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21 09:52:5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浙江农林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浙江农林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浙江农林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浙江农林大学官网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浙江农林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浙江农林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添加浙江农林大学去年调剂上岸微信号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复试真题.PDF 浙江农林大学往年招收调剂的专业 浙江农林大学各专业往年调剂录取分数线 浙江农林大学一志愿生源调剂去向
[2022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浙江农林大学专业排名]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群]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难吗] [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院]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官网: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简介:
学院始建于1958年社科部,2000年成立人文系,2002年改名为人文学院,2014年成立法政学院,2018年由法政学院、外语学院、文化学院合并成立文法学院。经过60余年的建设,目前学院以法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多学科融合发展为特色,涵盖本科和硕士人才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的综合性特色文科学院。学院秉承“直道而行”的院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学院共有教职工16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8人,博士54人。有20多名教师获得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坛新秀、省新世纪151人才、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我心目中好老师”等荣誉。近三年,学院已出版学术专著31部,发表学术论文221篇,其中,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17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获省部级批示2项,厅局级批示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社会力量奖1项。
学院设有法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五个一级学科。法学学科是校培育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二级学科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校重点建设基础学科。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是学校基础学科。目前拥有法学一级学术硕士点,农村发展、法律发展两个专业硕士点,其中一级法学学术硕士点分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法学理论(含法律社会学)四个二级学科方向,共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70余人。
学院设有法学、广告学、城市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200余人。法学专业是浙江省新兴特色建设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告学专业是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城市管理专业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特色专业,排名稳居“中国城市管理专业排行榜”前列。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以文学和语言为核心,培养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的文化类人才。英语专业拥有一支敬业踏实、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致力于培养具有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交叉型人才。法学、英语、日语专业二学位深受学生欢迎。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7%,公务员考取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就业质量良好。
学院拥有省级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普通话测试站,包含各类语言实验室11个,外语电台2套,语言测试室1个;有模拟法庭、法学案例分析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有数字化城市管理实验室等。在省内外建立了50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
学院不断推进教育国际化,与海外英国考文垂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牧园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外专家来院任教,每年参加出国交流学习项目的学生100余人。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联系方式: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浙江农林大学衣锦校区
邮编:311300
联系电话:学院办公室 0571-63740568
学生办公室 0571-63740076
学生办公室 0571-63740076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科设置:
农村发展
文法学院社会学学科的农业专业硕士招生从“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开始正式启动,目前在农村发展领域招生,主要为农村发展培养高层次实践型、应用型、专业型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公共管理、农村社会发展、农村发展规划、农业农村发展等。
本专业主要依托社会学学科和山区乡村社会研究所等学科和研究机构,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农村研究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0余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7人,博士18人,硕士生导师12人。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近100项,科研经费300多万元,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法律
法律硕士主要特色是面向三农,面向基层,面向生态环境保护,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现有专任教师23人,教授、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其中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2人,省钱江人才(C类)1人,省中青年法学专家2人。师资队伍中50%以上教师具有法律实务背景,其中兼职律师7人、人民陪审员2人、法律顾问12人、仲裁员2人,到实务部门挂职5人、参加六部委“双千计划”2人、接收实务部门“双千计划”2人;聘请实务导师38人,共建实习基地31家。具有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法学会二级学会等支撑平台,有效地衔接了行业和职业。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法学学科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2011年连续获批省级重点学科(B类),2016年获批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博士10人,钱江人才(C类)和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各1人,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省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1人。
经多年发展,已形成环境法学方法论、国家环境义务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与政策、环境危机管理与纠纷解决等5个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
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10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一般项目19项;纵向科研经费341万元;出版专著25部,发表论文161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6项;省部级领导批示11项。
学科现为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单位,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在发展中创建了学科、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三者良性互动,理论研究、参与决策和维权服务三者有机结合的“三三”模式。学科主动对接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需要,已成为浙江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中心、卓越环境法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思想库”。
本专业毕业后就业去向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的立法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生态环境监管机构等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业等。
城市管理
本专业是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新形势,破解城市社会诸多管理难题,优化城市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城市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目的而设置的新型管理专业。浙江农林大学城市管理专业创建于2003年,为更科学合理明确学科归属,2018年将城市管理隶属于一级学科城乡规划学,并更名为城乡规划学(城市管理)专业。截止目前,已经在城市管理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生态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城市管理政策与法律实务等领域凝练出自己的研究优势,打造出“城市管理”、“生态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与环境法律实务”优势专业特色,并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团队。
城市管理团队教学科研人员5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省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政府咨询专家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员3人,队伍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专业研究方向契合社会发展需求。城市管理专业教师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8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5项,其他奖励4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1部。
涉农商务英语
涉农商务英语学科是农林经济管理一级硕士点下自主设置目录以外的二级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语言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翻译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国际营销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该学科以英语在涉农商务领域中的使用和教学为研究对象、承载着涉农商务知识、商务活动规则等方面的内容,主要研究方向为涉农商务英语翻译与教学研究、中非农业贸易对比研究、涉农商务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等。
涉农商务英语学科旨在培养精通外语和涉农商务的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专门人才,以从事涉农跨国投资、跨国诉讼、跨国贸易、跨国管理等领域的信息调研、涉农商务谈判、涉农商务写作和翻译等工作,要求外语调研和沟通能力强,通晓相关涉农商务专业知识,熟悉外国文化与国情。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各级政府的外交外事部门、国际业务部和驻外商务机构、驻外使领馆的商务处、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国际化企业的国际部、国外分公司和代表处、跨国公司以及设有商务语言专业的高等院校等。
中外比较艺术
中外比较艺术是设计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主要有中外文学中的视觉艺术研究、中外艺术史比较、中外艺术理论比较与传播3个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强调在研究中外艺术经典生成、演变与传播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国情,关注外国艺术经典在中国传播演变过程中显现的民族文化身份构建、民族形象重塑和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将中国文化精华传向世界,将外国艺术经典的源语认知和生成视作可供借鉴的文化财富,为我国文化生态建设服务。
中外比较艺术学科旨在培养精通外语和中外艺术知识,并能进行对比研究的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专门人才,以从事与中外艺术研究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要求外语调研和沟通能力强,通晓相关中外比较艺术专业知识,熟悉外国艺术与中国文化艺术。毕业生主要去向为涉及中外艺术比较的各级政府的外交外事部门、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国际化企业的国际部、国外分公司和代表处、跨国公司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等。
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的学科归属为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人文发展方向。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21世纪,生态文明行将代替工业文明,选择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这是人类史上新的第四次文化革命。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化学科团队始于2011年,学科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博士14人,同时,依托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了由国内著名生态文化研究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文化学硕士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适应人类社会进步大势,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已经形成了生态文明制度研究、生态文明一般理论研究、生态文化传统研究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主编、出版国内首部《生态文化概论》(教材)、《生态文明概论》(教材)、《中国生态文明词典》(工具书),主持长三角生态文明水平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研究等重大项目。近5年来承担各类项目30余项,经费总额160余万元。
添加浙江农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浙江农林大学考研分数线、浙江农林大学报录比、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群、浙江农林大学学姐微信、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浙江农林大学专业目录、浙江农林大学排名、浙江农林大学保研、浙江农林大学公众号、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浙江农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