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哪个好一点

发布时间:2022-05-10 编辑:高招帮小莉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哪个好一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哪个好一点,综合对比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哪个好一点?是很多同学和家长在择校时想查询对比的内容,小编在此整理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两个学校的基本信息和师资力量和大学排名数据如下,供各位参考,更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民航大学的招生分数线等数据请添加我们招生客服微信查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21010143
  • 主管部门:辽宁省
  • 所在省市:辽宁省 - 沈阳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否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
  • 硕士点数:27 博士点数:1
  • 全国排名:280
  • 创建时间:1952年
  • 占地面积:1731.00(亩)
  • 学生人数:1万~2万人
  • 官方网站:www.sau.edu.cn
  • 高招网站:zs.sau.edu.cn/
  • 联系电话:024-89724466
  • 学校地址:辽宁沈阳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37号

中国民航大学基本信息:

  • 院校代码:4112010059
  • 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
  • 所在省市:天津 - 天津
  • 办学层次:公办 - 本科
  • 985:否;211:否 ;双一流:否
  • 重点学科:13
  • 硕士点数:17 博士点数:1
  • 全国排名:273
  • 创建时间:1951年
  • 占地面积:2575.50(亩)
  • 学生人数:1万~2万人
  • 官方网站:www.cauc.edu.cn
  • 高招网站:www.cauc.edu.cn/zsb/
  • 联系电话:022—24092126;24092588;24092589
  • 学校地址:天津市东丽区津北公路2898号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民航大学综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好还是中国民航大学好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介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技术工程研究基地”。

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原航空工业部所属的6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后历经“东北第一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发展阶段,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三方共建沈航;2016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决定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共建沈航。2017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与沈航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航空发动机学院。

学校占地1731亩,建筑面积84.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8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1亿元。图书馆入藏图书1338528册(包括图书、过刊、学位论文、报纸,不包括院系图书),报刊4590种;电子图书693768册。现有各类学生21000余人。

学校具有推免硕士研究生资格,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1个博士一级学位点,15个硕士一级学位点,7个学位专业类别;现已形成了以“航空装备设计制造与试验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航空宇航学科群和以“航空信息化与控制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信息科学学科群。

学校下设26个教学、科研单位;现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3个,省级示范专业6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10个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仿真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3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综合实验实训基地,1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近年来,先后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8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一等奖17项;目前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2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包含精品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省级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10项,校级资源共享课35门。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科技大赛,近三年,累计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项目5277组次。其中,国家级竞赛获奖1983组次,省级竞赛获奖2247组次,涉及获奖学生22896人次,涉及指导教师7793人次。近三年,共实施“大创计划”1283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74项,省级项目165项,参与学生5464人次,参与教师1353人次。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其中万余人就职于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千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百余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层管理职务,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学校现有“新能源通用飞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新型重点智库,1个省级军民融合发展研究基地,1个沈阳市四史教育研究中心。“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34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十二五”重大科技平台,自主研发的新能源锐翔电动飞机正着力系列化发展,形成了双座、四座,陆上、水上,有人、无人等飞机谱系,其中,双座电动飞机(RX1E)是世界上第一款取得适航证的双座电动飞机,完成了型号设计批准书(TDA)和生产许可(PC)取证。四座电动飞机(RX4E)是由我校全新研制的新能源通用航空产品,是按照中国民用航空规章23部的要求进行研制的正常类飞机。学校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航空预研和航空型号研究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55项;科研指标逐年提升,“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8.8亿,成果转化额4.7亿,发表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8项;省部级二等奖14项;省部级三等奖11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106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1人;学校现有研究生导师429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50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3人;现有国家级人才称号4人,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辽宁省教学名师17人,校级教学名师27人,辽宁省“兴辽英才”教学名师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辽宁省特聘教授8人,辽宁省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百、千层次6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18人,近百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学校有来自近70个国家的近千名留学生在校学习,来华留学教育规模位居省内高校前列。2011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院校资格,2013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示范高校"。学校与俄、美、法、英、韩、日等40多个国家的17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2个,与国(境)外友好院校开展校际联合培养和长短期交流项目20余个。近五年,学生出国(境)外交流学习近500人次,教师赴国(境)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300多人次。

学校以“立足航空、明德育人、求实拓新、志在卓越”为办学宗旨,凝炼了“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下,学校将坚持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辽宁、助力振兴作为重要面向,把学科建设、内涵发展作为工作主线,把依法治校、制度创新作为根本保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高协同学科体系、高标准培养质量、高水平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队伍、高品位校园文化,在服务辽宁振兴发展的神圣使命中,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4月)

中国民航大学介绍

中国民航大学简介

  一、历史沿革

  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51年9月25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1958年12月15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1963年6月21日,合并组建了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列入普通高校序列。1981年8月10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年5月30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2011年9月,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来校视察,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著名的民航类高等学府”的目标。

  历经65年开拓进取,学校已成为一所民航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

  二、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17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8.3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坐落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旁,占地面积13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5万平方米;另外建有朝阳飞行学院、内蒙古飞行学院、新疆天翔航空学院3个飞行训练学院。

  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科研基地)16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5个。学校拥有各类教学训练飞机53架,机务维修实习飞机21架,各类训练模拟机/器116套,各类飞机发动机59台。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77.6万册,电子图书230万种,电子期刊12292种,在线数据库87个;学校图书馆与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共建了空客、波音、赛峰资料室,开通了波音在线、空客在线网站,可直接访问国外相关技术资料。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在天津宁河区天津未来科技城建设占地面积为81万平方米、一期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新校区。

  三、学科专业

  学校拥有工、管、理、经、文、法6个学科门类下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翻译硕士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7个。学校现有29个本科专业,覆盖民航主要业务领域。

  学校大力实施学科强校战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打造品牌优势专业,形成了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卓越试点专业、天津市品牌专业和CDIO试点专业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专业群。其中,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航空运输)等9个专业为天津市品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CDIO试点专业,并逐步向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工科专业进行辐射推广。

  四、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89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民航特聘专家4人,民航中青年带头人1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8人。

  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兴校战略,先后实施以培养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及其学术团队为目标的“蓝天学者特聘教授计划”“蓝天学者讲座教授计划”,以培养造就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名师为目标的“蓝天教学名师培养计划”,以引进和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的“蓝天青年学者计划”,以培养后备青年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

  学校借助行业院校优势,构建“政、产、学”紧密耦合机制,建立起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学校师资队伍中,拥有民航相关岗位资质证书或具有民航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404人,实验技术人员79人,另外还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教师204名。

  五、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365人,其中本科生18179人,研究生1834人,高职生5316人,预科及留学生36人。迄今已经培养毕业生10万余人,其中80%左右从事民航相关工作,占到我国民航行业工程技术和管理骨干人才的三分之一,在各类岗位上为民航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建校以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是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是永恒主题的办学思想,秉承“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风为要”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的办学面向,弘扬“严实向上”的校风和“笃学、精博、严谨、创新”的学风,形成了“崇尚严实、致能致用”的办学特色,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近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国民航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中,《面向“新一代国家空管系统”人才需求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美国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级奖项13项、国家级奖项254项、省部级奖项1000余项。学校男子篮球队获第十七届CUBA全国亚军、第十八届CUBA全国季军,绳毽协会连续十年荣获天津市专项比赛冠军,近三年体育运动方面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60项。

  学校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居于全国高校前列。近三年在招生规模小幅增长的情况下,本科平均录取分数(不含飞行技术等特殊类招生)超出一本线分差逐年提高,由2014年32分提高至2016年的50分;超一本线70分以上学生占比由7%上升到26%。根据专业求职网站iPIN.com发布的《2016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学校本科生毕业五年平均月薪连续两年保持在国内大学第82位;在中青在线发布的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本科毕业院校排行榜上学校列第54位。

  学校建有航空器维修执照考管中心、飞行签派员培训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147学校、ICAO飞行英语培训中心、中国民航飞行人员执照考试点、中国民航飞行人员ICAO英语考试点等多个国际、国内授权培训、考试机构,承担民航机务、空管、飞行、机场、运输、乘务等各种岗位资格培训,为中国民航提供国际水准的各类技术和管理培训。

  六、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软科学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学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项目,成为“十三五”国家科研体制改革后首批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总经费为1.49亿元,其中国拨经费0.9亿元。

  学校针对航空运输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航空运输安全保障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为社会贡献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解决了行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共计5.41亿元,获批国家级项目立项181项,省部级项目立项175项;SCI、EI检索论文794篇,授权专利236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1项。

  学校注重技术应用,推进成果转化,航大科技公司(大学科技园)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资质认定,成为首批国家级“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新孵化链条示范单位,同时还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共孵化300余个创业项目,现拥有科技型企业127家,初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七、合作与交流

  学校适应民航业国际化特点,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引进优质境外资源,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能力和水平。学校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共同创办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系统引进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2013年获得法国工程师学衔委员会(CTI)最高等级认证,同时获得欧洲科学与工程硕士认证,成为法国工程师学衔史上首家初次申请即获得最高等级认证的境外办学机构。2016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自为学校颁发了“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证书。

  学校与美国安柏瑞德航空大学(Embry-RiddleAeronauticalUniversity)开展本硕联合人才培养的“3+1+1”项目;与新西兰国家航管公司(AirwaysInternational)和梅西大学(MasseyUniversity)合作开展新西兰游学项目;与台湾地区中华科技大学开展合作,互派学生到对方院校进行航空维修技术学习;与台湾地区长荣航空公司合作,选派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赴台实习。学校与国际民航组织、美国联邦航空局等国际民航界重要组织和机构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与美国波音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等国际先进的航空制造企业,与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等知名航空运输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学校发起成立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航空维修协会、通用航空协会等组织,在民航专业协会组织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2年10月,学校召开中国民航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力度以及国际化程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更高水平上为中国民航发展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化、教学研究型民用航空大学;2025-2030年期间,将学校建设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著名的民航类高等学府。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天津市东丽区津北公路2898号
联系电话:总机查号台:02224092114;招生咨询电话:022-24092126、24092588;腾讯、新浪官方微博:t.qq.com/cauczb,weibo.com/cauczb;微信公众平台:cauczb
学校网址:www.cauc.edu.cn

添加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客服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高招帮”,关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在高招帮微信公众号输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分数线、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高招群、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排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招生计划、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招生目录、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电话、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王牌专业】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高考招生信息或资源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高考公众号 高招帮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gaozhaobang/nagehao/690324_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