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学院与梧州学院哪个更好?

发布时间:2022-05-10 编辑:高招帮小莉
桂林学院与梧州学院哪个更好?

桂林学院与梧州学院哪个更好?,综合对比

桂林学院与梧州学院哪个更好??是很多同学和家长在择校时想查询对比的内容,小编在此整理了桂林学院和梧州学院两个学校的基本信息和师资力量和大学排名数据如下,供各位参考,更多桂林学院与梧州学院的招生分数线等数据请添加我们招生客服微信查询。

桂林学院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45013641
  • 主管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 所在省市:广西 - 桂林
  • 办学层次:民办 - 本科
  • 985:否;211:否 ;双一流:
  • 重点学科:
  • 硕士点数: 博士点数:
  • 全国排名:
  • 创建时间:
  • 占地面积:
  • 学生人数:
  • 官方网站:www.gxljcollege.cn
  • 高招网站:
  • 联系电话:0773-3696116兼传真-、3696386
  • 学校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中路3号

梧州学院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45011354
  • 主管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
  • 所在省市:广西 - 梧州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否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
  • 硕士点数:4 博士点数:
  • 全国排名:744
  • 创建时间:1985年
  • 占地面积:1000.00(亩)
  • 学生人数:1万~2万人
  • 官方网站:www.gxuwz.edu.cn
  • 高招网站:www.gxuwz.edu.cn
  • 联系电话:0774-5841064
  • 学校地址:广西梧州市富民三路82号

桂林学院与梧州学院综述

桂林学院好还是梧州学院好

桂林学院介绍

桂林学院〔Guilin University,代码:13641〕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桂林新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系广西师范大学与相关社会投资方于2001年5月合作创办的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04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取得“独立学院”办学资格。2021年5月,教育部致函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独立设置并更名为桂林学院。

——宗旨定位清晰明确。桂林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向学、向善,自律、自强”校训精神和“至善”办学理念,立足“两型”(教学型、应用型)、“两性”(地方性、综合性)和“一化”(国际化)发展定位,坚定“规范高效、特色鲜明、质量与就业双优的国有民办城市大学”发展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宽厚、具有“至善”品格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位置优越环境优雅。桂林学院地处“山水甲天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坐落在全球十五条最美河流之一的漓江之畔。东临桂林市雁山区中心环线大道,交通便捷通畅。东向与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隔路“门当户对”,近邻雁山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桂林植物园、号称“桂林佳境、一园看尽”的雁山园,以及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间有“育善林”曲径通幽、松香四溢、竹韵袅袅。先后被评为“广西安全文明校园”“广西卫生优秀学校”。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桂林学院占地面积83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拥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区、行政区、学生公寓区、教师公寓区、体育运动区及“至善”“弘善”“乐善”三大广场,建有各类实验实训室80多间、多媒体教室近100间和多功能“至善讲堂”和“弘善讲堂”。连廊式教学楼群“至善楼”一次可容纳近万人上课,服务外包的“乐善食府”被评为“广西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公寓式学生寝室定时供应热水并全部安装了空调、洗衣机。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

——师资满足教学需求。桂林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语言文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商贸与法律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传媒学院、设计学院、理工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实行教职工全员劳动合同制。现有专任教师710余人,其中自有教师45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31%,博士、硕士占比为71%。自有教师中,有博士、硕士生导师12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桂林市会计拔尖人才1人。

——教学水平稳健提升。桂林学院开设本科专业50个,涵盖文、教、艺、经、管、法、理、工等学科门类,在校生12630多人。建有广西民办高校重点建设专业8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2个、广西高校转型试点专业群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个和一流本科建设课程5门。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4项;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3项。成功承办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17年年会、广西高校第三届千里杯足球联赛和广西高校第18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

——产教融合扎实推进。桂林学院大力推进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路径的转型发展,按照“以共建为基础,以共育为支撑,以共管为保障,以共赢为目标”的原则,与浙江名淘集团、广州粤嵌集团、东软集团、中软国际等全国知名企业共建了“名淘电商学院”“粤嵌电子工程学院”“东软软件学院”“中软国际大数据学院”等一批产业学院,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18-2020年连续三年蝉联“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

——至善文化氛围浓厚。“至善”作为办学理念,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能力;她昭示着桂林学院着力倡导的大学文化及精神建设,本质上就是全校师生员工以校训为引领,持续涵养善德、崇尚美好、追求卓越,最终实现境界达成与能力提升的过程。学校建立健全“一日一善行,一周一善扬,一月一善评和一年一善集”工作机制,形成了浓厚的“至善”文化氛围,荣获“2019年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文化建设奖”和“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

——学生奖助体系健全。桂林学院构建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为主要渠道,以学生勤工助学、各类专项助学金及由杰出校友、共建企业及社会各界设立的奖学金等为重要途径的奖助体系。完善的“奖、评、助、贷、勤、补、免、减”学生资助和评优评先政策,对品学兼优和在不同领域成绩突出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对家庭困难学生给予专项助学金,对优秀退役大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对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等,使学生优有所“奖”、困有所“助”。

——办学赢得广泛认可。桂林学院于2012年新增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年来,先后斩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文化建设奖、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广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记集体二等功、广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卫生优秀学校、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优秀民办高等学校等一系列荣誉和奖项。

——同行有你未来可期。名城孕育名校,名校滋润名城。着眼未来,桂林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贯彻落实民办教育新法新政精神为己任,对标教育部致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转设为桂林学院的函》的部署要求,根植八桂大地办学,加快建设成为桂林市人民满意的创新大学、开放大学、窗口大学,为早日实现“全力打造校市双向赋能新典范的国有民办城市型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2021年9月更新)

梧州学院介绍

梧州学院简介

  梧州学院创办于1985年,前身是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3年10月,原梧州市教育学院、原梧州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在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梧州学院。梧州学院是一所多科性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梧州学院地处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美誉的广西梧州市。梧州市是广西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928年,广西大学在梧州建校办学。

  梧州学院校园坐落于桂江西畔,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幽雅宜居。校园面积约1100亩,另有扩建及预留用地400多亩。现有北校区、师范校区和东校区三个校区。

  梧州学院设立有9个二级学院和教学单位,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招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2387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2206人、专科生1821人,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22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生8238人。教职员工1100多人。

  梧州学院办学定位明确。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为支撑,以服务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按照“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立足梧州,服务“一区一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辐射两广,面向东南亚,逐步形成了“紧贴业界,校地协同,东融西联,通江达海”的办学特色。

  梧州学院学科专业特色明显。学校设置43个本科专业,22个高职高专专业,涵盖了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门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是学校的优势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产业经济学、旅游管理、机械及自动化是广西重点学科,软件工程是广西重点培育学科,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全国高校特色专业,旅游管理、艺术设计、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林产化工、环境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制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广西特色专业。

  梧州学院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十二五”期间,学校累计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1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115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11项。建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自治区级高校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学校是广西高校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广西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广西整体转型试点高校。依托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建成了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梧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创客空间、微软IT学院、中科创新创业学院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90多项。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校考察调研时,对学校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梧州学院科研工作服务地方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累计获得科研项目550多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63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目前,学校立项建设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授权学科)、3个硕士学位支撑学科、1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西重点学科、3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围绕地方需求,学校完成了多项区、市重大招标课题,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成果。学校成功研发(开发)了10多个(套)应用软件和设备,系列人工宝石智能加工设备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填补了西江水道智能化船闸调度的空白,“360度全景成像处理系统”已经远销欧美市场。

  梧州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8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36人,获得博士学位57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高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人选5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人选3人,“广西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人选9人。

  梧州学院办学设施完备。现有校舍25万多平方米。校园建筑以欧式风格为主,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明理楼、图书馆、体育馆、网球中心、A11学生宿舍等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0200多万元。建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教学中心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其他各类实验室80多个,面积19000多平方米。图书馆面积25000多平方米,馆藏图书91万册。学校校园网上运行各类服务器65台,拥有校园网络安全平台以及梧州学院网站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10个信息管理系统,建成4个网络教学平台、5个学科网站、32个课程网站和25个二级部门网站,为学校的教学、办公提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保障。

  梧州学院社会声誉良好。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全区高校三对创新行动计划先进集体、全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还获得了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级卫生优秀学校等多个自治区级以上荣誉称号。

  办学以来,梧州学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发展。展望未来,梧州学院将秉承“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弘扬“厚道、豁达、实干、细致”的校风,积极服务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北部湾大开发”、“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实施,服务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化工、制药、宝石首饰产品设计与加工、物流、旅游、金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茶叶种植加工、网络信息安全等产业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地方知名大学。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广西梧州市富民三路82号
联系电话:0774-58410640774-5820972
学校网址:www.gxuwz.edu.cn
邮政编码:543002

添加桂林学院招生客服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高招帮”,关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输入【桂林学院分数线、桂林学院高招群、桂林学院排名、桂林学院招生计划、桂林学院招生目录、桂林学院招生办电话、桂林学院王牌专业】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桂林学院高考招生信息或资源

桂林学院高考公众号 高招帮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gaozhaobang/nagehao/690728_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