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1-26 09:25:0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四川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四川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四川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四川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四川大学官网来自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四川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四川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添加四川大学去年调剂上岸微信号 四川大学考研复试真题.PDF 四川大学往年招收调剂的专业 四川大学各专业往年调剂录取分数线 四川大学一志愿生源调剂去向
[2022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四川大学专业排名]
[四川大学考研群]
[四川大学考研难吗]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官网: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简介: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简介:
1988年经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成立城建环保学院,几经整合,于2001年定名为建筑与环境学院,经过30多年发展,已成长为多学科、综合型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本科专业4个;截至2020年12月底有教职工272人,专任教师218人;在册学生2653人,其中本科生1768人,硕士研究生582人,博士研究生152人,留学生151人。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2人,“教育部人才计划”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四川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2人,宝钢教师奖获得者3人,省教学名师2人,四川大学“双百人才”A计划入选者3人次、B计划入选者9人次,博士生导师34人,正高54人,副高78人,四川大学“高端外籍教师”特聘教授4人。近年来,学院以学校“海纳人才工程”为契机,积极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
学院围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学科门类齐备,拥有力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四大一级学科,目前分别进入学校“深地岩体力学与地下水利工程”、“先进轻工技术与环境保护”、“诱导组织再生主导的生物医学工程”三个一流学科(群)。学院设有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两个专业通过了加入“华盛顿协议”后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为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包括“973”、“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00余项,牵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获国家发明奖1项,部(省)级一等奖10余项,每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0余篇、到校科研经费超1亿元。
学院具有优良的办学条件与科研平台,在江安校区,拥有独立的学院大楼,各类实验室面积达到1万余平米,仪器价值1.3亿元。拥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5个,国际交流合作研究所6个,综合实验室6个。
学院坚持“学术为本、教学领先、厚德载物、宁静和谐”的办学理念,紧跟国家战略部署,主动服务城镇化绿色发展、“一带一路”走出去等战略,以开放的姿态,持续创造条件,吸引一流人才,努力实现建成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宏伟目标。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地点:成都市四川大学行政楼一楼(望江)
党政办:85405534、85408889
教育发展中心:85405613、85463775
学生工作组:85407049
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建环大楼(江安)
党政办:85990865、85999959;
学生工作组:85990968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学科设置:
土木工程系最早成立于1944年,经历了新中国院系调整,于1986年起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生,1987年增设城镇建设专业、给排水专业,2011年增设工程造价专业。在四川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面向未来土木行业转型升级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借鉴国际名校的宽口径培养体系,四川大学在全国率先整合土木类的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4个专业形成新的土木工程专业。
四川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发展中求创新,逐渐形成了“重基础、宽口径、跨学科、国际化”的办学特色,成为西部城镇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正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职称22人;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岩土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省重点学科以及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四川省国际合作基地,是四川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建筑系成立于1988年,是国际知名、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建筑类教育与科研院系。现设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三个教研室和美术教研组、建筑综合实验室。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31人。先后设有建筑学(1989年首次招生)、城市规划(2001年增设)、景观建筑设计(2004年增设)三个本科专业。1999年设立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点;2002年获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三个硕士点;2005年获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点。2006年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立人居环境二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获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两个四川省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建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至2019年,建筑学本科、城乡规划本科和硕士均已通过专业教育评估。2019年学科与专业整合后保留了建筑学本科学位点、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点。
建筑系秉承四川大学“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为指导思想,确立了立足综合优势,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引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培养德才兼备、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栋梁之才的办学宗旨。在学科建设方面,结合我国人居环境建设前沿问题和西部地区地域特色及社会需求进行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凝练研究方向,并形成了较好的成果积累和学术声誉。在专业教育方面,采取以建筑学专业为基础,建筑类专业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在不断强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结构层次丰富、交叉平台集聚的优势,通过交叉共享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技能,为学生实现更宽广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多年来,建筑系培养了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具备艺术与技术多方面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及社会担当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四川大学环境学科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80年举办了环境保护工程培训班,1985年环境监测专业开始招生,1986年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990年环境工程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生,2005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以“厚理论、重实践、辅创新”为总体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与人文素养,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精英人才。
专业最新的全国学科评估为B+,并于2017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评,进入四川大学“先进轻工技术与环境保护”双一流学科建设群体。不断探索国际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与国际上数十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联系,平均每年来校交流的国际专家近30批次。在四川大学率先设立了本科“2+2”项目,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土木环境工程”双学位人才。在教学方面先后引入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双硕士核心课程”、与美国华盛顿大学交流培养本科生等。
专业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拥有3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中心(四川省环境保护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四川省环境保护环境催化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四川省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中美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德水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川大-熊大环境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中日环境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力学科学与工程系的历史可追溯到1944年原四川大学成立的航空工程学系,1957年原成都科技大学创办数理力学系,设工程力学本科专业。1979年原成都科技大学成立工程力学系,发展到2001年成立四川大学应用力学系,2005年正式更名为力学科学与工程系,沿用至今。
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名,正高级职称12名,副高级职称14名。建有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破坏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力学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及四川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拥有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共建生物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下设4个二级学科: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和航空航天力学与工程。
先后承担科技部“973项目”(首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重点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近五年累计科研经费约8000万。近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工程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添加四川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四川大学报录比、四川大学考研群、四川大学学姐微信、四川大学考研真题、四川大学专业目录、四川大学排名、四川大学保研、四川大学公众号、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四川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