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与贵州师范大学哪个强

发布时间:2022-05-10 编辑:高招帮小莉
云南民族大学与贵州师范大学哪个强

云南民族大学与贵州师范大学哪个强,综合对比

云南民族大学与贵州师范大学哪个强?是很多同学和家长在择校时想查询对比的内容,小编在此整理了云南民族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两个学校的基本信息和师资力量和大学排名数据如下,供各位参考,更多云南民族大学与贵州师范大学的招生分数线等数据请添加我们招生客服微信查询。

云南民族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53010691
  • 主管部门:云南省
  • 所在省市:云南省 - 昆明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否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
  • 硕士点数:135 博士点数:5
  • 全国排名:408
  • 创建时间:1951年
  • 占地面积:2550.00(亩)
  • 学生人数:2万~3万人
  • 官方网站:www.ynni.edu.cn/
  • 高招网站:202.203.144.12/
  • 联系电话:(0871)5172133
  • 学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号

贵州师范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52010663
  • 主管部门:贵州省
  • 所在省市:贵州省 - 贵阳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否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
  • 硕士点数:145 博士点数:38
  • 全国排名:290
  • 创建时间:1941年
  • 占地面积:2800.00(亩)
  • 学生人数:3万~4万人
  • 官方网站:www.gznu.edu.cn/
  • 高招网站:zjc.gznu.cn/bkzs/
  • 联系电话:0851-6701855
  • 学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宝山北路116号

云南民族大学与贵州师范大学综述

云南民族大学好还是贵州师范大学好

云南民族大学介绍

云南民族大学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坐落于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中国昆明,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8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

  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接见过学校师生代表,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李岚清、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等亲临学校视察,关心各族师生的成长进步和学校的建设发展。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将军、张冲将军担任首任正副院长。

  经过60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民族药、民族艺术、民族体育等为优势特色,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联合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硕士点和94个本科专业。现有1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8个国家特色专业,25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37140人,其中本科生21760人,硕士研究生2343人,博士研究生26人,留学生510人,另有成人本科、专科12148人。现有教职工1566人,其中教授189人,副教授347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1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7人,“云岭教学名师”2人,省级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7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6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人,云南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0人,云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2人。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学家马曜教授,著名民族学和考古学家汪宁生教授,著名史学家谢本书教授,中国近现代史著名专家张建国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享誉国内外。

  学校占地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现有21个学院(部),举办了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和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拥有1个省属研究机构——云南省民族研究所,1个馆藏文物近20000件的民族博物馆;形成了多个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机构:“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院”、“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研究院”、“扶贫开发研究院和扶贫大数据中心”、“云南藏学研究中心”;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2011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是首批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拥有“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云南民族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云南省“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云南省专升本教育培养基地”、“云南省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基地”、“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会问题研究基地”、“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基地”等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拥有国家民委——教育部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聚乳酸基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民族文化资源信息技术运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生物可降解材料科技创新团队等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中印瑜伽学院架起了中国—印度民间外交的新桥梁,2015年5月在中印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下,学校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CCR)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关于联合共建中印瑜伽学院的合作备忘录,并写进两国联合声明,由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和印度驻华大使分别担任中印瑜伽学院中方和印方名誉院长。经外交部批准,学校成立了“澜湄国际职业学院和澜湄职业教育联盟”;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共建成立了“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准,成立了云南民族干部学院,是专门培养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民族工作干部的教育培训机构,经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批准,依托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开展国外政党领导干部培训。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在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研究成果突出。曾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科研奖和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部分研究成果曾被中宣部抄报中央政治局常委研阅参考。特别是“直接过渡”、“和平改革”、《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卷》、《中华文化通史?第三卷》等许多优秀理论成果,不仅为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民族理论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部份成果被教育部智库专刊收录并获得多位中央领导的阅读和批示,部分成果收入国家社科成果要报,还有的成果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

  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总数百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连续多年立项数量居云南高校第2位,2016年并列全国高校第19位,位居全国民族院校第3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稳步增长,形成文理科研究协同推进与发展的良好局面。

  学校举办《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和自然科学版,哲社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云南同类刊物中排名第二。学校还办有大型不定期刊物《民族学报》,在国内外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建校以来,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2万多人次到校访问参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越南胡志明主席等曾访问过云南民族大学,是中国最受外国政要青睐的大学之一。学校是云南最早招收国外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2年开始招收国外硕士研究生。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70多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学校始终秉承“团结、进步”的办学精神,以立足边疆、服务边疆、服务民族团结繁荣发展为己任,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了10多万名高级人才。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的第一代学士、硕士、博士、专家、学者,大多是该校培养造就。16个州市129个县,特别是29个民族自治县中的民族干部,大部分毕业于该校。学校已成为中国特别是西南各民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基地、国家和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1999年、2005年和2009年,学校先后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2016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

  岁月流金,春华秋实。学校将进一步秉承“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探索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着力建设民族人才培养、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研习和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咨询基地,继续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继续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朝着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民族大学昂首迈进。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号
联系电话:0871-65172133
学校网址:http://www.ynni.edu.cn/
邮政编码:650031

贵州师范大学介绍

贵州师范大学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建校之初,以王克仁、齐泮林、曾景、萧文灿、王佩芬、朱厚锟、尹炎武、李独清、李锐夫、杨宪益、姚奠中、夏元tn、谢六逸、谭戒甫、向义、熊铭青、郝新吾、汤炳正、赵咸云、梁祖荫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学者来校任教。他们艰苦办学,传薪继火,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院;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关系;2013年7月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6年与兰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双方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的新局面;2017年成为贵州目前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

  学校地处有着“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座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万人(含求是学院学生10755人、研究生3200余人)。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

  学校学科综合实力位居贵州省高校前列。现有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3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2个二级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107个二级学科)、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授权点,79个本科专业,具备应届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推免权。有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4类共11项:一流专业项目5个(含培育项目1个)、一流课程项目2个、一流平台项目2个、一流师资项目2个,2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4个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10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1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特色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改善。现有在职教职工2618人,其中师资1802人,师资中有教授310人、副教授647人,有545人具有博士学位、965人具有硕士学位。学校师资队伍中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人选1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贵州省核心专家3人、省管专家27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6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8人、省青年创新人才奖3人、省青年科技奖12人、省高层次创新人才18人(千层次人才13人、百层次人才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6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7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5人、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人才奖6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师资队伍中有“候鸟型”特聘教授23人(其中院士3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是全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7年1月,学校荣获“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2017年6月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校外实践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1个国家级教育综合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1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国际化人才外语考试(BFT)贵州省考试培训中心、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中心、贵州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贵州省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学实习基地、全国外语水平考试贵州考试中心、信息技术及应用培训基地、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贵州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贵州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贵州省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贵州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贵州省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基地、省级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贵州省高考评卷基地、贵州省美术设计类专业考试基地、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术科考试基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中国·贵阳大数据旅游研究(实训)基地”、贵州省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贵州省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贵州生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挂靠在学校。

  学校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1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1个贵州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全省高校唯一),2个院士工作站。学校分析测试中心是贵州省司法厅首批批准的“物证司法鉴定所”、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贵州省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出版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贵州师范大学报》等报纸刊物,其中,《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贵州省一级期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3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含课题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81项,全校科研经费近5.2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0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国际级文艺奖2项;获批专利316项,出版学术著作339部。学术论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录4600余篇。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高、功能强,无线网络覆盖大部分公共区域及图书馆阅览区域,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数字化校园服务全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262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文报刊2300余种,有中、外文电子图书157万余种册,提供使用中外文数据库72个,自建本省特色数据库21个,数字资源总量达96.35个TB,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贵州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服务单位,建设有“贵州省地方文献信息研究中心”、“中学示范图书馆模型”、“学前教育专题室”、“幼儿园示范图书馆”等,免费开放服务。

  学校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英国、葡萄牙、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分别与美国、葡萄牙、俄罗斯、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瑞士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开放办学力度进一步加大,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HN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学校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可组织实施相关汉语水平考试。

  学校历经七十七年风雨,代代贵师学人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修身治学,殚精竭虑,形成了特有的学人品质和学校品格,熔铸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凝练了“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培养培训了26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成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省部共建为契机,继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突出特色,推动跨越,为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宝山北路116号
联系电话:0851-6701855
学校网址:http://www.gznu.edu.cn/
邮政编码:550001

添加云南民族大学招生客服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高招帮”,关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输入【云南民族大学分数线、云南民族大学高招群、云南民族大学排名、云南民族大学招生计划、云南民族大学招生目录、云南民族大学招生办电话、云南民族大学王牌专业】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云南民族大学高考招生信息或资源

云南民族大学高考公众号 高招帮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gaozhaobang/nagehao/707040_3.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