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汪建成

发布时间:2018-08-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汪建成

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汪建成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汪建成 正文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法学硕士研究生(1979-198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1996-1999,在职);
比利时鲁汶大学(KatholicUniversityofLeuven)访问学者(1994-1996);
美国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富布莱特研究学者(2004-2005)


►工作经历
1986.7-1999.8,烟台大学法律系,
1999.9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


►研究领域
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


►研究成果
(一)著作
1、《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专论》,群众出版社,1990年。2、《新刑事诉讼法论》,红旗出版社,1996年。3、《刑事证据学》,群众出版社,2000年。4、《欧盟成员国刑事诉讼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5、《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理想与现实——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冲突与平衡——刑事程序理论的新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外国刑事第一审程序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9、《中国刑事第一审程序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
(二)参编著作、教材、工具书
1、《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陈光中主编,共25万字,本人承担3万字),法制出版社,200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陈光中主编,本人承担3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3、《诉讼理论与实践》(周广金主编,共30字万字,本人承担3万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4、高校文科统编教材——《刑事诉讼法》(陈光中主编,共53万字,本人承担8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高校文科统编教材——《证据学》(陈一云主编,共30万字,本人承担3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6、《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程荣斌主编,共45万字,本人承担6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7、《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程荣斌主编,共40万字,本人承担6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刑事诉讼法学》(李学宽主编,共38万字,本人任副主编,承担8万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9、《刑事诉讼法学通论》(共22字,本人承担4万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5月。10、《刑事诉讼法基础知识》(共20万字,本人承担7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11、《刑事法学大辞书》(杨春洗等主编,共200万字,本人承担3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2、《家庭律师》(共30万字,本人承担7万字),农村读物出版社,1985年5月。13、《三言九问——德衡证据学论坛》(共34万字,本人承担10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三)论文
1、《对诉讼功能的思考》,《中国法学》1994年第4期(增页)。2、《刑事诉讼中的利益观》,《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3、《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4、《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5、《论中国刑事证据立法方向的转变》,《法学研究》2003年第5期。6、《口供规则体系论纲》,《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7、《毛泽东诉讼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8、《论起诉法定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的调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9、《我们能从英国对非法证据的探讨中学些什么》,《国外法学》(《中外法学》前刊名)1985年第4期。10、《国外刑事生效裁判矫正制度之历史与现状》,《国外法学》1986年第6期。11、《对刑事证据分类理论的思考》,《中外法学》1992年第4期。12、《论欧盟法院的司法审查权》《中外法学》1996年第4期。13、《论刑事诉讼中人权保护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外法学》1999年第2期。14、《论刑事证据的多重视角》,《中外法学》2004年第3期。15、《收容审查的出路何在》,《政法论坛》1992年第6期。16、《刑事诉讼文化研讨》,《政法论坛》1999年第6期。17、《刑事诉讼职能研究》,《政法论坛》2001年第1期。18、《论程序公正与刑罚效果》,《政法论坛》2002年第1期。19、《论辩诉交易的理论基础》,《政法论坛》2002年第6期。20、《警察作证制度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政法论坛》2003年第4期。21、《关于免予起诉制度的几个问题》,《法律学习与研究》(《法学家》前刊名)1989年第2期。22、《论辩护律师的诉讼地位》,《法学家》1994年第2期。23、《公正——法治的核心》,《法学评论》1999年第1期。24、《论刑事诉讼程序》,《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25、《论司法的权威与权威的司法》,《法学评论》2002年第4期。26、《刑事鉴定结论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2期。27、《比较法视野下的刑事庭前程序之改造》,《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6期。28、《通过正当程序平衡诉权和审判权的紧张关系》,《中国律师》2001年第3期。29、《从足球裁判到司法裁判的联想》,《中国律师》2002年第3期。30、《求法还是求情——论辩护权在中国的异化》,《中国律师》2004年第1期。31、《外国刑事检察体制的基本类型》,《中国检察》第3卷。32、《关于“零口供”规则的思考》,《人民检察》2001年第5期。33、《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的再认识》,《法学》2001年第7期。34、《刑事证据制度之历史演变》,《烟台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35、《论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烟台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36、《我的诉讼观》,《烟台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37、《对判例法的几点思考》,《烟台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38、《论辩护律师在诉讼过程中的言论免责权》,《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39、《庭审前初步审查程序的几个问题》,《山东法学》(《法学论坛》前刊名)1993年第3期。40、《刑事诉讼溯源》,《法学论坛》2000年第1期。41、《海峡两岸假释制度之比较研究》,《法学论坛》2001年第3期。42、《刑事鉴定结论中的基本理论之再检讨》,《法学论坛》2002年第5期。43、《侦查权的法理分析》,《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44、《我国未决羁押制度反思性重构》,《山东公安专科学报》2004年第1期。45、《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研究》,《法制日报》1999年12月5、12、19、2000年1月9日理论版连载。46、《非法所得证据证明力之我见》,《法学与实践》1993年第1期。47、《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新解》,《诉讼法论丛》第3卷。48、《漠视程序的代价——从“杜培武案件”引发的思考》,《诉讼法论丛》第8卷49、《刑事证人制度之基本理论三论》,《诉讼法学研究》第2卷。50、《中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出路——从再审程序的权利基础和功能定位角度观察》,《诉讼法学研究》第6卷。51、《犯罪控制与人权保护——论刑事诉讼的双重目的》,《刑事法评论》第6卷。52、《自由心证新论——论自由心证之自由与不自由》,《证据学论坛》第1卷。53、《“认证”之议,应当慎行》,《证据学论坛》第4卷。54、《非法证据证明责任论》,《证据学论坛》第5卷。55、《论诉讼证明中的四个标准》,《刑事法前沿》第1卷。56、《诱惑侦查之立法规制》,《侦查论坛》第2卷。57、《诱惑侦查新论》,《刑事法疑难问题研究》(赵秉志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58、《论我国辩护制度的改革》,《司法公正与辩护制度》(陈卫东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59、《刑事诉讼法律渊源之历史演进》,《诉讼法学新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60、《论刑事诉讼程序的意义》,《刑事诉讼法学新解》,华龄出版社,2000年11月。61、《刑事诉讼法再修订过程中面临的几个选择》,《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62、《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5期。63、《刑事诉讼法再修订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组关系》,《法学家》2007年第5期。64、《刑事推定若干基本理论之研讨》,《法学》2008年第6期。65、《从逻辑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转变——论无罪推定原则在中国的现实适应性》,《人民检察》2005年第11期。66、《从现实到未来:死刑复核程序之改造》,载于周国均、陈卫东主编:《死刑复核程序专题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67、《附条件改革述评》,载于《烟台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68、《论对抗式庭审模式下法官在证据运用中的角色》,载于《烟台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69、《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起诉制度》,载于《东方法学》2008年第6期。70、《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审判程序》,载于《审判前沿观察》2008年第2辑。71、《非驴非马的“河南陪审团改革”当慎行》,载于《法学》2009年第5期。72、《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载于《法学家》2009年第4期。73、《专家证人模式与司法鉴定模式之比较》,载于《证据科学》2010年第1期。74、《中国司法鉴定制度实证调研报告》,载于《中外法学》2010年第2期。75、《量刑程序改革中应当转变的几个观念》,载于《政法论坛》2010年第2期。


►荣誉奖励
全国优秀教师(1993)、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06)、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三次


►其他事项
中国法学会刑诉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中心兼职研究员
电话:62766150(办)
邮箱:wjch66150@126.com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联系方式

添加北京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大学报录比、北京大学考研群、北京大学学姐微信、北京大学考研真题、北京大学专业目录、北京大学排名、北京大学保研、北京大学公众号、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北京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beijingdaxue/daoshi_11387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