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QQ群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东南大学考研分数线、东南大学报录比、东南大学考研群、东南大学学姐、东南大学考研真题、东南大学专业目录、东南大学排名、东南大学保研、东南大学公众号、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报考东南大学建筑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复习阶段会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薄弱,时间不够用,寄期望于可以通过参加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QQ群的方式帮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试的重点。点击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机访问

东南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东南大学

但是,让很多同学都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报一个辅导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机构呢?针对这些问题,考研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条建议:

1. 考研是一项几百万人长跑,最终只有少部分可以到达终点的运动,我们不能选择本科院校、不能选择好的导师授课、不能让自己聪明到看一遍就会,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该利用的资源,在起跑阶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辅导班和考研培训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学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授课导师一定要是报考院校对应专业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师。自己也要足够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关于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辅培训班,目前包括考研机构开设的辅导班以及考研学校自行开设的辅导班。2007年前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考试,学校会开办一些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班,并有辅导班,这些辅导辅导非常好,因为都是参与出题或改卷老师们开的课,但后来国家不在允许研究生招生单位做任何相关的培训辅导,所以专业课考研辅导基本不在会更新,当然一些全国统考的科目还是会有些考研辅导机构会开设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培训课程,比如西医综合等等。 目前我国的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培训以考研机构为主,时间上包括长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课、小班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公共课和专业课均有课程(专业课限于热门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上不上辅导班以及选择辅导班的何种方式。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QQ群
一、学科简介
  东南大学(原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风景园林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现为东南大学“985”和“211”重点建设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培育)。本学科在园林与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游憩与景观建筑设计、数字景观及其技术等研究方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等方向也具有全国性影响。学科目前拥有一级学科风景园林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与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带头人为成玉宁教授,现拥有一支成果丰硕、年富力强的学科团队。本学科立足本土、锐意创新,近年来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余项,先后获得科研、教学成果奖励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优秀设计奖共计四十余项。
 
二、培养目标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实事求是,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 系统掌握风景园林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国际视野与本土意识,密切跟踪学科前沿领域,对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市规划、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保护等交叉学科领域有较广泛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方法、法规,具备运用多学科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能力,具备从事景观规划理论研究与设计实际工程的实践能力。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相关学术交往能力。
 
三、研究方向
(1)园林与景观设计 (2)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 (3)游憩与景观建筑设计 (4)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 (5)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6)数字景观及其技术
 
四、培养年限
一般为2-3年,最长可延至4年。 留学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要求相同。
 
五、学位论文
文献阅读 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阅读文献40篇,其中外文文献20篇,完成1篇综述。 论文撰写 除符合学校规定外,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概念清晰、立论正确、考据充分、论述严谨,且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表清楚、注释标注等符合学术规范。论文写作标准和规范参照“东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定”和《建筑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相关要求与标准》。 论文学术水平 学位论文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风景园林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意义的课题,围绕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在本学科范围内积极参加学术研讨活动至少2次并撰写学术论文1篇,经导师签字后刊登在院系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或其它学术刊物上,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参考书目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344 风景园林基础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成玉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园林工程》,孟兆祯等编,中国 林业出版社,1996;《园林树木学》,陈有民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园林史(20世纪以前)》,成玉宁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西方造园变迁史》,[日本]针之谷钟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园林建筑设计》,成玉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55 建筑学基础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教程》,鲍家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第7-13章;《城市设计》(第3版),王建国,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2、5章。外国建筑史参考书目:《外国建筑简史》,刘先觉,汪晓茜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罗小未主编,《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中国建筑史参考书目:《中国建筑史》(第6版),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建筑技术:①《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重点考试内容为各篇基础知识章节和专题章节中概念性内容;②《建筑构造设计》,杨维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上册1-7章全部,下册第8章建筑物的防潮防水构造,第10章围护结构保温与隔热构造;③建筑结构不提供参考书目。
356 城市规划基础 《城市规划原理》(第4版),吴志强 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建设史》(第3版),董鉴泓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规划与设计》,阳建强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732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4版),吴志强 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建设史》(第3版),董鉴泓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规划与设计》,阳建强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不提供参考书目
504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不提供参考书目
505 规划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不提供参考书目
902 建筑物理 柳孝图主编,《建筑物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918 传热学 《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教出版社
925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单建、吕令毅,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结构力学》赵才其、赵玲,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935 计算机专业基础 1、操作系统概念(第7版)(翻译版) 西尔伯查茨(Abraham Silberschatz)、 郑扣根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1出版)。2、数据结构(C语言版) 作者:严蔚敏//吴伟民 出版社:清华大学 出版时间:2011-07-01;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力培养规划教材) 作者:殷人昆 出版社:机械工业 出版时间:2011-06-01。3、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任国林,ISBN 978-7-121-33462-7,2018.1。考试大纲网址参见招生目录备注。
511 景园建筑设计(快题) 不提供参考书目
513 建筑历史与理论 中外建筑史教材,现代建筑理论,遗产保护相关法律与文件,各种建筑历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刊物,近年一级和核心刊物建筑历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论文,中外城市建设史教材。
514 建筑技术 不提供参考书目
515 建筑设计(快题) 不提供参考书目
516 城市规划设计(快题) 不提供参考书目
5f2 景园专题设计(快题) 不提供参考书目

建筑学 [081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建筑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3]建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全日制)
02 城市设计与理论(全日制)
03 建筑历史与理论(全日制)
04 建筑遗产保护(全日制)
05 建筑技术科学(全日制)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
③302 数学二 或 355 建筑学基础
④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或 902 建筑物理 或 918 传热学 或 925 结构力学 或 935 计算机专业基础
备  注: 初试科目:01、02、03、04方向:355+503;05方向:355+503;302+902/925/935/918。复试科目:01、02方向:515;03、04方向:513;05方向:514
复试科目:513建筑历史与理论或514建筑技术或515建筑设计(快题)
学校介绍
东南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学校1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5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两者均列全国第八位;1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学列20位、计算机科学列16位,这两个学科均进入ESI世界前1‰。
 
专业介绍
创立于1927年的东南大学建筑学学科,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源起。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其发展持续引领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并具较大国际影响。目前,建筑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下设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建筑技术科学等二级学科。该学科现为东南大学“985”和“211”重点建设学科以及江苏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是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历届主任挂靠单位。拥有院士3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青1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59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以及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大GIS中心、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建筑运算与应用等专业实验室。学科在传承东大历史的基础上,追踪前沿,交叉融合,开拓创新。除院士在国内城镇环境和建筑创作研究方面具有公认的学术引领地位,东大建筑学科的中青年学者在城市设计、城市建筑一体化、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建筑工业化、建筑运算与应用等专业方向成果卓著,在国际国内产生重要影响。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全日制)
02 城市设计与理论(全日制)
03 建筑历史理论(全日制)
04 建筑遗产保护(全日制)
05 建筑技术科学(全日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③355 建筑学基础④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复试科目:
01、02方向:515;03、04方向:513;05方向:514。
513 建筑历史与理论 或 514 建筑技术 或 515 建筑设计(快题)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荷]赫曼·赫茨伯格编著,仲德昆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建筑设计教程》,鲍家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9,第7-13章;《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朱雷,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上篇第1-4章。外国建筑史参 考书目:《外国建筑简史》,刘先觉,汪晓茜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中国建筑史参考书目:《中国建筑史》(第7版),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15;建筑技术:①《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重点考试内容为各篇基础知识章节和专题章节中概念性内 容;②《建筑构造设计》,杨维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上册1-7章全部,下册第8章建筑物的防潮防水构造,第10章围护结构保温与隔热构 造;③建筑结构不提供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荷]赫曼·赫茨伯格编著,仲德昆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建筑设计教程》,鲍家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9,第7-13章;《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朱雷,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上篇第1-4章。外国建筑史参 考书目:《外国建筑简史》,刘先觉,汪晓茜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中国建筑史参考书目:《中国建筑史》(第7版),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15;建筑技术:①《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重点考试内容为各篇基础知识章节和专题章节中概念性内 容;②《建筑构造设计》,杨维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上册1-7章全部,下册第8章建筑物的防潮防水构造,第10章围护结构保温与隔热构 造;③建筑结构不提供参考书目。
复试参考书目513:中外建筑史教材,现代建筑理论,遗产保护相关法律与文件,各种建筑历史与理论刊物,近年一级和核心刊物建筑历史与理论论文,中外城市建设史教材。
分数线
年份 分数线
2020 310
2019 320
 
学费
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为每年10000元。从2014年秋季开始,公费研究生取消,取而代之实行自费研究生,规定硕士研究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具体情况视学校专业而定。针对部分研究生家庭困难的情况,国家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且高校一般都会提供勤工(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俭学岗位对学子进行补助,确保研究生能够正常顺利的完成学业。
 
主要导师
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主编等。2001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称号。长期从事城市设计和建筑学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工程实践并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韩冬青,教育部高等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建筑师》编委会委员、江苏省设计大师。承担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本科课程教学,讲授研究生课程“建筑设计理论”,从事公共建筑设计创作,和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译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张彤,江苏省设计大师,国际建协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建筑理论(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与实践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创作、相关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欧盟URBAN-NET研究计划项目等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10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邓浩,东南大学本科高年级与研究生设计主干课和设计理论课任课教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英国伯明翰大学地理系COZEN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9-2010),英国UMRG(城市形态研究小组)成员,英国专业刊物《Urban Morphology》(A&HCI收录)编委。曾任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总建筑师与顾问总建筑师、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师和顾问总建筑师。近年来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研究项目七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建筑学 [0851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建筑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建筑学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全日制)
02 城市设计与理论(全日制)
03 建筑历史理论(全日制)
04 建筑遗产保护(全日制)
05 建筑技术科学(全日制)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
③355 建筑学基础
④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备  注: 报考条件:本科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专业毕业的考生。复试科目:01、02方向:515;03、04方向:513;05方向:514。
复试科目:513建筑历史与理论或514建筑技术或515建筑设计(快题)
创立于1927年的东南大学建筑系,先后隶属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发源地。作为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历届主任挂靠单位,建筑学院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其发展持续引领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并产生较大国际影响。建筑学科建置近90年来,培养出6位院士、10位全国设计大师以及30余名高校建筑学院院长和学科带头人,以及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MIT建筑系主任张永和、2012年度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茨克奖获得者王澍等著名学者。
建筑学科作为建筑学院三个学科之首,目前拥有院士3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青1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获得者6人。学科现为东南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最近一次(2012年)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建筑学科名列全国第二。
作为建筑学科主体组成,建筑系长期致力教学改革,多次组织全国建筑教育评估标准、教改方向的研究制定及协助住建部、教育部制定相关规范和措施,对全国(含港台)诸建筑院校产生引领作用。教材建设成果显著,多次重版的《建筑制图》、《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系列教材等对国内高校建筑教学做出重要贡献。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特色专业各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提名奖5篇。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建筑系积极开拓国际合作形式与内容,连续开设海外学位班,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出版双语著作,年均近百位国(境)外专家学者开设讲座、联合教学及参与教学,惠及国际师生、业界专才。
为回应社会需求,建筑系始终关注创新性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一大批建筑作品获得国家荣誉和国际声誉,近年国际竞标中标的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中国国学中心,主持完成的汶川灾后重建系列工程和人民日报社大楼等,在文化和技术创新方面彰显功力。近十年学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含重点项目2项和国家杰青1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课题5项,国际合作4项,凸显基础研究强大实力。
2015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招生简章
院系 专业名 考试科目名
建筑学院 风景园林学 ③344 风景园林基础
④504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建筑学院 美术学 ③712 中外美术史及理论
④502 设计表现(快题,6小时)
建筑学院 建筑学(专业学位) ③355 建筑学基础
④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建筑学院 城乡规划学 ③732 城市规划原理
④505 规划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建筑学院 建筑学 ③302 数学二 或 713 建筑学综合
④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或 918 传热学 或 925 结构力学
建筑学院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硕士 ③344 风景园林基础
④504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建筑学院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③713 建筑学综合
④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专业学位) ③356 城市规划基础
④446 城市规划设计
建筑学院 建筑技术科学 ③302 数学二 或 713 建筑学综合
④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或 918 传热学 或 925 结构力学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清末,师资力量雄厚,地理位置优越,学校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良好选择,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东南大学的建筑学研究生导师刘先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建筑学研究生导师刘先觉简介:

东南大学建筑学刘先觉,1931年12月12日生,安徽合肥人。
195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1956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 师从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现任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意大利国际城市建筑研究中心研究员。1981—1982年曾在美国耶鲁大学任访问学者一年,1987年曾被聘为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并应邀赴意大利罗马大学、佛罗伦萨大学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讲学。1988—1998年任江苏省第七、八届人大常委会常委。
刘先觉教授从50年代开始,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着重于外国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现代建筑理论、古典园林的研究,并曾参加刘敦桢主持的《苏州古典园林》研究工作。他先后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点基金多项,目前已有不少重要研究成果,已出版的著作有《现代建筑理论》;《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南京篇》;《密斯•凡德罗》建筑专集;《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专集;《建筑美学》(译著);《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合编);《历史•建筑•历史——外国古代建筑史简编》;《建筑艺术的语言》;《建筑艺术世界》;《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主编);《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卷》(常务副主编);《现代建筑》(译著);《摩福西斯建筑作品集》(译著);《苏州古典园林》(参编);《江南园林图录》(合编)等。已发表的论文有60余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西方建筑正在向何处去”(《建筑师》第7期),“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建筑学新课题”(《建筑学报》9502),“仿生建筑文化的新趋向”(《世界建筑》9604),“西方建筑创作理论的发展”(《建筑史论文集》9),“1898—1937年间的南京近代建筑形态”(台湾《建筑师》9405),“论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共生与交融”(《世界建筑》9901)等。
由于他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1993年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1996年获建设部科技图书一等奖,199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又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现代建筑理论》由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首批研究生教学用书。个人传略已被收入《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Biography》(24 th edition) U.K. 1996,《International Leaders in Achievement》(3ed edition) U.K. 1997,《中国专家大辞典》(2)等书。
刘先觉教授专著目录
1.《苏州古典园林》(撰写第五章建筑,第六章花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2.《江南园林图录》(合编).南京工学院出版,1979
3.《外国古代建筑史图集》(合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78,1981
4.《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5.《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外建史分支副主编),1988
6.《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南京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
7.《建筑美学》(译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9
8.《密斯•凡德罗》建筑专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2
9.《历史•建筑•历史——外国古代建筑史简编》.中国矿大出版社,1994
10.《建筑艺术的语言》.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11.《摩福西斯建筑作品集》(译著),台湾圣文书局出版,1996
12.《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0
13.《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专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2
14.《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卷》(常务副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
15.《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新成就》(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9.
16.《建筑艺术世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17. 《现代建筑》(塔夫里+达尔科著,刘先觉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
刘先觉教授论文目录
1.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国外建筑文摘》1963.1
2.西湖与太湖风景区的植物配置.《南工学报》1964.1
3.水城威尼斯.《世界知识》1964.10
4.高层建筑若干问题(合作).《南工学报》1978.3
5.国外的高层与大跨建筑.《铜陵科技报》1979.1.1
6.建筑的传统与现代化.《南工学报》增刊.1979.3
7.国外大跨度建筑发展的趋势.《建筑师》第1辑.1979
8.国外对建筑史的研究与古建筑保护.《建筑历史研究》1980.3
9.国外高层建筑发展的回顾.《科技史文集》第7辑.1981
10.佛罗伦萨建筑谈.《南京日报》1981.2.2
11.高塔巡礼.《建筑工人》1981.7
12.当代国外建筑技术的进展.《世界建筑》8103
13.西方建筑正在向何处去?《建筑师》第7辑.1981
14.关于后期现代主义.《建筑师》第8辑.1982
15.阿尔瓦•阿尔托.《建筑师》第8辑.1982
16.雅马萨奇的建筑艺术.《建筑师》第19辑.1984
17.伊罗•沙里宁的建筑创作.《建筑师》第20辑.1984
18.国外的旅游事业与古城古建保护.《建筑师》第17辑.1984
19.国外历史名城的保护与建设.《百科知识》8403
20.美国城市广场与园林绿化.《世界建筑》8502
21.建筑创作与建筑理论.《合肥建设》8503
22.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地佛罗伦萨.《工人日报》1985.3
23.提高创作水平的途径.《建筑学报》8504
24.西方建筑前景宏观.《世界建筑》8505
25.后现代建筑的价值观.《时代建筑》8602
26.图式思维的概念与作用.《建筑学报》8611
27.美国的航空港.《世界建筑》8701
28.1986年中国近代建筑研讨会发言.《新建筑》8702
29.西方建筑创作理论的发展.《建筑史论文集》第九辑.清华出版社.1988
30.南京板桥新村剖析.《华中建筑》8803
31.威尼斯——亚得里亚海上的珍珠.《世界建筑》8806
32. 国外对建筑历史学科研究的进展.《全国高等学校外国教材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3. 西方建筑思潮对中国建筑的挑战.香港《建筑与城市》8903
34. 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时代使命.《时代建筑》8903
35. 欧美城市的更新运动与环境美的创造.《城市环境美的创造》,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
36. 瑞士的城市与建筑.《世界建筑》8906
37. 中西兼融,寻找建筑的民族形式——记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南京的建筑思潮与风格.台湾《雅砌》建筑杂志.9105
38. 南京近代建筑文化的演变.《东方文化》第1集.1991.5
39.南京近代建筑文化形态的特征. 《东方文化》第2集.1992.6
40.建筑美学的辩证思考.《华中建筑》9301及《建筑与文化论文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3
41.建筑理论的文化意义.《建筑师》53辑专家访谈录.1993
42.《金陵胜迹大全》(编写部分章节).南京出版社,1993.9
43.洋务派与民间仿洋式建筑.《建筑学报》9312
44.《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编写3项).河南科技出版社.1994
45.过渡时期的建筑见证——1891~1937年间的南京近代建筑形态,台湾《建筑师》月刊.1994.5
46.建筑文化的深层课题——生态建筑学探讨.《华中建筑》9501
47.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建筑学新课题.《建筑学报》9502;《中国当代建筑论坛》,1997.6.山东大学出版社
48.建筑艺术语言的特征.《艺术学研究》第2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4
49.建筑技术在南京近代建筑发展中的作用.《建筑学报》9611
50.仿生建筑文化的新趋向.《世界建筑》9604;《建筑与文化》论文集,第四卷.1999.12.天津科技出版社
51.八十年代后国外高层建筑动向.《中外建筑》9702
52.国外大跨度建筑的新动向.《中外建筑》9702
53.当代世界重要建筑组织与著名建筑师简介.《华中建筑》9702
54.中国近代新建筑发展简史.《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5.什么是晚期现代主义建筑.《南方建筑》9702
56.解构建筑探源.《建筑学报》9710
57.《中外名建筑鉴赏》(编写23条).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3
58.如何看待建筑的价值观.《建筑百家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9
59.当代世界建筑文化之走向.《华中建筑》9804
60.论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共生与交融.《世界建筑》9901
6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刘先觉撰写第十一卷第四章建筑部分(近代前编),第十二卷第二章建筑部分(近代后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
62.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西式建筑概述.《华中建筑》9904
63.《建筑师简明手册》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
64.中国城市规划近代及其百年演变(李百浩 刘先觉)《建筑师》第90辑 1999.10
65.生态原点—气候建筑(朱馥艺 刘先觉),《新建筑》2000.3
 
一、学科简介
美术学,国家一级学科,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开始正式招生,是我国首个在建筑院系中开设的美术学硕士点,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本学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经历了多学科交叉培育,跨院系招生、培养的探索历程,逐步形成了文理并蓄、艺工综合的培养模式,建立了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专业研究方向和师资队伍。目前,美术学已由建筑学院拓展至艺术学院开展合作共建的工作,并根据各个学院的特点分别实行招生、培养工作。通过全体教师多年来的共同的努力,美术学教学、科研成果斐然。培养了一批国家建设所急需的,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硕士专业人才;完成了大量环境艺术理论、美术理论和环境艺术设计、美术创作的课题与作品。其中部分成果为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与建设项目,并获各级学术、科研奖项。
 
二、培养目标
   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综合素质优秀。 培养环境艺术与视觉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建筑美学与历史理论、美术创作与理论、美术历史及理论领域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硕士学位获得者能胜任相关方向的理论研究与专业设计、创作、教学工作。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研究方向
建筑学院 (1)环境艺术与视觉设计 (2)室内装饰设计(3)建筑美学与历史理论          艺术学院 (4)中国书画艺术 (5)宗教美术
 
四、培养年限
一般为2-3年,最长可延至4年。
 
五、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为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发展情况及学术前沿的最新成果,研究方向(1)、(2)、(3)的硕士生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阅读文献2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0篇;研究方向(4)、(5)的硕士生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阅读文献4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0篇。美术学所有方向的硕士生必须完成1篇文献阅读综述报告。                                                                                                            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求综合提炼,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选择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国民经济、文化、艺术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课题,围绕论文开展研究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概念清晰、立论正确、考据充分、论述严谨、层次分明、图表注释标注等符合学术规范。                                                                              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在本学科范围内积极参加学术研讨活动至少2次并撰写学术论文1篇,经导师签字后刊登在院系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或其它学术刊物上,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学分,完成全部培养环节和学位论文工作,需提前前往研究生院办理论文盲审等相关手续,抽检合格方能参加论文答辩。 答辩由院系组织,在院系规定的统一时段内进行。学位论文的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通过论文答辩后可提出学位申请,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授予学位。

注: 1.美术学硕士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34学分(文管类),其中学位课程学分要求为 18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3学分。 2.要求美术学硕士生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3.学位课程根据此表,非学位课程从“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择。 2016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招生考试科目
专业名 考试科目名
风景园林学 ③344 风景园林基础④504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美术学 ③712 中外美术史及理论④502 设计表现(快题,6小时)
建筑学(专业学位) ③355 建筑学基础④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城乡规划学 ③732 城市规划原理④505 规划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建筑学 ③302 数学二 或 713 建筑学综合④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或 506 建筑分析与表达(快题,6小时) 或 902 建筑物理 或 918 传热学 或 925 结构力学 或 935 计算机专业基础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 ③344 风景园林基础④504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城市规划(专业学位) ③356 城市规划基础④505 规划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建筑学 [085100] 专业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东南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建筑研究所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51]建筑学硕士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建筑设计与理论(全日制)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55 建筑学基础
④503 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
备  注: 报考条件:本科专业为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的考生。
复试科目:515建筑设计(快题)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清末,师资力量雄厚,地理位置优越,学校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良好选择,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东南大学的建筑学院研究生导师齐康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建筑学院研究生导师齐康:

齐康、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师、规划师、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1931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南京市,籍贯浙江杭州。1952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并留校任教。历任教研组主任、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南京工学院副院长、建筑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顾问等职。1965年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以后历届连任理事至今。自1984年参加国务院三届、四届、五届学位评议组成员,担任土建组,建筑学组召集人。1989年起担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职务、1998年起为该指导委员会顾问、1990年被选为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建筑)、1992年起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199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起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职务、1997年被选为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担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

齐康院士长期从事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科研、设计和教学工作,是我校建筑学国家及重点学科“建筑设计与理论”的学术带头人。从五十年代起由他设计(参与和主持)的主要作品大小近百处。有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记念馆、碑轴线;南京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福建武夷山庄;黄山国际大酒店;郑州河南省博物院;福建省历史博物院;沈阳“九、一八” 纪念馆扩建工程等等。 多年来,他主持参加的科研项目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有约二十项,其中“较发达地区城市化途径和小城镇技术经济政策”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乡镇综合规划设计方法”、“城镇建筑环境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城镇环境设计”“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分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武夷山庄”、 “南京梅园周恩来纪念馆”和南京雨花台纪念馆、碑等建筑设计项目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二项、银质奖一项、铜质奖二项。八十年代全国十大优秀建筑艺术作品中就有两件出自齐康教授之手,并分获第2、3名,曾到法、日、瑞士、加拿大等国展览。2003年“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著有论文“建筑创作的社会构成”、“建筑意识观”、“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形态”等近百篇,发表《城市建筑》等专著近20本。现已培养博士26名、硕士研究生七十余名,2000年获得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名列榜首。2004年获中国建筑学会举行的首届建筑教育奖。
齐康院士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名誉系主任,先后受聘兼任华南理工大学、无锡轻工学院、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云南理工大学等大学名誉教授,受聘兼任浙江大学建筑系、西南交通大学、青岛工学院教授。
近年来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建设新南京功臣”、“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先进学科带头人”等多种荣誉称号。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清末,师资力量雄厚,地理位置优越,学校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良好选择,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东南大学的研究生建筑学考研经验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研究生建筑学考研经验:

我初试的复习基本是从11月多现场确认报名后开始,到初试前,大家知道15年考研时间提前了几天,所以基本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不过这绝对不是因为我多自信,纯粹是被逼得,因为各种各样主客观原因,留给我复习的时间只有这么一点,于是我就抱着拼了的想法开始冲刺了,是的,冲刺,我这两个月没有休息,没有缓冲,没有聚会,没有电脑(除了查资料),没有电视,没有游戏,没有小说,先来说下我的大致计划,复习时候制定计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没有一个合适的计划,很容易犯拖沓症,一天拖一天的,计划可以督促自己完成任务,今日事今日毕。
首先,我开始四处搜集前辈们留下的笔记资料,这是突击选手必备过程之一,很多同学都懂得。幸运的是,我以前同届的同学才考了这个专业,我从他那里拿到了他考试的总结和考试用的书(前面说了,我是跨考的,手上没有这些书)这为我后来的复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这里再次谢谢他。还有就是中公考研网上的资料也不错,之前学长诚心推荐了,就去看了看,一句话,觉得受益良多啊。
其次,翻看历年考试题,把所有题里涉及到的书全部备好,分主次安排复习时间,这主要针对的是建筑理论综合这门考试,因为这门课牵扯面太宽了,光看招生简章的那本是绝对绝对不够的,至于都需要看哪些书,我下面分科讲的时候会说到。
再者,制定复习计划安排表,我的复习分三大阶段,初期复习没有英语政治,最后临考半个月复习的这两门,政治是可以突击的,英语是你复习一年提高都不大的,所以我把大部门的时间留给了零基础的专业课,尤其是建筑理论综合。
第一阶段——快速熟悉课本,做到知道整本书大致讲了哪些内容,留初步的印象,花费时间按书的页数定,基本三天一本书。虽然第一感觉会觉得时间紧了点,但是只是一轮复习,不用那么紧张,在这期间还可以结合中公考研网上的一些前辈经验快速复习。
第二阶段——第一次总结,按章按顺序总结,如果拿到前辈复习总结的,可以在参考他的总结基础上完成,这样会节省很多时间,但是一定要自己写一遍,这个针对公建设计原理,中建史和外建史。写完背一遍吧,如果有人拿着挨个问你最好,我就是这样的,但是第一遍你肯定很多记不住,没关系,对方问的时候记得偶尔偷看一下,帮着自己可以串下来,增加自信心,不要让问的人看见,这样他就会说:嗯,记得不错,然后你的自信心稍稍爆棚一下,这对复习很有帮助,这段时间持续最长,来来回回的背吧,头N遍你都会发现自己很吃力背不住,尤其想让外建史里的人名都见鬼去吧,但是不知道哪天你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都有印象了,多少都能说出来了,很正常,一定要有耐心,相信反复看一定会有收获,早晚而已,熬过去了你就胜利了。
一、学科简介
创立于1927年的东南大学建筑学学科,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源起。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其发展持续引领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并具较大国际影响。目前,建筑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下设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建筑技术科学等二级学科。该学科现为东南大学“985”和“211”重点建设学科以及江苏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是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历届主任挂靠单位。拥有院士3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青1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59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以及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大GIS中心、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建筑运算与应用等专业实验室。学科在传承东大历史的基础上,追踪前沿,交叉融合,开拓创新。除院士在国内城镇环境和建筑创作研究方面具有公认的学术引领地位,东大建筑学科的中青年学者在城市设计、城市建筑一体化、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建筑工业化、建筑运算与应用等专业方向成果卓著,在国际国内产生重要影响。
 
二、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宽广的建筑学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全面的二级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建筑技术科学等学科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在全球化职业平台上开展并引领科研和工程设计的国际化建筑专业人才,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胜任建筑学及相关科研、设计及教学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研究方向
(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含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室内设计理论与方法、建筑运算与应用四个专业方向) (2)建筑历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 (3)建筑技术科学
 
四、培养年限
一般为2-3年,最长可延至4年。
 
五、学位论文
文献阅读:   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阅读文献20篇,其中外文文献10篇,完成1篇中文综述。 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课题,围绕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论文撰写:   除符合学校规定外,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概念清晰、立论正确、考据充分、论述严谨,且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表清楚、注释标注等符合学术规范。 论文学术水平: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在本学科范围内积极参加学术研讨活动至少2次并撰写学术论文1篇,经导师签字后刊登在院系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或其它学术刊物上,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学分,完成全部培养环节和学位论文工作,需提前前往研究生院办理论文盲审相关手续,抽检合格方能参加论文答辩。 答辩:   由院系组织,在院系规定的统一时段内进行。学位论文的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包含一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校外专家。通过论文答辩后可提出学位申请,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授予学位。
 
六、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
1.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16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3学分。 2.要求研究生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3.学位课程根据此表,非学位课程可在导师同意下,从“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择。 4. 前沿课程每生必选1门,每门限选20-25人,学院将根据学生选修情况相应调剂,“名师理论前沿系列”需临时确定。 5.本科非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专业学生可不修“建筑设计” 6.C类课程选择详情 设计必选325(建研所选101107),304、327选1-2;历史204、226选1;技术必选615,603、605、608、613、617选1-2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清末,师资力量雄厚,地理位置优越,学校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良好选择,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东南大学的建筑学研究生考研经验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我初试的复习基本是从11月多现场确认报名后开始,到初试前,大家知道15年考研时间提前了几天,所以基本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不过这绝对不是因为我多自信,纯粹是被逼得,因为各种各样主客观原因,留给我复习的时间只有这么一点,于是我就抱着拼了的想法开始冲刺了,是的,冲刺,我这两个月没有休息,没有缓冲,没有聚会,没有电脑(除了查资料),没有电视,没有游戏,没有小说,先来说下我的大致计划,复习时候制定计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没有一个合适的计划,很容易犯拖沓症,一天拖一天的,计划可以督促自己完成任务,今日事今日毕。
首先,我开始四处搜集前辈们留下的笔记资料,这是突击选手必备过程之一,很多同学都懂得。幸运的是,我以前同届的同学才考了这个专业,我从他那里拿到了他考试的总结和考试用的书(前面说了,我是跨考的,手上没有这些书)这为我后来的复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这里再次谢谢他。还有就是中公考研网上的资料也不错,之前学长诚心推荐了,就去看了看,一句话,觉得受益良多啊。
其次,翻看历年考试题,把所有题里涉及到的书全部备好,分主次安排复习时间,这主要针对的是建筑理论综合这门考试,因为这门课牵扯面太宽了,光看招生简章的那本是绝对绝对不够的,至于都需要看哪些书,我下面分科讲的时候会说到。
再者,制定复习计划安排表,我的复习分三大阶段,初期复习没有英语政治,最后临考半个月复习的这两门,政治是可以突击的,英语是你复习一年提高都不大的,所以我把大部门的时间留给了零基础的专业课,尤其是建筑理论综合。
第一阶段——快速熟悉课本,做到知道整本书大致讲了哪些内容,留初步的印象,花费时间按书的页数定,基本三天一本书。虽然第一感觉会觉得时间紧了点,但是只是一轮复习,不用那么紧张,在这期间还可以结合中公考研网上的一些前辈经验快速复习。
第二阶段——第一次总结,按章按顺序总结,如果拿到前辈复习总结的,可以在参考他的总结基础上完成,这样会节省很多时间,但是一定要自己写一遍,这个针对公建设计原理,中建史和外建史。写完背一遍吧,如果有人拿着挨个问你最好,我就是这样的,但是第一遍你肯定很多记不住,没关系,对方问的时候记得偶尔偷看一下,帮着自己可以串下来,增加自信心,不要让问的人看见,这样他就会说:嗯,记得不错,然后你的自信心稍稍爆棚一下,这对复习很有帮助,这段时间持续最长,来来回回的背吧,头N遍你都会发现自己很吃力背不住,尤其想让外建史里的人名都见鬼去吧,但是不知道哪天你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都有印象了,多少都能说出来了,很正常,一定要有耐心,相信反复看一定会有收获,早晚而已,熬过去了你就胜利了。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清末,师资力量雄厚,地理位置优越,学校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良好选择,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东南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在全国的排名情况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院/系名称:建筑学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89
学科在全国排名:2
 

为保证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着公平公正、科学选拔的原则,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讨论,特制定本工作细则。我院计划招收推免生人数为150人左右,其中包含本校推免生及2019玄武国际设计营优秀学员。

  一、学院接收推免生除须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须满足:

  1、我院所接受外校推免生的学校和专业条件,由本学院各学科专业招生小组根据下述因素综合确定接收与否:本科就学院校是否双一流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本科专业教育是否通过专业评估;在2016年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全国学科评估中的排名情况;在本科阶段辅修双学位且各专业绩点排名均名列前茅的考生(除建筑类三个专业外所修专业需建筑学院招生领导小组认定)等。

  2、我院接受外校推免生(含硕士生和直博生)的综合成绩条件:个人排名在所在专业名列前茅。

  1、要求:树立质量意识,突出能力考查,注重一贯表现,强化对考生科研创新潜质和专业能力的考核。

  二、考核形式及要求

  注明:本校推免生和2019玄武国际设计营优秀学员无需参加本次考核。

  2、考核形式:笔试+面试

  3、考核办法:笔试内容由各专业确定,面试包括专业知识及能力测试和外国语口语测试。考生需事先准备能说明自身业绩及业务水平的相关材料,且每个面试小组至少由3名教师(原则上为研究生导师)组成,按学科专业方向组织面试和成绩评定。

  三、时间安排:

  1、学院接收推免预报名截止时间为八月中下旬

  2、学院在推免预报名系统里发送复试通知,预计时间九月上旬

  3、学院组织推免复试考核,预计时间九月中旬

  地点:四牌楼校区

  4、学院公布推免复试考核结果,预计时间九月下旬

  四、申请者在收到学院发送的复试通知后,须按要求及时在系统中回复“确认参加”或“确认不参加”,未在规定时间内回复“确认参加”的,将视为放弃复试资格。请务必随时关注系统中的审核状态和院(系)复试通知,以免错失机会。

  五、申请者须在参加复试时向学院提交以下纸质材料供审查(注意:无需提前寄送):

  1)《东南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申请表》原件(通过“东南大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网上申请系统”打印)。

  2)本科阶段成绩单与专业总评成绩排名原件(须加盖学校教务处或学院公章)。

  3)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学生证复印件,原件备查。

  4)外语水平证明(如CET-4、CET-6、TOEFL、IELTS等的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原件备查。

  5)如有校级及以上获奖证书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请提供复印件,原件备查。

  6)如申请本科直博,还须提交与申请学科相关的两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信”(须专家本人亲笔签名)。

  六、拟接收原则

  1、要求:全面考查,综合评价,择优选拔

  2、复试成绩计算办法(百分制):

  最终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对于外校推免生)

  3、对于外校推免生,按拟录取学科专业的考生最终成绩择优录取,笔试或面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4、本校及外校推免生可以自由申报学位类型与培养类型(学术型或专业型),但是各学科专业的招生小组根据考生的成绩和综合情况,有权调整拟录取推免生的培养类型。报考建筑学的学生,专业型硕士将授予建筑学硕士学位,学术型硕士将授予工学学位;报考城乡规划学的学生,专业型硕士将授予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学术型硕士将授予工学学位;报考风景园林学的学生,专业型硕士将授予风景园林硕士学位,学术型硕士将授予工学学位。

  5、对于申请推免直博的学生(含本校及外校)除了通过上述复试环节外,还需通过由博士生录取考核小组组织的考核,若未通过博士生考核,仍可按硕士生录取。

  七、9月25日后,通过我院复试考核拟接收的推免生,须登陆“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http://yz.chsi.com.cn/tm,开通时间详见中国研招网公告),按要求填报志愿,并在规定时间内接受复试通知和拟录取通知,否则视为自动放弃。未接收满的专业将实施替补录取。我校不再发放纸质接收函。推免生在“全国推免系统”只能确认一个招生单位的待录取通知,一旦确认不得更改。

  八、联系人:乔雅联系方式:025-83793033

  九、其他未尽事宜参见学校通知。 研学营向全国优秀建筑、规划、景观学子开放,主要面向在各自学校已经或有望获得免试研究生资格,有志在东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优秀本科生。工作营将延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著名教授作为学术指导,由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学术领队,在旅行考察期间组织若干次主题研讨。
研学营结束后,学员提交独立研学报告。达到相应要求的同学将获得工作营“优秀学员”证书。优秀学员如获得本科就读院校推免资格,即可以“推荐免试”方式直接录取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优秀学员如参加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考试,通过初试后,复试阶段享受优录待遇。
一、学科简介
东南大学(原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学科创立于1927年,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发源地。城市规划专业作为建筑学一级学科的重要专业方向,自东南大学建筑学科诞生之日就已开始发展。2011年,城乡规划学升格为一级学科,是东南大学“985”和“211”重点建设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5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4人。在城市空间理论与应用方法、城乡规划设计与理论、城乡规划历史与遗产保护等研究方向处于全国公认的领先地位,在区域发展与城乡总体规划、城乡住区规划与社区发展、城乡规划技术与管理等方向也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拥有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大GIS中心等专业实验室。2004、2010年城市规划研究生教育以双优成绩通过全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教育评估;目前东南大学城乡规划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城乡规划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重点学科和江苏省优势学科。
 
二、培养目标
   以建立“注重宏观领域规划与物质空间设计并重”的现代城市规划教育模式为目标,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复合型综合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学术、技术骨干与领军人才,使之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能胜任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科研及实践工作。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研究方向
(1)城市空间理论与应用方法 (2)城乡规划设计与理论 (3)城乡规划历史与遗产保护 (4)区域发展与城乡总体规划 (5)城乡住区规划与社区发展 (6)城乡规划技术与管理
 
四、培养年限
一般为2-3年,最长可延至4年。
 
五、学位论文
文献阅读 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范围内至少阅读文献20篇,其中外文文献10篇,完成1篇综述。 论文撰写 除符合学校规定外,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概念清晰、立论正确、考据充分、论述严谨,且层次分明、文笔简洁流畅、图表清楚、注释标注等符合学术规范。 论文学术水平 学位论文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学术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课题,围绕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在本学科范围内积极参加学术研讨活动至少2次并撰写学术论文1篇,经导师签字后刊登在院系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或其它学术刊物上,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211、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清末,师资力量雄厚,地理位置优越,学校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良好选择,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东南大学的建筑学研究生专业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

建筑学研究生专业:

建筑学:是东南大学的传统强势学科,建立于1927年,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建筑系,实力雄厚,全国建筑院系通用的教材有近1/3由东大编写,全国建筑方面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东南大学就占了1/3,特别是中国古建筑历史方面,东南大学的地位更是其他院校无可比拟的,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教学上实行教授负责制和导师负责制,使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有机会与博导、院士等进行学习,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下面具体介绍以下:

 
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创立于1927年,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和刘敦桢学部委员、童寯教授等曾长期在此任教和主持工作。学科由建筑学院、建筑研究所、建筑历史遗产保护研究院等组成,并与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形成产学研一体的体制。80年来建筑学院已为国家培养近3000名高级建设人才,其中院士6名,建筑工程设计大师10名。
    学院拥有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东南大学合作的GIS中心和VR实验室,建筑学院与瑞典皇家工学院合作的生态建筑研究中心以及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国家专业实验室。拥有大型建筑环境舱动态研究平台、建筑遗产信息采集实验平台、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平台、建筑遗产关键材料性能退化研究平台等四个开放实验平台。

1、学科建设
  
  东南大学拥有国内一流的学科实力和水平。2001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历史与理论双双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评为建筑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建筑学科在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三;2011年,学院获得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构建了“地域性建筑创作和城市设计”、“城镇建筑遗产保护”、“冬冷夏热地区建筑技术集成”和“数字技术应用”等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
    本学科所在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历届主任挂靠单位,一直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

2、学术队伍
  
   拥有3名院士、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名博士生导师。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人入选省人才培养计划。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17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4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2%,超过70%的教师有国外攻读学位、学习进修和科研合作的经历。学科目前已形成一支以院士、长江学者等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视野前瞻,团结和谐、勇于开拓的学科队伍。

3、科学研究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镇空间发展和城市更新理论、城镇建筑和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中外建筑理论和建筑遗产保护等。
     近5年先后获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35项。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课题2项;主持和参加完成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子课题项目5项。
近五年工程实践有6项设计作品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获建筑设计工程的国家银奖3项、铜奖1项,全国优秀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奖18项,部省优秀规划和建筑设计奖50项,以及建筑创作奖、青年建筑师奖等。
学院教师获中国建筑教育奖2项,中国建筑教育奖特别奖2项;论著先后获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出版创新工程奖等一批国家级图书奖。此外有一批国际、国内规划设计竞赛获奖和中标,教师作品应邀参加2008年和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5年来,出版专著和教材31部、其中在本学科最高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1篇,论著成果近3年被SCI、EI、CSCD、CSSCI等数据库他引900余篇次。

4、人才培养
   
学科拥有中国建筑史和建筑设计二门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设计”国家级教学团队、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二门国家级特色专业,承担教育部理工类教学改革课题。近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院同学作品获2011 年国际建协(UIA) 国际学生设计竞赛大奖金银和优秀奖各1项。
学院目前在校的本科生849人,硕士研究生541人,博士研究生178人,连续三年开设海外班。近5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篇,省级优秀博士和硕士论文多篇;先后选派70余名博士生出国深造和联合培养,60余名学院毕业生到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瑞士苏黎世高工、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名校深造。在历届全国大学生建筑学设计竞赛和作业评比中成绩均获名列前茅。

5、国际学术交流
   
学科近5年先后主办各类国际国内会议20次,其中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和国际当代建筑理论论坛均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学院与美、英、法、瑞士、瑞典、澳大利亚、荷、德、奥、日、韩等国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一直保持经常性联系,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高工等名校组织实施了40次国际联合教学课程并实现校际学分互认,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开设前沿性的研究生双语课程,开展多项重要的国际和国内科研合作项目。

6、学科优势特色
1)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学科实力雄厚,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建筑学科和建筑教育基地,在老、中、青几代人的共同奋斗下,学科人才辈出,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教学成果。一批中青年知名学者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建筑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并产生全国性的学术影响。
2)传统优势继续保持,学科方向不断拓展,研究成绩斐然
    依托学科传统优势,关注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结合国家重大设计工程项目、科技部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及省部科技攻关等,显著拓展了学科领域,学科整体实力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3)参与国家和省市地方政府重大科技攻关和规划设计项目并取得显著成绩
    学科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南京中山陵音乐台、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南京梅园周恩来纪念馆、福建武夷山庄、河南博物院等一大批建筑获得国内外声誉。近年国际竞标中标的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中国国学中心,主持完成的汶川灾后重建系列工程和人民日报社总部大楼等,为中国建筑文化和技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做出重要贡献。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建筑学     专业代码:0813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建筑学

专业介绍

北方工业大学为例
学科发展概况
建筑学学科始建于1989年,2006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硕士点获批,并于2007年开始招生。
2011年,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批。同年获准调整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开始招生。
截至2013年6月,建筑学学科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4人(其中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60人、建筑学学科14人)。
建筑学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硕士生导师队伍
导师队伍概况
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建筑学学科现有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17名。
学校还聘请中国工程院孟兆祯院士为荣誉教授,聘请单德启、郭黛姮、栗德祥、秦佑国等教授为北京市特聘讲座教授,聘请朱文一、孙一民等30余位教授为客座教授,客座教授中包括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高校的7位外籍教授,他们均以各种形式参与建筑学学科硕士点的建设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为了增强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性,学校聘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院总建筑师薛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杨洲、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祁斌等国内知名设计院的16名教授级高工为兼职硕士生导师,直接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工作。
建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年富力强,学缘背景丰富,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校内和校外导师配合密切,为建筑学研究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科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贾东   
个人简历
1983年至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学本科毕业,学士
1990年至1993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生毕业,硕士
在甲级设计院有十余年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01年调入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历任系主任、责任教授、学院书记兼建筑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教授课程   
建筑设计/中西建筑十五讲/研究生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建筑文化与营造体系
城市设计与保护更新
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
服务于首都当今建设的建筑学专业科研知识结构研究
石景山区概念城市设计
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新校区图书馆
北方工业大学第五教学楼设计
北方工业大学图书信息中心设计
云南摩梭聚落保护研究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
从生活•土地•材料三个方面看1990-1993的整垛苗寨改建
        《第十六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族群/聚落/民族建筑”专题》
整体、发展、和谐:石景山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北京规划建设》
近年来获得的主要荣誉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
北京市教学名师
北京市师德标兵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2项
省部级优秀设计二等奖2项
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
指导学生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大学生优秀奖(最高奖)多项
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理事
北方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编委
主要论著及教材
主编:《建筑与文化.认知与营造》系列丛书(已出版9册);
专著:《中西建筑十五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
专著:《建筑设计入门123之1:徒手线条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
专著:《建筑设计入门123之2:设计工作模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
专著:《建筑设计入门123之3:设计学习过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
导师团队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
该团队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文化教育建筑设计、建筑文化与营造体系、室内设计等,在公共建筑与文化教育建筑设计实践方面成果突出,在建筑文化与营造体系研究方面注重综合技术及实践研究,在公共建筑室内外环境工程设计中特色突出,在老年人社区与建筑设计方面注重国内外对比研究,与社会发展与跨学科研究联系紧密,注重前沿研究。
 
 
学科方向与导师团队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贾  东
高级
林文洁
副高级
卜德清
副高级
王小斌
副高级
蒋  玲
副高级
 
 
2、建筑历史与理论团队
该团队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建筑理论、建筑文化比较等研究方向,在建筑文化普及教育方面特色突出。
 
 
学科方向与导师团队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建筑历史与理论
张  勃
高级
王又佳
副高级
吴正旺
副高级
潘明率
副高级
 
 
3、建筑技术科学团队
该团队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建筑物理学、建筑构造和绿色建筑节能等研究方向,其中独轨交通与城市物流新技术研究特色突出,学科交叉特色鲜明,注重前沿研究,注重实践创新。
 
 
学科方向与导师团队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建筑技术科学团队
胡应平
高级
李海英
副高级
张宏然
副高级
马  欣
副高级
 
 
4、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团队
该团队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校园设计实践、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传统聚落更新等研究方向,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与京西石景山区域建设及首钢转型实践结合紧密,在传统聚落更新方面与建筑文化与营造体系研究结合紧密。
 
 
学科方向与导师团队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张伟一
高级
于海漪
副高级
梁玮男
副高级
许  方
副高级
 
 
人才培养特色
以学科交融为基础的大平台多方向培养体系
培养体系框架综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学校学院实际情况,以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专业本科、硕士教育体系完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师资优势与本科基础优势,确立了以学科交融为基础的大平台多方向培养体系。
培养体系在课程建设上落实为三类课程群:学科交融基础课程群;专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群;专题研讨选修课程群。
培养体系在教学进程上体现为理论拓展、设计实践、研究方法和课题深入有序递进。
培养体系方面突出了“一个主干、两个平台、一个拓展”的4个重点建设学科方向,即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主干)、建筑历史与理论(平台)、建筑技术科学(平台)、城市设计及其理论(拓展),此外,还结合我校科研实力来建设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及其理论学科方向。
以导师责任为中心的多维度互动式培养过程
建筑学学科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地缘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密集的行业企业资源,聘请业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外学者作为名誉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并在各大设计机构聘请校外导师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副导师,实行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另外建筑系引进的博士讲师也可以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副导师。多维度的复合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的设计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健康的人文品格、完备的知识结构、突出的专业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人才目标。
校内导师在多维度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承担根本责任。从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到专业技能培养,从理论知识学习到科研项目实践再到论文写作训练,都以校内导师的职责为核心进行。
院系为建筑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在学术上,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院学位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和系学术委员会为日常工作程序的学术指导体系。在研究生管理上,学院设有研究生办公室,有专职的研究生教学秘书和教辅人员从事研究生的学籍、选课、纪律、作业、考试及成绩等日常管理工作。在生活上,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和研究生党支部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心理辅导工作,保证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专门实践型人才培养方向
以提升研究生的设计研究能力为核心,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文化与教育建筑设计、城镇发展与城市设计、独轨交通与城市物流新技术等设计实践方向,切实提高研究生的设计实践水平和科研能力,并形成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和论文研究成果。
以专题研究为拓展,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建筑技术科学等研究方向上建立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西山文化与西山空间、城市立体农场研究等富有特色、在一定范围内达到领先水平的专题研究体系。
以实践研究为提高,突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若干地域特征鲜明的教学培养方向和教学成果。石景山概念城市设计与景观体系研究体现了建筑学学科融贯的培养特色;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体现了历史建筑和保护理论与京西石景山区域建设及首钢转型实践的紧密结合;泸沽湖—永宁—拉伯城乡总体规划的系列研究课题则体现了学科培养中对城镇发展的国情的把握和对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视。
以国际视野为特色,在教学培养中关注国内外设计思潮和理论热点,强调国际交流的重要性。聘请多名国外学者讲学、参与设计课程教学并担任客座教授。学院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等国外院校合作培养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还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国际联合设计教学、赴欧洲多国进行学习和设计课题实践。学院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坡莫纳分校的暑期联合项目的获奖体现了国际联合教学良好的学术效果和国际影响。此外,建筑学专业已开始了外国研究生留学生培养的筹备工作。
人才培养效果
通过教育培养,建筑学研究生在思想道德品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取得综合进步,成长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研究生思想品德状况优秀,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涌现出很多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优秀事迹,充分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精神面貌。2011年12月27日,建筑学学科研究生陈治邦热心救助意外受伤、素不相识的段瑞娟,伤者本人及其家人向学校发来感谢信,表示由衷的感谢。
研究生专业水平优秀,建筑设计能力、建筑师业务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强。研究生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于建筑学报(增刊)、华中建筑、小城镇建设、建筑知识、建筑史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等重要的期刊会刊上。
研究生综合素质突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除了导师和设计院的设计工程实践外,还积极参与中国建筑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担任志愿者,受到了中国建筑学会等有关部门的表彰。
研究生毕业后能从事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建筑技术、城市设计、古建筑保护、室内设计及建设管理等工作,并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截至2012年6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共有毕业生89人,其中45人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院、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高水平省部级设计院和研究设计机构录用,部分研究生就职于高校和出版社等事业单位。就业的研究生在工作中态度务实进取、专业能力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此外,还有部分研究生考取了清华大学、法国国立图卢兹应用科学学院等国内外院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总之,建筑学硕士培养效果,体现为学生品德好、学术好、素质好、专业好、就业好,并把这些凝聚为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研究生专业课作业
研究生专业课作业
研究生专业课作业
研究生专业课作业
科研实践
建筑学学科重视科研实践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科研实践对应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四个基本方向,并积极推进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方向研究。
近年来,建筑学学科形成了建筑营造体系、建筑新技术、城市规划与设计、城镇发展与遗产保护四个主体科研团队,研究方向清晰并具有很好的学科交融特色。
近年来,建筑学学科教师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项目2项,承担北京市纵向科研项目9项,完成各类科研项目经费1223万元,获省部级教学及科研奖3项,出版专著、译著及教材43部,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等各类刊物与国际会议正式文集上发表论文179篇。
建筑学学科积极开展学生科技实验与实践活动.近年来,获得中国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大赛优秀奖1项、WA—万科—可能性住宅设计竞赛优秀奖1项、中国世界建筑博览园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中国创新”90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竞赛鼓励奖1项、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总体规划概念设计纪念奖1项、北京市高校结构联赛建筑组一等奖1项、第六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
2012年,以建筑学学科导师和研究生作为主要完成者、由建筑工程学院与丽江和墨规划设计院合作的《泸沽湖—永宁—拉伯城乡总体规划》获云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科研实践成果:CRD西南片区景观建设
科研实践成果:泸沽湖—永宁—拉伯城乡总体规划
科研实践成果:北京市石景山区城市设计
科研实践成果:丽江古城水畔-纳西的田园
科研实践成果: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科研实践成果:玉龙雪山观景台
科研实践成果:北方工业大学图书馆
科研实践成果:北方工业大学第五教学楼
对外交流
建筑学学科注重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长期坚持举办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已聘请多名国内外学者担任讲座教授,参与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获得了我系师生的好评。学科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研讨会,并于2008年主办了“老年人建筑环境国际交流研讨会”、“建筑构造技术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建筑系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理事单位,积极参与中国建筑学会活动,积极务实,配合学会工作,在参会学生的组织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建筑系与国外十余所大学的建筑院系建立了合作关系及合作意向,每年向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坡莫纳分校、美国南方州立理工大学、劳伦斯理工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等对应院校派出交换生多人,并按计划学成毕业。近年来,先后有十余名教师去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应院校作3-6个月的访问学者,并多次派老师去美国、欧洲、日本、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短期学术交流,同时也接收了多批国外院校的学生来我系进行暑期实践教学。2013年,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等国外院校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建筑工程学院与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坡莫纳分校合作的暑期联合项目获得了美国规划师协会(AICP)杰出学术奖。
科研与教学环境
建筑学学科教学及辅助教学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建筑系实验中心实验设备和建筑系办公及辅助教学设备,能够满足建筑学学科教学需要。此外,学校、学院相关实验室也为建筑学专业教学提供了相应的场地和设备器材。
建筑学学科图书、期刊等资料,实行学校建筑阅览室、学院建筑资料室两级管理。建筑学类专业图书总量为37818册,中文期刊48种,外文期刊56种。专业期刊和图书资料共有10种语言文字。此外,学校图书馆还设有艺术图书阅览室,现有美术、工业设计等相关中外文图书33621册,相关中外文期刊67种。

专业点分布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城建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华侨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湖南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陆军勤务学院

专业院校排名

0813 建筑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6 所,本次参评1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5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286 东南大学 A+
3 10056 天津大学 A-
4 10247 同济大学 A-
5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6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B+
7 10335 浙江大学 B+
8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9 10611 重庆大学 B+
10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B+
11 10016 北京建筑大学 B
12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13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B
14 10284 南京大学 B
15 10486 武汉大学 B
16 10532 湖南大学 B
17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18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19 10430 山东建筑大学 B-
20 10590 深圳大学 B-
21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22 10047 中央美术学院 C+
2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24 10384 厦门大学 C+
25 10385 华侨大学 C+
26 10429 青岛理工大学 C+
27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28 10878 安徽建筑大学 C+
29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30 10191 吉林建筑大学 C
3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32 10386 福州大学 C
33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34 10332 苏州科技大学 C-
35 10459 郑州大学 C-
36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37 10710 长安大学 C-

建筑学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③355 建筑学基础
④501 建筑设计与表达(6 小时)
(以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建筑学专业基本信息:
生在报考专业前一定要非常了解自己报考的专业以及学校,越考考研网在这边搜集了专业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专业名称:建筑学  专业代码:0813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建筑学
 
建筑学考研参考书:
(以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355 建筑学基础:
(一)建筑学通识基础知识部分
(1).《建筑设计原理》、周波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8;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建筑构造》(上册),裴刚主编,2008,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 李德华主编,2001年6月第三版,建筑工业出版社;
(5).《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2009(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编著,2002(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刘先觉,汪晓茜主编. 外国建筑简史[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二)专业知识部分
1.建筑历史
(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2009(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著,2004(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2004(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编著,2002(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著,1986(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2.建筑构造
(1)《建筑构造》(上),裴刚等主编,2008(第一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建筑构造》(上),李必瑜等主编,2013(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构造》(下),安艳华等主编,2010(第一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建筑构造》(下),刘建荣等主编,2013(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01 建筑设计与表达:
1.《快速建筑设计》,黎志涛,2001年1月1日,第1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11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设计资料集》,《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2006年4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建筑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主要有四个方向: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行业的设计单位,主要从事建筑物的设计和有关建筑的研究工作;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居多)留在高校研究和任教;一部分同学考取公务员在城建部门从事管理规划工作也是不错的;另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行业从事房地产开发。
建筑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可以参加国家建设部的一级和二级的注册建筑师的考试。若考试合格后,可以到相关部门去注册、备案,获得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这样,就可以在相应等级的建筑设计书上具有签字的权力了,这也就相当于手中掌握了建筑设计的“生杀大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