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国际关系考研QQ群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辽宁大学考研分数线、辽宁大学报录比、辽宁大学考研群、辽宁大学学姐微信、辽宁大学考研真题、辽宁大学专业目录、辽宁大学排名、辽宁大学保研、辽宁大学公众号、辽宁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辽宁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报考辽宁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复习阶段会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薄弱,时间不够用,寄期望于可以通过参加辽宁大学国际关系考研QQ群的方式帮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试的重点。点击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机访问】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辽宁大学
但是,让很多同学都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报一个辅导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机构呢?针对这些问题,考研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条建议:
1. 考研是一项几百万人长跑,最终只有少部分可以到达终点的运动,我们不能选择本科院校、不能选择好的导师授课、不能让自己聪明到看一遍就会,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该利用的资源,在起跑阶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辅导班和考研培训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学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授课导师一定要是报考院校对应专业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师。自己也要足够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关于辽宁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培训班,目前包括考研机构开设的辅导班以及考研学校自行开设的辅导班。2007年前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考试,学校会开办一些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班,并有辅导班,这些辅导辅导非常好,因为都是参与出题或改卷老师们开的课,但后来国家不在允许研究生招生单位做任何相关的培训辅导,所以专业课考研辅导基本不在会更新,当然一些全国统考的科目还是会有些考研辅导机构会开设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培训课程,比如西医综合等等。 目前我国的辽宁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培训以考研机构为主,时间上包括长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课、小班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公共课和专业课均有课程(专业课限于热门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上不上辅导班以及选择辅导班的何种方式。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030207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辽宁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招生人数: | 22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3国际政治学 ④817国际关系史 |
|
备 注: |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联系方式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联系方式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电话:024-62602470 邮编:110136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简介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招生联系方式
潘老师
024-62202471
2021辽宁大学国际关系综合专业研究生考试大纲
一、考察目标本科目是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四个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共用考试科目。通过对本科目的考试,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已基本具备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生所掌握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继续从事相关专业硕士阶段学习的基本条件。
二、考试大纲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
导论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四、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第一章 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节 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 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 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第五节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第一节 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 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第五节 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政治观念
第二节 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第四节 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16世纪西欧的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布丹的政治思想
第五节 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
第一节 17世纪欧洲大陆的社会和思想状况
第二节 格劳秀斯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概况
第二节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弥尔顿和哈灵顿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洛克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
第二节 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卢梭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八章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 18世纪的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汉弥尔顿的政治思想
第九章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社会状况和政治思想特点
第二节康德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洪堡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黑格尔的政治思想
第十章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19世纪法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 孔斯坦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社会主义各派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孔德的政治思想
第五节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
第十一章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19世纪英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柏克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边沁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密尔的政治思想
第五节斯宾塞的政治思想
(二)国际关系史
导言
第一编威斯特伐利亚: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
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1500年前后的世界
第二节走出中世纪——西欧的兴起
第三节现代国际关系的孕育
第二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产生
第二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
第三节17—18世纪的欧洲与世界
第二编从维也纳到凡尔赛一华盛顿:“均势”格局的兴衰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
第一节维也纳体系的产生
第二节维也纳体系的多极“均势”格局
第三节维也纳体系的衰落
第四节“欧洲体系”的全球扩张
第四章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第一节大陆联盟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大陆联盟体系的调整与解体
第三节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
第五章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
第一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战前危机
第二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六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第一节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二十年危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动荡
第三节两极对抗格局的形成
第三编雅尔塔:美苏主导下的两极世界
第七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二战的全面爆发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第二节全球战略主导权的转移
第三节美苏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第八章冷战:两极对抗下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冷战的起源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
第二节美苏关系的缓和、冲突与僵持和东西方阵营的分化
第三节新中国外交
第四节冷战中的第三世界
第九章缓和:由两极到多元化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中、美、苏战略大三角
第二节苏联的战略扩张与美苏争夺的新态势
第三节多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第四编全球化时代:转型中的国际关系
第十章冷战的终结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第一节雅尔塔体系的崩溃与冷战的终结
第二节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第十一章美国霸权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冷战后美国霸权的增长
第二节“多强”力量变迁与对外关系
第三节冷战后的第三世界
结语
(三)当代中国外交
绪论
一、当代中国外交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
三、当代中国外交的根本立场
四、当代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
五、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六、学习当代中国外交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确立独立自主新型外交
第一节 独立自主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第二节 建立和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三节 应对西方国家对华包围和孤立
第二章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一节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二节 妥善处理同亚洲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
第三节 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努力
第四节 促成万隆会议 发展同民族主义国家关系
第三章 同时应对美苏战略压力与争取“中间地带”的战略观点
第一节 中苏关系恶化
第二节 中印边境武装冲突
第三节 援越抗美的战略方针
第四节 争取“两个中间地带”的努力
第五节 扭转极左思潮对中国外交的冲击
第四章 “一条线”战略与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
第一节 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与中美关系解冻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第三节 与西方国家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第四节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第五章 不结盟、全方位和平外交的确立
第一节 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
第二节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调整
第四节 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的实施
第五节 “一国两制”构想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六节 参与多边外交 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
第一节 冷战后中国外交面临的新形势
第二节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的确立
第三节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的实施与成效
第七章 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出新安全观
第一节 新安全观与推动建立伙伴关系
第二节 稳定中美关系大局
第三节 化解矛盾 稳定周边
第四节 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 开展多边外交
第五节 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外来干涉
第八章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一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第二节 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及其战略取向
第三节 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第九章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一节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
第二节 维护国际安全 建设持久和平
第三节 应对金融危机 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节 合作处理全球性问题 推进全球治理
第十章 新时代中国外交总体布局
第一节 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促进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
第三节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第四节 积极参与和引导多边外交历程
第五节 中国外交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结束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的主题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
(四)、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五)、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国际关系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专业介绍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山西大学 辽宁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四川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专业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3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4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5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6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7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A- |
8 | 10053 | 中国政法大学 | B+ |
9 | 10065 | 天津师范大学 | B+ |
10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11 | 10271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B+ |
12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1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4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15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16 | 1003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B |
17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18 | 10276 | 华东政法大学 | B |
19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0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21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22 | 10559 | 暨南大学 | B |
23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24 | 10030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B- |
25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26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7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8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29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30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31 | 10638 | 西华师范大学 | B- |
32 | 10028 | 首都师范大学 | C+ |
3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C+ |
34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35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36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37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38 | 10652 | 西南政法大学 | C+ |
39 | 10140 | 辽宁大学 | C |
40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C |
41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42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43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44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C |
45 | 11846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C |
46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C- |
47 | 10447 | 聊城大学 | C- |
4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C- |
49 | 10663 | 贵州师范大学 | C- |
50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C- |
51 | 10719 | 延安大学 | C- |
52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53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校排名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学 | A+ |
2 | 10246 | 复旦大学 | A+ |
3 | 10002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4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5 | 10055 | 南开大学 | A- |
6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7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A- |
8 | 10053 | 中国政法大学 | B+ |
9 | 10065 | 天津师范大学 | B+ |
10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B+ |
11 | 10271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B+ |
12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1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14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15 | 10673 | 云南大学 | B+ |
16 | 1003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B |
17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18 | 10276 | 华东政法大学 | B |
19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0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21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22 | 10559 | 暨南大学 | B |
23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24 | 10030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B- |
25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26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7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8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29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B- |
30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31 | 10638 | 西华师范大学 | B- |
32 | 10028 | 首都师范大学 | C+ |
3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C+ |
34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35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36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37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38 | 10652 | 西南政法大学 | C+ |
39 | 10140 | 辽宁大学 | C |
40 | 10212 | 黑龙江大学 | C |
41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42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43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44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C |
45 | 11846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C |
46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C- |
47 | 10447 | 聊城大学 | C- |
48 | 10608 | 广西民族大学 | C- |
49 | 10663 | 贵州师范大学 | C- |
50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C- |
51 | 10719 | 延安大学 | C- |
52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53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国际关系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排名 | 学校名称 | 等级 |
1 | 中国人民大学 | A+ | 3 | 复旦大学 | A | 5 | 外交学院 | A |
2 | 北京大学 | A | 4 | 暨南大学 | A | 6 | 云南大学 | A |
B+等(10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
||||||||
B等(9个):辽宁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湘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
||||||||
C等(7个):名单略 |
|
|
|
|
1 | 北京大学 | 5★ | 58 |
2 | 复旦大学 | 5★ | 58 |
3 | 外交学院 | 5★ | 58 |
4 | 暨南大学 | 4★ | 58 |
5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4★ | 58 |
6 | 清华大学 | 4★ | 58 |
7 | 中国人民大学 | 4★ | 58 |
8 | 华东师范大学 | 4★ | 58 |
9 | 南京大学 | 4★ | 58 |
10 | 厦门大学 | 4★ | 58 |
11 | 华中师范大学 | 4★ | 58 |
12 | 云南大学 | 3★ | 58 |
13 | 南开大学 | 3★ | 58 |
14 | 武汉大学 | 3★ | 58 |
15 | 四川大学 | 3★ | 58 |
16 | 吉林大学 | 3★ | 58 |
17 | 中山大学 | 3★ | 58 |
18 | 国际关系学院 | 3★ | 58 |
19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3★ | 58 |
20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3★ |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