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20-05-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简介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简介 正文

一、        领域简介
1.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专业代码:085207                                      
2. 电气工程学科于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涵盖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4个二级学科,其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1981年)硕士学位授予点,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分别于1985年、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4名,高工3名。本学科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本学科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火炬计划、上海市科委科技项目、上海市经委科技项目、上海市教委科技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等,年科研经费达900万元以上;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余部,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学科综合优势和学术研究特色。
  本学科在本科阶段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为硕士研究生设置了符合科学创新需求的具有层次性、衔接性以及满足进一步深造需求的递进式的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研究体系,使研究生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本学科实验室和研究室人员配备合理、设备齐全先进,为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互相印证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培养高水平的工程学科研究生打下了基础。
二、培养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祖国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自觉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 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和熟悉专业领域内外的前沿技术,关注专业技术国际上的新进展,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电气工程领域以及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3. 具有独立解决在电能产生、传输与使用过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从事各类电气新设备的开发、设计、研制以及设备运行与维护更新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多学科背景下的协同创新意识,培养的人才应能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的如下工作: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新成果向产品化、产业化转换过程中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新技术、新产品在推广应用中的创新性识别、效益预测及组织实施的科学决策,推动工程设计的进步、企业的技术改造、新技术的应用等过程中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与同行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4. 身心健康。
三、领域范围(研究方向)
电气工程是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是以电工科学中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而形成的工程技术,主要涉及电能的产生、输送、控制、分配及应用。本学科领域与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动力工程等工程领域均有紧密的联系。
本专业下设四个研究方向,即: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每个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电机与电器
本方向以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为基础,结合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电子、控制理论、材料科学、电子与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测试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研究电能在输送、变换、存储和利用过程中的新理论、新技术及新装备。本方向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已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成果,主要研究内容是新能源利用与新型电气装备、电气设备检测与诊断、车载电气设备与控制、车载网络与牵引控制、轨道交通车-网系统节能、电器智能化等。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本方向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变换、输送、分配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测量、监控、保护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在本方向的发展过程中,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通信、网络与信息技术、仿真技术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等学科不断对本方向加以渗透和推动,也都成为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方向在电力系统的保护与监控、电力牵引系统的控制和仿真两大领域实力较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电力系统规划、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配电自动化、电气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应用技术、轨道交通列车的仿真与控制技术、牵引供电仿真计算等。
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本方向以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到电气、自动控制、计算机、微处理器技术等多个领域,是一门集电力、电子与控制于一身的新兴交叉学科。本方向以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为主导,经多年积累在新能源汽车电能变换、特殊开关电源设计、轨道交通牵引、电力电子可靠性与状态监测以及新能源发电变流技术等方面形成较好的研究基础与特色,相关研究在电气工程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本方向属于研究电气绝缘材料和电气装备在高电压下运行的特性及规律的工程技术学科,主要研究高电压与绝缘的理论、测试技术、绝缘结构、过电压及其防护技术,以及它们在电力工业及新兴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本方向主要有以下内容:电力设备绝缘状态检测与诊断、电介质理论及应用、电气功能材料与特种绝缘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测试技术、电力设备绝缘结构与绝缘配合。本方向有特色的研究领域是绝缘材料在直流电场下的空间电荷行为及其预防措施,这是绝缘技术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国际电气工程与绝缘技术领域有重要的影响力。
四、   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超过学制3年需办理延期手续。其中课程学习1~1.5年,采用业余时间上课的方式,由学院统一安排上课时间和内容。
   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在中期考核阶段,认真完成工程项目实践环节,并阐述主持工程项目的名称、阶段性分析报告、设计(研究)目的以及工程应用的价值。专业实践一般为0.5-1年,应结合学位论文选题进行。
五、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特点:以工程硕士“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以公共必修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实用工具类等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领域基础、技术应用、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工具类和人文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合理配置,同时也充分考虑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课程设置。  
工程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4学分,非学位课10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六、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开展实际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工作不少于一年,具体撰写要求及格式范例参见:http://see.togji.edu.cn——人才培养——工程硕士
1、论文选题
2、中期考核
3、论文查重—盲审抽检--论文答辩
本领域颁发工程硕士毕业证书,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同济大学

添加同济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同济大学考研分数线、同济大学报录比、同济大学考研群、同济大学学姐微信、同济大学考研真题、同济大学专业目录、同济大学排名、同济大学保研、同济大学公众号、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同济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同济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tongjidaxue/yanjiushengyuan_30085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