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派logo
学校简介

简介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12月,经过几代应化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

  七十多年来,长春应化所高擎发展应用化学,贡献国家人民的旗帜,共取得科技成果1200多项,其中包括镍系顺丁橡胶、火箭固体推进剂、稀土萃取分离、高分子热缩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450多项,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荣获国家自然、发明、科技进步奖60多项,院省(部)级成果奖400余项;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4400余项、授权2800余项;发表第一单位科技论文200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00余篇),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论文被SCI收录引用数持续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前5位;培育了中科院系统第一家境内上市公司—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英华”);建成了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成批成建制地向30余个新兴科研机构和新兴企业输送专业人才1200多人,有32位在本所工作和学习过的优秀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应用化学的摇篮”;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种荣誉称号,不断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创新贡献。

  截至2022年3月31日,长春应化所在职职工861人,劳务派遣人员46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7人,万人计划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3人,有5个研究团队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团队获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学科方向:化学一级学科以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5个理学二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以及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工程、生物化工等3个工学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领域:聚焦先进材料、资源生态环境和人口健康等三大领域。先进材料领域布局先进材料设计、先进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先进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分析仪器等6个主要研究方向;资源生态环境领域布局环境友好材料、水处理与净化技术、绿色低碳化学过程与洁净分离工艺、生物质绿色高值化利用等4个主要研究方向;人口领域布局疾病早期诊断与防治、生物医用材料等2个主要研究方向。简称“312”工程。

  长春应化所建有: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学实验室、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先进化学电源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和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长春质谱中心等2个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外围建有:吉林化工新材料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等2个平台。打造了“一基地、双核心”的南北互动成果孵化转化模式。

  长春应化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培养硕士、博士和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目前,在学研究生1065人,其中博士552人,约占52%,建成了“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理工学科结合的博士/硕士学位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管理归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研园区占地面积16.28万平方米,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装备,其中重点研究领域的装备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承担《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化学通讯》、Advanced Sensor and Energy Materials、Chinese J Anal Chem等5种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长春应化所致力于发挥应用化学与先进材料的基础和综合优势,坚持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协同发力,聚焦高分子弹性体及复合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特种装备用稀土材料等主攻方向,着重解决特种装备、生态环境、生命健康、绿色能源等领域中先进材料的基础科学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以重点材料的突破带动创新链产业链发展,产出若干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成为化学与材料领域人才与技术的策源地,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机构。
联系方式
联系人:邢晶
  电话/传真: 0431-85262093
  E-mail:yjsb@ciac.ac.cn
  网址:http://yjsb.ciac.jl.cn/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研究生招生信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