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陈永生

发布时间:2018-08-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陈永生

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陈永生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陈永生 正文



►教育背景
1990年9月至1994年6月,在湖北师范学院政治系读本科
1996年9月至2002年6月,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
1994年7月至1996年8月,在湖北师范学院任教
2004年7月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


►研究领域
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刑事侦查学


►研究成果
著作:
1.《侦查程序原理论》(41万字),获2002年度中流文教基金会与喜马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奖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刑事诉讼的宪政基础》(34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刑事诉讼法关键词》(23万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论文:
1.《我国刑事误判问题透视——以20起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为样本的分析》(2.8万字),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2009年获司法部第三届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2.《排除合理怀疑及其在西方面临的挑战》(约1.7万字),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3.《司法经费与司法公正》(约2.5万字),载《中外法学》2009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4期转载。4.《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必须突破的理论误区》(3万字),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4期,2009年荣获中国法学会第二届中青年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类一等奖。5.《死刑与误判——以美国68%的死刑误判率为出发点》(2.5万字),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转载,《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4期转载。6.《中国司法鉴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侦查机关鉴定机构的设置为中心》(3万字),载《清华法学》2009年第4期。7.《论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的保障机制》(1.8万字),载《当代法学》2009年第4期,《中国检察官》2009年第10期转载。8.《中国减刑、假释程序之检讨》(1.7万字),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9.《论减刑、假释裁决权之归属》(1.3万字),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4期。10.《论辩护方当庭质证的权利》(1.4万字),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11.《对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之检讨》(约2万字),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4期。12.《论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约1.8万字),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1期。13.《论辩护方以强制程序取证的权利》(约1万字),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1期。14.《论侦查权的本质与特征》(约1.4万字),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2期。15.《论我国刑事二审审理方式之改革》(约9千字),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16.《我国未决羁押的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约1.8万字),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4期。17.《刑事案件庭前审查及准备程序研究》(与宋英辉教授合写,约1.1万字),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2期。18.《论刑事诉讼中控方举证责任之例外》(约1.1万字),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5期。19.《两大法系法官制度之比较》(约9千字),载《政法论坛》1998年第5期。20.《大陆法系的刑事诉讼行为理论》(约2.1万字),载《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21.《论直接言词原则与公诉案卷的移送及庭前审查》(约1.7万字),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3期。2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举证责任》(约8千字),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2年第2期转载。23.《论刑事诉讼法的可诉性》(约9千字),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24.《我国刑事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与樊崇义教授合写,约1.4万字),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4期,司法部内参《司法行政法制工作通讯》第二号转载,人大法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0年第10期转载。25.《论侦查公开》(约9千字),载《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2期,最高人民检察院内参《刑事法理与案例评析》转载。26.《慎重对待沉默权》(约7千字),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6期。27.《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犯罪率》(约9千字),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28.《检察机关参与行政诉讼比较研究》,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0第3期。29.《公正: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最高追求》(与樊崇义教授合写,约8千字),载《中国司法鉴定》2002年第2期。30.《中国内地与香港刑事管辖冲突及解决》(约8千字),载《山东法学》1998年第2期,人大法学复印资料《国际法学》1998年第4期转载,并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第七届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二等奖,98年“华增”科研奖学生类三等奖。31.《秘密监听之研究》(约9千字),获首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第八届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会二等奖,《诉讼法论丛》第5卷发表。32.《域外法医鉴定机构设置的特征》(约9千字),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1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0年第6期转载。33.《论客观与诉讼关照义务原则》(1.3万字),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34.《侦查体制比较研究》(约1.1万字),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获全国第四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35.《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契合与背离》(约1.7万字),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36.《论检察机关的性质》(约1.7万字),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37.《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检察机关之比较》(与宋英辉教授合写,约1.4万字),载《中央检察官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人大法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9年第1期转载,《检察学论丛》2000年第1期收录。38.《刑事诉讼中公民权利宪法保护的理论基础》(与瓮怡洁合写,约9千字),载《刑事诉讼法哲理探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9.《完善刑事诉讼制度推进刑事司法改革》(与宋志军合写,约2.2万字),载《深化刑事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40.《交叉询问制度研究》(与樊崇义教授合写,约1.6万字),载《中国司法审判论坛》2001年第1期。41.《中国刑事诉讼法典第一编第一章“任务和基本原则”的修改建议与说明》(2.5万字),载《诉讼法论丛》第11卷。42.《刑事程序中公民权利的宪法保护》(4.5万字),载陈兴良教授主编:《刑事法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20卷。43.《论陪审制》(与姜小川教授合写,约5万字),载《刑事法评论》第7期。44.《刑事证据前沿问题研究》(与樊崇义教授等合写,约9万字),载《证据法学论坛》第1、2期。45.《诉讼平衡论》(约1.8万字),载《诉讼法学研究》第4卷。46.《论法律真实》(与锁正杰合写,约2.2万字),载《诉讼法学研究》第1卷。47.《对我国刑事诉讼若干问题之检讨》(约3万字),载陈兴良教授主编《中国死刑检讨》,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48.《历史视野中的刑事质证权》(8千字),载《寸心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9.《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与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与瓮怡洁合写,约9千字),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6期(3月下)。50.《检察官客观义务理论的起源与发展》(4千字),载《人民检察》2007年9月上半月号(第17期)。5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检警关系的影响》(3千字),载《人民检察》2006年11月下半月号(第22期)。52.《论侦查的期间限制与疑案处理》(约4千字),载《人民检察》2002年第12期,被评为《人民检察》2002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53.《论建立证据展示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约4千字),载《人民检察》2003年第8期,被评为《人民检察》2003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54.《论检察官的客观义务》(约5千字),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9期。55.《交叉询问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与完善》,载《中国律师》2005年第12期。56.《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具体应用》(约1.1万字),载《刑事司法指南》2003年第1辑(总第13辑)。57.《论补强证据规则及其具体应用》(约7千字),载《刑事司法指南》2003年第2辑(总第14辑)。58.《论推定规则及其具体应用》(约8千字),载《刑事司法指南》2003年第3辑(总第15辑)。59.《科技证据及其运用》(约7千字,与樊崇义教授合写),载《刑事司法指南》2004年第3辑(总第19辑)。60.《从口供本位到物证本位》(与樊崇义教授合写,约6千字),载《检察实践》2000年第3期。61.《科技证据的法定化》(与樊崇义教授合写,约9千字),载《南都学坛》2005年第2期。62.《对刑讯逼供的三重分析》(约9千字),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63.《论侦查终结》(约7千字),载《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64.《国外陪审员如何‘陪审’》(2千字),载《环球》2005年第11期。65.《论我国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完善》(约7千字),载《法大成人教育》1998年第4期,并被樊崇义教授主编的《刑事诉讼法专论》一书收录。66.《一事不再理与中国区际刑事管辖冲突的解决》(约6千字),载《研究生法学》1998年第1期。67.《论反贪侦查模式的转换》(约4千字),载《检察日报》2000年2月2日第3版。68.《论当庭认证》(约3千字),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12月18日第3版。69.《错误该由谁证明》(约2千字),载《南方周末》2000年6月23日第5版。


►荣誉奖励
1.《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必须突破的理论误区》(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4期),2009年荣获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二届中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2.《我国刑事误判问题透视》(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3期),2009年荣获司法部第三届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3.2010年,获北京大学“教师优秀奖”。
4.2009、2010连续两年被列入北京大学“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其他事项
讲授课程: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外国刑事诉讼法学
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行为研究会理事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联系方式

添加北京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大学报录比、北京大学考研群、北京大学学姐微信、北京大学考研真题、北京大学专业目录、北京大学排名、北京大学保研、北京大学公众号、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北京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beijingdaxue/daoshi_11384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