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生分数线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湖北民族大学考研分数线、湖北民族大学报录比、湖北民族大学考研群、湖北民族大学学姐、湖北民族大学考研真题、湖北民族大学专业目录、湖北民族大学排名、湖北民族大学保研、湖北民族大学公众号、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北民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湖北民族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生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包括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湖北民族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湖北民族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学校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湖北民族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录取分数线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研究生。【手机访问

湖北民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湖北民族大学

考研派的考研频道内含有大量优质的课堂讲义真题资源,欢迎考生前去查询和购买。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派之家】,了解第一手考研资讯,免费领取考研学习资源。

湖北民族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湖北民族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湖北民族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湖北民族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研究生。

湖北民族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考试科目
年份 地区 学校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推免人数
2011 湖北 湖北民族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11 7 63.64% /


  重点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1 .学科简介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也是省属高校唯一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点的学科,2004年成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
  
  本学科点自1996年开始与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已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的共18人, 2006年1月本学科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6人。现有学科梯队成员24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有院内试验基地1个,院外固定科研试验基地3个,有实验设备374台件,总值达2810万元,有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
  该学科自1993年开始创建,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以国家“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方针为指导,以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为核心研究内容,以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研究目标。学科队伍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实践中,已形成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民族植物与生态”和“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实用性强,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该学科突出地方特色,依托武陵地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至2006年6月为止,已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共36项,企业委托技术攻关项目共31项,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近五年来,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方面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被SCI、EI等收录20余篇,出版专著10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部分成果获得了省部级及地方政府的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2 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3 项,湖北省科技推广三等奖 1 项,恩施州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3 项,有近30项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取得过亿元的经济效益,为湖北省民族地区特别是恩施自治州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充分的肯定。
  
  该学科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研究对象具有地域性。本学科所在的武陵地区是土家、苗、侗、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中国中部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素有“华中植物园”之称,是我国特有植物的重要产区,经初步调查,该区有维管植物247科,1121属,4119种,分别占全国科、属、种总数的69.6%、35%、14.8%,有许多重要的珍稀孑遗植物如水杉、珙桐、秃杉、红豆杉等在该区得以保存,其中,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单科属植物就有24属;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据初步统计,境内有野生动物146科,500余种,分别占全国科、种总数的93。5%、23。9%,其中,珍稀濒危动物7目11科26种。为保护该区域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仅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就有神农架(一部分)、星斗山、木林子、七姊妹山等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有福宝山、坪坝营等国家森林公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许多特色资源如薇菜、葛仙米、魔芋以及道地药材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进一步促进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二是研究方法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生存在共同的环境中,在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上形成了与民族经济活动、民族习俗和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特点。武陵山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了民族特色,本学科开展了民族植物与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研究植物区系、植物系统进化、结构与发育以及区域性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开展了民族生态学、民族植物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这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在全国也是十分独特的;三是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本学科十分注重应用开发研究,在研究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理生化、药理、生物活性物质成分及功能、生长环境、发育特性等基础之上,把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在开发研究领域,把保护生物学理论、生态学原理运用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解决山区重大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对野生植物如葛仙米、薇菜、莼菜、绞股蓝、藤茶等,药用植物如竹节人参、续断、厚朴、当归、黄连等应用开发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主要学科梯队人员
  学科带头人:何义发(教授)
  主要梯队成员:陈少良(楚天学者、教授、博士)、艾训儒(教授、博士)、郑小江(教授)、丁莉(教授)、赵小兰(博士、副教授)、王维(博士、副教授)、张驰(副教授)、赵玉宏(副教授)、李莉(副教授)、齐迎春(博士、副教授)、罗世家(副教授)。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0907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北民族大学
招生年份:2019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林学园艺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林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野生动植物资源与利用技术
02特色植物生物工程与应用技术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3植物学
④812基础生态学
备  注: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省内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004年成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2008年成为湖北省优势学科。现有团队成员2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9人,讲师8人;有博士8人,硕士13人;有硕士生导师13人。是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相对稳定、团结进取、乐于奉献的学科团队。

  该学科现有“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有星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3个校外科研基地;有1个面积为20公顷的校内实习基地,包括森林、茶园、果园、树木标本园、药用植物展示园、苗圃、科研试验区;有1个面积2500m2的智能化温室大棚。具有良好的学科平台(基地)和独特的资源优势,为本学科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提供了优良的条件。本学科所属的园艺专业,2008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现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基础理论”、“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技术”和“野生植物资源利用与天然产物开发”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培养具备生物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可在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环境保护、林业、农业、园林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大型企业从事产品研发和市场策划等方面的工作。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基础理论研究方向:主要在两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一是武陵地区野生植物及特色植物资源的基础理论研究。二是武陵地区特有植物硒资源的基础理论研究。该方向率先进行了该地区特有野生植物—葛仙米的相关基础研究、薇菜生理生化与生态学研究、滕茶的化学与营养成分研究,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本研究方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重要期刊及以上论文30余篇,有13篇被SCI、EI收录,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在三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一是武陵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二是武陵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技术研究;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该方向率先研究了该地区特有野生植物—葛仙米的室内培养技术,开创性地建立了“薇菜孢子繁殖‘三段式’育苗及培蔸方法”技术体系,获得了系列成果,其中绞股蓝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方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重要期刊及以上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野生植物资源利用与天然产物开发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地区性特色资源的食品加工适应性和功能性食品基料的可行性、或作为其它工业加工原辅料的可用性以及作为药品开发的潜力等,在三个方面有重大突破:一是率先系统研究了葛仙米的主要功能性成分—蛋白质和多糖的分离提取、理化性质和功能评价以及葛仙米系列食品的研究开发,在葛仙米资源的研究开发方面,涉及最广泛、研究历史最长、体系最完善,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的空白,经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是在茶多酚、植物多糖、黄酮、皂甙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研究方面有重大理论创新,成绩卓然。三是在食品贮藏加工技术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凤头姜系列产品开发”获得200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研究方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国家重要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重点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1 .学科简介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也是省属高校唯一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点的学科,2004年成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
  
  本学科点自1996年开始与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已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的共18人, 2006年1月本学科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6人。现有学科梯队成员24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有院内试验基地1个,院外固定科研试验基地3个,有实验设备374台件,总值达2810万元,有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
  该学科自1993年开始创建,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以国家“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方针为指导,以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为核心研究内容,以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研究目标。学科队伍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实践中,已形成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民族植物与生态”和“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实用性强,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该学科突出地方特色,依托武陵地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至2006年6月为止,已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共36项,企业委托技术攻关项目共31项,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近五年来,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方面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被SCI、EI等收录20余篇,出版专著10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部分成果获得了省部级及地方政府的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2 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3 项,湖北省科技推广三等奖 1 项,恩施州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3 项,有近30项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取得过亿元的经济效益,为湖北省民族地区特别是恩施自治州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充分的肯定。
  
  该学科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研究对象具有地域性。本学科所在的武陵地区是土家、苗、侗、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中国中部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素有“华中植物园”之称,是我国特有植物的重要产区,经初步调查,该区有维管植物247科,1121属,4119种,分别占全国科、属、种总数的69.6%、35%、14.8%,有许多重要的珍稀孑遗植物如水杉、珙桐、秃杉、红豆杉等在该区得以保存,其中,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单科属植物就有24属;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据初步统计,境内有野生动物146科,500余种,分别占全国科、种总数的93。5%、23。9%,其中,珍稀濒危动物7目11科26种。为保护该区域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仅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就有神农架(一部分)、星斗山、木林子、七姊妹山等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有福宝山、坪坝营等国家森林公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许多特色资源如薇菜、葛仙米、魔芋以及道地药材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进一步促进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二是研究方法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生存在共同的环境中,在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上形成了与民族经济活动、民族习俗和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特点。武陵山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了民族特色,本学科开展了民族植物与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研究植物区系、植物系统进化、结构与发育以及区域性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开展了民族生态学、民族植物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这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在全国也是十分独特的;三是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本学科十分注重应用开发研究,在研究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理生化、药理、生物活性物质成分及功能、生长环境、发育特性等基础之上,把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在开发研究领域,把保护生物学理论、生态学原理运用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解决山区重大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对野生植物如葛仙米、薇菜、莼菜、绞股蓝、藤茶等,药用植物如竹节人参、续断、厚朴、当归、黄连等应用开发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主要学科梯队人员
  学科带头人:何义发(教授)
  主要梯队成员:陈少良(楚天学者、教授、博士)、艾训儒(教授、博士)、郑小江(教授)、丁莉(教授)、赵小兰(博士、副教授)、王维(博士、副教授)、张驰(副教授)、赵玉宏(副教授)、李莉(副教授)、齐迎春(博士、副教授)、罗世家(副教授)。
年份 地区 学校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推免人数
2010 湖北 湖北民族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13 5 38.46%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专业代码:090705     门类/类别:农学     学科/类别:林学
 

专业介绍

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和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018年全国林学学科排名第四(B+)。学科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师资队伍64人(专任教师62人),其中正高31人,副高18人,59人具有博士学位。学科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学科已形成了一支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特聘教授、浙江省千人、浙江省151人才等为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师资队伍。林学学科坚持以亚热带区域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建设关键问题为导向,围绕经济林、竹林、珍贵用材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护与利用,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下设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经理、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5个专业。在森林碳汇、竹林、珍贵树种、南方特色干果和森林药材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为践行“两山”理论,建设“两美浙江”提供了重要基础理论与科技支撑。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作为林学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专业,重点开展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植物资源化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形成林药林菌资源保育与利用、森林康养与林下经济等研究方向。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特派员铁皮石斛创业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铁皮石斛品种选育及生态栽培重点研究室、国家林业局铁皮石斛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近5年来,该学科共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铁皮石斛大健康产品研发”(2017YFC1702200)获批经费7094万元。获得国家林业局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5)、二等奖1项(2017),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6),科技部20个科技扶贫重点案例(2017),受到汪洋、刘延东、万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北华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贵州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青海大学
 

专业大学排名

0907 林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8 所,本次参评1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A+
2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A+
3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
4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B+
5 10341 浙江农林大学 B+
6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7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B
8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B
9 10677 西南林业大学 B
10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B-
11 10410 江西农业大学 B-
12 10434 山东农业大学 B-
13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C+
14 10201 北华大学 C+
15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16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C
17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C
18 10657 贵州大学 C
19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C-
20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C-
21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C-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生考试科目:
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5化学(农)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不同,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参考书:
科目
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614 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819 动物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孙儒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04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Andrew S Pullin(贾竞波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是在野生动物科研院所、国家海关和边境口岸、工商、自然保护区、动物园等部门或单位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利用、检疫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