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光学研究生考试科目和考研参考书目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华中科技大学报录比、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群、华中科技大学学姐微信、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华中科技大学排名、华中科技大学保研、华中科技大学公众号、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教材,也叫华中科技大学光学考研参考书、指定书目等等,是考验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料。考研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考试项目,参考书目由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试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参考书目展开,而绝大多数专业课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题,因而就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将参考书目与真题结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题人的风格和倾向,反复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划出重点内容和必考内容。许多考生不重视院系公布的参考书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笔记和其他参考资料上,不按照华中科技大学光学考研指定的书目进行复习,那么即使复习的再好,实力再强,也很有可能会在专业课上栽跟头。【手机访问

Add 华中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考研大纲的时候需要对该专业以及该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光学的考研大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考研大纲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试的内容、参考书目、研究方向等等内容,直接决定了考生在复习期间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光学考研参考书目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专业的考研试题设置方向,考生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中公布的考试科目,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有针对性得进行复习,防止出现事倍功半的无用劳动。考生也可以对开设该专业的不同院校考试大纲进行横向比较,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不重视考试大纲的内容,往往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遗漏或是导致复习的方向出现偏差,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以及错误。考研派的小编提醒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考研大纲的内容哦。

华中科技大学

在购买参考书时应当注意公布的参考书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过旧找不到原书,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应当注意将旧版本与新版本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需要了解光学考研参考书目详细信息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的联系学姐,考研派的学姐回为你做最专业的解答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研究生分数线
 
由于华中科技大学相关信息未公开,小编还在努力收集信息~
想了解更多与考研有关的信息,还请持续关注考研派!
申请资格:

1. 有意向推免或报考光电学院的三年级本科生(2022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2. 学习成绩优秀,品德优良,心理健康。

3. 对所报专业的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从事该专业学术研究工作。

4. 英语水平良好。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英语应用能力强,系统掌握光电子学、光信息学,以及电子学与通信、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光学、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信号与线性系统
 
光学工程 [08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华中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光学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新型激光技术及应用(02)光通信器件及系统
(03)太阳能电池
(04)光电测控
(05)微纳光子学
(06)光电信息工程
招生人数: 15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9)材料科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1)电子技术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8)固体电子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9)波动光学与激光原理
备  注: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专业简介
      该专业是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本专业毕业研究生掌握光学与光电子学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
  光纤通信无源器件、光信息与存储技术、微光机电技术、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红外光电网络。
 
硕士主要学位课程:
  第一外国语、矩阵论、数理统计、数值分析、随机过程、激光测试原理与技术、光电信号处理等。
  
硕士主要选修课程: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信息光电子技术、光波导技术、光电技术、光电成像与遥感技术、光网络技术与器件、现代光学系统、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应用等。
申请方式:
1.网上申请提交:申请人在华中科技大学研招网报服务系统上提供申请材料的电子版。申请路径: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http://enroll.gs.hust.edu.cn),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网报服务系统中的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选拔,注册后登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http://enroll.gs.hust.edu.cn)。系统开放时间待定,具体时间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为准。
网上申请须上传申请材料外,还需上传: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证件照片,电子版JPG格式,150×200像素,大小30K以内;身份证正面整体照,电子版JPG格式,450×300像素,大小100K以内;
2.纸制材料提交:申请人网上提交后再将上述申请材料装入邮寄大信封,信封正面注明姓名、所在学校及院系,并注明“夏令营材料”。邮寄材料截至日期为6月1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过期不再接受申请。建议以快递方式邮寄,不接受包裹。
所有材料邮寄至: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南五楼608,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430074。
夏令营联系人:何洪娟老师
联系电话:+86-27-87558730邮箱:hehongjuan@mail.hust.edu.cn 申请材料(本次夏令营采取网上申请形式,不需要提交纸质版材料):

1.  2021年“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系统报名后自动生成);

2. 个人简历(即报名系统中的个人陈述部分);

3. 本科阶段成绩单(由教务部门盖章)1份(含加权排名证明);

4. 获奖证书复印件;

5. 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或TOEFL成绩、或GRE/GMAT成绩等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证明;

6. 申请人还可提交体现自身水平的代表性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如专利、发明、制作、软件等)。

特别提醒:申请人须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经审核若发现存在材料虚假或材料不合格者,将取消资格,不得参与夏令营活动。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182)
光学工程(080300)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01(全日制)新型激光技术及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9|材料科学基础 或 830|固体物理 或 831|电子技术基础 或 838|物理光学 或 839|激光原理
 
02(全日制)光通信器件及系统
03(全日制)太阳能电池
04(全日制)光电测控
05(全日制)微纳光子学
06(全日制)光电信息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考研专业排名

光学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浙江大学 A+
2 华中科技大学 A+
3 天津大学 A
4 国防科技大学 A
5 北京理工大学 A-
6 长春理工大学 A-
7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8 电子科技大学 A-
9 清华大学 B+
10 北京工业大学 B+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2 南开大学 B+
13 上海理工大学 B+
14 苏州大学 B+
15 南京理工大学 B+
16 南京邮电大学 B+
17 深圳大学 B+
18 北京交通大学 B
19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20 复旦大学 B
21 南京大学 B
22 东南大学 B
23 四川大学 B
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B
25 北京邮电大学 B-
26 河北大学 B-
27 中国计量大学 B-
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29 山东大学 B-
30 中山大学 B-
31 西北工业大学 B-
32 西安工业大学 B-
33 山西大学 C+
34 太原理工大学 C+
35 大连理工大学 C+
36 燕山大学 C+
3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38 福建师范大学 C+
39 暨南大学 C+
40 重庆大学 C+
41 江南大学 C
42 江苏大学 C
43 江苏师范大学 C
44 厦门大学 C
45 华侨大学 C
46 南昌航空大学 C
47 武汉大学 C
48 解放军理工大学 C
49 天津理工大学 C-
50 大连工业大学 C-
5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
52 苏州科技大学 C-
53 安徽大学 C-
54 合肥工业大学 C-
55 中国海洋大学 C-
56 云南师范大学 C-
57 西北大学 C-

光学工程 [08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华中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光学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集成光子与光电子器件(02)光通信与光网络
(03)光电医学工程
(04)太赫兹技术及应用
(05)激光科学与工程
(06)激光光谱学
(07)能源光电子学
(08)有机光电子学
(09)激光材料加工技术
(10)光电材料
招生人数: 2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9)材料科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0)材料成形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1)电子技术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8)固体电子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9)波动光学与激光原理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74)物理化学
备  注: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光学工程 [08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华中科技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光学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集成光子与光电子器件
02(全日制)光通信与光网络
03(全日制)光电医学工程
04(全日制)太赫兹技术及应用
05(全日制)激光科学与工程
06(全日制)激光光谱学
07(全日制)能源光电子学
08(全日制)有机光电子学
09(全日制)激光材料加工技术
10(全日制)光电材料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方向01-0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0固体物理
或831电子技术基础
或838物理光学
或839激光原理
方向07-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9材料科学基础
或874物理化学
或875化工原理
备  注:
 
由于华中科技大学相关信息未公开,小编还在努力收集信息~
想了解更多与考研有关的信息,还请持续关注考研派!
 
由于华中科技大学相关信息未公开,小编还在努力收集信息~
想了解更多与考研有关的信息,还请持续关注考研派!
咨询电话:027-87558725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东校区新光电信息大楼C667
 
学院网址:http://oei.hust.edu.cn
 
光学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学校名称
1 浙江大学
2 华中科技大学
3 天津大学
4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5 南开大学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7 电子科技大学
8 北京理工大学
9 南京理工大学
10 北京交通大学
11 长春理工大学
12 上海理工大学
13 苏州大学
14 北京工业大学
1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7 四川大学
18 复旦大学
19 南京邮电大学
20 山东大学


由于华中科技大学相关信息未公开,小编还在努力收集信息~
想了解更多与考研有关的信息,还请持续关注考研派!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96人,教授、研究员及正高工7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69人。依托光学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师资队伍开展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其中院士4人(兼职),973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6人。院拥有优秀本科生、研究生生源,全日制在校生规模3800多人,毕业校友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政界精英。 070207光学
01 量子光学与原子光学
02 非线性光学
03 介观光学
04 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05 超快光学
一、学院概况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原华中工学院创办的无线电电子学系。在中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老一辈领导的关心推动下,学院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激光、光电子、半导体等专业方向建设。经过60年发展,学院已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院系之一。2012年6月,原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原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与合并,强强联合组建了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学院发展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2017年9月,光学工程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华中科技大学统筹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优势学科力量,规划建设“光电信息一流学科群”,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总体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建设。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和二级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在2016年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名列A+学科(与浙江大学并列)。201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同年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一起入驻拥有12万平米建筑面积的新光电信息大楼。
学院现拥有4个本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拥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光电信息工程、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半导体芯片系统设计与工艺;拥有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类别,下设有特色专业方向:光学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和电子与通信工程。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学院已形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2011年,学院被确定为国家试点学院(全国17所,华中地区仅此1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特区”之一,学院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贯彻“基于课程、面向群体、强化数理、突出实践、项目驱动、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逐步推进国际化、探究式、小班化教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2018年获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坚持优秀教师国际公开遴选,以高水平科研带动高质量教学。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96人,包括教授(研究员)7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9人。学院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一道,推进学科发展和教育创新,已构建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万人计划”人才(含青年)7人、国家级人才(含青年)2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6人、各类省级人才23人。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依托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拥有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子信息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重要平台,都已成为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支撑基地。
 
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武汉·中国光谷”的光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产生了重要支撑作用,推动了华工科技、楚天激光、锐科光纤激光、安扬激光、帝尔激光等公司的发展壮大。上世纪90年代末,我院黄德修教授向湖北省、武汉市上书并建言献策,推动了“中国光谷”的建设,被誉为“武汉·中国光谷”的首倡者。
 
依托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在大学院制框架下,2015年9月以来,学院还承担了“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建设任务,正在筹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由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美国Synopsys武汉有限公司等单位与华中科技大学协同共建,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战略咨询,积极推进国家、湖北、武汉市的微电子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依托学院和相关产业,带动了“武汉•中国光谷”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参与支撑了总投资超1600亿元的国家存储器产业基地落户武汉,推动光谷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
 
二、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21世纪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理工结合,强调宽口径培养,始终坚持将本科教学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教学和科研的互动,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学院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通过实际科研项目的驱动,将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注重本科生的长线培养。
 
学院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2003年,成为教育部和科技部两部委联合授予的第一批9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2007年获批教育部“面向群体创新人才互动式培养实验区;2011年,教育部在高校内部选择17所学院,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学院成为试点学院之一;2015年,担负起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建设任务;2018年,学院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入选国家双万计划。
学院积极探索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负责承担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3个优秀本科生实验班的培养和管理,包括“王大珩”光电实验班、光电信息工程及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实验班面向全校本科生选拔基础好、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优秀人才,设计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个性化培养。
 
学院倡导教授、副教授面向本科生授课,高年级本科生进入研究所、实验室参加各种实际项目的研究工作,已成为学院的传统并形成规范化的制度。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接触到当前的科技前沿,在研究活动中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2012年以来先后获批建立了3个国家级和1个省部级大学生工程实践训练基地,还设有10多家试点学院工程实训中心,每年面向700多名学生开展工程实训。
 
学院建设了8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公共项目实验室,坚持“开放共享、自主实践、项目驱动、团队学习”的建设理念。在国家教学名师、实验室导师的精心设计下,开发出了10多类科技训练项目,其中包括数理仿真、实践课程、虚拟设计、大创项目、自主实训、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课题攻关、名师论坛等。 历年来组织实施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00余项;组织实施本科生光电创新实践,主要包含光电专业学科竞赛、企业暑期深度开发项目等项目400余项;协助开设8门光电类模拟仿真软件课程、光电类专业课程设计3门;组建本科生自主创新创业团队8支,孵化本科生高科技创业企业3个;组织举办各类专题讲座40余场,历年来参加科技训练的学生超过12000余人,人均50学时。
 
学院实施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师资指导、实验平台和经费支持,60%的本科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2016年-2019年期间,光电学科学生先后荣获省级及以上奖励210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69项,其中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三大赛均获金奖(或一等奖)1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一流期刊论文9篇。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2003年开办“中法班”,与巴黎萨克雷大学、巴黎高科、斯特拉斯堡大学等五所法国高校进行“3+3”工程师学位联合培养,累计赴法国深造学生达400多名。近年,法方高校每年派遣8-26名学生来我院参加一个学期的实践交流,已累计接收近百名法国学生。从2015年开始,学院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东北大学、戴顿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比利时根特大学等签订了“2+2”或“3+2”联合培养协议,每年均有数十名我院本科生同学赴上述国外大学联合培养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自2018年起,学院聘请新东方等机构为学院全部新生进行英语强化训练,并以专项经费支持100名以上的本科生赴海外开展短期交流,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同学去往世界排名前五十的高校比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效果良好。学院通过“一院一校”项目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共计有60多位本科生参加由世界著名光子学专家David Payne院士亲自授课的光电子暑期学校。
学院创办了“光电信息大讲堂”精品讲坛,为全院师生奉献170多场精彩讲座。聘请德国科学院院士Martin Wegener教授、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等十多位国际著名学者为荣誉教授,为学院的科研教学出谋划策。学院还承办了微电子国际学术会议、中俄激光精密微纳制造前沿技术研讨会、柔性电子国际研讨会等多个国际高水平会议,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蔡少棠忆阻器研究中心”,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4年11月20日,教育部本科教育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黄达人教授评价说:“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开展的试点学院改革,目标是落实的,改革的力度是大的,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很多做法非常实在,可复制、可推广。”
 
三、科学研究
 
学院拥有强大的科研平台,曾经拥有我国最早的“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依托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拥有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科学基地,以及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电子信息功能材料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先进存储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微电子工程技术中心、湖北省物联网接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光电测试服务中心、武汉市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众多省部级科研平台。
 
强有力的科研基础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学院在科研方面成绩显著,科研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防预研、国防基础加强、国防创新特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不少科技成果已得到推广应用,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7项。
 
我院学科布局日趋合理和优化。以我院为责任主体建设的光学工程学科入选A+学科,持续并列全国第一,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居前列,部分优势方向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力,在瞄准国家需求,承担重大项目方面有较强实力。学院通过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的形式,打造面向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近年来,与行业重点企业共建了华中科技大学-华为下一代存储器件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华为先进光技术联合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新芯微电子技术联合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飞思灵光电联合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新思科技微纳电子设计联合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佰钧人机智能交互联合实验室等。
2019年1月,校学科建设办和图书馆统计数据显示,得益于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协同共建,光电信息学院在我校ESI学科排名中有较为突出的贡献率:在ESI国际学术论文被引频次方面,光电信息学院贡献了全校物理学的29.95%(全校第2),综合交叉学科的4.11%(全校第2),材料科学的19.9%(全校第3),化学的7.88%(全校第4),并对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临床医学等十余个领域有支撑贡献。
 
按照2020年数据,华中科技大学在ESI统计的840篇高影响论文中,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发表的论文数96篇,居全校第二;热点文章数3篇,居全校第二。
 
四、毕业生及校友
 
学院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和后劲足而著称。无论出国留学和考研深造,还是进入研究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学院学生都受到普遍欢迎,声誉良好。
 
近三年,学院本科生毕业生继续深造率为72%左右,其中国内读研、出国留学的本科生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52%左右、20%左右,各项指标均位居学校前列。一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剑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单位主要是研究所、政府机关、国有重点单位、三资企业等,具体如中航、中电集团下属研究院(所)、华为、IBM、Intel、GE、TI、朗讯、威盛、腾讯、中兴、长飞光纤、武汉邮科院等。
 
学院毕业生中涌现了大批创新创业生力军。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对武汉中国光谷,乃至全国的光电子、微电子及信息产业起到较大支撑和辐射作用。湖北省200多家激光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高管绝大多数源于我院毕业生,目前国内从事磁性材料研究的骨干力量很多都是我们的校友,武汉通信光电子器件研发和生产领域骨干管理和研究人员大部分都是我院毕业生。学院毕业生中,一大批成为优秀学者,例如美国工程院院士汪立宏、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忠、美国总统奖获得者蔡威、国家杰青和长江学者获得者骆清铭、张新亮、缪向水、张靖、曾绍群、李义兵等;一大批走上领导岗位,如重庆市市长唐良智、原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一大批成为商界精英,如传神公司的老总何恩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郑宝用、IT风云人物李一男;更有一大批还在默默奋斗和不断进取的年青校友们,例如光电04级的金亦治入选福布斯1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最近几年评选的全球光子学领域“十佳研究生”中,有4位是我们学院的本科毕业生。
 
五、本科专业介绍
 
(一)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英语应用能力强,系统掌握光电子学、光信息学,以及电子学与通信、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领军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积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光学、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C语言程计序设计、信号与线性系统。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以材料为基础,以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为核心,以系统应用为方向,培养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贮以及显示等领域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色,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领军人才。
 
主要课程: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电子材料物理、CMOS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基础、传感器原理与设计基础、光电子器件导论、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微波器件原理与设计、太阳能电池。
 
(三)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算法及系统、处理器体系架构研究、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为方向,培养能在集成电路及智能系统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处理器体系结构、信号与线性系统、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系统设计、微电子工艺学、数字集成电路基础、CMOS模拟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物理.
 
(四)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该专业是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多个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坚持理工结合,重视基础理论,强调实践技能,培养微纳电子材料-器件-电路-版图-工艺-系统的综合设计与研究能力,能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领军人才。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材料、微纳器件分析技术、微电子器件建模、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微电子工艺学、CMOS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基础、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封装与测试。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通知
关于举办“2016年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的通知
为方便各位学子更进一步地了解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在学科特色、科研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学院将于2016年7月4日—7日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期间我们将举办专业介绍、学术报告、座谈研讨、实验室参观等活动。同时,我院将组织专家对营员进行专业技能考查。
夏令营总共拟招收80人左右。申请工作自即日开始。优先考虑相关学科:光学工程、物理学、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将为营员提供夏令营期间在汉的食宿以及异地学校学生往返硬座火车票费用(需出示票根报销)。“夏令营”营员将获得“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结业证书。
一、申请资格:
1.全国重点高校(“985”、“211”大学或国家重点学科所在专业的学校)相关专业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17届毕业生)。
2.学习成绩优秀,思想表现优良,心理健康。
3.对所报专业的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从事该专业学术研究工作。
4.英语水平良好。
二、申请材料:
1.2016年“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1份(见附表2);
2.个人简历1份;
3.本科阶段成绩单(由教务部门盖章)1份,有条件的可提供院系或导师推荐意见,将会择优考虑;
4.获奖证书复印件各1份;
5.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或TOEFL成绩、或GRE/GMAT成绩等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证明1份;
6.申请人还可提交体现自身水平的代表性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如专利、发明、制作、软件等)。
三、申请方式:
1.网上申请提交:申请人在华中科技大学研招网报服务系统上提供申请材料的电子版。申请路径: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http://enroll.gs.hust.edu.cn),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网报服务系统中的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选拔,注册后登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http://enroll.gs.hust.edu.cn)。系统开放时间待定,具体时间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为准。
网上申请须上传申请材料外,还需上传:近期正面免冠彩色证件照片,电子版JPG格式,150×200像素,大小30K以内;身份证正面整体照,电子版JPG格式,450×300像素,大小100K以内;
2.纸制材料提交:申请人网上提交后再将上述申请材料装入邮寄大信封,信封正面注明姓名、所在学校及院系,并注明“夏令营材料”。邮寄材料截至日期为6月1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过期不再接受申请。建议以快递方式邮寄,不接受包裹。
所有材料邮寄至: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南五楼608,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430074。
夏令营联系人:何洪娟老师
联系电话:+86-27-87558730邮箱:hehongjuan@mail.hust.edu.cn
四、材料审核及录取
材料审核录取工作结束后,录取名单将在6月20日左右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主页上公布,学院主页网址:http://oei.hust.edu.cn/
五、日程安排
本次夏令营活动的基本日程安排如下:
时间及内容
7月4日全天营员报到
7月5日上午开营仪式,参观学校
7月5日下午学院介绍,介绍各系基本情况
7月5日晚上与导师面对面交流
7月6日上午学术报告会
7月6日下午营员分班,参加面试
7月6日晚上与在校研究生交流,联谊活动
7月7日全天参观活动(待定);夏令营闭幕式
注:
1、本日程为拟定计划,具体安排可能会进行适当调整。
2、营员报到后要求全程参加夏令营活动。
六、其他事项
(1)学院将为参营人员购买夏令营活动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更多相关内容请留意OEI招生网页:http://oei.hust.edu.cn/Graduate/8/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介绍
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及先导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算法及系统、处理器体系架构研究、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为方向,能在集成电路及智能系统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处理器体系架构、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信号与线性系统、硬件描述语言与数字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CMOS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基础、高频集成电路基础、半导体器件物理、数字信号处理。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光学     专业代码:070207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物理学

专业介绍

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光学是物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成立于2007年。学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学研究队伍,现有师资总数20名,教授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副教授4名。学科设光学测试理论和应用技术、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个研究方向。
学科具有良好的科研设施和实验研究条件,学科组成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部委、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教委下达的科研任务,同时承担了多项企业委托的研发项目,研究经费充足。近5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和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学科组成员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
光学学科自成立以来,已培养硕士研究生约60名。2013年起,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在物理学设“光电子物理与器件”二级学科点,对光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硕士生进一步深造搭建了平台,同时也为光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指导教师:沈建琪教授、顾铮先教授、卜胜利教授、童元伟副教授、王小平教授、姚兰芳副教授、王丽军副教授、王春芳副教授、丁亚琼博士、寇志起博士、于海涛博士、张立瑶博士

专业点分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燕山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聊城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贵州大学 昆明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 火箭军工程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兰州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伊犁师范学院

专业院校排名

0702 物理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4 所,本次参评5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2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3 10003 清华大学 A
4 10246 复旦大学 A
5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6 10284 南京大学 A
7 10055 南开大学 A-
8 10183 吉林大学 A-
9 10335 浙江大学 A-
10 10486 武汉大学 A-
11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12 10558 中山大学 A-
1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14 10108 山西大学 B+
15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6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B+
17 10247 同济大学 B+
18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9 10384 厦门大学 B+
20 10422 山东大学 B+
21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22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23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24 10730 兰州大学 B+
25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26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B
27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28 10280 上海大学 B
29 10285 苏州大学 B
30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31 10532 湖南大学 B
32 10533 中南大学 B
33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34 10610 四川大学 B
35 10611 重庆大学 B
36 10697 西北大学 B
37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38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39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40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41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B-
42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43 10145 东北大学 B-
44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B-
45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46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B-
47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48 10459 郑州大学 B-
49 10530 湘潭大学 B-
50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51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52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53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54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55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56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57 10403 南昌大学 C+
58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C+
59 10475 河南大学 C+
60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C+
61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62 10673 云南大学 C+
63 11065 青岛大学 C+
64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C
65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66 10140 辽宁大学 C
67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68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C
69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70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C
71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C
72 10593 广西大学 C
73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C
74 10635 西南大学 C
75 10636 四川师范大学 C
76 11646 宁波大学 C
77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78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C-
79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80 10255 东华大学 C-
81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82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83 10357 安徽大学 C-
84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5 10427 济南大学 C-
86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7 10512 湖北大学 C-
88 10657 贵州大学 C-
89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