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录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真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目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排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保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众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考研参考书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考研参考书目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是考生获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考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考研招生计划、考试计划、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试政策、报录比、录取名单、复试名单、复试分数线、推免政策等等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考生进行考研的信息主要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生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考研参考书目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木遗传育种考研参考书目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是林学骨干学科之一,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已形成森林遗传、林木遗传改良、林木生物技术3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术队伍
    该学科有14名科教人员,其中教授(研究员)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人;有博导2人、硕导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50%。
研究平台
    研究平台主要依托学院公共实验平台,着重建设林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林木组织培养实验室。设有渭河试验站、安康试验站、杨凌教学实验苗圃野外试验基地。 
    在林木良种选育研究方面,结合干旱半干旱及北亚热带气候特点,先后选育并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林木良种26个,其中杨树、油松、泡桐等用材林良种16个,红枣、杜仲、仁用杏、核桃等经济林良种10个。林木良种选育研究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
人才培养  
     截止2016年12月,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点累计招收博硕士研究生145人,授予硕士学位112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33人。
学术声誉    
    五年来,该学科点承担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林业局、陕西省科技厅等各类科研项目28项。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20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
  本学科目前招生导师名单
  姓名   职称   最高学位   导师类别   E-mail
  李周岐   教授   博士   博导  lizhouqi@nwsuaf.edu.cn
  魏安智   教授   博士   博导   Weianzhi@126.com
  樊军锋   研究员   博士   硕导   fanjf@public.xa.sn.cn
  张存旭   副教授   博士   硕导  cxzhang@nwsuaf.edu.cn
  彭少兵   副教授   博士   硕导 pshaobing@nwsuaf.edu.cn
  张一   副研究员   博士   硕导 zhangyi780711@163.com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林木遗传育种     专业代码:090701     门类/类别:农学     学科/类别:林学
 

专业介绍

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和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 2018年全国林学学科排名第四(B+)。该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师资队伍64人(专任教师62人),其中正高31人,副高18人,59人具有博士学位。学科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学科已形成了一支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特聘教授、浙江省千人、浙江省151人才等为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师资队伍。林学学科坚持以亚热带区域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建设关键问题为导向,围绕经济林、竹林、珍贵用材林和林源动植物保护,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下设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经理、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5个专业。在森林碳汇、竹林、珍贵树种、南方特色干果和森林药材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为践行“两山”理论,建设“两美浙江”提供了重要基础理论与科技支撑。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作为林学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重点开展亚热带重要树种的育种资源保育与评价,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挖掘与分子辅助育种,优异种质的聚合创制研究。形成了林木遗传育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园林与观赏植物遗传育种3个特色鲜明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学科现有教授6人,博士1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5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2人,学科带头人为童再康教授。该学科与森林培育学科合属共享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专用面积7600平方米,仪器设备4600余万元,资产总值达5000余万元,实验条件国内一流。经多年发展,建有浙江省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国家林业局铁皮石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天然药物研究开发中心。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5项,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等25项,科研经费达3800万元,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录;获国家林业局梁希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
 

开设院校排名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河北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北华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西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青海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大学排名

0907 林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8 所,本次参评1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A+
2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A+
3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
4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B+
5 10341 浙江农林大学 B+
6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7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B
8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B
9 10677 西南林业大学 B
10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B-
11 10410 江西农业大学 B-
12 10434 山东农业大学 B-
13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C+
14 10201 北华大学 C+
15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16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C
17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C
18 10657 贵州大学 C
19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C-
20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C-
21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C-

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生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林木遗传育种考研参考书: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参考书与指定教材为:603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理工类,吴赣昌编,人大出版社
1、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所有专业及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考试大纲:一元函数微积分;二元函数微分学、二重积分;常微分方程。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考试大纲: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
604化学
考试大纲同“2014年农学门类联考化学考试大纲”
611数理统计(含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与抽样技术》,廖桂宗,彭世揆编,中国林业出版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邵崇斌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811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第五版,潘瑞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就业:
就业前景
林木遗传育种是林学的带头学科,因为“种质”是营林生产的内因,是林木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在林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林木良种的选择已成为林业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传统的林木育种方法结合现代的生物技术来培育新品种已成为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该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