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武汉科技大学哪个更好?

发布时间:2022-05-10 编辑:高招帮小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武汉科技大学哪个更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武汉科技大学哪个更好?,综合对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武汉科技大学哪个更好??是很多同学和家长在择校时想查询对比的内容,小编在此整理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武汉科技大学两个学校的基本信息和师资力量和大学排名数据如下,供各位参考,更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武汉科技大学的招生分数线等数据请添加我们招生客服微信查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42010491
  • 主管部门:教育部
  • 所在省市:湖北省 - 武汉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是 ;双一流:
  • 重点学科:
  • 硕士点数: 博士点数:
  • 全国排名:92
  • 创建时间:
  • 占地面积:
  • 学生人数:
  • 官方网站:www.cug.edu.cn
  • 高招网站:
  • 联系电话:027-67848570传真027-67883687
  • 学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招生办公室

武汉科技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42010488
  • 主管部门:湖北省
  • 所在省市:湖北省 - 武汉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否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1
  • 硕士点数:217 博士点数:54
  • 全国排名:161
  • 创建时间:1995年
  • 占地面积:2564.40(亩)
  • 学生人数:3万~4万人
  • 官方网站:www.wust.edu.cn/
  • 高招网站:zs.wust.edu.cn/
  • 联系电话:027-86560899
  • 学校地址:青山校区: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武汉科技大学综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好还是武汉科技大学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

  历史沿革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学校于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70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办学,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4年,学校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校园概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学校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相关配套设施,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学校现正在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建设“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暨新校区。

  办学思想

  坚持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坚持“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着力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着力为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秉承“强化特色、争创一流、依法治校、开放包容”的治校理念,营造“独立思考、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努力构建优越而独特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坚持实施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和国际化战略,大力推进以学术卓越计划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在建成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049人,其中教师172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263人,教授431人,副教授688人。

  国家“QR”入选者28人(长期项目7人、短期项目3人、外专项目1人、青年项目17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9人(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8人(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5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8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42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9人。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地质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学校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自建校起,学校相继在周口店、北戴河、秭归等地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其中周口店野外实习基地被誉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为“全国地质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野外实践)基地”。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2.7万余平方米,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以地学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构建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源保障。

  学科布局

  学校围绕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6个湖北省重点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有19个学院(课部)、65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MPA等11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4个工程领域。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进入前1‰。

  人才培养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26060人,包括本科生18046人,硕士研究生5781人,博士研究生1516人,国际学生717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3万余人。拥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建校6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30万名高级人才。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努力构建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学生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屡获佳绩。

  学校把弘扬优良体育传统与健全人格培养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体育教育体系。我校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累计获得金牌200余枚,银铜牌400余枚。2012年5月,学校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成为我国第一支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大学登山队。

  科学研究

  学校在地质学、矿产资源能源、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材料科学与化学、经济与管理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1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8项,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项、“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项。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5人,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8人,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作者30人次。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EICompendex收录,《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CSSCI。

  学校坚持立足湖北和长江经济带,面向全国,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积极服务行业、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组建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学校还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分别建立产学研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深圳研究院、浙江研究院)。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2012年成立由我校发起,联合斯坦福大学、麦考瑞大学、滑铁卢大学、香港大学、牛津大学等十二所世界知名大学组建“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联盟高校在地学领域通过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共赢。近年来,学校公派出国访问、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师生每年900余人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与会的境外专家每年400余人次。

  以学校为支撑建立了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美国阿尔弗莱德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拥有“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际科研合作中心。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设立“丝绸之路学院”、“约旦研究中心”和“丝绸之路地质资源国际研究中心”。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学校网址:http://www.cug.edu.cn/

  邮政编码:430074

  联系电话:027-67883995

  传真:027-87481030

  电子信箱:cugxb@cug.edu.cn

通讯地址

学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7848570
电子邮箱:zhaoban@cug.edu.cn
学校网址:www.cug.edu.cn

武汉科技大学介绍

武汉科技大学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湖北甲种工业学校、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的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学校成为第一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划转院校。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

  学校校园总面积170.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8.31万平方米。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设置有19个举办本科教育的学院(部)、72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5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被湖北省列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以国家“QR”“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和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以一大批高素质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8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QR”创新人才9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2人,湖北省“百人计划”16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29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147人,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湖北名师工作室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分制改革,着力建设国内一流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先后获批国家教育质量工程项目53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4%以上。学生多次在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7年度我校学生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04项,其中国际级奖励25项,国家级奖励197项。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培养了原国家女篮队长苗立杰为代表的多位国家队成员。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在钢铁冶金、材料、机械、化工、控制等领域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和特色。学校建有湖北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国际合作基地、2个武汉市工程技术中心。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五年,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等国家级项目35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100余项;2007年以来,获得18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共享,积极创新校企、校地合作模式。先后与宝武集团、恒大集团、鞍钢、柳钢、中国一冶、中冶南方等30余家大型企业和宜昌、孝感、黄冈、随州、湛江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州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了“恒大管理学院”“韶钢-武科大炼铁技术研究所”“武汉科技大学宜兴陶瓷与耐火材料研究院”,设立了“许家印奖学金”“科力生奖学金”“濮耐奖学金”“量子复兴奖学金”和“首安创新奖”等13项社会奖助学金。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同境外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桥港大学(UniversityofBridgeport)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University)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BirminghamCityUniversity)合作举办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等。

  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近19万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广大校友积极支持母校建设发展,学校位列校友会2018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47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秉承“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校训,主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职责,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创建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
联系电话:027-68862888
学校网址:www.wust.edu.cn
邮政编码:430081

添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生客服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高招帮”,关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输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数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招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生计划、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生目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生办电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牌专业】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考招生信息或资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考公众号 高招帮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gaozhaobang/nagehao/707836_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