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哪个好

发布时间:2022-05-10 编辑:高招帮小莉
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哪个好

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哪个好,综合对比

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哪个好?是很多同学和家长在择校时想查询对比的内容,小编在此整理了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两个学校的基本信息和师资力量和大学排名数据如下,供各位参考,更多苏州大学与南京大学的招生分数线等数据请添加我们招生客服微信查询。

苏州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32010285
  • 主管部门:江苏省
  • 所在省市:江苏省 - 苏州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是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4
  • 硕士点数:74 博士点数:29
  • 全国排名:35
  • 创建时间:1900年
  • 占地面积:3739.00(亩)
  • 学生人数:5万人以上
  • 官方网站:www.suda.edu.cn/
  • 高招网站:zsb.suda.edu.cn
  • 联系电话:0512-67504739
  • 学校地址:江苏省苏州市东环路50号

南京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32010284
  • 主管部门:教育部
  • 所在省市:江苏省 - 南京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是;211:是 ;双一流:是
  • 重点学科:36
  • 硕士点数:33 博士点数:44
  • 全国排名:7
  • 创建时间:1902年
  • 占地面积:5532.23(亩)
  • 学生人数:4万~5万人
  • 官方网站:www.nju.edu.cn/
  • 高招网站:bkzs.nju.edu.cn
  • 联系电话:400-1859680
  • 学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苏州大学与南京大学综述

苏州大学好还是南京大学好

苏州大学介绍

苏州大学简介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西式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并入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4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j、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3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4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6964人,全日制硕士生9620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2739人,全日制博士生1649人,临床博士1766人,各类留学生2598人。学校现设131个本科专业;5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9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5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5个“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截止目前,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共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8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

  目前,全校教职工5180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2487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7人,发达国家院士3人;“QR”入选者15人、“青年QR”入选者4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2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近年来,学校学生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200余人次。2013年我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并以团体总分全国第二的成绩再捧优胜杯;在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中,1个项目获一等奖、2个项目获二等奖,再次蝉联优胜杯。在近四届奥运会上,陈艳青、吴静钰、孙杨和周春秀四位同学共获得了“五金一银一铜”的佳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特别致信表示感谢。

  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17年,人文社科领域获得国家级项目29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自然科学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0项,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6位,蝉联地方高校第1位,连续六年稳居全国高校20强;2017年,人文社科领域,4项成果获得江苏优秀理论成果奖,1项成果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8项成果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其中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领域,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10项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项。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089篇,其中SCIE收录论文248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3位,其中“中国卓越国际科技论文”1234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0位;2017年我校共申报知识产权1336件,授权知识产权1033件(其中国际专利申请80件,授权8件)。2017年NatureIndex及lens平台数据显示,在全球具有创新力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中,苏州大学排名大陆高校首位。

  学校按照“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18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学校每年招收来自6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3000多人次。2007年起学校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建立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

  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3739亩,建筑面积166余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近400万册,中外文期刊4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11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82个。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6年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83篇次,其转载量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中居第6位,在全国近2200种被转载的社科理论期刊中居第32位。

  面向“十三五”,全体苏大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

通讯地址

学校地址:江苏省苏州市东环路50号
联系电话:0512-67507943、67507949
电子邮箱:zsb@suda.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suda.edu.cn

南京大学介绍

南京大学简介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三个校区,有29个直属院系,各类学生总计34580人,其中本科生13196人、硕士研究生12195人、博士研究生6036人、外国留学生3153人。全校设本科专业8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2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与重点序列学科20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江苏省重点(工程)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中心10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QR”创新人才31人、创业人才14人、“外专QR”入选者4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7人、讲座教授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27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76人次,“青年QR”入选者11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3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4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南京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南京大学提出了“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坚持“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南京大学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方针,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指导思想,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组织,整体提高原创科研能力与水平,将南京大学建成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

  自上个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十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大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力推进各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当前,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百年篇章。全体南大人将始终保持奋发昂扬的精气神和朴茂平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一个南大”的指示精神,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为把南京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
联系电话:400-1859680
电子邮箱:aonju@nju.edu.cn
学校网址:www.nju.edu.cn

添加苏州大学招生客服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高招帮”,关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输入【苏州大学分数线、苏州大学高招群、苏州大学排名、苏州大学招生计划、苏州大学招生目录、苏州大学招生办电话、苏州大学王牌专业】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苏州大学高考招生信息或资源

苏州大学高考公众号 高招帮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gaozhaobang/nagehao/691962_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