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考研网

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考研

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考研

北京协和医学院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相关专业

北京协和医学院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北京协和医学院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考研的同学注意: 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 免疫学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考研
免疫学 [1001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基础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4免疫学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654基础医学综合
④--无
备  注:
免疫学 [1001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基础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2免疫学
招生人数: 3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654基础医学综合
④--无
备  注:
免疫学 [1001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肿瘤医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基础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免疫学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只招收推荐免试生,不接受统考生报名
备  注:
专业名称:免疫学
专业代码:100102
招生计划:9
实际复试人数:11
考生编号 初试成绩 复试成绩 入学总成绩 排名 结果 拟录取所院
100231346606166 401 83.8 82 1 拟录取 基础所
100231510906242 388 84.8 81.2 2 拟录取 基础所
100231321406155 388 80.9 79.25 3 拟录取 基础所
100231152706092 372 82.2 78.3 4 拟录取 生物所
100231210206113 380 79.4 77.7 5 拟录取 病原所
100231131806058 373 79.8 77.2 6 拟录取 系统所
100231511806246 366 78.4 75.8 7 拟录取 输血所
100231360106169 357 79.6 75.5 8 拟录取 生物所
100231502106238 346 80.6 74.9 9 拟录取 动物所
100231141106068 313 65.2 63.9 10 不录取 -
100231130606051 304 57 58.9 11 不录取 -


申请人对招生环节有异议的,可在十个工作日内向研究生招生处电话或书面提起申诉。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招生处联系电话:010-69155957
北京协和医学院监督电话:010-65133072
北京教育考试院监督电话:010-82837456

 

学系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免疫学系拥有辉煌的历史,我国免疫学奠基人谢少文教授创建了我校的免疫学科系,并且以此开拓了中国的免疫学事业。此后,著名免疫学家吴安然教授、周彤教授、郑珊珊教授、朱立平教授等先后成为免疫学系的主任和学术带头人。
        谢少文教授1932年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鸡胚培养立克次氏体的方法。吴安然教授主要从事病毒免疫研究,50年代即在国内建立了组织培养技术,分离了乙型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毒株。吴安然教授于1980年建立了WHO免疫研究合作中心,并于1986年代表中国与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IUIS)协商,争取到了“中国免疫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Immunology)”的名称(台湾用“位于中国台北的免疫学会”)。从此IUIS每次举办的大会和培训班都给予中国学会申请奖学金的名额。周彤教授的研究项目“五种人血清IgE测定方法的建立和羊抗人IgE抗体的制备及应用”1986年曾获卫生部乙级成果奖。郑珊珊教授主要从事I型变态反应基础与临床研究,曾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4部。朱立平教授研究方向为免疫新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蛋白质糖基化和肿瘤,曾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4部。 
近年来,免疫学系扎根科研、重视教学,在学系主任何维教授、黄波教授的带领下,在曹雪涛院士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在科研、教学、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科研方面,免疫学系继续保持重视科研的优良传统,不断引进国际创新型人才,同时注重本土自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集中了如曹雪涛院士、黄波教授、张建民教授、罗云萍教授、程根宏教授、葛微教授等一批国际、国内免疫学领域顶尖科学家。何维教授和张建民教授团队在γδT细胞、肿瘤免疫机制与治疗及诊断、抗感染免疫、和老化免疫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的研究等领域发表SCI论文近百篇,在Cell、Blood等、JBC、JI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在γδT细胞受体识别配体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曹雪涛院士团队在天然免疫识别及其调控领域的研究享誉国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23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Cell、Science、Nature Immunology、Cancer Cell、Immunity等,论文他引10000多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国家II类新药证书2个。黄波教授团队在肿瘤免疫、肿瘤生物治疗、肿瘤生物学、肿瘤代谢等方向硕果累累,在Cancer Cell、Nature Materials、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Blood等国际主流杂志发表SCI文章60多篇,30多篇论文的影响因子>5.0,SCI引用3000余次。罗云萍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工作,课题组主要围绕肿瘤微环境中大量存在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从转录组、代谢组和表观调控等角度分别深入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功能重塑机制及其在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中作用,研究结果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Stem Cells, PNAS等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葛微教授团队构建了完善的蛋白质组学平台,在蛋白水平上探究疾病发病过程中的蛋白表达谱变化。课题组主要基于中国人脑组织库开展神经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工作,近3年在Nat Commun、Leukemia、Neurobiol Aging、Stem Cells、Int J Cancer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2篇。程根宏教授团队主要致力于宿主抗病原微生物、组织损伤及肿瘤过程中的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等研究,其研究成果在Immunity、Cell Host Microbe、Molecular cell、Cell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
        在教学方面,免疫学系承担了医大八年制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和研究生院《基础免疫学》、《免疫学进展》、《化学生物学》的教学工作;参与了研究生院《神经科学》,医大八年制本科生《神经生物学》及护理学院《人体生物学》的部分教学工作。免疫学系重视教材建设,在何维教授、曹雪涛院士的带领下组织编写了八年制医学生《医学免疫学》教材,受到业内及广大师生的广泛好评。何维教授及 LIM Pak Leong教授共同主编了本科双语教材《Medical Immunology》。曹雪涛院士主编了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等专业5年制医学本科生使用的免疫学教材《医学免疫学》,及供研究生参考使用的教材《医学免疫学》《免疫学前沿进展》,翻译了重要的免疫学实验书籍《精编免疫学实验指南》。
  八年制《医学免疫学》课程在何维教授的带领下,多年来重视教学改革、致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通过“免疫学论坛”形式进行PBL式教学,提升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老师、学生们的欢迎和肯定。另外,免疫学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勇于创新。2016年在曹雪涛院士的倡议下,在何维教授的带领下,召开了全国范围内的免疫学教学研讨会,邀请国内一流水平的教学名师共聚北京,探讨免疫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录制免疫学慕课的议案。目前免疫学慕课已经录制完成,交付出版社出版。视频集中了国内免疫学领域各大高校顶尖水平的教学名师,以免疫学涉及的重点问题为导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免疫学科的基本内容,受到领域内专家学者的好评。
历届主任及学科带头人:

历届主任:
谢少文教授(1903.9-1994.4),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47-1956和1959-1976期间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主任。从事微生物分离、培养及鉴定的相关研究,于1932年在世界首先建立鸡胚培养立克次体方法。1952年参加反细菌战东北调查团,主持实验室工作,受到国务院嘉奖。谢少文教授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人才,且著述颇丰。曾任《中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等多家杂志主编、副主编。
吴安然教授(1922.4-2005.7),1976-1985期间任免疫学系主任。主要从事病毒免疫学领域的研究,50年代即在国内建立了组织培养技术,分离乙型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毒株。“七五”期间承担“单克隆抗体测定人IgS诊断盒研制”课题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奖励。发表论文70余篇,论著7部。曾任国际免疫学联盟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主编,《中国免疫学杂志》主编。
周彤教授(1936.5-1988.12),1985-1988期间任免疫学系主任。主要从事I型变态反应基础与临床研究,在组织胺、IgE等I型变态反应的介质的作用机理和临床检测方法建立领域做了大量工作。相关工作“IgE和IgG低聚体对人血中嗜碱细胞释放组织胺的影响”1984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成果奖;“五种人血清IgE测定方法的建立和羊抗人IgE抗体的制备及应用”1986年获卫生部乙级成果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2部。
郑珊珊教授(1935.1—1998.1),1988-1997期间任免疫学系主任,1993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I型变态反应基础与临床研究,在IgE抗体生成的免疫调节,低亲和力IgE受体FcεⅡb/CD23 基因和人NKSF/IL-12 基因克隆、表达以及生物学活性的相关领域中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4部。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常委;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WHO中国免疫研究合作中心副主任。
朱立平教授,1938年出生,1997-2002期间任免疫学系主任,1993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免疫新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蛋白质糖基化和肿瘤。克隆了6A8 α-甘露糖苷酶基因,在此酶的表达对淋巴细胞功能及与肿瘤的恶性行为的影响上做了大量独创性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4部。现任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副总编。
何维教授,1955年出生,2002年出任免疫学系主任至今,博士生导师,留德医学博士。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免疫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和生物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杂志》、《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编委。现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常务副主席。主持和参加国家973、863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和中美、中日、中德国际合作项目5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和综述180余篇,其中国外SCI收录论文78篇,主编学术专著6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培养博士和硕士90余名。目前是研究生《基础免疫学》、《免疫学进展》及八年制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免疫学论坛》等课程的负责人,主导所院课程改革,将基础科研与临床疾病相结合,所授免疫课深受学生欢迎。
 
学科带头人:
曹雪涛院士:1986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1986年-1990年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博士;1990年留校任教,1992年任免疫学教研室副主任并破格从讲师晋升教授;1995年任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1997年创建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并任主任;2000年创建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并任所长;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建立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任主任;2004年6月-2010年7月担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2005年7月授技术少将军衔);2010年8月-2011年8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2011年8月至今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3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Cell、Science、Nature Immunology、Cancer Cell、Immunity等。论文SCI他引10000多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国家II类新药证书2个。创办《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并任主编,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共同主编,J Mol Med和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 副主编、任Cell、Annual Reviews of Immunolog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eLife、Cell Research等杂志编委。研究成果曾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研究成果曾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11)以及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五次,2000//2004/2009/2014/2015)。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2000)、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首届树森兰娟人才基金“树兰医学奖”、2013年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陈嘉庚科学奖等。培养的博士生有12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2014年首届中国研究生教育特等奖、2015年《Nature》导师成就奖。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和肿瘤免疫治疗转化应用研究。发现和鉴定了数种新型免疫细胞亚群和新型免疫分子,揭示天然免疫识别与应答调控新分子机制、提出免疫炎症消退新观点。提出肿瘤免疫逃逸的新途径,鉴定了预测肿瘤转移与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分子,研制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临床试治晚期肿瘤患者完成了I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CFDA批文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黄波教授: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免疫学系常务副主任,并兼任中国免疫学会副秘书长与常务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青年创新联盟理事长、国际免疫学会联盟(IUIS)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担任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Cancer Letters、Immunology Letters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集中在肿瘤免疫生物学、肿瘤免疫和生物治疗,完全自主研究的低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尖锐湿疣和肿瘤囊泡治疗肿瘤技术分别已用于临床以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张建民教授:2003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获免疫学博士学位。 2004年2月到耶鲁大学生物免疫生物学系做博士后,2005年8月转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做博士后,2009 - 2013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任讲师、助理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PNAS等。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1、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对话机制研究,我们通过研究免疫分子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分子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探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的生理机制;2、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生物标志及治疗性靶点的研究。利用基因敲除、基因敲入和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重大神经性疾病(如Alzheimer’s disease,Parkinson’s disease 和脑中风等)和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病理机制。同时,运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寻找这类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和治疗性靶点。


教学工作:
一、教学人员介绍
1,  何维,1993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系工作,任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院校长,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现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常务副主席。主持和参加国家973、863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和中美、中日、中德国际合作项目5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和综述180余篇,其中国外SCI收录论文78篇,主编学术专著6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培养博士和硕士90余名。目前是研究生《基础免疫学》、《免疫学进展》及八年制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免疫学论坛》等课程的负责人,主导所院课程改革,将基础科研与临床疾病相结合,所授免疫课深受学生欢迎。
2,  黄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免疫学系常务副主任,并兼任中国免疫学会副秘书长与常务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青年创新联盟理事长、国际免疫学会联盟(IUIS)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担任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Cancer Letters、Immunology Letters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集中在肿瘤免疫生物学、肿瘤免疫和生物治疗,完全自主研究的低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尖锐湿疣和肿瘤囊泡治疗肿瘤技术分别已用于临床以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黄波教授承担研究生《基础免疫学》、《免疫学进展》及八年制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免疫学论坛》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积极推动所院组织的课程改革,善于将基础科研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教学内容生动丰富,深入浅出。
3,  张建民,2003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获免疫学博士学位。 2004年2月到耶鲁大学生物免疫生物学系做博士后,2005年8月转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做博士后,2009 - 2013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任讲师、助理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主要从事神经性疾病的免疫调控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PNAS等知名杂志上。目前承担研究生《基础免疫学》、《免疫学进展》及八年制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免疫学论坛》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内容生动丰富。
4,  罗云萍,高级职称,博士。罗云萍教授是基础所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工作,课题组主要围绕肿瘤微环境中大量存在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从转录组、代谢组和表观调控等角度分别深入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功能重塑机制及其在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中作用。研究结果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ancer Research,Oncogene,Stem Cells,PNAS等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罗云萍教授多年来承担研究生(博士,硕士)《基础免疫学》以及八年制本科生(临床医学)《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主讲包括《基础免疫学》(固有免疫,特异性T/B细胞免疫应答,粘膜免疫);《临床免疫学》(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免疫学检测技术以及免疫治疗);组织八年制本科(医学)学生《免疫学论坛》等多种课程。长期以来教学认真负责,学生评价良好,并于2017年荣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优秀教学工作者。
5,  葛微,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之后在河北农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5年。2002年,获得牛津大学全额奖学金资助攻读有机化学博士,师从Professor Sir Jack. E. Baldwin,2005年在牛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05-2012年在牛津大学Professor Christopher J Schofield课题组做博士后研究。2013年回国后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获得协和学者称号。在教学方面,承担《细胞信息与调控》的部分教学工作,作为负责人开设了研究生公共选修课《化学生物学》,相关教学成果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基础医学与临床》上。
6,  姜明红,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从事感染及天然免疫相关疾病的调控机制研究。主要聚焦于衰老免疫的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以及自身RNA在天然免疫的抗感染中重要调控作用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Nat Immunol、PNAS、Aging cell、Diabetologia和Clin Cancer Res 等杂志上。在教学方面承担研究生《基础免疫学》、《免疫学进展》及八年制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免疫学论坛》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课堂内容丰富生动,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7,   孟姝,2011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免疫学系教学秘书。研究方向:免疫相关炎症因子在疾病中的作用。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协和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及医科院科技健康与创新工程项目等科研基金支持,并获得专利一项。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Immunology、Plos ONE等杂志上。目前承担免疫学系研究生《基础免疫学》、《免疫学进展》、《化学生物学》及八年制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免疫学论坛》等课程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参与护理学院《人体生物学》部分授课内容。相关教学论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
 
二、学系承担的主要课程及建设情况
        免疫学系主要承担医大八年制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和研究生《基础免疫学》、《免疫学进展》、《化学生物学》的教学工作。
        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前沿学科之一,现代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已经渗透到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20 世纪80年代以来,免疫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包括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基因调控、宏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学说的建立等),为研究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移植、免疫缺陷病的机制和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医大八年制《医学免疫学》课程的设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服务于教学、研究、临床、预防和医疗行政管理,指导其实践。八年制《医学免疫学》课程由基础理论课、免疫学论坛、论坛综述和实验课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包括不同内容,完成不同教学目标。基础理论课教学采用课堂授课方式,通过对免疫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讲解,使同学们对免疫学内容有基本了解,激发学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免疫学论坛以PBL式小组报告、讨论,教师组现场点评指导的方式进行。学生选择自己对免疫学感兴趣的题目,通过2-4周的文献查阅,制作约30分钟的PPT,用中英双语在小组中进行汇报、讨论,很多学生的报告达到甚至超越了研究生水平。通过免疫学论坛,学生对免疫学前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科研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科学热情。免疫学论坛综述是对免疫学论坛的总结升华,学生对自己免疫学论坛选择的报告题目进行整理,对小组讨论内容及老师同学们的建议进行梳理思考,遵照发表论文的格式、要求,撰写成科研综述,经指导教师批改后择优推荐至专业杂志编辑发表。实验课教学由教师示范,学生分小组协作完成,实验课是对免疫学理论课的有力支撑和补充,学生自主动手完成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审核并给予相应分数。八年制《医学免疫学》课程考核采用期末考试30分+免疫学论坛50分+论坛综述10分+实验课10分,满分共计100分的方式进行,全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系在何维教授、曹雪涛教授的带领下组织编写了八年制《医学免疫学》教材,受到业内及广大师生的广泛好评,为八年制《医学免疫学》课程提供了清晰的教学纲领和科学的学习指导。另外,何维教授及 LIM Pak Leong教授共同主编了本科双语教材《Medical Immunology》。曹雪涛院士主编了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等专业5年制医学本科生使用的免疫学教材《医学免疫学》,及供研究生参考使用的教材《医学免疫学》《免疫学前沿进展》等。
 
三、学系主持或参与教改情况
        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共识是以素质培养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综合性医学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为手段,全面塑造能够适应医疗、教学、研究、预防、卫生管理与政策制定以及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科学各种工作需求的医学人才。免疫学科是教育部2001年评定的国家重点学科,科研、教学和临床医疗共同构成了免疫重点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我校免疫学系在学科发展规划中,根据世界教育改革趋势和协和医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免疫学科的教学规划目标和课程改革方案,将《医学免疫学》的课程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把握科学发展动态的信息获取能力,科学问题的逻辑思维、文字处理、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提出了全面开展基于问题(PBL)的教学模式改革,适应协和医学院培养高级综合医学人才需要的教育改革目标。

四、学系发表教学论文情况
        学系积极鼓励授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方法,发表了一系列教学论文。如葛微教授指导的教学论文《化学生物学小班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等。
 
五、特色教学工作
        八年制《医学免疫学》课程中的“免疫学论坛”采用PBL式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教学的“授课”模式,将课程角色的中心由“教师”转换为“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免疫学论坛课堂,学生热情洋溢的演讲,激烈的讨论,教师的认真点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协和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们撰写的“免疫学论坛”综述,择优发表在院刊《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上。(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八年制医学生免疫学论坛综述增刊
        由我校免疫学系牵头制作的免疫学慕课视频,集中了国内一流教学名师,以免疫学涉及的重点问题为导向,利用短小视频,深入浅出地介绍免疫学领域的基本内容。免疫学慕课的制作,开创了我国免疫学领域内慕课制作先河,是对免疫学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创新,为探索新的免疫学教学形式、改进免疫学教学方法树立了榜样。(附慕课视频)
        免疫学慕课视频样例
        免疫学系各课题组的实验室对医大八年制学生开放,鼓励、支持八年制医学生走进实验室,提出问题、专研问题、解决问题,对参与课题的医学生配备个人导师,指导其完成科学探索并发表SCI论文。学系积极鼓励八年制医学生承担科研项目,独立完成课题,如曹雪涛院士指导的八年制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课题资助,在HEPATOLOGY杂志(IF 13.246)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附免疫学系指导八年制本科生课题研究情况表)
近年免疫学系指导八年制本科生“大学生创新项目”情况表


各课题组科研工作:
一、何维-张建民课题组
1. 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主要研究领域为 T 细胞受体抗原识别、肿瘤免疫、抗感染免疫和老化免疫研究。长期从事γδT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近年发现肿瘤相关γδT细胞识别性新配体,并开展γδT细胞抗肿瘤的临床前与临床试验研究。同时,研究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对话机制,探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的生理机制以及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生物标志及治疗性靶点。利用基因敲除和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重大神经性疾病(如Alzheimer’s disease,Parkinson’s disease 和脑中风等)和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病理机制。运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寻找这类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和治疗性靶点。
2. 课题组负责人介绍
何维,1993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系工作,任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院校长,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现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常务副主席。主持和参加国家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和中美、中日、中德国际合作项目46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和综述180余篇,其中国外SCI收录论文78篇,主编学术专著6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培养博士和硕士90余名。gdT细胞特性与功能研究,共主持和参加各种课题,包括国际合作项目、国家973/863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部委/北京市科委课题和各种人才基金,共计50余项。
        张建民,2003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获免疫学博士学位。 2004年2月到耶鲁大学生物免疫生物学系做博士后,2005年8月转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做博士后,2009 - 2013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任讲师、助理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主要从事神经性疾病的免疫调控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PNAS等知名杂志上。
3. 课题组成员介绍
        陈慧,副研究员,博士,chenhui_1980@126.com
        许依,助理研究员,博士,xuyi2207@163.com
        胡愉,副主任技师,硕士,huyu12@hotmail.com
        张斯雅,博士后,博士,zsy0511_2008@yeah.net
        蔡孟华,博士后,博士,caimenghua001@163.com
        王靓,博士后,博士,wangliang_198612@163.com
4. 课题组主要科研项目(提供近5年科研基金项目列表)
        负责:
编号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起止年月
1 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 Thorase在脑卒中发生过程中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81271415 201301-201612
2 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 结核病的γδT细胞特异性诊断及其相关配体鉴定研究 81471574 201501-2018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TSPO在小神经胶质细胞炎性小体活化中的作用 31471016 201501-201812
4 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计划培育项目 基于免疫组库技术的炎症性肠病中肠道区域γδT细胞识别的配体的筛选与功能初探 91542117 201601-20181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肿瘤相关TCRγδCDR3免疫组库研究及基于优势CDR3序列的γδT细胞所识别的肿瘤相关配体筛选 31500725 201601-201812
6 医科院创新工程 儿童营养与发育干预研究 2016-I2M-1-008 201609-202012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TSPO在调控肿瘤微环境及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81602503 201701-201912
8 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 基于肿瘤结合特异性CDR3δ序列的CARγδ-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的研究 81673010 201701-202012
9 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 γδ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和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最佳适应症的组合分子标志研究 81972866 202001-202312
10 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 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resiquimod对人γδT细胞抗肿瘤功能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 31970843 202001-202312
11 医科院重点实验室 γδT细胞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最佳适应症的分子标志研究 2018PT31052 201801-202012
 


        参与:


编号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起止年月
1 卫生部行业专项 重症肺炎和急性肺损伤新型诊断标准的建立及临床防治方案的优化 201302017 201301-201512
2 卫生部行业专项 健康人群与重大疾病状态免疫功能数据库建立及其在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作用 201302018 201301-201512
3 973项目 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控的新型信号分子机制与表观调控研究 2013CB530503 201301-201712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人类MSC 免疫排斥分子机制研究及诱导耐受的关键技术的建立 2016YFA0101001 201607-201812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基于组学特征谱的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子分型研究 2016YFC0903900 201607-201812
 


 
5. 课题组近年代表性论文
1)     Jia Yang, Qi Yang, Menghua Cai, Chao Li, Fei Gao, Huaishan Wang, Dongdong Wang, Yi Fu, Yu Zhou, Hui Chen, Yu Hu, Xuan Zhang, Wei He*, Jianmin Zhang*. ATPase Thorase Regulates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and Pathogenesi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Under revision on Neuron)
2)     Huaishan Wang, Fei Gao, Jia Yang, Yi Fu, Yingchao Xue, Qi Yang, Menghua Cai, Xue Zhang, Yu Zhou, Kangle Zhai, Yu Hu, Hui Chen, Fang Liu, Yi Xu, Chao Ma, Wei He* and Jianmin Zhang*. TSPO/PBR Knockout Promotes Amyloid Pathology and Neuroinflammation by Affecting Microglia Phagocytosis. (Under revision on Neurobiology of ageing)
3)    Yi Fu, Dongdong Wang, Huaishan Wang, Junwen Zhang, Hui Chen, Yu Hu, Xuan Zhang, Mingyao Ying, Wei He*, Jianmin Zhang*. TSPO deficiency induc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leading to hypoxia, angiogenesis and a growth-promoting metabolic shift towards glycolysis in glioblastoma. Neuro Oncol. 2019 Sep 29. pii: noz183. doi: 10.1093/neuonc/noz183.
4)    Yuxia Li, Xinfeng Wang, Da Teng, Hui Chen, Maoshui Wang, Junjing Wang, Jianmin Zhang*, Wei He.Identification of the Ligands of TCRγδ by Screening the Immune Repertoire of γδT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Front. Immunol., 24 September 2019 https://doi.org/10.3389/fimmu.2019.02282
5)     Menghua Cai, Yan Zhu, Zinan Li, Yu Zhou, Yu Hu, Hui Chen, Yun Liu *, Wei He * and Jianmin Zhang*. Profiling the Gene Expression and DNA Methylation in the Mouse Brain after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Neuroscience. 406 (2019) 249–261
6)     Fei Gao, Jianmin Zhang *.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Neuronal Signalling. (2018) https://doi.org/10.1042/NS20180062
7)     Yingchao Xue, Xiping Zhan, Shisheng Sun, Senthilkumar S. Karuppagounder, Shuli Xia, Valina L. Dawson, Ted M. Dawson, John Laterra, Jianmin Zhang* and Mingyao Ying*. Synthetic mRNAs drive highly efficient iPSC cell differentiation into dopaminergic neurons. Stem Cell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8 Nov 1. doi: 10.1002/sctm.18-0036
8)     Peng Dong, Xiangwu Ju, Yiwu Yan, Siya Zhang, Menghua Cai, Huaishan Wang, Hui Chen, Yu Hu, Lianxian Cui, Jianmin Zhang*, Wei He*. γδ T cells provide protective function in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H5N1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 2018 Dec 4;9:2812. doi: 10.3389/fimmu.2018.02812. eCollection 2018..
9)     Xue Zhang, Fei Gao, Dongdong Wang, Chao Li, Yi Fu, Wei He*, Jianmin Zhang*. Tau pathology in Parkinson’s disease. Front. Neurol., October 2, 2018; https://doi.org/10.3389/fneur.2018.00809
10)   Jianmin Zhang, Jia Yang, Huaishan Wang, Omar Sherbini, Matthew J. Keuss, George K. E. Umanah, Emily Ling-Lin Pai , Zhikai Chi, Kaisa M. A. Paldanius, Wei He, Hong Wang, Shaida A. Andrabi, Ted M. Dawson, and Valina L. Dawson The AAA + ATPase Thorase is neuroprotective against ischemic injury.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18 Jan 1:271678X18769770. doi: 10.1177/0271678X18769770
11)   Zinan Li, Siya Zhang, Ying Wan, Weiqing Wang, Yuli Zhu, Zhen Li, Yu Hu, Huaishan Wang, Hui Chen, Lianxian Cui, Xuan Zhang, Jianmin Zhang*, Wei He*. miR-146a Regulates the Positive Selection During T Cell Development. Front Immunol. 2018 Jan 23;8:2006. doi: 10.3389/fimmu.2017.02006
12)   Yuli Zhu, Siya Zhang, Zinan Li, Huaishan Wang, Zhen Li, Yu Hu, Hui Chen, Xuan Zhang, Lianxian Cui, Denian Ba, Jianmin Zhang*, Wei He*. MiR-125b-5p and miR-99a-5p regulate the activation and cytotoxicity of gd T cells. Cell Mol Immunol. 2018 Feb 12. doi: 10.1038/cmi.2017.164
13)   Hui Chen, Mingjin Zou, Da Teng, Yu Hu, Jianmin Zhang*, Wei He1*. Profiling the pattern of the human T cell receptor γδ complementary determinant region 3 repertoire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rcinoma. Cell Mol Immunol. 2018 Feb 5. doi: 10.1038/cmi.2017.157
14)   Fei Gao, Jia Yang, Chao Li, Huaishan Wang, Wei He*, Jianmin Zhang*. Mitophagy in Parkinson Disease: Pathogenic Role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Front. Neurol., 2017; doi.org/10.3389/fneur.2017.00527
15)   Wen-Xiu Mo, Shan-Shan Yin, Hua Chen, Chen Zhou, Jia-Xin Zhou, Li-Dan Zhao, Yun-Yun Fei, Hua-Xia Yang, Jing-Bo Gou, Yu-Jia Mao, Lin-Fang Huang, Wen-Jie Zheng, Wen Zhang, Jian-Min Zhang, Wei He*, Xuan Zhang*. Chemotaxis of Vδ2 T cells to the joints contribute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n Rheum Dis. 2017 Dec;76(12):2075-2084. doi: 10.1136/annrheumdis-2016-211069
16)   Chen H, Zou M, Teng D, Zhang J*, He W.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T cell receptor γδ complementary determinant region 3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by Immune Repertoire Sequencing. J Immunol Methods. 2017 Jan 31. pii: S0022-1759(16)30291-5. doi: 10.1016/j.jim.2017.01.009.
17)   Wang H, Zhai K, Xue Y, Yang J, Yang Q, Fu Y, Hu Y, Liu F, Wang W, Cui L, Chen H, Zhang J*, He W*. Global Deletion of TSPO Does Not Affect the Viability and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PLoS One. 2016 Dec 1;11(12):e0167307. doi: 10.1371/journal.pone.0167307
18)   Jianmin Zhang, Huaishan Wang, Omar Sherbini, Emily Ling-lin Pai, Sung-Ung Kang, Ji-Sun Kwon, Jia Yang, Wei He, Hong Wang, Stephen M. Eacker, Zhikai Chi, Xiaobo Mao, Jinchong Xu, Haisong Jiang, Shaida A. Andrabi, Ted M. Dawson, Valina L. Dawson. High Content Genome-Wide RNAi Screen Reveals CCR3 as a Key Mediator of Neuronal Cell Death. eNEURO. 2016 Oct 7. DOI: 10.1523/ENEURO.0185-16.2016
6. 课题组近5年专利
1)      γδT淋巴细胞中δ1链互补决定域3的优势序列及其TCR受体转染细胞与应用。授权公告日:2014.07.09;专利号:ZL 2011 1 0126369.3。
2)      基因修饰CDR3δ移植型γδT淋巴细胞及其抑癌用途。授权公告日:2014.08.13;专利号:ZL 2010 1 0518490.6。
3)      抗人γδTCR单克隆抗体的重组单链抗体G5-4ScFv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专利申请日:2011.11.30;授权公告日:2017.04.12。专利号/申请号:201110139150.3。
4)      肿瘤结合特异性gdTCR基因修饰的αβT细胞及其抑癌用途。专利申请日:2015.11.26;授权公告日:2018.10.09;专利号/申请号:201510846740.1。
5)      一种检测过敏原的新型蛋白质芯片。专利申请日:2017.04.28;申请号 201710293500.2. (正在审理中)

二、曹雪涛课题组
1. 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主要从事天然免疫识别与炎症疾病的基础研究、肿瘤等疾病的免疫治疗的应用研究。
2. 课题组负责人介绍
        曹雪涛,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德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亚洲大洋洲免疫学联盟秘书长、中国免疫学会秘书长、中国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联合体主席。
        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和肿瘤免疫治疗转化应用研究。发现和鉴定了数种新型免疫细胞亚群和新型免疫分子,揭示天然免疫识别与应答调控新分子机制、提出免疫炎症消退新观点。提出肿瘤免疫逃逸的新途径,鉴定了预测肿瘤转移与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分子,研制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临床试治晚期肿瘤患者完成了I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CFDA批文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3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Cell、Science、Nature Immunology、Cancer Cell、Immunity等。论文SCI他引10000多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6项、国家II类新药证书2个。创办《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并任主编,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共同主编,J Mol Med和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 副主编、任Cell、Annual Reviews of Immunolog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eLife、Cell Research等杂志编委。研究成果曾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研究成果曾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11)以及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五次,2000/2004/2009/2014/2015)。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2000)、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首届树森兰娟人才基金“树兰医学奖”、2013年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陈嘉庚科学奖等。培养的博士生有12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2014年首届中国研究生教育特等奖、2015年《Nature》导师成就奖。
3. 课题组成员介绍
组内人员:
姜明红 博士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jiangminghong@163.com    69156966
王春梅 博士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wangcm1977@126.com   69156966
许小青 博士 助理研究员 xxqdata@163.com    65281907
王冰晶 博士助理研究员   winter_wbj@hotmail.com   69156966
刘音   主管技师  liuyinbj@sina.com  69156966
4. 课题组主要科研项目


项目(课题)名称 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负责人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1 天然免疫与炎症疾病 81788101 自然科学中心项目 曹雪涛 2018 2022
2 炎症机制与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2016-I2M-1-003  重大协同创新项目 曹雪涛 2016 2019
3 免疫识别、免疫调节与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生和干预的基础研究 2013CB530500 973项目 曹雪涛 2013.1 2017.8
4 乙型肝炎病毒逃逸免疫反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 31390430 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 曹雪涛 2014.01 2018.12
5 肿瘤过继性细胞治疗产品及前沿关键技术研究 2012AA020901 863计划 王春梅 2012.1.1 2015.12.31
6 Notch信号调控TLR信号的靶点筛选及其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312709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王春梅 2013.1.1 2016.12.31
7 肝脏免疫前体细胞命运决定与分化的分子调控网络 2013CB944903 973项目 姜明红 2013.01 2017.8
10 蛋白质修饰和表观遗传学与HBV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研究 2013ZX10002002-002-00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姜明红 2013.01 2015.12
12 E-selectin调控细菌感染后巨噬细胞表面IFNγ受体β亚基的表达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312709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许小青 2013.1.1 2016.12.31
13 重症肺炎和急性肺损伤新型诊断标准的建立及临床防治方案的优化 20130217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许小青 2013.1 2015.12
14 miR-143/145 cluster 在I 型干扰素介导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表观遗传机制研究 3120068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林莉 2013.1.1 2015.12.31
15 DNA甲基化调控的转录因子EGR1对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调控研究 312006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张迁 2013.1.1 2015.12.31
 
5. 课题组近5年代表性论文
1.  Shuo Liu, Minghong Jiang, Wendie Wang, Wei Liu, Xiaoqi Song, Zhongfei Ma, Shikun Zhang, Lun Liu, Yin Liu, Xuetao Cao. Nuclear RNF2 inhibits interferon function by promoting K33-linkage of STAT1 disassociation from DNA. Nat Immunol.2018 Jan;19:41-52.
2.  Zheng Q, Hou J, Zhou Y, Li Z, Cao X. The RNA helicase DDX46 inhibits innate immunity by entrapping m6A-demethylated antiviral transcripts in the nucleus. Nat Immunol. 2017 Oct;18(10):1094-1103.
3.  Xia M, Liu J, Liu S, Chen K, Lin H, Jiang M, Xu X, Xue Y, Liu W, Gu Y, Zhang X, Li Z, Yi L, Qian Y, Zhou C, Li R, Zhang X, Li Z, Cao X. Ash1l and lnc-Smad3 coordinate Smad3 locus accessibility to modulate iTreg polarization and T cell autoimmun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Jun 9;8:15818. 
4.  Chunmei Wang, Qinlan Wang, Xiaoqing Xu, Bin Xie, Yong Zhao, Nan Li, XuetaoCao.The methyltransferase NSD3 promotes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 via direct lysine methylation of IRF3. J EXP MED. 2017. Vol. 214 No. 12 3597–3610
5.  Jia Xu, Xiaoqing Xu, Bingjing Wang, Yuanwu Ma, Lianfeng Zhang, Henan Xu, Ye Hu, Jiacheng Wu, and Xuetao Cao. Nuclear carbonic anhydrase 6B associates with PRMT5 to epigenetically promote IL-12 expression in innate response. PNAS, 2017,114(32):8620-8625.
6.  Chunyuan Zhao,  MutianJia, Hui Song, Zhongxia Yu, Wenwen Wang, Qi Li, Lining Zhang, Wei Zhao,  Xuetao Cao. The E3 ubiquitin ligase TRIM40 attenuates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s by targetingMDA5 and RIG-I.Cell report.2017. 21.6.1613-1623
7.  Li X, Zhang Q, Shi Q, Liu Y, Zhao K, Shen Q, Shi Y, Liu X, Wang C, Li N, Ma Y, Cao X. Demethylase Kdm6a epigenetically promotes IL-6 and IFN-β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s. Journal of Autoimmunity. 2017,Jun;80:85-94.
8.  Wendie Wang, Minghong Jiang, Shuo Liu, Shikun Zhang, Wei Liu, Yuanwu Ma, Lianfeng Zhang, Jiyan Zhang, and Xuetao Cao. RNF122 suppresses antiviral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by targeting RIG-I CARDs to mediate RIG-I degradation.  PNAS, 2016, Aug. 113 (34)9581–9586
9.  Qian Zhang, Kai Zhao, Qicong Shen, Yanmei Han, Yan Gu, Xia Li, Dezhi Zhao, Yiqi Liu, ChunmeiWang,Xiang Zhang, Xiaoping Su, Juan Liu, Wei Ge, Ross L. Levine, Nan Li &Xuetao Cao.  Tet2 is required to resolve inflammation by recruiting Hdac2 to specifically repress IL-6 Nature2015 Sep 17;525(7569):389-93
10.  Mingjin Yang, Taoyong Chen, Xuelian Li, Zhou Yu, Songqing Tang, Chen Wang, Yan Gu, Yanfang Liu, Sheng Xu, Weihua Li, Xuemin Zhang, Jianli Wang&Xuetao Cao.  K33-linked polyubiquitination of Zap70 by Nrdp1 controls  CD8+ T cell activationNature immunology 2015 Dec.16(12) 1253-1264
6. 课题组近5年专利
申请号 申请日 发明名称 发明人
201710748436.2 2017.8.28 RNF2在治疗病毒感染或病毒感染相关的炎症性疾病中的用途 刘硕,姜明红,曹雪涛
201310575033.4 2013.11.18 靶向肝癌细胞的细胞制备物 曹雪涛,王春梅,刘音,温巧莲
201410854188.6 2014.12.31 具有Her2特异性TCR 的T细胞制备物及其用途 王春梅,刘音,刘洋,温巧莲,曹雪涛
 

三、黄波课题组
1. 课题组简介
        实验室主要研究肿瘤免疫,肿瘤生物治疗,生物机械力,肿瘤休眠,肿瘤代谢等前沿医学科学问题。在Cancer cell、Nature Materials、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Blood、Cell Research、Leukemia、EMBO Reports、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Cancer Research、Oncogene、Biomaterials、Journal of Immunology等一系列主流杂志上发表50多篇研究论文,被SCI引用3000多次。实验室目前有副教授/副研究员1名,在站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3名。
        研究方向:
(1)肿瘤休眠:探讨化学因素(IFN-gamma/IFN-beta等)和物理因素(生物机械力)诱导肿瘤休眠机制,探寻打破肿瘤休眠、诱导肿瘤休眠细胞进入凋亡的治疗方法;
(2)肿瘤代谢:分析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肿瘤相关免疫细胞的特殊代谢方式,发现以代谢为基础的肿瘤治疗靶点;
(3)肿瘤生物治疗:以肿瘤细胞来源的微颗粒为载体,携带化疗药物、溶瘤病毒等对肿瘤进行治疗;对微颗粒的化疗增敏效应或者作为新型口服疫苗进行研究;微颗粒治疗胆管癌及恶性肿瘤患者胸腹水的临床前机制研究;
(4)肿瘤生物机械力:运用生物力学筛选肿瘤干细胞,对肿瘤发生发展进行研究以及探寻肿瘤治疗新思路新靶点;探究生物力学信号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揭示生物力学信号在T细胞对肿瘤干细胞杀伤过程中的作用;
(5)干细胞体外培养及扩增:利用3D纤维蛋白软胶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为临床免疫治疗寻找新的途径及方法。
 
2. 课题组负责人介绍
        黄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免疫学系常务副主任,并兼任中国免疫学会副秘书长与常务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青年创新联盟理事长、国际免疫学会联盟(IUIS)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担任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Cancer Letters、Immunology Letters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集中在肿瘤免疫生物学、肿瘤免疫和生物治疗,完全自主研究的低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尖锐湿疣和肿瘤囊泡治疗肿瘤技术分别已用于临床以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3. 课题组成员介绍
刘玉英,副研究员,博士,13161773902@163.com, 69156450
付佳霖,助理研究员,博士,fjl1988@126.com, 69156464
解静,博士后,xhxiejing@163.com, 69156450
Roland Fiskesund, 博士后,rolandfiskisund@ki.se, 69156464
 
4. 课题组主要科研项目
(1)国自然科学中心项目,天然免疫细胞活化和死亡机制及其炎性疾病, 2018-2023,子课题负责人:黄波;
(2)国自然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基于多角度筛选及联合生物标志的黑色素瘤及肺癌新免疫疗法, 2016-2019,项目负责人:黄波;
(3)国自然重点项目,肿瘤微颗粒介导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生成的机制与基于微颗粒靶向TAM的治疗基础研究, 2016-2020,项目负责人:黄波;
(4)国自然面上项目,肿瘤细胞来源的微颗粒介导卵巢癌的免疫治疗与化疗, 2015-2018,项目负责人:黄波;
(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肿瘤免疫,2013-2016,项目负责人:黄波;
(6)973课题,逆转免疫抑制和打破免疫耐受,重激活抗肿瘤应答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途径的研究,2014-2019,子课题负责人:黄波;
(7)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健康与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免疫治疗及新型生物治疗, 2016-2020,项目首席:黄波;
(8)国自然面上项目,IFN-β激活IDO1-Kyn-AhR信号通路调节肿瘤再生细胞休眠, 2018-2021,项目负责人:刘玉英
 
5. 课题组近5年代表性论文
(1) Liu Y, Liang X, Dong W, Lv J, Fiskesund R, Xie J, Jin X, Degao Chen, Mo S, Zhang T, Cheng F, Zhou Y, Zhang H, Wang J, Hu Z, Cao X, Qin F, Huang B*. Tumor-repopulating cells transfer kynurenine to upregulate PD-1 expression in tumor-specific CD8+ T cells through AhR activation. Cancer Cell.Accepted.
(2) Liu Y, Lv J, Liu J, Liang X, Jin X, Xie J, Chen D, Fiskesund R, Dong W, Mo S, Zhang T, Cheng F, Zhou Y, Zhang H, Hu Z, Cao X, Qin F, Huang B*. J Clin Invest. Accepted.
(3)Ma R, Ji T, Zhang H, Dong W, Chen X, Xu P, Chen D, Ma J, Tang K, Zhang Y, Peng Y, Lu J, Zhang Y, Qin X, Cao X, Wan Y, Huang B*. A Pck1-directed glycogen 1 metabolic program regulates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memory CD8+ T cells.Nat Cell Biol. 2018; 20:21-27.
(4) Liu Y, Liang X, Yin X, Lv J, Tang K, Ma J, Ji T, Zhang H, Dong W, Jin J, Chen D, Li Y, Zhang S, Xie H, Zhao B, Zhao T, Lu J, Hu Z, Cao X, Qin X, Huang Bo*. Blockade of IDO-kynurenine-AhR metabolic circuitry abrogates IFN-γ-induced immunologic dormancy of tumor-repopulating cells. Nat Commun. 2017; 8:15207.
(5) Luo S, Li Y, Ma R, Liu J, Xu P, Zhang H, Tang K, Ma J, Liu N, Zhang Y, Sun Y, Ji T, Liang X, Yin X, Liu Y, Tong W, Niu Y, Wang N, Wang X,Huang Bo*. Downregulation of PCK2 remodels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in tumor-repopulating cells of melanoma. Oncogene.2017; 36:3609-3617.
(6) Sun Y, Zheng Z, Zhang H, Yu Y, Ma J, Tang K, Xu P, Ji T, Liang X, Chen D, Jin X, Zhang T, Long Z, Liu Y, Huang Bo*. Chemotherapeutic tumor microparticles combining low dose irradiation reprogram tumor-promoting macrophages through a tumor-repopulating cell-curtailing pathway. Oncoimmunology. 2017; 6(6):e1309487.
(7) Dong W, Zhang H, Yin X, Liu Y, Chen D, Liang X, Jin X, Lv J, Ma J, Tang K, Hu Z, Qin X, Huang Bo*. Oral delivery of tumor microparticle vaccines activates NOD2 signaling pathway in ileac epithelium rendering potent antitumor T cell immunity. OncoImmunology. 2017; 6(3):e1282589.
(8) Jin X, Ma J, Liang X, Tang K, Liu Y, Yin X, Zhang Y, Zhang H, Xu P, Chen D, Zhang T, Lu J, Hu Z, Qin X, Zeng X, Li L, Huang Bo*. Pre-instillation of tumor microparticles enhances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y of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through a lysosomal pathway. Biomaterials. 2017; 113:93-104.
(9) Ma J, Zhang Y, Tang K, Zhang H, Yin X, Li Y, Xu P, Sun Y, Ma R, Ji T, Chen J, Zhang S, Zhang T, Luo S, Jin Y, Luo X, Li C, Gong H, Long Z, Lu J, Hu Z, Cao X, Wang N, Yang X, Huang B*. Reversing drug resistance of soft tumor-repopulating cells by tumor cell-derived chemotherapeutic microparticles. Cell Res. 2016;26:713-27.
(10) Ran L, Tan X, Li Y, Zhang H, Ma R, Ji T, Dong W, Tong T, Liu Y, Chen D, Yin X, Liang X, Tang K, Ma J, Zhang Y, Cao X, Hu Z, Qin X, Huang Bo* . Delivery of oncolytic adenovirus into the nucleus of tumorigenic cells by tumor microparticles for virotherapy. Biomaterials. 2016; 89:56-66.
(11) Ma R, Ji T, Chen D, Dong W, Zhang H, Yin X, Ma J, Liang X, Zhang Y, Shen G, Qin X, Huang Bo*. Tumor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 polarize M2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for tumor progression. Oncoimmunology. 2016; 5(4):e1118599.
(12) Tang K, Hu L, Ma J, Zhang H, Zhang Y, Li Y, Ma R, Luo S, Liu D, Long G, Han M, Liu S, Song A, Shen M, Hu G, Huang Bo*. Brief Report: Human Mesenchymal Stem-Like Cells Facilitate Floating Tumorigenic Cell Growth via Glutamine-Ammonium Cycle. Stem Cells.2015; 33:2877-84.
(13) Wang Z, Cheng Q, Tang K, Sun Y, Zhang K, Zhang Y, Luo S, Zhang H, Ye D, Huang Bo*. Lipid mediator lipoxin A4 inhibits tumor growth by targeting IL-10-producing regulatory B (Breg) cells. Cancer Lett.2015; 364:118-24.
(14) Zhang H & Huang Bo*. Tumor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 a new form of cancer vaccine. Oncoimmunology. 2015; 4:e1017704.
(15) Li Y, Luo S, Ma R, Liu J, Xu P, Zhang H, Tang K, Ma J, Zhang Y, Liang X, Sun Y, Ji T, Wang N, Huang Bo*. Upregulation of cytosolic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is a critical metabolic event in melanoma cells that repopulate tumors. Cancer Res. 2015; 75:1191-6.
(16) Zhang H, Tang K, Zhang Y, Ma R, Ma J, Li Y, Luo S, Liang X, Ji T, Gu Z, Lu J, He W, Cao X, Wan Y, Huang Bo*. Cell-free tumor microparticle vaccines stimulate dendritic cells via cGAS/STING signaling. Cancer Immunol Res. 2015; 3:196-205.
(17) Ma R, Zhang W, Tang K, Zhang H, Zhang Y, Li D, Li Y, Xu P, Luo S, Cai W, Ji T, Katirai F, Ye D, Huang Bo*. Switch of glycolysis to gluconeogenesis by dexamethasone for treatment of hepatocarcinoma. Nat Commun. 2013; 4:2508.
(18) Liu J, Tan Y, Zhang H, Zhang Y, Xu P, Chen J, Poh YC, Tang K, Wang N, Huang Bo*. Soft fibrin gels promote selection and growth of tumorigenic cells. Nat Mater. 2012; 11:734-41.
(19) Tang K, Zhang Y, Zhang H, Xu P, Liu J, Ma J, Lv M, Li D, Katirai F, Shen GX, Zhang G, Feng ZH, Ye D, Huang Bo*. Delivery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n tumour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 Nat Commun. 2012; 3:1282.
(20) Lv M, Zhang X, Jia H, Li D, Zhang B, Zhang H, Hong M, Jiang T, Jiang Q, Lu J, Huang X, Huang Bo*. An oncogenic role of miR-142-3p in human 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T-ALL) by targeting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alpha and cAMP/PKA pathways. Leukemia.2012; 26:769-777.
 
6. 课题组近5年专利
        一种肿瘤化疗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1110241369.8,专利权人:黄波;湖北盛齐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四、罗云萍课题组
1. 课题组简介
        本课题组研究方向集中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与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的关系。研究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关系,筛选实体肿瘤干细胞中潜在、特异性的生物分子标志,深人分析与研究这些分子标志以及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探寻其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潜力。
 
2. 课题组负责人介绍
        罗云萍,高级职称,博士,yunpingluo@126.com 电话:010-69156475
        罗云萍教授是基础所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工作,课题组主要围绕肿瘤微环境中大量存在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从转录组、代谢组和表观调控等角度分别深入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功能重塑机制及其在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中作用。研究结果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Stem Cells, PNAS等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
 
3. 课题组成员介绍
        陈翀,中级职称,博士,chenchongxyp86@163.com 电话:010-65284024
        段昭君,中级职称,博士,jun-0512@163.com 电话:010-65284024
 
4. 课题组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2914,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Exosome包裹的microRNA对肿瘤细胞干性特性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起始时间:2017/01-2020/12,资助金额:60万元,在研中,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2654,分泌型microRNA调控巨噬细胞表型机制及其作为诊断标记物可行性探索,起始时间:2015/01-2018/12,资助金额:72万元,在研中,主持。
(3) 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CB967200,肿瘤干细胞在实体肿瘤发展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起始时间:2013/01-2017/12,资助金额:568万元,在研中,课题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029734,非可控性炎性微环境对肿瘤干细胞转录网络机制的调控及其新的治疗策略的探索,起始时间:2011/01-2013/12,资助金额:50万元,已结题,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071711,“再教育”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重建肿瘤免疫微环境-基于靶向调节Fra-1信号转导通路的免疫治疗,起始时间:2011/01-2013/12,资助金额:32万元,已结题,主持。
 
5. 课题组近5年代表性论文
(1) Chen C, Cao F, Bai L, 2, Liu Y, 2, Xie J, Wang W, Si Q, Yang J, Chang A, Liu D, Liu D, Chuang TH, Xiang R and Luo Y*, IKKβ enforces a LIN28B/TCF7L2 positive feedback loop that promotes cancer cell stemness and metastasis, Cancer Res, 2015, 75(8): 1725-1735
(2) Yang J, Zhang Z, Chen C, Liu Y, Si Q, Chuang TH, Li N, Gomez-Cabrerom A, Reisfeld RA, Xiang R*, Luo Y*, MicroRNA-19a-3p inhibit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by inducing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through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Fra-1 proto-oncogene. Oncogene, 2014, 33(23): 3014-3023
(3) Yang J, Liao D, Chen C, Liu Y, Chuang TH, Xiang R, Markowitzb D, Reisfeld RA, Luo Y*, 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 regulate murine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through a novel paracrine EGFR/Stat3/Sox-2 signaling pathway, Stem cells, 2013, 31(2): 248-258
 
6. 课题组近5年专利
(1) mir-100 抑制剂在降低癌症转移中的作用 Patent No. of China 201610601327.3 (中国发明专利)
 
五、葛微课题组
1. 课题组简介
        葛微课题组构建了完善的蛋白质组学平台,在蛋白水平上探究疾病发病过程中的蛋白表达谱变化。课题组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1)结直肠癌的免疫应答分子机制的研究;(2)基于人脑组织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诺和诺德、医科院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2015-2017年,发表SCI论文32篇。目前课题组共培养5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1次,国家奖学金3次。
 
2. 课题组负责人介绍
        葛微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之后在河北农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5年。2002年,获得牛津大学全额奖学金资助攻读有机化学博士,师从Professor Sir Jack. E. Baldwin,2005年在牛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05-2012年在牛津大学Professor Christopher J Schofield课题组做博士后研究。2013年回国后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协和学者称号。
 
3. 课题组成员介绍
王霞,助理研究员,博士,邮箱:wangxia1507@gmail.com,电话:15117924226
方虓,实验室管理员,邮箱:fangxkey@126.com,电话:13051168676
熊  峰  博士后
高延盼  博士生
占少华  博士生
罗  丹  博士生
张雨生  博士生
陈彦宇  硕士生
夏文超  硕士生
 
4. 课题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DNA 甲基化调控的转录因子HSF4 在DC 细胞天然免疫应答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
(2)诺和诺德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基金:测试对FTO的抑制是否能够调节ghrelin(生长素)的表达和是否对治疗糖尿病有用。
(3)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炎症与重大疾病的基础与干预研究。
(4)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神经科学与重大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研究
(5)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灵长类动物平台
(6)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五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5. 课题组近5年代表性论文
(1)      Xu B, Zhao Y, Wang X, Gong P, Wei G. MZH29 is a novel potent inhibitor that overcomes drug resistance-FLT3 mutation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Leukemia 2017 Apr, 31: 913-921.
(2)      Benhong Xu, Yanpan Gao, Shaohua Zhan, Feng Xiong, WenyingQiu, Xiaojing Qian, Tao Wang, Naili Wang, Di Zhang, Qian Yang, Renzhi Wang, XinjieBao, Wanchen Dou, Rui Tian, Shu Meng, WeipingGai, Yue Huang, Xiaoxin Yan, Wei Ge*, Chao Ma*. Quantitative protein profiling of hippocampus during human aging. Neurobiol Aging 2016 Mar, 39:46-56.
(3)      YanpanGao, Wei Ge*.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DOT1L inhibits osteoclastogenesis and protects against osteoporosis. Cell Death & Disease. 2017.
(4)      Shaohua Zhan, Tianxiao Wang, Wei Ge. Multiple functions of the E3 ubiquitin ligase CHIP in immunity. International Reviews of Immunology  2017 Jun 2:1-13.
(5)      Qingzhong He, Wei Ge. The tandem Agenet domain of 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protein interacts with FUS.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Apr, 7, 962.
(6)      Yanyu Chen, Yong Xie, Lai Xu, Shaohua Zhan, Yi Xiao, Yanpan Gao, Bin Wu, Wei Ge. Protein content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erum-purified exosomes from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revealed by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7 Feb 15;140(4):900-913
(7)      FuxingZuo, Feng Xiong, Xia Wang, Xueyuan Li, Renzhi Wang, Wei Ge, XinjieBao. Intrastriatal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restores the impaired subventricular zone in Parkinsonian mice. Stem Cells. 2017 Jun;35(6):1519-1531.
(8)      YanpanGao, Yanyu Chen, Shaohua Zhan, Wenhao Zhang, Feng Xiong and Wei Ge. Comprehensive proteome analysis of lysosomes reveals the diverse function of macrophages in immune responses. Oncotarget, 2017 Jan, Vol. 8, (No. 5), pp: 7420-7440.
(9)      Lai Xu, Yanpan Gao, Yanyu Chen, Yi Xiao, Qingzhong He, HuizhongQiu, Wei Ge*.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reveals that distant recurrence-associated protein R-Ras and Transgelin predict post-surgica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colorectal cancer. Oncotarget 2016 May, 7, 43868-43893.
(10)      Wei Ge, Dongxu Li, YanpanGao, Xuetao Cao. The Roles of Lysosomes in Inflammation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Int Rev Immunol2015 Sep, 34(5):415-431.
 
6. 课题组近5年专利
        新型双功能抗体偶联物及其制法和用途,发明人:葛微,王有朝,何庆仲,丁航海。
 
六、程根宏课题组
1. 课题组简介
        程根宏课题组以人体免疫功能在疾病发生和健康维护中的作用为突破口,从发现与疾病相关的核酸序列遗传信息出发,建立多种实验模型研究其对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异常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深入挖掘所编码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三维结构信息,对疾病进行预测、诊断、治疗和预防;实现从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诊断、治疗应用的快速转化。
        课题组建立以系统免疫、生物信息、结构功能及检测治疗为核心的四大平台和系统医学基础研究为支撑的体系,建立针对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炎症与自身免疫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退行性疾病的系统医学临床研究部。利用高通量组学技术获取不同疾病个体各项功能组学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探索疾病发生、发展机制,阐明诱导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因子,寻找预测个体对疾病及药物易感性的新途径,建立对复杂疾病更为有效的预测、诊断和治疗的个性化方案。
 
2. 课题组负责人介绍
        程根宏教授,理学博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系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根宏教授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在美国纽约Albert Einstein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分别在美国洛克菲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导师为诺贝尔奖获得者David Baltimore。从1996年开始至今,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系从事感染、免疫、癌症和代谢等多学科的研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微生物与免疫遗传学系正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兼职教授,第二军医大学讲座教授,吉林大学访问教授。
        2006年获中科院百人计划奖,2008年获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奖。曾先后获得包括美国白血病与淋巴癌学会颁发的斯托尔曼奖等多项科学成就奖,2012年被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荣获并领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多个研究机构的20多项研究基金,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140篇,其中大篇分别发表在学术地位最高级的《Nature》和《Science》等杂志。历任美国卫生院科研基金评审委员和国际著名的30种杂志的评审。
 
3. 课题组成员介绍
都培双:课题组特聘教授;学历:博士; Email:psdu@ibp.ac.cn;电话:010-65105157
鲁 宁:课题组特聘教授;学历:博士;Email:ningscience@yahoo.com;电话:010-65105157
郭 蓉:课题组科研助理;学历:硕士;Email:guorong329@126.com;电话:010-65105157
 
4. 课题组主要科研项目
1)      程根宏引进人才特别资助经费项目:2013年1 月至  2014年12月;
2)      卫生行业专项项目(健康人群与重大疾病状态免疫功能数据库建立及其在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中的应用):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
3)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重大疾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
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抗埃博拉病毒应急药物的研发):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
5)      程根宏引进人才特别资助经费项目: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
6)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重大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
7)      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
 
5. 课题组近5年代表性论文
1)      Lulan Wang, Stephanie G. Valderramos, Aiping Wu, Songying Ouyang, Chunfeng Li, Patricia Brasil, Myrna Bonaldo, Thomas Coates, Karin Nielsen-Saines, Taijiao Jiang,  RoghiyhAliyari, and Genhong Cheng. From Mosquitos to Humans: Genetic Evolution of Zika Virus. Cell Host Microbe 19:561-565. Volume 19, Issue 5, 11 May 2016, Pages 561–565.
2)      Z.Wang, J.Ji,D.Peng, F.Ma, G.Cheng, and F.X.Qin.  Complex Regulation Pattern of IRF3 Activation Revealed by a Novel Dimerization Reporter System.  J Immunol. 2016 May 15;196(10):4322-30.
3)      Shanshan Wang, Yongzhi  Chen, Chunfeng  Li, Yaoxing  Wu, Lei  Guo, Changwei  Peng, Yueping Huang, Genhong  Cheng and F. Xiao-Feng Qin. TRIM14 inhibits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by SPRY domain-dependent targeted degradation of the viral NS5A protein. Scientific Reports. Sci Rep. 2016; 6: 32336.
4)      Lidong Wang , Xinxin Ci , HongmingLv, Xiaosong Wang, F Xiaofeng Qin and Genhong Cheng. Isotetrandrine ameliorates tert-butyl hydroperoxide-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heme oxygenase-1 expression.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May 2, 2016.
5)      Lulan Wang, Aiping Wu, Yao E. Wang, Natalie Quanquin, Chunfeng Li, JingfengWang,Hsiang-Wen Chen, Suyang Liu, Ping Liu, Hong Zhang,F. Xiao-Feng Qin, TaijiaoJiang,Genhong Cheng. Functional Genomics Reveals Linkers Critical for Influenza Virus Polymerase. Journal of Virology. J Virol ,March 2016, 90:2938-47.
6)      Chang, S., Sun, D., Liang, H., Wang, J., Li, J., Guo, L., Wang, X., Guan, C., Boruah, B.M., Yuan, L., ,G. Cheng,W. Wang, and Y.F. Liu. Cryo-EM structure of influenza virus RNA polymerase complex at 4.3 A resolution. Mol Cell.2015
7)      Deng, L., M. Liu, S. Hua, Y. Peng, A. Wu, F. X. Qin, G. Cheng, and T. Jiang.  Network of co-mutations in Ebola virus genome predicts the disease lethality. Cell Res 2015,25:753-756.
8)      Wang, L., A. Wu, Y. E. Wang, N. Quanquin, C. Li, J. Wang, H. W. Chen, S. Liu, P. Liu, H. Zhang, F. X. Qin, T. Jiang, and G. Cheng.  Functional Genomics Reveals Linkers Critical for Influenza Virus Polymerase. J Virol 2015,90:2938-2947.
9)      Qin, F. X., C. Y. Jiang, T. Jiang, and G. Cheng.  New targets for controlling Ebola virus disease. Natl Sci Rev 2015,2:266-267.
10)      Li, C., Wu, A., Peng, Y., Wang, J., Guo, Y., Chen, Z., Zhang, H., Wang, Y., Dong, J., Wang, F. X. Qin, G. Cheng, T.Deng and T. Jiang. Integrating computational modeling andfunctional assays to decipher the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ofinfluenza virus PB1 protein. Sci Rep 2014,4, 7192.
11)      L. Zhao, T. Hua, C. Crowley, H. Ru, X. Ni, N. Shaw, L. Jiao, W. Ding, L. Qu, L. W. Hung, W. Huang, L. Liu, K. Ye, S. Ouyang, G. Cheng and Z. J. Liu.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sparaginyl endopeptidase reveals the activation mechanism and a reversible intermediate maturation stage. Cell Res. 2014,24:344-58
 
6. 课题组近5年专利
1)      专利名称:包含25-羟基胆固醇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病毒的应用;申请号:201410441317.9
2)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筛选流感病毒聚合酶组装抑制剂的细胞系及其构建方法 ;申请号:201511008822.5
3)      专利名称:CECAM1蛋白作为血清标记物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用途;申请号:201610292633.3
4)      专利名称:包含AFP、GP73、CEACAM1的血清标记物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用途;申请号:201610292960.9
5)      专利名称:GP73蛋白作为血清标记物在诊断癌症中的用途;申请号:201610292620.6
 

免疫学 [1001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输血研究所(成都)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基础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3免疫学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654基础医学综合
④--无
备  注:
免疫学 [1001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基础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6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
④(--)无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54)基础医学综合
④(--)无
备  注:
免疫学 [1001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基础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10]医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基础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免疫学
招生人数: 6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654基础医学综合
④--无
备  注: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免疫学     专业代码:100102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基础医学

专业介绍

 
所谓“免疫”原由拉丁字“immunis”而来,其原意为“免除税收”(exceptionfromcharges), 也包含着“免于疫患”之意。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 

专业点分布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解放军医学院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承德医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 沈阳医学院 延边大学 吉林大学 北华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佳木斯大学 牡丹江医学院 海军军医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扬州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蚌埠医学院 皖南医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 济南大学 潍坊医学院 泰山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 郑州大学 新乡医学院 河南大学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药科大学 汕头大学 右江民族医学院 海南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陆军军医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遵义医学院 贵州医科大学 大理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延安大学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兰州大学 青海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1001 基础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参评3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A+
3 10246 复旦大学 A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5 10335 浙江大学 A-
6 10558 中山大学 A-
7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A-
8 10062 天津医科大学 B+
9 10285 苏州大学 B+
10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B+
11 10422 山东大学 B+
1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3 10533 中南大学 B+
14 10610 四川大学 B+
15 12121 南方医科大学 B+
16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B
17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B
18 10161 大连医科大学 B
19 10183 吉林大学 B
20 10247 同济大学 B
21 10486 武汉大学 B
22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23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24 10055 南开大学 B-
25 10089 河北医科大学 B-
26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B-
27 10304 南通大学 B-
28 10459 郑州大学 B-
29 10559 暨南大学 B-
30 10631 重庆医科大学 B-
31 10730 兰州大学 B-
32 10313 徐州医科大学 C+
33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C+
34 10384 厦门大学 C+
35 10403 南昌大学 C+
36 10555 南华大学 C+
37 10598 广西医科大学 C+
38 10660 贵州医科大学 C+
39 11065 青岛大学 C+
40 10114 山西医科大学 C
41 10472 新乡医学院 C
42 10560 汕头大学 C
43 10570 广州医科大学 C
44 10678 昆明医科大学 C
45 10752 宁夏医科大学 C
46 10759 石河子大学 C
47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48 10160 锦州医科大学 C-
49 10299 江苏大学 C-
50 10343 温州医科大学 C-
51 10367 蚌埠医学院 C-
52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C-
53 10601 桂林医学院 C-
54 10760 新疆医科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免疫学     专业代码:077802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基础医学

专业点分布

江苏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参评3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A+
3 10246 复旦大学 A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5 10335 浙江大学 A-
6 10558 中山大学 A-
7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A-
8 10062 天津医科大学 B+
9 10285 苏州大学 B+
10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B+
11 10422 山东大学 B+
1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3 10533 中南大学 B+
14 10610 四川大学 B+
15 12121 南方医科大学 B+
16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B
17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B
18 10161 大连医科大学 B
19 10183 吉林大学 B
20 10247 同济大学 B
21 10486 武汉大学 B
22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23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24 10055 南开大学 B-
25 10089 河北医科大学 B-
26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B-
27 10304 南通大学 B-
28 10459 郑州大学 B-
29 10559 暨南大学 B-
30 10631 重庆医科大学 B-
31 10730 兰州大学 B-
32 10313 徐州医科大学 C+
33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C+
34 10384 厦门大学 C+
35 10403 南昌大学 C+
36 10555 南华大学 C+
37 10598 广西医科大学 C+
38 10660 贵州医科大学 C+
39 11065 青岛大学 C+
40 10114 山西医科大学 C
41 10472 新乡医学院 C
42 10560 汕头大学 C
43 10570 广州医科大学 C
44 10678 昆明医科大学 C
45 10752 宁夏医科大学 C
46 10759 石河子大学 C
47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48 10160 锦州医科大学 C-
49 10299 江苏大学 C-
50 10343 温州医科大学 C-
51 10367 蚌埠医学院 C-
52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C-
53 10601 桂林医学院 C-
54 10760 新疆医科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1001 基础医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3 所,本次参评3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A+
3 10246 复旦大学 A
4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5 10335 浙江大学 A-
6 10558 中山大学 A-
7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A-
8 10062 天津医科大学 B+
9 10285 苏州大学 B+
10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B+
11 10422 山东大学 B+
12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3 10533 中南大学 B+
14 10610 四川大学 B+
15 12121 南方医科大学 B+
16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B
17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B
18 10161 大连医科大学 B
19 10183 吉林大学 B
20 10247 同济大学 B
21 10486 武汉大学 B
22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23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24 10055 南开大学 B-
25 10089 河北医科大学 B-
26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B-
27 10304 南通大学 B-
28 10459 郑州大学 B-
29 10559 暨南大学 B-
30 10631 重庆医科大学 B-
31 10730 兰州大学 B-
32 10313 徐州医科大学 C+
33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C+
34 10384 厦门大学 C+
35 10403 南昌大学 C+
36 10555 南华大学 C+
37 10598 广西医科大学 C+
38 10660 贵州医科大学 C+
39 11065 青岛大学 C+
40 10114 山西医科大学 C
41 10472 新乡医学院 C
42 10560 汕头大学 C
43 10570 广州医科大学 C
44 10678 昆明医科大学 C
45 10752 宁夏医科大学 C
46 10759 石河子大学 C
47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48 10160 锦州医科大学 C-
49 10299 江苏大学 C-
50 10343 温州医科大学 C-
51 10367 蚌埠医学院 C-
52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C-
53 10601 桂林医学院 C-
54 10760 新疆医科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免疫学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北京大学 A+ 5 南方医科大学 A 9 四川大学 A
2 华中科技大学 A+ 6 苏州大学 A 10 中国医科大学 A
3 上海交通大学 A 7 复旦大学 A 11 浙江大学 A
4 吉林大学 A 8 哈尔滨医科大学 A      
 
B+等(16个):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中南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汕头大学、河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遵义医学院、东南大学、三峡大学
 
 
B等(17个):南京大学、辽宁医学院、郑州大学、内蒙古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南华大学、南通大学、佳木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江苏大学、贵阳医学院、南开大学、青岛大学、温州医学院、兰州大学、扬州大学、滨州医学院
 
 
C等(14个):名单略
 
    2015-2016年免疫学专业全国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中山大学 5★ 87
2 复旦大学 5★ 87
3 浙江大学 5★ 87
4 北京大学 5★ 87
5 华中科技大学 4★ 87
6 首都医科大学 4★ 87
7 北京协和医学院 4★ 87
8 上海交通大学 4★ 87
9 山东大学 4★ 87
10 武汉大学 4★ 87
11 苏州大学 4★ 87
12 四川大学 4★ 87
13 南京大学 4★ 87
14 中国医科大学 4★ 87
15 吉林大学 4★ 87
16 重庆医科大学 4★ 87
17 天津医科大学 4★ 87
18 南京医科大学 3★ 87
19 南方医科大学 3★ 87
20 哈尔滨医科大学 3★ 87

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_重庆医科大学考研网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重庆医科大学100102免疫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001基础医学院
100102免疫学
_ 01呼吸系炎症及肿瘤的分子免疫基础
_ 02白血病免疫治疗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考研分数线、北京协和医学院报录比、北京协和医学院考研群、北京协和医学院学姐、北京协和医学院考研真题、北京协和医学院专业目录、北京协和医学院排名、北京协和医学院保研、北京协和医学院公众号、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协和医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考研 推荐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学姐


加学姐,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北京协和医学院考研网由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