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介绍

发布时间:2020-05-0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介绍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介绍 正文

   一、学院历史
       1955年.朱光亚教授受命负责筹建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原子核物理及放射化学专业。经过三年的紧张筹备,现代物理系于1958年迎来了首批学员。当时,上述专业归二机部(后改为核工业部,现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管理,代号为“505”研究所,行政隶属兰州大学,暂定名为“兰州大学物理研究室”,1959年江隆基校长到任后,决定正式命名为“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六十年代初、中期,各校优秀毕业生以及留学前苏联的部分归国人员陆续加盟,南开大学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学两个专业师生整体搬迁并入,这些措施使学科点的教学与科研力量大大增强。1998年6月原“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放射化学专业并入新组建的“化学化工学院”,1999年4月组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撤销行政建制,更名为“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代物理系”,简称“现物系”,同时原子核物理专业保留在'现物系'。2006年2月,根据国家需求和核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学校为了发挥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放射化学特殊学科优势正式组建成立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是我国高校最早设置核专业的两个院系之一,六十多年来从未中断过核专业人才培养,在最艰苦的地区和最困难的时期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核专业人才,目前是国内高校核专业设置最齐全的院系之一。创建和北大一样早,坚守和清华一样好。
       二、学院现状      
       学院现有核科学与技术(博士一级学科)、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国家重点学科)、放射化学(国家基金委特殊学科)三个博士点,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原子分子物理、核技术及应用、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五个硕士点,原子核物理(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放射化学(省级基地班)、核工程与核技术(教育部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五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有核环境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子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核能与核技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核科学与核技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以及甘肃省仿真实验室、甘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任教学科研人员74人,师资博士后11人,实验技术人员12人。聘请“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和兼职教授23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柴之芳、中国工程院院士夏佳文、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红卫等。近5年新增高层次人才4人,外籍教授5人,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1人,甘肃省拔尖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3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4人,甘肃省师德标兵1人,兰州大学师德标兵获得者3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1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人。学院现有本科生687人,研究生27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6人)。
       学院伴随着我国核事业从无到有及“两弹一艇”的辉煌成绩已走过了半个世纪,为我国核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已培养毕业生40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国家各类特聘专家30余人,还有许多已成长为涉核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已成为我国核科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三、发展目标
       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学科为目标,瞄准国际前沿,聚焦国家需求,围绕“一带一路”上的核产业链,服务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建成国际化的核学科人才培养中心、科学研究中心、科技开发中心、合作交流中心。
       (2020年3月更新)
兰州大学

添加兰州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兰州大学考研分数线、兰州大学报录比、兰州大学考研群、兰州大学学姐微信、兰州大学考研真题、兰州大学专业目录、兰州大学排名、兰州大学保研、兰州大学公众号、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兰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兰州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lan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26924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