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导师:沈立荣

发布时间:2021-10-0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导师:沈立荣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导师:沈立荣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导师:沈立荣 正文


  姓名:沈立荣
  性别:男
  所在学院: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 
  食品营养与安全, 食品分子生物学,保健(功能)食品,天然产物利用

  个人简介
  1979.10-1983.6-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本科
  1983.9-1986.6-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硕士研究生1999.9-2002.6-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博士生
  2007.11-2008.11-教育部公派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脂类营养研究中心、美国农业部驻塔福茨大学老年化营养研究中心营养基因组学实验室访问学者
  沈立荣 博士,男,1960年7月生,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2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教育部公派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农业部塔驻福茨大学营养中心访问学者。
  浙江省保健食品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成员,亚太临床营养学会会员。2003年12月起任副教授,2010年12月起任教授。

  学术专长:
  食品营养与安全(农业与农产品标准化)、保健食品与功能食品、食品生物技术与发酵工程、天然产物与资源利用。
  目前与美国哈佛大学脂类营养研究中心、塔福茨大学营养基因组学实验室开展营养基因组学前沿性合作研究。
  1983年原浙江农业大学本科毕业,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杭州市药物试验场(研究所)从事药用动植物资源和中药科研与开发,1997年被选拔为杭州市首批跨世纪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第二层次培养人选。1999-2002年在浙江大学就读博士学位,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2002年获博士学位。
  现在浙江大学从事食品科学科研与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功能食品与保健食品、食品营养与安全等,主讲面向博士生与研究生、本科生《食品安全》课。
  2007-200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脂类研究中心和美国农业部塔福茨大学营养与老年化中心访问进修,利用模式生物和细胞开展脂肪酸营养与衰老、ω-3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预防、营养基因组学合作研究。2006年和脂类专家、亚太临床营养学会主席李铎教授共同组织承办了“第八届国际临床营养学大会”;2009年4月邀请美国和澳大利亚专家,组织举办了“2009国际营养基因组学合作论坛”,奠定了向国际养基因组学领域发展的良好基础。
  长期从事中药材和保健食品开发,食品分子生物学、功能食品和食品安全相关科研教学,特别是具有长期从事基层中药栽培、资源开发和保健食品开发和产业化开发的丰富经验和知识积累,熟悉浙江省各地资源情况,多年来与企业合作,指导开发和申报了多种保健食品,熟悉新产品研发、标准化、申报、生产和GMP认证实务,现任浙江省保健食品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成员,参与全省企业保健食品质量标准备案前技术审核。
历年来主持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0多项,已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主编专著3本,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论文12篇。近5年来已主持完成浙江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横向合作项目10多项。目前主持国家科技部863专题1项、支撑计划子项目1项、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项。

  主持的在研主要项目
  [1] 国家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 蜂王浆功能蛋白和多肽 的重组表达及生物制备技术研究。项目编号: 20070469,实施时间: 2007-2010。
  [2]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项。即食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信息系统开发与示范-复合型油炸马铃薯片全过程追溯体系建立。项目编号: 2006BAD5A02 -02b. 实施时间: 2009-01- 01-2011-12-31.
  [3]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油茶粕生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编号: 20090316, 2008-2010.
   授权专利
  [1] 沈立荣,李红艳,任志灿,周彦钢,顾松.一种杀灭腌制食品蝇卵的乳化肉桂油的制备和用法,授权发明专利号:ZL200710068484.3.
  [2] 沈立荣,杜辉,项海青,潘成荣,陈骏华,林若飞,来鸽飞.一种防蜂连体服. 授权发明专利号:ZL0610049068.4.
  [3] 沈立荣,来鸽飞,祝洪刚.山茶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授权发明专利号:ZL0510 050633.4.
  [4] 沈立荣,任玉翠,来鸽飞.超临界CO2萃取蚂蚁油的生产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号:ZL200410015825.7.
  [5] 李铎,沈立荣,冯凤琴,李华.适用于细菌型豆豉纯种发酵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 授权发明专利号:ZL200610155431.0.
  [6] 李铎,冯凤琴,沈立荣,李华.生产豆豉的纯种发酵工艺. 授权发明专利号: ZL200610155432.5.
  [7] 施婉君,张素方,张传溪,程家安,沈立荣.中华蜜蜂大胡蜂蜂毒 溶血肽前体基因及其编码的多肽和制备方法授权发明专利号:ZL02110748.3.
  [8] 施婉君,张传溪,张素方,程家安,沈立荣.亚非马蜂溶血肽前体基因及其编码的多肽和制备方法,授权发明专利号:ZL02110746.7
  [9] 张素方,施婉君,张传溪,程家安,沈立荣.大胡蜂镇静肽前体基及其编码的多肽和制备方法,授权发明专利号:ZL02110749.1
  [10] 张素方,张传溪,施婉君,程家安,沈立荣.亚非马蜂镇静肽前体基因及其编码的多肽和制备方法. 授权发明专利号:ZL02110745.9.
  [11] 陈正贤,徐正,钱秀红,吴建祥,沈立荣.一种供检测试剂盒配套用的洗液瓶.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号:ZL0520014821.7.
  [12] 陈正贤,沈立荣,叶兴乾,徐 正,吴建祥,谢艳.与酶标检测试剂盒配套的装液 瓶系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0520015403.X.
  论文
  [1] Li Rong Shen, Chao Qiang Lai, Xiang Feng, Laurence D. Parnell, Jian Bo Wan, Jing Dong Wang, Duo Li, Jose M. Ordovas and Jing X. Kang. Drosophila lacks C20 and C22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J. Lipid Res.,2010, doi:10.1194/ jlr.M008524.In press.(SCI)
  [2] Lirong Shen, Weiguang Zhang, Feng Jin, Liwen Zhang, Duo Li.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AccMRJP1 Protein from Royal Jelly of Chinese Honeybee in Pichia pastoris and Its Proliferation Activity in an Insect Cell Line. J. Agric. Food Chem. 2010, 58: in press.(SCI).
  [3] Lirong Shen, Meihui Ding, Liwen Zhang, Feng Jin, Weiguang Zhang, Duo Li.Expression of Acc-Royalisin gene from royal Jelly of Chinese honeybee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J. Agric. Food Chem. 2010, 58: 2266-2273.(SCI).
  [4] Lirong Shen, Meihui Ding, Liwen Zhang, Weiguang Zhang, Duo Li, Expression of a bee-venom phospholipase A2 from Apis cerana cerana in the baculovirus-insect cel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0, 11(5): 307-390.(SCI)
  [5] Shen L R, Xing L P, Yang Y X, Gao Q K. Sequence analysis of functional Apisimin-2 cDNA from royal jelly of Chinese honeybee and its expression in Escherichia coli. Asia Pac J Clin Nutr. 2007, 16 (Suppl) : 222-226.(SCI)
  [6] Hui Zhang, Yaoqi Xu, Lijiang Wu, Xiaodong Zheng, Songming Zhu, Fengqin Feng, Lirong Shen. Anti-yeast activity of a food-grade dilution-stable microemulsion.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0, 87:1101–1108. DOI 10.1007/s00253-010-2623-2. (SCI)
  [7] D. Li, O. Sihamala, S. Bhulaidok, L.R. Shen. Changes in the organic compounds following sun drying of edible black ant (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 Acta Alimentaria, 2009, 38 (4): 493-501. (SCI)
  [8] Tianjia Jiang, Shasha Luo, Qiuping Chen, Lirong Shen, Tiejin Ying. Effect of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gamma irradiation and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on physico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hiitake mushroom (Lentinus edodes). Food Chemistry 122 (2010) 761–767. (SCI)
  [9] Li J H, Zhang C X, Shen L R, Tang Z H, Cheng J A.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phospholipase A2 in venom gland of the Chinese bee, Apis cerana cerana. Archiv. Insect. Biochem. & Physio. 2005, 60: 1-12.   (SCI).
  [10] Huang T, Sinclair, AJ ,Shen L R, Yang B, Li, D.. Comparative effects of tuna oil and salmon oil on liver lipid metabolism and fatty acid concentrations in rats . Journal of Food Lipids. 2009; 16:436–451. (SCI)
  [11] Li H, Feng F Q, Shen, L R , Xie Y, Li, D. Nutrition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bacterial douche. Asia Pac J Clin Nutr 2007;16 (Suppl 1):215-221. (SCI).
  [12] Subhachai Bhulaidok, Oranut Sihamala, Lirong Shen and Duo Li. Nutritional and fatty acid profiles of sun-dried edible black ants (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Maejo Int. J. Sci. Technol. 2010, 4(1), 101-112. (SCI).
  [13] Shen L R,Li D,Feng F Q, Ren X C. 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Polyrhachis vicina Roger (Edible Chinese Black Ant). Songkalanakrin J. Sci. Technol. 2006, 28 (suppl.1): 1-8.
  [14] Shen L R, Cheng J A, Zhang C X. Expression of a bee-venom phospholipase A2 from Apis cerana cerana in Escherichia coli. Entomological Sinica.2004, 11 (1): 11-17.
  [15] Shen L R, Zhang C X, Cheng J A. Cloning and sequencing of gene encoding hyaluronidase from the venom of Apis cerana cerana. Entomological Sinica.2001, 8 (4): 353-360.
  [16] 沈立荣, 张瓅文, 丁美会,张伟光, 金凤, 裘卫. 蜂王浆生理功能和分子机理研究进展.农业科技导报. 2009, 11(4):
  [17] 杨喻晓, 沈立荣, 高其康, 洪旭涛, 程家安. 中华蜜蜂头部cDNA 基因芯片制备与质量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9, 35(1): 33-38.
  [18] 李华, 李铎, 沈立荣,壮晓健, 冯凤琴. 细菌型豆豉纯种发酵工艺优化.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24(2): 50-54.
  [19] 李红艳, 沈立荣, 顾松, 陈小瑛, 杨晓光. 乳化肉桂油配方优化及对腌鱼害虫丝光绿蝇的杀卵作用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33(3): 316-321.
  [20] 沈立荣, 李红艳,周彦钢, 顾松, 娄永根. 九种植物精油对腌肉及咸鱼害虫大头金蝇的杀卵作用,应用生态学报. 2007,18(10): 2343-2346.
  [21] 李红亮, 沈立荣, 杨喻晓, 高其康. 中华蜜蜂工蜂头部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中国蜂业.2007,58(6): 8-9,14.
  [22] 李红艳, 顾松, 沈立荣. 7种植物精油对腌肉、腌鱼害虫丝光绿蝇的熏蒸毒力测定. 浙江农业科学.2007, (1): 106-108.
  [23] 沈立荣, 李红艳, 冯凤琴, 顾松, 黄笑丹, 马晓钟. 35种植物精油对腌肉腌鱼害虫丝光绿蝇的杀卵作用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2007, 14(4): 284-288.
  [24] 沈立荣, 邢丽苹, 张传溪, 程家安. 意大利蜜蜂蜂毒磷脂酶A2基因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中的表达. 昆虫学报. 2006, 49(3): 367-372.
  [25] 金燕飞, 沈立荣, 冯凤琴, 吴海洪. 饲用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和干燥工艺研究,中国粮油学报.2006, 21(5):120-123.
  [26] 项海青, 沈立荣, 潘成荣, 陈骏华, 林若飞. 杭州市螫人胡蜂种类及发生趋势分析,昆虫知识. 2006, 43 (3) : 361-363.
  [27] 沈立荣, 任玉翠, 冯凤琴, 杜孟浩. 超临界CO2萃取鼎突多刺蚁油的正交试验和GC-MS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2005,30(1): 33-36.
  [28] 沈立荣, 程家安, 张传溪, 吴建祥.意大利蜜蜂蜂毒磷脂酶A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4, 30(1): 89-92.
  [29]沈立荣, 程家安, 张传溪, 项海青. 浅论城市蜂害的为害与治理. 昆虫知识. 2004, 41(2): 1-6.
  [30] 沈爱华, 张炳欣, 李斌, 沈立荣, 喻景权. 黄瓜苗根围拮抗细菌X3的分子鉴定.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 (9): 1521-1524.
  [31]沈立荣, 张传溪, 程家安. 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蜂毒磷脂酶A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2, 10(1): 29-32.
  [32] 沈立荣, 张传溪, 程家安. 意大利蜜蜂蜂毒透明质酸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 28 (3 ) : 289-292.
  [33] 沈立荣, 张传溪, 程家安. 抗昆虫蝎毒素及其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昆虫知识. 2001, 38(5): 321-325.

  专著
  [1] 丁肖雯、沈立荣主编. 食品安全导论.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
  [2] 沈立荣主编. 身边的食品安全.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 赵光云主编, 沈立荣、卢永福、吕伟刚副主编.食品安全科普读本. 杭州出版社, 2006.

  工作研究领域:
  食品营养与安全,营养基因组学,食品生物技术,保健(功能)食品.目前与美国哈佛大学和塔福茨大学开展营养基因组学前沿性合作研究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浙江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浙江大学考研分数线、浙江大学报录比、浙江大学考研群、浙江大学学姐微信、浙江大学考研真题、浙江大学专业目录、浙江大学排名、浙江大学保研、浙江大学公众号、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浙江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浙江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浙江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zhejiangdaxue/daoshi_481089.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