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机电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一、学院简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信息学科较为齐全的高校,在长达8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行业特色、军工特色。机电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综合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多年来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发展,形成规模,特色突出。学院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和学校的引领学科之一,还具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目前,学院建设及获批的实验研究基地有: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2011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1个、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1个、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机械工业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
学院拥有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学术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85人,其中教授24名,硕士生导师47名,兼职博士生导师7名,高级职称教师占62%。学院团队建设成效显著,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现有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现有双聘院士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学者1人,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榜样1人,以及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青年英才共13人等。
近五年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军工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以及重要的企业合作项目共计百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学院以第一获奖单位获教育部、北京市及行业科技进步奖1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二、奖助学金体系
1、研究生奖学金体系
由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三部分构成。国家奖学金2万元/人;学业奖学金一等奖11000元/人/年,二等奖6000元/人/年,三等奖4000元/人/年,受奖面达到研究生的90%;专项奖学金包括研究生科技成果专项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奖等。
2、研究生助学金体系
由国家助学金(7000元/人/年,覆盖面100%)、三助津贴(其中助研津贴第一学年3000元/人/年,第二、三学年4000元/人/年,覆盖面100%)、困难补助及国家助学贷款等部分构成。
三、接收调剂的专业
招生专业名称 学位
类别
接收专业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机械工程 学术
学位
相同或相关
专业
安老师 Tel:010-82427149
   18811786711
E-mail:jdxyyztj@126.com
机械工程 专业
学位
车辆工程
 
 
四、调剂及复试流程
1、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填写调剂志愿,志愿选择“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代码:11232)机电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
2、联系学院,了解是否参加复试及复试安排,等待学院在调剂系统中准许复试的指令,及时在调剂系统上确定"接受复试"。
3、复试结束后,关注调剂系统中发出的录取信息,及时回复同意录取。
五、复试材料
1、有效身份证件原件;
2、调剂申请表;
3、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带学生证);
4、一张1寸免冠照片(体检用);
5、大学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及录取工作方案
为贯彻教育部和北京市的有关文件精神,促进我院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及录取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将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及录取工作做如下规定:
一、基本要求
(一)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
(二)全面做好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
(三)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做好研究生招生分类复试选拔工作;
(四)深入推进信息公开,确保科学公正、规范透明,充分重视考生切身利益;
(五)复试比例至少为招生规模的120%;
(六)拟录取考生须经过资格审查、复试及体检合格方能办理录取。
二、组织机构:
(一)成立学院复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  民
副组长:苏  鹏
成  员:王吉芳、包立辉、李启光、王红军、郝育新、陈  勇、王立勇
秘  书:安  媛
(二)按学科方向成立五个复试小组,每组成员不少于5人,组长为各学科方向负责人,成员为各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导师。
三、复试工作办法
(一)在对报考我院的一志愿考生进行复试及录取后,剩余名额由调剂方式满足招生需求。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功能开通后,正式接受考生调剂。
(二)调剂考生复试基本要求
我院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组织调剂生源并开展工作:
1、符合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一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4、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
(三)工作程序
1、学院开放调剂系统;
2、考生网上填报调剂志愿;
3、学院确定复试名单并通知相关考生,考生回复同意“参加复试”,否则视为放弃复试资格;
5、考生按时参加学院的资格审查、体检及复试;
6、考生查询平台待录取信息,并回复同意“待录取”状态,具体时间节点以学院已公布的复试相关工作安排为准;
7、同意“待录取”的考生,到学院领取相关材料,办理录取手续;
8、学院将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
(四)复试流程及考核内容
1、复试形式
复试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2、面试内容及考察要素
(1)综合素质(30分)。包括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心理健康等。要素有:①
诚信、政治倾向和学业背景的调查,结合目前的社会热点考察考生品德修养和人生观、价
值观和世界观等;②心理健康考察,包括考生的自我评价、心理问题测试等,指定较熟悉学生心理的教师具体负责测评。
(2)外语听读说水平(20分)。包括自我介绍、日常英语对话、对报考专业的一般性认识等,时间一般不少于2分钟。
(3)专业基本理论(20分)。包括基础理论、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
(4)专业基本能力(30分)。包括实际动手能力、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加大对考生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对专业型考生,更加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加强对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四、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对符合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一门为专业基础课,一门为专业课。加试考核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五、录取工作
(一)总成绩核算办法:
总成绩=50%*折算后的初试成绩+35%*面试成绩+15%*笔试成绩,式中,折算后的初试成绩=(初试自命题科目成绩*0.5+初试统考科目总成绩)/4.25。
(二)录取
复试小组负责填写“面试报告单”,学院分学科方向计算总成绩并排名,在复试合格的基础上,从高到低按顺序提出初步录取意见,所有复试材料留存备查。
学院在综合考虑考生总成绩、思想品德、诚信及身体健康状况的基础上,确定拟录取名单,并报研究生院。
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5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5.7%。拥有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市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3个。双聘院士1人、北京学者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 、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3人。学院党总支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专硕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开发与系统集成,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现代汽车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整车集成设计理论、汽车零部件CAD/CAM/CAE一体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特色;拥有教育部“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国家“2011计划”)、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北京汽车与装备轻量化技术研发基地”等校内科技创新平台及北汽福田、北汽研究总院等多个校外培养基地。 研究信息化与智能化在制造领域里的应用方法,包括智能化制造过程与工艺、制造装备创新设计、性能分析优化、信息化技术服务、测试评价、直驱控制技术等;研发智能化数控机床、3D打印工艺与设备、高性能功能部件、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等;智能装备的智能感知与控制、智能控制、制造过程的监控监测与自适应控制;数字化工厂的智能规划与数字孪生模型研究等。
进行高档数控机床、航天飞行器、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数字化设计,研究其动力学特性,形成一系列的先进实用化技术和创新性产品,具体包括:智能装备的数字化及智能化设计、可靠性分析,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运动控制,航空器、智能结构等机械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智能产品的工业设计与交互设计。
研究机电系统检测与控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与先进技术,解决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智能控制问题。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设备远程在线预警、实时健康分析、智能运维与控制管理,研究风电、太阳能、特种车辆、石油化工等行业装备在线数据采集、状态感知、信息获取、图像识别、系统集成与仪器开发,实现机电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研究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感知技术、驱动与控制技术,包括运动参数、声、光、图像等信息的检测与信号处理技术、机器人轨迹规划及控制策略和算法、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等,研发典型智能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学科方向一直是机械电子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迄今已培养机器人方面的硕士生30余名,是本学科拟培育的体现学院特色的交叉学科方向,主要从事行业特种机器人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在机器视觉与智能感知技术、运动控制与轨迹规划、自主导航及路径规划、机器人机构创新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经验,先后开发研制了液浆搅拌机器人、管道检测机器人、智能消防机器人、智能叉车机器人、码垛机器人、仓储货物智能拣选机器人、药房自动化系统、Robocup中型组足球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系列无人机等产品,并逐步推广应用,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方向的研究基地包括: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所、卓越联盟实验室等。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一级子课题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重要横向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和教学成果奖10余项。近五年出版编著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4篇,EI收录15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41名。  本学科方向以“鼓励创新、引导实践、全面锻炼”为原则,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形成了包括基地(校内外实践基地、工作室)、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学科竞赛和创新计划)、技术指导(校、内外导师)为系统的创新能力实践体系。有效强化硕士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塑造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理念和团队精神。本学科方向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科研计划项目等纵向课题、企业合作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拥有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教育部“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北京汽车与装备轻量化技术研发基地”3个校内科技创新平台及多个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本学科方向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整车集成设计理论、汽车零部件CAD/CAM/CAE一体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特色和优势。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我校的传统学科方向,在北京市和学校的支持下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稳定的、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些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科研成果。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具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生。机械设计及理论有三个研究方向: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应用、机器人创新设计研究。近年来面向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研究方向,扩大学科研究内涵,将传统机构设计、结构设计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在学科建设中,注意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渗透,不断寻找新的生长点,在机器人创新设计、典型康复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分析、机床功能部件研发、自动化药房开发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 主要面向数控技术及装备,应用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信息化等技术研究基础理论、新产品开发及应用。现有硕导9人,兼职博导2人,教授5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本学科方向在高档数控机床、直驱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等方面研究具有特色,目前开展智能制造装备方面研究。本学科的科研基地包括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精机工程先进直驱实验室等,面向企业开放,承担科研项目与企业基础研究。近五年,本学科方向承担完成国家及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本学科与北京机床研究所、北京第一机床厂等国内知名数控机床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我校还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员单位、中国汽车制造装备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北京市数控装备创新联盟成员单位。

添加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报录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排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保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众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