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QQ群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报考甘肃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复习阶段会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薄弱,时间不够用,寄期望于可以通过参加甘肃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QQ群的方式帮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试的重点。点击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机访问

Add 甘肃农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但是,让很多同学都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报一个辅导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机构呢?针对这些问题,考研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条建议:

1. 考研是一项几百万人长跑,最终只有少部分可以到达终点的运动,我们不能选择本科院校、不能选择好的导师授课、不能让自己聪明到看一遍就会,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该利用的资源,在起跑阶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辅导班和考研培训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学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授课导师一定要是报考院校对应专业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师。自己也要足够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关于甘肃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辅培训班,目前包括考研机构开设的辅导班以及考研学校自行开设的辅导班。2007年前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考试,学校会开办一些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班,并有辅导班,这些辅导辅导非常好,因为都是参与出题或改卷老师们开的课,但后来国家不在允许研究生招生单位做任何相关的培训辅导,所以专业课考研辅导基本不在会更新,当然一些全国统考的科目还是会有些考研辅导机构会开设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培训课程,比如西医综合等等。 目前我国的甘肃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培训以考研机构为主,时间上包括长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课、小班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公共课和专业课均有课程(专业课限于热门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上不上辅导班以及选择辅导班的何种方式。

甘肃农业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QQ群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硕士点简介

2017年08月26日 16:51  点击:[ 394]
一、学科点简介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硕士点是在草业科学专业的草原与草坪保护研究方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1年在任继周院士倡导下,由动物学家宋恺教授、牧草病理学家刘若教授和草原昆虫学家冯光翰教授共同主持创建了草原保护教研组。主持完成了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全国草原鼠、虫、病和杂草防治方面作过大量科技咨询与技术服务工作。通过大量技术贮备和资料积累,1984年主编并出版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草原啮齿动物学》、《牧草病理学》和《草原昆虫学》。1997年由刘荣堂教授主编并出版了研究生教学用书《草原野生动物学》。至2001年已主编和参编相关专著9本,发表科研论文121篇。
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草原保护。1987年增设草原野生动物学课程。1993年将研究方向调整为草原与草坪保护及野生动物。于2000年履行报批程序后,建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硕士点。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已形成了特色明显、经验丰富、体系完整、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体制。目前,该硕士点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
二、主要研究方向
1.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
2.野生特种植物及自然保护
三、学科点导师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姓 名 职 称 工作单位 研究方向
刘发央 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刘 霞 副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杨晓军 副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0907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甘肃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林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8)树木学
④(819)森林生态学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动物学同等学力加试:①遗传学,②细胞生物学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培育、经营管理、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该学科以生物学、生态学和土壤学等为理论基础,在揭示森林生长和发育、森林演替、森林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森林功能等规律的基础上,研究领域包括林木改良、森林培育、非木质林产品生产、森林经营管理、森林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植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理论与技术。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学科建立于 1958 年,1986 年增设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1996 年增设了园林专业。该学科 1986 年获林木遗传育种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 年获森林经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 年获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 年获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是甘肃省重点学科,并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遗传育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4 个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1 个林业专业硕士、1 个农业推广硕士(林业领域)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学科有专业教师 34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16 人,其中 17 人具有博士学位。
有国家“百千万”人才 1 人,甘肃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2 人,“333”、“555”创新人才 5 人,
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各 1 人,博士生导师 5 人,硕士生导师 24 人。
 
二、学科范围
 
序号 学科范围 研究方向
 
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1. 林木种质资源
2. 森林植物遗传多样性
3.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2
 
 
林木遗传育种
4.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5. 经济林栽培
6. 森林保护学
7. 观赏植物栽培与应用
 
3
 
森林培育
8.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9.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4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10.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环境效应
11. 全球变化与生态环境修复
12. 荒漠环境生态研究与荒漠化综合防治技术

三、主要研究内容
 
(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立足于水土流失与荒漠区,对水土流失与荒漠化规律、综合防治技术、监测技术、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经营管理、防治效益及环境效果评价、荒漠环境生态与气候变化、植被生态修复技术等领域进行研究。
1.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环境效应:主要为土壤侵蚀机理、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及措施体系、流域经营技术及治理效益评价、径流调控工程技术、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技术研究、自然灾害评估等,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荒漠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技术保障。
2. 全球变化与生态环境修复:主要为基于全球变化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生态系统碳蓄积、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模拟及预测、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 为生态系统修复与重构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3. 荒漠环境生态研究与荒漠化综合防治技术:主要为荒漠区景观格局及其演变、荒漠生态系统、荒漠化动态监测、荒漠区植被地带性分布及其抗逆生理生态、荒漠区土壤及沙丘演变机理、荒漠区气象气候及其沙尘暴机理、荒漠化综合防治技术、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荒漠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技术保障。
(二)林木遗传育种:本研究方向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林木(包括园林植物)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护、开发和利用,在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林木优良种源选择、林木改良体系、抗性育种、无性系育种及林木良种繁育等方面进行研究。
1. 林木种质资源:主要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经济林树种、用材林树种、防风固沙树种和水土保持树种的种质收集、资源库建立、种质鉴定及资源开发利用等, 为林木品种结构调整和区域种苗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2. 森林植物遗传多样性:主要为重要森林植物遗传变异、生活史特点、种群动态、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分析、种内互作及与环境互作方式等,为森林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种质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3.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主要为西北地区园林植物种质开发、资源收集、评价和保存及利用、品种选育等,为丰富西北地区园林植物资源种类,改善人居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三)森林培育:本研究方向立足于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及森林资源特征,对森林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及综合培育、经济林树种抗逆栽培、品种选育、苗木快繁、森林病虫害防控及观赏植物培育与植物景观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
1.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研究方向主要为天然林森林植物组成、林分更新特征、林分生产力评价、生态脆弱带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因素及恢复途径等,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2. 经济林栽培:研究方向主要为北方经济林适宜栽培品种选育、优质苗木快繁技术、抗逆性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优质高效栽培模式等,为经济林建设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服务。

3. 森林保护学:研究方向主要为森林昆虫学、森林害虫种群调控、林木病害病原学、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综合防治、生物农药开发和森林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等,为林木和森林健康提供理论和技术服务。
4. 观赏植物栽培与应用:研究方向主要为园林植物繁殖、栽培管理、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园林植物抗逆生理生态、园林经营与管理等,为城市生态和景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四)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用现代保护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宏观和微观相结合,野外生态研究与圈养动物研究相结合,对北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开展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种群生态、区系地理、濒危状况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繁殖机制和保护措施,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模式和保护策略。
1.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研究方向主要为植物区系地理、生物多样性、野生植物生境、濒危植物的资源调查与保护等,为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物种的保护和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研究方向主要为动物区系地理、野生动物行为、野生动物生理生态、野生动物疫病防治、濒危动物的资源调查与保护等,为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物种的保护和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必读书目
 
序号 书目名称 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1 恢复生态学 彭少麟,气象出版社,2007
2 景观生态学 肖笃宁,科学出版社,2010
 
3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学出版
社,2009
4 普通动物学 刘凌云,高教出版社,1998
5 森林培育学 沈国舫,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6 细胞生物学 王金发,科学出版社,2007
7 保护生物学 蒋志刚,浙江科学出版社,2000
8  
Global Climate Change
Not Available (NA),2005,Natl Science Teachers Assn
9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roeh, Frederick R,2005,Prentice Hall
 
10
 
Forest Genetics
T.L.WhiteW.T.AdamsDavid B.Neale
2003,CABI Publishing
 
11
 
Forest Management
Aryal Bimal,2013,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考核要求:每位研究生每学期作一次读书有感交流报告。

五、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课内
学时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考核
方式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
36 2 1 人文院 C  
7 学分
公共外语 120 4 1-2 外语院 A
口语实践 30 1 1 外事处 A
 
 
学科学位课
专业外语 18 1 1 林学院 A  
 
13 学分
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36 2 1 林学院 C
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36 2 1 林学院 A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 36 2 1 林学院 A
林木遗传育种及研究方法 36 2 2 林学院 C
水土保持学 36 2 1 林学院 A
生物多样性原理与研究方法 36 2 2 林学院 C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人文院 C  
 
 
 
 
 
 
 
 
 
 
 
 
选修累计不少于 8 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人文院 C
 
 
 
 
 
 
 
 
 
 
 
 
学科选修课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 36 2 2 林学院 A
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36 2 2 林学院 C
森林生态及研究法 36 2 2 林学院 A
景观生态学 36 2 2 林学院 A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 36 2 1 林学院 C
林业生物技术 36 2 2 林学院 A
野生动物研究法 36 2 2 生科院 C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 36 2 2 生科院 C
林农复合经营专题 36 2 2 林学院 A
分子细胞生物学 36 2 2 生科院 A
森林土壤学 36 2 2 林学院 A
遗传学 36 2 2 林学院 A
植物造景 36 2 2 林学院 C
野生植物调查与鉴定 36 2 2 林学院 C
自然植被与园林植物学 36 2 2 林学院 A
流域管理学 36 2 2 林学院 A
经济林栽培专题 36 2 2 林学院 C
现代苗木培育技术 36 2 2 林学院 A
野生动物资源学 36 2 2 生科院 A
分子生物学 36 2 2 生科院 A
水土保持对位配置 36 2 2 林学院 C
保护生物学 36 2 2 林学院 A
森林保护理论与实践 36 2 2 林学院 A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管理 36 2 2 林学院 A
抽样调查 36 2 2 林学院 A
水资源与水资源规划 36 2 2 林学院 A
林木优良品种繁育技术 36 2 2 林学院 A
其他选修课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需要,从全校公共选修课和其他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中选修。
 
 
培养环节
内 容 时间安排 学分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第 1 学期(入学后 3 周) /
2.中期考核 第 3 学期 /
3.文献综述与开题 第 3 学期 /
4.学术活动 第 1—6 学期 1
5.学科 seminar (含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第 1—6 学期 1
6.论文中期检查 第 5 学期 /
7.答辩 第 6 学期 /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补修课程 以同等学力入学或前置专业为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本学科本科阶段 2-3 门主
干课程,考试成绩 60 分为合格,不计学分。在中期考核前完成。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090705]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甘肃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9]农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林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招生人数: 1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8)树木学
④(819)森林生态学
备  注: 1.专业招生计划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我校2021年招生计划为准,分专业招生人数可能发生增减。2.报考条件、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及其他要求见我校主页或研究生院主页《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专业代码:090705     门类/类别:农学     学科/类别:林学
 

专业介绍

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和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018年全国林学学科排名第四(B+)。学科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师资队伍64人(专任教师62人),其中正高31人,副高18人,59人具有博士学位。学科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学科已形成了一支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特聘教授、浙江省千人、浙江省151人才等为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师资队伍。林学学科坚持以亚热带区域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建设关键问题为导向,围绕经济林、竹林、珍贵用材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护与利用,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下设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经理、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5个专业。在森林碳汇、竹林、珍贵树种、南方特色干果和森林药材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为践行“两山”理论,建设“两美浙江”提供了重要基础理论与科技支撑。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作为林学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专业,重点开展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植物资源化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形成林药林菌资源保育与利用、森林康养与林下经济等研究方向。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特派员铁皮石斛创业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铁皮石斛品种选育及生态栽培重点研究室、国家林业局铁皮石斛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近5年来,该学科共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铁皮石斛大健康产品研发”(2017YFC1702200)获批经费7094万元。获得国家林业局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5)、二等奖1项(2017),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16),科技部20个科技扶贫重点案例(2017),受到汪洋、刘延东、万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北华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海南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贵州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青海大学
 

专业大学排名

0907 林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8 所,本次参评1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A+
2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A+
3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
4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B+
5 10341 浙江农林大学 B+
6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7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B
8 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B
9 10677 西南林业大学 B
10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B-
11 10410 江西农业大学 B-
12 10434 山东农业大学 B-
13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C+
14 10201 北华大学 C+
15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C+
16 10364 安徽农业大学 C
17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C
18 10657 贵州大学 C
19 10157 沈阳农业大学 C-
20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C-
21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C-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生考试科目:
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5化学(农)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不同,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考研参考书:
科目
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614 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819 动物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孙儒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04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Andrew S Pullin(贾竞波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是在野生动物科研院所、国家海关和边境口岸、工商、自然保护区、动物园等部门或单位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利用、检疫和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