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名所遇问题集中在这里,看它就行!
为你免费答疑
答:关注公众号“考研派小站”查看近期推文。
2. 往届生可以报考吗?
答:可以的,预报名时填写的信息同样有效!
3. 报考点在哪里查?
答:进入研招网-网报公告(http://yz.chsi.com.cn/sswbgg/),就可以选择查询报考点。
4. 怎样算预报名成功?
答:统考网报结束后将生成9位数字的报名号。对于选择了无需网上缴费省份的报考点的考生而言,只要生成了报名号即表明报名成功。
5. 什么情况下必须通过网上支付报名费?
答:部分省份要求考生在网上报名(含预报名)期间进行网上缴费,其他省份一律在考研现场确认时缴费。网上报名期间可以进行网上支付,特殊要求注意关注各省发布的网报公告。
6. 哪些省份需要网上缴费?
答:只有报考点选择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的才有网上支付,选择其他报考点的考生,则在现场确认时缴费。
网上报名期间可以进行网上支付,特殊要求详见各省招网报公告。
7. 怎样判断网上缴费是否成功?
答:(1)查阅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等19个省市区发布的信息,获取咨询方式。
(2)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研招网报名系统中查询缴费标志是否已变更为已缴费。
(3)查看银行卡消费记录,已扣费即已成功缴费,特殊情况下,研招网状态可能没有变为已缴费状态,请不用担心。
8. 报名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多注册几个号,每个号选不同的学校,等现场确认的时候再选其中一个?
答:登录账户即学信网账户,实名注册只能注册一个,往年是每个账号可以添加多个报名信息表,现场确认选择一个进行确认即可,其他没有确认的报名信息自动作废。今年是只能保留一条报名信息。
9. 学校的招生简章还没出可以进行预报名吗?
答:可以的,学校已经将招生信息录入研招网报名系统中。
10. 学籍检验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需要自己弄吗?
答:提交了报名信息之后三个工作日之内就会自动进行学籍检验,不需要自己弄。
11. 预报名以后还能改志愿嘛?
答:不可以修改,但可以重新生成新的报名信息。
12. MPAcc、MBA考试方式是填管理类联考还是统考?
答:管理类联考。
13. 户口本的地址和身份证上的地址不一样,按照哪个来填?
答:按照实际户口所在地填写,如不清楚,可以去当地派出所查看户口转移记录。
14. 如果现在不报名,正式报名时再报名会有影响吗?
答:不会有影响,信息同样有效。
15. 第一次注册的密码找不回,可以换个手机号,再注册一次么?
答:注册是跟身份证关联的,一个身份证只能注册一次。
16. 现场确认是去报考的学校吗?
答:不是,就是去报考点规定的地方。
17. 专升本属于全日制应届本科生吗?
答:得看专升本的类型是函授、自考还是全日制,如果是全日制的专升本就属于全日制应届本科生。
18. 准备报考的专业是学校自主命题,应该填全国统考还是单独考试?
答:全国统考,单独考生是指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为符合特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单独命题的考试。
19. 通讯地址填家里还是填学校?
答:填可以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地址就行,一般写学校就行,有的也可以自取。
20. 预报名填报了学校,正式报名的时候还可以换学校吗?
答:可以,需要新增一个新学校的报名信息表。
21. 必须要有学信网账号登陆吗?密码忘记了,之前的手机号也不用了,怎么办?
答:报名必须要学信网账号,如果找不回来,可以去看一下学信网的注意事项,通过身份证及当时注册邮箱找回。
22. 二战考生需要重新注册账号吗?
答:不需要,用学信网账号即可。
23. 毕业院校已更名,下拉菜单里面显示的是更名后的院校名称,如何填写毕业院校名称?
毕业学校中没有自己的学校或学校名称与实际不同,则选择“其他学校”,并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学校名称(以毕业证书为准),最多输入50个字节的字符。
24. 毕业证书编号如何填写?
答:按《毕业证书》上的“证书编号”填写,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填,国外留学生请注明“留学生”字样。考生可登录学信档案(my.chsi.com.cn)查看本人学籍学历信息,如有疑问,请尽快与毕业或就读学校学籍管理部门联系,否则会影响到报名甚至录取。
25. 考生来源与取得最后学历的学习形式的关系?
答:“考生来源”选择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则“取得最后学历的学习形式”须是普通全日制。“考生来源”选择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则“取得最后学历的学习形式”须是成人教育。其他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6. 未获取到学位证书如何填写最后学位项?
答:应届毕业生或未获得学位的毕业生请选择“无”。
27. 定向 非定向是什么意思?
答:定向就是定向培养,是指在招生时即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按规定标准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