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21 10:13:4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浙江农林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浙江农林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浙江农林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浙江农林大学官网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浙江农林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浙江农林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添加浙江农林大学去年调剂上岸微信号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复试真题.PDF 浙江农林大学往年招收调剂的专业 浙江农林大学各专业往年调剂录取分数线 浙江农林大学一志愿生源调剂去向
[2022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浙江农林大学专业排名]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群]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难吗] [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院]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官网: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简介: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7号学院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0889
传真:0571-63740889
邮箱:hjkj@zafu.edu.cn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学科设置: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简介:
环境与资源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学校创建之初的林学系,2005年7月更名为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科技学院),2006年1月单独组建环境科技学院,2011年3月更名为环境与资源学院。学院秉承“德崇真人、行敬真态、问求真理、事达真谛”的“致真”院训精神,培养具有良好生态素养、实践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环境资源类高素质人才。在读本科生逾1000人,在读研究生达4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73人。拥有国家级人才2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才3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级人才3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3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4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浙江省“钱江人才”D类项目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荣获浙江省杰出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林业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2人,浙江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4人。兼职和客座教授达20余人。
学院办学条件优厚。设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省一流学科B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森林经理学(省一流学科A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学科,拥有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博士点和森林经理学二级博士点,农业资源与环境、森林经理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林业(智慧林业)4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信息科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4个本科专业。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共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农林环境与资源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仪器设备总值4116万元。学院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杭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69个实践教学基地。学院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建有《土壤学》、《森林经理学》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耕地土壤镉污染钝化修复》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垃圾焚烧烟气脱硫除尘工艺”等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土壤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环境微生物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农业气象学》等7门省级一流课程,《土壤学》、《微生物故事汇》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出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土壤学》、新形态教材《数字地形图测绘原理与方法》等23部。
学院科研创新势头强劲。近五年来,共主持各类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0多项,到位经费1.3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科学技术奖多项,梁希科普奖等;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SCI、一级期刊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15部,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8项。
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推手,以教师科研、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为途径,促进教学、科研和实践相融合,深化产学研用联合培养。近五年,本科生主持省级及以上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39项,其中国家级23项,省部级16项;参加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86人次,获其他省级及以上荣誉81项。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达98%,读研率超40%。
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先后与美国奥本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院校建立“2+2”、“4+1”、短期访学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关系。
学院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力推进学科建设,着力强化科学研究,充分重视平台建设,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进程,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学院综合实力,创建国内有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7号学院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0889
传真:0571-63740889
邮箱:hjkj@zafu.edu.cn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学科设置: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位点简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硕士点依托的土壤学学科成立于1958年,2002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9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12年的重新评估中再度评上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被批准为土壤学专业硕士点,2011年获批为一级学科硕士点,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具备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经过老一辈教师和目前学术骨干的共同努力,学科在全国林业土壤与环境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学为4个稳定研究方向。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31人,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者、151人才计划入选者等省级人才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学科与校内其他学科共同建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竹资源与高效利用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6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专业实验室面积近2400㎡,配备土壤、植物、水样品、微生物分析的必备仪器,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近5525万元。近五年学科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0项,科研总经费达4619.49万元;已发表论文303余篇,其中SCI期刊文章14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6部;获得各类奖励19项,其中“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增汇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格局、碳循环及管理技术”获2015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农业硕士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简介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点(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硕士培养以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等学科为依托。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和植物保护学科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中,通过将农业资源中的土、水、肥、药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生态友好型农业体制机制研究,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资源利用和植物保护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和浙江省一流学科,学科拥有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森林土壤与环境联合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学科针对浙江省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土、水、肥等农业问题,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展了耕地质量提升、农林业可持续经营与固碳减排、农业清洁生产与面源污染治理、农林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研究,在农业资源利用方向人才培养和解决实际生产和环境问题等诸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植物保护学科建有国家生物农药高效制备国家级工程中心、天目山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林科技园(德清园区)及4个专业实验室和6个校外实习基地。学科以服务浙江省农林业为目标,坚持“绿色植保”理念,开展农林病虫害预警和治理、农药毒理、抗药性、病虫害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害生物功能基因发掘和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及技术开发研究。
森林经理学位点(学科)简介
森林经理学科成立于1958年,1996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2年列入省级重点扶植学科,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2010年,成为浙江省重中之重林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成功申获浙江省林学一流学科(A类)。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森林经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智慧林业专业硕士点。学科建有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建)、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合建)、国家林草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和竹林碳汇科技创新联盟等国家和省级研究平台。学科已形成森林固碳增汇与监测、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森林资源遥感监测与信息技术、森林及其环境评价与规划设计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学科有专任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共3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和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各1人,全国林业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2人,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建有“林业碳汇与计量”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竹林碳汇智能监测与智慧管理”国家林草局科技创新团队各1支。
学科支撑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林学本科专业,并面向园林、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本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其中林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森林经理学”、省级精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教育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近年学科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成绩突出,‘面向林学和GIS专业的“一核多翼”森林资源管理课程群协同建设’先后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生荣获全国GIS、省大学生挑战杯等各类竞赛奖50多项,其中一、二等奖10多项;多人获得浙江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省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或称号。
近年来,学科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3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主持1项,参与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主持);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和《林业科学》国内外高质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1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6部。
添加浙江农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浙江农林大学考研分数线、浙江农林大学报录比、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群、浙江农林大学学姐微信、浙江农林大学考研真题、浙江农林大学专业目录、浙江农林大学排名、浙江农林大学保研、浙江农林大学公众号、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浙江农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