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简介

发布时间:2020-04-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北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简介

华北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华北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简介 正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发布日期:2019-06-20 字号:[ 大 中 小 ]
 
 
发展历程:华北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国家组建应急管理部,全面改革我国应急救援体制、机制,加强专业化救援队伍建设,立足“全灾种”、“大应急”综合应急救援形势,提升综合应急管理水平的大背景下设立的,2017年首次招生。尽管是新设立专业,但是专业教师学科背景丰富,具有跨学科综合性强等优势,90%具有名校博士学位,4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具有很强的教学科研发展潜力。已经在读的两届学生学业素质优良、学风端正、活力进取,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相长的师生互动氛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富有安全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国际化视野,较好地掌握公共管理与安全科学等基本理论、方法与工具,具备从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能够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根据“基础适度,口径适中,强化应用,提升能力”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公共管理、信息技术与数据科学、灾害学、安全管理学、应用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必要的灾害及事故的致灾机理与演变规律,灾害及事故风险源识别、评价与处置,基于风险识别的应急预案编制,灾变环境下的救援指挥决策,灾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从事应急管理“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处置响应-恢复重建”全过程灾害及事故风险管理、预案编制与演练、灾变环境下协同救援、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应急沟通与舆情分析以及人员心理疏导核心工作的系统知识与关键技能。
 
专业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定位,贯彻“卓越计划”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实行个性化教育,推行规范的专业课程设置,采用先进教学模式,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应急管理专业基础。通过设置连续的实践培养课程,锻炼学生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具体场景从事应急管理实务的能力,满足学生的自主发展和选择就业需求。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概论、应急管理概论、灾害学基础、安全管理学、机器学习与数据科学、运筹学、应急决策理论与方法、灾害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应急管理信息技术与系统、应急管理法制、应急沟通与舆情管理、应急志愿者管理管理、危机心理学、灾后恢复与重建、安全社会学、安全经济学、灾后恢复与重建沙盘模拟、灾变环境下人员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训练等。
 
教学条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有公共管理(灾后恢复与重建)沙盘实验系统、应急演练模拟推演系统等实训实验教学配套系统。
 
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7人,外聘教师4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6人,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科研发展潜力大。
 
实习基地:在应急管理部支持下,通过两年的努力,现已签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3个,包括国家地震救援训练基地、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平顶山队等。随着学生规模的逐步增大,专业也将持续推进校外实习和科研基地的建设。
 
合作办学:目前我专业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开展合作,在基础科研,教师互访,学生交流等方面展开探索。同时专业也正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拟与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等高校建立联系,增加学生国际学习交流的机会。
 
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系主任:李泽荃    联系方式:18600103389
 

华北科技学院

添加华北科技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北科技学院考研分数线、华北科技学院报录比、华北科技学院考研群、华北科技学院学姐微信、华北科技学院考研真题、华北科技学院专业目录、华北科技学院排名、华北科技学院保研、华北科技学院公众号、华北科技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北科技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北科技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huabeikjxy/yjsy_26023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