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大学无机化学考研调剂信息

更新时间:2020-05-09T16:06:59 编辑:考研派调剂中心
Add 上海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学校省份:上海市

学校名称:上海大学

学院名称: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

专业名称:无机化学

专业类型:暂无

学习方式:暂无

招收人数:暂无

发布渠道:小木虫

原文链接:暂无

联系方式: 点击查看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添加上海大学去年调剂上岸微信号>>
添加微信查询:上海大学考研复试真题.PDF>>
添加微信查询:上海大学往年招收调剂的专业>>
添加微信查询:上海大学各专业往年调剂录取分数线>>
添加微信查询:上海大学一志愿生源调剂去向>>

调剂要求信息:

2020上海大学无机化学考研调剂信息:

一、中心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充分发挥各学科综合优势,达到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支撑高新产业、推进成果转化及加强国内外合作的目的,学校于2001年5月成立了“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纳米中心”),由孙晋良院士担任主任,施利毅教授任纳米中心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纳米中心”负责国家“211”重点学科“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 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材料学”、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纳米材料化学”、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材料学”建设,拥有省部级科研基地及校企联合中心。自成立以来,纳米中心承担了国家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部委级、横向课题等项目达40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1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0余项(授权180余项),国际专利6项,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专业化特色明显。近三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100余篇.
“纳米中心”有多名来自化学、材料等学科的高级专家,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约占80%,是具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团队,目前在纳米中心培养的硕士生80人,博士生22人。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心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围绕高层次科研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基础理论学习与国际化视野、工程化实践紧密结合,构建产学研和国际化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机整合和充分利用产学研教育资源,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重实践、有责任、能担当的复合型人才。近三年纳米中心研究生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获奖学生比例占到学生总人数的40%左右,另外纳米中心还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已经与境外20余家科研院所和机构进行了深层次的国际交流活动,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锻炼机会,不仅可以让研究生及时了解学科前言状况,还开拓了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更好的促进了学科发展。
本中心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学术气氛活跃。拥有国内较为先进的实验测试条件。近三年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二、研究方向:
01.基础纳米材料精细化制备及高效分散
02. 高分散纳米材料及功能薄膜,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
03.基于超级电容器、锂电池、电容脱盐、催化剂的能源环境材料与技术研究
04.柔性电子关键基础材料制备及功能器件
05.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
06.稀土发光纳米材料及其生物应用研究
07.功能电子陶瓷材料,面向电网使用的陶瓷电阻、压敏电阻等关键器件的研究
08.先进功能涂层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
09.高温功能材料及固体电解质及新能源材料
10、纳米抛光材料及原子级表面平整技术
三、指导教师:
施利毅(教授)、张剑平(教授)、姚政(教授级高工)、甄强(教授)、雷红(教授)、杭建忠(教授)、袁帅(研究员)、张登松(研究员)、丁鹏(研究员)、孙丽宁(教授)、冯欣(副研究员)、孙小英(副研究员)、赵尹(副研究员)、王竹仪(副研究员)、黄垒(副研究员)、付继芳(副研究员)、王金合(副研究员)、宋娜(副研究员)、任鑫(副研究员)、陈国荣博士、郑峰博士、李榕博士、王芃芦博士等多名教师。
四、招生:
1. 招生类别: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0名左右)
2.招生专业:本科专业与本中心招生专业相近,如化学、高分子材料、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等
调剂工作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满足考生志愿选择、保障考生权益的重要渠道。依据《上海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办法》,纳米中心调剂工作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按照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规定中的考生调剂基本条件和要求及我校公布的调剂工作办法实施。本专业有部分调剂名额,在满足复试分数线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本科专业、本科成绩、学术成果以及其他能反映研究能力和创新潜质情况等,综合考虑确定复试名单。
    考生第一志愿报考专业要和调入专业相同或相近;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等。调剂录取工作必须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中进行,否则无效。复试时确定新生第一年学业奖学金等第,调剂考生第一年没有学业奖学金。
复试时间:根据复试名单另行通知,复试采取网络远程视频的形式进行,复试平台为ZOOM会议,ZOOM会议系统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s://www.zoom.edu.cn/, 纳米中心将在复试前对考生进行平台测试,请考生配合完成网络远程复试软件测试。
请考生务必仔细查看“2020年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远程网络复试考生须知” 以及双机位复试注意事项http://yjszs.shu.edu.cn/info/1004/5193.htm
突发情况:若遇到网络或信号等原因造成的通信效果不佳时,考生须立即联系中心复试工作人员,经过复试小组确认,根据情况进行缓考或者重考,请保持本人联系手机及紧急联系人手机的畅通。
五、 联系方式
联系人:褚老师      邮箱:yanxinchu@shu.edu.cn
地  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碳碳楼306室 
纳米中心网址:www.nano.shu.edu.cn

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2020年5月9日
部分导师简历
施利毅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上海大学(浙江·嘉兴) 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教育部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上海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上海新材料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及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荣获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十一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大学“十佳”杰出青年称号、上海工业大学校工会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大学“震旦”奖教金、第四届今井嘉夫基金奖、上海大学王宽城教育奖,上海大学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称号与奖励。带领的科研团队为上海市科委技术创新团队及上海市教委知识服务团队,曾获上海市教育先锋号荣誉称号,并与孙晋良院士团队一起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劳模集体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新材料研究开发,积极推进新材料成果产业化,与海内外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相关产品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输配电工程、现代汽车、锂离子电池、石油工程等领域获得应用。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世博科技专项、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和企业横向合作等多项课题。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0余项(其中160余项专利已获得授权)、国际专利6项;在国际高水平刊物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H因子51以上,编著“科技创新平台”等书籍5本以上;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9项。
研究方向:
(1) 能源环境纳米材料
(2) 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制备、工业化及应用技术研究
E-mail:yanxinchu@shu.edu.cn
甄强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特聘教授,上海大学先进功能材料实验室(通过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负责人。现为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功能材料》期刊编委,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工业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咨询专家、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项目评审与咨询专家、上海市大型仪器设备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四川省攀枝花市政府咨询专家,攀枝花学院客座教授。2000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教育部重点学科)博士毕业,荣获优秀博士论文奖;2002年香港大学访问学者;2005-2013年作为客座教授6次赴法国里尔科技大学访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0-2012年经中组部、团中央选派担任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科技副区长。先后负责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法CNRS国际合作计划、总装备部预研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海市人才计划、上海市科委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云南省科技厅项目等科研课题30余项。现已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Solid State Ionic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50余次。申报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Ceramic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等国外期刊评阅人。作为负责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教育部科技成果1项,荣获省级先进个人1项。
研究领域:
(1)纳米功能陶瓷及粉体、超高温陶瓷、耐火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2)无机材料制备过程热力学及动力学。
(3)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高效综合利用。
E-mail:qzhen@shu.edu.cn
雷红研究员,博导。2001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2001-2003年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2003年年3月进入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工作;2008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以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纳米专项等科研项目十余项。目前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共收录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获得200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2008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5)、2005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5)。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第1届微纳制造摩擦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1届中国平坦化技术联盟执行委员,2005~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审专家,《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ociety》、《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Applied Surface Science》、《Wear》、《Material Letter》、《中国科学》、《机械工程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摩擦学学报》等重要期刊的论文评阅人。
研究方向:纳米抛光材料及原子级表面平整技术
方向介绍:随着先进电子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许多部件表面要求达到原子级平整。化学机械抛光(CMP)是目前几乎唯一的全局平面化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先进电子制造行业中产品部件(如集成电路晶圆、计算机硬盘、LED蓝宝石晶片等)表面的超精密抛光。CMP研究涉及化学、机械(摩擦学)、材料、物理等多学科领域交叉,对该方向的研究学习可锻炼培养学生多学科专业的知识与科研能力。本课题组陆续7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在纳米磨粒、抛光液设计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科研特色。本方向可培养博士研究生。
雷老师 ,hong_lei2005@163.com
袁帅(男),博士,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上海颗粒学会秘书长,兼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方向为(1)高分散纳米材料及功能薄膜;(2)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通过阐明材料的微纳结构与电荷传输/转移行为的构效关系,研发更高效的储能材料和器件(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隔膜、固态电解质等)。注重国际合作与产学研合作,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企业横向项目17项,并作为骨干人员参与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重大项目。培养研究生曾获上海市优秀研究生论文奖。已在Nano Energy,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Electrochimica ACTA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已被引2300余次。为两部英文专著撰写章节。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获得WO国际专利4项,相继在美国日本获得授权,及26项中国授权专利。
联络方式:网站:http://my.shu.edu.cn/en/yuanshuai/
  E-mail:s.yuan@shu.edu.cn 
张登松,男,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学科中国高被引学者(爱思唯尔,2018),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10),上海市晨光学者(2008)。现担任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学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颗粒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担任Current Nanomaterials期刊地区编辑(2016/08起)、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2018/11起)、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期刊编委(2012/05-2016/08)、Journal of Nanoscience Letters期刊高级编委(2014/07-2015/06);担任国家科技部函评以及答辩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委评审专家、上海市环保局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受邀为法国、澳大利亚等海外高校评阅博士学位论文。
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启明星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基金、上海市教委优青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科技项目、法国依视路集团委托项目、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委托项目、上海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委托项目等;与企业合作联合承担了上海市环境保护重大项目、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上海市经信委产学研合作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委社发项目等;参与了欧盟第七框架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等。在国际科研合作方面,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丹麦技术大学、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巴斯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国际同行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目前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6项;在Environ Sci Technol、ACS Catal、Appl Catal B-Environ、Chem Comm、Environ Sci-Nano、J Mater Chem A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150余篇论文,其中以通讯作者发表130余篇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论文被引用5900余次;H-index为49;有27篇论文曾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有1篇论文曾入选ESI热点论文。在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报告及邀请报告30余次。
研究领域:
1)环境催化化学,2)气态污染物控制化学,3)能源化学
联系方式:dszhang@i.shu.edu.cn
杭建忠 教授。1987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2008年获上海大学材料学科博士学位,1987年至今在上海大学工作。2010年晋升为教授,长期致力于涂层材料及功能粉体工程化制备和应用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技术先进、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在成果产业化方面做出一定贡献。善于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将材料、环境、化学、化工等学科有机结合,多项技术应用于LED照明、高性能功能涂料、油墨等领域。作为课题组长或高级研究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世博科技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特派员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三十多项,授权10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2006年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的《形态结构可控光催化新材料开发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的《无机粉体精细化及材料复合关键技术开发和工业化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的《多尺度无机功能颗粒表面修饰和高品质复合材料开发及其应用》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研究方向:纳米复合功能涂层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E-mail:jianzhongh6998@shu.edu.cn
张剑平教授,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世博科技专项2项、上海市科委项目10余项及多项横向课题,大多数项目属应用开发和应用研究类。研究成果7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其中一等奖2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1次。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1次,2007年获“上海大学课堂优秀教师”称号。3项成果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转化成果认定,获A级证书。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50项,其中8项已获授权。发表论文40余篇,合作编著专著1本。
研究方向:(1) 低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2) 纳米压印技术及其光刻胶的研究
联络方式:E-mail:wjpzjp@shu.edu.cn
姚政教授级高工,现负责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功能电子陶瓷实验室日常工作,担任上大奥地利爱普科斯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组负责人。主持承担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大学与江西省萍乡市产学研合作项目、奥地利爱普科斯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委托项目;与其他单位联合承担了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等。2008年曾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曾担任过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技术研究中心技术研发工作,参加过我国引进国外先进的压敏电子陶瓷技术,并参与消化吸收国产化及产业化工作,在主持承担的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科研工作中,运用纳米粉体与纳米技术提升压敏电阻片耐受4/10μs 大电流冲击能力,研发的新材料、新配方是国内首创,使D30电阻片耐受4/10μs大电流冲击水平在国内同行中率先达到65KA,符合IEC60099的技术规范要求,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为产品出口创汇,起了重大的作用。上海市硅酸盐学会会员、全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工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1) 多尺度纳米复合添加剂制备工艺,高通流ZnO电阻片的研究
(2) 直流输电系统用压敏电阻片的研究
E-mail:yaozhen@shu.edu.cn
丁鹏(男),研究员,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一直致力于高分子复合材料相关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制备;2)导热、导光材料技术开发;3)高分子环保阻燃技术及机理研究。近年来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重点/重大项目、广东省省部产学研重大项目等近20项;是上海改性塑料产学研创新联盟主要负责人、上海市塑料工程技术学会理事、浙江省南太湖特聘专家、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专家;《上海塑料》编委。在Carbo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J Mater Chem C、Compos Sci Tech等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他引1100余次;是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Appl Interface Sci,Compos Sci Tech等期刊的长期审稿人;公开专利36项,授权18项;获得2013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4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三等奖(负责人)、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2010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主要完成人)、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上海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
研究方向:
1)石墨烯及高分子功能化;
2)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制备;
3)导热、导光等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开发;
4)高分子环保阻燃技术及机理研究;
5)塑料再生及资源化。
联络方式:
Email: dingpeng@t.shu.edu.cn;  
Web: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Peng_Ding4
孙丽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迄今,已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SCI论文83篇(其中影响因子IF>5.0论文31篇),引用共3700余次;Web of Science统计H指数32。并长期受邀为ACS、RSC、WILEY、ELSEVIER等国际出版集团旗下的学术期刊评审论文。公开发明专利37项。受邀为英国John Wiley & Sons, Ltd出版社学术专著撰写章节已出版。主持承担的项目主要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青年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启明星人才计划”等;骨干参与复旦大学李富友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并获得经费。
人才培养:至2019年,指导研究生已毕业7届,其中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5人次,宝钢奖学金1人次(葛笑千,2015年上海大学只有2位硕士生获此奖项),光华一等奖学金2人次。国际合作:与德国雷根斯堡大学O. S. Wolfbeis教授、美国加州大学Jin Z. Zhang教授、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Torsten Mayr教授、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的John A. Capobianco教授、澳洲悉尼科技大学金大勇教授等都有实质性合作。获奖情况: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07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2009年获德国洪堡学者奖,2014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等。
兼职主要有: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学术会议委员;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青年英才分会会员;欧洲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e-COST成员。
研究重点:
1.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及其生物成像和治疗应用研究
2. 稀土主-客体杂化多功能发光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Email: lnsun@shu.edu.cn
冯欣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质纳米材料功能化及其在能源、环境和生物领域的应用研究。
承担上海市科委节能减排专项、自然基金、国内科技合作以及环保局、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等科研项目。参与广东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湖北省重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在Nanoscal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Mater Chem B、J Mater Chem C、Phys Chem Chem Phys、Carbohyd Polym、Cellulose、Inorg Chem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已获授权20余项。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荣获上海大学校长奖、国家奖、光华奖、研究生创新基金以及上海大学优秀学生、上海大学优秀毕业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主要研究方向:
(1)1D 纳米纤维素(CNC、CNF)及其功能薄膜;
(2)2D BN, g-C3N4, MoS2, Ti3C2 MXenes及其功能薄膜;
学术兼职:智利国家科技委员会(CONICYT)2017年国家科技发展基金(FONDECYT)外籍评委(External Reviewer)
上海大学第八届“自强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6年“泰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2017年上海大学年度科研创新贡献奖(理工类)“年度最佳论文奖”二等奖
2017年云南省德宏州院士(博士)专家工作站
2017年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
http://my.shu.edu.cn/Index.aspx?TID=1931 Email:fengxin@shu.edu.cn
孙小英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获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涂层材料制备及其工业化应用技术研究。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纳米专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业项目、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等。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主要完成人)。已在Macromolecules、AIChE J、J Alloy Compd、Adv Mater Interf、Prog Org Coat、J Sol-Gel Sci Techn 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已授权10余项。
研究方向: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涂层材料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E-mail:xysun@shu.edu.cn
赵尹,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3月获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并获得华东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称号;2007年7月加入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担任讲师;2011年晋升为副研究员。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法国依视路集团委托项目等。曾被评为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并获得上海市优秀硕士毕业论(导师奖)。目前已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J. Phys. Chem. B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5项(授权6项),并申请2项欧洲发明专利。
研究方向:能源材料及器件
E-mail:zhaoyin@shu.edu.cn
王竹仪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锂电池隔膜及固态电解质。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上海市自然基金1项、以及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等。研究成果已在Nano Energy,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Carbohydrate Polymers,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Nanotechnology,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PCT 国际专利4项,其中国际专利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
E-mail: bamboo2009@shu.edu.cn
付继芳,博士,副研究员,就职于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1) 固体电解质开发;(2)功能化倍半硅氧烷(POSS)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3)多功能离子液体;(4)有机无机纳米结构杂化材料及纳米导热复合材料开发。先后承担和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省部级项目、横向合作1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了2010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011年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奖。目前已在目前已在 J. Power Sourc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Compos. Sci. Tech., ChemNanoMat, Mater. & Design 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6项授权。长期受邀担任审稿人为ACS, WILEY, ELSEVIER等国际出版集团旗下的学术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绝缘材料》等杂志评审论文。
E-mail:fjfshu@shu.edu.cn
黄垒,男,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专家、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空气净化创新社区专家委员会专家。致力于高级空气净化材料及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1)高效纳米催化材料设计制备及其空气净化应用研究;(2)基于光催化的空气净化技术及高效光催化材料研究;(3)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空气净化技术及(催化)材料研究,可用于室内空气和复杂工业废气的净化。
在Appl Catal B、Nanoscale、J Phys Chem C、PCCP、Catal Sci Technol、J Catal、Environ Sci Technol等重要国际刊物上发表SCI 论文50 余篇,被引2200余次,H因子26;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25篇,其中IF大于10.0的论文2篇,单篇最高被引200余次(ESI论文)。目前已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授权19项。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奥地利联邦交通创新与技术部-上海大学联合项目、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等;上海市科委民生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的子课题的主要技术负责人(总课题1000万)。注重产品、技术开发及应用,承担多项企业研发项目,部分产品开始应用示范。
作为副主编编写科普教材《多孔材料—奇妙的微结构》及上海市中学创新教材《探索室内空气净化技术》。教授博士课程《材料物理化学性能与表征》。培养硕士生多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光华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及“上海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一人获奖公派法国攻读博士学位。 欢迎有志学生报考!
联系方式:leihuang@shu.edu.cn
王金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0年1月获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期间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联合培养一年;2010年3月进入上海市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进入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担任讲师、硕士生导师;2014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并晋升为副研究员,2015年获得扬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并入选南京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016年获得中国首届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优胜奖。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扬帆”项目、江苏省博士集聚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上海市博士后基金重点项目等;以主要参与人员参与了上海市纳米专项产业化项目、上海市自然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等。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2篇一区文章),EI论文3篇,中国核心期刊论文2篇,参与撰写英文专著2部,申请中国专利18项,13项已授权,5项实审中。
研究方向:
(1) 可瓷化耐高温阻燃耐火高分子复合材料
(2)导热高分子复合热界面材料及其界面热阻
(3) 纳米压印、3D打印材料、微纳结构制备及其应用
E-mail:wangjinhe@shu.edu.cn
任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6年-201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2008年9月-2009年12月在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学习。2011年7月-至今在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工作,致力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结构器件的组装及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与高性能氧化锌压敏电阻的研究,期间2013年-2015年间每年7-9月,在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担任访问科学家。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基金、英国皇家学会International Exchanges Scheme - 2012 China Costshare(合作主持人)、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上海市教委高校教师产学研计划等项目,并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与公司合作产学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大多数为SCI、EI收录;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研究方向:高性能氧化锌压敏电阻器件;5G通讯浪涌保护器用压敏电阻
Email:renxin108@shu.edu.cn
    宋娜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9年3月获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加入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担任讲师;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自然基金探索类项目,中石油科技创新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科技项目等;曾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先后申请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已获授权7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1篇,高被引1篇。
研究方向:新型高分子基导热材料、多功能仿生材料、新型高分子基生物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性能的数值分析
E-mail:snlxf@shu.edu.cn
李榕博士,硕士生导师。2009年12月获法国里尔科技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年6月获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钢铁冶金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9月加入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担任讲师。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承担横向项目2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5项国家基金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研究方向:纳米晶固体电解质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Email: lirong376@hotmail.com

2020上海大学无机化学考研调剂信息

以上上海大学考研调剂信息仅是“考研派考研调剂中心”公众号和“考研调剂中心小程序”里调剂信息的一部分举例,因为系统限制更新的上海大学考研调剂信息请到我们的公众号和小程序里进行筛选查看,还可以订阅。考研调剂中心还有历年调剂分数线、调剂一志愿去向和上海大学考研调剂生源来源,非常有价值。

上海大学考研调剂信息来自我们的调剂小程序。更新的信息,微信搜索【考研派考研调剂中心】公众号菜单里可免费使用【考研调剂小程序】查看【上海大学最调剂信息】【上海大学调剂分数线】【上海大学调剂生源来源】【上海大学调剂去向】等珍贵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