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文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1-29 14:56:0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安徽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安徽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安徽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安徽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安徽大学官网来自安徽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安徽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安徽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安徽大学文学院官网:

安徽大学文学院


安徽大学文学院简介:
一、历史与现状
安徽大学文学院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基本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928——1958组建调整期
1928 年,安徽大学在安庆建校,同时成立文法学院,中文学科隶属该院。时隔不久,即成立了中文系,是安徽大学最早的系科之一。郁达夫、朱湘、苏雪林、陈望道、方光涛与赵景深等一批著名学者、作家曾经在中文系任教。 1949年12月中文系随安徽大学迁至芜湖,几经调整,随校迁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
第二阶段:1958——1978全面建设期
1958年以后,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兴起,安徽大学中文系也随之进入了全面建设时期。主要表现在招生规模扩大,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成果大量涌现,中文系的毕业生也在安徽省建设中崭露头角。
第三阶段:1978——2011快速发展期
改革开放后,中文系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学科专业的扩大与变迁。
除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外,中文系先后成立了对外汉语专业、文秘专业、旅游专业和新闻专业,20世纪90年代文秘、旅游和新闻三个专业分别从中文系独立出去,为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的成立与建设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1996年中文系又与历史、哲学共同组建了院虚系实的安徽大学文学院,为安徽大学211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10月原文学院中历史、哲学两系分立,经学校批准,由原中文系独立组建了新的文学院,为新时期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1958年重建以来,文学院已为国家培养本专科生4千余人,培养硕士生近600名,博士生4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两万多人。目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400人,本科生700余人,外国留学生100余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300多人。
二是学科、学位点建设从无到有,形成系列。
文学院现设汉语言文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两个系和一个大学语文教学部,另有汉语言文字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桐城派研究所、中外文论比较研究中心、当代文学评论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究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科研体系。文学院先后获得学士学位、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以及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一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参与建设了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三是科研能力大幅提升,科研平台建设跃上新台阶,科研成果丰硕。改革开放以来,文学院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社科基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2008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7项(重点2项),教育部课题10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5项,安徽大学211三期建设项目《徽学与地域文化》。在古文字学、桐城派研究、戏曲小说研究以及安徽地域文学等方面形成优势与特色,国家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在汉字理论和战国文字研究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受全国高校古委会指导主办《古籍研究》期刊。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18项。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全院师资队伍雄厚,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均较为合理,产生了一批在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者,其中学科带头人黄德宽教授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学院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博士学位获得者 3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入选者1人,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席教授1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具有充足的发展后劲。
五是在平台建设、学术交流与国际化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学院各种设备从无到有,建立了古文字资料库和正在建设国内最为先进的语音实验室。学院十分注重与国内外同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了各类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作家等来学院讲学。文学院首开安徽大学留学生教育先河,举办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班,招收外国留学生,派出教师到美国、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乌克兰、智利、越南、印度、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从事学术交流和汉语教学,协助安徽大学创建海外孔子学院,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化水平。
二、建设思路与发展目标
总体思路
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升质量,将安徽大学文学院建设成为研究教学型的优势学院。
一个突出:
突出加强文学院的学科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在学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带动学科建设和学院建设全面均衡发展。
两个崇尚:
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老师和学生的需要为工作的目标,紧紧依靠全体老师和学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加强文学院的文化建设,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渗透与促进,营造良好的学习与工作氛围,让教职工和全体学生有尊严地工作、学习与生活。
崇尚务实创新的理念: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鼓励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三个坚持:
坚持以科研创新为先导,以引领性的前沿意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知识创新、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学术水平。
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特别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和均衡发展。
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不断拓展视野,进一步加快学科发展的国际化步伐。
发展目标
到2015年,一级学科排名能提升5——10位,争取进入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行列。把文学院建成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在全国高校中有一定影响力的、较高水平的教学院系。
 
安徽大学文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九龙路111号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人文楼B座4楼文学院
邮编:230601
电话:0551-65107584
 
安徽大学文学院学科设置: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始终是安徽大学建校以来重点建设的学科,目前拥有汉语言文字学国家重点学科、古代文学与文艺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一流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以及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协同创新分中心、国家汉语推广基地、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等,拥有数量、年龄与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体系完备,学科基础厚实。
近年来,本学科依托学校历史积淀和“双一流”基础,落实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战略,积极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古文字研究为引领,促进语言学与文学学科全面发展。围绕“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与中华文化传承”、“中国文学研究与当代文化建设”、“古典文献整理与安徽地域文学研究”三大方向,重点研究领域有:“安大简”与出土文字研究;《经典释文》研究、元明清文献俗字研究;安徽方言调查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唐诗经典作家、桐城派研究与地方文献整理;网络文学与当代作家评论。本学科学术交流活跃,承担了一大批重大项目,科研成果突出,并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古文字研究成果曾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古汉字发展论》再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优势明显;《经典释文》研究、元明清文献俗字研究、宋诗辑佚与唐诗经典及接受研究、桐城派研究、当代长篇小说评论、网络文学评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研究领域等都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特色鲜明;地方文献整理,成果突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成绩斐然。
以上述学科平台和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培养致力于科研创新和文化传承的优秀人才,已成为全国同行认可的区域高层次中文人才培养基地。生源地从省内扩展到全国,近年还有部分“双一流”高校生报考,生源质量不断优化、提升。本学科已成为区域主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汉语国家教育人才培养成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首批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专业。2000年以来的毕业生中就涌现出一批知名专家。
文艺学学科
文艺学学科是安徽省重点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学术积淀,曾涌现出贾文昭、杨昕葆、顾祖钊、吴家荣等一批在国内学界有一定影响的老学者。1995年与哲学系美学学科联合培养美学硕士研究生;1997年单独申报并获批文艺学硕士点;2011年申报获批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文艺学专业方向;2013年开始招收文艺学博士生。2008年,获批为省重点学科,学科成员有赵凯、刘飞、王泽庆、刘云、凌晨、郑鹏、疏延祥、张琼、王苏平、司振龙、张玲、孟凡萧等。
学科建立以来共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项,其中国家重点项目1项;入选教育部国家及规划教材1部,省级规划教材4部;获得省部级社科奖5项。
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本学科已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马列文论与西方文论方向,古代文论与中西文论比较方向,文学原理与文艺批评方向。为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科特色,凝聚学科力量,并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本学科还成立了“安徽大学大自然文学研究所”、“安徽大学中外文论比较研究中心”等。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
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上世纪末即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为丁放、吴怀东教授,学科成员有鲍恒、陈道贵、方盛良、耿传友、魏世民、李霜琴、李睿、王莉、张洪海、郝敬、束莉、王勇、卢坡、唐宸、杜治伟、杜欢等,其中博导6人,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人,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丁放担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学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吴怀东担任中国杜甫学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围绕学科方向,还聘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王达敏担任兼职教授。近5年来,本学科成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10多项。
经多年积累,近年来本学科已形成了以下研究方向:
一、唐宋文学研究。年资较深的学者陶新民教授的李白研究、汤华泉教授的唐宋诗歌文献考证辑佚,成果突出。2014年,著名唐诗研究专家丁放教授正式加盟本学科,丁放先后著有(含合著)《中国诗学通论》《金元词学研究》《盛唐诗坛研究》《宋元明词选研究》《中国诗学论集》《中国词学论集》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学术月刊》《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文史哲》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教育部社科奖及省级社会科学奖一、二、三等奖近十项,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唐诗学研究”,以“免于鉴定”的形式结项。吴怀东长期致力于唐诗发展的内在脉络研究,著有《唐诗与其他文体关系研究》(与余恕诚合著)《杜甫与六朝诗歌关系研究》《唐诗与传奇的生成》《唐诗流派通论》《杜甫与唐代文学论稿》等,获得省社科奖多项。陈道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著有《六朝唐代文学论丛》,吴怀东、陈道贵、李霜琴的杜甫学史研究逐渐展开。郝敬致力于唐宋小说的文体考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目前已在《文学评论》等权威刊物发表近20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数种。王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已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有专著出版。
二、元明清文学研究。在戏曲小说研究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前辈学者傅继馥、李汉秋、周中明对关汉卿、《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名作、名家的研究就已享誉学林。近三十年,朱万曙、胡益民继承了这一研究传统,出版和发表了一大批成果。胡益民著有《儒林外史与中国士文化》、《清代小说》等,在学界曾引起较大关注。魏世民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道藏》中的小说文献研究”。本学科团队在明清诗文研究方面近年来的学术成果逐渐增多。胡益民《张岱研究》、方盛良《清代徽商与东南地区文学艺术研究》《清代文献文学探微》等著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耿传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徽人别集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著有《徽学与明清文学论稿》;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王彦泓及其诗歌研究》发表的研究王彦泓和袁枚的系列论文,提出了跟眼下占据主流地位的意见不同的看法,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在清代词学研究方面,近年来逐渐形成本学科新的学术增长点,鲍恒著有《清代词体学研究》,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词体学研究》;李睿不仅出版了著作《清代词选研究》,还发表了10多篇学术论文,已形成较好的学术积累。桐城派研究特色逐渐显现,方盛良主持桐城派与清代学术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多种;卢坡主持教育部及高校古委会项目,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过姚鼐研究的学术专著。由安徽大学特聘教授蒋寅为首席专家、本学科成员共同参与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文人事迹编年汇考”2013年11月获得立项,目前已经顺利结项。
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孙以昭教授的诸子研究、陈广忠教授的《淮南子》研究,在学界独树一帜。近年来,陈道贵著有《东晋诗歌论稿》,并在《文学遗产》、《文史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吴怀东出版了《三曹与魏晋文学研究》、《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等著作。魏世民著有《魏晋南北朝小说史》。王莉主持安徽省社科项目《汉魏六朝礼乐制度与乐府文学之演变》及古籍整理项目《傅玄诗文集校笺》。张洪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诗经》评点史”等。束莉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正在开展北朝五史文苑传、女性文学相关问题研究。
四、古代文学与安徽地域文化综合研究。由吴怀东主持、以本学科成员为主体组成的“中国古代文学与安徽地域文化”研究团队为安徽大学A类科研创新团队,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安徽大学三曹与亳州文化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桐城派文学与经学的关系》和省部级项目《曹操研究史》、《明清时期徽州杜诗学史研究》、《明代安徽文学社团研究》、《清代安徽词人群体研究》、《徽州文献综录》、《新安学术史研究》等,出版和发表了《三曹与魏晋文学研究》、《曹氏家族与汉晋社会文化变迁》等一批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研究成果。与安徽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合作,整理出版了《太函集》、《勉行堂诗文集》等10多部安徽古籍。
本学科注重以科研促教学,形成了科研教学相长的特点,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其中不少人已成为著名高校的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现当代文学
安徽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自上世纪八、九年代在学界有较大影响,经沈敏特、方铭、王多治、王宗法、张器友、黄书泉、王达敏等学者的励精图治与开拓进取,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文学思潮研究、作家研究资料整理、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解放区文学研究、新诗研究、散文研究、当代小说评论等领域有丰硕的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的数十篇高水平论文和十多部专著,奠定了本学科在全国的学术地位。
安徽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团队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讲席教授2人,团队成员大多毕业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主要有如下研究方向: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当代长篇小说评论,儿童文学写作与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文献研究。其中特色研究方向是中国网络文学研究。
现任学科带头人周志雄教授是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网络文学研究方面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特聘网络文学专家,江苏省网络文学院特聘研究员。长期担任“中国网络文学大赛”评委,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评委、国家新闻出版署年度优秀作品推优活动评审专家、网络文学双年奖评审专家。在《文学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小说评论》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出版《文化视域中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发展与评判》《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新世纪网络文学的侧面》等著作11部,主编、参编教材十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各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十余项。所著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省社科一等奖、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奖、安徽省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当代文学优秀成果表彰奖等奖励。
王达敏教授是当代小说研究名家、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小说年度排行榜评委、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等职,是安徽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多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读书》《文艺理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当代文学人道主义思潮、当代长篇小说评论暨余华研究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深受全国同行赞誉,其科研成果还获批为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其成果获安徽省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
王木青教授,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主要研究通俗文学,主持完成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张恨水与通俗文学的嬗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争鸣》《江淮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现代通俗文学批评史论》,将学术视野扩展到清末民初以来的通俗文学与批评史研究,在中西文学交融的大背景中研究近现代通俗文学及其批评。
汪成法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在现代作家佚文发掘整理与相关文献的辨析方面成绩突出,在全国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出版有《在言志与载道之间》《中国现代大学与新文学传统》《读书识小录》《一声短叹》等著作。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大学与新文学传统”,在《南方文坛》《新文学史料》《鲁迅研究月刊》《江苏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数十篇。
张鲁高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主要从事鲁迅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鲁迅与魏晋风度研究》,安徽省社科项目《鲁迅研究》, 著有《先驱者的痛苦——鲁迅精神论析》等专著,在《鲁迅研究月刊》《四川大学学报》《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伍美珍副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徽大学儿童文学创研中心主任,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安徽省作协儿委会副主任。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三地出版100余部儿童文学作品,作品被翻译成欧洲8国文字,在欧洲各国出版,策划主编200余部少儿创作的原创作品。作品获2009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新闻出版总署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文化部蒲公英少儿读物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韦丽华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博士学位论文《转型期中国的现代性焦虑》主要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研究中国20世纪末期的文学转折;出版专著《焦虑与追寻》,参与撰写许志英、丁帆主编的《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承担了改革文学、新写实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文学等主流文学思潮的研究,该著获江苏省社科成果一等奖,所撰写部分多次被引用。在《当代作家评论》《福建论坛》《名作欣赏》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承担安徽省社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及校科研、教学项目多项。
汪杨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在《小说评论》《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作品与争鸣》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教育厅教学项目、安徽大学教学项目等多项。入选安徽省第二批宣传文化领域(社科理论类)“青年英才”; 入选安徽大学第二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结项。获安徽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获安徽大学2006、2007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马婧讲师,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太原大学中文系和意大利巴勒莫大学语言系,现任教于安徽大学文学院,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乡土文学、女性文学与文化、网络文学与大众文化,分别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莫言的文学世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莫言与新时期文学创新经验研究”等多项课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中国文学批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国女性文化》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大师讲席教授欧阳友权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网络文学、新媒体文化和文化产业研究,是我国网络文学研究和中国文化品牌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点1项、重大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部委级项目7项,省级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委托项目15项,主持地方政府和企业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各1篇)、《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学术报刊发表论文多篇。有5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60余篇论文先后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摘转。出版学术专著22部,主编大学教材12部,出版译著2部,主编理论丛书6套:“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丛书”(4部)、“网络文学教授论丛”(5部)、“文艺学前沿丛书”(5部)、“网络文学新视野丛书”(6部)、“新媒体文学丛书”(6部)、“网络文学100丛书”(7部)等。作为我国第一个文化产业博士生导师,主编的《文化产业概论》连续被评为“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从2006年开始,连续10年遴选、编撰并在深圳文博会发布《中国文化品牌年度报告》,在业界、政界、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讲席教授谭旭东致力于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网络文学研究,近年来,还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儿童文学研究主要站在理论高度,不同于传统的儿童文学教育论,也不同于对现当代文学研究范式的模仿,因此显得别开生面,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他的著作《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与儿童文学》,可谓开风气之先,具有媒介哲学、文化诗学、文学理论和儿童文学等跨学科研究的特点,2010年10月,获得了鲁迅文学奖,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界第一个摘得鲁迅文学奖的学者,代表了中国儿童文学领域发展的最高成就,也是目前高校教师里少有的几位获奖者之一。独著的《儿童文学的多维思考》2013年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这是国内唯一以单本理论著作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儿童文学学者。谭旭东另一部作品《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和《中国少儿出版文化地图》也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赞誉,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研究现象。《儿童文学概论》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列入“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出版。此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教材的空白,成为中国第一本儿童文学理论教材,具有重大深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被国内70多所高校采用为中文专业课和教育学专业选修课教材。儿童文学研究被核心期刊《中国出版》《南方文坛》《西北大学学报》和《出版广角》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华读书报》和《中国新闻出版报》等20多家报刊评介。
 
安徽大学2021复试分数线
006高等教育所 0401 教育学 ≥334
安徽大学2020复试分数线
006高等教育所 0401 教育学 ≥334  

高等教育学 [0401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安徽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高等教育法学
02高等教育管理学
03高等教育学原理
04高等教育经济学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备  注:

添加安徽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安徽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徽大学报录比、安徽大学考研群、安徽大学学姐微信、安徽大学考研真题、安徽大学专业目录、安徽大学排名、安徽大学保研、安徽大学公众号、安徽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