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公共卫生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 根据预防医学教学体系和我校构筑“宽口径教学平台”构思的总体要求,将预防医学专业所属的主干课程如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检验学、儿童少年卫生学以及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如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八门课程所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打破学科界限,有机整合,相互渗透与衔接,2001年3月组建了“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同年9月投入使用,12月通过湖北省高等院校基础教学合格实验室验收。2003年12月通过省级计量认证。体制上实行主管院长及主任负责制,统筹调配,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接受校院的直接管理。


该中心以病因检测、生物学效应检测和疾病控制监测为主体,下设3个实验教学平台:
1、病因检测实验教学平台
2、生物学效应检测实验教学平台
3、疾病控制监测实验教学平台
在学校各级有关部门和公卫学院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2009年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中心现有教学用房900m2,固定资产约980万元。中心为我校医学生(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学、中西医结合、法医学、药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等专业)各层次(本科生、七年制、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提供综合实验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大环境理念,使实验课既有专业特色,又向各相关专业延伸、融合,充分体现资源共享。中心在今后5~10年内力争在预防医学综合教学研究方面有较大突破,处于国内领先行列。
环境医学研究所始建于1986年,由国家环境保护局与原同济医科大学协议共同建设,2002年11月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立的“环境与健康”部级重点实验室的负责单位,同时是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以及教育部“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教师19人,其中正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3人;楚天学者一位,3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招收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检验检疫学2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同时承担卫生检验检疫方向本科生的教学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风险评价和预警、环境医学监测新技术。
 
 
 
 
2007年-2011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5项。
 
 
 
 
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每年10余项,来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海外合作、面上、青年项目)、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年均科研经费500万元以上,与美国、瑞典、澳大利亚、德国等专业机构进行人员交流与项目合作。
 
 
 
 
年均发表SCI论文10篇以上。
 
 
 
 
近年来主编的国家级教材、专著有《环境医学概论》、《环境健康科学》、《卫生检验检疫》、《卫生理化检验与微生物检验》、《环境微生物学》、《现代卫生检验》等。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由原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老年医学、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医学研究所等学科和机构组成,现有专职教师12名,公共卫生学院内兼职教师3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
 
 
 
 
本系主要开设《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健康教育学》、《循证医学》、《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学》、《医学科研项目设计与申请》等课程,常年在本系有全日制研究生30多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0余名。主编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社会医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社会医疗保险学》。
 
 
 
 
近10年来,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CMB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800多万元。主要研究领域: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学、医疗保健制度、医疗机构用药规范化管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等。发表sci收录论文20多篇。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和瑞典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大学有较为固定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本系还设有《中国社会医学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编辑部。本系是湖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主要挂靠部门,承担全省的全科医学培训任务。
 
 
 
 
联系人:卢祖洵
 
 
 
 
联系电话:027-83693756
 
卫生毒理学系由原毒理学研究室和环境毒理学教研室发展而成,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点环境卫生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早被批准为具有卫生毒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
 
 
 
 
现有教职工12人,其中正副教授6人,讲师及主管技师5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
 
 
 
 
先后主编了卫生部规划教材《卫生毒理学基础》第一版、第二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毒理学》,规划教材《卫生毒理学》等。
 
 
 
 
1997年经农业部和卫生部考核,首批被批准为农药毒理研究中心,可以进行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全部四个阶段的实验研究。
 
 
 
 
卫生毒理学系承担有《毒理学进展》、《卫生毒理学基础》、《环境毒理学》、《毒理学实验研究方法》等多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研究方向主要有:神经毒理学、分子与生化毒理学、生殖毒理学等,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有多篇研究论文被SCI收录。
 
 
 
 
先后从本学科点培养毕业的博士有20多人,硕士3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都出国深造学习。
 
 
 
 
联系人:石年、李龙
 
联系电话:83692720,83691560
 
E-mail: Toxicogy@mails.tjmu.edu.cn
 
一、历史沿革
 
1956年6 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正式诞生,并成为全国6个最早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之一。刘毓谷教授为首任教研室主任,主要人员有倪璇教授、周韫珍教授、朱清华教授等。
 
 
 
 
80年代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人数发展到高峰的时期,全室共有职工26名。
 
 
 
 
90年代初期孙秀发教授任教研室主任,主要致力于人才培养及管理工作,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成立了“同济医科大学保健食品功能学检验中心”,并于1998年6月获卫生部批准,承担保健食品功能学与毒理学的检测、评价工作,这使实验室首次成为国家级实验室。
 
 
 
 
2000年高校的合并,使教研室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并于2001年7月成立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院学科调整,使我系的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的充实,目前全系职工正同心协力迎接新的挑战,争取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科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教学
 
(一) 教材:
 
刘毓谷教授主编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本科第一版规划教材
 
 
 
 
周韫珍教授参编第二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苏宜香教授参编第三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孙秀发教授参编第四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孙秀发教授副主编、刘烈刚教授参编第五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孙秀发教授副主编、刘烈刚教授参编第六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孙秀发教授主编、刘烈刚教授副主编《临床营养学》
 
 
 
 
孙秀发教授参编《分子毒理学基础》
 
 
 
 
毛丽梅教授参编《卫生法规与监督学》
 
 
 
 
刘烈刚教授参编《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刘烈刚教授、李世敏教授参编《护理营养学》
 
 
 
 
周韫珍教授主编、毛丽梅教授参编《妇幼营养学》
 
 
 
 
杨年红教授参编《社会行为医学》
 
 
 
 
杨年红教授参编《妇幼保健学》
 
 
 
 
姚平副教授参编《现代营养学》
 
 
 
 
孙秀发教授主编、刘烈刚、杨年红、应晨江等参编《食品药品化妆品监督管理大全》
 
 
 
 
(二)课程:
 
必修课:
 
1.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
 
 
 
 
2. 《现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MPH班
 
 
 
 
3. 《妇幼营养学》、           妇幼卫生专业本科
 
 
 
 
4. 《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本科、专科及专升本
 
 
 
 
5. 《临床营养学》            护理专业
 
 
 
 
6. 《营养学》、               护理专业
 
 
 
 
7. 《卫生学》                卫生统计专业本科
 
 
 
 
8. 《卫生法学》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
 
 
 
 
选修课:
 
1.《保健食品学》            全校各专业本科生
 
 
 
 
2.《临床营养学》            全校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
 
 
 
 
3.《营养与食品安全》        研究生
 
 
 
 
4.《保健食品开发及评价》    研究生
 
 
 
 
3.《Clinical Nutrition》        护理本科全英文授课
 
 
 
 
4.《Maternal and Child Nutrition》 欧盟班,研究生
 
 
 
 
(三)研究生教学:
 
1979年硕士点被批准成立,2000年获得培养博士生资格,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40余名,博士研究生30余名。
 
 
 
 
三、科学研究
 
教研室自成立至80年代,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科研工作也卓有成效,承担了人工合成食用油的毒性研究、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高温作业工人维生素B1、B2、C的供给量研究、有机磷农药毒性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多项国家和卫生部奖励,在全国同等学科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教研室除了大量的自选或横向科研项目外,还在竟标中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等科研项目,并获得了一些科研奖和成果。90年代以后,科研工作又上新的台阶,我系先后承担了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及横向科研合作10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及973、863项目近10项。
 
 
 
 
(二)近10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
 
1. FAT/CD36介导的脂肪酸转运在下丘脑能量平衡中的作用及与肥胖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052,2013-2016)
 
 
 
 
2. HO-1调控在DON诱导胎盘氧化应激中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2210,2013-2015)
 
 
 
 
3.SIRT1在酒精致糖尿病发病中机制及白藜芦醇干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657,2012-2015)
 
 
 
 
4.酒精诱导铁过载与LIP紊乱及槲皮素拮抗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658,2012-2015)
 
 
 
 
5.环境类雌激素与植物雌激素影响代谢综合征的差异化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674,2012-2015)
 
 
 
 
6. HO/CO介导的神经信号传导通路在莲房原花青素改善老年学习记忆、认知障碍中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291,2011-2013)
 
 
 
 
7. 茶多酚调节窖蛋白-1/胞膜窖介导的内皮细胞通透性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473,2010-2012)
 
 
 
 
8. 天然抗氧化剂姜黄素防治2型糖尿病及Nrf2/HO-1介导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2116,2009-2011)
 
 
 
 
9. 膳食补充亮氨酸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mTOR介导的分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0800907,2009-2011)
 
 
 
 
10. 天然功能性多酚诱导HO-1拮抗肝细胞酒精性氧化损伤中的关键作用分子与相关信号通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222,2009~2012)
 
 
 
 
11. 槲皮素/HO-1/产物拮抗肝细胞酒精性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117,2009~2011)
 
 
 
 
12. 碘过量致脂代谢紊乱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771806, 2008-2010)
 
 
 
 
13. 膳食对脑肠肽表达和分泌的调控及其在肥胖防治中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765, 2007-2009)
 
 
 
 
14.槲皮素预防酒精性肝损伤及Nrf2/HO-1介导的保护机制(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0500405,2006-2008)
 
 
 
 
15.Adiponectin及其受体表达的营养调节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571561, 2006-2008)
 
 
 
 
16.类黄酮对酒精性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NCET-04-0707,2005-2007)
 
 
 
 
17. 茶多酚对窖蛋白-1表达和磷酸化调控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0471461, 2005-2007)
 
 
 
 
18.Hox基因介导维生素A缺乏导致小鼠胚胎先天畸形的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471460, 2005-2007)
 
 
 
 
19.PYY基因-饮食交互作用与肥胖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371213, 2004-2004)
 
 
 
 
20.酒精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 30300282, 2004-2006)
 
 
 
 
21.入世对食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管理影响的研究(卫生部课题 2004-2005)
 
 
 
 
22.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项目(商务部课题, 2004-2004)
 
 
 
 
23.高表达HO-1对酒精所致人肝细胞氧化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271130, 2003-2005)
 
 
 
 
24.慢性酒精中毒对胰岛损伤及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170807,2002-2004)
 
 
 
 
(三)近年来参与的重大项目:
 
1. 食品中类雌激素的筛查及其致代谢综合症的风险和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81030051,2011-2014)
 
 
 
 
2. 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和骨质疏松的功能食品升级(国家863计划2010AA023003,2010-2012)
 
 
 
 
3. 2型糖尿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国家863项目 2009AA022704,2009-2011)
 
 
 
 
4. 畜禽产品中有害物质形成原理与控制途径研究(国家973项目 2009CB118803,2009-2013)
 
 
 
 
5. 食物中主要植物化学物含量、人群摄入量及健康效应的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2008BAI58B06,2008-2010)
 
 
 
 
6. 我国儿童维生素A需要量及膳食评估新技术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8BAI58B06,2008-2010 )
 
 
 
 
7. 我国妇女产褥期膳食营养干预的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I58B07,2008-2010)
 
 
 
 
8. 必需微量元素过量(碘过量)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30230330,2003-2006)
 
 
 
 
(四)担任学术杂志编委情况: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   刘烈刚
 
 
 
 
《营养学报》        编委   孙秀发,周韫珍
 
 
 
 
《卫生研究》        编委   孙秀发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编委   孙秀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   孙秀发
 
 
 
 
四、成果
 
多年来,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8部。
 
 
 
 
五、社会兼职
 
刘烈刚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委员,湖北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武汉分会常务理事,。
 
 
 
 
孙秀发    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第三届常委、湖北省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武汉分会营养与食品卫生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分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营养分会委员、湖北省保健食品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黄连珍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湖北省营养学会理事长、武汉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分会食品卫生学会常务委员、湖北省烹饪协会副会长
 
 
 
 
朱清华  曾任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组副主任,湖北省微量元素组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食品卫生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保健食品学会副主任委员
 
 
 
 
周韫珍  原湖北省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科协委员会等委员。原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杨年红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学会委员,湖北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体育科学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
 
 
 
 
应晨江 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分会委员,湖北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郝丽萍 湖北省营养学会理事,武汉营养学会秘书长
 
 
 
 
姚  平 湖北省营养学会副秘书长
 
 
 
 
杨雪锋 湖北省营养学会理事,秘书长
 
本学科由原儿童少年卫生学和妇幼卫生学两个学科合并组建而成。儿少卫生学科是全国首批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立教学组的单位之一,1981年获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妇幼卫生专业创建于1985年,是国内第一个创办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专业。在朱文思、周德、刘筱娴等老一辈专家教授的带领下,我校儿少卫生和妇幼卫生专业发展迅速。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组建后,成立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下设5个学科组、2个中心(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是一个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学科齐全、发展潜力较大的交叉性学科。2007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1.团队构成:现有教职工20人。其中教师16人(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教师学历层次较高,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
 
 
 
 
2.学科特色:学科以培养高层次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人才为使命,以学科品牌为优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套10部妇幼卫生系列教材(科学出版社),目前承担卫生部和出版了3部妇幼卫生专业规划教材的主编工作,对推进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等10多个单位均为本学科点专门的教学科研基地,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聚集一批科研能力强,学科影响力较大的中青年人才,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如“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及其他医疗保健需求及服务提供模式研究”、“艾滋病母婴传播模式及综合预防策略研究”、 “艾滋病主要干预措施的社会经济学评价研究”等成果为卫生部制定相关妇幼卫生政策和管理规范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理论依据,儿童少年营养、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4)已形成本科和研究生(硕士、博士)培养为一体的办学格局,2005年以来培养妇幼卫生本科学士160人,硕士76人,博士24人,在职硕士235人。
 
 
 
 
3.科学研究: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结合我国国情、围绕和谐社会发展和妇女儿童预防保健需要,形成了以下有特色的研究方向。①生殖健康研究;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心理卫生;③妇幼营养与健康;④儿童少年药物成瘾与伤害预防;⑤社区妇幼卫生服务与管理。自2005年以来获科研项目129项。其中国际合作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出版专著12部,在国内外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收录于SCI的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
 
 
 
 
4.教学工作:承担《儿童少年卫生学 》、《妇幼卫生概论》、《妇女保健学》、《儿童保健学》、《妇幼心理学》、《妇幼信息管理》、《发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教学。获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省级精品课程2门。
 
 
 
 
5.国际交流:近几年来与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儿童医院研究所,澳大利亚科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选派青年教师前往美国、加拿大等国留学深造。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由原流行病学教研室和卫生统计学教研室组建而成。现有在职人员20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0名,讲师及主管技师4名,是我国第一批具有硕士、博士授权学科之一,有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18名。拥有中组部拔尖人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一批人才,80%以上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
 
 
 
本系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现承担不同层次学生课程十多门。本系每年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30多人,为各级各类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培养大量高水平人才。
 
科研方向主要有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糖尿病流行病学、传染病疾病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方法、健康大数据挖掘与永盈以及临床流行病学等方向。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计划课题等多个重点项目,近5年到位经费每年超过500万元。
 
 
 
 
联系人:魏晟、吴静、尹平、严薇荣
 
联系邮箱:weisheng@mails.tjmu.edu.cn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由劳动卫生学教研室和环境卫生学教研室组建而成, 1981-1986年两个学科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招生目录,新组建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科点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保持至今。自2001年起,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在教育部全国学科排名保持第一。
 
 
 
 
全系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正教授11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9人。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负责讲授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环境卫生学”和“劳动卫生学”,并参与讲授:预防医学、卫生学等必修课程,和人类工效学、生物力学、微量元素与健康、职业心理学、亚健康医学、环境与生殖等多门选修课程。同时,指导本科专题实习和预防医学战略实习等多项学生实习。主编和参编《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预防医学实习指导》等多部卫生部和教育部规划教材。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坚持面向社会需求,建立了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改革和研究,培养高水平人才。近年来,获得3项湖北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和3项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从2002年本课程参与大学本科生论文评奖以来,2002年至今连续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论文和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毕业论文优秀论文奖。
 
 
 
 
全系突出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教学支撑和服务,学术观念和学科体系与国际接轨,创新科研思路,带动学科教学发展。教学团队长期坚持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教学服务和基础的宗旨,不断提升科研实力,承担多项全国重大科研和国际合作课题,发挥以科研带动教学改革的优势。
 
 
 
 
主要科研方向包括:
 
1. 环境化学毒物的毒理学
 
 
 
 
2. 环境与职业流行病学
 
 
 
 
3. 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4. 环境有害因素耐受与易感的机制
 
 
 
 
5. 环境有害因素识别与健康风险评价
 
 
 
 
6.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发生机制
 
 
 
 
近5年来全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重大课题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总经费超过4000万元。包括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自然科学面上和青年基金20余项。近5年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SCI>10论文3篇,并先后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项。
 
 
 
 
本系注重实践教学和国外学术交流,先后建立了东风汽车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山西焦煤集团、大冶铁矿等教学参观和实践基地。自1985年起与美国、加拿大、德国的知名大学和国家级科研机构的职业卫生学科开始了长期学术和人员交流。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加拿大Laval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德国社保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并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和专题讲座。
 
院长邮箱:wut@mails.tjmu.edu.cn
 
 
书记邮箱:qschen@mail.hust.edu.cn
 
 
学院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83692701
 
 
本科生教学工作:83692757
 
 
本科生学生工作:83692705
 
 
研究生工作:83692341
 
 
科研工作:83692333
 
 
MPH咨询:83692341
 
同济公共卫生学院 的历史可溯源至上个世纪1907年宝隆博士创办上海德文医学堂时,即有由德国江哥斯博士讲授公共卫生学课程,后于1913年开设卫生学馆,其后虽迭经历史 变迁,卫生学馆仍以它顽强的生命力保存下来并发展着。1951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随医学院由上海内迁至武汉。1953年,正式招收卫生学专业本科 生暨建立卫生系,是全国最早成立的6个卫生系之一。1986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0年5月高校合并,华中科技大学组建,更名为华中科 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现有6个系,1个研究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卫生毒理学 系、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环境保护部武汉环境医学研究所;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拥有具备国家评价资质中心3个:农药毒理评 价研究中心(四阶段评价)、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乙级证书)。拥有校内外跨学科研究中心2个: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和伤害预防与控 制研究中心。
 
 
 
 
学院学科建设历经沧桑五十余年,一次一个历史性的跨跃、一程一座丰碑。1981年,获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环境卫生学(环境医学)被批准 为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国家重点学科点环境卫生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通 过“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审;1998年,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设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学 科调整后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科点再次跻身于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2年,被批准为首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教育试点单 位;2002年,批准建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2003年,批准建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4年,学院“环境与健康创新研究平台” 批准为国家“985工程”项目建设单位;2007年,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科点获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资格;2008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被评为湖北 省一级重点学科;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并设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位;2010年,获批省部共建“环境卫生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 育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85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67人、讲座及客座教授20余人。在教师中,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1人。
 
 
 
 
学院有较强的综合办学实力。设有:预防医学专业和妇幼卫生、卫生检验检疫、卫生统计、环境医学4个后期分化专业,形成集全日制本科、硕士、专业硕士、博士、 博士后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单位,2009年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现 有国家精品课程二门,省级精品课程二门,校级精品课程三门。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求真务实,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院每年在校 本科生约600~700人,在校硕士300余人,在校博士120余人。以“梦飞舞”文化艺术节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地”为载体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已 建立。通过平台,学生展现自我、激昂青春,内塑精神、外树形象,提高综合素质。近几年,有4篇博士论文获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有13篇博士论文获 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先后有18名本科生获省级奖,其中湖北省 “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金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本科生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十余篇。近八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 90%以上,其中考研录取率为30%~45%;研究生就业率95%~100%。
 
 
 
 
学院瞄准预防医学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2006~2010年)新批准各类纵向课题604项(如:“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横向课题624项,到位科研经费近亿元。现每年SCI收录论文为80-100篇(其中国际顶级期刊8-10篇/年,如:Nat Genet/IF36.4、J Clin Oncol/IF18.9、Circulation/IF14.4、Am J Epidemiol/IF5.8、Environ Health Perspect/IF6.1等)。近5年获省部级成果奖1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发表出版物及专著57部。
 
 
 
 
学院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注重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瑞典、日本、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所 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有20多位海内外知名学者被聘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派出各类出国留学人员100余人 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将发扬“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和“追求卓越,促进健康”的院风,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公共卫生学院。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ongji Medical College
 
 
 
 
The history of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ongji Medical College can be traced back to 1907, when Dr. Bolon founded the Shanghai German Medical School and Dr. Junges from Germany started to teach the course of public hygiene. In 1913, the School of Hygiene was established and continued to preserve and develop with indomitable vitality even after many historical changes. In 1951, the school was relocated from Shanghai to Wuhan along with the Tongji Medical College, following the reorien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1953, it officially admitted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hygiene and the Department of Hygiene was established, which was one of the first six in China. In 1986, it was renamed as Public Health College of Tongji Medical University. In May 2000, it was incorporated into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llege changed its name to the present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chool has 6 departments: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Maternal and Childhood Health; Nutrition and Food Health; Toxicology; and Social Medicine and Health Care Management. It has two research institutes: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 under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Wuhan and Institute of Social Medicine under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and on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Laboratory Center of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three National Qualific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Centers including th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of Pesticide Toxicities, the Inspection Center of the Effects of Health-Care Food and the Evaluation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and two multi-discipline research centers: Tongji Research Center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Research Center of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ver the last 50 years, the school has come through a history with enormous hardships, overcome numerous difficulties in the road to exploring medical science, and accumulating historical milestones and monuments of scholarship. These include: it was the one of the first institutions to be accredited to confer master’s and doctoral degrees in 1981; environmental health was approved as the national key discipline under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1989; post-doctoral program of the first-class discipline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was set up in 1995; both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the national key discipline) and the occupational medicine (the university key discipline) qualified for the key disciplines of “211 Project” in 1997; it was accredited to confer the doctoral degree in the first-class discipline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in 1998; it was selected to be one of the host institutions for the prestigious visiting professorship with the title of “Yangtze Scholars” in 2000; the new combined discipline occupational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th was approved again as national key discipline in 2001; it was accredited to be one of the first schools in history to award the master’s degree in public health (MPH) in 2002; it was approved to establish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ealth in 2002; it was approved to establish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 under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03; “Innovative Research Platform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qualified for the national “985 Project” in 2004; maternal and childhood health was approved as national key training discipline in 2007;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was approved as first-class key discipline of Hubei Province in 2008; occupational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th was approved as preponderant discipline among universities of higher learning in Hubei Province, and it was selected to be one of the host institutions for the professorship of “Chutian Scholar”; it was approved to set up training base for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by Hubei province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0.
 
 
 
 
Our school has a highly competitive faculty. The core is composed of  Million Talents toward the 21st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toward the 21st Century and doctoral supervisors. The school has 88 faculty members, including 8 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s, 32 full professors, 33 associate professors, 26 doctoral supervisors and 63 master’s supervisors.
 
 
 
 
Our school has successful and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It possesses 4 specialties: preventive medicine, maternal and childhood health, health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iostat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A multi-level education system composed of full-time undergraduates, master students, master students of public health, doctoral students and post doctorates has formed. Preventive medicine is the “brand” discipline of Hubei Province and it’s under special development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experimental and research center of preventative medicine was set as a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Many first-class courses have been instructed in our school, 2 at the national level, 2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3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The school 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student-orientated, seeking truth and practicing and reinforces teaching reform continuousl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t has an enrollment of 600-700 undergraduates, 300 master students and 120 doctoral students. The students are educated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by participating in the “Dream Dancing” art festival and the center of extracurricular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cently, 4 doctoral dissertations were nominated as national one hundred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nd 13 doctoral dissertations were awarded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of Hubei Province. 18 undergraduate students received award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These include 1 gold medal, 1 first-class award, 2 second-class awards and 2 third-class awards from the “Challenge Cup” of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works contest for undergraduate in Hubei Province. The undergraduates have published more than 10 papers in national core periodicals as first authors. Over the past eight years, the first-time employment rate for undergraduates has passed 90%, of which the rate of admission to the master’s program is approximately 30%~45%. The employment rate for graduate students is about 95%~100%.
 
 
 
 
The school aims at the most advance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rea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field, actively develop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s. During the past five years (2006-2010), the school has been awarded 604 government-funded longitudinal projects (such as “973 Project” and key project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and 624 enterprise-funded latitudinal project, and has obtained nearly 100 million Yuan for the research funding. The school publishes 40~50 papers in SCI database each year, which include 6-10 papers published in top international journals such a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irc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and published 250 papers each year in national core periodicals. It has won 11 prizes for excellent researches at ministry or provincial levels which include 2 first-class prizes and 6 second-class prizes, and has published 57 textbooks and other treatise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Our school perseveres in the opening-up policy by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We have established friendly academic relationship and conducte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with more than 10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a series of such countries and areas as German,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ustralia, Holland, Sweden, Japan, Hong Kong, and etc. Honorary professorships, guest professorships and part-time professorships have been conferred to more than 20 national and foreign distinguished experts and scholars. Over 100 people have been sent abroad for long or short term visiting and study.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ll strive to accomplish the university’s ethos of “Maintaining integrity, Acquiring knowledge, Seeking truth and Making innovation” and its academic atmosphere of “Pursuit of Excellence and Promotion of Health”, and will make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an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