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课资料
中国政法大学 | 优惠价 | 原价 | 选择 |
---|---|---|---|
中国政法大学743心理学综合考研资料 | ¥368 | ¥760 | |
中国政法大学765+865社会学综合考研资料全套 | ¥279 | ¥560 | |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
95%的同学还阅读了:[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中国政法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中国政法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中国政法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中国政法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难吗]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群]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学费]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社会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简介
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原则,培养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本科生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掌握心理学基本实验方法,能够适 应社会的各种实际需要的心理学专业人才。特别是结合本校实际,重点培养具有心理学与法学交叉知识背景,具有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健康服务等方面业务知识与能力的专业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一 定的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够开展一般性科学研究,掌握一门外语。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要求
(一)掌握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
(二)培养精确缜密的科学思维,具备开展心理学实验,进行心理测试、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等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具备广博的人文视野和较高的综合素养。具备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开展宏观与微观思考的能力。具备正确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
(四)熟悉各类法律行为的发生、发展与规律,,能够应用心理学专业优势分析法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具备在法律领域进行工作的能力;
(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水平;
(六)熟练应用计算机,能够使用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七)具备一定的独立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专业深造的理论素养和必要的知识储备。
毕业生的去向即包括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传统的就业单位,如政府部门、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与社区、调查机构与心理咨询与培训机构等。也包括与法律有关的立法、执法、司法机构以及法律 宣传机构。还包括报考硕士研究生、双学士、出国留学等继续深造。
三、学制、修业年限与学位授予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学分要求
总学分为160学分。具体分配如下:
(一)课堂教学学分:142学分,2670学时。
每个标准学期为20周,其中课堂教学18周,考试2周。
(二)课内实践教学学分:6学分
课程有《心理学统计(含SPPS应用)》、《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精神病学基础》。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简介
社会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原则,培养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本科生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较强的操作能力、较好的外语水平,能够 应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二、培养要求
具备宽厚的理论素养,较好地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较好地掌握社会研究方法论;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社会调查技术;能够较好地掌握社会统计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 各类实际的社会问题;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学制、修业年限与学位授予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学分要求
总学分为:160学分。具体分配如下:
(一)课堂教学学分:142学分,2700学时
每个标准学期为20周,其中课堂教学18周,考试2周。
(二)课内实践教学学分:6学分
课程有《社会统计学》、《社会政策》、《法律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简介
社会工作专业简介(2012年培养方案)
发布人:社会学院门户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3-20 点击数: 1003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本方案根据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IFSW)和国际社会工作学校协会(IASSW)联合制定的全球社会 工作教育训练标准(2005版),和中国教育部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宽厚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社工价值和职业伦理的判断能力,掌握社会工作的通用工作技巧,进入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社会政策、司法矫正、残疾 康复、家庭辅导、社会发展等领域,从事社会问题分析、服务方案策划、社会工作干预、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分析等工作,成为一种专业高级人才。
二、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的基本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完成国家规定的“两课要求”提供通识课选择,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通用知识和素质;提供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主干课,让学生 掌握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价值伦理、干预模式、工作技巧,并通过实践学习,转化为一种专业实践能力;提供社会工作实务方向选修课和实习机会,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社会问题、服务领域,把社会工作价 值、理论和方法,运用到社会工作实践过程,提升自己的专业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成熟度。具体的专业要求如下:
1、掌握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支
撑;
2、学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现实和历史,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制度和传统发展转变;
3、掌握通用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并能把个案、小组、社区、行政、政策等工作方法整合到一起,服务于案主问题的解决;
4、学习社会政策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且掌握政策策划、分析、执行、评估的方法和能力,从宏观上促进社会问题解决;
5、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过程,体会和反省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做一个强有力的道德实践者;
6、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过程,敏感不同信仰、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人群的文化差异,并融会在自己的服务过程,尊重差异,对案主增权;
7、提供不同社会工作实务选择方向,加深特殊问题、特殊领域的理解、分析和干预能力;
8、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在服务案主的同时,进行社会倡导和行动,促进社会公正和人权落实;
9、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升理论模式,为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做贡献。
10、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政治思想品质、文化修养和英语水平,具备较强的专业写作能力。
三、学制、修业年限与学位授予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学分要求
总学分为160。具体分配如下:
(一)课堂教学学分:142学分,学时2700。
每个标准学期为20周,其中课堂教学18周,考试2周。
其中课内实践教学学分 6学分(该学分包括在课堂教学学分中)课程有《社会工作基本实务能力》、《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伦理研讨》、《整合社会工作研讨》。
(二)课外实践教学学分:18学分
1.军训第一学期2周 1学分
2.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第三学期2周 1学分
3.社会实践第二学年暑期3周 2学分
4.学年论文第五学期2周 1学分
5.专业实习第三学年暑期和第七学期前 5周 5学分
6.毕业论文第七至八学期16周 8学分
五、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社会需要,本专业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由通识课和专业课构成,通识课和专业课均分别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通识必修课共43学分;专业必修课由16门核心课 程组成,共46学分;专业选修课应修满35学分,(其中社会工作实务研修专题课组7学分,中国社会现实与问题课组6学分,司法社会工作课组6学分,心理学课组4学分,宏观社会工作课组8学分,整 合社会工作实务能力课组2学分);全校通识选修课应修满18学分,具体要求是通识主干课8学分,一般通识课10学分。
六、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专业实习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课内实践教学,主要由社工作实务课程的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利用社工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模拟实习教学和督导,大约132个小时;第二是专业实习(一),主要是在机构专业人员和社工老师督导下,安排学生到各类实务机构观察学习实务过程,主要在第第三学年暑期, 大约120个小时;第三是专业实习(二),主要是在实习机构和社工老师督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各类社工方法或整合服务方案的策划、推行、评估等全过程,主要安排在第七学期,大约400个小时。总共专业实习时间不低于650个小时。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志愿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七、科研
为培养学生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培养方案所列社会实践、专业实习须撰写调查报告、实习报告。课堂教学学分修满后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八、考核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必修课必须考试,选修课一般为考查。
考试分笔试与口试:笔试采用百分制;口试和考查采用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九、课程序列表和指导性教学进度表
本方案根据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IFSW)和国际社会工作学校协会(IASSW)联合制定的全球社会 工作教育训练标准(2005版),和中国教育部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宽厚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社工价值和职业伦理的判断能力,掌握社会工作的通用工作技巧,进入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社会政策、司法矫正、残疾 康复、家庭辅导、社会发展等领域,从事社会问题分析、服务方案策划、社会工作干预、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分析等工作,成为一种专业高级人才。
二、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的基本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完成国家规定的“两课要求”提供通识课选择,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通用知识和素质;提供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主干课,让学生 掌握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价值伦理、干预模式、工作技巧,并通过实践学习,转化为一种专业实践能力;提供社会工作实务方向选修课和实习机会,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社会问题、服务领域,把社会工作价 值、理论和方法,运用到社会工作实践过程,提升自己的专业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成熟度。具体的专业要求如下:
1、掌握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支
撑;
2、学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现实和历史,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制度和传统发展转变;
3、掌握通用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并能把个案、小组、社区、行政、政策等工作方法整合到一起,服务于案主问题的解决;
4、学习社会政策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且掌握政策策划、分析、执行、评估的方法和能力,从宏观上促进社会问题解决;
5、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过程,体会和反省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做一个强有力的道德实践者;
6、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过程,敏感不同信仰、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人群的文化差异,并融会在自己的服务过程,尊重差异,对案主增权;
7、提供不同社会工作实务选择方向,加深特殊问题、特殊领域的理解、分析和干预能力;
8、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在服务案主的同时,进行社会倡导和行动,促进社会公正和人权落实;
9、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升理论模式,为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做贡献。
10、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政治思想品质、文化修养和英语水平,具备较强的专业写作能力。
三、学制、修业年限与学位授予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学分要求
总学分为160。具体分配如下:
(一)课堂教学学分:142学分,学时2700。
每个标准学期为20周,其中课堂教学18周,考试2周。
其中课内实践教学学分 6学分(该学分包括在课堂教学学分中)课程有《社会工作基本实务能力》、《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伦理研讨》、《整合社会工作研讨》。
(二)课外实践教学学分:18学分
1.军训第一学期2周 1学分
2.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第三学期2周 1学分
3.社会实践第二学年暑期3周 2学分
4.学年论文第五学期2周 1学分
5.专业实习第三学年暑期和第七学期前 5周 5学分
6.毕业论文第七至八学期16周 8学分
五、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社会需要,本专业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由通识课和专业课构成,通识课和专业课均分别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通识必修课共43学分;专业必修课由16门核心课 程组成,共46学分;专业选修课应修满35学分,(其中社会工作实务研修专题课组7学分,中国社会现实与问题课组6学分,司法社会工作课组6学分,心理学课组4学分,宏观社会工作课组8学分,整 合社会工作实务能力课组2学分);全校通识选修课应修满18学分,具体要求是通识主干课8学分,一般通识课10学分。
六、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专业实习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课内实践教学,主要由社工作实务课程的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利用社工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模拟实习教学和督导,大约132个小时;第二是专业实习(一),主要是在机构专业人员和社工老师督导下,安排学生到各类实务机构观察学习实务过程,主要在第第三学年暑期, 大约120个小时;第三是专业实习(二),主要是在实习机构和社工老师督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各类社工方法或整合服务方案的策划、推行、评估等全过程,主要安排在第七学期,大约400个小时。总共专业实习时间不低于650个小时。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志愿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七、科研
为培养学生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培养方案所列社会实践、专业实习须撰写调查报告、实习报告。课堂教学学分修满后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八、考核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必修课必须考试,选修课一般为考查。
考试分笔试与口试:笔试采用百分制;口试和考查采用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九、课程序列表和指导性教学进度表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师资简介
学院有一支年轻有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师资29名,其中,教授7人(含二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5人。在这支师资队伍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名,占全院教师比例的89.7%;从海外留学归国的教师17名,占全院师资比例的58.6%。学院教学成果十分突出,涌现出北京市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一批教学名师,并获得过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教材等多项教学奖励。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邮编:102249
传真:010—58909379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社会学曾是北京政法学院建校时的三大学科之一,今天的社会学院已成为中国政法大学建设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是1952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上合并组建的。当时虽然社会学学科在全国被取消,但著名社会学家严景耀先生和雷洁琼先生长期在北京政法学院任教,为保留社会学火种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8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王康先生是费孝通先生领军重建中国社会学学科的重要助手之一,曾担任中国社会学研究会总干事等要职。王康先生后来一直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中国政法大学也成为1980年代全国重建社会学专业以来在高校最早开设社会学课程的高校之一。2001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正式创办以来,严选师资、夯实基础、狠抓特色,仅用了八年的建设时间,就于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中国政法大学也是在国内最早开展犯罪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研究并在此领域始终保持着前沿地位的高校,当代中国犯罪心理学学科的主要开创者罗大华教授领军的学术团队为社会学院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一直挂靠在我校。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创办以来,以特色学科为依托,以优良师资为支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是2005年7月组建的。现任院长为应星教授。学院下设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心理学系和学院实验室等4个教研实体。学院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建立起从本科到博士点的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体系。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社会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政治社会学交叉学科博士点)以及一个专业学科硕士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
学院有一支年轻有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师资29名,其中,教授7人(含二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5人。在这支师资队伍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名,占全院教师比例的89.7%;从海外留学归国的教师17名,占全院师资比例的58.6%。学院教学成果十分突出,涌现出北京市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一批教学名师,并获得过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教材等多项教学奖励。
学院尽管建院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但在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的诸多研究方向(包括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转型社会学、法律心理学、犯罪与刑事司法心理学等)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其中在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法律社会学等研究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建院十年来,学院教师不仅在国内最重要的学术期刊如《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心理学报》等发表论文数十篇,而且在国外SSCI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出版学术著作数十部。学院科研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社会科学成果奖、北京市社科成果奖、全国社会学优秀成果奖,有的还在著名的国际社会工作期刊获得最佳论文奖。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重要课题数十项。
学院的发展定位是:立足精品特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发挥师资力量起点高、结构好、后劲足、人心齐的优势,一方面以法学学科为依托,使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成为法学重要的关联学科和支撑学科,并成为我校迈向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发展成为全国高校中特色鲜明、“小而强”、“特而优”的专业,社会学一级学科和应用心理学中法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若干方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是1952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上合并组建的。当时虽然社会学学科在全国被取消,但著名社会学家严景耀先生和雷洁琼先生长期在北京政法学院任教,为保留社会学火种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8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王康先生是费孝通先生领军重建中国社会学学科的重要助手之一,曾担任中国社会学研究会总干事等要职。王康先生后来一直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中国政法大学也成为1980年代全国重建社会学专业以来在高校最早开设社会学课程的高校之一。2001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正式创办以来,严选师资、夯实基础、狠抓特色,仅用了八年的建设时间,就于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中国政法大学也是在国内最早开展犯罪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研究并在此领域始终保持着前沿地位的高校,当代中国犯罪心理学学科的主要开创者罗大华教授领军的学术团队为社会学院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一直挂靠在我校。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创办以来,以特色学科为依托,以优良师资为支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是2005年7月组建的。现任院长为应星教授。学院下设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心理学系和学院实验室等4个教研实体。学院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建立起从本科到博士点的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体系。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社会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政治社会学交叉学科博士点)以及一个专业学科硕士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
学院有一支年轻有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师资29名,其中,教授7人(含二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5人。在这支师资队伍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名,占全院教师比例的89.7%;从海外留学归国的教师17名,占全院师资比例的58.6%。学院教学成果十分突出,涌现出北京市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一批教学名师,并获得过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教材等多项教学奖励。
学院尽管建院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但在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的诸多研究方向(包括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转型社会学、法律心理学、犯罪与刑事司法心理学等)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其中在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法律社会学等研究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建院十年来,学院教师不仅在国内最重要的学术期刊如《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心理学报》等发表论文数十篇,而且在国外SSCI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出版学术著作数十部。学院科研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社会科学成果奖、北京市社科成果奖、全国社会学优秀成果奖,有的还在著名的国际社会工作期刊获得最佳论文奖。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重要课题数十项。
学院的发展定位是:立足精品特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发挥师资力量起点高、结构好、后劲足、人心齐的优势,一方面以法学学科为依托,使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成为法学重要的关联学科和支撑学科,并成为我校迈向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发展成为全国高校中特色鲜明、“小而强”、“特而优”的专业,社会学一级学科和应用心理学中法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若干方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暑期夏令营推免活动招生简章
为了促进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选拔优秀大学生来我院学习深造,我院将于2018年7月6-8日举办“博雅”夏令营,招生专业为社会学。
1982年中国政法大学成立社会学教研室,是全国重建社会学专业以来较早成立社会学教研室和开设社会学课程的高校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在2001年正式创办了社会学本科专业,2005年成立社会学院,2006年社会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社会学学科被确定为中国政法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09年被教育部评委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获得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MSW)。2016年获得政治社会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有着一支能力突出、结构合理、风清气正的教师队伍,在科学研究与教学上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原则,致力于培养跨学科、实践型、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社会学研究与社会管理人才,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将于2018年7月6日—7月8日举办第三届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本夏令营旨在增进全国优秀大学生对我院社会学专业的了解,促进不同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吸引和选拔优秀的2019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到我院社会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一、招生专业与申请条件
招生专业:社会学
夏令营招生规模:30人。
二、申请条件
夏令营申请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人为就读“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就读具有所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或本学科传统优势高校的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19年应届毕业生)。要求申请者学习成绩优秀,综合测评排名居本专业同年级学生前列,并有望获得2019年推免生资格。
2、夏令营接受社会学(0303)一级学科下属四个专业(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的本科生报名,但本科专业非社会学(030301)的、在一级学科内跨专业的学生,须就读于具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高校,在校修读5门以上(含)社会学主干课程(即社会学专业必修课)且各科成绩达到80分以上。
3、对社会学学科有强烈的兴趣,具备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基础,有较强的研究潜力。
4、外语水平良好。英语国家六级水平考试成绩425分以上(含425分)或具有同等水平的托福、雅思或GRE等成绩;其他语种需要提供相关语言资质认定考试成绩。
5、在校期间无违纪表现或未受过处分。
三、申请程序
1、 网上报名
报名时间:2018年5月18日-6月18日
报名网址:网上报名网址见学校研究生院官网《关于举办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第三届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通知》
报名流程:注册->填写报名信息->上传照片->上传电子版申请材料。
2、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人应按以下材料清单及要求在报名系统中上传电子版申请材料:
(1)《2018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1份,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须盖公章。
(2)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1份,正反面复印在同一页。
(3)《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中文版1份,教育部学信网下载打印(http://www.chsi.com.cn/),须将有效期延至3个月以上。
(4)本科前5或前6学期成绩单原件1份,须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5)国家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单复印件1份或其他能证明本人外语水平的正式成绩证明复印件1份。
(6)个人陈述1份,限两页,1000字左右。
(7)校级以上(含校级)获奖证书、发表的论文或著作等复印件。
注意事项:
(1)未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或材料不全者,不予受理其申请。
(2)电子版申请材料上传要求:材料按上述清单顺序排列、编号,逐项分别扫描成单独PDF格式文件并将所有文件打包为一个文件压缩包后上传。
(3)纸质申请材料要求:申请人入营报到时提交纸质申请材料,审核原件。无需寄送纸质材料。
申请人网上报名填写信息与所提交申请材料必须保持一致,且申请信息务必真实、准确。凡提供虚假信息的,一经查实,取消入营资格或优秀营员资格。
3、资格审核及名单公布
6月19日-6月22日,学院组织导师组审核材料、确定录取名单。
6月23日左右,营员名单公布。学院将根据申请材料综合考量,确定入营学生名单。学院届时将在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官网http://shxy.cupl.edu.cn/公布入选夏令营营员名单并向营员本人发送邮件确认。未通过选拔者,不再另行通知。
入选营员应在营员录取名单公布之日起5日内邮件回复是否参加,逾期未确认的,视为放弃此资格。
4、活动安排:
7月6日上午报到,下午集体举行开营仪式与师生见面会,晚上专题学术讲座。
7月7日上午师生活动+座谈会(专业导师与往届社会学毕业生代表),下午学员考核(专业笔试),晚上专题学术讲座。
7月8日上午专题学术讲座, 下午学员考核(专业导师组面试)+毕营仪式。
详细安排将在入营通知里公布。
四、营员考核与评选办法
夏令营将采取专家主讲、营员互动、师生座谈、自由研讨、成果展示、导师组面试等方式全方位、多维度选拔成绩优异的营员。
营员成绩构成:考核成绩(100分)= 外国语成绩(含听力、口试)(20分)+ 专业课笔试成绩(40分)+ 专业课面试成绩(40分)
学员按要求全程参加活动,并通过夏令营考核,将获得“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结业证书。根据考核成绩,将评出“优秀营员”和“合格营员”。
根据“关于举办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第三届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通知”的规定:
1、“优秀营员”如获得就读学校2019年推免资格并报考我校入营学院、专业、研究方向,可不参加推免生复试直接录取,夏令营考核成绩即作为当年推免生入学考试成绩。
2、“合格营员”如获得就读学校2019年推免资格并报考我校入营学院、专业、研究方向,优先进入我校2019年推免生复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优秀营员”或“合格营员”如未获得就读学校2019年推免资格,但在2019年全国统考中报考我校,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4、 在“合格营员”中,社会学院将根据考核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候补优秀营员”。如有“优秀营员”放弃录取资格,“候补优秀营员”可依次递补为“优秀营员”。
五、其他事项
1、未按规定时间报到视为自愿放弃入营资格。
2、夏令营期间所有营员必须遵守中国政法大学有关规章制度和夏令营的要求与纪律,遵守夏令营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无故缺席者将被取消营员资格。
3、学校为所有营员购买短期意外伤害保险一份。所有营员须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因违反协议规定所造成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责任自负。
4、我院夏令营和研究生招生信息会同步在我院网站http://shxy.cupl.edu.cn/和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微信公众号cupl_shxy上公布,欢迎关注。
5、未尽事宜将不定期在研究生院或学院官方网站公布,请密切关注。
六、咨询
联系人:冯老师
联系电话:010-58908014
微信公众号:cupl_shxy
社会学院
2018年5月17日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考研联系方式
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考研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科研楼A321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科研楼A321室
邮编:100088
电话:010-58908418
邮箱:fadaedu@163.com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简介
昔日的社会学是中国政法大学最初建校的主要学科之一,今天的社会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建设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是1952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上合并组建的。当时虽然社会学学科在全国被取消,但著名社会学家严景耀先生和雷洁琼先生长期在北京政法学院任教,为保留社会学火种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8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王康先生是重建中国社会学学科的领军人物——费孝通先生的重要助手之一,曾担任中国社会学研究会总干事等要职。王康先生后来一直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中国政法大学也成为1980年代全国重建社会学专业以来在高校最早开设社会学课程的高校之一。2001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正式创办以来,严选师资、夯实基础、狠抓特色,仅用了八年的建设时间,就于2009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中国政法大学也是在国内最早开展犯罪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研究并在此领域始终保持着前沿地位的高校,当代中国犯罪心理学学科的主要开创者罗大华教授领军的学术团队为社会学院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一直挂靠在我校。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正式创办以来,以特色学科为依托,以优良师资为支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是2005年7月在原社会学教研室和犯罪心理学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的。学院第一任院长由全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乐国安教授担任。现任院长为应星教授。
学院现有两个本科专业(社会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两个硕士点(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此外,乐国安教授和应星教授还分别招收犯罪心理学方向和法律社会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学院有一支年轻有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师资27名,其中,教授4人(含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1人。在这支师资队伍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名,占全院教师比例的81.5%;从海外留学归国的教师8名,占全院师资比例的29.6%;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0名,占全院教师比例的74.1%。
学院下设社会学教研室、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教研室、心理学研究所、法律心理学研究所和心理学实验室等5个教研实体。
学院尽管建院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但在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的若干研究方向(包括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转型社会学、法律心理学、犯罪与刑事司法心理学、劳动社会学、历史人类学等)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自2005年建院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近10项,不仅在国内最重要的学术期刊如《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心理学报》、《新华文摘》、《管理世界》等发表论文数十篇,而且在国外SSCI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英文、法文及日文等论文十余篇,并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
学院的发展定位是:立足精品特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发挥师资力量起点高、结构好、后劲足、人心齐的优势,一方面以法学学科为依托,使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成为法学重要的关联学科和支撑学科,并成为我校迈向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发展成为全国高校中特色鲜明、“小而强”、“特而优”的专业,社会学一级学科和应用心理学中法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若干方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邮编:102249
传真:010—58909593
添加中国政法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政法大学报录比、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群、中国政法大学学姐微信、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真题、中国政法大学专业目录、中国政法大学排名、中国政法大学保研、中国政法大学公众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