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条件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东北电力大学考研分数线、东北电力大学报录比、东北电力大学考研群、东北电力大学学姐微信、东北电力大学考研真题、东北电力大学专业目录、东北电力大学排名、东北电力大学保研、东北电力大学公众号、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北电力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条件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考生可以从各院校的研招网进行查询,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考生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条件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东北电力大学
相比于考研,了解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条件更加苛刻,成绩要求是最基本的,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条件基本筛掉了90%的人,然后10%的优秀同学开始竞争,每年保研项目开启,大家都比较关心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条件有没有变化,一般来说,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条件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都有自己的保研条件,但是通过往年的信息都能做一个大概的猜测,每当一个保研项目开启后,同学们第一个关注的就是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条件,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自己够不够资格保研,如果不行,那就换一所或者选择考研,而获取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条件最准确的方法就是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条件可能会刷掉一些想要保研的同学,但是也不要灰心,自己仍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想要快速了解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条件,可以通过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信息网查询,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想要稳上岸,就一定要准确查询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条件,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公布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条件,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东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东北电力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燃烧火焰辐射基础研究及智能发电技术(01)燃烧火焰辐射基础研究及智能发电技术(02)高效清洁燃煤发电(02)高效清洁燃煤发电(03)新能源利用理论与技术(03)新能源利用理论与技术(04)火电机组安全节能理论与技术(04)火电机组安全节能理论与技术(05)传热强化与换热设备污垢控制(05)传热强化与换热设备污垢控制(06)油页岩/低热值固体燃料清洁高效利用(06)油页岩/低热值固体燃料清洁高效利用 | |
招生人数: | 44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工程流体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1)工程流体力学 |
|
备 注: |
2021东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考研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东北电力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燃烧火焰辐射基础研究及智能发电技术 02高效清洁燃煤发电 03新能源利用理论与技术 04火电机组安全节能理论与技术 05传热强化与换热设备污垢控制 06油页岩/低热值固体燃料清洁高效利用 07多相流理论及先进测控技术 |
|
招生人数: | 48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1工程流体力学 |
|
备 注: |
2021东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研究生参考书目
报考学院 专业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005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能源动力(专硕) 锅炉原理 《电厂锅炉原理及设备》(第四版) 叶江明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考生的考试科目为“锅炉原理”
同等学力考生需考全所有科目(共三门)
汽轮机原理 《汽轮机原理》 黄树红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泵与风机 《泵与风机》(第五版) 何川,郭立君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3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 马最良,邹平华,陆亚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考生的考试科目为“暖通空调”
同等学力考生需考全所有科目(共三门)
供热工程 《供热工程》(第四版) 贺 平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五版) 石文星,田长青,王宝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东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本学科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内起着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现为“十二五”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该学科覆盖的“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和“流体机械及工程”3个二级学科是吉林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热能工程”学科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以“计划单列、联合培养”的方式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依托“油页岩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能源有效利用与油页岩综合开发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流体机械安全节能技术吉林省工程实验室”及“节能与测控技术吉林省工程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有多相流数值计算中心和火电厂集控运行仿真中心,为教师和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培养目标
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学科对硕士研究生要求如下: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针对未来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同时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具备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三、研究方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培养从事能源开发与利用、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多相流理论与分析、火电厂热力设备节能与优化运行、强化传热、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工程设计、试验研究及技术管理人才的学科。
本学科形成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多相流动理论及应用
2.流体机械内部流动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3.换热设备污垢预测、检测与防止对策研究
4.大型电站煤粉锅炉运行性能分析与节能技术
5.油页岩开发与综合利用
6.大型电站汽轮机运行性能诊断与优化运行
7.火电厂热力系统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8.洁净煤燃烧技术与理论
9.核能发电技术
10.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技术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5年,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以连续进行课程学习一年即可修满为准。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可交替进行,除公共学位课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必修之外,其它课程可根据课题需要选择学习,但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修满学分。
2.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在入学的两周内,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指导教师。
(2)采用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可跨专业或与有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
(3)指导教师应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正式确定指导关系后两周内,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由院领导审批后报研究生部备案。
(4)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使硕士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5)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的态度和能力。丰富实践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