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考研难吗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很多考生在准备甘肃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考研难吗?是考研报考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好吗?适合我吗?对我以后的人生和职业会有帮助吗?考生在准备甘肃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考研的时候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十分正常的。【手机访问

但是考生应当明确的一点是,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研究生,都不存在绝对的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别人适合的专业不一定适合自己,需要考生对甘肃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好不好、未来发展方向与考生自己的本科专业、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结合和分析,理性看待和认真对待考研的专业选择问题,不要因一时冲动或是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草率决定,往往会在备考期间十分痛苦。

Add 甘肃农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考生获取相关有关植物营养学信息的途径有很多,甘肃农业大学怎么样,学校研究生官方网站会列出详细的招生简章、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以及报录比等重要数据,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可以咨询甘肃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的师兄师姐,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考研网、考研论坛等信息来源。
另外,需要详细了解植物营养学的考研情况的同学,可以点击右侧免费资源我们的学姐,帮你解答报考院校的详细问题。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好不好,可以从专业排名来判断,其排名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该学科考研难度的大小,包括近几年内该学科全国排名的变化程度。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排名系统中并没有靠前的位置也不出名,但是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排名位置;有的专业所在的学校属于全国知名学府,但是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出名。如果学科与学校在全国均有较高的排名位置,那么该学科属于热门学科,考研的竞争力会相对较大。考生在选择报考植物营养学之前应当对其全国排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将学科与学校的排名都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年会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专业排名,专业排名可以从中检索到。 相对来说,植物营养学的排名还是相当乐观,是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学科。甘肃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中提供了有关甘肃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好不好的全面而详细的资料,欢迎考生前往查阅。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考研难吗
植物营养学 [0903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甘肃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植物营养生理与养分管理(02)植物根际过程与调控(03)土壤微生物与生物有机肥料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8)植物营养学
④(833)土壤学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综合测试(植物营养研究法与土壤农化分析)同等学力加试:①植物学,②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植物营养学 [090302]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甘肃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植物营养生理与养分管理(02)植物根际过程与调控
(03)土壤微生物与生物有机肥料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8)植物营养学
④(833)土壤学
备  注: 1.专业招生计划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我校2021年招生计划为准,分专业招生人数可能发生增减。2.报考条件、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及其他要求见我校主页或研究生院主页《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718                  科目名称:《  植物营养学 》
考查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考试以真实反映考生对《植物营养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可以作为我校选拨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依据。
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
参考书目 [1]  《植物营养学》(第 2 版,上册)  陆景陵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年
[2]  《植物营养学》(第 2 版,下册)  胡霭堂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年
考查
内容
范围
考试内容将涉及《植物营养学》如下内容:(1)绪论;(2)植物营养与施肥的理论(包括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养分的吸收、养分的运输与分配、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改良、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3)氮素营养与氮肥;(4)磷素营养与磷肥;(5)钾素营养与钾肥;(6)微量营养元素营养与微肥;(7)复(混)合肥料;(8)  有机肥料。并考查学生运用上述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和研究内容
1、植物营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2、肥料的概念和作用
3、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和学科发展中的经典理论
(二)植物营养与施肥的理论 1、植物的营养成分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来源和功能
3、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缺乏与过量的症状与危害
4、植物根部对养分的吸收
5、土壤养分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6、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概念和要素
7、离子泵、离子载体和离子通道
8、养分长距离运输和短距离运输的概念与途径
9、植物叶部营养的特点、意义和局限性
10、植物的阶段营养和营养临界期
11、植物的根系特性与养分有效性
12、根际的概念、范围和特点
13、根际 pH 值变化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系
14、根系分泌物的概念、组成及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15、土壤的供肥能力与土壤养分的供应强度和容量的关系
16、土壤的保肥机制
17、土壤离子间的相互关系
  18、土壤反应对植物生长代谢以及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19、逆境土壤
20、石灰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以及植物对石灰性土壤的适应机理
(三)氮素营养与氮肥
1、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同化
2、氮素缺乏与过剩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3、NH+ -N 与 NO- N 的营养特点
4              3
4、土壤有效氮的形成与变化
5、化肥氮入土后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和去路
6、不同土壤条件下土壤有效氮的损失途径及减少损失的措施
7、氮肥的制造原理与分类
8、我国主要氮肥品种的性质、入土后的转化与合理施用
9、缓/控释氮肥的发展现状与局限性
10、肥料利用率的概念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农艺和工艺措施
(四)磷素营养与磷肥
1、植物对磷素的吸收与同化
2、磷素缺乏和过剩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土壤有效磷的形成与固定
4、土壤积累态磷的形成和利用以及植物高效利用土壤积累态磷的基因型差异
5、磷肥的制造原理与分类
6、及我国主要磷肥品种的性质、入土后的转化与合理施用
7、磷肥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及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措施
(五)钾素营养与钾肥
1、植物体内钾素的含量和分布特点
2、钾素缺乏与过剩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3、土壤有效钾的形成和变化
4、土壤有效钾的损失及控制
5、常用钾肥的性质、入土后的转化与合理施用
6、钾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对农产品品质的作用
(六)微量营养元素营养与微肥 1、植物微量营养元素的特点
2、影响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3、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
4、硼、锌、铁、锰和钼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与缺素症状
5、土壤硼、锌、铁、锰和钼的形态与转化
(七)复(混)合肥料
1、复混肥料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发展复(混)合肥料的意义及发展动向
3、确定专用肥配方的依据与肥料混合的原则
4、常用复(混)合肥的性质与合理施用
  (八) 有机肥料
1、我国有机肥的施用历史、现状、发展及存在问题
2、大量化肥不合理施用存在的问题和有机肥替代的原理与技术
3、有机肥料概述和传统有机肥的肥效特点
4、绿肥的肥效特点、利用技术要点以及在替代化肥的作用
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与技术
6、好氧堆肥的原理与微生物学过程
7、好氧堆肥的工艺参数控制
    科目代码:718科目名称:《植物营养学》
    考查目标通过该课程的考试以真实反映考生对《植物营养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可以作为我校选拨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依据。
    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
    参考书目
    [1]《植物营养学》(第2版,上册)陆景陵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植物营养学》(第2版,下册)胡霭堂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考查
    内容
    范围考试内容将涉及《植物营养学》如下内容:(1)绪论;(2)植物营养与施肥的理论(包括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养分的吸收、养分的运输与分配、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改良、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3)氮素营养与氮肥;(4)磷素营养与磷肥;(5)钾素营养与钾肥;(6)微量营养元素营养与微肥;(7)复(混)合肥料;(8)有机肥料。并考查学生运用上述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和研究内容
    1、植物营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2、肥料的概念和作用
    3、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和学科发展中的经典理论
    (二)植物营养与施肥的理论1、植物的营养成分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来源和功能
    3、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缺乏与过量的症状与危害
    4、植物根部对养分的吸收
    5、土壤养分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6、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概念和要素
    7、离子泵、离子载体和离子通道
    8、养分长距离运输和短距离运输的概念与途径
    9、植物叶部营养的特点、意义和局限性
    10、植物的阶段营养和营养临界期
    11、植物的根系特性与养分有效性
    12、根际的概念、范围和特点
    13、根际pH值变化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系
    14、根系分泌物的概念、组成及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15、土壤的供肥能力与土壤养分的供应强度和容量的关系
    16、土壤的保肥机制
    17、土壤离子间的相互关系
    18、土壤反应对植物生长代谢以及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19、逆境土壤
    20、石灰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以及植物对石灰性土壤的适应机理
    (三)氮素营养与氮肥
    1、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同化
    2、氮素缺乏与过剩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3、NH+-N与NO-N的营养特点
    4、土壤有效氮的形成与变化
    5、化肥氮入土后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和去路
    6、不同土壤条件下土壤有效氮的损失途径及减少损失的措施
    7、氮肥的制造原理与分类
    8、我国主要氮肥品种的性质、入土后的转化与合理施用
    9、缓/控释氮肥的发展现状与局限性
    10、肥料利用率的概念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农艺和工艺措施
    (四)磷素营养与磷肥
    1、植物对磷素的吸收与同化
    2、磷素缺乏和过剩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土壤有效磷的形成与固定
    4、土壤积累态磷的形成和利用以及植物高效利用土壤积累态磷的基因型差异
    5、磷肥的制造原理与分类
    6、及我国主要磷肥品种的性质、入土后的转化与合理施用
    7、磷肥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及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措施
    (五)钾素营养与钾肥
    1、植物体内钾素的含量和分布特点
    2、钾素缺乏与过剩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3、土壤有效钾的形成和变化
    4、土壤有效钾的损失及控制
    5、常用钾肥的性质、入土后的转化与合理施用
    6、钾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对农产品品质的作用
    (六)微量营养元素营养与微肥1、植物微量营养元素的特点
    2、影响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3、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
    4、硼、锌、铁、锰和钼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与缺素症状
    5、土壤硼、锌、铁、锰和钼的形态与转化
    (七)复(混)合肥料
    1、复混肥料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发展复(混)合肥料的意义及发展动向
    3、确定专用肥配方的依据与肥料混合的原则
    4、常用复(混)合肥的性质与合理施用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植物营养学     专业代码:090302     门类/类别:农学     学科/类别: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介绍

东北农业大学为例
该专业2018年招生(学术、全日制)

专业点分布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中南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宁夏大学 石河子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9 所,本次参评1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A+
2 10335 浙江大学 A+
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A-
4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B+
5 10635 西南大学 B+
6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B+
7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B
8 10537 湖南农业大学 B
9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B
10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B
11 10193 吉林农业大学 B-
12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13 10434 山东农业大学 B-
14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C+
15 10113 山西农业大学 C+
16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C+
17 10341 浙江农林大学 C+
18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C
19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C
20 10676 云南农业大学 C
21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C-
22 10435 青岛农业大学 C-
23 11117 扬州大学 C-

植物营养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2 化学
④802 植物生理学 或 844 土壤微生物学
备注:
802植物生理学(为01和02研究方向考试科目);844土壤微生物学(为03研究方向考试科目)
 
植物营养学考研参考书:
612 化学
1. (1)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机化学》,杨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或面向21世纪教材《有机化学》,杨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章维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9
2. (1)《无机及分析化学》,兰叶青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802 植物生理学
1.《现代植物生理学》李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6;
2.《植物生理学》潘瑞炽主编,高教出版社(第四版),2001
844 土壤微生物学
1、《微生物学》(第2版),沈萍,陈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微生物生态学导论》陈声明,林海萍,张立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植物营养学研究生就业去向:
植物营养学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用合理肥料的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来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植物营养学是一个综合性强、适应性广、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学科,而且党和国家也愈来愈重视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市场前景广阔,学科专业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