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要求
浙江工商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要求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为你答疑,送资源
浙江工商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要求 正文
《翻译硕士英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MTI学习所要求的外语水平。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外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有良好的外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10,000以上,掌握6000个以上(以英语为例)的积极词汇,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 能熟练掌握正确的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3.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外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各项试题的分布情况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外语写作等。总分为100分。
I.词汇语法
1. 要求:
考生的认知词汇量应在10,000以上,其中积极词汇量为5,000以上,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考生能正确运用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2. 题型
1)单项选择题:考察词汇搭配及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性用法。
2)改错题:考察对语篇中词汇搭配及语法、结构、修辞等规范用法的辨识以及针对不规范用法的纠错能力。
II. 阅读理解
1. 要求:
能读懂常见外刊上的专题文章、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等各种文体的文章,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并能理解其中的观点和隐含意义。能根据阅读时间要求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2. 题型:
1) 单项选择题:包括信息事实性阅读题和观点评判性阅读题。
2) 简答题:要求根据所阅读的文章,用3-5行字数的有限篇幅扼要回答问题,重点考查阅读综述能力。
本部分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选材体现时代性、实用性;重点考查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理解观点的能力;对阅读速度有一定要求。
III.外语写作
1. 要求:
考生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一篇400词左右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该作文要求语言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
2. 题型:命题作文。
《翻译硕士英语》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考试内容 | 题型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词汇语法 |
1) 选择 2) 改错 |
30 | 60 |
2 | 阅读理解 |
1) 选择 2) 简答 |
40 | 60 |
3 | 外语写作 | 命题作文 | 30 | 60 |
合计 | 100 | 180 |
【213 翻译硕士日语】
一、考试目的:《翻译硕士日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MTI学习所要求的外语水平。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外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有良好的外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10,000以上,掌握6000个以上的积极词汇,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 能熟练掌握正确的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3.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外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各项试题的分布情况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外语写作等。总分为100分。
I.词汇语法
1. 要求
1)词汇量要求:
考生的认知词汇量应在10,000以上,其中积极词汇量为5,000以上,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语法要求:
考生能正确运用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2. 题型:
单项选择题。
II. 阅读理解
1. 要求:
1)能读懂常见外刊上的专题文章、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等各种文体的文章,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并能理解其中的观点和隐含意义。
2)能根据阅读时间要求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2. 题型:
单项选择题(包括信息事实性阅读题和观点评判性阅读题)
本部分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选材体现时代性、实用性;重点考查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理解观点的能力;对阅读速度有一定要求。
III.外语写作
1. 要求:
考生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一篇400词左右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该作文要求语言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
2. 题型:命题作文
《翻译硕士日语》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考试内容 | 题型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词汇语法 | 单项选择 | 30 | 60 |
2 | 阅读理解 | 单项选择 | 40 | 60 |
3 | 外语写作 | 命题作文 | 30 | 60 |
共计 | —— | —— | 100 | 180 |
【253 日语(二外)】
本考试内容包括五个部分:文字词汇、语法、阅读理解、汉译日、日译汉等。第一部分 文字词汇
l 此部分测试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在日语词语的读音、书写、意义、应用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l 文字部分出题形式包括:
1.给汉字注上读音假名;
2.把日语的读音假名改写成日语汉字。
l 词汇部分要求学习者:
1、掌握词汇的基本意义及在句中的确切含义;
2、区别使用近义词。
l 考试范围为日语能力考试三级以上、二级以下规定所应掌握的基础词汇。
第二部分 语法
l 语法部分内容包括:
1、名词、代词、数词的基本使用规则;
2、各类助词的基本使用规则;
3、副词、连体词、接续词的基本使用规则与常用词搭配;
4、形容词、形容动词和动词的活用变化规律与使用规则;
5、各类助动词的活用变化与使用规则;
6、各类语态的构成与使用规则;
7、常用敬语的表达方法;
8、惯用句型的使用规则。
l 参考题型包括:
1、按要求进行用言词尾变化;
2、助词使用选择填空;
3、惯用句型使用、日常用语的使用选择填空。
l 考试范围为日语能力考试三级以上、二级以下规定所应掌握的语法点。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l 本部分的测试目的是考核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考察应试者的日语综合能力。
l 阅读材料由三到五篇构成,阅读总量为一千五百到二千字。阅读题材涉及日本社会、文化、日常知识、人物介绍等各个方面。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阅读题的设问要点如下:
1.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2.解释重要语句的含义;
3.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选词填空完成句子;
4.找出指示词的指示内容;
5.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
第四部分 日译汉
日译汉的目的是考核考生对日语书面材料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内容把一篇短文(或几个句子)由日文翻译成中文。要求语言通顺,没有语法和词语运用的错误。
第五部分 汉译日
内容是把一篇短文(或几个句子)中文翻译成日文。要求语言通顺,没有语法和词语运用的错误。
【255 德语(二外)】
综合描述:考试旨在检查考生对德语词汇与语法的掌握情况,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表达能力。难度不超过英语专业本科生德语(二外)约200个学时的水平。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具体要求:
I.词汇语法:共20题;占20分;30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4000个左右常用词汇(词形、词义和常用词的搭配使用),能熟练运用2000个单词;能根据具体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判断一些非常用词的词义。要求考生掌握词法(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句法(如祈使句、虚拟式、被动、主从关系)等方面的基础德语语法知识。
B.题型:
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II.阅读理解:共10题;占20分;50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材料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理解隐含的意思;既理解事实和细节,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
B.题型
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阅读2篇题材涉及人物传记、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叙述文、说明文或议论文;每篇文章的长度约150-200字。文章的语言难度以教学大纲中的规定为准,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如超出范围的词汇,用汉语或德语注明词义。每篇短文后有5个问题,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4个选择项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III. 句型转换:共10题;占20分;30分钟
A. 测试要求
旨在测试考生对基本语法现象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
B. 题型
改写句子、对划线部分提问。
Ⅳ. 德汉互译:共2题;占25分;35分钟
A. 测试要求
旨在测试考生的双语互译能力。
B. 题型
德译中1篇短文;中译德1篇短文。
V. 写作:共1题;占15分;35分钟
A. 测试要求
旨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德语的能力,包括语法、词汇等。
B. 题型
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用德语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
《硕士德语(二外)》题目数、计分和考试时间列表如下:
序号 | 题 号 | 各部分名称 | 题目数 | 分值 | 考试时间 |
Ⅰ | 1-20 | 词汇语法 | 20题 | 20 分 | 30分钟 |
Ⅱ | 21-30 | 阅读理解 | 10 题 | 20 分 | 50分钟 |
Ⅲ | 31-40 | 句型转换 | 10题 | 20 分 | 30分钟 |
Ⅳ | 41-42 | 德汉互译 | 2 题 | 25 分 | 35分钟 |
V | 43 | 写作 | 1题 | 15分 | 35分钟 |
合计 | 43 题 | 100 分 | 180分钟 |
【256 法语(二外)】
综合描述:该考试是一种水平测试。难度为大学法语四级。本考试是标准化考试,包括五个部分:词汇和语法选择题、阅读理解、法译汉、汉译法、作文题。考试范围主要是大学法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阶段的全部内容。具体要求
I.词汇语法:共35题;占35分;35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3000个词汇,熟练掌握2000个词汇及其最常用的搭配。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有35个小题,其中约60%为语法结构,约40%为词和短语的用法。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考试范围包括教学大纲词汇表及语法结构表一级至四级的全部内容。
II. 阅读理解:共10题;占20分;60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材料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理解隐含的意思;既理解事实和细节,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
B.题型
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阅读2篇题材涉及人物传记、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叙述文、说明文或议论文;文章的语言难度以教学大纲中的规定为准,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用汉语或法语注明词义;总阅读量不超过2000词。每篇短文后有5个问题,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III. 法译汉:共5题;占15分;25分钟
A.测试要求
旨在测试学生运用翻译理论与技巧进行法译汉的能力。
B.题型
句子翻译。考生应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地道的汉语准确、完整地进行翻译。
IV. 汉译法:共5题;占15分;25分钟
A.测试要求
旨在测试学生运用翻译理论与技巧进行汉译法的能力。
B.题型
句子翻译。考生应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地道的法语准确、完整地进行翻译。
V. 写作:共1题;占15分;35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要求正确表达思想,意义连贯,文理基本通顺,无重大语言错误。
B.题型:
短文写作。要求考生写出一篇不少于150词的短文,试卷上可能给出题目,或要求看图表作文,或给出关键词等等。写作的内容包括为科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般常识。
《硕士法语(二外)》题目数、计分和考试时间列表如下:
序号 | 题号 | 项目 | 题目数 | 分数 | 考试时间 |
I | 1-35 | 词汇语法 | 35 题 | 35分 | 40分钟 |
II | 36-45 | 阅读理解 | 10题 | 20分 | 40分钟 |
III | 46-50 | 法译汉 | 5 题 | 15分 | 30分钟 |
IV | 51-55 | 汉译法 | 5题 | 15分 | 30分钟 |
V | 56 | 写作 | 1 题 | 15分 | 40分钟 |
合计 | 56题 | 100分 | 180分钟 |
【257 英语(二外)】
综合描述:该考试是一种水平测试。难度为大学英语六级。本考试是标准化考试,包括六个部分:阅读理解、词汇语法、完型填空、英译汉、改错和短文写作。考试范围主要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阶段(较高要求)的全部内容。满分100分,需时180分钟。具体要求:
I. 阅读理解:共30题;占45分,45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材料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理解隐含的意思;既理解事实和细节,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
B.题型
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阅读6篇题材涉及人物传记、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叙述文、说明文或议论文;文章的语言难度以教学大纲中的规定为准,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如超出教学大纲词汇表六级的范围,用汉语或英语注明词义;总阅读量不超过2500词。每篇短文后有5个问题,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II. 词汇语法:共30题,占15分,30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认知5,000-6,000个词汇,且能熟练地使用其中3,000-4,000个词汇及其最常用的搭配;要求考生能掌握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段,如照应、省略、替代等。
B.题型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有30个小题,其中60%为词和短语的用法,约40%为语法结构。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考试范围包括教学大纲词汇表及语法结构表一级至六级的全部内容。
III.完型填空:共10题;占5分;15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结构等语言知识对文章形成正确、全面的理解。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由1篇短文组成,短文中有10个空白。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题后有四个选择项的判断,选择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完整和结构正确。
IV.改错:共10题;占5分;15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学生能运用语法、修辞、结构、逻辑等语言知识识别短文内的语病并提出改正的方法。
B. 题型:
识别错误并改错。本题由1篇题材熟悉、难度适中的短文(约200词)组成,短文中有10行标有题号, 该10行均含有一个语误。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出错误,并通过“增添”、“删去”或“改变其中的某一单词或短语”的方法,改正语误。
V.英译汉:共5题;占15分;30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试能运用英译汉的理论和技巧,对句子准确理解和翻译。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
B.题型
英译汉。本部分所译5题均来自第一部分阅读理解篇章中的划线句子。考生应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地道的汉语准确、完整地进行翻译。
VI.写作:共1题,占15分;45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要求正确表达思想,意义连贯,文理基本通顺,无重大语言错误。
B.题型:
短文写作。要求考生写出一篇不少于150词的短文,试卷上可能给出题目,或要求看图表写作文,或给出关键词写短文等等。写作的内容包括科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般常识。
《硕士英语(二外)》题目数、计分和考试时间列表如下:
卷别 | 序号 | 题 号 | 各部分名称 | 题目数 | 计分 | 考试时间 |
试 卷 一 |
Ⅰ | 1-30 | 阅读理解 | 30 题 | 45 分 | 45 分钟 |
Ⅱ | 31-60 | 词汇语法 | 30 题 | 15 分 | 30 分钟 | |
III | 61-70 | 完型填空 | 10题 | 5分 | 15分钟 | |
试 卷 二 |
Ⅳ | 71-80 | 改错 | 10 题 | 5 分 | 15 分钟 |
V | 81-85 | 英译汉 | 5 题 | 15 分 | 30 分钟 | |
VI | 86 | 写作 | 1 题 | 15 分 | 45 分钟 | |
合计 | 86 题 | 100 分 | 180 分钟 |
【258西班牙语(二外)】
综合描述:本考试旨在考查考生西班牙语基本知识(词汇,语法)和语言基本技能(读,写)的基本功。考试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词汇语法、完型填空、双语翻译和作文。具体要求:
I.词汇语法:共30题;占30分;45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3800个左右常用词汇,能熟练运用2500个单词;掌握各种词类的概念、词形变化及基本用法,熟练运用各类复合句。
B.题型:
单项选择题20题。要求考生从每题4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判断题10题。要求学生判断句子正误。
II.完型填空:共20题;占20分;60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材料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理解隐含的意思;既理解事实和细节,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
B.题型
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阅读2篇题材涉及人物传记、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叙述文、说明文或议论文;每篇文章的长度不超过500词。文章的语言难度以教学大纲中的规定为准,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如超出范围的词汇,用汉语或西班牙语注明词义。每篇短文有10个空格,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4个选择项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III.西汉互译:共10题;占30分;40分钟
A.测试要求
旨在测试考生的双语互译能力。
B.题型
西译中5题;中译西5题。
IV.写作:共1题;占20分;35分钟
A 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要求正确表达思想,意义连贯,文理基本通顺,无重大语言错误。
B 题型
短文写作。要求考生写出一篇不少于150词的短文,试卷上可能给出题目,或要求看图表作文,或给出关键词等等。写作的内容包括为科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般常识。
《硕士西班牙语(二外)》题目数、计分和考试时间列表如下:
序号 | 题 号 | 各部分名称 | 题目数 | 分值 | 考试时间 |
Ⅰ | 1-30 | 词汇语法 | 30题 | 30 分 | 45分钟 |
Ⅱ | 31-50 | 完型填空 | 20题 | 20 分 | 60分钟 |
Ⅲ | 51-60 | 西汉互译 | 10题 | 30 分 | 40分钟 |
Ⅳ | 61 | 短文写作 | 1 题 | 20 分 | 35分钟 |
合计 | 61 题 | 100 分 | 180分钟 |
【331社会工作原理】
一、考试目的《社会工作原理》是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社会工作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以及运用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对社会工作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选拔性考试。考试范围包括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理论基础、过程模式等社会工作知识及其综合运用。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
2. 具备一定的社会工作基本方法运用能力。
3. 具备较强的社会工作议题分析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主观试题的形式,注重考察考生对社会工作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强调考生的社会工作专业思维以及分析具体社会工作议题的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与案例分析题。总分150分。
I.名词解释
1. 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对社会工作理论、方法相关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掌握。
2. 题型
要求考生准确解释8个社会工作专业名词。每个名词5分,总分4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II. 简答题
1.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对与社会工作理论、方法相关的基本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理解准确,思路清晰,表达精炼。
2. 题型
要求考生回答与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相关的6个专业基础问题。每小题10分,
总分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I.论述与案例分析题
1.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背景信息,结合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理论基础、过程模式对社会工作领域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与阐述。要求考生对理论知识运用恰当,逻辑合理,论点明晰,论证充分,体现考生的社会工作专业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
2. 题型
包括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论述题20分,案例分析题30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名词解释 | 8个名词 | 40 | 40 |
2 | 简答题 | 6个简答题 | 60 | 60 |
3 | 论述题 | 1个论述题 | 20 | 30 |
1个案例分析题 | 30 | 50 | ||
合计 | 150 | 180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考试目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综合新闻业务能力。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考察新闻传播业务综合能力的考试,涉及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新闻实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了解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分析判断稿件新闻价值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稿件、编写消息。
2. 要求考生了解新闻评论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了解新闻评论运作的基本流程,熟悉不同媒介、不同体裁新闻评论的概念、特点及写作要求,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评论作品。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考生的综合新闻传播业务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答题时间为180分钟。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简答、论述、消息及评论写作。总分150分。
1、 简答
简答分值30分,要求考生准确回答相关理论。
2、 论述
论述分值45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观点或材料展开论述。
3、消息及评论写作
消息及评论写作分值75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材料撰写消息和评论。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简答 | 3题 | 30 | 30 |
2 | 论述 | 2题 | 45 | 60 |
3 | 消息及评论写作 | 2题 | 75 | 90 |
合计 | 150 | 180 |
【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
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并能够以此对心理实践做出合理分析。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
第一章 心理学导论
1、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研究对像、方法及主要流派。
2、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大脑皮层及其其功能、脑机能学说。
3、意识和注意:意识与无意识、注意概述、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注意的品质及注意的认知理论。
4、感觉:感觉概述、视听觉及其他感觉。
5、知觉:知觉概述、知觉的特征、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知觉的信息加工、错觉。
6、记忆:记忆概述、感觉记忆、短时与工作记忆、长时记忆、遗忘。
7、思维:思维概述、概念、推理、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表象、想象。
8、言语:言语概述、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言语感知和理解。
9、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概述、情绪和情感的种类、表情、情绪的脑中枢机制、情绪理论。
10、动机、需要与意志:动机概述、需要、意志。
11、能力:能力概述、能力的种类和结构、智力理论、智力发展的差异。
12、人格:人格概述、人格理论、气质、性格、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
1、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心理科学中的地位
2、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3、人性的假设与管理
4、个性研究在管理中的应用及国外选择职工的程序
5、对人的知觉的偏见 、归因理论及知觉研究在管理中的应用
6、需要与动机
7、需要与动机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8、工作态度与工作满意感
9、群体心理的一般问题
10、工作群体特征与对群体成员行为的控制
11、有效的工作群体与团队 第五节 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
12、群体的沟通和冲突
13、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14、领导心理
15、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
16、新经济时代的组织结构
17、组织文化
18、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19、工作应激
参考资料:心理学导论,《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第四版)》,卢盛忠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说明:如果两章中有共同的知识点,以第一章参考书中的内容为准。
【357 英语翻译基础】
一、考试目的《英语翻译基础》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英汉互译实践能力是否达到进入MIT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础翻译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MTI考生入学应具备的英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英汉两种语言转换的基本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具备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英汉/汉英转换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英汉/汉英转换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二个部分:词语翻译和英汉互译。总分150分。
I. 词语翻译
1. 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翻译中英文术语、缩略词或专有名词。
2. 题型
要求考生准确地写出题中的30个汉/英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的对应目的语。汉/英文各15个,每个1分,总分3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 英汉互译
1.要求
要求应试者具备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初步了解中国和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译文忠实原文,无明显误译、漏译;译文通顺,用词正确、表达基本无误;译文无明显语法错误;英译汉速度每小时350-450个英语单词,汉译英速度每小时250-350个汉字。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翻译出所给的文章或段落,英译汉为350-450个单词,汉译英为250-350个汉字,各占60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英语翻译基础》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
1 |
词语 翻译 |
英译汉 |
15个英文术语、缩略语 或专有名词 |
15 | 30 |
汉译英 |
15个中文术语、缩略语 或专有名词 |
15 | 30 | ||
2 |
英汉 互译 |
英译汉 |
两段或一篇文章, 350-450个单词。 |
60 | 60 |
汉译英 |
两段或一篇文章, 250-350个汉字。 |
60 | 60 | ||
合计 | 150 | 180 |
【359 日语翻译基础】
一、考试目的《日语翻译基础》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日汉互译实践能力是否达到进入MTI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础翻译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MTI考生入学应具备的外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日汉两种语言转换的基本技能。
三、 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具备扎实的日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日汉/汉日转换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日汉/汉日转换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二个部分:词语翻译和日汉互译。总分150分。
I. 词语翻译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翻译中日文术语或专有名词。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写出题中的30个汉/日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的对应目的语。汉/日文各15个,每个1分,总分3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 外汉互译
1. 考试要求
要求应试者具备日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初步了解中国和日本的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译文忠实原文,无明显误译、漏译;译文通顺,用词正确、表达基本无误;译文无明显语法错误;日译汉速度每小时350-500个日语字,汉译日速度每小时150-250个汉字。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翻译出所给的文章,日译汉为350-500个日语字,汉译日为150-250个汉字,各占60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日语翻译基础》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
1 |
词语 翻译 |
日译汉 |
15个外文术语、缩略语 或专有名词 |
15 | 30 |
汉译日 |
15个中文术语、缩略语 或专有名词 |
15 | 30 | ||
2 |
日汉 互译 |
日译汉 |
两段或一篇文章, 350-500个日语字。 |
60 | 60 |
汉译日 |
两段或一篇文章, 150-250个汉字。 |
60 | 60 | ||
总计 | —— | —— | 150 | 180 |
【431 金融学综合】
一、考试性质按照教育部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金融学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金融学综合》是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金融学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金融学和公司财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金融学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
● 国际货币体系
二、利息和利率
● 利息
● 利率决定理论
● 利率的期限结构
三、外汇与汇率
● 外汇
● 汇率与汇率制度
● 币值、利率与汇率
● 汇率决定理论
四、金融市场与机构
●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 货币市场
● 资本市场
● 衍生工具市场
● 金融机构(种类、功能)
五、商业银行
●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 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六、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 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
● 中央银行职能
●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七、货币供求与均衡
● 货币需求理论
● 货币供给
● 货币均衡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八、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 货币政策工具
●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九、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 国际收支
● 国际储备
● 国际资本流动
十、金融监管
● 金融监管理论
● 巴塞尔协议
● 金融机构监管
● 金融市场监管
第二部分 公司财务
一、公司财务概述
● 什么是公司财务
● 财务管理目标
二、财务报表分析
● 会计报表
● 财务报表比率分析
三、长期财务规划
● 销售百分比法
● 外部融资与增长
四、折现与价值
● 现金流与折现
● 债券的估值
● 股票的估值
五、资本预算
● 投资决策方法
● 增量现金流
● 净现值运用
● 资本预算中的风险分析
六、风险与收益
● 风险与收益的度量
● 均值方差模型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无套利定价模型
七、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贝塔(b)的估计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八、有效市场假说
● 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
● 有效资本市场的形式
● 有效市场与公司财务
九、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 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
● 资本结构
● MM定理
十、公司价值评估
● 公司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
● 三种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四、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金融学部分为90分,公司财务部分为60分,由浙江工商大学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五、参考书目
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一版。
2、斯蒂芬A.罗斯、伦道夫W.威斯特菲尔德、杰弗利F.杰富著,《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十一版。
【432 统计学】
一、考试目的《统计学》是全日制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统计基础理论与应用能力是否达到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统计理论基础的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应用统计专业硕士考生入学应具备的经济统计基础和概率数理统计基础。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数学背景知识。
2. 具备扎实的经济统计与概率数理统计知识水平。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统计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允许使用计算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二个部分:经济统计和概率论数理统计。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试题型:简答题、计算题、应用分析题。
(一) 经济统计
1.绪 论
(1) 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科性质和作用
(2) 统计数据的类型、特征以及计量尺度
(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1) 统计数据收集的方式、方法
(2) 统计分组方法
(3) 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3.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
(1) 集中趋势与平均指标
(2) 离中趋势与离散指标
(3) 分布形状与形状指标
4.抽样估计
(1) 抽样分布的含义与分布定理
(2) 抽样误差及其度量
(3) 区间估计原理与置信区间
(4) 样本容量的确定
5.时间数列分析
(1) 时间数列的含义与种类
(2) 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3) 平均速度指标
(4) 长期趋势的测定
(5) 季节变动的测定
6.统计指数分析
(1) 统计指数的含义与分类
(2) 综合指数的编制
(3) 平均指数的编制
(4) 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
(5)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7.计量经济学基础分析
(1) 经典回归的基本假设条件
(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 异方差性
(4) 自相关性
(5) 多重共线性
(6) 虚拟变量与随机解释变量
(7) 滞后变量模型
8.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基本问题、增加值核算、最终产品使用核算、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
(2)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及非调查方法、投入产出表的应用
(3)资产负债核算: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问题、资产负债时点存量核算、资产负债存量变化核算、资产负债表的应用
(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随机事件与概率
(1)加法公式,乘法公式,条件概率
(2)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独立性
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 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几何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
(2) 分布律,分布函数,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3) 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
3.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 联合分布,边缘分布,条件分布与独立性
(2) 随机变量和的分布,独立随机变量最大值、最小值的分布
(3) 常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矩和协方差矩阵
4.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1) 大数定律
(2) 中心极限定理
5.统计量及其分布
(1) 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顺序统计量
(2) 三大抽样分布
6. 参数估计
(1) 矩法和最大似然法
(2) 无偏性、有效性和相合性
(3) 区间估计
7.假设检验
(1) 假设检验的概念、含义与步骤
(2) 两类错误
(3) 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8.方差分析
(1)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2) 单因素方差分析
六、参考资料
《统计学》李金昌 苏为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四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 盛骤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高敏雪 李静萍 许健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计量经济学》孙敬水 马淑琴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第4版。
【434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一、考试性质《国际商务专业基础》是2011年国际商务硕士(MIB)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以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国际商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论
第二节 要素禀赋论
第三节 贸易保护理论
第四节 国际贸易新理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壁垒
第一节 关税措施
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
第三节 国际贸易摩擦
第四节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环境保护政策
第三章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第一节 货物贸易及其类型
第二节 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
第三节 技术贸易与国际劳务合作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创新方式
第四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节 欧洲一体化实践
第三节 其他区域自由贸易安排
第四节 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实践
第二部分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第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
第二节 水平与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
第三节 跨国公司发展及其主要类型
第四节 中国式跨国公司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决策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选址决策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时机决策
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决策
第三章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与东道国效应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利益和代价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效应
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政府行为
第四节 国际企业与政府的议价能力
第三部分 国际金融
第一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第一节 金本位制度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三节 浮动汇率制度
第四节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改革
第五节 人民币汇率改革
第二章外汇市场、外汇业务与风险
第一节 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
第二节 汇率决定
第三节 外汇风险
第三章 国际金融市场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 货币市场
第三节 债券市场
第四节 股权市场
第四章 国际金融危机
第一节 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
第二节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务环境
第三节 国际金融创新
第四节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第四部分 国际商务环境与运营
第一章 国际商务环境
第一节 国际商务文化环境
第二节 政治、法律和商业伦理
第二章 国际营销
第一节 目标市场选择
第二节 营销管理
第三章 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 国际物流定义与问题
第二节 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第四章 国际会计与税收
第一节 跨国间主要会计差异
第二节 国际税收
【435 保险专业基础】
一、考试性质按照教育部保险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保险专业基础》是保险硕士(MI)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保险专业基础》考试要求反映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培养能够从事风险评估与管理、保险产品设计、保险精算、保险财务管理和保险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保险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经济学、金融学和保险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经济学
一、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需求与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2、供给与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3、弹性的定义,点弹性,弧弹性,弹性的几何表示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5、市场均衡的形成与调整,市场机制的作用
6、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基本假定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与消费者均衡
4、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三、生产理论
1、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2、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生产的三阶段论
3、等产量线、等成本线与生产者均衡,生产的经济区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
四、成本理论
1、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2、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成本曲线族
3、长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曲线,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的测度与变化规律
4、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五、宏观经济学基础
1、国民收入核算
2、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
3、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4、GDP与GNP的关系
第二部分 金融学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态变迁
2、货币的本质及形式
3、货币的职能
4、货币制度构成要素
5、货币制度类型
二、信用
1、信用的主要形式及其含义、特点和作用
2、信用工具的种类及特点
3、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4、利息率的定义及种类
5、决定和影响利息率变化的因素
6、利率的作用
三、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概念、基本要素及分类
2、金融市场的功能
3、各类货币市场上的交易活动
4、金融工具的种类及作用
5、资本市场上各类证券的发行与交易
四、金融机构
1、 金融机构的概念、种类
2、 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3、 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和功能
五、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含义
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4、货币政策工具
5、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三部分 保险学
一、风险与保险
1、风险及其特征与类型
2、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风险处理的方法和可保风险的构成
3、保险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分类,商业保险与类似行为的联系和区别
4、保险基金
5、保险的职能与作用
6、保险的形成与发展
二、保险的基本原则
1、最大诚信原则
2、可保利益原则,各类保险的可保利益
3、损失赔偿原则,被保险人请求损失赔偿的条件,保险人履行损失赔偿的限度,代位追偿权的产生和行使的条件,委付的成立条件
4、近因原则
5、运用保险的基本原则解决实务问题
三、保险合同
1、保险合同的概念与特点
2、保险合同的主体与客体
3、保险合同的形式与内容
4、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有效性
5、保险合同的履行
6、保险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与争议处理
7、保险合同涉及的法律关系
四、保险经营
1、保险经营的特点与原则
2、保险费率的构成与厘定、保险费的计算与保险金额的确定
3、保险展业与承保
4、保险赔偿与给付
5、保险准备金与偿付能力
6、保险经营涉及的财务指标及其测算
五、保险市场
1、保险市场的构成,原保险市场与再保险市场
2、保险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3、保险市场的组织形式
4、保险市场的管理,政府监管与行业管理的内容
5、我国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四、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经济学部分为60分、金融学部分为30分、保险学部分占60分,由浙江工商大学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五、参考书目
1、赵英军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机械工业出版社,第四版。
2、钱水土主编,《货币银行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3、施建祥主编,《保险学》,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437 社会工作实务】
一、考试目的《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与实践能力是否达到进入MSW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对社会工作实务基础、通用过程、具体方法、常用模式、基本技能、主要领域和相公资源等基本问题的掌握,并能了解和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专业工作技巧与基本技能的参照性水平考试。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了解并掌握并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
2. 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理论、过程和技巧,并能运用分析实务中的典型案例。
3. 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相关实务方法和各种工作模式,以及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主观试题测试,强调考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总分150分。
I. 名词解释
1. 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基本理论的相关概念及涵义。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写出题中的5个名词解释的涵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5分,总分25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II. 简答
1.要求考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基础,包括通用过程、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题型
要求考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简答共5题,每题7分,总分35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Ⅲ.论述
1.要求考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关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以及实务方法等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掌握、运用社会工作实务相关方法和技巧,论述共4题,每题10分,案例分析共2题,每题25分,总分90分。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型 | 题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
1 | 名词解释 | 5 | 25 | 30 | |
2 | 简答 | 5 | 35 | 40 | |
3 | 论述 | 论述 | 4 | 40 | 50 |
案例分析 | 2 | 50 | 60 | ||
合计 | 150 | 180 |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考试目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新闻学与传播学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解和理论运用能力。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关于新闻与传播专业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考试,涉及到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知识。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要求考生掌握新闻学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做案例分析。
2. 要求考生掌握传播学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做案例分析。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考生综合的新闻传播业务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答题时间为180分钟。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总分150分。
1、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分值30分,要求考生准备回答相关名词。
2、 简答
简答分值30分,要求考生准确回答相关理论。
3、论述
论述分值45分,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观点或材料展开论述。
4、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分值45分,要求考生结合案例展开论述。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名词解释 | 6题 | 30 | 30 |
2 | 简答 | 4题 | 30 | 60 |
3 | 论述 | 2题 | 45 | 50 |
4 | 案例分析 | 2题 | 45 | 40 |
合计 | 150 | 180 |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对作为母语(A语言)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总分150分。
I. 百科知识
1. 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 题型
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百科知识做出判断与选择。每题2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 应用文写作
1. 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450词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等,要求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2. 题型
试卷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场景及写作要求。共计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I. 命题作文
1. 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800词的现代汉语短文。体裁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文字要求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
2. 题型
试卷给出情景和题目,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共计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型 | 题量 | 分值 | 时间 (分钟) |
1 | 百科知识 | 25个单项选择题 | 50 | 60 |
2 | 应用文写作 | 一段应用文体文章,约450个汉字 | 40 | 60 |
3 | 命题作文 | 一篇800汉字的现代汉语文章 | 60 | 60 |
合计 | 150 | 180 |
【501规划设计与表现(6小时快图题)】
1、考核内容考核考生综合运用城市规划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初步成果。包括城市规划设计理解、场地及其周边条件分析、功能解析与合理布局、空间秩序建构、道路交通与绿化配置、图形化分析与空间表达、综合技术经济分析等能力,以及设计构思、研究创新能力等。
2、考试形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作图),本科目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6小时(不含午餐时间)。
3、考核要点
考核重点在于设计理念、构思能力、设计创造性、特定问题的针对性解决,功能布局应趋于合理,对技术经济指标与成果表达不作严格要求和重点考核,工程技术条件、可操作性、适应性等方面以有实现可能为限,不作深入设计与表达的要求。
4、考试内容及要求
(1)类型层次
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
(2)用地规模
一般15~40公顷。
(3)场地条件
一般以城镇中心区、住宅区、滨水区、历史地段、城市过渡地段等为主。
考核项目 | 评 价 标 准 | 分值 |
条件分析 | 分析问题全面、深入,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 20~30 |
方案构思能力 | 立意确切,构思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 30~50 |
用地功能布局及交通组织 | 功能全面、结构清晰、布局合理,道路交通体系完整,符合规范要求 | 30~50 |
技术经济评价 | 项目完整,指标合理,符合规范、题目要求 | 10~20 |
图面表达 | 符合制图规范,表达准确清晰,色彩适宜,表现力强 | 20~30 |
(1)图面表达形式不限;用于表达设计意图的绘图工具;
(2)图纸材质不限,规格为国标A1号图纸,用于表达设计意图的图纸;
(3)计算器、必要的绘图工具与耗材;
6、考试参考书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王建国,《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601 数学分析】
一、考试目的《数学分析》是计算科学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数学基础是否达到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基础概念、是否具备相应的逻辑分析能力的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数学分析》(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编,第三或四版)中不带星号章节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其综合运用。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扎实的基础功底。
2. 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
3. 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强调考生的基础功底和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二个部分:计算题和证明题。总分150分。
I. 计算题
1. 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掌握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写各题的计算步骤。总共9题,总分90分。需时约为90分钟。
II. 证明题
1.要求
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和分析功底,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严谨地给出证明过程,共4题分,总分90分。需时约为90分钟。
《数学分析》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计算题 | 9题 | 90 | 90 |
2 | 证明题 | 4题 | 60 | 90 |
合计 | 150 | 180 |
【611 法学综合1】
法学综合(1)包括法理学和宪法学两大部分,考试内容和范围如下:一、《法理学》
(一)法学导论。包括: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中、西方法学发展的历史;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法的本体。包括:法的概念;法的形式与效力;法的要素;法律体系;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三)法的起源与发展。包括: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法律发展;法制现代化;法治与法治国家。
(四)法的作用和价值。包括:法的作用;法的价值;法与利益;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效率;法与正义。
(五)法的运行。包括: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制监督;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程序。
(六)法与社会。包括:法与文化;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二、《宪法学》
(一)宪法总论。包括: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宪法与宪政;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结构;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宪法解释;违宪审查等。
(二)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包括:外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基本权利的内涵和特点;平等权;政治权利;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社会经济权利;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
(五)选举制度。包括: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选举的民主程序。
(六)国家机构。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或案例分析题
【6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考试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全日制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能力是否达到进入硕士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考生入学应具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写作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
2. 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功和分析、解决理论问题的能力。
3. 具备较好的写作水平。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主观试题,强调考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理解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二个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 简答题
1.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与范畴以及基本观点的含义。
2.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回答6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简答题,每个15分,总分90分。
II. 论述题
1.要求
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具备观察和理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概念范畴、基本观点,立场与方法,分析中国和当代世界的现实问题。
2.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全面深刻地回答2个题目,写出题目所要求的内容。
以上两项内容合计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简答题 | 6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与概念与基本观点题 | 90 | 90 |
2 | 论述题 | 2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题 | 60 | 90 |
合计 | 150 | 180 |
【615 综合英语】
综合描述:该考试是一种水平测试。难度相当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八级所要求的综合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内容包括5个部分:词汇语法、阅读理解、修辞、改错和完型填空。满分150分,需时180分钟。具体要求:
I. 词汇语法:共30题;占30分; 30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认知10,000-12,000个词汇,且能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个及其最常用的搭配;要求考生能掌握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段,如照应、省略、替代等。
B.题型:
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每题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Ⅱ. 阅读理解:共25题;占50分;60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政治和书评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对一般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既能理解其字面意义又能理解其隐含意义;并且能够在阅读中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B.题型: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由数篇题材涉及社会、文化、科技、经济、日常知识、人物传记等方面,体裁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描写文等的材料组成,大约含3000个单词,每篇材料后面有若干小题,要求考生从四个选择项中选择出最佳答案。
III. 修辞:共15题;占30分;40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英语修辞格具有较强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B.题型: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5个含有修辞手法的小题。要求考生对每个小题中的修辞手法认真识别和判断,从四个选择项中选择出最佳答案。
IV. 改错题:共10题;占20分;30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学生能运用语法、修辞、结构等语言知识识别短文内的语病并提出改正的方法。
B.题型:
识别错误并改错。本题由1篇250词左右的短文组成,短文中有10行标有题号, 该10行均含有一个语误。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出错误,并通过“增添”、“删去”或“改变其中的某一单词或短语”的方法,改正语误。
V.完型填空:共20题;占20分;20分钟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结构等语言知识对文章形成正确、全面的理解。
B. 题型: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由1篇短文组成,短文中有20个空白。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题后有四个选择项的判断,选择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完整和结构正确。
《综合英语》题目数、计分和考试时间列表如下:
序号 | 题 号 | 各部分名称 | 题目数 | 分值 | 考试时间 |
Ⅰ | 1-30 | 词汇语法 | 30 题 | 30 分 | 30 分钟 |
Ⅱ | 31-55 | 阅读理解 | 25 题 | 50 分 | 60 分钟 |
Ⅲ | 56-70 | 修辞 | 15 题 | 30 分 | 40 分钟 |
Ⅳ | 71-80 | 改错 | 10 题 | 20 分 | 30 分钟 |
Ⅴ | 81-100 | 完型填空 | 20 题 | 20 分 | 20 分钟 |
合计 | 100 题 | 150 分 | 180 分钟 |
【616 综合日语】
《综合日语》日本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该考试科目以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日语的文字、词汇、语法及翻译、写作等各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考查学生对日语语言的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能力。该考试科目的考试内容、命题形式、学习要点如下:
一、文字部分
1.考试内容
(1)音读词的汉字写法
(2)读法较为特殊的音读词的汉字写法
(3)音读词语的读法
(4)训读词语的读法
(5)「重箱読み」或「湯桶読み」词的读法
2. 命题形式
全部为选择填空。
二、词汇部分
1.考试内容
(1)同音异形或近义词等有关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2)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汇(包括谚语、惯用语等的用法)
2. 命题形式
全部为选择填空。
三、语法部分
1.考试内容
分为“基础语法”和“敬语表达”两块内容。
“基础语法”部分除了考查日语中的一些助词、助动词的基本用法之外,还会出现一些较为固定的表达形式,即在日语能力测试出题基准中称之为「文型」的结构。要求考生对于这些表达形式的意义、接续和近义表达之间的相互区别较为熟悉。同时,其在句中表达的意义往往不能仅仅通过字面推导出来,因此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准备和反复练习加以提高。此外,本部分还将考查一些副词和形容词、形容动词的掌握情况,也须予以注意。
“敬语表达”部分涉及到人际关系、语法结构、恰当使用等多个方面,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是日语学习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内容。
2. 命题形式
全部为选择填空。
四、阅读理解部分
1.考试内容
分为“短文读解”和“文章读解”两块内容。
“短文读解”部分要求考生在几篇短文中吃透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并在每篇短文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所选短文通常出自日本原版图书,以论述文居多。
“文章读解”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一篇800~1500字的文章。文章体裁多样,有说明文、论说文、随笔、小说、对话等。另外,还会有一些关于近义词、反义词、单词构成以及语法方面的一些问题。
2. 命题形式
全部为选择填空。
五、翻译部分
1.考试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翻译一篇250字(中译日)以上的文章,要求译文准确,语言通顺。
2. 命题形式
中译日,以论述文为主。
六、写作部分
1.考试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约500字的日语作文。文章体裁以感想文、论述文为主。
2. 命题形式
根据命题要求,使用合适的文体,完成规定字数的作文。
【617 艺术设计理论】
一、考试目的《艺术设计理论》是设计学、设计管理及艺术设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设计学、设计管理、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础设计知识的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设计理论与设计史知识。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备基础的设计学、设计管理、艺术设计等理论知识及相关的实践知识。
2.具备一定的设计与艺术视野。
3.了解艺术与设计的历史发展,关注当下设计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理解市场、产品、用户体验与设计的关系。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个知识点与综合知识架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设计学、设计管理、艺术设计相关知识的掌握。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总分150分,时间3小时。
I. 名词解释
1.要求
考生准确解释设计学、设计管理、艺术设计、艺术等概念和术语。
2.题型
较为准确地写出5个设计学、设计管理、艺术设计的概念和术语,每小题6分,共30分。
II. 简答题
1.要求
考生根据设计学、设计管理和艺术设计的相关问题,围绕知识点展开分析论述。
2.题型
较为准确地回答5个设计学、设计管理和艺术设计的相关问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Ⅲ.论述题
1.要求
考生运用理论知识,结合自身观点展开论述。
2.题型
系统地论述1-2个设计学、设计管理、艺术设计方面的前沿问题,共70分。
【618 政治学】
一、考试目的主要考察考生对政治学科的基本内涵、研究领域、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在专业领域中运用上述政治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性质和范围
本考试主要是考生对政治学相关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的水平测试。推荐参考资料主要有: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迈克尔·罗斯金:《政治科学》(第1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政治与政治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发展、国际政治等。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政治学相关的基本问题和概念体系,包括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
2. 具有运用政治学相关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良好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主要采用知识记忆测试和问题分析能力测试相结合,强调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的融合和转化能力。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总分150分,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
【619 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是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该科目以全国各高等院校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普遍开设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基础课程为依据,并兼顾各研究方向的特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语言和文化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该考试科目分“语言基础”和“专业外语”两大部分。“语言基础”部分不分研究方向,而“专业外语”部分则应根据考生所报方向择一(01方向选择朝鲜语,02、03方向选择朝鲜语或日语)回答。
一、“语言基础”部分
(一)考试内容
1.广义的文化的定义及其分类。
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3.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是古文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界碑(文字的重要社会作用)。
4.语言的地域变异与文化、语言的社会变异与文化、语言的融合与文化。
5.语言的可感性、能指性、可操作性。
6.文字对于文化交流的特殊媒介作用的体现。
7.语言与社会文化变迁。
8.劳动在语言产生中的作用。
9.文化对词汇的地域变异的影响。
10.语言混合和语言替代的文化背景。
11.双语双方言的文化背景。
12.文字形体的演变。
(二)命题形式
填空、选择、名词术语解释、简答、论述等。
二、“专业外语”部分
“韩国研究”方向限选朝鲜语,“东亚研究”、“日朝交流研究”方向限选朝鲜语或日语中的一种语言答卷。
1.单词部分
(1)考试内容
单词的中、韩、日文互译,要求应试者有词汇的积累。
(2)命题形式
填空题、选择题等。
2.语法部分
(1)考试内容
分为“基础语法”和“敬语表达”两块内容。
“基础语法”部分除了考查韩语、日语中的一些助词的基本用法、助动词的变化之外,还会出现一些较为固定的表达形式,即韩语中称之为“文型”和日语中称之为“惯用型”的结构。要求考生对于这些表达形式的意义、接续方式较为熟悉。同时,本部分还将考查副词和形容词的使用。
“敬语表达”部分涉及到人际关系、语法结构、恰当使用等多个方面,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是韩语、日语学习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内容。
(2)命题形式
选择题、填空题等。
3、阅读理解部分
(1)考试内容
要求考生在阅读几篇有关介绍韩国或日本历史文化的短文后,完成文后问题。所选短文通常出自韩国、日本原版图书或报刊。
(2)命题形式
选择题、填空题。
4、翻译部分
(1)考试内容
在规定的时间内翻译一篇250字(韩译中、日译中)以上的文章,要求译文准确,语言通顺。
(2)命题形式
主观题笔译。
【627土地资源与经济】
《土地经济学》(第7版):主要考核学生对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能够运用常规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表达、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土地市场、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理论及应用、土地价格理论及应用、土地金融、土地税收、土地制度概论、土地利用概论、土地分区利用、土地规模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学》(第5版)主要考核学生对土地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承载潜力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中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析等相关内容,为今后从事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主要参考教材:
毕宝德主编,《土地经济学》(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刘黎明主编,《土地资源学》(第5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版.
主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辨析、案例分析、论述等。
【628评论与写作】
一、考查内容1、文学理论的基础内容,从事文学研究所需的知识和分析技能(文学类考生)
2、语言学基本理论(语言类考生)
3、写作方面要求能阐述个人观点,具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和题型
1、考试采用基础理论和作文相结合的方式。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2、试卷结构
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考察文学理论基础(针对文学类考生),语言学基本理论(针对语言类考生),第二部分为写作。
3、试卷题型
(1)问答与分析题(文学类考生:对文学基本理论的回答和辨析,评述各体文学文本。报考文学类不同二级学科在具体题目上有不同选择);论述与分析题(语言类考生:对语言学基本术语的理解和掌握)。共50分。
(2)作文题(命题或话题作文)。共100分。
三、考试教材
《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童庆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文学类考生)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 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语言类考生)
写作能力部分,无参考书。
【629城乡规划学基础】
1、考核内容:城市规划主要理论、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各类型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发展历史与保护更新、城市规划领域当前相关热点问题等。
2、考核要点:
(一)、城市及城市发展
(1)城市概念、历史发展过程与阶段特征
(2)城镇化概念及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与特点
(3)现阶段中国城镇化发展特点、城镇群规划
(二)、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
(2)主要理论与实践
①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②卫星城、新城的理论与实践
③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及《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
④马丘比丘宪章(Charter of MachuPicchu)
⑤有机疏散思想
⑥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⑦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
⑧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分析
⑨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⑩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
11从交往型规划(communicative planning)到合作性规划(collaborative planning)
12全球城(Global city)和全球化理论
(3)当代城市规划方法的变革
(三)、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序列
(1)城市规划的任务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3)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①城市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成果要求。
②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③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序列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4)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规定
(5)城市规划的审批规定
(6)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
(四)、城市性质与人口
(1)城市性质的含义,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城市类型划分。
(2)城市人口的含义,城市人口的构成,预测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五)、城市用地的评价与分类
(1)城乡用地、城市用地及用地规模的概念
(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3)城市建设用地评价及选择
(4)城市用地构成:用地分类及代码,用地平衡表、用地指标
(六)、主要类型的用地规划
(1)居住用地: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规划布置要求
(2)工业用地与物流仓储用地: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和形式,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用地分类及布局要求,城市中心的组织与布局。
(4)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城市绿地的分类及指标,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要求。
(5)城市对外交通及道路广场用地
(七)、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2)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3)城市总体布局方案优化的方法、规划方案比较的内容与方法
(4)城市空间管制规划
(5)规划区概念及空间利用规划、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四线”等概念与划定
(6)总体城市设计
(7)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八)、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给水水源选择及保护要求,给水系统的组成,给水管网布置要求。
(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的组成、布置形式,排水制度,污水处理厂用地选择要求。
(3)城市电力工程规划:发电厂、变电所、电力走廊的选址及布置要求。
(4)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燃气厂及各种煤气供应设施在城市中的选择与布置要求。
(5)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城市供热的方式,热力干线布置要求。
(6)城市电讯工程规划:邮政、电讯设置布点要求。
(7)城市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规划内容,生命线工程内容,城市防洪标准及防洪措施,消防站布点及占地要求。
(九)、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计划部门、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各自在城市土地使用管理职责上的内容及差异。
(2)用地区划、控制性详规、用地兼容性、土地细分、各类规划指标的概念及内涵;控规中的规划控制指标。
(3)控规成果内容及成果表达模式特点,控规的强制性内容。
(4)控规与城市设计相互关系、规划内容
(十)、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的组成与规模、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
(十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1)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①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地段的概念。
②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保护规划的内容。
③历史地段(街区)的基本特征与划定原则,保护内容,整治与更新内容。
(2)城市更新
①旧城更新的概念。
②我国旧城更新中的主要矛盾及其产生的根源。
③城市更新的主要类型及常见的更新方式。
④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与教训。
(十二)、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1)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城市规划管理的原则。
(2)城市规划管理运作
①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构成。
②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③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管理的主要内容。
(3)法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主要的技术规范。
(十三)、城市规划政策
(1)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
(2)健康城镇化
(3)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规划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旨
(5)乡村规划与建设
【801 物流学概论】
简要说明:《物流学概论》是物流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理论与功能、物流系统及网络、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配送与配送中心、物流成本、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施设备、物流运作方式等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物流管理知识去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物流运作中的实际问题。
主要内容:
(一)现代物流概论
1、现代物流的含义、分类及特点
2、物流产业构成及其特征
3、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二)现代物流功能要素分析
1、运输的概念、作用,五大运输体系及其特点,运输系统的合理化
2、装卸搬运的概念与作用,装卸搬运的种类与方法、装卸搬运合理化及“六不准”原则、搬运活性及其应用
3、储存的概念与作用,储存的一般过程、储存合理化的标志、储存物品的ABC分类
4、包装的概念与功能,运输包装与销售包装,商品包装的技术方法,包装合理化与标准化要求
5、流通加工的概念、作用、及流通加工形式
(三)物流系统及网络
1、物流系统的概念及一般模式、物流系统的构成与特点、物流系统的目标
2、物流系统的预测方法
3、物流网络的组成、物流结点的类型、物流结点的布局方法
4、运输线路选择与优化模型
(四)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1、仓储管理基本任务、仓储类型、仓储管理主要内容
2、库存的概念及功能、独立需求库存与非独立需求库存
3、库存ABC分类管理技术及应用
4、独立需求库存控制模型:确定型库存控制模型、随机型库存控制模型
5、非独立需求库存控制模型:MRP的原理与方法
(五)配送与配送中心
1、物流配送的涵义、配送的特点及与物流的区别
2、物流配送的基本活动
3、配送种类、配送模式及其选择原则
4、配送中心的概念和作用
5、配送中心的种类和功能
6、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
(六)物流成本
1、物流成本的概念、基本理论
2、物流成本的主要特征
3、现代物流成本的构成及核算对象
4、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
(七)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的概念、特征和结构模型
2、供应链的类型
3、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4、供应链管理作用、原则和内容
5、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快速反应QR及有效客户反应ECR的意义
(八)物流技术与设备
1、物流技术的含义、构成和作用
2、物流技术的评价标准
3、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设施的特点
4、了解仓储设备、起重机械、物料搬运设备、分拣设备、集装单元设备
(九)物流信息技术
1、条形码的概念、条形码的优点,物流条形码标准体系
2、射频识别RFID技术及物流中的应用
3、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原理、构成要素、应用分类
4、了解GIS/GPS技术
5、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基本功能
(十)现代物流运作方式
1、企业物流的概念、模式和内容
2、第三方物流的含义、特征及其作用
3、第四方物流的含义、优势和运作模式
4、国际物流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主要业务活动、国际物流系统及组成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
[1] 吴承健、傅培华、王姗姗。物流学概论(第二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
[1] 道格拉斯.兰伯特、詹姆士·斯托克等。物流管理(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题型:名词解释、问答题、计算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811 西方经济学】
一、考试目的《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能力是否达到进入硕士生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经济学理论、方法和研究工具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具备扎实的高等数学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五个部分:总分150分。
I. 名词解释
1. 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理解专有名词。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写出题中6个专业术语的含义,每个5分,总分30分。考试时间为20分钟。
II. 辨别和分析题
1.要求
要求考生对经济学相关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能够根据经济学知识对相关命题进行判断并给出解释。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判断出命题的真伪,每个10分,总分20分。考试时间为25分钟。
Ⅲ. 计算题
1.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基本分析方法对相关经济问题进行计算。
2. 题型
要求考生准确的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均衡进行计算,每个10分,共20分,考试时间为35分钟
Ⅳ. 简述题
1.要求
要求考生对微观和宏观经济基本理论进行图形和数理方面的推导,对经济学知识能够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能力。
1. 题型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几何或代数的方法对经济学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每题10分,共4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Ⅴ. 论述题
1.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将微观经济学内容之间进行联系,宏观经济学内容之间进行联系,以及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内容之间进行联系,能够更为全面的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2. 题型
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经济学方法理论基础上对较为复杂的经济问题进行一定层面的分析,每题20分,共4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西方经济学》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名词解释 | 6 | 30 | 20 |
2 | 辨别和分析题 | 2 | 20 | 25 |
3 | 计算题 | 2 | 20 | 35 |
4 | 简述题 | 4 | 40 | 50 |
5 | 论述题 | 2 | 40 | 50 |
合计 | 150 | 180 |
【812 统计学概论】
一、考试目的《统计学概论》是全日制统计学(授经济学学位)(学术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所掌握的统计学基本知识结构是否达到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经济统计学基本理论与统计方法初步应用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考生入学应具备的统计学基本概念、较完整的统计方法体系、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熟知统计学一些基本概念,掌握比较完整的统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2.熟知国民经济核算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国民经济基本核算表的具体构成与核算原理;
3.具备基本的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备基本的国民经济核算能力,尤其针对五大基本核算表;
5.具备一定的统计分析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简答、论述和计算。总分150分。
I.简答
1.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解释题中所涉及的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方法原理或国民经济核算相关基础知识点。阐述逻辑清晰、要点明确、书写清楚。
2. 题型
简答题5题,每题10分,共50分。
II.论述
1.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阐释题中所涉及的统计方法基本原理与运用要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方法与应用要点,用统计定量分析思维阐释题中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现象。阐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观点明确。
2. 题型
论述题3题,每题20分,共60分。
III.计算
1.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解答题中所涉及统计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计算题。计算公式正确、计算过程清晰、计算结果准确。
2. 题型
计算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
《统计学概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简答 | 5题 | 50 | 30 |
2 | 论述 | 3题 | 60 | 75 |
3 | 计算 | 4题 | 40 | 75 |
合计 | 150 | 180 |
【8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一、考试目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全日制统计学(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掌握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是否达到进入硕士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能力的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是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编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第一章到第七章的内容。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备扎实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
2.具备较强的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主观试题。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二个部分。总分150分。
1.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一元和多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常用数学特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基本概念,抽样分布,常用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方法及评价标准,假设检验基本概念和正态分布等的检验方法。
2. 题型
计算与证明。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型 | 题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
1 | 概率论 | 计算题和证明题 | 5-6个题目 | 约80 | 约100 |
2 |
数理 统计 |
计算题和证明题 | 4-5个题目 | 约70 | 约80 |
合计 | 150 | 180 |
【8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考试目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日制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否达到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专业学习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功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考生入学应具备的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范畴、重大命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修养。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知识。
2. 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和理解能力。
3. 具备较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阐释和应用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问题相结合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两个部分:简述与论述题。总分150分。
I. 简述题
1.要求: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概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能够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
II. 论述题
1.要求:要求考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简述题 | 6 | 90 | 90 |
2 | 论述题 | 2 | 60 | 90 |
合计 | 150 | 180 |
【818 专业日语】
《专业日语》是日本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考试科目。该科目以教育部《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为依据,并根据各研究方向的特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日语语法、文学、历史、文化的专业知识。该考试科目分A语言、文学方向和B文化方向两大部分,考试时,考生可自主择一(A或B)回答。
A.语言、文学方向
本考试科目以日语语言问题为主,文学只涉及日本著名作家、作品或流派的一般性知识。语言部分要求完整阅读一部日语概论类教程或著作(如翟冬娜、潘均主编《日语概论》、顾海根编著《日本语概论》等),系统掌握日语语言的内部运用规律及与语言运用相关的各种基础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方向要求考生用日语回答问题。
本方向考试内容、命题形式、学习要点如下:
一、基本概念部分
1.考试内容:
(1)假名的性质、产生过程;罗马字的标记规则;日语汉字的性质;中日汉字的异同比较等。
(2)日语词汇的构成、日语的词汇系统、日语词的构成、日语词的语感。
(3)日语语义的分类、构成相态、变化规则等。
(4)日语的语法范畴,如格、体、语态等。
(5)日语句子、语篇的构成、种类、性质、衔接与连贯。
(6)日本历代文学名著主要作家、文学流派的基本情况。
2.命题形式:
名词术语解释等
二、分析部分
1.考试内容:
(1)对日语主要语音、音韵现象的思考和举例分析。
(2)对日语主要语法范畴的思考和举例分析。
(3)对于日语语法、句法单位构成情况的思考和举例分析。
2.命题形式:
简述(简答)、论述等。
考试内容分配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名词术语解释题 | 10个有关日语语法或文学的名词术语 | 50 | 60 |
2 | 简述(简答)题 | 2个有关日语语言基础理论的问题 | 50 | 60 |
3 | 论述题 | 1个有关日语语言理论和综合运用的问题 | 50 | 60 |
合计 | 150 | 180 |
B.文化方向
本方向要求考生至少完整阅读两部国内出版的文化通史性著作(如王勇《日本文化》、叶渭渠《日本文化史》),把握日本历史的整体脉络,了解日本文化的主要特征。
考试分成“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三个部分,分数分别占40%、36%、24%。名词解释要求对日本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圣德太子、空海)、事件(如遣唐使、明治维新)、文化现象(如茶道、古坟)作出简明扼要的解释,一般不涉及很具体的时间、地点;简答题要求对日本文化史上某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历史源流等作简明分析与介绍;论述题要求对日本历史文化中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要点归纳能力。
本方向的考题用中文出卷,可以用中文答题,内容范围以1925年昭和时代开始以前为主。
【820 翻译与写作】
综合描述:本考试旨在检验考生的翻译和写作能力,要求考生能运用汉译英和英译汉的理论与技巧翻译常用文体的段落;能根据所给篇章及引导提问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英语评论,并能根据命题及要求撰写一篇400词左右的英语说明文或议论文。满分150分,需时180分钟。具体要求:
I.翻译:共4题;占80分
A.测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运用汉英互译的理论和技巧,翻译报刊杂志上的论述文和国情介绍,以及一般文学作品的节录等普通文本。同时也要求应试者能运用汉英互译的理论和技巧,翻译有关经贸内容的商务文本。翻译速度为每小时约250-300词。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术语恰当。
B.题型:
英汉互译。要求考生将所给的2个段落的普通文本(英、汉各1段)翻译成相应的汉语和英语;将所给的2个段落的商务文本(英、汉各1段)翻译成相应的汉语和英语。
II.写作:共2题;占70分
A.测试要求:
(1)要求考生能运用语言、社会和文化等知识正确理解所给篇章的主旨和思想内容。
(2)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命题和要求正确表达思想,逻辑意义连贯,语言流畅无误。
B.题型:
(1) 引导性作文:通读所给篇章,在理解基础上就提出的问题,撰写300词左右的英语作文。
(2) 命题作文: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1篇400词左右的英语说明文或议论文。
《翻译与写作》题目数、计分和考试时间列表如下:
序号 | 题 号 | 各部分名称 | 题目数 | 分值 | 考试时间 |
Ⅰ | 1-4 | 翻译 | 4 题 | 80分 | 180分钟 |
Ⅱ | 5-6 | 写作 | 2 题 | 70分 | |
合计 | 6 题 | 150 分 |
【821 专业设计】
一、考试目的《专业设计》是设计学、设计管理、艺术设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设计能力以及设计思路的专业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设计学、设计管理及艺术设计的相关内容。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有基础的设计学、设计管理、艺术设计的相关实践知识。
2.具有设计能力与徒手表现能力。
3.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图文表达能力、逻辑推演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用命题创作的形式,运用设计方案、图形、图表、图示等形式,图文并茂地表现设计、艺术等相关课题。
五、考试内容
(一)设计学、艺术设计考试为命题创作,分为设计与设计说明。总分150分,时间3小时。
I.设计
1.要求
考生根据命题要求进行设计学、艺术设计相关的创作。
2.题型
结合相关主题及答题要求进行设计与创作,总分120分。
II. 设计说明
1.要求
考生根据所做设计进行创意说明。
2.题型
根据所做设计与答题要求进行创意说明,总分30分。
(二)设计管理专业考试为命题创作。分为设计思维表达、设计分析与策划。总分150分,时间3小时。
I.设计思维表达
1.要求
考生根据命题要求进行设计管理相关的设计思维表达。
2.题型
结合相关主题及答题要求进行设计与创作,总分120分。
II. 设计分析与策划
1.要求
考生根据案例进行设计分析与策划,要求逻辑性强且图文并茂。
2.题型
根据要求做设计分析与策划,总分30分。
【822 信号与系统】
一、简要说明:《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核心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及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及实际问题。
二、考试题型:
基本计算题:共15小题,每题5分,总计75分。
系统分析题:共6道大题,每题10-15分不等,总计75分。
三、考试内容详细说明
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
1、信号
2、信号的基本运算
3、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a) 广义函数:定义及运算 b) 奇异函数的性质
4、系统的描述:数学模型,系统框图
5、系统的性质: a)线性:定义,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b)时不变性、因果性、稳定性
第二章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1、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2、卷积积分:卷积积分及图示
3、卷积的性质:a) 卷积的代数运算:运算律及物理意义 b) 普通函数与冲激函数的卷积:平移特性,梳状函数
第三章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1、单位序列和单位序列响应
2、卷积和
第四章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
1、傅立叶级数:a) 周期信号:傅立叶级数 b)傅立叶系数
2、周期信号的频谱:a) 频谱:幅度频谱和相位频谱 b)周期矩形脉冲 c)功率、带宽
3、非周期信号的频谱:a) 傅立叶变换 b)奇异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4、傅立叶变换的性质:线性,奇偶性,对称性,尺度变换,时移特性,频移特性(频谱搬移),卷积定理(时域,频域)
5、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正弦,余弦函数
6、系统的频域分析:a) 频率响应:虚指数函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b) 无失真传输 c)理想低通滤波器: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7、取样定理:取样,时域取样定理,奈奎斯特频率,奈奎斯特间隔
第五章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
1、拉普拉斯变换:a) 收敛域 b) 单边拉氏变换
2、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线性,尺度变换,时移特性,复频移特性,卷积定理,时域微分,s域微分
3、拉普拉斯逆变换:部分分式展开法
4、复频域分析:a)微分方程的变换解 b)系统函数 c)系统的s域框图
第六章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1、Z变换:定义,收敛域
2、Z变换基本性质:线性,移位特性,z域尺度变换,卷积定理,z域微分,k域反转,部分和
3、逆Z变换:部分分式展开法
4、Z域分析:a) 差分方程的变换解 b) 系统函数 c) 系统的z域框图
第七章系统函数
1、系统的因果性、稳定性及判别
【823东亚历史】
“东亚历史”是亚非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科目。该科目以教育部高等院校亚非语言文学相关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为依据,并根据各研究方向的特点,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古代东亚区域诸文明的接触、渗透、交融与再创新的演进轨迹及其绚丽多彩的丰富内涵,重点了解中国与日本、韩(朝)在政治、经贸、宗教、艺术、文字、法律、科技诸领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历史历程。一、基本概念部分
1.考试内容:
(1)东亚各历史时期的民族与国家
(2)东亚区域结构
(3)东亚文化圈
(6)东亚文字语言
(7)东亚“大一统”时代
(8)东亚、东洋、远东、东北亚、东南亚
(9)东亚宗教艺术
(10)东亚经济贸易
2.命题形式:
名词解释
二、分析部分
1.考试内容:
(1)中国古代与东亚各国的交流
(2)古代东亚世界的基本特点及其移民的文化传播
(3)东亚文化环流
(4)东亚历史分期及其特点
(5)封贡体制、条约体系下的东亚地缘政治
2.命题形式:
论述题
【825 生物化学】
一、考试目的《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与医药(食品工程领域)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研究生命化学的能力是否达到从分子水平分析生命及食品科学本质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研究基础生命化学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考生入学应具备的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性质、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知识。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具备扎实的研究生命化学本质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从分子水平分析生命及食品科学本质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基础知识试题与综合知识试题相结合,单项知识点测试与综合知识点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综合研究生命化学的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二个部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总分150分。
I. 名词解释
1. 要求
要求考生准确解释中英文术语或专有名词。
2. 题型
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写出题中的15个汉/英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的含义及其生物学过程或作用或功能。共15个,每个4分,总分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 问答题
1.要求
要求应试者具备从分子水平分析生命本质的能力;熟悉糖类化学、脂质化学、维生素化学、激素化学、生物膜与细胞器等生物分子的基础知识,掌握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和酶化学等知识;掌握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等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过程和意义;掌握DNA/R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基因表达调控等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2. 题型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熟悉或掌握的知识,简要表述某一个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或某一个代谢/调控过程的知识点,共3个,每个10分,占3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所熟悉或掌握的知识,对一个或多个代谢或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物质或能量变化进行计算,共1个,占15分,考试时间为15分钟。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所熟悉或掌握的知识,准确完整地表述一个或多个代谢或调控过程,以及阐述该过程的原理和解释实际生命活动的现象,共3个,每个15分,占45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生物化学》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名词解释 | 15个汉/英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 | 60 | 60 |
2 | 问答题 | 简答知识点形式3个 | 30 | 30 |
计算形式1个 | 15 | 15 | ||
应用型论述知识点形式3个 | 45 | 75 | ||
合计 | 150 | 180 |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目的《化工原理》是全日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各种单元操作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运用这些理论并结合食品工业生产实际,正确进行过程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能力,及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选型、工程设计和定量过程分析的能力。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能够掌握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基础理论及主要单元操作的操作原理及典型设备构造;工艺设计、设备计算、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能否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的范围主要如下:
1. 流体流动和设备。
掌握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及流动规律,包括流体静力学和机械能守恒方程。能够灵活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问题,包括流体流动阻力计算和管路计算。掌握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及影响因素、泵的特性曲线、工作点和流量调节;能够进行涉及泵的基本计算。
2. 机械分离和固体流态化。
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程式及应用、不同过滤方式的操作计算。了解典型过滤设备的结构和特点。理解重力沉降运动的基本原理;了解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旋风分离器的性能。掌握典型机械分离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3. 传热及换热器。
掌握傅立叶定律及其一维稳态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平壁的热传导,圆筒壁的热传导;掌握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强制湍流传热时对流给热系数的计算,换热器的热负荷计算、对数平均温度差的计算、总传热系数的计算;掌握换热器的设计型计算和换热器的核算型计算,能够根据计算结果及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换热器;掌握列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4. 蒸发。
理解蒸发的定义、条件,掌握了解各种蒸发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能正确进行单效蒸发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了解多效蒸发的操作流程,掌握多效蒸发和单效蒸发的比较、多效蒸发中效数的限制及最佳效数;了解其它提高蒸汽利用经济性程度的措施。
5. 气液分离(吸收与精馏)与设备。
掌握气液分离中的相平衡基础,包括亨利定律与相图,能进行过程方向判断及推动力的计算;掌握分子扩散及费克定律,双膜理论,及相际间的传质基本方程;熟练掌握汽、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及总传质单元数计算方法;掌握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会利用图解法、逐板计算法求解理论塔板数。熟练掌握吸收与精馏过程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了解填料塔和板式塔的主要构件;掌握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状况和传质特性;熟悉常规塔设备的计算方法。
6. 萃取。
了解萃取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操作原理;掌握萃取过程的相图表示方法;掌握单级萃取计算,了解多级萃取图解法;了解萃取设备的结构和使用特点。
7. 干燥。
掌握湿空气的主要性质、定义和计算公式;掌握湿空气的“h—d”图应用及由状态点确定空气有关参量的方法;掌握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重点掌握湿物料的常压热风干燥过程。掌握等焓干燥过程干燥器出口空气状态确定方法;正确理解干燥器的热效率和干燥效率。了解物料中所含水分性质;掌握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的概念;掌握干燥速率的定义及干燥速率曲线;掌握临界水含量的概念;了解影响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的因素。掌握恒速和降速段干燥时间的计算方法。了解干燥器的主要型式及特点。
三、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考试范围内的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各单元操作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
四、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4个部分: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总分150分。
1. 填空题(20空,每空1分)
知识点分配在流体流动与机械、机械分离、传热与蒸发、精馏与吸收、塔设备、萃取和干燥等单元操作,概念题和基本分析能力的测试为主。
2. 选择题(15题,每题2分)
知识点分配在流体流动与机械、机械分离、传热与蒸发、精馏与吸收、塔设备、萃取和干燥,除概念性题目外,有一定的操作型问题的分析。
3. 问答题(2题,每题10分)
知识点分布在流体力学、传热和分离单元操作,掌握问题分析。
4. 计算题(4题,共80分)
考察流体流动、传热过程、精馏与吸收、干燥单元操作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操作型问题 的分析。
试题分值分配如下:
考试题型 | 比例 |
填空题 | 20% |
选择题 | 30% |
简答题 | 20% |
计算题 | 80% |
【827 微生物学】
一、考试目的《微生物学》是全日制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对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微生物学领域知识点储备情况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基于三域学说的各种微生物特征及分类,微生物营养及生长,遗传变异与代谢,微生态资源发掘与利用,传染与免疫的相关知识点。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备基本的微生物学知识,对微生物学涵盖内容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理解;
2.明确掌握一般性微生物科学问题及概念;
3.具备一定的综合多知识点解答科学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四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 名词解释
1. 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并准确描述题中名词的微生物学含义。
2.题型
共10小题,每题5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II. 简答题
1.要求
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考题基础上,经过学术思考和逻辑分析,运用微生物学知识简要回答所考察知识点,要求用词正确、表达基本无误;
2.题型
共5题,每题7分,总分35分。考试时间50分钟。
III. 问答题
1.要求
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考题基础上,综合多知识点,通过逻辑串联,详尽回答考题考察内容,要求用词正确、表达基本无误;
2.题型
共3题,每题15分,总分45分。考试时间55分钟。
IV.论述题
1.要求
要求考生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现实事例对某一科学问题或现象进行综合讨论。观点明确,条理清楚。
2.题型
共1题,2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微生物学》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
1 | 名词解释 | 回答定义 | 10个专有名词 | 50 | 45 |
2 | 简答题 |
根据题目 简答 |
5题 | 35 | 50 |
3 | 问答题 |
根据题目 设计并回答 |
3题 | 45 | 55 |
4 | 论述题 |
开一问题 论述观点 |
1题 | 20 | 30 |
合计 | 150 | 180 |
【828 环境学概论】
一、考试目的《环境学概论》是全日制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掌握的环境领域专业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是否达到进入硕士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环境领域专业研究基础知识的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
第一部分为环境学基础,要求掌握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了解环境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和观点、环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
第二部分为环境学基本原理,包括
(1)水污染原理,了解水体污染情况、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等;
(2)大气污染原理,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污染及重要污染物、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和扩散;
(3)土壤污染原理,了解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化学农药污染及重金属污染行为、土壤污染修复等;
(4)物理污染原理,包括噪声、光、热、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
(5)环境污染生态效应,包括生态毒理及效应的相关原理。
(6)环境微生物原理,包括环境微生物生长与繁殖、遗传与变异、营养与代谢特性,微生物与物质循环、微生物生态、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原理等。
第三部分为环境技术,包括
(1)水污染控制技术,掌握废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的方法;
(2)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掌握二氧化硫、烟气、氟化物等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粉尘的控制和防治技术;
(3)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技术,掌握固废填埋、焚烧、堆肥及资源化等废物处理处置与利用技术;
(4)噪声污染控制技术,掌握噪声的测量技术以及吸声、隔声、消声等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第四部分为环境管理,了解环境规划的程序和主要内容,掌握环境规划的评价方法及技术,掌握建设项目、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环境法规体系等。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扎实的环境领域专业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具备运用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固废处置、土壤修复及噪声控制等专业知识进行污染防控的技能。
3. 具备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强调考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I. 名词解释
1. 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环境领域基本概念。
2. 题型
要求考生完成8个名词解释,每个5分,总分4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II. 简答题
1.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环境领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污染控制技术。
2. 题型
要求考生完成6个简答题,总分7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Ⅲ. 论述题
1.要求
要求考生综合运用环境领域的基本原理、控制技术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2. 题型
要求考生完成2个论述题,总分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环境学概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名词解释 | 8个名词解释 | 40 | 40 |
2 | 简答题 | 6个简答题 | 70 | 80 |
3 | 论述题 | 2个论述题 | 40 | 60 |
合计 | 150 | 180 |
【830 运筹学】
一、考试目的《运筹学》是全日制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运筹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并具备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考生运用建模方法对定量决策问题进行优化,培养学生使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数量分析的方法解决管理决策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考试的范围包括能够掌握分析决策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运筹学模型并进行计算求解;能够根据分析和计算来评价求解结果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及基本的经管类知识。
2. 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论问题并建模的能力。
3. 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闭卷考试,采取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综合计算和分析能力。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四种题型: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和证明题,具体考试范围如下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简要说明:
《运筹学》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工程等管理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上述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求解方法,领会运筹学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思想和的基本思路;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详细说明:
一、线性规划
掌握单纯形法的原理,了解线性规划基本定理和单纯形表的推导,并熟练掌握和利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主要内容:
1) 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介绍
2) 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
3) 单纯形法的原理与求解过程
4) 线性规划的应用
二、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掌握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相互转换,并利用单纯对偶问题的性质对问题进行求解;了解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和参数规划,重点掌握价值系数C和资源系数b灵敏度分析问题。
主要内容:
1) 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及其基本性质
2) 对偶单纯形法
3) 灵敏度分析
三、运输问题
掌握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并能够对实际问题利用运输问题模型建立相应的模型并求解。
主要内容:
1) 运输问题数学模型及其特点
2) 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确定初始解的三种方法、解的最优性检验、解的改进)
3) 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处理和求解
4) 应用举例
四、目标规划
重点理解多目标规划及其相关问题的概念,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
主要内容:
1) 目标规划的基本概念、图解法和目标规划的数学建模
五、整数规划
理解整数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隐枚举法、割平面法和分支定界法,并需要学生能够利用隐枚举法求解简单问题,用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问题。
主要内容:
1) 整数规划的数学模型及与一般线性规划问题区别
2) 整数规划求解方法(一) ─── 割平面法
3) 整数规划求解方法(二) ─── 分枝定界法
4) 整数规划特例 ─── 0-1规划及隐枚举法
5) 0—1整数规划特例 ─── 指派问题
6) 应用举例
六、动态规划
掌握动态规划求解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主要内容:
1) 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化(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最优化原理))
2) 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3) 动态规划的应用(背包问题、投资问题、生产经营问题、设备更新问题和货郎担问题等)
七、图与网络分析
掌握图和树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对最短路和最小生成树的求解;还有最大流的求解方法——标号算法的求解过程与原理的学习。
主要内容:
1) 图与网络的基本知识
2) 最小生成树问题求解
3) 最短路问题求解
4) 最大流问题求解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
胡运权,运筹学教程(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
[1] 张莹,运筹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
[2] 韩伯棠,管理运筹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 张文杰,管理运筹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
[4] 刁在筠,运筹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题型: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
【832 管理学原理】
一、考试性质《管理学原理》考试要力求反映企业管理专业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综合管理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管理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管理专业知识以及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管理实践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企业管理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分析和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 管理基础
第一节 管理的本质
第二节 管理者的认知
第三节 管理职能与技能
第二章 管理环境
第一节 企业环境分析
第二节 企业环境的新变化及企业的应对方式
第三章 管理决策
第一节 决策概述
第二节 决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决策方法
第四章 目标设置
第一节 企业的目标体系
第二节 目标设置与分解
第三节 目标管理
第五章 计划工作
第一节 计划工作概述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第三节 战略管理
第六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设计概述
第二节 组织设计方案
第三节 组织中的权力配置
第七章 人员配备
第一节 招聘与甄选
第二节 绩效管理
第三节 培训与职业发展
第八章 组织变革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组织变革的策略与方法
第九章 领导
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者
第二节 领导行为
第三节 领导艺术
第十章 激励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第三节 激励实物
第十一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基础
第二节 人际沟通
第三节 组织沟通
第十二章 控制基础
第一节 控制概述
第二节 控制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有效控制的原则
第十三章 控制方法
第一节 常用控制方法
第二节 质量控制
第三节 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四章 创新管理
第一节 创新概述
第二节 创新的动力、过程与管理
第三节 企业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
第十五章 西方管理论发展历程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理论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
第四节 当代管理的新思潮
【833 旅游学概论】
一、旅游发展史1、考核内容
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及其演进原因。
2、考核范围
(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
(2)古代旅游发展史
(3)近代旅游发展史
(4)现代旅游发展史
(5)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二、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1、考核内容
掌握旅游活动的界定以及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统计方法。
2、考核知识点
(1)旅游的概念
(2)旅游活动的类型、性质和特点
(3)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
三、旅游者
1、考核目的和要求
掌握我国旅游统计中对游客范围的划定和解释,熟悉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和主观因素及其认识意义,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方法,并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2、考核范围
(1)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2)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客观因素
(3)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四、旅游资源
1、考核内容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其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遵循的原则,认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
2、考核范围
(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2)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五、旅游业
1、考核内容
了解旅游业与传统产业在划定标准上的差异,熟悉旅游业的构成,了解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熟悉旅游业的一般特点,熟悉旅游业主要经营部门的基本常识并掌握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
2、考核范围
(1)旅游业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3)旅行社
(4)饭店与住宿业
(5)旅游交通
(6)旅游景点
(7)旅游产品
六、旅游组织
1、考核内容
了解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以及对旅游发展行使干预的必要性;熟悉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主要手段;掌握国家旅游组织的概念及其主要职能;熟悉我国旅游组织的基本状况并了解同我国有关系的主要国际旅游组织。
2、考核范围
(1)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
(2)国家旅游组织
(3)我国旅游组织
(4)国际旅游组织
七、旅游市场
1、考核内容
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对旅游市场进行划定的必要性、意义和常用的划分标准;熟悉全球国际旅游客源和客流的地区分布格局,并能据以分析国际旅游客流的主要流动规律;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熟悉选择海外客源市场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并能够分析和认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2、考核范围
(1)旅游市场的概念和划分
(2)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
(3)我国旅游业的入境、国内和出境旅游市场
八、旅游的影响
1、考核内容
既要应当熟悉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所带来的基本表现之外,还应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因以及决定其程度大小的条件,从而为探讨和认识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打下基础。
2、考核范围
(1)旅游的经济影响
(2)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3)旅游的环境影响
【836公共管理学】
一、考试目的目的是考察考生公共管理学及公共管理各领域相关的基本概念体系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性质和范围
本考试主要是考生对公共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的水平测试。考试的范围包括参考文本《公共管理学(精编版)》(王乐夫/蔡立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以及相关拓展知识:(1)公共管理学经典著作;(2)对公共管理学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经典著作;(3)国内外主要公共管理学专业期刊;(4)相关时政要闻。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了解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公共管理各领域的基本特征。
2. 熟悉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组织理论、公共领导理论、公共政策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公共管理伦理理论、绩效评估理论等的演进过程及其理论流派;深入理解领导体制、公务员制度、预算管理体制、危机管理体制、公共管理监督体制、政策过程以及公共部门改革等方面的实践。
3. 掌握公共政策分析、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决算管理、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方法以及公共管理各种具体方法与技术,掌握各种政策工具的运用。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主要采用知识记忆测试和问题分析能力测试相结合,强调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的融合和转化能力。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总分150分,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
【842 法学综合2】
法学综合(2)包括民法学(民法总论部分)和刑法学(刑法总论部分),考试内容和范围如下:一、《民法学》
(一)民法调整对象;性质;渊源;效力。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与功能;平等原则;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公平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意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与物权请求权的关系。
(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自然人居所;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法人的概念和特征;法人的分类;法人的民事能力;法人的机关和分支机构;法人的成立、变更和终止;法人的登记;非法人组织。
(五)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特征;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有价证券的概念、特征和类型;智力成果概念、特征和类型。
(六)民事行为与法律行为的概念;民事行为特征;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情谊行为、事实行为和准民事行为的关系;民事行为的分类;民事行为的形式;意思表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意思表示的分类及意义;意思表示解释的含义、原则与方法;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意思表示不自由;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的含义和要件;附条件、附期限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的概念、形态和效果。
(七)代理的概念和特征;代理的分类;代理权与授权行为;代理权的行使与滥用;代理权的消灭;无权代理的概念、特征、类型和效力;表见代理的概念、原理、构成、类型和效力。
(八)时效的概念、作用和类型;诉讼时效的含义、效力与适用范围;诉讼时效的分类;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中止、中断与延长;除斥期间的概念、特征、性质与作用;除斥期间的适用范围;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期限的概念、特征、确定与计算方法。
二、《刑法学》
(一)刑法的体系与解释。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效力范围。
(三)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包括:犯罪概念;犯罪构成及其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四)正当行为。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其他正当行为。
(五)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六)共同犯罪形态。
(七)罪数形态。
(八)刑事责任与刑罚。包括: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刑罚的概念、目的、功能;刑罚的体系和种类;刑罚裁量;刑罚裁量制度;刑罚执行制度;刑罚的消灭等。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843 会计学】
一、考试目的《会计学》是全日制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会计专业能力是否达到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会计专业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主要包括会计基础理论、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财务报表列报等。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 具备一定的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实务题和论述题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考生的会计专业素养及能力。试题题型及分值参见“《会计学》考试形式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1. 总论(会计概述;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
2. 存货(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发出存货的计量;期末存货的计量)
3.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处置)
4.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处置)
5. 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和范围;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6. 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金融资产转移)
7.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
8. 资产减值(资产减值概述;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9. 负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
10.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
11. 收入、费用和利润(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
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3. 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定义和债务重组方式;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4. 借款费用(借款费用概述;借款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5. 所得税(所得税会计概述;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6.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概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
17. 或有事项(或有事项概述;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或有事项会计的具体应用;或有事项的列报)
18.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19.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前期差错及其更正)
《会计学》考试形式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名词解释题 | 8小题,每小题5分 | 40 | |
2 | 简答题 | 3小题,每小题10分 | 30 | |
3 | 实务题 | 5小题 | 50 | |
4 | 论述题 |
两段或一篇文章, 150-250个汉字。 |
30 | |
合计 | 150 | 180 |
【845 计算机基础综合】
一、简要说明:《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计算机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专业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及实际问题。
二、考试题型:
数据结构:算法应用题、算法设计题
操作系统: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
三、考试内容详细说明:
【数据结构部分(75分)】
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及空间复杂度的分析;能够运用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C++或相关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主要内容:
(一)线性表
1、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2、单链表、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的定义及实现
3、线性表的应用
(二)堆栈、队列
1、堆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2、堆栈和队列的存储结构、基本操作及实现
3、堆栈和队列的典型应用
(三)数组和串
1、数组及串的定义
2、数组的存储结构及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3、串的存储结构及模式匹配算法
(四)树与二叉树
1、树的基本概念、表示及存储结构
2、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及主要特性
(2)二叉树的顺存储结构、基本操作及实现
(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3、二叉树、树和森林之间的相关转换
4、树及二叉树的应用
(1)哈夫曼树的定义、构造及哈夫曼编码
(五)图
1、图的基本概念
2、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邻接矩阵
(2)邻接表
3、图的遍历
(1)深度优先搜索
(2)广度优先搜索
4、图的基本应用
(1)最小生成树
(2)最短路径
(3)拓扑排序
(4)关键路径
(六)查找
1、查找的基本概念
2、顺序表、有序表和索引顺序表的查找
3、二叉查找树、平衡二叉树
4、哈希表
(七)排序
1、排序的基本概念
2、插入排序
3、希尔排序
4、选择排序
5、堆排序
6、冒泡排序
7、快速排序
8、归并排序
9、基数排序
10、各种排序算法的性能
【操作系统部分(75分)】
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发展和特点;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操作系统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主要内容:
(一)操作系统概述
1、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2、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二)进程管理
1、进程与线程的基本概念
2、进程调度的基本概念、调度方式、调度算法
3、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临界区、信号量、经典同步问题
4、死锁的基本概念、处理策略、死锁预防和死锁避免的算法、死锁检测
(三)内存管理
1、内存管理基本概念
2、内存交换及分页、分段、段页式内存分配管理
3、虚拟内存
(1)虚拟内存的基本概念
(2)页面置换算法
(3)页面分配策略
(四)文件管理
1、文件系统基础
(1)文件概念
(2)文件的逻辑结构: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
(3)目录结构
(4)文件的访问类型及访问控制
2、文件系统实现
(1)文件系统层次结构
(2)目录实现
(3)文件实现
3、磁盘组织与管理
(1)磁盘的结构
(2)磁盘的调度算法
(五)输入输出(I/O)管理
1、I/O管理概述
(1)I/O设备
(2)I/O管理功能
(3)I/O应用接口
(4)I/O控制方式
2、I/O调度
(1)I/O调度基本概念
(2)高速缓存与缓冲区
(3)设备分配与回收
四、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
[1] 数据结构,吴海燕等,浙江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 操作系统概念(第七版),A. Silbershatz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新版
参考书
[1] 数据结构 (C语言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 最新版
[2]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最新版
【846 高等代数】
一、考试目的《高等代数》高等代数是本科数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学习其它数学学科和其它现代科学学科的必备基础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多项式理论、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论、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欧氏空间等方面的系列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的高等代数理论与方法的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多项式理论、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论、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欧氏空间共八章内容。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基本的代数运算方法。包括多项式计算、行列式计算,矩阵计算,线性方程组计算等。
2. 掌握基本的代数分析技巧。包括向量的线性无关性、线性空间的基和维数、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矩阵可对角化、二次型与对称阵等。
3. 具备代数的基本几何背景,理解代数和几何的关系。包括欧式空间、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等。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全部采用主观试题,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二个部分:计算题和证明题。总分150分。
I. 计算题
1. 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代数运算方法。
2. 题型
要求考生对多项式理论、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论、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欧氏空间等内容的四道计算题进行准确计算。总分75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II. 证明题
1.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代数分析技巧和推理能力。
2. 题型
要求考生对多项式理论、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论、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欧氏空间等内容的四道计算题进行准确计算。总分75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高等代数》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 | 题 型 | 题 量 | 分值 | 时间(分钟) |
1 |
计算题 |
4道题(内容取自于多项式理论、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论、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欧氏空间) | 75 | 90 |
2 |
证明题 |
4道题(内容取自于多项式理论、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矩阵论、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欧氏空间) | 75 | 90 |
合计 | 150 | 180 |
【849 计算机网络】
一、引言1、网络分类:a)根据传输技术划分,点到点和广播;c)根据网络规模划分,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及其评判和比较
3、网络标准化:有影响力的组织
二、物理层
1、有导向的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2、公共电话交换网络:系统结构、本地回路、中继和多路复用、交换
三、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的设计:成帧、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2、差错检测和纠正:纠错码和检错码
3、基本的数据链路协议:无错信道上的单工停等协议、有错信道上的单工停等协议;
4、滑动窗口协议:1位滑动窗口协议、回退N帧协议和选择性重传协议
四、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多路访问协议:a)CSMA和CSMA/CD的工作方式、分析及比较;b)冲突窗口和最小帧长的关系
2、以太网:a)802.3和DIX Ethernet 2协议;b)以太网性能;c)交换式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
3、数据链路层交换:a)网桥、生成树网桥、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网关;b)虚拟局域网
五、网络层
1、网络层的设计问题:a)存储转发式的包交换;b)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服务;c)虚电路和数据包网络的比较
2、路由算法:a)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洪泛算法、距离矢量算法、链路状态路由;b)分层路由、广播和组播路由
3、拥塞控制:拥塞控制的途径、流量感知路由、准入控制、流量调节、负载脱落;
4、服务质量:流量整形、包调度、准入控制、综合服务和区分服务;
5、网络互连:隧道、互联网路由和数据包分段;
6、Internet网络层:a)IPv4协议各字段的作用;b)有类的IP地址的划分和无类的IP地址(CIDR);c)ICMP各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六、传输层
1、传输服务:a)传输层存在的作用及意义;b)传输服务原语和Berkeley套接字
2、传输协议的要素:寻址、连接建立、连接释放、错差控制、流量控制、多路复用和崩溃恢复
3、UDP协议:概述、UDP报文头字段含义、远程过程调用;
4、TCP协议:概述、TCP报文头字段含义、三次握手建立连接、连接释放、连接管理模型、滑动窗口、计时器管理和拥塞控制实现;
七、应用层
1、DNS域名系统:DNS名字空间、域名资源记录、名字服务器
2、电子邮件:邮件传输(SMTP)和接收(POP)
3、万维网:体系结构概述、动态Web和HTTP
4、内容分发:内容和Internet流量、内容分发网络、对等网络。
【855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一、考查目标1.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基本概念及其分析方法,正确理解复句间的关系;
2.掌握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例如: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古今词义异同、同源词、倒装、省略、判断句、被动句等;
3.对汉字的构造原则、本义引申义、词类的活用、诗的格律等作出分析;
4.了解常用词的意思,能够离经断句,并较准确地翻译为现代汉语;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形式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试卷内容结构
现代汉语 约50%(约75分)
古代汉语 约50%(约75分)
3.试卷题型结构
填空;
词语解释;
判断题;
分析题(例如分析音节的结构、词语的结构类型、短语的结构、修辞格等等);
古文翻译题(加标点,翻译,分析句子结构等);
简答或者论述等等。
三、考查内容
《现代汉语》,黄伯荣 廖旭东,高教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加标点题,一般不从教材中选取)。
【858中外文学基础】
一、考查目标1.中外文学史、文学理论基本常识
2.中外文学史一流作家的代表作
3.中外文学史最重要文学现象(包括思潮、运动)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分值及考试持续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着重考察中外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中外文学史基础知识和代表作;对文学理论现象、中外文学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基本分析能力。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外文学基本知识、中外文学理论、文学史概念、重要文学作品。五题,每题10分,共50分。);
简答(简要回答、评述中外文学基础知识和现象。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分析与论述(分析、评述文学理论、作家作品等。两大题,每题35分,共70分。)。
各题型中,报考不同方向的,考生在具体题目上可以有不同选择。
三、考查内容
《外国文学史》(第三版),郑克鲁、蒋承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童庆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859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
一、考查目标1.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的基本常识,了解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主要过程及其特征;
2.了解古代文学与文献学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3.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 约50%
中国古典文献学约50%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史料分析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考查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四、参考书目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60 国民经济概论】
一、考试目的《国民经济概论》是全日制国民经济学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国民经济基础理论与应用能力是否达到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本国民经济理论基础的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考生入学应具备的经济学基础和统计学基础。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的经济学背景知识。
2. 具备扎实的国民经济统计与分析知识水平。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经济学基本思想、国民经济统计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允许使用计算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两个部分内容:宏观经济学和国民经济核算。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试题型:简答题、论述题、应用分析题。
(一)宏观经济学
1.简单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模型: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乘数理论、缺口理论与宏观经济失衡、经济周期波动的凯恩斯主义解释、
2.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经济增长模型
3.金融、货币与利率的决定:金融体系、货币基本理论、货币市场、均衡利率水平的决定
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S曲线、 LM曲线、 IS-LM模型、
5.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6.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政策原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对产品跨国流动的解释(国际贸易理论)、汇率和国际收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二)国民经济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民经济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经济产出的不同类别、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核算方法及其平衡关系
2.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素的实际意义、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与非调查方法、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3.资金流量核算: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的基本流量、原始收入与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收入与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核算过程及其内涵、收入指标与消费指标、非金融投资的概念、类型及其交易及其与非金融资产的对应关系
4.资产负债核算:存量核算与流量核算的关系、资产的概念和分类、三种持有损益及其关系、利用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应用
5.动态比较:国民经济核算动态比较的基本思路、物量指数和价格指数的基本形式及其关系、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及其对测度通货膨胀的意义、指数方法在长期动态比较中的应用特点
六、参考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3版),赵英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高敏雪 李静萍 许健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61 金融学基础】
一、考试性质《金融学基础》是金融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经济学、金融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能力是否达到进入硕士生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和金融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
一、 绪论
● 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 什么是市场?
● 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
二、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 供给和需求
● 市场机制
● 市场均衡的变动
●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 短期弹性与长期弹性
● 政府干预的后果--价格控制
三、 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偏好
● 预算约束
● 消费者选择
● 显示偏好
● 边际效用与消费者选择
四、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 个人需求
●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市场需求
● 消费者剩余
● 网络外部性
五、 生产
● 厂商及其生产决策
● 一种可变投入(劳动)下的生产
● 两种可变投入下的生产
● 规模报酬
六、 生产成本
● 成本的测度:哪些成本重要?
● 短期成本
● 长期成本
● 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
● 两种产品的生产--范围经济
七、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性供给
● 完全竞争市场
● 利润最大化
●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最大化
● 选择短期产量
● 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 短期市场供给曲线
● 长期的产量选择
●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八、 竞争性市场分析
● 政府政策的损益评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 最低限价
● 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
● 进口配额与关税
● 征税或补贴的影响
九、 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 垄断
● 垄断势力
● 垄断势力的来源
● 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
● 买方垄断
● 买方垄断势力
十、 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 攫取消费者剩余
● 价格歧视
● 跨期价格歧视和高峰负荷定价
● 两部收费制
十一、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 垄断竞争
● 寡头垄断
● 价格竞争
● 竞争vs.共谋:囚徒困境
● 囚徒困境对寡头定价的意义
● 卡特尔
十二、 投入要素市场
● 竞争性要素市场
● 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
● 有买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
● 有卖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
十三、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 一般均衡分析
● 交换的效率
● 公平与效率
● 生产的效率
● 自由贸易的好处
● 总结--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 市场为什么会失灵?
十四、 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 质量不确定性与“柠檬”市场
● 市场的信号传递
● 道德风险
● 委托-代理问题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
一、宏观经济学科学
●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 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二、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
● 衡量生活成本:消费者价格指数
● 衡量失业:失业率
● 结论:从经济统计数字到经济模型
三、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 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总生产?
● 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
● 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需求?
● 什么使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
四、 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
● 什么是货币?
● 银行在货币系统中的作用
● 中央银行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五、 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
● 货币数量论
● 货币铸造税:从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
● 通货膨胀与利率
● 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 恶性通货膨胀
● 结论:古典二分法
六、失业
● 失去工作,寻找工作,以及自然失业率
● 工作搜寻和摩擦性失业
● 实际工资刚性与结构性失业
七、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 资本积累
● 资本的黄金律水平
● 人口增长
八、 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
● 索洛模型中的技术进步
● 从增长理论到增长经验研究
● 促进增长的政策
● 超越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
九、 经济波动导论
● 关于经济周期的事实
● 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
● 总需求
● 总供给
● 稳定化政策
十、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
● 产品市场与IS曲线
●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 结论:短期均衡
十一、 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
● 用IS-LM模型解释波动
● 作为总需求理论的IS—LM模型
● 大萧条
十二、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 总供给的基本理论
● 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
十三、 理解消费者行为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消费函数
● 欧文·费雪与跨期选择
● 弗朗哥·莫迪利亚尼与生命周期假说
● 米尔顿·弗里德曼与永久收入假说
● 罗伯特·霍尔与随机游走假说
● 戴维·莱布森与即时满足的吸引力
十四、 投资理论
● 企业固定投资
● 住房投资
● 存货投资
十五、 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
● 政策应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 政策应该按规则实施还是斟酌处置?
十六、 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
● 政府债务的规模
● 衡量问题
● 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
● 李嘉图学派的政府债务观点
● 关于政府债务的其他观点
十七、 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
● 金融系统是做什么的?
● 金融危机
第三部分 货币金融学
一、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 为什么研究金融市场
● 为什么研究金融机构和银行
● 为什么研究货币和货币政策
● 为什么研究国际金融
● 我们如何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二、金融体系概览
● 金融市场的功能
● 金融市场的结构
● 金融市场工具
●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 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间接融资
● 金融中介机构的类型
● 金融体系的监管
三、什么是货币
● 货币的含义
● 货币的功能
● 支付体系的演进
● 货币的计量
四、理解利率
● 利率的计量
● 利率与回报率的区别
●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区别
五、利率行为
● 资产需求的决定因素
● 债券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 均衡利率的变动
● 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 流动性偏好理论:均衡利率的变动
● 货币与利率
六、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
● 利率的风险结构
● 利率的期限结构
七、股票市场、理性预期理论与有效市场假说
● 计算普通股价格
● 市场如何确定股票价格
● 理性预期理论
● 有效市场假说:金融市场中的理性预期
● 为什么有效市场假说并不意味着金融市场是有效的
● 行为金融
八、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 世界各国金融结构的基本事实
● 交易成本
●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次品车问题:逆向选择如何影响金融结构
● 道德风险如何影响债务合约和股权合约的选择
● 道德风险如何影响债权市场的金融结构
九、银行业与金融机构的管理
●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 银行的基本业务
● 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
● 信用风险管理
● 利率风险管理
● 表外业务
十、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 信息不对称是金融监管存在的原因
● 金融监管的类型
十一、银行业:结构与竞争
● 银行体系的历史发展
● 金融创新与“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
● 美国商业银行业的结构
● 银行并购与全国范围的银行业
● 银行业与其他金融服务业的分离
● 储蓄业:监管与结构
● 国际银行业务
十二、金融危机
● 什么是金融危机
● 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
● 全球金融危机:2007—2009年
● 金融监管的反应
●“太大不能倒闭”和未来的金融监管
十三、中央银行与联邦储备体系
● 联邦储备体系的起源
● 联邦储备体系的结构
● 联邦储备体系的独立性如何
● 美联储应当保持独立性吗
● 解释中央银行的行为
● 欧洲中央银行的结构和独立性
● 其他外国中央银行的结构和独立性
十四、货币供给过程
● 货币供给过程的三位参与者
●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
● 控制基础货币
● 多倍存款创造:简化模型
●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 货币供给过程概览
● 货币乘数
十五、货币政策工具
● 准备金市场和联邦基金利率
● 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 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与量化宽松
●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十六、货币政策操作:战略与战术
● 物价稳定目标与名义锚
● 货币政策的其他目标
● 物价稳定是否应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
● 通货膨胀目标制
● 美联储货币政策战略的演进
●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货币政策战略的启示
● 中央银行是否应制止资产价格泡沫
● 战术:选择货币政策手段
● 战术:泰勒规则
十七、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
● 货币数量论
● 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
●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 货币需求的组合理论
● 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
十八、IS曲线
● 计划支出与总需求
● 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 商品市场均衡
● 理解IS曲线
● 推动IS曲线位移的因素
十九、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
● 美联储与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曲线
● 总需求曲线
二十、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 总需求
● 总供给
● 总供给曲线的位移
● 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均衡分析
● 均衡的变化:总需求冲击
● 均衡的变化:总供给(通货膨胀)冲击
● 对其他国家经济周期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二十一、货币政策理论
● 货币政策对冲击的反应
● 政策制定者需要多积极才能稳定经济活动
● 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
● 通货膨胀型货币政策的起因
● 零利率下限的货币政策
二十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对货币政策的启示
第四部分 金融学
一、跨期配置资源
● 复利
● 复利的频率
● 现值与折现
● 其他折现现金流决策规则
● 复合现金流
● 年金
● 永续年金
● 贷款的分期偿还
● 汇率以及货币的时间价值
● 通货膨胀和折现现金流分析
● 税收与投资决策
二、居民户的储蓄和投资决策
● 生命周期储蓄模型
● 考察社会保障
● 通过自愿性退休计划延迟支付税收
● 你应当购买还是租赁?
三、投资项目分析
● 项目分析的性质
● 投资构思源自何处?
● 净现值投资规则
● 估计一个项目的现金流
● 资本成本
● 运用试算平衡表进行敏感性分析
● 分析成本下降的项目
● 拥有不同存续期的项目
● 对相互排斥的项目进行排序
● 通货膨胀与资本预算
四、市场估值原理
● 资产价值与资产价格的关系
● 价值最大化与金融决策
● 一价定律与套利
● 套利与金融资产价格
● 利率与一价定律
● 汇率与三角套利
● 运用参照物进行价值评估
● 价值评估模型
● 价值的会计标准
● 信息怎样反映在股票价格之中?
● 有效市场假说
五、已知现金流的价值评估:债券
● 使用现值因子对已知现金流进行价值评估
● 基本构成要素:纯粹折现债券
● 附息债券、当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
● 解读债券行情表
● 为什么到期期限相同的债券的收益率可能有所不同?
● 随时间推移的债券价格行为
六、风险管理的原理
● 什么是风险?
● 风险与经济决策
● 风险管理过程
● 风险转移的三个方面
● 风险转移与经济效率
● 风险管理机构
● 资产组合理论:最优风险管理的量化分析
● 收益率的概率分布
● 作为风险度量标准的标准差
七、对冲、投保和分散化
● 使用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对冲风险
● 运用互换合约对冲汇率风险
● 通过针对负债配比资产对冲缺口风险
● 最小化对冲成本
● 投保与对冲
● 保险合约的基本特征
● 金融性担保
● 利率的最高限价与最低限价
● 作为保险的期权
● 分散化原理
● 分散化与保险成本
八、资产组合机会和选择
● 个人资产组合选择的过程
● 预期收益率和风险之间的权衡取舍
● 运用多种风险资产的有效分散化
九、资本市场均衡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概述
● 市场资产组合风险溢价的决定因素
● 单只证券的贝塔系数和风险溢价
● 在资产组合选择的过程中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评估价值与管制收益率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修正与替代选择
四、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其中,微观经济学部分40分,宏观经济学部分40分,货币金融学部分50分,金融学部分20分,由浙江工商大学命题,全国统一考试。
五、考试题型
本科目考试题型为计算题(4题,共40分)、简答题(7题,共70分)、论述题(2题,共40分)。
六、参考书目
1、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著,《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八版。
2、N·格里高利·曼昆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九版。
3、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一版。
4、《金融学》博迪、默顿、克利顿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浙江工商大学
添加浙江工商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浙江工商大学考研分数线、浙江工商大学报录比、浙江工商大学考研群、浙江工商大学学姐微信、浙江工商大学考研真题、浙江工商大学专业目录、浙江工商大学排名、浙江工商大学保研、浙江工商大学公众号、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浙江工商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zhejianggongshangdaxue/zhaoshengjianzhang_218983.html
推荐阅读
-
浙江工商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附则
浙江工商大学年博士研究生招生附则第十八条相关学术期刊目录及期刊等级认定标准严格以我校科研部最新认定的标准为准,详见网址:,其中浙江工商大学国内学术期刊名录以最新版为准。第十……
日期:12-18 阅读量:2854 -
浙江工商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联系方式和录取结果公布
浙江工商大学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联系方式和录取结果公布方式研究生录取结果通过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向社会和考生公布。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址:电子邮件:招生咨询电话:、……
日期:12-18 阅读量:2744 -
浙江工商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费与奖助政策
浙江工商大学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费与奖助政策第十五条我校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元生学年。第十六条我校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的在校博士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奖助体系包括国家助学……
日期:12-18 阅读量:22937 -
浙江工商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
浙江工商大学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第十二条复试(一)申请考核和硕博连读资格审核合格的考生统一参加复试,复试一般为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含外语口语和听力测试),同等学力考生复……
日期:12-18 阅读量:21003 -
浙江工商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报考条件、程序
浙江工商大学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报考条件、程序第九条我校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有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三种方式。直接攻博于接收推免硕士、博士阶段完成,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仅作……
日期:12-18 阅读量:23156 -
浙江工商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类型和计划
浙江工商大学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类型和计划第六条我校所招收的博士研究生为全日制培养方式,录取类别上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博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
日期:12-18 阅读量:24774 -
浙江工商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江工商大学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做好我校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章程。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浙江工商大学年博士……
日期:12-18 阅读量:2763 -
浙江工商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做好我校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章程。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浙江工商大学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第三条学校招生工……
日期:10-23 阅读量:21524 -
浙江工商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做好我校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章程。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浙江工商大学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第三条学校招生工……
日期:10-23 阅读量:24552 -
浙江工商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浙江工商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前身是创建于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年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年被确定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年,……
日期:10-23 阅读量:24223 -
浙江工商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号),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章……
日期:09-17 阅读量:23516 -
2021浙江工商大学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专业目录
法学院(含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法律硕士(法学)全日制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无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年年……
日期:01-09 阅读量:23152 -
2021年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是广大考研学子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招生专业目录包含了招生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学习方式等具体信息,以下是考研派为大家整理的浙江工商……
日期:10-19 阅读量:22292 -
浙江工商大学2021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号),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章程。第二条……
日期:09-18 阅读量:24164 -
浙江工商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号),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章……
日期:03-30 阅读量:2123 -
浙江工商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我校硕士研究生选拔方法、录取种类及培养方式报考考生均须参加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的选拔。初试由教育部组织,省区、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和各招生单位实施,又称为全国统一考试,复试……
日期:03-30 阅读量:2108 -
浙江工商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我校硕士研究生选拔方法、录取种类及培养方式报考考生均须参加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的选拔。初试由教育部组织,省区、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和各招生单位实施,又称为全国统一考试,复试……
日期:03-30 阅读量:2165 -
浙江工商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江工商大学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来源:研招办发布日期:阅读: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
日期:09-30 阅读量:2114 -
浙江工商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要求
翻译硕士英语一、考试目的《翻译硕士英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学习所要求的外语水平。二、考试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一种……
日期:08-15 阅读量:2111 -
浙江工商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复习参考书
年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学术型、全日制)招生学院、代码招生专业、代码年实际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初试科目复试笔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学制备注一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名称……
日期:08-15 阅读量: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