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辅导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长沙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长沙理工大学报录比、长沙理工大学考研群、长沙理工大学学姐、长沙理工大学考研真题、长沙理工大学专业目录、长沙理工大学排名、长沙理工大学保研、长沙理工大学公众号、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长沙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长沙理工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长沙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长沙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机械工程的研究生。

因为长沙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考研辅导一对一
考研一对一辅导班
考研派考研题库
考研派考研督学
考研派考研1v1答疑
考研派研究生筛选流程
考研派辅导方法
考研派口碑
考研派一对一辅导口碑
考研派课程体系
考研派服务流程
考研派
考研派考研问题
考研派考研资料
考研派研究生学长
考研派考研辅导
考研派考研真题资料等
长沙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长沙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长沙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机械工程的研究生。

因为长沙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长沙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长沙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长沙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长沙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机械工程的研究生。

长沙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考试科目
 个人基本情况:

  姓 名:侯志祥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71-04-4

  民 族:汉

  政治面貌:群众

  职称职务:副教授

  最后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工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0731-88282767

  E-mail :houzhixiang2008@163.com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交通控制
  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1.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3年7月:毕业于原中南工业大学自控系电气工程专业;

  2002年5月:毕业于原长沙交通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6年12月:毕业于中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3年至今在长沙交通学院和长沙理工大学任教

  2.主要工作业绩

  主要从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与交通控制方面的教学、科研与科技服务工作,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近5年先后主持、专业负责和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6项,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21篇,ISTP收录10篇。

  3.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交通部基础应用研究项目“高速公路连续追尾机理分析及其预警系统 开发”,主持,2008-2010。

  (2)湖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汽车过渡工况空燃比多步预测控制研究”,主持,2008-2010。

  (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驾驶员模型的道路交通安全机理研究”,参与,2008-2010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追尾建模”,主持,2001-2005,2005年结题,结题结论为优秀。

  (2)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适用于不同路面的车辆主动悬架集成优化控制研究”, 主持,2005-2008,2008年结题,结题结论良好

  (3)湖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动悬架的模糊控制策略研究”,主持,2003-2005,2005年通过教育厅验收。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信息融合的车用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控制方法研究”,技术负责人,2002-2006,2007年结题。

  (5)交通部基础研究项目“道路交通安全多因素动态协调机理研究”,参与,2004-2008,通过交通部验收

  (6)湖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汽车防侧滑预测控制策略研究”,参与,2005-2008,通过教育厅验收。

  (7)交通部通达计划“国产在用(客、货)汽车高速运行工况建模及应用研究”,参与,2001-2004,2005年获湖南科技进步三等奖。
  
  完成的主要论文:

  (1) Zhixiang HOU. Air fuel ratio control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generalized predictive PID controller.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USA,国际期刊),2007(4)(EI收录)

  (2) Zhixiang HOU. Simulation of air fuel ratio control using radius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Lecture notes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Germany国际期刊),2006(8).(SCI收录)

  (3) Zhixiang HOU. The Research on Air Fuel Ratio Predictive Model of gasoline during transient conditio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USA,国际期刊),2007(4)(EI收录)

  (4) Zhixiang HOU.Hammerstein mode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USA,国际期刊),2007(6)(EI收录)

  (5) 侯志祥.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辨识.中国公路学报,2006(6)(EI收录)

  (6) 侯志祥.车用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控制策略研究.内燃机学报,2003(5)

  (7) 侯志祥.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车辆主动悬架集成优化研究.汽车工程,2005(3)

  (8) 侯志祥.车用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的多步预测模型.汽车工程,2006(9)

  (9) 侯志祥.车用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的神经网络控制研究.内燃机工程,2006(6)(EI收录)

  (10)侯志祥.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车用汽油机过渡工况进气流速预测研究.高技术通讯,2006(1)(EI收录)

  (11)侯志祥.高速公路汽车追尾模型.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4)(EI收录)

  (12)Zhixiang HOU. Weight values optimization of neural network using homotopy mothod.第六届全球自动化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2006年7月(EI、ISTP收录)

  (13)Zhixiang HOU. Air fuel ratio identification of gasoline engine during transient condition based ELMAN neural network. 第六届年智能系统设计与应用国际会际,2006年8月(EI、ISTP收录)

  (14)侯志祥.基于AEPSO优化的神经网络多步预测控制研究.中南大学学报,2007(6)(EI收录)
  科研获奖:

  1.交通部通达计划“国产在用(客、货)汽车高速运行工况建模及应用研究”,参与,2001-2004,2005年获湖南科技进步三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1. 个人基本情况

  姓 名:贺尚红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5-5

  民 族:汉

  政治面貌:无

  职称职务:教授,副院长

  最后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工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0731-85258627

  E-mail :heshanghong@126.com

  2.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 机电液系统建模与仿真

  (2) 液压系统振动与噪声控制

  (3) 工程机械故障诊断与安全监控技术

  (4) 液压控制技术

  3. 主要学习经历及工作业绩:

  (1) 工作及学习经历

  分别于1986年7月和1989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控制与操纵专业毕业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8月晋升为副教授, 2002年8月晋升为教授。1999年考入中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师从钟掘院士,2003年1月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进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2006年出站,2003年9月起任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任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1月被聘为长少理工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2) 主要工作业绩

  2000年以来,任项目执行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863重大专项1项,主持完成863计划子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项、企业横向项目2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

  2000年以来,在《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重要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1篇,2篇获湖南省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参编专业书籍及专著2部;博士论文获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科研成果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4. 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续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参数模型小波调制(项目号:50875028)。

  (2)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工程机械液压减振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号:2009gk3126)。

  (3) 湖南省学位办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基于Hartley变换的连续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参数模型直接辨识。

  5. 已主持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 “863”重大专项“基于转运车的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及信息化制造” (执行负责人)

  (2) 国家863计划子项目“基于微波能的沥青路面快速维修技术和设备”

  (3)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基于小波调制的连续动力学系统参数模型直接辨识”

  (4)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机械设备机液耦合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

  (5)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小波调制的连续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参数模型直接辨识”

  (6)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连续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参数模型小波调制直接辨识”

  (7) 湖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多分辨分析的连续系统动力学模型辨识及工业应用”

  6. 论文代表作(第一作者)

  (1) 基于调制函数法的线性连续动力学系统参数模型估计. 机械工程学报. 2003,39(12)(EI收录)

  (2) 复杂流体网络动态建模与仿真新方法. 机械工程学报,2001,37(3) (EI收录)

  (3) 复杂流体网络动力学建模的一种有效方法. 中国机械工程,2001,12(2)

  (4) 平整机液压AGC系统滤波特性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2002,13(2)

  (5) 用Hartley变换实现连续动力学系统参数模型直接辨识. 中南大学学报,2007,38(1)(EI收录)

  (6) 混凝土泵车发动机万有特性模型与工况优化研究.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9,7(1)

  (7) 复杂轴系扭振动力学建模网络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2,No.2

  (8) 管道流体瞬态仿真模型的研究.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0,31(2)

  (9) 基于遗传算法的连续系统模型辨识.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32(3)

  (10) 某平整机液压压下系统在线辨识. 机床与液压,2001,No.4

  (11) 基于小波调制的连续系统模型辨识. 信息与控制,2002,31(6)

  (12) 机电系统通用建模矩阵法.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 33(5)

  (13) Model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HAGC System of a temper rolling mil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12(6)(SCI、EI收录)

  (14) Bias compensating direct identification of continuous time system with noisy output data. Proceedings of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06) , June 21-24, 2006, Dailian, China(EI、ISTP收录)

  (15) Identification of the hydraulic AGC system of cold rolling mill using RBF neural network. Proceedings of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06) , June 21-24, 2006, Dailian, China(EI、ISTP收录)

  (16) Self- adapting Fuzzy-PID Control of Variable Universe in the Non-linear Syste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2008.10 (EI收录)

  (17) Efficient approach for dynamic simulation of complex fluid networks in frequency domain.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2000, 10(6) (SCI收录)

  (18) An Intelligent Search Algorithm for Identification of ARMAX Processes.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2002, 12(2) (SCI收录)

  (19) Continuous-time System Identification Using Gaussian Modulating Filters. Proceedings of the 5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04) , June 14-18, 2004, Hangzhou, China(EI收录)

  (20) Identification of linear continuous-time system using wavelet modulating filters.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04, 15(3)(EI收录)

  (21) Approach for dynamic simulation of large-scale fluid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CFP’2001). Hongzhou,2001.4(ISTP收录)

  7. 完成的著作

  (1) 复杂机电系统耦合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著,钟掘主编),2007

  (2) 现代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系统——基本原理.故障分析与排除. 人民交通出版社(副主编),2000

  8. 科研获奖

  (1) 博士论文“连续动力学系统参数模型辨识及工业试验”2005年获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 “LHZ25沥清混合料转运车” 2005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3) 论文“复杂流体网络动态建模与仿真新方法”2002年获湖南省第九届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4) 论文“基于调制函数法的线性连续动力学系统参数模型估计” 2006年获湖南省第十一届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5) 2001获国际工程设计(IET)教育基金奖。

  9. 联系方式

  电话:0731-85258627

  E-mail: heshanghong@126.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个人基本情况:

  姓 名:蒋仁言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56-09

  民 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职务:教授,所长

  最后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博士

  工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0731-82309122

  E-mail : jiang@csust.edu.cn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可靠性工程

  2.产品质量工程

  3.工程系统的维修管理与最优决策

  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1.工作经历

  1985年3月~1998年9月:长沙交通学院汽车与机械工程系教师,助教--教授,教研室副主任—系主任。

  1997年9月~2005年6月:香港城市大学、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博士后或Research Fellow。

  2005年8月~今: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质量、可靠性与维修研究所所长。

  2.学习经历

  1982年7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年3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6年8月: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3.主要工作业绩

  主要从事汽车运用工程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其研究领域为产品质量工程、可靠性工程和各种工程系统(如大中型车队,重型机械等)的维修管理与最优决策。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项目1项;获2008年湖南省第12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在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达29万元。在重要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以及大量其它论文。出版专著4本,最近出版的专著为《Maintenance: Decision Models for Management》(英文)。

  他是国际可靠性与维修领域重要的研究专家;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bility Engineering”编委;20多家国际杂志或出版商的稿件评阅人。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系统的老化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70771015)

  2.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多单元系统维修理论及应用研究(06A004)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项目:Maintenance: Decision Models for Management

  完成的主要论文(2005年~至今):

  1. R. Jiang, Optimization of alarm threshold and sequential inspection schem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doi:10.1016/j.ress.2009.09.012, in press

  2. R. Jiang, A non-parametric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 Maintenance and Reliability, 2009, No. 3, 77-80.

  3. R. Jiang, An analytically tractable approximation to the renewal fun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Engineering, Vol. 6, No. 2, 2010, 9-21.

  4. R. Jiang, Failure-counting based health evaluation of vehicle fleet, IEEE-Prognostics & System Health Management Conference 2010 (PHM-2010 Macau), 12-14 January, 2010, Macau, China (accepted)

  5. R. Jiang, A simple approximation of the Weibull renewal function,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EEM2009), Dec. 8-11, 2009, Hong Kong (accepted)

  6. R. Jiang, Cluster Analysis of Maintenance Management Problems,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EEM2009), Dec. 8-11, 2009, Hong Kong (accepted)

  7. R. Jiang, An accurate approximate solution of optimal sequential age replacement policy for a finite-time horizon,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Volume 94, Issue 8, August 2009, Pages 1245-1250

  8. R. Jiang,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for modeling reliability growth of complex repairable systems, The Proceedings of 2009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liability, 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 in Chengdu, Sichuan, China(July 20-24,2009), 326-329

  9. R. Jiang, Required Characteristics for 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World Congres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in Xiamen ,Fujian ,China(May 19-21,2009), 228-232

  10. R. Jiang, A Product Quality Index Derived from Product Lifetime Distribution.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Mechatronics Automation in Zhangjiajie, Hunan, China (April 11-12, 2009), 573-577

  11. R. Jiang and D.N.P. Murthy, Impact of Quality Variations on Product Reliability,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Volume 94, Issue 2, February 2009, Pages 490-496.

  12. R. Jiang and Xiaona Yuan, A new approach for multi-criteria ABC analysi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44-46, 2008, 581-586.

  13. R. Jiang, M. Zhang, Vehicle fleet replacement decision: some possible polices, WCEAM-IMS 2008, Beijing.

  14. R. Jiang, Xin Wang,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 for spare parts demand forecasting, WCEAM-IMS 2008, Beijing.

  15. R. Jiang, CBM decisions for a fixed control limit policy, WCEAM-IMS 2008, Beijing.

  16. Jiang R, Yuan X. 2008. A new approach for multi–criteria ABC analysis.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Reliability (PDR’08), Chengdu.

  17. R. Jiang, A Gamma-normal series truncation approximation for computing the Weibull renewal function,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Volume 93, Issue 4,April 2008, Pages 616-626.

  18. R. Jiang and A.K.S. Jardine, Health state evaluation of an item: a general framework and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Volume 93, Issue 1, January 2008, Pages 89-99.

  19. R. Jiang, X.P. Yan (2008),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diesel engines, in K.A.H. Kobbacy and D.N.P. Murthy (Eds), Complex System Maintenance Handbook, Springer-Verlag (London) Ltd., Chapter 22.

  20. R. Jiang and A.K.S. Jardine (2007), An optimal burn-in preventive-replacement model associated with a mixture distribution,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Vol. 23, No. 1, 83-93.

  21. R. Jiang, Ganhua Qin, 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degree of maintenance for multi-unit system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EEM2007), Dec. 2-5, 2007, Singapore,617-620.

  22. R. Jiang, A new three-parameter Weibull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liability, 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 (ICRMS’2007), Aug. 22-26, 2007, Beijing, China,30-33.

  23. R. Jiang and A.K.S. Jardine (2006), Optimal failure-finding interval through maximizing avail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Vol. 11, No. 3, 174-178.

  24. Jiang, R.; Ji, P.; Tsang, A.H.C. (2006), Preventive effect of optimal replacement policies. Journal of Quality in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Vol. 12, No. 3, 267-74.

  25. R. Jiang, A.K.S Jardine (2006), Composite scale modeling in the presence of censored data,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Vol. 91, No. 7, 756-764.

  26. R. Jiang, An optimization model of inspection associated with a non-monotonic failure rate model.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ICME2006), Oct. 15-18, Chengdu, China, 635-640.

  27. R. Jiang, A.K.S Jardine (2005), Two optimization models of the optimum inspection problem,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56 (10): 1176-1183.

  28. R. Jiang and A.K.S. Jardine (2005), An optimal burn-in-preventive-replacement model associated with a mixture distributio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ICQR2005), 773-779, Beijing, August 9-11, 2005.

  29. 蒋仁言,失效发生率与老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国运筹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八届可靠性学术会议,南京,2009年11月6-8日(已收录)

  30. 蒋仁言,袁晓娜,覃官华,某车型电瓶寿命的建模与分析.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8年3期。

  31. 覃官华,蒋仁言,袁晓娜,尼桑PK210蓄电池的可靠性建模和分析.公路与汽运2008年4期。

  完成的著作:

  1、蒋仁言, D.N.P. Murthy (2008), Maintenance: Decision Models for Management. 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科学出版社,308页。

  2、D.N.P. Murthy, Min Xie, 蒋仁言 (2003), Weibull Models, John Wiley & Sons, Hoboken, New Jersey, 375页。

  3、蒋仁言,左明健,可靠性模型和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70页。

  4、蒋仁言,威布尔模型族:特性、参数估计和应用,科学出版社,1998,233页。

  科研获奖:

  1.在混合分布情况下的最优老化及预防替换模型,2008年湖南省第12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个人基本情况:

  姓 名:雷正保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4年12月

  民 族:汉

  政治面貌:群众

  职称职务:教授

  最后学历、学位:博士后出站、工学博士

  工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邮政编码:410004

  E-mail:leizhengbao001@163.com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专业领域: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汽车安全智能化技术

  汽车起重机安全新技术

  车-路系统动力学

  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1、工作经历

  1988.3-1996.8 浦沅集团公司,工程师、高工、主任工程师;从事汽车起重机产品开发。

  1996年9月~今: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2000.12-2003.8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

  1996.9-今 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学习经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机械专业,本科生;

  1985年9月-1988年3月:西南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

  1996年9月-1999年10月: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0年3月-2003年8月:中南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上汽通用五菱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4年3月获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2006年3月获长沙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

  3、主要工作业绩

  主要从事车辆安全智能化方面的教学、科研与科技服务工作,重点从事车辆动力学、汽车碰撞安全、车辆自动防撞、结构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承担了我校第一个国家863计划项目,主持其他科研项目一批。研究成果在中联重科、北汽福田、桂林大宇、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湖南鹏翔车架有限公司、湖南省公路局、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湖南省长湘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学“大型结构碰撞实验室”等单位得到推广与应用,最多的已连续应用22年多,目前产生社会经济效益100亿元/年以上,还有3项成果正在另外3家企业推广应用中,有2项发明专利已签署转让合同,有1项成果在2009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上签约,签约金额3000万元。

  主持研制的大型结构碰撞实验室,有效牵引跑道长度达216米、能开展船舶-桥梁碰撞试验、汽车-桥梁碰撞试验、汽车碰撞试验、汽车翻滚试验、汽车-护栏碰撞试验、汽车-交通设施碰撞试验等试验,最大牵引质量达18000kg、最高碰撞速度达120km/h的室内电力牵引大型结构碰撞实验室,已投入营运。

  该试验室的特点:

  (1)世界唯一能够开展船舶-桥梁碰撞试验的大型实验室;

  (2)世界最大的室内电力牵引汽车-桥梁碰撞实验室;

  (3)中国唯一的室内电力牵汽车-交通设施碰撞实验室;

  (4)中国南方唯一的汽车-护栏碰撞实验室;

  (5)中国试验能力最大的汽车碰撞及汽车翻滚实验室。

  该实验室的宗旨:做别人做不了的实验。

  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第三届湖南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第四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全国交通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与荣誉称号14项。

  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教材1部、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主持建设的“汽车/护栏碰撞实验室”,最大试验能力达18t、120km/h,这是我国南方唯一既能做汽车碰撞试验,又能做护栏碰撞试验的大型实验室。

  兼任《振动与冲击》第六届编委、《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交通科学与工程》编委等社会职务。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被撞桥梁结构安全评估与防撞措施研究”(合同号:CXKJSF0108-4),交通部重点项目(交通运输部交函科技【2009】333号文件)“京珠复线长沙至湘潭高速公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科技示范工程项目”。

  2、“高速公路柔性护栏关键技术研究” (合同号:CXKJSF0107),交通部重点项目(交通运输部交函科技【2009】333号文件)“京珠复线长沙至湘潭高速公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科技示范工程项目”。

  3、“基于拓扑优化的纯电动汽车正面车-车碰撞相容性车身概念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175050);

  4、“高速公路护栏在酸雨环境抗腐蚀性技术研究”,湖南省交通科技计划项目。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863计划项目:汽车碰撞吸能系统智能化概念技术;

  2、“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编号:2009BAG13A02)子题之“山区公路交叉跨线桥梁桥下行车安全评估及保障技术”及子题“山区公路路侧安全性量化分析系统”;

  3、长沙市重点项目:汽车碰撞智能吸能技术的产品研制;

  4、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新型汽车碰撞吸能系统的中试研究。

  5、湖南省中青年基金项目: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型CAD/CAE/CAM一体化技术;

  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汽车覆盖件冲压过程分析的无网格模具CAE方法;

  7、交通部重点项目:在用汽车高速碰撞的安全性设计与改进技术;

  8、教育部重点项目:新型汽车碰撞能量吸收装置研究;

  9、交通部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半刚性防撞护栏设计新技术及应用研究;

  10、湖南省交通科技计划项目:山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标准及结构型式研究;

  11、长沙市项目:道路交通事故快速三维再现系统;

  12、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再现系统软件开发;

  1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汽车前部纵向冲击主动控制研究;

  14、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抗撞击结构零部件的形状及拓扑优化设计;

  15、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汽车覆盖件回弹分析、控制与补偿技术;

  16、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V2车身上部结构强度CAE分析;

  17、湖南亮财汽车安全科技有限公司项目:LC-CEAE101汽车碰撞消能保护器研究;

  18、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项目:柔性护栏首次碰撞安全性试验研究;

  19、湖南德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汽车防撞装置安全性能试验研究;

  20、中联重科项目:QY16C汽车起重机研制;

  21、湖南鹏翔车架有限公司项目:第二代农用流动式起重机研制的关键技术;

  22、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CAD/CAE/CAM一体化技术及其工业应用研究;

  23、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成果产业化研究与管理中心项目:FCZ系列轮辐式结构安全防护装置委托碰撞实验。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目录(含论文、著作、课题、专利及科研获奖):

  一、公开出版的专著(6部)

  1、雷正保,王素娟,付爱军,林骥,汽车碰撞的安全与吸能,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 978-7-81099-549-8, 2008.9

  2、雷正保,谢玉洪,李海侠. 大变形结构的耐撞性,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7-81099-184-1/O.23,2005.3

  3、雷正保,唐波,刘兰. 车-路-护栏系统的碰撞安全性,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099-714-0,2009.9

  4、雷正保. 汽车纵向碰撞控制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湖南大学出版社,ISBN7-81053-279-0/U.4,2001.2

  5、雷正保. 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CAE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7-81024-960-6/U,2003.5

  6、雷正保主编,乔维高,姜华平副主编,王建军主审. 交通安全概论,人民交通出版社,交通类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教材,ISBN978-7-114-08044-9,2010.1

  二、论文

  PART 1 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方面的论文

  P1、雷正保,唐宁. 斜角撞击下中空螺纹杆的优化设计[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7(4):64-68

  P2、雷正保,罗献华,张晓园. 汽车/护栏碰撞实验室的总体设计[C],2010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8.25-8.28,2010, 中国重庆,PP568-574

  P3、雷正保,王素娟,彭作. 第二代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的研制,2009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ugust 11-13,2009,中国武汉,PP:149-154

  P4、雷正保,彭作. The third-time leap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ique[C],Seventh Asia-Pacific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nference & ICCTP 2008,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May 25-28, 2008

  P5、雷正保,付爱军,杜青云,侯石静. 轻型客车车身的翻滚安全性设计方法[J],交通科学与工程, 2009.25(1):63-71,76

  P6、雷正保,颜海棋,周屏艳,余进修,周志刚. 山区公路混凝土护栏碰撞特性仿真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7(1):85-92

  P7、雷正保, 周屏艳,颜海棋. 护拦防护重型车辆撞击的能力[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3):65-73

  P8、雷正保,杨兆. 汽车-护栏碰撞系统的安全性研究[J],汽车工程,2006.28 (2):152-158

  P9、雷正保,周屏艳,颜海棋,钱小敏. 汽车-护拦系统耐撞性研究的有限元模型,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8):9-16

  P10、雷正保,杨兆.三波护栏的耐撞性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6.23(7):130-136

  P11、雷正保,杨兆.汽车撞击护栏时乘员的安全性研究,振动与冲击,2006.25(2):5-11

  P12、雷正保,彭子荣. 微型客车的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技术研究[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1):54-60

  P13、雷正保,龙建强. 汽车碰撞CAE技术中几个尚未解决的问题[J],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3.19(3):8-13

  P14、雷正保. 大力开展半刚性护栏防撞新机理的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02.21(1):1-6

  P15、雷正保,钟志华,李岳林. 汽车碰撞过程中乘员冲击响应的分析方法及应用[J],中国公路学报,2001.14(2):115-119

  P16、雷正保. 汽车纵向碰撞控制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J], 振动与冲击, 2001.20(1): 39-40,11

  P17、雷正保,钟志华,李光耀,刘振闻,罗云飞. 受冲薄壁结构动力效应的显式有限元分析[J], 力学学报, 2000.32(1):70-77

  P18、雷正保, 钟志华. 受冲薄壁结构后屈曲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J], 应用力学学报, 2000.17(4):158-163

  P19、雷正保,钟志华. 受冲板壳结构的弹塑性力学特性分析[J], 振动工程学报, 2000.13(1):78-83

  P20、雷正保. 汽车结构的大变形动态相似准则及相似计算精度[J], 实验力学, 2000.15(4): 429-435

  P21、雷正保, 钟志华. 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有对策[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26(1): 33-36,42

  P22、雷正保, 钟志华. 结构碰撞分析中的动态显式有限元方法及应用[J], 振动与冲击, 1999.18(3): 71-76

  P23、雷正保, 钟志华. 相似结构动力响应的外推方法及精度特性[J], 振动与冲击, 1999.18(2):17-22

  P24、雷正保, 钟志华. 汽车碰撞仿真研究发展趋势[J],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1999.15(1):18-22

  P25、雷正保, 钟志华. 汽车安全车身评定标准发展趋势[J], 上海汽车, 1997.(9):36-40

  P26、Zhengbao Lei, Xiaoyuan Zhang, Muxi Lei. Overall Design Method for Large Structure Crash Testing Laboratory[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55-260 (2011) pp 1755-1759(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 (2011)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255-260.1755

  P27、Zhengbao LEI,Xiaoyuan ZHANG, Ziju LI, Muxi LEI, Zuo PENG.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new concept safety system for vehicle automatic anti-collision[C],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MACE2011), Volume1(Paper number:M43721),374 -377, July 15-17,2011, Inner Mongolia,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37-8.

  P28、李静,雷正保,朱海文. 螺纹剪切式碰撞吸能系统的零件模型开发[J],工程图学学报,2011.32(2):31-36

  P29、李素霞,雷正保,付爱军. 带有CST的微型客车正面碰撞仿真分析[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0.26(2): 78-84

  P30、唐宁,雷正保. 矩形螺纹剪切吸能影响因素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0.(2): 11-14

  P31、朱海文, 雷正保,李静. 螺纹剪切式碰撞吸能系统快速推进装置研究[J],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9.(6): 90-93

  P32、杜青云,雷正保,魏书彬,王志起. 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控制新方法[C],台湾逢甲大学人言大楼启垣厅(台中市西屯区文华路100号),2009 海峡两岸智能型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2009年5月20、21日

  P33、杨兆,朱荣福,颜海棋,雷正保. 新型前纵梁结构碰撞吸能特性分析[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08.22(4): 21-25

  P34、付爱军,雷正保,罗建国,黄充. GL6460L轻型客车的翻滚碰撞安全性[J],公路与汽运,2008.124(1):1-3

  P35、罗 义,雷正保. 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应用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7.121(4):4-6

  P36、杨兆,雷正保,周宇. 碰撞事故再现的快速仿真[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1):36-40

  P37、周宁,雷正保. 客车动态翻滚试验仿真研究[J], 汽车科技, 2005.(5):37-40

  P38、周宇,雷正保,杨兆. 基于预变形控制理论的汽车前纵梁仿真设计[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4):34-38

  P39、唐波,雷正保. 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立柱改进设计[J], 客车技术, 2004.(3):30-32

  P40、李海侠,雷正保,谢玉洪. 地基中护栏立柱的有限元模型[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5(2):24-25

  P41、唐波,雷正保. 大型豪华客车动态翻滚试验设计方案[J], 客车技术, 2003.(4):19-20

  P42、谢玉洪,雷正保,李海侠, 宁英. 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3.(12):40-43

  P43、刘振闻, 雷正保. 汽车传动轴受冲抗力峰值的显式有限元分析[J], 中国公路学报, 1999.12(2): 110-115

  P44、刘振闻, 雷正保. 受冲薄壳弹塑性大变形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1999.15(2):17-21

  P45、Run AI, Muxi LEI, Zhengbao LEI and Bifeng OU. The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of Ship/bridge Crash Testing Laboratory[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55-260 (2011) pp 467-471(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 (2011)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255-260.467

  P46、Bifeng Ou, Chenchen Chen, Zhengbao Lei, Xinchao Zhang, Muxi Lei, Yonghan Li. Project Design of Neotype Wire rope safety Barrier, 2011 CEBM,July 29-31, 2011 Kunming, China

  P47、Chenchen Chen, Muxi Lei, Zhengbao Lei, Yonghan Li, Xinchao Zhang, Guobin Liu. Research on Design of Neotype Wire Rope Safety Barrier[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55-260 (2011) pp 4150-4154(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 (2011)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255-260.4150

  P48、Guobin Liu, Muxi Lei, Zhengbao Lei, Chenchen Chen,Bifeng Ou. Design of Collision-proof Equipments for Non-navigable Hole of Inland River Bridge[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55-260 (2011) pp 1740-1744(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 (2011)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255-260.1740

  P49、Yanzhao Wang, Muxi LEI, Zhengbao Lei, Jianjun Ling. High Speed Photography System of Vehicle/Barrier Crash Testing Laboratory[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55-260 (2011) pp 1745-1749(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 (2011)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255-260.1745

  P50、Sujuan WANG, Zhengbao LEI, Yonghan LI, Muxi LEI, Jian ZHAO. A Research of Real-time Protective Barrier System for Automobile Safety[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Volume 1 (Paper number:E45790), 58-61,April 16-18, 2011,XianNing,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53N-PRT,ISBN: 978-1-61284-470-1

  P51、Xiaoyuan ZHANG, Zhengbao LEI, Muxi LEI, Yonghan LI. Influence of vehicle weight on CST shear fracture and blunt edge roundness[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Volume 2(Paper number:E94914), 1336-1339,April 16-18, 2011,XianNing, China,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53N-DVD,ISBN: 978-1-61284-457-2

  P52、Jianqiu XU, Zhengbao LEI, Muxi LEI, Yiheng LIU.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hapes of thread section on inverse identification while cutting the thread[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Volume 1 (Paper number:E37158), 861-864,April 16-18, 2011,XianNing,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53N-PRT,ISBN: 978-1-61284-470-1

  P53、Shubin WEI, Muxi LEI, Zhengbao LEI, Yiheng LIU.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rank-slider-CST and traditional low rear protective device of truck[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Volume 1 (Paper number:E69642), 821-824,April 16-18, 2011,XianNing,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53N-PRT,ISBN: 978-1-61284-470-1

  P54、Jianghua FU, Zhengbao LEI, Muxi LEI, Xianhua LUO. The CST design method of matching both European and American crash regulations. [C],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MACE2011), Volume 1(Paper number:M78916), 778-781, July 15-17, 2011, Inner Mogolia,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73-8.

  P55、Hao QIU, Zhengbao LEI, Tom Ziming QI, Xiaochun ZHU, Zhijun Deng. A Novel Design of an Electric Vehicle with Lateral Moving and In Situ Steering[C],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MACE2011), Volume 9(Paper number: M93338),7138-7141,July 15-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37-8.

  P56、YAN Yifu, LEI Zhengbao, LEI Muxi. Matching research between ZOTYE AUTO and a new generation of Double-CST, MACE 2011, July 15 -17, 2011 Inner Mongolia, China

  P57、Jianbao GUO, Zhengbao LEI, Yonghan LI, Muxi LEI. Research on Security Measures under overpass Bridge[C],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MACE2011), Volume 3(Paper number:R34592),2493-2496,July 15-17,2011, Inner Mongolia,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37-8.

  P58、Ru HE, Muxi LEI, Zhengbao LEI. Research on the Setting of Vertical Clearance under the Overpass Bridge[C],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MACE2011), Volume 3(Paper number:R71607),2520-2523,July 15-17,2011, Inner Mongolia,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37-8.

  P59、Qingyu PENG, Muxi LEI, Zhengbao LEI. The Roadside Clear Zone Distance Research[C],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MACE2011), Volume3(Paper number:R12889),2751-2754, July 15-17,2011, Inner Mongolia,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37-8.

  P60、Hui GAN, Zhengbao LEI, Sujuan WANG. The Research and Manufacture of the Energyabsorbing Device by Cutting Screw Thread Teeth for Automobile Collision on Practical Car[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Volume 1 (Paper number:E57378), 879-882,April 16-18, 2011,XianNing,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53N-PRT,ISBN: 978-1-61284-470-1

  P61、彭作,雷正保,王志起. 用于众泰2008汽车的螺纹剪切式碰撞吸能装置的设计计算[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30(1):10-15

  P62、甘辉,雷正保,王素娟. 面向众泰2008汽车的螺纹剪切式吸能装置的设计制造[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3):128-130

  P63、赵建,雷正保,王素娟,欧碧峰. 高速公路跨线桥防撞护栏碰撞试验条件及评价标准研究[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26(4):65-69

  P64、雷正保,陈晨晨,李永汉,张新超,雷沐羲. 新型柔性护栏研究[C],2011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8.24-2011.8.26,中国北京,PP:57-61

  P65、郭建保,雷正保,陈晨晨,雷沐羲. 禁止超高车辆通过跨线桥下的技术研究[C],2011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8.24-2011.8.26,中国北京,PP:83 -86

  P66、杨兰,雷正保,雷沐羲. 超高车辆对桥梁面板的碰撞安全性分析[C],2011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8.24-2011.8.26, 中国北京, PP:110 -113

  P67、雷泽湘,雷正保,雷沐羲,李永汉. 路侧净区宽度对车辆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C],2011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8.24-2011.8.26, 中国北京,PP:258-261

  P68、彭庆余,雷正保,雷沐羲. 路侧宽度对车辆行车安全的评估方法研究[C],2011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8.24-2011.8.26, 中国北京,PP:271-274

  P69、何茹,雷正保,雷沐羲。跨线桥梁桥下净空高度的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C],2011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8.24-2011.8.26, PP:521-523

  P70、Sujuan WANG, Zhengbao LEI, Jian ZHAO,Yonghan LI, Muxi LEI, Yiheng LIU.A Research of Similarity Design of Collision Guardrails under the Overpass[C],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MACE2011), Volume 3(Paper number:R32508),1903-1906,July 15-17,2011, Inner Mongolia,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37-8.

  PART 2 优化设计方面的论文

  O1、Zhengbao LEI, Shubin WEI, Qingyun DU. Explicit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cutting-screw-thread on basis of dual-RSM[J],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2010.5(4):423-430.

  O2、LEI Zhengbao,LIU Lan,PENG Zuo,HOU Shijing. Research on the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of curved-road concrete barriers, ICCTP 2009: Critical Issues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Planning,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2009 ASCE, 277-286

  O3、雷正保,彭作,刘兰,侯石静. 弯道混凝土护栏碰撞特性的优化设计[J],振动与冲击, 2009.28(5): 6-9,26

  O4、雷正保,侯石静,周志刚,余进修,彭作. 定墩长间断式直道混凝土护栏的最优结构参数[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8.8(4): 110-115

  O5、雷正保,余进修, 颜海棋,周志刚,周屏艳.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间断式砼护栏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7.26(7):13-17,58

  O6、雷正保,刘兰,侯石静. Research on the optimal structure parameter of interrupted type concrete guardrail with certain length concrete frusta,FM2007国际会议主题演讲及论文集论文,2007年10月31日-11月5日

  O7、雷正保, 钟志华. 汽车前部纵向冲击力学特性加权优化设计[J], 振动与冲击, 1998.17(4):49-52

  O8、雷正保, 钟志华. 汽车前部纵向力学特性优化设计[J], 上海汽车, 1998.(2):9-10

  O9、雷正保. 汽车起重机副臂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J], 建筑机械:上半月, 1993.(10): 28-30,27

  O10、雷正保,吴炎. 全路面汽车起重机三桥转向遥臂机构优化设计[J], 工程机械, 1991.22(4):16-19

  O11、雷正保. 汽车起重机伸缩臂在等强度条件下的优化设计[J], 工程机械, 1989.20(12):8-11

  O12、Jianghua FU, Muxi LEI, Zhengbao LEI, Xianhua LUO. Research of lightweight design method to CST[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Volume 1 (Paper number:E50414), 574-577,April 16-18, 2011,XianNing,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53N-PRT,ISBN: 978-1-61284-470-1

  O13、魏书彬,雷正保,杜青云. 汽车碰撞时吸能螺纹剪切分析的网格优化[J], 机械强度, 2010, 32(5):859-864

  O14、李静,雷正保,朱海文. 基于APDL的CST系统零部件参数化有限元模型[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0.26(1): 85-89

  O15、徐见秋,雷正保,罗宪华. 螺纹剪切式碰撞吸能装置最优螺纹参数设计[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0.26(1): 90-96

  O16、李素霞,雷正保,陈志,王志起. 面向中级轿车的低成本螺纹剪切吸能结构优化设计[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6(2): 51-56

  O17、Muxi LEI, Zhengbao LEI, Shubin WEI, Yonghan LI. Geometry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crank-slider-CST type low rear protection device of truck[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Volume 5 (Paper number:E27254), 4112-4115,April 16-18, 2011,XianNing,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53N-PRT,ISBN: 978-1-61284-470-1

  O18、Shubin WEI, Muxi LEI, Zhengbao LEI, Yonghan LI.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for the thread of crank-slider-CST type low rear protective device of truck[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Volume 1 (Paper number:E75094), 527-530,April 16-18, 2011,XianNing,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53N-PRT,ISBN: 978-1-61284-470-1

  O19、Jianqiu XU, Zhengbao LEI, Muxi LEI. Inverse identification research for dynamic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of thread material based on MSARS algorithm[C],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MACE2011), Volume 1(Paper number:M50422), 366-369, July 15-17, 2011, Inner Mogolia,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73-8.

  O20、Chenchen CHEN, Muxi LEI, Zhengbao LEI,Xinchao ZHANG, Jianbao GUO, Yonghan LI. Optimization Design of C-post Wire rope safety Barrier[C],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MACE2011), Volume 3(Paper number:R54106),2342-2345,July 15-17,2011, Inner Mongolia,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37-8.

  O21、Jian ZHAO, Zhengbao LEI, Sujuan WANG, Yonghan LI, Muxi LEI. Optimization of the level of SS Crash Barrier Overpass Bridge on Highway[C],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MACE2011), Volume 3(Paper number:R89821),2346-2349,July 15-17,2011, Inner Mongolia,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37-8.

  O22、鄢一夫,雷正保. 公称直径为38 mm的CST参数优化设计[J],公路与汽运,2011.(1):12-16

  O23、赵建,雷正保,王素娟. 基于响应面法的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优化设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30(4):560-565

  O24、Yifu YAN, Zhengbao LEI, Muxi LEI, Huimin GUO. Matching research between ZPTYE AUTO and a new generation of double-CST[C],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MACE2011), Volume 1(Paper number:M20558), 396-399, July 15-17, 2011, Inner Mogolia,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73-8.

  PART3 动力学及其控制方面的论文

  D1、Zhengbao LEI,Sujuan WANG2,Xiaoyuan ZHANG. Th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of The Second-generation CST Vehicle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ICCTP 2010: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s—Green•Intelligent•Reliable © 2010 ASCE, 710-721

  D2、雷正保,付爱军, 黄充,钟志华. 拉延筋模拟方法对覆盖件CAE结果影响的工业试验[J],汽车工程,2004.26(1): 73-77,97

  D3、雷正保, 钟志华. 大力开展汽车前部纵向冲击主动控制研究[J], 中南汽车运输, 1998.(4):1-4

  D4、雷正保,钟志华. 砂轮破裂后磨床工作机构动态过程的仿真分析[J], 系统仿真学报, 1999.11(6): 465-468

  D5、雷正保, 钟志华. 磨床砂轮破裂后防护罩变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J], 机械科学与技术, 1999.18(4):592-595

  D6、雷正保,王素娟,张晓园. 第二代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电子控制系统,汽车工程,2009243,2009.31(12):1185-1188,1161

  D7、杜青云,雷正保,魏书彬. 汽车碰撞预警与碰撞吸能技术结合的CST控制系统[J],中国机械工程,2011.22(6):751-755

  D8、李自菊, 雷正保,曾雁. 基于制动系统的CST电控系统智能设计[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0.26(2): 71-77

  D9、甘辉,雷正保,王素娟. 基于实车的螺纹剪切式吸能装置单电机传动系统设计[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0(6): 132-135

  D10、李自菊,雷正保,曾雁. 基于制动系统实时监测的CST电控系统[J], 公路与汽运,2010.(1): 5-8

  D11、杜青云,雷正保,魏书彬,王志起. 基于汽车安全状况的CST控制方法[J],交通科学与工程,2009.25(2):83-89

  D12、王素娟,雷正保,赵建. 带保险杠系统的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电子控制系统[J], 振动与冲击, 2009.28(2):181-186

  D13、杜青云,雷正保,魏书彬. 基于主被动结合的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智能吸能控制系统[J],公路与汽运,2009.130(1):6-9,23

  D14、王素娟,雷正保,赵建. 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电控系统[J],公路与汽运,2008.126(3):11-14

  D15、Xiaoyuan Zhang, Muxi Lei, Zhengbao Lei, Bifeng Ou. The Study for the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e Electric Power Traction System in the Bridge/ Shipping Crash Testing Laboratory[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55-260 (2011) pp 1750-1754(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 (2011)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255-260.1750

  D16、Zhihua DING, Zhengbao LEI, Muxi LEI. Research on New Automobile Power Hydraulic Braking System by Vibratory Energy[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Volume 1 (Paper number:E18337), 658-660,April 16-18, 2011,XianNing,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53N-PRT,ISBN: 978-1-61284-470-1

  D17、杨兆,雷正保. 基于ADAMS仿真求解集装箱正面吊运机作业稳定系数[J], 港口装卸, 2005.(3):7-9

  D18、Zhihua DING, Zhengbao LEI, Muxi LEI. Research on New Method of Automobile Developing Process Reengineering[C],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MACE2011), Volume 1 (Paper number:M44881), 617-620, July 15-17, 2011, Inner Mogolia,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73-8.

  D19、Zhihua DING, Zhengbao LEI, Muxi LEI. Research on New Vibratory Energy-Recycling Hydraulic Damping System [C],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MACE2011), Volume 1(Paper number:M53904), 621-623, July 15-17, 2011, Inner Mogolia,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73-8.

  D20、Sujuan WANG, Zhengbao LEI, Yonghan LI, Muxi LEI, Jian ZHAO, Yiheng LIU. A Research of Cooperative Control Method on Multi-system Containing CST for Automobile Safety[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Volume 1 (Paper number:E46313), 54-57,April 16-18, 2011,XianNing, 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53N-PRT,ISBN: 978-1-61284-470-1

  D21、Zhi-hua Ding, Zheng-bao Lei and Mu-xi Lei. Research on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of New Recycling Vibrational Energy Hydraulic Damping System[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308-310 (2011) pp 610-613(Advanced Design Technology), © (2011)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308-310.610

  D22、Hao Qiu, Zhengbao Lei, Tom Ziming Qi and Zhurong Dong. A Novel Design of a Suspension System for Omni-directional Electric Vehicles[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308-310 (2011) pp 1826-1831(Advanced Design Technology), © (2011)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308-310.1826

  D23、Bin ZHENG, Zhengbao LEI, Muxi LEI, Yiheng LIU. Study of Traffic Flow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Nearness Degree Data Fusion Technology[C],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MACE2011), Volume 3(Paper number:R65112),2585-2588,July 15-17,2011, Inner Mongolia,China, IEEE Catalog Number: CFP1143K-PRT,ISBN: 978-1-4244-9437-8.

  三、发明专利

  1、车辆用螺纹剪切式碰撞吸能装置,公告日:2009.7.23,ZL200910303192.2

  2、自适应冲击能量吸收装置,公告日:2009.2.11,ZL200710034933.2

  3、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公告日:2005.10.12,ZL03124568.4

  4、防撞护栏,公告日:2007.5.23,ZL200410047095.9

  5、变高度自适应公路护栏防阻块,公告日:2006.4.12,ZL200310110470.5

  6、货车尾部防撞装置,201010516321.9

  7、桥墩防撞装置,201010516323.8

  8、吸能导向桥墩防撞装置,201110023468.9

  四、科研获奖

  1、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1等奖。成果名称“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及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参与);

  2、获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1等奖。成果名称“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参与);

  3、获2003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3等奖。成果名称“汽车车身设计、改进及制造新方法与关键技术”(主持);

  4、动态大位移大转角大变形弹塑性相似结构的相似比(2003年《机械工程学报》创刊50周年来最优秀的50篇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个人基本情况:

  姓 名:李岳林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3-07-28

  民 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职务:教授,产学研办常务副主任

  最后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工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0731-82309731

  E-mail :li.yuelin@163.com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

  2.车辆运行安全与效率

  3.汽车电子技术

  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1.工作经历

  1989年6月~2003年8月:长沙交通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系教师,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汽车教研室副主任、内燃机教研室主任、系实验中心主任、系主任助理、副主任。

  2003年9月~2006年11月: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6年12月~2011年7月: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年7月~至今:长沙理工大学产学研办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学习经历

  1986年7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内燃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9年6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内燃机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3年6月:毕业于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4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国立群马大学机械工程系内燃机研究室从事内燃机燃烧机理和排放控制研究。

  3.主要工作业绩

  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6年评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湖南省优秀教师(立二等功)。自1989年从“内燃机燃烧与排放”研究方向研究生毕业以来,一直在内燃机工作过程、燃烧与排放学科中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通过博士期间的学习,使得申请者在该领域打下了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通过出国进修访问,了解了国外内燃机燃烧领域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掌握了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动向。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 “化油器式汽车燃用液化石油气-汽油双燃料混合器及其智能控制器”课题,获得了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交通部重点项目“汽车排放对环境影响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获得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开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15篇为国家一级期刊,8篇进入SCI、EI检索。主编出版了3本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交通运输环境污染与控制”和“汽车排放污染与噪声控制”,出版了专著“汽油机多区燃烧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汽油机加速瞬态工况掺氢燃烧规律及控制方法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经费6万元

  (2)汽油机加速瞬态工况燃烧规律及控制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60万元

  (3)横向项目:工程机械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经费50万元。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基于符号时间序列方法的汽油机燃烧循环变动控制策略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6JJ20045),经费10万元

  (2)汽油机加速瞬态燃烧规律及排放特性研究,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经费6.8万元

  (3)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弹性模量研究(一期), 经费15万元;

  (4)交通部项目“高速公路在用汽车安全与排放相关性能的研究”,2000年经湖南省科技厅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5)湖南省科技厅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汽油机多区燃烧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2003年经湖南省科技厅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6)交通部通达计划“国产在用(客、货)汽车高速运行工况建模及应用研究”,2004完成鉴定,2005年获湖南科技进步三等奖。

  (7)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EGR降低汽油机NOx排放的模拟计算和试验研究”,2004年经湖南省教育厅验收结题,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申请者是项目负责人。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符号时间序列方法的汽油机瞬态排放特征分析”,2004年结题。

  (9)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符号时间序列方法的汽油机燃烧循环变动特征分析”,2005年经湖南省科技厅验收优秀。

  完成的主要论文:

  (1)李岳林等. 汽油机怠速稳定性的复合模糊-PID控制方法研究.内燃机工程,2010,31(3):57~60

  (2)王立标, 李岳林等. 车辆横向稳定性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策略研究.汽车工程,2010,32(6):494~496

  (3)刘省波, 李岳林等. 关于高EGR率下的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研究.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10,39(4):25~28

  (4)李岳林等. 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发动机非稳态工况控制.汽车工程,2009,31(7):674~677

  (5)李岳林等. 汽油机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汽车工程,2008(6):511~513.

  (6)王立标, 李岳林等.基于非线性电子控制节气门系统优化内燃机性能.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8(4):44~46.

  (7)李岳林等.冷却水温度对汽油机起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8(1):54~57.

  (8)王立标, 李岳林等.汽油机加速工况多区燃烧模型参数的研究.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08(1):20~22.

  (9)李岳林等.汽油机恒转矩增转速瞬态工况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7(4):54~58.

  (10)张志永,李岳林.汽油机加速工况准维燃烧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汽车科技,2006(5):32~33.

  (11)李岳林等.分形在汽油机准维燃烧模型中的应用研究.内燃机工程,2006,27(3):7~10.

  (12)Yuelin Li,Zhiqiang Liu. A New Approach to Simulation of Combustion in Gasoline Engines. The 18th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ymposium(International)in Jeju,Korea,2005

  (13) 李岳林等.汽油机准维燃烧模型中质量燃烧率的改进.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5,34(4):3~5

  (14)李岳林等. 符号时间序列方法在汽油机燃烧循环变动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公路学报, 2004,17(3):122~126.

  (15)李岳林等.汽油机非稳定加速工况燃烧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内燃机工程,2004,25(6):19~22.

  (16)李岳林等. 湍流参数对燃烧循环变动影响的模拟分析.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2,18(2):23~26.

  (17)李岳林等. 汽油机多区燃烧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内燃机工程, 2002,23(3):64~70.

  (18)李岳林等. 汽油机瞬态排放信号测试与特征分析的新动向.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1(2):52~56.

  (19)李岳林等. 双燃料发动机延时供气管系模拟分析. 中国公路学报 ,2001,14(2):120~122.

  (20)李岳林等. 汽油机燃烧过程模拟分析. 内燃机学报 ,2000,18(1):57~62.

  (21)李岳林等. 管片式散热器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匹配设计中的数值模拟,汽车工程,2001,23(1):64~71.

  (22)李岳林等. 柴油机分配泵喷油系统模拟分析.内燃机工程,1999(4):37~42.

  完成的著作:

  (1)李岳林著. 汽油机多区燃烧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05.

  (2)李岳林. 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0.

  (3)李岳林.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06.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立足湖南,主动适应国家、地方与行业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品质,系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与技能,熟悉与机械领域相关的人文、伦理、法律、法规、标准及工程管理、经济决策等知识,具备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实践能力,能在机械、交通、土建、电力等行业从事机械装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等工作,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机械工程 [080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长沙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19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机械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机械设计及理

02(全日制)机械电子工程
03(全日制)车辆工程
04(全日制)机械制造及其
自动化
05(全日制)先进工程材料
及成型技术
06(全日制)检测技术与自
动化装置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4 机械设计、815 机械
控制工程、816 汽车理论基
础、818 材料科学基础、826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A)任选一
复试专业课:F0301 机械制
造技术基础、F0302 汽车构
造、F0303 材料物理力学性
能、F0304 自动控制原理任
选一
备  注: ①欢迎材料工程、测控技术
与仪器、力学、自动化等专
业考生跨学科报考。
②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车辆工程专业
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立足湖南,主动适应国家、地方与行业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品质,系统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与车辆工程领域相关的人文、伦理、法律、法规、标准及工程管理、经济决策等知识,具备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实践能力,能在汽车、交通、机械等行业从事车辆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检测、实验以及企业管理等工作,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个人基本情况:

  姓 名: 荣见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07-13

  民 族: 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职务:教授, 院长

  最后学历、学位:研究生,工学博士

  工作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0731-85258629

  E-mail: Rongjhua@yahoo.com.cn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车辆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 结构动力学

  2. 结构优化设计及机械产品智能设计技术

  3. 车辆安全技术

  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1. 工作经历

  1983年8月~2000年8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振动研究室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振动研究室副主任。

  2000年8月~至今:长沙交通学院汽车与机械工程系、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教师, 2005年转评为教授,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院长。

  2.学习经历

  1983年7月:毕业于长沙交通学院数学、力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9年3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振动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7年7月~1998年8月: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航空系、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工程环境系访问进修。

  2006年6月: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业绩:

  长期从事飞机振动严重结构动力学设计、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考虑多约束的机翼/外挂系统颤振优化设计等理论、算法和应用研究工作, 参与了歼八三、歼十等型号飞机的研制工作。1998.6~1999.7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维多利亚理工大学从事考虑动力学要求的结构形状、拓扑的渐进结构优化的研究工作。主持与参加的多项部级预研项目均取得重大成果,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作为主持人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0年调入长沙理工大学,主要开展结构拓扑优化与静、动力学性能控制、机械产品智能设计技术和车辆安全技术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参加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 主持完成了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二项, 现主持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主持开发了一套SVDS-I型优化软件系统。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共计68篇,其中二十八篇被SCI和EI收录。专著一本、合编著一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和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目前主持的主要项目:

  1. 大型复杂结构布局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与软件开发, 国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课题(863课题,编号:2008AA04Z118)

  2. 弹塑性连续体结构拓扑和抗疲劳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10872036)

  已完成的主要项目:

  1. 桥梁组合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应用研究, 交通部基础研究项目。

  2. 结构拓扑随机变异和水平集演化的拓扑优化理论及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热力耦合的飞机典型结构布局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航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带外挂飞机机翼的颤振优化设计,航空预研项目。

  5. 结构动力学拓扑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 振动环境预计系统,航空预研项目。

  7. 振动严重结构的动力学设计,航空预研项目。

  发表的主要论文与著作:

  1. 荣见华,邢晓娟, 邓果,一种变位移约束限的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力学学报, 2009, 41(3): 518-529.

  2. 荣见华,葛森,邓果, 邢晓娟, 赵志军, 基于位移和应力灵敏度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力学学报, 2009, 41(4): 431-439.

  3. . 荣见华, 一种改进的结构拓扑优化的水平集方法, 力学学报, 2007, 39(2): 253-260.

  4. 荣见华,梁清泉, 杨端生, 基于结构拓扑随机变异的水平集优化方法,力学学报,2007,39(6): 796-803.

  5 Jian Hua Rong (荣见华), Jie Sheng Jiang, Yi Min Xie.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Topology Optimization For Continuum Structures With Structural Size and Topology Variables, Advance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7, 10(6):681-695.

  6. Jian Hua Rong(荣见华), Qing Quan Liang. A level set method for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continuum structures with bounded design domains,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8, 197(17-18): 1447-1465.

  7. J.H Rong(荣见华), Y.M. Xie, X.Y. Yang and Q.Q. Liang.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es under dynamic response constraint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0,234(2):177-189.

  8. J.H. Rong.(荣见华), Y.M. Xie and X.Y. Yang. An improved method for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gainst buckling, Journal of Computers & Structures, 2001,79,pp. 253-263.

  9. 荣见华,姜节胜,胡德文,颜东煌和付俊庆. 基于应力及其灵敏度的结构拓扑渐进优化方法, 力学学报,.2003.9, Vol.35(5):584-591.

  10. 荣见华, 姜节胜, 颜东煌, 徐斌. 多约束的桥梁结构拓扑优化, 工程力学学报 2002, 19(4):160-165.

  11. 荣见华,姜节胜等. 地面运动激励下结构的动力学形状优化设计, 振动工程学报,2003, 16(1):46-51.

  12. 荣见华、唐国金、杨振兴, 一种三维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固体力学学报, 2005, 26(3):290-296.

  13. 荣见华,姜节胜,颜东煌. 基于人工材料的结构拓扑渐进优化设计,工程力学学报, 2004, 21(5):64-71.

  14. 荣见华、姜节胜、徐飞鸿、徐斌.基于应力的双方向结构拓扑优化算法, 计算力学学报,2004, 21(4):322-329.

  15. 荣见华,姚起杭和葛祖德. 在结构动力优化设计中,动响应高阶修改和它的灵敏度分析,航空学报 ,1992, 13(9):528-533.

  16. 荣见华, 郑健龙和徐飞鸿. 结构动力修改与优化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08.

  科研获奖:

  1. 振动环境预计系统,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振动严重结构的动力学设计,1996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姓名:周学农  性别:男  年龄:47岁

  湖南大学道路交通工程专业硕士、管理工程与科学专业博士;高级工程师、湖南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大学、湖南省公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客座教授。从事车辆运行安全性研究及管理研究。曾任公安部交通管理专家组成员。

  先后参与多个部、省级的交通工程科研课题,其中“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碰撞理论研究”、“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的理论设计与应用”、“公路冰雪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研究”等研究课题先后获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交通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交通事故预防体系研究》等6篇论文获一等奖。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姓名:李克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0年5月生

  籍贯:湖南耒阳市

  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设计专业,后即到四机部贵州无线电工业专科学校、株洲工学院、湖南理工学院等高校任教,主要担任《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9年晋升教授。

  现为湖南理工学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机电学院教授、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社会兼职:湖南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应用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发动机和大型船舰发动机转子及整机的结构分析,强度计算,动力学分析等。长期承担国防科研和国防预研的相关项目研究工作,在双转子发动机的振动分析以及大推比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转子叶片的声激振研究等领域有所建树并取得初步成绩。

  一、教学情况

  1982年7月到高校任教至今29年。其中,在湖南理工学院工作期间先后获校级教学优秀奖5次,教学特别奖1次,2005年获学校的“师德十佳”荣誉称号。

  二、近年来主持的科研项目

  1. 2011年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十二五”某国防预研项目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2010年底启动,2011年4月8号通过答辩,确定立项,年内下文。研究期限5年,研究经费:待批。预研)。

  2. 2010年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十一五”某国防973“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机密。总装批文号:略;项目编号:XXXXXX0201),研究期限4年;研究经费410万元,2010年度已下拨80万元。2011年度计划下拨100万元。在研。

  3. 2009年,主持中航工业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973预研):“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转子叶片声激振研究”(项目编号:[2009]1186);下拨经费39万元。2010年结题。

  4. 2009年主持国家863项目(2004AA503010)子课题“R0110重型燃机静子机匣(原型及改型)动力学分析计算”,子课题编号:2009-04AA-016;下拨经费:18.4万元。2010年结题。

  5. 2008年主持国防预研项目“某型航空发动机整机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项目编号:08/0G 004 1152);下拨经费:36.8万元。2009年结题。

  6. 2007年主持国家863项目(2002AA503010)子课题“R0110重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轴系计算”,子课题编号:2007-02AA-004;下拨经费:20万元。2008年结题。

  7. 2006年主持国家863项目(2002AA503010)子课题“R0110重型燃气轮机总装配架强度、刚度、稳定性分析与计算”,子课题编号:2006-02AA-019;下拨经费:22.44万元。2007年结题。

  8.2005年主持国家863项目(2002AA503010)子课题“R0110重型燃

  气轮机整机吊具强度、刚度分析与计算”,子课题编号:2005-02AA-012;下拨经费:10.56万元。2006年结题。

  9. 2004年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铸铁构件现行抗压强度条件的补正”(项目编号:2004JJ40008);下拨经费:2万元。2006年结题。

  三、晋升教授后发表的主要论文:

  1.转子叶片撞击瞬态响应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10(12);EI收录。

  2.声波激振的微观机理探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6);EI收录。

  3.Bifurcation Control of Nonlinear Oscillator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Resonance.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7(6); SCI收录。

  4.发动机气门的动力学计算[J].机械强度,2006(5);EI收录。

  5.V带传动轮系的优化设计[J].机械强度,2005(5);EI收录。

  6.Bifurcations of a parametrically excited oscillator with strong

  nonlinearity.Chinese physics, 2002(10); SCI收录。

  7.铸铁承压构件的横向变形研究[J].机械强度,2002(1);EI收录。

  8.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转子叶片声激振试验研究[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0(1)。

  9.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的声波激振机理探讨[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2009(3)。

  10.重型燃气轮机吊具有限元结构分析[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2008(1)。

  11.粱摆系统耦合振动分析[J].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6(4)。

  12.一类耦合强非线性系统的近似解[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2006(4)。

  13.一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时滞反馈分岔控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5)。

  14.铸铁压缩试样的鼓胀变形分析[J].钢铁研究学报,2001(6)。

  15.承压灰口铸铁构件的强度分析[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4)。

  16.弹塑性轮盘塑性区的实验应力换算[J].力学与实践,1999(2)。 
个人基本情况:

  姓 名:李旭宇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7-05-19

  民 族:汉

  政治面貌:群众

  职称职务:副教授

  最后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工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0731-85258632

  E-mail :lxy519@163.com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机械设计理论,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机电系统设计方法

  2.机电系统检测与控制

  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1.工作经历

  1989年6月~1992年8月:湖南跃进机械厂从事电机设计

  1995年9月~1999年9月:长沙电力学院动力工程系教师

  2004年5月~今: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教师。

  2.学习经历

  1989年6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0年12月: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7年12月:毕业于中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3.主要工作业绩

  主要从事机械电子工程的教学、科研与科技服务工作,重点从事机电系统设计方法和机电产品测控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面上项目两项,参与多项大型企业的横向项目,开发多种机电产品。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个人基本情况:

  姓 名:张 新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6-06-28

  民 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职务:教授,系主任

  最后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工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0731-85258633

  E-mail :zxxbzjy@sina.com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要研究方向:

  1.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技术

  2.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3.机电液集成控制技术

  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1.工作经历

  1986年7月~1991年8月:长沙机床厂十车间、工艺科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94年6月~1996年8月:长沙矿山研究院机械研究所,1995年晋升工程师。

  2000年5月~2002年5月:浙江大学(万向集团)博士后研究,2001年晋升高级工程师。

  2002年6月~现在: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2006年晋升教授,2004年担任教研室主任,2008年担任汽车工程系主任。

  2.学习经历

  1983年9月~1986年6月:毕业于长沙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大学专科;

  1991年9月~1994年6月:毕业于长沙矿山研究院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6年9月~2000年4月: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3.主要工作业绩

  主要从事汽车工程的教学、科研与科技服务工作,重点从事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机电液集成控制技术、液压工程机械研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5年先后主持、专业负责和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科研项目7项,主持3项,其湖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1项,高校军工全作项目1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1项,在研项目1项,科研经费达10万元。近5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主编学术著作1本。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高校军工合作项目:模拟火炮冲击试验台电控系统研究开发;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湖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电子控制单元计算机集成开发系统研究(03B004);

  2.企业横向合作项目:液压ABS系统电磁阀性能试验台的研制。

  完成的主要论文:

  1. 张新,《汽车液压防抱制动系统(ABS)的理论与实践》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 张新,吴志强,姜陵 液压ABS系统电控单元的研究开发 《汽车工程》2003年第1期;

  3. 张新, 机电一体的液压冲击器模糊控制研究 《中国公路学报》 2003年第4期;

  4. 张新,王群峰,吴志强,姜陵 液压ABS系统的道路试验研究 《汽车工程》2004年第3期;

  5. 张新,陈子辰,孙国辉 液压冲击器镐钎冲击反弹缓冲机构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 2002年第4期;

  6. 张新,吴伟国,刘佳琦,一种软硬件实施无缝连接的车辆控制器集成开发系统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

  7. 张新,刘佳琦,吴伟国,液压防抱制动系统计算机模拟试验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4期;

  8. Zhang xin (张新),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ystem for Vehicle Control based on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Hardware and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Leonardo Journal of Sciences. Romania. 2004. 10;

  9. 张新,吴伟国,潘开广,基于Matlab/Simulink的汽车防抱制动控制逻辑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第1期;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个人基本情况:

  姓 名:李亚非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8月

  民 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最后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

  工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0731-85258630

  E-mail :ls100202@sina.com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主要研究方向:

  1.精密测量技术

  2.光纤传感器技术

  3.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
  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1989年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硕士毕业后,一直在长沙交通学院、长沙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工作。1994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995年至2007年先后担任机制教研室主任、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主任、测试技术教研室主任、机电工程教研室主任。

  主持或参加了各类纵、横向课题10多项,其中主持的省级科研项目有湖南省科技厅课题 “光纤传感数显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研制”(项目编号:01-942-76-2)和湖南省教育厅课题 “新型光纤位移传感器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布置方法及特性研究” (项目编号:06C114)。参加的课题 “岳阳洞庭湖大桥多塔斜拉桥新技术研究”先后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仪器仪表学报》、《中国机械工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长沙交通学院学报》、《宇航计测技术》、《机械科技》、《磨床与磨削》、《机械设计与制造》、《机床与液压》等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0多篇,其中1篇被交通部评为庆祝国庆50周年优秀科技论文,2篇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

  先后讲授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组合机床设计》、《金属切削技术及设备》、《机械制造工艺学》、《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械电子学》、《专业英语》、《数控机床》、《数控技术》、《精密测量技术》等10多门课程,承担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1999年、2001年两次参加指导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三等奖2项。2005年副主编高等学校机械工程类规划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1本。

  先后具体负责和做过如下实际工作:军用汽车的改装与试验研究、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生产工艺研究、汽车暖风电机降噪与生产工艺改进、自动喷雾器研制、光纤传感数显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研制、数显直尺式公路平整度仪研制、岳阳洞庭湖大桥大型三塔斜拉桥铝合金试验模型研制等。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于2003年在原长沙交通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系的基础上,融合原长沙电力学院机械教研室等办学力量组建而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9人,博士63人,研究生导师47人,专任教师8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芙蓉学者”2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1人、湖南省海外教学名师1人。
学院设有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机械设计系5个系和实验中心,以及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研究所、质量可靠性和维修研究所、轻量化新材料研究所、智能交通与车路协同技术研究所4个研究所。
学院拥有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一流专业、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为湖南省一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车辆工程专业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拥有“汽车工程”湖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汽车工程”湖南省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长沙理工大学/中联重科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机械工程”、“智能汽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机械类专业”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学院现有本科生2000余人、研究生170余人。近年来大学生获得100余项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和多项专利。连续六年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1986年学院获得我校首个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机械工程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验收为优秀。拥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项目管理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先进工程材料及成型加工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院拥有“工程车辆安全性设计与可靠性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机械装备高性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车辆轻量化与可靠性技术”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共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汽车”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确立了“机械装备高性能智能制造技术”、“复杂机械结构优化方法”、“复杂机电系统可靠性与健康管理”、“车辆安全与智能化技术”四个稳定研究方向。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国家863项目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全国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出版学术专著22部,获发明专利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被SCI、EI收录300余篇,年均科研经费1000余万。
学院按照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全国百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增强科研能力,与时俱进,乘势而上,积极承担起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积极开展重大科学技术攻关和科技服务,为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2020年5月更新)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立足湖南,主动适应国家、地方与行业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品质,系统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与技能,熟悉与材料成型及控制领域相关的人文、法律、法规、标准及工程管理等知识,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的实践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能在机械、汽车、轻工、电子等领域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实验研究和运行管理等工作,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个人基本情况:

  姓 名: 李碧琼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65-12-12

  民 族:汉

  政治面貌:群众

  职称职务:副教授

  最后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工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0731-85040598

  E-mail :libiqiong02@126.com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系统的动态建模及计算机仿真

  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1.工作经历

  1985年7月~至今:长沙交通学院机械系教师,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2.学习经历

  1985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8年4月:毕业于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工程机械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6年12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3.主要工作业绩

  由本人主持的“机械制造工艺尺寸链CAI”的校级课题获本院的优秀课件奖;曾参加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塑料异型材挤出模CAD/CAM 系统”,具体进行工程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研究,该项目获1997年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2004年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符号时间序列的汽油机瞬态排放特征分析”,已结题。具体将符号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应用于汽油机瞬态工况排放分析与特征提取,并发表了相关论文5篇;2003年参加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车辆悬架混沌特征与隔振性能的关联研究”,在本项目中承担混沌特征计算分析的工作。2004年所参加的武汉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分布式虚拟设计/制造研究及应用”,获2005年武汉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5年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共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有3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中的EI收录,3篇被ISTP收录,并获得本校论文奖。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瞬态信号的符号化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完成的主要论文:

  1.Bi_Qiong Li, Ding_Fang Chen .THE TECHNIQUE OF SYMBOL TIME SERIES.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Industrial Design & Conceptual.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5

  2.李碧琼,陈定方.汽油机热怠速排放实验数据的符号化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

  3. 李碧琼,张昱.工程施工电子地图的便捷实现方法.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5年.

  4. Bi_Qiong Li, Ding_Fang Chen .SYMBOLIZATION OF BODY VIBRATION OF DIESEL ENGINE.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Industrial Design & Conceptual Design.Hangzhou,China,2006

  5. Biqiong Li,Jie Li. Research for Conceptual Design of Drilling Fixture Based on Fuzzy Algorithm .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Industrial Design and Conceptual Design.Kunming, China,2008

  6. Li Biqiong.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Applianc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T in Medicine & Education, Ji’nan, China,2009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1、个人基本情况:

  姓 名:龙春光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65-09-09

  民 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职务:教授,院长

  最后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工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0731-85258426

  E-mail :lcg7@sohu.com

  2、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材料学、车辆工程

  3、主要研究方向:

  1)高分子复合汽车材料(含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和生态汽车材料);

  2)材料加工过程控制与模拟技术;

  3)聚合物基耐磨材料及其摩擦学;

  4)高分子功能涂层材料;

  5)模具结构优化设计与制造。

  4、主要工作经历及业绩:

  1)工作经历

  1987年7月~1993年8月:先后在湖南省洪江市机床厂、洪江市无线电厂和洪江市纪委工作,历任车间主任、生产副厂长。

  1996年7月~1997年5月:涟源钢铁公司四轧钢厂,车间主任。

  1997年6月~2003年11月:湖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系主任。

  2003年12月至今: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

  2)学习经历

  1986年7月:毕业于原中南矿冶学院材料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6年6月:毕业于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4年1月:毕业于湘潭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3)主要工作业绩

  主持完成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聚醚醚酮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2007年)、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聚合物改性聚醚醚酮耐磨复合材料的研究》(2006年)等项目共8项,其中5项结题结论为“优秀”;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原煤炭工业部、湖南省教育厅等10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2005年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

  5、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二硅化钼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磨损机理》,2005~2008,主持;

  2、中国优秀博士后基金项目:《聚醚醚酮复合汽车材料及其磨损衍生物的摩擦学研究》,主持,2005~2007;

  3、湖南省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耐高温耐磨聚醚醚酮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2007~2009,主持;

  4、现代车身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天然纤维增强聚丙烯生态汽车材料的研究》,2005~2007,主持;

  5、湖南省科技项目:《天然麻类纤维增强淀粉基生态材料的研究(06C011)》,2007~2009,主持;

  6、长沙市科技项目:《新型高分子泵用轴承材料的研制》,2006~2008,主持;

  6、完成的主要论文:

  近5年发表主要论文如下:


  1)Chun-guang Lo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ribology Performance of the Ekonol-PEEK Composite, 《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 and Composites》(UK), 2004(15):1575-1582 《SCI》《EI》收录

  2) Chun-guang Long. Study on the Ekonol/griphite/POM composite,《Bulletin of Materials Science》,2003(6):575-578.《SCI》《EI》收录

  3)Long Chun-guan, Zhang Hou-an, et al. Aging characterist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C/2618 composite. 《Trans. Nonfer. Metal. Soc.》, 2001,11(6): 920-922.《SCI》《EI》收录

  4)Chun-guang Long. Wear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konol/G/MoS2/PEEK Composites,《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 2004(39):1499-1501《SCI》《EI》收录

  5) Chunguang Long, Manyu Hua.Study on the Ekonol-G-MoS2-POM composite. Journal of thermoplastic composite materials,2005,18(5):381-391《SCI》《EI》收录

  6) Long Chun-guang. Studies on the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Reinforced by the Ramier Fiber and Potassium Titanate Whisker[J], Research lett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in press.

  7) 龙春光等.TiC/2618复合材料的再结晶过程及高温摩擦学性能.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1999,9(4):740-743

  8) 龙春光.PEEK复合材料的磨屑与磨损机理研究.摩擦学学报,2004.24(2):162-166

  9) 龙春光,吴茵,戴文利,陈平.Ekonol对PEEK结晶性质的影响.中国塑料, 2005(1):14-17

  10) 龙春光,吴茵,华熳煜,戴春霞. 不同载荷下Ekonol/G/MoS2/PEEK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机械工程材料, 2005,29(7):53-55

  11) 龙春光等.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4)

  12) 龙春光等. 苎麻纤维和钛酸钾晶须混杂增强聚丙稀车用材料的研制,功能材料,2007(5)《EI》收录

  13) 龙春光等. 苎麻和钛酸钾晶须改性聚丙稀多元复合材料的研究,湘潭大学学报,2007(5)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2段960号
电话:(+86)0731-85258646
传真:0731-85258646
邮箱:qjxy@csust.edu.cn
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于2003年在原长沙交通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系的基础上,融合原长沙电力学院机械教研室等办学力量组建而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9人,博士63人,研究生导师47人,专任教师8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芙蓉学者”2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1人、湖南省海外教学名师1人。
学院设有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机械设计系5个系和实验中心,以及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研究所、质量可靠性和维修研究所、轻量化新材料研究所、智能交通与车路协同技术研究所4个研究所。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02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机械工程

专业介绍

陆军装甲兵学院为例
一、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掌握机械工程专业深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本专业领域技术难题的能力,能够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满足军队科研院所及总装基层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简介
机械工程,于201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培养博士生约10名、硕士生约25名。机械工程学科是我院主干学科,主要从事重型、轻型、两栖、空降四大系列的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装备教学、科研和试验研究工作,在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二级学科均承担博士、硕士、本科和外军留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军队“2110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领域,其中车辆工程学科为全军重点建设学科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三、研究方向简介
五十多年来,在主导和引领我军装甲装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装甲车辆理论与总体技术”、“装甲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装甲车辆机电液系统测控技术及故障诊断”、“装甲车辆先进设计与理论”、“军用装备功能材料的先进加工技术及其自动化”等五个稳定的具有鲜明军事工程特色的学科方向。
四、导师队伍
机械工程专业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31名。其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全军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总装备部“115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6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0人。各方向的学术骨干多数有出国留学或作访问学者的经历。
五、教学科研条件
本专业拥有装甲车辆道路试验场、野外试验站、车辆人-机-环境系统实验室、装甲车辆性能试验与仿真评估实验室、动力传动实验室、油液分析检测实验室、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结构强度分析实验室、机构创新实验室和机械动力学仿真平台。
六、教学科研学术成果
本专业参与了我军装备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制定,围绕装备体系规划、新型号研制、现役装备升级改造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以“四个突击系统”为基本架构的装甲装备基本体系,在引领陆军装备技术跨越式发展、打造我军第一辆数字化坦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高速两栖车辆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动力传动系统性能集成建模、动力舱的热性能数值仿真与测试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首创的引弧微爆轰击高效经济型陶瓷加工技术和装置,成功研制了国内外首台陶瓷螺纹自动加工机床。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工程陶瓷界面热化学反应高效磨削的新理念,研制的陶瓷专用高效有机磨削液已推广应用。2005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995”高新工程、国际合作、国防预研、装备型号等各类项目150余项,总经费达1.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71项。科研成果被部队、军工和地方企业应用27项,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12篇。举办学术会议6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27人次。出版学术专著18部、译著4部,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门。管理制度健全,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近年来有2篇博士和2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入选全军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点分布

陆军装甲兵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北华大学 长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淮海工学院 宁波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温州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 华侨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青海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2 机械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A+
2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A+
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A+
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考研初试考试科目 A+
5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A
6 10056 天津大学 A
7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A
8 10335 浙江大学 A
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0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1 10183 吉林大学 A-
12 10216 燕山大学 A-
13 10247 同济大学 A-
14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5 10532 湖南大学 A-
16 10533 中南大学 A-
17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8 10611 重庆大学 A-
19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A-
20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21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2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2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24 10145 东北大学 B+
25 10280 上海大学 B+
26 10286 东南大学 B+
27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28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29 10299 江苏大学 B+
30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31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32 10422 山东大学 B+
3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34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35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36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B+
37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38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B
39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40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B
41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B
42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B
4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B
44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B
45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46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47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B
48 10255 东华大学 B
49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B
50 10386 福州大学 B
51 10486 武汉大学 B
52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53 10610 四川大学 B
54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5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B
56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58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59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60 10110 中北大学 B-
61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6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B-
63 10384 厦门大学 B-
64 10385 华侨大学 B-
65 10403 南昌大学 B-
66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B-
67 10433 山东理工大学 B-
68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9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B-
70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
71 10657 贵州大学 B-
72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73 10710 长安大学 B-
74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75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B-
76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C+
77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C+
78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79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80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C+
81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C+
82 10295 江南大学 C+
83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C+
84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C+
85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C+
86 10429 青岛理工大学 C+
87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88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9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C+
90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C+
91 10755 新疆大学 C+
92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93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94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C+
95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C
96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C
97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98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99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C
100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1 10220 东北石油大学 C
102 10285 苏州大学 C
103 10294 河海大学 C
104 10304 南通大学 C
10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106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C
107 10459 郑州大学 C
108 10462 郑州轻工业学院 C
109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110 10495 武汉纺织大学 C
111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2 10530 湘潭大学 C
113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114 10593 广西大学 C
115 112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C
116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C-
117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118 1025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C-
119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C-
120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121 10292 常州大学 C-
122 10427 济南大学 C-
123 10430 山东建筑大学 C-
124 10431 齐鲁工业大学 C-
125 10590 深圳大学 C-
126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C-
127 10623 西华大学 C-
128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C-
129 11065 青岛大学 C-
130 11078 广州大学 C-
131 10066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C-
132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5201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邵阳学院
机械工程领域简介
邵阳学院机械工程领域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吉利集团、三一集团、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衡阳天雁机械厂、长丰集团、山河智能等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试验科研基地及实践基地,在小型风冷柴油机、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机械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本领域现有专任教师及导师3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博士学位人员15人,拥有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有动力机械实验室、机械动力实训基地、小型内燃机及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等省级研究平台;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8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3项,共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90多篇。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方式:
1)采用项目承载式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模式,学生主要在联合培养企业完成学业。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产品开发、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目标:
1)掌握机械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管理等能力。
2)培养从事机械及机电设备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检测及控制、使用及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制造加工设备及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并能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实际技术问题。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佳木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盐城工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邵阳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西京学院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5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A
6 10056 天津大学 A
7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A
8 10335 浙江大学 A
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0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1 10183 吉林大学 A-
12 10216 燕山大学 A-
13 10247 同济大学 A-
14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5 10532 湖南大学 A-
16 10533 中南大学 A-
17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A-
18 10611 重庆大学 A-
19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A-
20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21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2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2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B+
24 10145 东北大学 B+
25 10280 上海大学 B+
26 10286 东南大学 B+
27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28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29 10299 江苏大学 B+
30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31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B+
32 10422 山东大学 B+
33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34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35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36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B+
37 11845 广东工业大学 B+
38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B
39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B
40 10109 太原科技大学 B
41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B
42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B
4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B
44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B
45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46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47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B
48 10255 东华大学 B
49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B
50 10386 福州大学 B
51 10486 武汉大学 B
52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B
53 10610 四川大学 B
54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B
55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 B
56 10700 西安理工大学 B
57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58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59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60 10110 中北大学 B-
61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B-
62 10190 长春工业大学 B-
63 10384 厦门大学 B-
64 10385 华侨大学 B-
65 10403 南昌大学 B-
66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B-
67 10433 山东理工大学 B-
68 10464 河南科技大学 B-
69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B-
70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B-
71 10657 贵州大学 B-
72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B-
73 10710 长安大学 B-
74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B-
75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B-
76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C+
77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C+
78 10058 天津工业大学 C+
79 10144 沈阳理工大学 C+
80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C+
81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C+
82 10295 江南大学 C+
83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C+
84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C+
85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C+
86 10429 青岛理工大学 C+
87 10460 河南理工大学 C+
88 10702 西安工业大学 C+
89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C+
90 10704 西安科技大学 C+
91 10755 新疆大学 C+
92 108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C+
93 11660 重庆理工大学 C+
94 90059 火箭军工程大学 C+
95 10009 北方工业大学 C
96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C
97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C
98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99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C
100 10146 辽宁科技大学 C
101 10220 东北石油大学 C
102 10285 苏州大学 C
103 10294 河海大学 C
104 10304 南通大学 C
105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C
106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C
107 10459 郑州大学 C
108 10462 郑州轻工业学院 C
109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110 10495 武汉纺织大学 C
111 10500 湖北工业大学 C
112 10530 湘潭大学 C
113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114 10593 广西大学 C
115 1123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C
116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C-
117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C-
118 1025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C-
119 10289 江苏科技大学 C-
120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121 10292 常州大学 C-
122 10427 济南大学 C-
123 10430 山东建筑大学 C-
124 10431 齐鲁工业大学 C-
125 10590 深圳大学 C-
126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C-
127 10623 西华大学 C-
128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C-
129 11065 青岛大学 C-
130 11078 广州大学 C-
131 10066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C-
132 10081 华北理工大学 C-

机械工程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
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机械原理
 
机械工程考研参考书:
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 书名 出版社 版本 作者 备注
801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六版 哈工大 任选其中一本
《理论力学》 科学出版社   李慧剑、杜国君
802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版 刘鸿文 任选其中一本
《材料力学》 科学出版社   白象忠
B01 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 《机械原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安子军 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各占50%
《机械设计》 中国标准出版社 第一版 许立忠
B02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年版 俞汉清  
M01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王先逵  
M02 切削原理及刀具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四版 陆剑中  
M03 机械制造装备 《金属切削机床》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戴曙  
M04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姜培刚  
M05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16/32位汇编语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钱晓捷  
M06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三版 方承远  
M07 液压元件 《液压元件与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李壮云  
M08 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 《液压控制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王春行  
M09 液压传动系统 《液压传动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三版 官忠范  
M10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安子军  
M11 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 中国标准出版社 第一版 许立忠  
M12 机械设计学 《机械设计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年版 黄靖远  
M13 轧钢工艺及设备 《板带材生产工艺及设备》 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许石民  
M14 冶炼设备及工艺 《炼钢机械》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9年版 罗振才  
《炼铁机械》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0年版 严允进
M15 材料成形设备 《材料成形设备》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版 王卫卫  
M16 冲压工艺 《冲压工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0年版 肖景容  
M17 锻造工艺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年版 胡亚民  
M18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年版 俞汉清  
 
机械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机械类专业渗透到很多行业,就业方向多种多样,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