数(篇、部)
国家级 省部级 市级 校级 三大检索收录 国外公开刊物 国际会议论文 国内核心刊物 国内公开刊物 科技专著
  6       19          
  2 1     8          
  4 3     14          
  1     2 37          
  1 1   3 29          
        5            
  14 5   10 107          
共   19 项 共107   篇

    学院现有教职工242名,其中正高级职称43名,副高级职称52名。学院师资队伍稳定,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实力强,学术带头人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基地,学院始终将教学作为学院的工作重点。
    学院制定有完善的青年师资培养规划和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并有规范的培养规划登记表,效果好。
    学院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对新进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制,并作好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对新进教师以及1994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未参加岗前培训的教师,继续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并将岗前培训工作与教师资格证书发放、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结合起来。
    学院建立导师制,各教研室必须为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位指导教师,与室主任一起为青年教师制定培养方案。同时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
    2000年以来,学院为了扶持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共安排青年师资出国进修、留学28人,现已学成归来17人;安排国内进修5人。2000年以来学院自筹经费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交流与教学研讨会,共计35.76万元。

法医毒(药)物分析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6-09-13      作者:学院办公室      审核:      编辑:      点击:3733
教研室概况及历史沿革
法医毒(药)物分析教研室成立于1984年,1988年与原药学院毒物分析教研组合并。廖林川教授任现系/教研室主任。目前主要科研方向为:建立各类毒(药)物包括滥用物质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以及毒(药)物体内过程研究,包括分布、代谢动力学、代谢组学等。教研室现已承担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MB基金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研究范围主要涉及药毒物体内过程、人类疾病与基因关系、药毒物的组学研究等方面。具备科研及教学所需的各种大中型仪器,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人才及师资队伍建设
本教研室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实验员1名、研究生10余名,具备了进行高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案件受理鉴定的条件。常年承担着本科生、留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进修生的培养工作。
教学工作
承担着法医学、医学、药学以及非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法医毒物分析》、《法医学概论》、《法医学》、《法医学与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外语》和留学生《法医学》、《医学汉语》等课程的教学,其中《法医毒物分析》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同时承担博士生及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科研工作

免疫学教研室

 

发布时间:2020-05-09      作者:党政办      审核:      编辑:      点击:72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的前身是1979年卫生部批准成立的免疫学研究室,由吴慧君教授担任研究室主任。1992年由免疫学研究室及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部分人员组建了现免疫学教研室,由蔡英教授担任教研究室主任。 2003年蔡英教授退休后,由章崇杰教授继任。在历任教研室主任及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免疫学教研室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并于近年从海外引进多名人才,充实了师资与科研队伍。现为免疫学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位点,有教职工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一名,硕士生导师3人。免疫学教研室多年来秉持着创造团结、务实、和谐团体的理念,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不断通过各种渠道选派年轻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并有多人次被评为“四川大学优秀青年教师”。预计教研室会于未来进一步加强师资与科研队伍建设,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努力争取为医学免疫学学科的发展供献力量。

病原生物学系

 

发布时间:2020-04-27      作者:病原生物学系      审核:      编辑:吴靓      点击:123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是由微生物学教研室、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和感染免疫研究室组建,并于2019年1月正式成立,陈建平教授担任病原生物学系主任暨感染免疫中心主任。
微生物学教研室、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和感染免疫研究室在基础医学教科研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王正仪教授在钩虫吸血研究取得重大成就,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感染免疫研究室暨钩体病研究室戴保明教授曾因钩端螺旋体所致肺大出血机制研究获得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胡孝素教授因黑热病单克隆抗体和PCR诊断研究曾获得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感染免疫研究室鲍朗教授曾获得2005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病原生物学系先后承担过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973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卫生部和四川省科技厅项目。
病原生物学系承担5年制和8年制《人体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和《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以及留学生和研究生的本学科相关教学任务。本系一直是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的主编单位,贾文祥教授主编了第1、第2版,李明远教授主编了第3版,均为“国家级”规划教材。贾文祥教授、李明远教授、陈建平教授和李婉宜教授还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主编有教材,其中部分也是“国家级”规划教材,为我国的医学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免疫中心的建设目标建立国内一流的感染免疫中心,新发再发传染病研究中心及疫苗和体外诊断试剂研发中心。主要的研究方向有:(1)新现与再现传染病监测及病原体基因库(传染病监测) 建立病原检测网络,收集临床(包括疾控和医院系统)、动物(畜牧养殖业,偏远农村及少数名族地区)及环境(城市饮用水、河流等)样本。分离培养常见和具有潜在威胁的病原体(可培养物种),并进行基因组测序;同时,对收集样本直接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所有可培养及不可培养物种)。对获得的分离株保种入库;建立数据库,存储样本分离时间、地点、样本来源等信息及样本(宏)基因组数据。本方向旨在实时监控新现与再现传染病,提供准确的预警和科学的参考依据。疾病暴发后,可及时运用基因组数据及样本信息进行溯源和进化演变分析;基因组信息可为下游开发诊断试剂及疫苗提供科学依据;存储的病原分离株复苏后可快速开展病原致病机制及抗感染免疫机制相关基础研究。(2)在疾病暴发流行后,快速开展病原体诊断及新药、疫苗研发工作。研发快速诊断试剂,实现病人快速确诊、人群筛查等重要防控措施的开展。建立药物高通量筛选平台,评估现有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对新发病原体的效用,指导临床用药;对小分子化合物库进行筛选,鉴定新的具有抗病原活性的化合物进行新药研发。开展减毒、灭活、亚单位等不同类型的疫苗研发工作,实现后期对疾病的预防。(3)病原致病及机体抗感染免疫机制(基础研究)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及动物模型研究病原体致病相关基因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免疫机制)。掌握病原体生长、代谢及致病关键基因,可促进基于靶标的药物设计。掌握机体抗感染免疫机制,可为临床免疫相关治疗提供依据,为评估疫苗是否具有保护性提供重要指标。
病原生物学系现有教授/研究员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人,讲师/助理研究员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鲍朗教授和陈建平教授),硕士生导师5名(李婉宜教授、吴琦教授、陈达丽研究员、王保宁副教授和罗涛副研究员)。


院长:
侯一平
男 1954年3月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
1978.10—1983.07 四川医学院医学系医学专业学习;
1983.07—1985.09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助理编辑;
1985.09—1988.07 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法医物证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07—1994.05 华西医科大学法医系助教、讲师、教授(其间:1992.12评聘为教授,1992.12—1993.12德国科隆大学访问学者);
1994.05—1999.09 华西医科大学法医系主任(其间: 1995.05—1996.05德国不莱梅大学洪堡基金学者,1996.05起为博士生导师);
1999.09—2000.12 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院长;   
2000.12—2001.08 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   
2001.08—2001.10 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   
2001.10—2001.11 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   
2001.11—2003.08 农工党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   
2003.08—2007.08 农工党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   
2007.08—现在 农工党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国家教学名师。
    侯一平教授是我国唯一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的法医学者。现为国际法医遗传学会华语区专委会(Chinese Speaking Working Group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Forensic Genetics)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法医学会物证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法医学分会主任委员。2004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2008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
    侯一平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多项科研任务,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的学术论文收录于 Medline有121篇,收录于SCI有61篇,其中发表于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杂志上的单篇论文已被引用66次。2003年以来,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2008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他指导博士研究生21 名,指导硕士研究生23名。其中,指导博士研究生颜静的学位论文《人类21号染色体新STR遗传标记的法医及医学遗传学研究》获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他为大学本科讲授法医物证学提供了全新课程体系,在法医物证学教学课程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2005年教学课程改革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主讲的法医物证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他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医物证学》,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医学》,2009年法医学教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侯一平教授现任《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司法鉴定杂志》,《法医学杂志》,《中国输血杂志》,《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

齐建国
1957年9月出生。1982年11月毕业于原四川医学院(后改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原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读研究生,师从陆振山教授,1989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6年9月公派自费出国进修,2000年9月回国。在国外四年期间,先后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医学院和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所进修学习,从事分子神经生理学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2000年12月至2005年6月任四川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处长。
    2003年3月起,任成都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自1990年起,为本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七年制的学生主持开设了新型边缘学科课程--神经生物学,长期负责这门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主持编写了教科书,使学校成为当时全国医学院校最早开设此门课程的几所学校之一。
    1993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已毕业研究生4名,目前在读4名。作为本教研室博士生指导小组的一名成员,参与了2名博士生的指导和培养。
研究方向为神经生物学,兴趣于脑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应激活动与神经内分泌、应激活动与神经免疫的关系、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主持完成课题—猫延髓吻侧腹外侧区的结构与传入联系-电镜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CMB资助。目前已在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2003年获国家华夏英才出版基金资助,主编60万字的专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1993年获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
    2005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黄宁
教授,毕业四川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先后获得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副院长,病理生理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感染炎症发热低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四川省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从事病理生理学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负责和参加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CMB重点科研项目基金等研究工作,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及综述70余篇, 主编、参编教材及专著5部。曾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病理生理学“四川省精品课程”、四川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或奖励。

李华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8月、2002年8月赴香港中文大学进修。2005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访学。

鲍朗
1954年6月出生,医学博士,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分子感染免疫。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大学、荷兰皇家医学研究院等学习。
    学术任职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基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医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编委等。曾任:四川大学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等职。
    主要从事致病微生物分子致病机制、感染免疫、致病基因结构功能和分子疫苗研究,在结核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等重大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近年在国际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有关论著100多篇,多次被SCI、EI、Medline等检索系统收录和国际国内同行引用。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共40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作为负责人和主研人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共7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数十名,博士后多名。荣获“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霍英东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成都市杰出青年”;“四川省学术带头人”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郭晓伟
1975年10月出生,副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律硕士。
  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目前学院拥有13个教研室即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毒物分析;1个校级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医学生物分子实验室);2个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室(基础医学专业实验室和法医学专业实验室); 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人类疾病生物治疗——人类基因组学与法医学研究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时间生物学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人类疾病基因组与法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开放实验室;1个校级开放性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个鉴定中心——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2个服务性科室——同位素、电子显微镜;1个新药临床前药理研究中心。学院建筑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拥有价值上千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2001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8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3项,获准授权专利10项。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科技成果奖19项,107篇论文被SCI、EI、收录。培养的几百名研究生遍布海内外,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及后备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设有一级学科博、硕士授权点12个——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生理学与时间生物学、药理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学。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法医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为省级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坚持教学、科研同步发展。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良好的学风,孕育出享誉中外学术界的刘承钊院士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教授。现有在校学生859名,其中研究生396名;每年承担了全校研究生、8年制、7年制、本科生课程近80门,近4万学时。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为省级重点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法医物证学;四川省精品课程8门——法医物证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法医学、病理生理学。
    学院现有教职工242名,其中正高级职称43名,副高级职称52名。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博士生导师28名,硕士生导师63名,博士后在站人员16名。
    学院注重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有近200人出国学习、交流、攻读学位,其中半数已回到工作岗位并成为各学科的中坚力量,同时每年接待多名国内外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与合作交流。

学院现有博士授权点12个: 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硕士点12个: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药理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生物学。
   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法医学。2个"211工程"及四川省重点学科:病理生理学、法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疾病基因组与法医学实验室、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为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学院还加强了交叉学科的建设,本着强强联合的原则,学院共加入了4个交叉学科的建设工作。
   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坚持教学、科研同步发展, 科研队伍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实力强大。自2001年以来获部省科技成果奖14项、市级科技成果奖5项。近五年来,我院承担了大量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重点和重大项目)41项,经费941万元;省部级基金82项,经费412万元;校级立项36项,经费80.6万元;横向项目72项,经费279万元。科研成果丰硕,申报和批准专利30项。三大检索(SCI、EI、Medline)收录论文107篇、国外公开刊物发表7篇。学院与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港和内地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硕士学位授权点:
生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医学工程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法医学
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
医学神经生物学
医学生理学与时间生物学

博士学位授权点:
生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医学工程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法医学
药理学
医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
医学神经生物学
医学生理学与时间生物学

博士后流动站:
基础医学
生物学
生物医学工程

教研机构:
人体解剖教研室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中最具特色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讲授和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通过教学各环节,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下基础。本教研室历经原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发展而来,1978年被批准为硕士点,1986年即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已为中国解剖学界培养了大量人才。
该室针对研究生、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本科学生,及海外留学生等不同层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等不同专业学生开设了解剖学-I、解剖学-II、系统解剖学-I、系统解剖学-II、系统解剖学-III、人体形态学模块-I、人体形态学模块-II、断面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等十余个层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中以学生自己动手解剖标本的教学方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室这种实地解剖为主的教学方法曾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人体解剖学课程在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本室在全国最先开展断层解剖学的应用研究,其中,对“腹膜后间隙”和“盆筋膜间隙”的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人体体模”的应用研究获国家发明奖。随生命科学、现代医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本室的科研工作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态学领域,除临床应用解剖学外,本室对肿瘤耐药及转移的分子机理、干细胞定向分化等正进行深入研究,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四川省科委基金”和“CMB基金”的经费资助。2000年在本室成立了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次年该研究中心获准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是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主要科室之一,现有在编教师12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工人1名。另有特聘教授1名。
本室每年承担研究生、留学生、四~八年制本科生、进修生等不同层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教学任务,年总学时约1500多学时。开设有“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医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实用组织学”、“医学教学法”、“人体胚胎探谜”、“健康与美容”、“人体生物钟揭秘”等课程。我室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强调教书育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先后承担了多项四川省、CMB基金和校级教改课题,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1994年“组织学与胚胎学”被评为四川省教委重点课程,2004年“组织学与胚胎学”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13年“组织学与胚胎学”被评为四川省省级资源共享课和四川大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及公开课程。本室1995年被卫生部授予《三育人先进集体》称号,近几年来连续被评为院级先进集体。
本室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系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兼职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4人,每年均承担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任务。已培养硕士生70余名,博士生20余名。
本室科学研究的重点在神经生物学,特别是脊髓损伤与修复、神经内分泌学、神经免疫学等领域。目前我室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神经损伤和神经可塑性研究”、“神经免疫调节机理研究”、“糖尿病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唾液酸及其介导的免疫效应在人类生殖生理及病理的原因和机理探讨”等。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5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4项,教育部国际合作基金2项,85攻关课题1项,CMB基金5项,省级基金8项,校院基金9项,协作课题多项,共获基金200多万元,美元1.75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主编出版了14部有影响的学术专著。1986年获四川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四等奖,1996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室拥有神经生物学开放实验室,四川大学特聘教授王廷华博士任主任。拥有组织化学、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三大公共实验平台。此外,还有实验准备室、动物手术室、动物饲养室等多个支撑系统。具备开展细胞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相关设备。
本室原名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考虑到本室的科研重点是神经生物学,自1990年以来一直为七年制本科生主持开设神经生物学课程,故2001年经学院批准改名为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本室是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在国内同行专业中享有较高声誉的科室之一,在国内一直是西南地区解剖学界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科研中心。已故陆振山教授是我国知名的神经解剖学家之一,为原华西医科大学培养出了第一批神经组织学研究领域的博士。后来博士导师吴良芳教授、欧可群教授、兼职博导祝彼得教授继续带领教研室,为我国相关专业培养出了大批专业型的高级研究人员。陆振山、吴良芳、欧可群、操高原、解文、保天然、李永红、章为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现任主任为周雪教授。2004年我室聘请了王廷华教授,初步形成了以周雪教授、王廷华教授、齐建国教授、王蕾教授、李永红副教授、杨桂枝副教授、马芳副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数名年轻教师、3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数名国内外兼职教授共同参与的新一代教学科研团队。目前大家正满怀信心地为将本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基地而辛勤耕耘,努力奋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生物化学课程始建于华西协和大学的创立时期。1910年,由英国、美国和加拿大5教会在四川成都华西坝上建立了华西协和大学,并相继成立文、理、医、牙、教育、宗教等学院及相应的系科。本课程的创始时期—华西协和大学生物化学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首任系主任是加拿大人Cornier博士。后来,在我国生物化学界的先驱者、著名生物化学家蓝天鹤教授的领导下逐步发展起来。蓝天鹤教授早年留学美国,获生物化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纽约Rochester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生物化学讲座教授、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等。1947年回国后在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的基础上创建了当时中央政府批准并登报告示的国内第一个生物化学研究所。该研究所设备先进、人才荟萃、技术力量雄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也为我国早期的生物化学事业培养了人才。解放后,为了适应新中国建设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和生物化学事业在全国的发展,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调整。在华西协和大学、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和华西大学的发展历史基础上,组建了四川医学院。原生物化学研究所也被撤销,留下部分人员成立四川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将另外一部分学术骨干调往国内其它高校或研究所,以帮助这些单位的建立或建设。后来,这些学术骨干都成了这些单位的学术带头人和建设骨干,也成了有影响的科学家。本课程不仅为新中国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生物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自身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一个有较大影响的生物化学学术机构,是我国首批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之一,蓝教授是首批博士生导师。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积累。20世纪50~60年代在蓝天鹤、张玉钿、徐仲吕等教授,特别是70~90年代在刘秉文、傅继梁、孙芝琳,陈俊杰、陈曼玲、刘柏林、傅明德,蔡桂英等教授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

生理学教研室
本室现有教师1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5名;实验师2名;有四川省教学名师和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各一名;承担全校医药卫生、生物医学、信息工程等专业学生共4个层次的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及机能学实验课教学,以及研究生神经生理及生殖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科研方向有神经生理、心血管生理、呼吸生理和生殖生理;同时承担生理学博士生及硕士生的培养。1985年以来,已毕业研究生114名,其中博士19名。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27项,博士点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基金9项,CMB基金2项。发表论文378篇,其中SCI收录44篇,EI收录4篇,专利1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部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级三等奖1项;连续六年获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教学质量一等奖。
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1998年 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基础医学及生物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学科
1998年 被评为原华西医科大学重点建设课程
1998年 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
2003年 被评为四川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2004年 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
2004年 被评为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药理学教研室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药理药理教研室(原华西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成立于1953年,一直从事药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抗生素等化疗药物的研究方面有杰出的贡献,近五年我室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973课题分课题一项,曾经研究已鉴定投产的药物及制剂60余种,为我国化疗药物等开发与基础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得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二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厅局级及市级成果奖四项。并在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理及中草药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近5年主编及参编教材和参考书20余本,并多次荣获药理学教材评比表彰奖。以第一作者署名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近70篇,其中SCI论文35篇。
多年来,药理学教研室老、中、青几代教师及技术人员为提高药理学的教学水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及教学条件改善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室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实验员1名。承担全校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口腔医学八年制, 七年制,五年制,妇幼保健,医学检验,基础医学,医药卫生、医药保险,医学技术,护理,医药企业管理等专业各层次学生的药理学理论课教学及机能学部分实验课教学,同时还承担有留学生的全英文药理学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药理学进展、实验药理学技术等的教学任务。科研方向包括抗肿瘤药物分子药理、抗生素药理、心血管药理、时间药理学,神经药理等。同时承担药理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我们热忱欢迎各地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我室硕士研究生。同时欢迎海内外有志于药理学教学、科研的学者加盟我室,共同开创药理学教学科研新局面。

寄生虫学教研室
寄生虫学教研室共有6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
1986年7月获批准为寄生虫学科博士点。
1991年获批准为基础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的寄生虫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在50年代,寄生虫学教研室有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家王正仪教授任教研室主任。王正仪教授在钩虫吸血问题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级)。
在80年代及90年代,我室有全国知名的学术带头人(胡孝素教授)及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梯队。我室瞄准国际上寄生虫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有重点地对某些寄生虫开展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获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多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开展了杜氏利什曼原虫、间日疟原虫、旋毛虫、肺吸虫、犬弓首线虫等的分子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科研成就有:① 在抗杜氏利什曼原虫单克隆抗体研究方面,已将筛选出的优质单克隆抗体应用于检测患者血清循环抗原获得成功,为黑热病诊断及疗效考核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技术,易为病人接受,特异、敏感、重复性好。② 在抗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单克隆抗体研究方面,筛选出对配子体感染力及其在蚊体内发育具有抑制作用的单克隆抗体,在制备配子体疫苗、阻断间日疟传播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③ 通过对我国利什曼原虫不同种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国平原疫区、山丘疫区和荒漠疫区分离的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从DNA水平发现了导致了不同类型黑热病的L.d之间的差异。④ 应用PCR鉴定黑热病保虫宿主及诊断疑难病例。进行了内脏利什曼病核酸疫苗构建及保护作用研究。⑤ 应用套式PCR系统诊断、鉴别人体疟原虫感染。此系统特异、灵敏、稳定、简便,对疟疾的诊断、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及疫情监控有实际应用价值。
近年来,我室有陈建平教授、博士导师,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刘佩娜教授、硕士导师,为四川省动物学会理事;王雅静副教授,硕士导师,为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动物学会理事兼寄生虫学专委会副主任。两位讲师均为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教师,科研梯队已经形成。寄生虫学博士点是国内最早批准的博士点之一,有较好的科研基础。
目前我院病原生物学在全国处于第五位。我们在教研室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活跃学术气氛并加强学术交流。鼓励大家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开展新课题的研究。王雅静副教授课题组正进行阴道毛滴虫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将阴道毛滴虫铁氧还蛋白基因、氢化酶体腺苷酸激酶基因和黏附蛋白33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出了蛋白质。刘佩娜教授疟原虫科研组与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合作,承担日本丰田基金关于亚洲东南部地区人疟原虫变异株的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已完成中国西南地区部分疟区疟原虫的虫种调查和鉴定。今后将完成西南地区疟原虫的虫种调查,制作疟原虫诊断图谱。用计算机完成疟疾的诊断,提高诊断效率。陈建平教授课题组开展军团菌疫苗构建系列研究,目前正在构建嗜肺军团菌mip基因与霍乱弧菌CT-B基因的嵌合基因工程双价核酸疫苗,并进行免疫保护性研究,同时还构建嗜肺军团菌omps-flA融合基因核酸疫苗和lvga-HspA融合基因核酸疫苗,目前正在进行该2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指标检测及评估。该疫苗的构建可望为“非典”病原之一的军团菌提供有效防御措施;针对我国黑热病三个疫区划分(平原型、荒漠型、山丘型),我们对黑热病各疫区L.D分离株进行核糖体基因间隔区分析及序列测定,为最终在基因水平阐述三个疫区划分的理论基础作出贡献。

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
本教研室现有教师4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实验师1名。承担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精神病学、法律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现已承担国家级及省级多项科研项目,同时承担司法精神病学博士生、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司法精神病的鉴定工作。我们热忱欢迎各地优秀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报考我教研室硕士、博士生,同时欢迎海内外有志于司法精神病学、法律心理学教学、科研的学者加盟我室,共同开创法医精神病学教学、科研新局面。

法医毒物及药物分析教研室
法医毒物分析教研室成立于1984年,1988年与原药学院毒物分析教研组合并。本教研室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实验员1名、办公室人员1名、研究生30余名,设有检案受理室及样品室、毒物化学实验室、高精度仪器分析室、数据处理报告室、教师研究室、教学实验室等,具备了进行高等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条件。常年承担着各个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修生的培养工作,并对外受理药(毒)物鉴定的工作,并承担对外受理药(毒)物鉴定的工作,同时具备进行国家级科学研究的条件。欢迎海内外有志于法医毒物分析教学、科研的学者加盟我室,共创教学科研新局面。



本教研室历经原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发展而来,1978年被批准为硕士点,1986年即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为中国解剖学界培养了大量人才。本室在全国最先开展断层解剖学的应用研究,其中,对“腹膜后间隙”和“盆筋膜间隙”的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人体体模”的应用研究获国家发明奖。随生命科学、现代医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本室的科研工作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态学领域,除临床应用解剖学外,本室目前对肿瘤耐药及转移的分子机理、干细胞定向分化等正进行深入研究,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四川省科委基金”和“CMB基金”的经费资助。2000年在本室成立了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次年该研究中心获准成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办公/通讯地址:人民南路三段17号四川大学华西校区逸夫楼1楼6号
电话:028-85501243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01人,其中,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黄灿华教授)。学院还有一批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等国家级杰出人才称号的师资队伍。学院有国务院学科评议委员会特种医学组召集人1人,教育部高等教育法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国家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9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1人。

生理学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6-06-03      作者:学院办公室      审核:      编辑:      点击:2906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原华西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历史悠远。早在上世纪初就由加拿大人启尔道(O.Kilborn)开设了生理学课程,其子启真道(L. Kilborn)于1921开始担任华西生理系讲师,并出任首任生理系主任。在启尔道、启真道父子两代人的努力下,当时的华西生理学系拥有中国西部最好的代谢研究实验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生理学界许多知名教授,如蔡翘、吴襄、徐丰彦等都曾在我校从事生理学教学及科研工作。这些著名生理学前辈对我们后来的生理学课程建设及学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室后来在国内生理学界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奠定了基础。解放后,在历届主任诸相尧、薛振南、柴慧霞、蓝庭剑、杨世若、谢杨高、曾怀德、郑煜教授和现任主任岳利民教授领导下,华西生理教研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有了长足发展。
近些年,通过培养和引进,本教研室现已逐步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教研室现共有正式职工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实验员1人,7人拥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国外教育培训经历。郑煜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宝钢教师奖;岳利民教授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四川大学唐立新教学名师。
多年来,教学工作始终被放在教研室工作头等重要的位置,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及教学条件改善等各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了提高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适应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率先在医学生中开展了“以病案为基础的教学”及与专业问题结合的学习和讨论。教研室还是我校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参与单位之一,我们联合病理生理和药理学教研室一起进行了实验内容整合,开设了全新的机能学实验课程。教研室目前正在进行小班制讨论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是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我们改变单一的由期末考试评定学生成绩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成绩由病案分析、小综述、讨论等构成。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如使用表决器进行随堂测验;利用四川大学课程中心平台布置线下作业和在线考试建立生理学学习QQ群,便于师生交流,在线答疑,通过这些举措将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并且我们录制了全国第一套由外籍教师讲授的生理学全英文教学录像并发布在课程中心网站。近年来,教研室连续6年获得院级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及校级优秀教学成果集体和个人奖二十余项,2016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获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完成省、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主编、参编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生理学规划教材10余本,基本涵盖了全国性主要的统编和规划生理学教材;发表或在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上交流教学论文50余篇。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6-06-03      作者:学院办公室      审核:      编辑:      点击:3240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黄宁
1955年,中国政府拟采用苏联医学教育模式, 邀请苏联专家在北京开办全国首届病理生理学学习班。我校委派张宗顕(血液学)老师,戴保民(病理学)老师参加培训。
1956年,病理生理教研室成立。附一院内科(内分泌)丘建春老师担任第一届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其成员还包括病理教研室高德华老师、李树华老师,生理教研室王向秋老师、熊啓逵老师等进行了教研室前期筹备工作。
1965年,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取消,合并至病理学教研室。
1965年,成立钩端螺旋体病研究室。
1969年,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组织了全国战备科研523(疟疾),710(钩端螺旋体)防治项目。华西戴保民教授等参与了710项目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其他成员先后还包括:殷强仲、王伯瑶、赵慧业、赵凌云、王偕秀、、伍淑蓉等老师。
1978年,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恢复,戴保民教授为病生教研室第二任主任,熊啓逵老师为副主任。其他成员包括:栾友平、王文秋、赵慧业、赵凌云、沈学宁、李绚、钟成元、贺荣华等
1979年,病理生理学获硕士研究生授权点。
1981年,病理生理学获博士研究生授权点。
1984年,王树人教授为教研室第三任主任。病生教研室与钩端螺旋体体病研究室行政分离。其他成员先后包括:栾友萍、王文秋、赵慧业、赵凌云、沈学宁、李绚、吴龙英、钟成元、贺荣华、李益民、杨本端、黄宁、植茂辉老师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6-06-03      作者:学院办公室      审核:      编辑:      点击:5491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与法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现有教师15人,实验技术人员1人。教师中9人有在发达国家学习1年以上的经历。教授5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6人;博导5人,硕导3人。教师中12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80%,3人具有硕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20%。所有教师都能进行双语教学,大部分教师能进行全英语教学。近年来,通过培养、选拔、引进等多种方式,已逐步建成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充满活力而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作为省级重点课程单位,每年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为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开设“医学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概论”的理论课讲授和实验教学工作,承担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四年制本科生的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医学史”的大课讲授及实验课的教学任务。2004年和2005年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分别获学院本科教学先进集体二等奖和三等奖。近5年教师个人获省级、校级、院级教学奖共20人次。2004年至2008年出版的主编教材11本,参编教材21本;发表教学教改论文10篇。作为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科培养点之一,教研室迄今已培养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现有在读研究生26名,其中博士生11名,硕士生15名。
教研室现有“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与临床前应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研究”;“心脑血管病分子机制”;“DNA损伤修复与衰老、肿瘤发生机制研究”;“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生物传感技术、蛋白质生物工程、肿瘤基因诊断、生化检测方法研究”;“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等科研方向。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CMB科研基金、国家级横向课题、 “973”子课题,四川省重点科研基金、四川省一般科研基金、国际合作基金、校青年科学基金和院青年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基金支持。

药理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6-06-03      作者:学院办公室      审核:      编辑:      点击:1780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原华西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成立于1953年,一直从事药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抗生素等化疗药物的研究方面有杰出的贡献,近五年我室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973课题分课题一项,曾经研究已鉴定投产的药物及制剂60余种,为我国化疗药物等开发与基础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得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二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厅局级及市级成果奖四项。并在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理及中草药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近5年主编及参编教材和参考书20余本,并多次荣获药理学教材评比表彰奖。以第一作者署名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近70篇,其中SCI论文35篇。
多年来,药理学教研室老、中、青几代教师及技术人员为提高药理学的教学水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及教学条件改善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室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讲师3名,实验员1名。承担全校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口腔医学八年制, 七年制,五年制,妇幼保健,医学检验,基础医学,医药卫生、医药保险,医学技术,护理,医药企业管理等专业各层次学生的药理学理论课教学及机能学部分实验课教学,同时还承担有留学生的全英文药理学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药理学进展”、“实验药理学技术”等课的教学任务。科研方向包括抗肿瘤药物分子药理、抗生素药理、时间药理学,神经药理等。同时承担药理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我们热忱欢迎各地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我室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欢迎海内外有志于药理学教学、科研的学者加盟我室,共同开创药理学教学科研新局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610044)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第五教学楼
电话: 028- 85501278,028-85503767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发源于华西协合大学相关学科。华西协合大学是仿英国牛津大学体制、于1905年筹建的综合性大学,不仅学术起点高,而且为四川“保路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抗美援朝等做出过重要贡献。今天的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于2001年7月合并组建,其前身分别是原华西医科大学建院于1987年的基础医学院和建院于1999年的法医学院。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涌现了一批杰出英才,他们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原华西大学校长、原四川医学院院长刘承钊教授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之一。刘承钊教授是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为国家首批理科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基础医学与法医学是教育部的特色专业,法医学专业全国排名第一。拥有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承担了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全部医学学科和部分理工学科的基础课教学,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等数十项奖励。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01人,其中,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黄灿华教授)。学院还有一批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等国家级杰出人才称号的师资队伍。学院有国务院学科评议委员会特种医学组召集人1人,教育部高等教育法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国家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9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1人。
学院近年来围绕应激医学领域中有关细胞应激、DNA损伤修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原体感染及氧化还原信号调控、麻醉药药代动力学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成果,并在法医物证鉴定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 Nat Genet、Nat Med、Cell Metab、Cell Host Microbe、PNAS、Ann. Neurol 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设有12个教研室(系)(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药理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免疫学教研室、法医物证学教研室、法医病理学教研室、法医毒(药)物分析教研室、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病原生物学系),3个研究室(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应激医学研究室、核医学研究室),1个研究所(法医研究所),1个公共实验平台,1个服务性科室(同位素室),2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基础医学实验室、法医学实验室),1个四川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由解剖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生物分子实验室组成)。
学院设有行政机关,下设党政办、学科办、教学科、学生科四个科室。

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6-06-03      作者:学院办公室      审核:      编辑:      点击:2871
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是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主要科室之一,现有在编教师12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2名、副研究员1名、讲师4名、工人1名。另有特聘教授1名。
本室每年承担研究生、留学生、四~八年制本科生、进修生等不同层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教学任务,年总学时约1500多学时。开设有“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医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实用组织学”、“医学教育法”、“人体胚胎探谜”、“健康与美容”、“人体生物钟揭秘”、 “生物钟与健康” 等课程。我室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强调教书育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先后承担了多项四川省、CMB基金和校级教改课题,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校、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组织学与胚胎学”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教委重点课程”,2004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13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资源共享课和四川大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016年被评为“教育部留学生英语品牌课程”。本室1995年被卫生部授予《三育人先进集体》称号,近几年来连续被评为院级先进集体。
本室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系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导师1人,兼职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3人,每年均承担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任务。已培养硕士生70余名,博士生20余名。
本室科学研究的重点在神经生物学,特别是脊髓损伤与修复、神经内分泌学、神经免疫学等领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8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4项,教育部国际合作基金2项,85攻关课题1项,CMB基金5项,省级基金8项,校院基金11项,协作课题多项,共获基金400多万元,美元1.75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主编出版了14部有影响的学术专著。1986年获四川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四等奖,1996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我室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神经变性与损伤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神经免疫调节”、“神经系统损伤与代谢性疾病”等。
本室拥有神经生物学开放实验室,四川大学特聘教授王廷华博士任主任。拥有组织化学、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三大公共实验平台。

法医病理学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6-06-03      作者:学院办公室      审核:      编辑:      点击:4996
法医病理教研室成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多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集教学、科研、检案实践于一体的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教学、科研基地。教研室现有教师9人,教辅人员3名,在读研究生二十余人;教职工中具有正高职称的3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教研室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其中含兼职博导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承担的教学任务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毒理学、法医病理案例实践、法医临床案例实践等法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主干课程,法医学、法医学进展与实践、医师法学等多门公共选修课程,留学生法医学课程,公安、检察系统法医继续教育、转岗培训等教学任务。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用科学技术为社会大众服务,开展面向社会服务的法医学鉴定工作,以科技服务社会、反馈大众,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法医学实践资料,应用于法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全新法医学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法医物证学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6-06-17      作者:学院办公室      审核:      编辑:      点击:4358
法医物证学教研室
教研室概况
法医物证学研室现有教授6位,副教授3位,实验师1位(博士研究生导师3位,硕士研究生导师8位),其中有国家教学名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多种学术期刊编委。教研室人材济济,多数教师教龄在10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90%在职教师有短期或长期国外留学经历。教研室取得了较多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承担和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项目、科技部“973”前期研究专项、科技部“863”主题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及重点项目等)、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卫生部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两百余篇,获得部、省级科研成果奖及教学成果奖十余项,国家授权专利十余项。由教研室教师撰稿、主编、审校及译校的十余部专业书籍及国家级规划教材均己公开出版。法医物证学专业实验室拥有教学和科研仪器所必须的相关设备。
教学工作
本教研室承担着我校研究生、七、五、三年制学生,进修生,法医学岗前培训生等不同层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任务。主要承担的教学课程有:法医物证学、医学遗传学、法医学与司法精神病学、法医学进展与实践、法医DNA分析概述 、人类基因组研究进展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一贯重视教学,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教书育人。
《法医物证学》2006获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作为国家网络资源共享课首批上线;《法医学》2016年批准为国家网络资源视频公开课上线。
科学研究
通过遗传标记分析解决个人识别和亲权鉴定等法医遗传学核心问题。从降解、微量和混合斑痕检材中获得DNA并正确分型是研究的重点,包括新遗传标记与新检测技术探索、特殊案件DNA分析、灾害事故受害者的DNA鉴定、法医DNA数据库研究、法庭科学实验室的能力验证。在Y染色体和混合斑痕分析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标志性成果;通过发展新的检测技术,在分析降解、微量、疑难检材等前沿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注重以科学进步引导行业发展,通过法庭科学实验室国家认证认可等重点项目,实现科学研究与司法实践的有机结合。
承担的社会服务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法医学     专业代码:100105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基础医学

专业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为例:法医学学科简介(山西医科大学)  
 学科名称和代码
法医学(学科代码100105)
二、学科带头人简介
王英元,男,195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院长,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山西省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法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医学会理事,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医学杂志》副主编、《法医学杂志》、《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委。山西省高级法院法医学顾问,山西省人民检察院特聘专家。
三、学科研究方向简介
1、损伤病理学和猝死病理学方向: 该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损伤病理学和猝死病理学的研究,损伤后的死因诊断、损伤时间推断及猝死死因诊断上形成了技术先进、实用性强的特色,达国内领先水平。
2、人类DNA遗传多态性和真核细胞表观遗传因素的法医学应用方向:该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类遗传标记的法医学应用研究,在STR的法医学应用和骨髓移植监测方面水平较高。
3、体内外毒物分析和毒物动力学法医学应用方向:该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体内外毒物检测研究,在体内外毒物快速检测、毒物动力学的法医学应用和麻醉意外的法医学鉴定研究方面达国内领先水平。
四、近几年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1980年招收本科生,1983年成立专业,1992年取得法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成立法医学院和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1年评为山西省教育厅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取得法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招收博士生。建成法医亲子鉴定实验室、法医毒物学实验室、法医免疫组化实验室、法医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和法医尸体解剖室各1个。法医亲子鉴定实验室2004年通过国家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考试。已培养硕士生19名,在校硕士研究生39名,博士生2名。目前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2 项。6人担任法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共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5人参加全国统编教材编写。

专业点分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 延边大学 吉林大学 北华大学 佳木斯大学 海军军医大学 复旦大学 苏州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大学 皖南医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 滨州医学院 郑州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 汕头大学 海南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 遵义医学院 贵州医科大学 大理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青海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1001 基础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参评3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A+
3 10246 复旦大学 A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5 10335 浙江大学 A-
6 10558 中山大学 A-
7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A-
8 10062 天津医科大学 B+
9 10285 苏州大学 B+
10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B+
11 10422 山东大学 B+
1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3 10533 中南大学 B+
14 10610 四川大学 B+
15 12121 南方医科大学 B+
16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B
17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B
18 10161 大连医科大学 B
19 10183 吉林大学 B
20 10247 同济大学 B
21 10486 武汉大学 B
22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23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24 10055 南开大学 B-
25 10089 河北医科大学 B-
26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B-
27 10304 南通大学 B-
28 10459 郑州大学 B-
29 10559 暨南大学 B-
30 10631 重庆医科大学 B-
31 10730 兰州大学 B-
32 10313 徐州医科大学 C+
33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C+
34 10384 厦门大学 C+
35 10403 南昌大学 C+
36 10555 南华大学 C+
37 10598 广西医科大学 C+
38 10660 贵州医科大学 C+
39 11065 青岛大学 C+
40 10114 山西医科大学 C
41 10472 新乡医学院 C
42 10560 汕头大学 C
43 10570 广州医科大学 C
44 10678 昆明医科大学 C
45 10752 宁夏医科大学 C
46 10759 石河子大学 C
47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48 10160 锦州医科大学 C-
49 10299 江苏大学 C-
50 10343 温州医科大学 C-
51 10367 蚌埠医学院 C-
52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C-
53 10601 桂林医学院 C-
54 10760 新疆医科大学 C-

法医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中山大学法医学的考试科目:
初试:(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6西医综合
复试:
方向(01、04、05):F5005法医病理学
方向(02):F5005法医病理学或F5011人体解剖学
方向(03、06):F5006法医物证学
方向(07):F5008法医精神病学
参考书:学校没有公布,同学们总结出来的:
第七版教材: 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 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
辅导书: 贺银成全套+北医绿皮书+北医黄皮书 
 
法医学考研参考书:
中山大学法医学参考书目
100105 法医学。方向如下:
01猝死的分子病理学与细胞电生理学02颅脑损伤的发生机制03法医DNA多态性分析
04心性猝死、药物过敏的法医学研究05法医神经病理学与法医血清生化学06法医物证学
07法医精神病学与法医临床学
考试科目:
初试:(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6西医综合
复试:
方向(01、04、05):F5005法医病理学
方向(02):F5005法医病理学或F5011人体解剖学
方向(03、06):F5006法医物证学
方向(07):F5008法医精神病学
参考书:学校没有公布,同学们总结出来的:
第七版教材: 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 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
辅导书: 贺银成全套+北医绿皮书+北医黄皮书
 
法医学研究生就业去向:
法医专业的就业是很灵活的,除了可以在公安、政法机关从事法医学检案鉴定工作外,非政法机关的司法鉴定中心等机构也是法医专业学子们的理想去处。如果不想成为法医,可以到一般医疗机构去锻炼一段时间后再回归法医职位,因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工作岗位对于法医专业毕业生来说都是能够胜任的。
主要就业去向:
1、公安,司法部门,法医在公安部门是一个技术类的职业,可能对人接触的少,但是很有权威性。
2、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
法医学相关职位
医疗核赔岗,人伤跟踪岗,医疗查勘定损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