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6-2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西南民族大学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6年5月修订)
 
为推动研究生教育和学分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贯彻“厚基础,强专业,精方向,重创新”的改革指导思想,结合本硕士点的专业特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专门史专业硕士点属历史学科。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时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历史学类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专门史专业硕士点属于中国史一级科学,研究生毕业时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
历史学是我校开办时间长、学科基础雄厚、师资力量强大的专业,全校在职的历史学教授(研究员)近20人,学校拥有历史学专业高级职称的评议权。
专门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种专门领域和专门问题的科学,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举凡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产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技、中外关系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其研究对象。
专门史硕士点于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并开始招生。本专业系历史学、民族学与文化学、国际关系学、旅游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综合性专业,主要特色是紧密联系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中国改革开放,以历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史、区域经济史、中外关系史、区域文化与旅游中的新情况、新趋势和新问题,其中尤其是紧密联系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在培养既懂民族历史文化、又具备现代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和实际能力强的高层次历史文化、社会文化史、中外关系史、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人才,本专业在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专业下设中国社会文化史、区域经济史、中外关系史、区域文化与旅游四个研究方向。现有导师9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3人。导师中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民委领军人才1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长江学者”评委1名、博士导师2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术带头人1名、西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1名、博士6名。另有博士和副教授以上的专业课教师6名。导师组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多名导师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历史学界和旅游学界的知名专家。近几年来,专门史硕士点的导师主持和完成了近100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科研项目,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史研究》、《考古学报》、《文物》、《旅游学刊》等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其中许多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的多个专题全文转载或转摘;导师多次获得国家民委、四川省等部级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和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
目前,本硕士点已培养出200余名硕士,其中数十名研究生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韩国仁济大学、韩国东国大学、台湾东华大学等学校深造和交流、30余人考取国内重点大学博士研究生,其他毕业研究生大多在高校、科研机构、党政军部门工作。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近60名。
开设的主要学位课程有:中国史专题、中国民族史、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史、世界史专题、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当代中国与大国关系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方志史、方志学理论与方法、清代民国方志研究、当代方志及编纂实务、旅游规划与策划、中国旅游专题研究、民族地区扶贫研究、民族地区财政研究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专门史及所规定的研究方向(即中国社会文化史、区域经济史、中外关系史、区域文化与旅游)所必需的坚实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硕士研究生应做到: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遵纪守法,奋发图强,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身体健康,品德优良。
3、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充分掌握本学科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较高的管理水平和开发能力,成为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4、坚持学术道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完成学校规定的各项学习和科研任务。
5、掌握一门外语。
6、重视培养独立研究能力,重视培养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向
本专业培养下列研究方向的人才:
1、  中国社会文化史
2、  区域经济史
3、  中外关系史
4、  区域文化与旅游
四、学制及培养方式
1、学制:3年
2、培养方式:全日制、学分制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平台课7 学分、专业学位课平台课不低于22 学分(专业共同课为16学分、研究方向课为6学分)、学科交叉课平台课4学分、创新实践平台不低于3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
课平台
001M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考试 公共课7学分
001M1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论(文科学生必修) 18 1 2 考试
015M10001 外语(一) 102 2 1 考试
015M10002 外语(二) 102 2 2 考试






 
 
 
专业共同课
010M10001 中国史专题 34 2 1 考试  
 
必修课16学分
010M10002 世界史专题 34 2 1 考试
010M10003 中国民族史 34 2 1 考试
010M10004 中国经济史专题 34 2 2 考试
010M10005 中国文化史 34 2 1 考试
010M10006 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研究 34 2 3 考试
010M10007 中国旅游专题研究 34 2 4 考试
010M10008 中国历史地理学 34 2 1 考试
研究方向课 010M10009 旅游规划与策划 34 2 2 考查  
 
 
 
 
 
选修课6学分
010M10010 方志学理论与方法 34 2 2 考查
010M10011 中国方志史 34 2 3 考查
010M10012 中国区域地理 34 2 2 考查
010M10014 中国社会史专题研究 34 2 4 考查
010M10015 清代民国方志研究 34 2 3 考查
010M10016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 34 2 3 考查
010M10017 当代中国与大国关系研究 34 2 4 考查
010M10018 当代方志及编纂实务 34 2 4 考查
学科交叉平台  
在学校硕士生学科交叉课体系中任选2门课程
34 2 3 考查 所有方向选修4学分
34 2 3
创新实践平台 科研成果 16 1 考查
学术活动 16 1
教学实习 16 1
同等          学历         补修
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 130 考查 同本科生补修,不计学分
世界近现代史 130

六、考核方式
按照课程设置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即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七、培养环节
  本硕士点研究生按照课程学习、教学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的三个环节进行培养。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独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方面,应遵行下列要求:
(一)论文选题:应结合本专业和研究方向进行学位论文选题;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年;论文必须符合我校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规定。
(二)开题报告:
研究生必须撰写开题报告,并必须在开题报告会上通过,方可确定。开题报告会一般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内举行。
(三)中期检查:
开题报告通过后,研究生应尽快拟订出课题研究计划,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进行方式、阶段进度及完成期限。
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必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论文的资料应准确可靠,论点力求创新,结构严谨,格式规范,文字畅达。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生学位论文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修改、定稿工作。经导师审查,并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获得通过后,方可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四)论文评阅与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阅和答辩等工作按照《西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九、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践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南民族大学

添加西南民族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南民族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民族大学报录比、西南民族大学考研群、西南民族大学学姐微信、西南民族大学考研真题、西南民族大学专业目录、西南民族大学排名、西南民族大学保研、西南民族大学公众号、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民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民族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xinanminzudaxue/yanjiushengyuan_34104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