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1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材料学专业
研究方向<<
1-光电信息材料
 
内容、特色、意义
本方向主要研究光电信息材料的理论机理、合成制备、加工技术、性能检测和应用开
发,特色在于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IT),促进智能化技术进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增强国防安全能力。
导师 熊兆贤教授(博导)
2-精细陶瓷
 
内容、特色、意义
从组成、结构和性能出发,探索先进陶瓷的成分、制备原理和性质,以提供有使用价值的工程和功能材料用。涉及纳米粉的制备、分散及其硬团聚的研究;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特性;微晶玻璃和制作无铅、高膨胀系数的玻璃陶瓷;其他特种陶瓷的
制备、成型法和性能的研究等。
导师 曾人杰副教授
3-生物医学材料
 
 
 
内容、特色、意义
应用现代材料、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人体硬组织及其替代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开发新一代具有组织引导和治疗功能的功能/智能型人工骨材料;研究其成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与上述材料合成和性能有关的基础问题研究和开发新一代骨骼系统性质的在体超声测定方法;寻求解决龋齿、骨质疏松和骨损伤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有效解决途径;探讨在外场和介质的复合作用下,生物
矿化的动态过程和微观机制。
导师 冯祖德教授(博导)
4-先进纤维及复合材料
内容、特色、意
先进复合材料制备的基础科学问题,包括高性能陶瓷纤维合成制备基础;高温复合材
料表面抗氧化 CVD 涂层原材料的合成制备基础。
导师 陈立富教授(博导)、罗学涛教授
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实的材料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2、掌握材料学的工艺装备、测试手段及评价技术。
3、在材料学科领域作出具有学术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能力。
6、适合于在与材料研究开发有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生产部门工作。
学习年限 两年至三年
 
学分要求
总学分大于等于 31 学分,其中公共课学分等于 8 学分、专业课学分等于 15 学分、选
修课学分等于 8 学分
课程设置<<
选修课 秋季学期 材料表面与界面 本校硕士生课 36 学时 2 学分
 
专业学位课 秋季学期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本校硕士生课 54 学时 3 学分
选修课 秋季学期 材料设计理论及应用 本校硕士生课 36 学时 2 学分
专业学位课 秋季学期 高等无机材料化学 本校硕士生课 54 学时 3 学分
选修课 秋季学期 功能材料 本校硕士生课 36 学时 2 学分
选修课 秋季学期 晶体生长 本校硕士生课 36 学时 2 学分
选修课 秋季学期 晶体学导论 本校硕士生课 36 学时 2 学分
选修课 秋季学期 数理方法 本校硕士生课 54 学时 2 学分
专业学位课 秋季学期 应用数理统计 本校硕士生课 54 学时 3 学分
公共学位课 秋季学期 自然辩证法 本校硕士生课 40 学时 2 学分
专业学位课 春季学期 X射线衍射分析和应用 本校硕士生课 54 学时 3 学分
选修课 春季学期 材料电化学 本校硕士生课 36 学时 2 学分
选修课 春季学期 材料科学发展趋势 本校硕士生课 36 学时 2 学分
选修课 春季学期 电子显微技术 本校硕士生课 54 学时 2 学分
专业学位课 春季学期 复合材料理论 本校硕士生课 54 学时 3 学分
选修课 春季学期 固体物理 本校硕士生课 54 学时 2 学分
选修课 春季学期 计算材料学导论 本校硕士生课 36 学时 2 学分
公共学位课 春季学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本校硕士生课 40 学时 2 学分
选修课 春季学期 纳米材料制备和表征 本校硕士生课 36 学时 2 学分
选修课 春季学期 特种合成纤维 本校硕士生课 36 学时 2 学分
选修课 夏季学期 生物医学材料 本校硕士生课 36 学时 2 学分
综合考试基本要求<<
1. 研究生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教学实践(不少于 120 学时),计 2 学分。教学实践由各系按照实验课优先、基础课优先保证的原则统一安排,课程结束时由负责实验或课堂教学的教师对研究生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能力等因素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
2. 研究生应结合论文工作积极参加导师主持的各项科研课题。
科研能力基本要求<<
应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当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时)发表一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有录用证明即予以认可)或其它鉴定成果或专利(为主要贡献者)应基本熟悉所从事研究课题的文献,了解所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掌握英语,顺利阅读本专业英语文献,能用英语撰写论文摘要。掌握本专业常用的实验方法和表征测试手段,并运用于论文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一定的设计和综合总结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数据处理和
文献检索的能力。具备中文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每位研究生必须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初进行,除
导师外应至少邀请一位本专业相关专家参加。

2、学位论文期间,研究生应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学术活动,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工作进展及后一步的计划,一般每 1—2 个月提交一次书面汇报。
3、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做一场文献报告,论文答辩之前应交一份导师签字认可的参加学术讲座的小结报告。
4、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创造性。答辩前,研究生应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
(当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时)发表一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有录用证明即予以认可)或其它鉴定成果或专利(为主要贡献者)。对于具有突出创新性、保密性或新开领域,由导师向学位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每年一次),经学位分委员会批准后,可不受此限制。
其他说明<<
1、申请两年毕业的研究生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其获得学位要求学分的课程平均成绩应在 80 分以上;
2) 发表 SCI 收录论文 1 篇或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2 篇。
2、申请两年毕业的研究生应向系提出提前答辩申请,参加系学位小组组织的预答辩(导师回避),经系学位小组表决(三分之二成员投票通过)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同一人两次预答辩间隔至少半年。

厦门大学

添加厦门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厦门大学考研分数线、厦门大学报录比、厦门大学考研群、厦门大学学姐微信、厦门大学考研真题、厦门大学专业目录、厦门大学排名、厦门大学保研、厦门大学公众号、厦门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厦门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厦门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xiamendaxue/yanjiushengyuan_281367.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