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导师:李四福

发布时间:2021-10-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导师:李四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导师:李四福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导师:李四福 正文

  1.个人简介
  李四福 男,汉族,1963年6月生,湖北省天门市人,现任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院中心实验室副主任。1987年中国地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工学学士。1997年中国地质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进修班,2003年武汉理工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攻读中国地质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湖北省武汉市发明协会会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已主持国家、省市及横向科研项目1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省市及横向科研项目11项。已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武汉市科技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各一项。主编、参编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承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存储与检索)和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高级语言VFP)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管理系统工程、信息资源管理。
  
  2.主要工作经历
  (1) 1981―1995年 中国地质大学遥感研究室,从事卫星遥感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
  (2) 1996―1997年 深圳大升高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计算机与电子工程部经理,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研发工作。
  (3) 1997―1998年中国地质大学机电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从事计算机应用的技术研发工作。
  (4) 1998年―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管理系统工程与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教学情况:
  
  1. 教学课程
  (1)《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管理专业课,主编教材
  (2)《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管理专业课,主编网络课件已上网
  (3)《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类专业平台课
  (4)《计算机高级语言VFP》,管理类专业平台课
  
  2. 教学成果及奖励
  (1) 1994年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获湖北省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一等奖
  (2) 2000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称号
  (3) 2007年度校优秀班主任
  (4) 2007年度校优秀指导教师

  科研成果:

  一、承担科研项目
  截至2007年,一共承担科研项目2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11项,作为主要骨干参加科研项目11项。
  
  1、主持科研项目研究(11项)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勘查地质目标的地电化学测量系统研究”
  (2) 主持地矿部“八五”重点项目—“便携式痕量离子自动测量系统”
  (3) 主持地矿部西北石油地质局项目—“塔北地区化探-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查中的应用”
  (4) 主持深圳市启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集中空调冷量计量系统研制”
  (5) 主持鄂州市教委教学仪器厂科研项目—“中小学标准化教学系统”
  (6) 主持湖北省粮食局机械厂科研项目—“企业市场信息系统论证”
  (7) 主持湖北省粮食局机械厂科研项目—“小麦着水微电脑自动控制系统”
  (8) 主持湖南省澧县人民法院科研项目—“湖南澧县人民法院计算机及电视监控系统”
  (9) 主持中国地质大学科研项目—“《信息存储与检索》网络课件”
  (10)主持中国地质大学科研项目—“《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课件”
  (11)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问题学习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科研项目(11项)
  (1)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北山远景成矿区综合研究与找矿靶圈定”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NORA卫星遥感影像地图研制”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武汉市城市热岛动态分析”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汉平原洪涝分析遥感应用研究”
  (5) 地矿部“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洞庭湖地区多时相卫星数字资料系列制图”
  (6) 新疆地矿局项目—“新疆吐哈盆地南缘成矿预测研究”
  (7) 深圳市深大电话公司项目—“地下通信管线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8) 武汉市遥感工程总体部项目—“武汉地区遥感卫星数据成图与分析”
  (9) 湖北仙桃市房地产局项目—“湖北仙桃市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
  (10)襄樊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开发区管理模式研究”
  (11)武汉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项目—“多金属矿截至品位优化及其生产动态管理研究”
  
  二、科研成果获奖
  (1) 2000年获得武汉市科技发明二等奖(排名1,奖证编号9902-04-01,如下图所示)
  (2) 1999年获得中国国家发明专利1项(排名1,专利号:ZL94109488.X,国际专利主分类号:G01N27/26,如下图所示)
  (3) 1997年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1,奖证编号963084-1,如下图所示)
  (4) 1994年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竞赛一等奖。
  (5) 1993年获得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湖北省地质协会优秀论文奖3项。
  (6) 1992年获得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共同颁发的科研成果集体奖1项。

  学术论文:
  
  1、学术论文
  (1) 《微处理器技术在地电化学测量中的应用》,1992年10月《地球科学进展》,ISBN7-5625-0682-5/P242
  (2) 《遥感影像计算机数字镶嵌方法研究》,1992年10月《地球科学进展》,ISBN7-5625-0682-5/P242
  (3) 《智能化离子浓度测量系统的研制》,1993年全国单片微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4) 《便携式智能离子分析仪系统软件的研制》,1993 年12月,湖北省地质学会,优秀论文
  (5) 《BHF—Ⅰ痕量离子分析仪的电源设计方案》,1996 年(5)《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005-3018
  (6) 《BHF—Ⅰ痕量离子分析仪中打印软件包的设计》,1995年(4)《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ISSN1005-3018
  (7)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逻辑算法》, 1996 年(18)《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ISSN1007-144X
  (8) 《现代智能大厦的发展及其市场前景分析》,1997 年(5)《人文与管理论丛》,ISBN7-5625-1203-5
  (9) 《实现用户机时的自动管理与监控》,1993年11月,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太极系列机分会 , 优秀论文奖
  (10) 《浅谈网络驱动的新经济特征》, 1998 年( 8 )《人文与管理论丛》, ISBN7-5625-1368-5
  (11) 《招标投标中的标的、标底与投标决策》, 1997 年( 6 )《人文与管理论丛》, ISBN7-5625-1024-3
  (12)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探讨》, 1998 年(3)《人文与管理论丛》, ISBN7-5625-1024-3
  (13) 《浅议面向新管理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1999年9(9)《人文与管理论丛》,ISBN7-5625-1407-8
  (14)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热点问题探析》,2000年(9)《科技进步与对策》ISSN-1001-7348
  (15) 《加强教师现代化教学素质的培养》,2000年第2期总第8期《现代高教研究》
  (16) 《浅谈网络安全与我国的安全策略》, 2000年(10)《科技进步与对策》ISSN-1001-7348
  (17)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给我们的启示》,2000 年(11)《人文与管理论丛》,ISBN7-5625-1523-9/C
  (18) 《试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特征》,2000年(4)《科技进步与对策》ISSN-1001-7348
  (19) 《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对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的支持》,2002年《科技进步与对策》
  (20) 《基于PKI安全中间件的电子商务平台研究》,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专著与教材
  (1)参编《管理学》,1999年10月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参编《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地区油气地球物理化学异常系统研究》,1999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主编《信息存储与检索》,2007年1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分数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报录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姐微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真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业目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保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众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zhongguodizhida/daoshi_47912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