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地质学考研辅导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长安大学考研分数线、长安大学报录比、长安大学考研群、长安大学学姐微信、长安大学考研真题、长安大学专业目录、长安大学排名、长安大学保研、长安大学公众号、长安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长安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长安大学微信
找研究生辅导

长安大学地质学考研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长安大学地质学考研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地质学的研究生。

因为长安大学地质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考研辅导一对一
考研一对一辅导班
考研派考研题库
考研派考研督学
考研派考研1v1答疑
考研派研究生筛选流程
考研派辅导方法
考研派口碑
考研派一对一辅导口碑
考研派课程体系
考研派服务流程
考研派
考研派考研问题
考研派考研资料
考研派研究生学长
考研派考研辅导
考研派考研真题资料等
Add 长安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地质学考研辅导 对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效考研方法,长安大学地质学考研辅导,研究生会根据情况提供部分考研资料等,并根据学员的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和划出考研的重难点,并有答疑解惑的课程设置,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尤其是学长学姐更了解本专业导师的一些情况,历年出题的规律,会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花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进步。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地质学的研究生。

因为长安大学地质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长安大学地质学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因为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直接就决定了考生需要考取考多少分才能达到成功被院校录取的一个最低标准,这也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奋斗的目标和计划的基准。另外,考研录取分数线也是考生在前期择校、择专业的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研录取分数线过高的话,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进行自我衡量能否达到最低分数的要求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长安大学地质学考研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历年分数线和复试分数线)相对而言较低的话,对于考生来说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备考过程也会相对的容易。考生获取长安大学地质学分数线的途径有很多:研究生官网上通常会有详细的历年分数线情况,考研网站、论坛上也会有相关的资源。考研派的中就为大家总结了详细的长安大学地质学录取分数线情况,以供大家选择使用。最后考研派祝您如愿考取地质学的研究生。

长安大学地质学考研考试科目
长安大学地质学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长安大学地质学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长安大学地质学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2020年长安大学地质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长安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2020年长安大学地质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长安大学地质学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20年长安大学地质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长安大学地质学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长安大学地质学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2020年长安大学地质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2020年长安大学地质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长安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长安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2020年长安大学地质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长安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2020年长安大学地质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地质学 [0709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长安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9]地质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全日制)
02地球化学
(全日制)
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全日制)
04构造地质学
(全日制)
05第四纪地质学
(全日制)
06地学信息系统
(全日制)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4构造地质学
④825动力地质学原理
备  注: 复试科目:岩石学
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前由报考学院公布具体科目
832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内容范围
---王大纯《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 毛细现象预包气带水的运动
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形成作用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八章 地下水系统
第九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第十章 孔隙水
第十一章 裂隙水
第十二章 岩溶水
614《构造地质学》考试内容范围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及地质工程专业类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其研究对象是地质力对地壳或岩石圈的作用所引起的形变及形变组合,如岩层、褶皱、断层、节理等构造形态及组合规律。要求应掌握构造地质学较坚实的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和较系统的构造地质学专门知识;应掌握必要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和实践实验技能;具备较熟练运用地质图的能力和读图作图的基本技能,通过读地质图和作图,研究它们的产状,形态、性质及组合规律,学会剖面组合标绘方法,建立各类构造变形的空间三维概念。学会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构造形成、发展与演化规律。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
涉及理论课程考试章节(参照徐开礼教材章节)的主要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原生构造、地层接触关系、第三章应力-应变分析、第四章褶皱类型和主要特征、第五章节理类型和特征、第六章断裂类型和主要特征、识别标志、运动方向判定、第七章面理线理类型特征;了解岩浆岩流面流线构造、变质岩构造置换、叠加构造的概念。
涉及实验实习的部分是实习1、3、5、10(参照其附本实习指导书),其中实习1地质图读图,要分析凌河地形地质图,判断水平岩层的分布范围和图中水平岩层的厚度;实习3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会作岩层地质剖面,绘制凌河地形地质图中A-B地质剖面图;实习5 读褶皱地质图,学会从地质图上认识褶皱、分析褶皱形态、产状、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分析暮云岭地区地质图;实习10 即分析褶皱、断层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图,分析金山镇地质图,并用文字简述构造发展史;编制地质剖面图。
 
参考书:
《构造地质学》教材及附本实习指导书  第二版  徐开礼  地质出版社 
825《动力地质学原理》考试内容范围
动力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运动规律,既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同时又是学习其他地质分支学科的基础。《动力地质学原理》从本质来说,与《普通地质学》或者《地质学基础》类似,是地质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动力地质学原理》系统全面地介绍地球基本知识;研究地球运动的动力类型和来源、各种动力如何驱使地球不断运动以及运动的过程和产物;研究各种动力改造地表以及物质循环规律等等。
一、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最基本认识,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发生的过程和基本原理,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生的基本原理,地球圈层的形成演化及岩石圈运动方式,等。进而,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建立地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思路的最基本轮廓。
二、本课程考试包括的基本内容:
(一)、地球和地壳
1.包括地球的空间位置、物理性质及结构、表面形态;
2.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组成;地壳的矿物组成及矿物的基本特征和类型;岩石的结构构造和基本类型,等);
3. 地质时代(相对地质时代,同位素地质时代);
4. 地质作用概述(两种分类及其基本概念)。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
1.构造运动:构造运动的基本标志;主要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态组合特征;构造运动的时间性、方向性差异:地震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岩浆作用:岩浆的起源和演化;岩浆作用的概念及基本类型;岩浆侵入作用及其主要特征;火山作用及主要特征;岩浆活动的基本规律。
3.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三)、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概念、基本类型、影响因素;风化壳。
2.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地面暂时流水地质作用;河流的基本特征(水动力特征);河流侵蚀作用(下蚀的基本原理和造成的地质现象;侧蚀的基本原理及其地质现象;溯源侵蚀的原理及其地质现象);河流搬运作用(原理及搬运过程中的颗粒演变);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场所及其沉积类型);河流地质作用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下水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基本特征;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溶蚀及机械剥蚀)、其搬运和沉积作用;岩溶相关概念及其形成和发育条件、主要的岩溶地貌类型。
4.冰川地质作用:冰川基本特征;冰川的剥蚀作用及其地质现象;冰川搬运的原理及特征;冰川沉积原理、沉积场所及冰碛物特征。
5.海洋地质作用:海水的动力特点;浅海地质作用;半深海及深海地质作用。
6.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湖水动力特点;湖泊地质作用的类型;湖泊和沼泽的生物沉积作用。
7.风的地质作用:风的动力特点;其剥蚀的主要方式和产物;搬运的原理和搬运过程中颗粒的变化;风沉积作用的原理和主要类型。
8.负荷地质作用:其原理和基本类型;崩落(塌)作用的因素和崩积物;潜移作用;滑动作用;流动作用(泥石流)。
(四)、地球圈层的形成和岩石圈的运动:
1.地球圈层的形成和演化:地壳及其圈层的形成;大气圈及水圈的形成和演化;生物圈的形成和演化。
2.岩石圈的运动:板块概念、运动特征及运动机制;海地扩张的方式和证据;大陆板块的主要运动方式;全球大陆的演化。
三、推荐参考书目
  1.李叔达主编,《动力地质学原理》(第二版),地质出版社,1994;
  2.夏邦栋主编,《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6;
  3.宋春青等编著,《地质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李亚美等编,《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1993。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本课程主要强调“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
2.本门课程考试是建立在学生地质专业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基础上(或同等学历)的,所以考试内容的深度不仅仅限于本课本及参考教材。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地质学     专业代码:0709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地质学

专业介绍

天津城建大学为例
地质学    070900——本专业归属于地测学院,相关专业问题向学院秘书咨询。

专业点分布

天津城建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山大学 贵州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9 地质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7 所,本次参评15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2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284 南京大学 A+
2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B+
4 10697 西北大学 B+
5 10183 吉林大学 B
6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7 10616 成都理工大学 B-
8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9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10 10335 浙江大学 C+
11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C+
12 10533 中南大学 C
13 10558 中山大学 C
14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5 10730 兰州大学 C-

地质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地球科学学院(101)   150    
地质学(070900)   117
推免:51
   
(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边秋娟、陈能松、洪汉烈、李益龙、马昌前、廖群安、刘嵘、刘祥文、佘振兵、苏玉平、王国庆、王勤燕、肖龙、杨经绥、张宁、余淳梅、赵军红、赵珊茸、郑建平、周汉文、钟玉芳、朱云海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高等数学 或 614|普通地质学④800|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或 806|构造地质学 或 810|地球化学 或 811|矿物岩石学 或 813|古生物地史学  
(02)地球化学 鲍征宇、闭向阳、高山、胡圣虹、胡兆初、李超、李方林、凌其聪、凌文黎、刘勇胜、乔胜英、汤华云、吴元保、向武、谢淑云、徐旺春、严森、张宏飞、张利、宗克清、周炼、柴辛娜、郭亮、刘金铃    
(03)生物学与地层学 陈林、陈中强、冯庆来、龚一鸣、顾松竹、何卫红、江海水、赖旭龙、林启祥、卢宗盛、罗根明、宋海军、童金南、王永标、谢树成、徐亚东、杨浩、喻建新、袁爱华、张克信、张雄华、韩凤禄、赵来时    
(04)构造地质学 曹凯、蒂姆科斯、金振民、李德威、李志勇、刘德民、刘强、刘祥文、彭松柏、王岸、王国灿、王琪、王永锋、向树元、徐海军、徐亚军、续海金、杨宝忠、杨坤光、袁晏明、曾佐勋、张先进、章军锋    
(05)第四纪地质学 陈旭、侯居峙、胡超勇、黄咸雨、季军良、李长安、林晓、秦养民、王家生、肖国桥、谢树成、张玉芬、朱宗敏    
(06)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 戴维、何琦、肖智勇、肖龙、曾佐勋、张昊、张振飞    
(07)沉积学(含古地理学 杜远生、颜佳新、徐冉、杨江海、郭华    
 

地质学考研参考书
0709地质学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627)地质学综合 1.《结晶学与矿物学》李胜荣主编,地质出版社,2012年;2.《岩石学》路风香主编,地质出版社,2004年;3.《地球化学》韩吟文主编,地质出版 社,2008年;4.《矿床学》(第三版)翟裕生主编,地质出版社,2013年;5.《构造地质学》(第三版)曾佐勋主编,地质出版社,2008
(825)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第三版),舒良树主编,地质出版社,2010年。

地质学专业就业方向:
地质学专业毕业生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地质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就业领域广阔,发展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