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特色培养

发布时间:2020-04-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特色培养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特色培养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特色培养 正文

一、学科介绍
我院2006年开始招生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毕业 58人,在读 37人。设计艺术学主要研究设计艺术创作的规律、行为和文化价值。设计艺术学是我国一个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对于我国在21世纪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设计技术体系,创造中国自己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树立中国产品形象的地位,建设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文化,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设计艺术学硕士点主要以设计艺术理论与应用为研究重点,适用于高级时装设计研究、服装动态展示研究、视觉传达设计研究、和环境设计艺术研究和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等文化创意产业。
学院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9人,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副硕导1人,省级服饰文化研究中心1个、省级服装与服饰设计特色专业1个,艺术设计研究所1个,专业微机室、图文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造型工作室、立体裁剪工作室、服装技术工作室、服装特种机房、形体训练室、舞蹈室、形象设计工作室、表演厅(1000平方米)、展览厅(1000平方米)等实验实训场地及16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相关专业教学工作室10个,大学生实践创新工作室5个等相关实践设施。
高效优质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为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10年来,我院研究生共发表论文 280 篇,其中核心论文 82篇。毕业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96%以上。学校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研究生 58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一大批已成为所在行业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
学院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有美籍华人画家左夫先生;韩国衣类产业学会会长、韩国大邱CATHOLIC大学教授、工学博士成秀光先生;清华美院苏丹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石磷侠教授;中华美学会员、吉林省美学常务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杨家安教授、北京印刷学院硕导高妍玫副教授、上海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家阳教授等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并进行学术交流。
二、培养模式
本专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核心两结合”以提升设计应用能力为核心,艺术理论与校内实践相结合,课程设计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培养特色。
广泛开展市场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为标准,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努力使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体现社会的需求。
学院注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大力推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在学校率先实施了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管、助研)工程,如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鼓励研究生进行科研立项,开展创新研究;定期举办研究生论坛、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节;积极开展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等。同时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研究能力或技能技法创作能力。公共课以讲授方式为主,专业课程以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导师科研工作、课题研究等;同时还应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毕业展览、毕业演出等实践活动。
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行业专家作为院外导师配合指导应用类课程和毕业环节,加强创作能力的培养。突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课程比重,加强专业技能在相应艺术设计行业的实习与应用,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实现成果转化。
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如何科学、合理、整体、优化艺术专业培养方案,是艺术学院人才培养能否达到预定培养目标的关键。为进一步完善我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能准确找出现有的问题和不足。
为了切实落实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我院研究生培养方案小组成员到鲁迅美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对其研究生培养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学习。结合我院的特色制定出适合研究生发展的培养方案。 
培养模式是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是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要环节,应根据专业(或研究方向)要求以及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侧重提高其艺术理论研究水平或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创作、艺术表演创作能力。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设计艺术课程学习、设计艺术实践、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
   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导师、导师组和校外评阅专家三方负责制为基本方式。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即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应对硕士研究生思想与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方面负主要责任。因理论研究及设计艺术创作、表演能力培养需要,采取由导师组和校外专家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艺术技能高超的高层次设计艺术专门人才。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 
导师应根据本学科培养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研究能力或技能技法创作能力。针对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入学第一学期结束前,指导硕士研究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并交所在院存档。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应贯彻集中授课与个别授课相结合、讲授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原则。公共课以讲授方式为主,专业课程以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有关研究方向课程的理论专著、参考文献的选读,可由导师开列专题或书目,进行讲授、阅读或讨论,硕士研究生根据导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专题报告或论文,由导师审阅后评定成绩。 
   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实习、学术活动、设计艺术实践和论文发表等方面。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行业专家作为院外导师配合指导应用类课程和毕业环节,加强创作能力的培养。突出设计艺术实践教学课程比重,加强专业技能在相应设计艺术行业的实习与应用,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实现成果转化。 
 
三、课程内容体系的整合优化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结构,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坚持以培养学生适应岗位能力需要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对教学活动进行整合优化、系统设计。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两条途径,使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显性和隐性的教育教学、学生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学生研究技能、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全面提高,使学生适应现代发展需要。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专业上结合我院整体规划特增至了【数字媒体设计研究】方向,优化了设计艺术学整体发展。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共分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三个部分。在基础理论课中增设《论文选题与写作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针对5个设计方向,设定了各自的专业基础课程,并通过选修课加以拓展。在必修环节中使理论研究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结合的更加紧密。
必修环节有: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1学分; 
在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署名前二名)0.5学分/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署名前二名);1学分/篇。
加分项目:
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或参加省级以上设计艺术展作品≥2幅;0.5学分。 
本人、指导学生参展、参赛获省级专业大赛单项奖及以上奖1次;或设计作品被社会采用;1学分
主持项目;2学分,参加项目;1学分 
基础理论课中《设计史》、《设计方法论》等课程是专业公共基础课,并对5个研究方向进行综合渗透。各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则是对专业公共基础课的实际运用与深化。 
在学位课与选修课的设置中充分考虑了设计课程的实用性和前沿性。例如 ;开设了《设计市场研究》和《时尚买手》等相关专业课程。由设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和稳定性。
四、主要创新点
   本专业培养方案特色广泛开展市场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为标准,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努力使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体现社会的需求。 
(1)专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提升设计应用能力为核心,艺术理论与校内实践相结合,课程设计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培养特色。在本次培养方案修订中,通过增设相关设计前沿课程和实践环节加以改进。 
(2)本次培养方案修订,依据《指导性意见》并结合设计艺术学的专业特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设定,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针对设计学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对相关设计专业课程进行了整改和补充,以突出实用性和前沿性。同时,强化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培养。 
(3)在学术活动及社会实践上的创新点: 
为了了解本学科学术研究的前沿成果,把握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的最新动态,培养理论创新能力,顺利完成学业,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学习和艺术实践活动。
a.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活动等(组织参加与兄弟院校交流3年/2次)。
b.举办学术讲座、进行学术调研。在本科生范围内开设两次学术报告会,有计划的帮助本科生组织学术讨论活动(讲座)。研究生范围内开设两次学术研讨会(会议)。
c.帮助导师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或直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
d.参与校内外本科教学。教学实习主要承担大学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实习或论文指导等,教学实习的总工作量不少于20学时。
东北电力大学

添加东北电力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东北电力大学考研分数线、东北电力大学报录比、东北电力大学考研群、东北电力大学学姐微信、东北电力大学考研真题、东北电力大学专业目录、东北电力大学排名、东北电力大学保研、东北电力大学公众号、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北电力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东北电力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dbdldx/yjsy_25340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