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哪个更好?

发布时间:2022-05-10 编辑:高招帮小莉
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哪个更好?

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哪个更好?,综合对比

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哪个更好??是很多同学和家长在择校时想查询对比的内容,小编在此整理了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两个学校的基本信息和师资力量和大学排名数据如下,供各位参考,更多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的招生分数线等数据请添加我们招生客服微信查询。

北京师范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11010027
  • 主管部门:教育部
  • 所在省市:北京 - 北京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是;211:是 ;双一流:是
  • 重点学科:26
  • 硕士点数:185 博士点数:142
  • 全国排名:22
  • 创建时间:1902年
  • 占地面积:1031.00(亩)
  • 学生人数:2万~3万人
  • 官方网站:www.bnu.edu.cn
  • 高招网站:admission.bnu.edu.cn
  • 联系电话:010-58807962
  • 学校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中国传媒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11010033
  • 主管部门:教育部
  • 所在省市:北京 - 北京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是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5
  • 硕士点数:29 博士点数:8
  • 全国排名:110
  • 创建时间:1954年
  • 占地面积:695.55(亩)
  • 学生人数:1万~2万人
  • 官方网站:by.cuc.edu.cn/
  • 高招网站:zhaosheng.cuc.edu.cn/
  • 联系电话:010-65779370
  • 学校地址: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传媒大学综述

北京师范大学好还是中国传媒大学好

北京师范大学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殨、汪X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期间,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占地面积1031亩(海淀校园、西城校园),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全日制在校生247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260人、研究生12891人、长期留学生1600余人。现设3个学部、23个学院、2个系、10个研究院(所)。馆藏图书465余万册,电子图书809余万册。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6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5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现有5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6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我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居全国第六位,2个一级学科获评A,7个一级学科获评A-。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7/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我校排名第256位,在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名第8位。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联合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北京市工程中心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4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25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计划。学校同时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校本部教职工3086人,其中专任教师2007人,91%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6%的专任教师具有海外学历。现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3人,资深教授6人,QR长期项目入选者1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7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0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6个。QR青年项目入选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等共计71人。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士、西班牙、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大学有学生交流项目的合作。学校先后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加拿大道森学院、丹麦奥尔堡大学、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大学、美国塔夫茨大学合作建立了8所孔子学院。接收来自135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留学生4700余人次,学历生占长期留学生的比例约为78.5%。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明确到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当前,学校正着力构建“高原支撑、高峰引领”的学科发展体系和“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联系电话:010-58807962
电子邮箱:zsb@bnu.edu.cn
学校网址:www.bnu.edu.cn

中国传媒大学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目前,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8个专业硕士类别,87个本科专业。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我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校6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300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7年10月,共有教职工20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正高级300人,副高级442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3名双聘院士,3人入选“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增强。

  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建有艺术研究院、传播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和文化发展研究院,建有国家广播电视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文化部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基地、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基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数字动画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演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输部级重点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全国高等教育质量检测评估研究基地。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

  学校建有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播音主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5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通讯地址

学校地址: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联系电话:010-65779370;010-65779256
传    真:010-65779141
学校网址:www.cuc.edu.cn

添加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客服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高招帮”,关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输入【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北京师范大学高招群、北京师范大学排名、北京师范大学招生计划、北京师范大学招生目录、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电话、北京师范大学王牌专业】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师范大学高考招生信息或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高考公众号 高招帮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gaozhaobang/nagehao/691838_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