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湖北美术学院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湖北美术学院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湖北美术学院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湖北美术学院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目录]
[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分数线]
[湖北美术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湖北美术学院考研难吗]
[湖北美术学院考研群]
[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学费]
[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环境艺术设计系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研究生研究方向简介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研究生研究方向简介及导师介绍
一、研究方向简介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是在1985年学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上,于1997年独立建系,是全国最早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之一。作为华中地区率先创设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体,环境艺术研究与设计在国内城市景观和城市文化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在环境艺术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本专业方向培养从事适应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设计理论研究、设计教学、设计实践、设计管理,掌握系统设计创新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实现“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
二、导师基本情况
环境艺术设计系积极适应当前城市更新和乡村复兴的新形势,注重突出我校深厚的艺 术历史文化底蕴和专业特点,培养学生从艺术形态视野以及工程技术手段出发,对城市、乡村环境的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和设计,与相关技术型设计团队进行合作,共同营造美丽适宜的人居环境。 我系有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情况如下:
姓名:许奋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建筑与环境研究
1989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年至1991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2000年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2008年获湖北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
历任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环境艺术设计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学院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
2008年7月,任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2018年6月,任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分委会专家;国家教育部设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北历史建筑研究会理事;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库成员;国家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成员。
姓名:周彤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教学研究
当代艺术与环境设计研究
地域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
1989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7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现为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高级室内建筑师。主要从事环境设计教学研究、当代艺术与环境设计研究、地域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
姓名:尹传垠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研究
传统建筑与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公共艺术设计与研究
交通景观艺术设计与研究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系访问学者。现为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湖北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评委,中国环境艺术协会常务理、专家委员、资深环境艺术师,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七个一百”人才,湖北省文联“青年优秀人才”。
姓名:何明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师协会会员;高级室内建筑师;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级研究员;湖北美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湖北美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院长。
姓名:梁竞云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公共文化空间室内设计研究
建筑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研究
1989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学院师范系,2004年7月毕业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等、硕士生导师、室内教研室主任。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协会会员。
姓名:张进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1993年6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于2012年6月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环境艺术系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室内建筑师。
姓名:黄学军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工业景观设计
室内设计
1993年本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硕士;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北美术学院环艺系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建筑学会会员/理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员/高级室内建筑师。
姓名:詹旭军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1993年09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于2009年6月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环艺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及湖北美术学院环艺研究所所长。
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常务副秘书长。
姓名:张贲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文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湖北省综合招投标专家库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设部高级环境艺术设计师,中国高级室内建筑师,中国风景园林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当代艺术与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
姓名:吴宁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城镇人居环境
陈设艺术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陈设教研室主任;艺术硕士;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理事;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注册高级室内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会员
1999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2008年湖北美术学院首届艺术硕士毕业。
2001至今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教师。
主要从事城乡人居环境修复及视觉研究,传统经典艺术品在当代室内陈设中的运用,古典家具、艺术品的品鉴和研究。
姓名:何凡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艺术与科技创新
1997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附中,2001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获学士学位;2010年2月获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为环境艺术设计系设计与表现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装饰协会CBDA高级室内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会员。中船重工CSIC中华游轮研发项目评审专家。
设计作品多次入选全国设计大展。曾获教育部文化部一等奖,全国室内设计大展金奖。获国家实用型专利一项。2019年设计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三届美展建筑设计类。
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2篇,出版教材与专著5部。
姓名:王鸣峰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旧建筑改造
老旧社区改造
1993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系,获文学学士学位;于2011年7月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湖北美术学院环艺系副教授。
姓名:吴珏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公共艺术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现为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住建部中国建筑文化艺术协会高级环境艺术师,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和城市公共艺术。
主持编著《景观项目设计》和《材料与构造-景观部分》两本教材被列为高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指导教材;独立撰写专业论文十余篇;主持、参与完成多项武汉交通公共艺术及城市景观、设施更新设计研究。
姓名:潘延宾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专业学士,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硕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5年进入湖北美术学院环艺系,担任专业课教师。现为风景园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注于种植规划设计和生态景观规划。
姓名:丁凯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2003年6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于2006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学科,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
三、人才培养举措与成效
(一)实行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课题组制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本领域有经验的专家配合指导艺术设计实践。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和管理。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和调整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并指导研究生进行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实施。负责学风建设及学术道德教育,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学术创新的能力,并对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各环节进行考核。培养单位根据各研究方向具体情况组建导师组。
(二)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素质培养,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训练与艺术设计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单位应创造艺术设计实践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本专业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学和艺术学交叉专业人才培养国家级项目。获批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湖泊水网地区传统村落的创新营建。
四、就业方向与领域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文化艺术类院校中与社会结合最紧密、社会应用最广泛的专业之一,率先提出并验证了“艺术设计就是生产力”的口号,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以艺术感知为基础、以科技成果为支撑、以人文关怀为根本、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价为目标的专业人才。本专业方向培养从事适应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设计理论研究、设计教学、设计实践、设计管理,掌握系统设计创新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是在1985年学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上,于1997年独立建系,是全国最早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之一。作为华中地区率先创设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体,环境艺术研究与设计在国内城市景观和城市文化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在环境艺术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本专业方向培养从事适应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设计理论研究、设计教学、设计实践、设计管理,掌握系统设计创新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实现“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
二、导师基本情况
环境艺术设计系积极适应当前城市更新和乡村复兴的新形势,注重突出我校深厚的艺 术历史文化底蕴和专业特点,培养学生从艺术形态视野以及工程技术手段出发,对城市、乡村环境的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和设计,与相关技术型设计团队进行合作,共同营造美丽适宜的人居环境。 我系有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情况如下:
姓名:许奋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建筑与环境研究
1989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年至1991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2000年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2008年获湖北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
历任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环境艺术设计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学院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
2008年7月,任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2018年6月,任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分委会专家;国家教育部设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北历史建筑研究会理事;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库成员;国家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成员。
姓名:周彤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教学研究
当代艺术与环境设计研究
地域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
1989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7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现为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高级室内建筑师。主要从事环境设计教学研究、当代艺术与环境设计研究、地域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
姓名:尹传垠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研究
传统建筑与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公共艺术设计与研究
交通景观艺术设计与研究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系访问学者。现为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湖北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评委,中国环境艺术协会常务理、专家委员、资深环境艺术师,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七个一百”人才,湖北省文联“青年优秀人才”。
姓名:何明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师协会会员;高级室内建筑师;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级研究员;湖北美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湖北美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院长。
姓名:梁竞云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公共文化空间室内设计研究
建筑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研究
1989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学院师范系,2004年7月毕业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等、硕士生导师、室内教研室主任。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协会会员。
姓名:张进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1993年6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于2012年6月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环境艺术系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室内建筑师。
姓名:黄学军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工业景观设计
室内设计
1993年本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硕士;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北美术学院环艺系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建筑学会会员/理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员/高级室内建筑师。
姓名:詹旭军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1993年09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于2009年6月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环艺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及湖北美术学院环艺研究所所长。
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常务副秘书长。
姓名:张贲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文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湖北省综合招投标专家库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设部高级环境艺术设计师,中国高级室内建筑师,中国风景园林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当代艺术与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
姓名:吴宁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城镇人居环境
陈设艺术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陈设教研室主任;艺术硕士;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理事;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注册高级室内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会员
1999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2008年湖北美术学院首届艺术硕士毕业。
2001至今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教师。
主要从事城乡人居环境修复及视觉研究,传统经典艺术品在当代室内陈设中的运用,古典家具、艺术品的品鉴和研究。
姓名:何凡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艺术与科技创新
1997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附中,2001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获学士学位;2010年2月获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为环境艺术设计系设计与表现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装饰协会CBDA高级室内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会员。中船重工CSIC中华游轮研发项目评审专家。
设计作品多次入选全国设计大展。曾获教育部文化部一等奖,全国室内设计大展金奖。获国家实用型专利一项。2019年设计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三届美展建筑设计类。
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2篇,出版教材与专著5部。
姓名:王鸣峰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旧建筑改造
老旧社区改造
1993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系,获文学学士学位;于2011年7月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湖北美术学院环艺系副教授。
姓名:吴珏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公共艺术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现为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住建部中国建筑文化艺术协会高级环境艺术师,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和城市公共艺术。
主持编著《景观项目设计》和《材料与构造-景观部分》两本教材被列为高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指导教材;独立撰写专业论文十余篇;主持、参与完成多项武汉交通公共艺术及城市景观、设施更新设计研究。
姓名:潘延宾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专业学士,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硕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5年进入湖北美术学院环艺系,担任专业课教师。现为风景园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注于种植规划设计和生态景观规划。
姓名:丁凯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2003年6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于2006年7月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学科,获硕士学位。现为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
三、人才培养举措与成效
(一)实行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课题组制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本领域有经验的专家配合指导艺术设计实践。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和管理。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和调整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并指导研究生进行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实施。负责学风建设及学术道德教育,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学术创新的能力,并对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各环节进行考核。培养单位根据各研究方向具体情况组建导师组。
(二)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素质培养,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训练与艺术设计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单位应创造艺术设计实践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本专业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学和艺术学交叉专业人才培养国家级项目。获批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湖泊水网地区传统村落的创新营建。
四、就业方向与领域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文化艺术类院校中与社会结合最紧密、社会应用最广泛的专业之一,率先提出并验证了“艺术设计就是生产力”的口号,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以艺术感知为基础、以科技成果为支撑、以人文关怀为根本、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价为目标的专业人才。本专业方向培养从事适应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设计理论研究、设计教学、设计实践、设计管理,掌握系统设计创新方法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园林工程实验室介绍
环境艺术设计系园林工程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园林工程实验室,于2016年筹备建设,2017年获学校批准立项建设,投资约180万元。位于A8教学楼310,目前已完成环境改造及部分设备采购,开始投入使用。
该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配套湖北美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促进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教学更加科学规范。同时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课程教学起到积极推动和影响。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常见园林工程中的材料,并通过实地测绘测量,对园林设计中的土壤类型以及简要分析、地形高程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植物及园林建筑和构筑物的测量、园林设计场地环境航拍、园林材料及设计作品的数据采集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起到辅助作用。
负责教师及管理团队
实验室负责人:潘延宾
教师管理团队:向明炎、丁凯、吴珏、周宇亭、蒋俊杰、田飞、王晓虎、任川
专业课程协作:卢珺、何明、黄学军、王鸣峰
实验室工程分区
三个工程分区:材料展示区、多媒体授课及实验操作区、教师办公区。材料展示区主要用于常见园林材料的展示和收集,主要由模型展示台、材料展示台和电脑数据库组成。多媒体授课及实验操作区由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操作台、作业展示墙组成。教师办公区由办公桌椅、沙发、书柜、设备柜、防潮柜等组成。
常规教学课程
主要用于以下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园林工程学》、《园林植物学》、《园林设计》、《公共景观设计》、《风景建筑设计》等,并可用于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所有专科课的理论多媒体授课(限于一次性授课人数不超过25人的班级)或小型实践教学研讨。
专业技术层面研究
1.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2.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3.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
4. 园林植物与应用
实验室教学活动
因未完成建设,尚未开展。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空间图形实验室介绍
环境艺术设计系空间图形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空间图形实验室是环境艺术设计系主要的实验室之一,隶属设计基础教研室。前身为木工实验室,2014年正式更名为空间图形实验室。
空间图形实验室主要的作用就是辅助教学,同时研究和开发空间图形的高新技术材料的运用,为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构造基础教学提供有力的三维实体感观支撑与可视化经验支持。
通过对传统模型的制作和各项工具的使用,掌握和了解基本的工作模型及精细模型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空间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对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的认知和理解;丰富对空间的综合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的协同。
负责教师及团队管理
实验室负责人:张进
教师管理团队:朱亚丽、晏以晴、任川
专业课程协作:吴宁、何凡、何东明
实验室功能分区
空间图形实验室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工作模型制作区、精细模型制作区、小木作制作区,及配套工具间和材料库房。
计划在此基础上逐渐开辟数字模型制作区、3D打印模型工作区,以适应当今数字化教学发展趋势的需求。
常规教学课程
空间图形实验室的使用可以涵盖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系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主要承担设计基础教学阶段的《空间与建造》、《设计原理》;专业方向课程学习的《设计专题》;和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的《毕业设计》等课程。
同时也可承担学校或系里组织的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如《临时建造》、《小木作工作营》等。
专业技术层面研究
1、 建筑空间研究;
2、 建筑结构或构造创新研究;
3、 材料特性及施工工艺研究;
4、 空间模拟和成果展示。
实验室教学活动
1、2015“临时建造—物境之桥”竞赛(第三届)
2015年4月-12月,由环境艺术设计系发起,由空间图形实验室承办的主题为“创造一个健康的河畔生活系统”的全校范围内的设计竞赛,即2015“临时建造—物境之桥”竞赛(第三届)。
2、省部共建项目活动
2015年4月23日,我系邀请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道桥教研室讲师,秦世强博士来我系交流讲座。同时也为参加图形实验室正在进行的“临时建造—物境之桥”竞赛的同学们作指导。
2016年9月,省部共建项目活动中,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实验室帮助我系空间图形实验室筹集混凝土材料试验系统。
3、2015-1016下学期《设计原理——小型公共建筑设计》结课模型展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本土建造实验室介绍
环境艺术设计系本土建造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本土建造实验室是环境艺术设计系主要的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立足于本土性,实验性,建造性为研究原则,为环境设计专业建筑艺术方向教学提供必要的保障。
实验室通过传统建造、工业建造、实验建造和数字建造体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材料建造性语言;培养学生设计中的细部意识;拓展学生在材料应用中创新及实验性设计实践能力。
负责教师及团队管理
实验室负责人:何东明
教师管理团队:周彤、张进、任川
专业课程协作:卢珺、何凡、朱亚丽、邹鹏
实验室功能分区
本土建造实验室分为两个主要功能区:一层为实验工作区、二层为理论研究区。
其中实验工作区拟计划配置相应的模型制作、展示和数据采编等设备,理论研究区提供相应的图书资料及数字设备。
常规教学课程
本土建造实验室辅助于二年级建造课程教学研究,及建筑艺术方向(三、四年级)专题教学、毕业设计创作相关辅导课程。
同时也可承担学校或系里组织的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如《临时建造》、《轻建造》、《实践教学》、《教师作品展》、《写生作品展》等。
专业技术层面研究
1、 空间与建构;
2、 体系与建造;
3、 氛围与建造;
4、 文化与建造;
5、 数字建造
实验室教学活动
1.2017年4月《轻建造计划——看不见的花园》实验教学展;
2.2017年3——5月毕业设计教学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照明实验室介绍
环境艺术设计系照明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照明实验室是环境艺术设计系主要的实验室之一,由广州三雄极光照明有限公司赞助设备,由我们学校筹建,隶属室内设计教研室2010年正式建成并交付使用。
照明实验室主要的作用就是辅助教学,同时研究和分析照明设计的高新技术的运用,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方向以及风景园林教学提供有力的照明运用技术并对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通过对照明设计基础知识与产品运用的了解,掌握和了解基本的照明能力及测光运用技能;培养学生对不同空间的运用不同灯具的能力;提高对室内照明设计与景观照明设计的认知和理解;丰富对空间的综合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的协同。
负责教师及团队管理
实验室负责人:顿文昊
教师管理团队:梁竞云、詹旭军、任川
专业课程协作:张贲、范思蒙、丁凯
实验室功能分区
照明实验室分为二个主要功能区:照明实验工作区、照明设备展示区。
计划在此基础建设一个照明设备体验区,对相关照明技术与设备让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体验式教学。
常规教学课程
照明实验室的使用涵盖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系三年级以后的教学,主要承担室内设计专题、景观设计专题和毕业设计创作相关辅导等课程。
同时也可承担学校或系里组织的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如《临时建造》、《实践教学》、《教师作品展》、《写生作品展》等。
专业技术层面研究
1、 建筑空间室内外照明研究;
2、 风景园林照明研究;
3、 材料特性及照明运用研究;
实验室教学活动
1.2015年10月《校园景观课题》-校园景观照明设计研究
2.2016年5月参加《大学生照明设计大赛筹备会》
3.2017年4月2017年度湖北美术学院第六届教师作品展开幕式布展
4.2017年10月景观专题设计课程请专家参与教学并交流互动。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陈设实验室介绍
环境艺术设计系陈设实验室一、陈设实验室简介
陈设实验室是环境艺术设计系最重要的实验室之一,隶属于陈设教研室。陈设实验室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学,适用于对室内陈设相关,如家具、摆件等相关器物材料、结构、制作等感兴趣的学生。实验室有指导教师3人,外请木工师傅1名,设备材料若干。通过本实验室,培养学生对于室内陈设设计相关内容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快速高效的掌握如何将自己对于陈设相关创意想法,比如室内陈设器物相关,家具设计制作相关,从概念到草图再到专业制图,最终通过动手制作变为模型产品的方法和形式,通过这些方法和形式的具体实施,使学生提高对室内陈设专业的兴趣和认知。目前实验室主要设备有手工工具类和电动工具类,手工工具类有:手锯、木工刨、凿子、雕刻刀、手锤等;电动工具有:台锯、电磨、台钻、车床等。以及木工材料若干等,总价值数万余元。
二、负责教师及团队管理
实验室负责人:吴宁
教师管理团队:翦哲、崔仕锦、任川
专业课程协作:吴宁、翦哲、崔仕锦
三、实验室功能分区
陈设实验室具体有五大功能分区,分别为锯料区、线锯区、台钻区、手作区、打磨区。锯料区的具体功能是根据工艺要求及尺寸规格将整张板材及木料依次切割,有待进一步加工制作;线锯区的功能是对木料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对木料进行曲面及异性加工制作,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的特点,适合学生及初学者使用;台钻区可以按照需求快速高效的加工出不同大小的榫卯结构,安全系数也相对较高;手作区有各种凿子、刨子、手锯、砂纸等手工木工工具,是学生进行陈设器物及家具制作的重要区域;打磨区的功能主要是对后期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打磨,对后期上漆打蜡做铺垫。
各功能分区间相互协作,使陈设器物及家具制作等由想法到最终实现得到充分体现和验证,使学生从中积累经验及获得知识。
四、常规教学课程
陈设实验室常规教学课程为陈设设计课、室内设计专题课、材料课、工艺课、结构课等,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学生对于室内陈设及相关内容的兴趣、知识等。具体主要课程内容分析如下:
(1)陈设设计课: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室内陈设的发展历史及意义,陈设的类型以及陈列方式,陈设设计的要点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
(2)室内设计专题课:使同学们了解掌握室内设计的各个程序及各个阶段的深度要求,能够更好的将室内陈设与室内设计的各个阶段更加有预见性的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室内效果;
(3)材料课:带领学生了解认识陈设器物及家具等相关物品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和材料自身的特性,比如常见木材及其特性,在制作过程中如何顺应木材特点,快速方便的制作出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等;
(4)工艺课: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陈设相关器物制作的工艺方法,家具制作的相关工艺等;
(5)结构课:主要以榫卯结构为主,榫卯作为传统木制家具的重要结构,对于家具及木器等其他成品最终的质量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结构课程,让同学们更深层次的掌握榫卯结构制作方法及结构特点及相互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实验室通过这些常规教学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更多的室内陈设相关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为学生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提供更多可能及依据。
五、专业技术层面研究
陈设实验室专业技术层面研究主要是让学生快速高效的掌握如何将自己对于陈设相关创意想法,比如室内陈设器物相关,家具设计制作相关,从概念到草图再到专业制图,最终通过动手制作变为模型产品的方法和形式,通过这些方法和形式的具体实施,使学生提高对室内陈设专业的兴趣和认知。
具体的方法和形式为,通过基础课程内容的讲解,并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相关陈设器物等制作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的形式,来达到学生提高兴趣和获得更多专业知识的目的。陈设实验室的基础课程有陈设设计课、室内设计专题课、材料课、工艺课、传统木作榫卯结构课等。
通过这些课程构建一个基础的知识框架体系,以动手实践的实验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如何将自己对陈设器物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等相关的创意想法变为现实模型或实物的过程,多次实践,反复练习,让同学们在过程中总结经验,提炼知识及要点。同时教师也在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改进,达到让学生快速高效的掌握相关方法和技巧,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从中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专业方向打下基础。
六、实验室教学活动
1、2017年11月22日宋体基础笔画木作实验活动现场照片及作品展示。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环艺系实验室介绍
环境艺术设计系信息模型与建筑技术(BIM)实验室信息模型与建筑技术(BIM)实验室简介
信息模型是建筑学和工程学的新概念,是建筑和环境的数字化资讯平台。这些数字资讯所计算出来的各种结果,自动地具有逻辑性并符合设计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信息模型改变了室内作业的流程方法。它超越了二维空间的视觉表达和普通三维模型的形式与规划,通过解剖和分析建筑或室内空间的模型参数,能够让设计师及时了解设计方案的特性。
信息模型和建筑技术是针对建筑和环艺相关的高新数字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部门;是数字化教学普及与发展的需求,以及对未来前瞻性设计技术的研究。实验室的内部结构主要分为:
数字化教学,包括信息化教学数据共享、教学成果数据化档案归集、设计趋势与信息的教学互动交流等。
BIM信息建筑模型,包括厂商BIM软件运用与培训、BIM综合教学与应用、BIM应用模块的自主研发等。
三维设计软件的综合应用,重点是传统三维软件和目前最前沿三维软件的结合应用,以及针对环艺传统表现技法优势的完善和强化。
参数化设计的应用与开发,包括参数化理论基础研究,参数化设计软件应用,参数化设计运算器开发,参数化设计模型加工等相关硬件设备的应用。
负责教师及团队管理
实验室负责人: 何凡
教师管理团队: 何凡、王鸣峰、任川
专业课程协作: 何凡、王鸣峰、任川
常规教学课程
建筑技术与信息模型实验室的使用可以涵盖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系各阶段的教学要求,主要承担设计基础教学阶段的《设计原理》 《室内设计专题》 《景观设计专题》 《设计表现》 《参数化设计》等
同时也可承担学校或系里组织的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课题作业及毕业设计作品数字化处理、工程制图二维软件设计、室内外三维软件设计,如BIM技术交流与研究等。
专业技术层面研究
1、 BIM信息建筑模型、三维设计软件、数字化设计、参数化设计等集成软件技术。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介绍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简介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是在1985年学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上,于1997年独立建系,是全国最早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之一。“十三五”期间,环境艺术设计系将努力建设成为在华中地区学科专业具有重要影响力,教研科研具有重要显征性,人才培养成效具有重要辐射力的创意应用型的环境设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环境艺术设计系现有环境设计、风景园林2个本科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9人,其中校内双肩挑教师2人。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8人,助教7人;所有教师均有硕士学位;本校毕业为19人,国内其他高校毕业为5人,国外高校毕业为5人。我系现有本科生人数764人,研究生65人,配备专职学生辅导员3人。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隶属的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且设计学学科为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环境设计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美术学院工学和艺术学交叉专业人才培养国家级项目,并建有多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环境艺术设计的“周进制教学”框架,在环境艺术学科专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独立的思考与突出贡献,《环境艺术设计“周进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验》获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环境艺术设计系下设6个教研室:基础课教研室、设计表现教研室、陈设教研室、实践教研室、室内设计教研室、风景园林教研室,1个环境艺术研究所,实验室6个,即材料与照明实验室、空间图形实验室、信息模型与建筑技术实验室、陈设实验室、园林工程实验室、本土建造实验室。与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园林公司、深圳海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近年来,我系教师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以及各类横向纵向科研项目、校级科研及教研项目、校级教学教改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文化厅、教技厅等各类重要奖项。系部教师发表多篇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论文,出版各类专业教材;以我系教师为主体,完成了武汉市地铁线网艺术规划和地铁2号线、4号线、3号线各类公共艺术创作和监制,“第十届中国国际(武汉)园博园公共艺术规划设计”项目,完成五峰县、黄陂县农村建设调查项目,完成湖北美术学院校园景观设计和研究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项目。
周进制”教学的延伸与转型发展。拓展实践教学的外延发展,开放地接纳个性化学术观点、新颖的教学形式、前沿的设计资讯,以适应不断前行设计学科、行业的发展,注重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跨界融合,依托设计学、工学两个学科专业的相互支撑,从师资引进、教学项目、实验性研究等几方面展开探索。
人文艺术与工程技术的兼容互动。秉承了我校兼收并蓄,兼容互动的特色理念,形成了艺术介入工程的独特专业办学理念;将注重与人文艺术、高新技术两方面的跨界、融合为导向,进行实验性探索,谋求新的发展阶段定位,依托学院的艺术背景,从当代艺术的视野创新课程体系。
“开放课堂”衍生的实践教学特色。生产一线教学的实践课堂、校内外学科竞赛的实践课堂、国内外专家的前沿实践课堂、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的专业活动四个层面进行拓展延伸,注重特色内涵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系现有环境设计、风景园林2个本科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9人,其中校内双肩挑教师2人。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8人,助教7人;所有教师均有硕士学位;本校毕业为19人,国内其他高校毕业为5人,国外高校毕业为5人。我系现有本科生人数764人,研究生65人,配备专职学生辅导员3人。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隶属的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且设计学学科为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环境设计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美术学院工学和艺术学交叉专业人才培养国家级项目,并建有多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环境艺术设计的“周进制教学”框架,在环境艺术学科专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独立的思考与突出贡献,《环境艺术设计“周进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验》获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环境艺术设计系下设6个教研室:基础课教研室、设计表现教研室、陈设教研室、实践教研室、室内设计教研室、风景园林教研室,1个环境艺术研究所,实验室6个,即材料与照明实验室、空间图形实验室、信息模型与建筑技术实验室、陈设实验室、园林工程实验室、本土建造实验室。与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园林公司、深圳海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近年来,我系教师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以及各类横向纵向科研项目、校级科研及教研项目、校级教学教改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文化厅、教技厅等各类重要奖项。系部教师发表多篇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论文,出版各类专业教材;以我系教师为主体,完成了武汉市地铁线网艺术规划和地铁2号线、4号线、3号线各类公共艺术创作和监制,“第十届中国国际(武汉)园博园公共艺术规划设计”项目,完成五峰县、黄陂县农村建设调查项目,完成湖北美术学院校园景观设计和研究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项目。
周进制”教学的延伸与转型发展。拓展实践教学的外延发展,开放地接纳个性化学术观点、新颖的教学形式、前沿的设计资讯,以适应不断前行设计学科、行业的发展,注重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跨界融合,依托设计学、工学两个学科专业的相互支撑,从师资引进、教学项目、实验性研究等几方面展开探索。
人文艺术与工程技术的兼容互动。秉承了我校兼收并蓄,兼容互动的特色理念,形成了艺术介入工程的独特专业办学理念;将注重与人文艺术、高新技术两方面的跨界、融合为导向,进行实验性探索,谋求新的发展阶段定位,依托学院的艺术背景,从当代艺术的视野创新课程体系。
“开放课堂”衍生的实践教学特色。生产一线教学的实践课堂、校内外学科竞赛的实践课堂、国内外专家的前沿实践课堂、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的专业活动四个层面进行拓展延伸,注重特色内涵建设。
添加湖北美术学院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湖北美术学院考研分数线、湖北美术学院报录比、湖北美术学院考研群、湖北美术学院学姐、湖北美术学院考研真题、湖北美术学院专业目录、湖北美术学院排名、湖北美术学院保研、湖北美术学院公众号、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北美术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