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简称西北高原所)成立于1962年,是以从事青藏高原生物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公益性综合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青海分院生物研究所。2018年9月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挂牌成立。由中科院、青海省政府依托西北高原所共同建设,机构办公地点设在西北高原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体化运行”。
现有各类人员565人。编制内在职人员17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含支撑系统人员)153人,管理人员24人。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院士1人、研究员32人(45岁以下4人)、副高级科技人员44人;有博士学位81人、硕士学位51人。特别研究助理11人;项目聘用人员8人;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人员26人;劳务派遣人员31人,其他用工及退休返聘13人;离退休人员135人。现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生态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培养单位和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中药学硕士培养单位。每一学科方向均有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导师队伍和专家学者,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26人,硕士生指导教师47人。在站博士后5人,在学博士研究生70人,硕士研究生89人。
研究所“123”规划
定位:以青藏高原生物学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单位,自建所以来,我所始终以立足青藏高原、发展高原生物学事业为总体目标。研究所定位于高原生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发展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特色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高值生态农牧业学科领域,解决相关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满足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保障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同时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原生物学研究机构。
重点研究领域: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藏药现代化与特色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和高值生态农牧业。
研究方向:高寒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高寒草地的健康与生物安全、高原生物的适应与进化、区域可持续发展、藏药现代化、特色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利用、高原作物与牧草品种选育和高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重大突破:
1、区域可持续发展——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技术
2、藏药现代化——重金属安全性评价技术
重点培育方向:
1、高原生物适应进化机制与分子育种
2、特色生物资源持续利用
3、高寒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院系设置
研究中心:高原生态学研究中心、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中心和高原生态农业研究中心;
科研平台: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藏药药理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工程研究中心和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湖州高原生物资源产业化创新中心;
野外台站: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实验站、中国科学院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海东生态农业实验站和武威绿洲现代农业科学研究试验站;
支撑部门: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信息与学报编辑室、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
管理部门:所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科技处和财务处。
联系方式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23号 邮政编码:8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