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西南石油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西南石油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西南石油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西南石油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石油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石油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石油大学考研群]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石油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电气信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以工程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理方法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研究动态系统的行为、受控后的系统状态以及达到预期动静态性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方法包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验与仿真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信息获取与利用相结合,系统认知与优化相结合,科学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解决工程控制问题与凝练控制科学问题相结合,事实性、概念性与程序性知识学习与分析、评价和创新的高层次认知能力相结合等,以本学科为基础的自动化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自动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 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严谨学风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系统地掌握本学科领域控制理论、先进控制系统与技术、工业控制、信息获取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信息处理、系统建模与仿真等知识,具有从事控制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与技术开发、解决实际工程控制问题的能力,为科研院所、产业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机构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向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立以下培养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以炼油化工、管道输运、油气钻采等工程系统及经济、社会系统为主要对象,研究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优化、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各种控制策略和决策下动态系统的行为、状态,达到预期动静态性能。研究方向主要有:①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②新型控制系统与策略;③系统故障诊断及信息处理;④决策理论与方法。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以石油石化、油气钻采、化工制药等工业生产过程为主要对象,研究控制系统中对象、环境、过程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信息基础和保障。研究方向主要有: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与装置;②工业控制网络;③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④软测量技术;⑤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⑥控制系统测试与评估。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重点对石油石化、化工制药等工业生产模式对象的具体信息进行采集、描述、辨认、分类、解释和控制,研究各种信息的处理、分类和理解的方法,分析、构建与完善智能系统。①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②模式识别;③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④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4、建模仿真理论与技术
对已有的或设想的系统,建立基于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普适化的仿真系统模型,构造与运行仿真系统,分析与评估仿真结果,从而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与改造。研究方向主要有:①建模仿真理论与方法;②仿真系统与技术;③仿真应用工程;④系统理论与方法应用。
三、 基本要求
1、控制科学与工程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数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利用等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技术等工具性知识。
⑴通过学习数学等基础理论课程,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科学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能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科学分析和计算。
⑵掌握自动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最优控制、检测技术、信息融合、系统工程、系统优化与调度、模式识别、仿真建模理论、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
⑶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能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实验方法和系统仿真技术;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本学科相关的科学仪器设备。
2、控制科学与工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⑴学术素养。具有从事本学科工作的才智、涵养和创新精神,应了解本学科相关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努力学习本学科和相关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促进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研究素质的提高。通过选修课程、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努力培养和提高控制系统内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过程中的方法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实验与仿真方法等实际动手能力。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承担自己学位论文和其他学术著作发表过程中的相应责任。了解本学科相关研究伦理知识,在科研工作中遵守公认的生命伦理原则。
⑵学术道德。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学术研究应具有科学创新的态度,做到一丝不苟、严谨为学、诚信为人,反对急功近利;遵守诚实求真的原则,树立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理想,遵守学术要求、学术道德,遵守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规范。
3、控制科学与工程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⑴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获取知识能力,课程学习是掌握学科基础、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学习基础上,通过阅读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参加学术报告会等渠道主动获取知识。在阅读学术专著过程中,力求深入理解专著所表述的学术思想和知识体系;在阅读学术论文过程中,学习论文所表达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抓住论文所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参加学术报告会的过程中,应积极思考、多提问题,抓住学术报告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
⑵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评价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献综述是培养硕士生评价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广泛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文献阅读应以近年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学术期刊的原始文献资料为主,体现本学科的前沿性、新颖性和交叉性,了解本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进展。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计划,包括:研究方向、文献阅读、选题报告、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学位论文的研究应针对本学科有价值的科学或技术问题进行,所选课题应涉及本学科的前沿、热点、难点和重要理论或技术等问题,应具有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应使用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方法对所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出科学的实验数据和合理的分析结论。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应得到本学科同行专家的认可。
⑶实践能力。具有开展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的能力,开展科学技术实验的技能,与他人合作开展科研工作的实践能力;应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工程设计等培养实践能力。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包括:通过对本学科专业研究进展及现状的了解和掌握,分析并提出科学研究问题,在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中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熟悉科学实验中所涉及的对象特性、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研究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以技术开发或工程设计为主的包括:通过对实际工程和生产过程现有技术进展及现状的了解和掌握,分析提出本学科基于工程和生产需要为背景的、旨在改进和提高现有工程和生产技术水平的研究问题,对所提出的问题探讨新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法的可能性,在比较、分析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得出能够对改进和提高现有工程和生产技术水平有所借鉴的研究结论。
⑷学生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与交流能力,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学术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前沿及最新动态,善于归纳总结与论文研究工作相关的研究进展,锻炼与他人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4、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⑴规范性要求。学位论文的撰写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内容应与论文研究工作紧密相关。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以严谨求实、科学创新的态度进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研究伦理,恪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学术惯例;符合学术作品的公共规范和格式要求;有突出的主题且与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表述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立论正确、观点鲜明、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表达准确、文字精炼、图标规范、数据可靠、说明透彻、推理严谨;避免使用文学性质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对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学位论文按顺序应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主要符号对照表、引言、研究内容和结果、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声明、必要的附录、个人科研工作经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等。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论文摘要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自明性,是一篇简短且意义完整的文章,包括:对问题及研究内容的描述、对使用方法和研究过程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论文引言应包含:问题的提出、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等内容;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果部分应具体介绍作者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对他人的研究成果一定要按照学术规范要求进行引用标注,并明确加以说明和区分,各章之间要存在有机联系,符合逻辑顺序;论文结论部分是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提炼和概括,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要严格区分自己取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
⑵质量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新见解或新方法,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论文所研究的题目应涉及本学科的前沿和热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提出新见解或使用创新性的方法对所选课题进行研究,并得出科学的实验数据和合理的分析结论。论文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应得到本学科同行专家的认可。
四、 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学制为3年,符合条件可2年毕业,学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培养方式
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3~5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学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
⑵实行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学生要加强课程学习,强化科学研究,提升创新能力,全身心投入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国际合作,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⑶学院全面实施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建设、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及创新条件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以及与国内高水平大学或国外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建设等,同时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实习中期考核及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
五、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⑴英语类课程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但必修第二外国语;
⑵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⑶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可分阶段选课,但须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必修课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学分。
2、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可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进行,可在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学位论文
⑴论文开题。一般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⑵学位论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南石油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4、中期考核分流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半年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科研学术情况;存在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学院成立考核小组,一般由3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设组长1人,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审查,合格者继续论文工作,不合格者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根据论文中期研究进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六、 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创新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分为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等,至少应修满27学分。
1、基础理论课
⑴公共基础理论课(7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外国语等。
⑵专业基础理论课(10学分):数值分析、最优化方法、矩阵分析、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
⑴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利用这些知识研究和探索工程实际系统中的各种问题。主要内容: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及可控性、可观测性、稳定性,线性系统的标准形和实现以及时域中的反馈控制与综合等。
⑵信号分析与处理: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系统中的信号分析与处理问题。主要内容:连续信号分析、离散信号分析、信号处理基础、模拟和数字滤波器、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基本方法和DSP技术等。
2、专业核心课(4学分):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非线性控制理论。
⑴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算法,具有设计、实现模式识别中较简单的分类器算法能力;较系统学习智能控制基础理论,能够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复杂或难以建立模型的对象,运用智能控制的策略和手段进行有效控制。主要内容: 贝叶斯决策理论、线性判别函数、近邻法、神经网络、特征的选择与提取、模糊模式识别、模糊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实践。
⑵非线性控制理论: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非线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运用非线性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主要内容:非线性系统基本概念和特性,二阶系统相平面分析法,描述函数分析法,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及应用,输入-输出稳定性分析,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等。
3、专业选修课(6学分):系统建模与仿真、现代过程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与最优控制、信号估计与检测、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现代电力传动与控制、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等,根据研究方向、导师指导、个人兴趣和开课情况选修。
4、任选课:不计学分,主要有:哲学通论、科学思想史、知识产权、高级管理学、高级经济学、组织行为学、技术经济学、法学原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等。
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要求一览表
课程类别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 属性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
Ⅰ | Ⅱ | III | ||||||||
基础理论课 (17学分) |
公共基础理论课(7学分) | S2222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公共课 | 36 | 2 | √ | 必选 | ||
S2222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全校公选 | 18 | 1 | √ | 必选 | ||||
S2222104 | 硕士英语 | 全校公选 | 72 | 4 | √ | √ | 必选一 | |||
S2222105- S2222108 |
硕士应用英语(通过六级者选修,在高级情景口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写作与交流、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实践中选2门) | 全校公选 | 72 | 4 | √ | √ | ||||
专业基础理论课(10学分) | S2222202 | 数值分析 | 全校公选 | 36 | 2 | √ |
必修 |
|||
S2222207 |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 全校公选 | 36 | 2 | √ | |||||
S2222205 | 矩阵分析 | 全校公选 | 36 | 2 | √ | |||||
S0811201 | 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 专业基础课 | 36 | 2 | √ | |||||
S0811202 | 信号分析与处理 | 专业基础课 | 36 | 2 | √ | |||||
专业核心课 | S0811301 | 非线性控制理论 | 专业核心课 | 36 | 2 | √ | 必选 | |||
S0811302 |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 专业核心课 | 36 | 2 | √ | |||||
专业选修课 | S0811401 | 现代过程控制技术及应用 | 专业课 | 32 | 2 | √ |
必选 3门 |
|||
S0811402 | 系统建模与仿真 | 专业课 | 32 | 2 | √ | |||||
S0811403 | 自适应控制与最优控制 | 专业课 | 32 | 2 | √ | |||||
S0811404 | 信号估计与检测 | 专业课 | 32 | 2 | √ | |||||
S0811405 | 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 | 专业课 | 32 | 2 | √ | |||||
S0811406 | 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 | 专业课 | 32 | 2 | √ | |||||
S0811407 | 现代电力传动与控制 | 专业课 | 32 | 2 | √ | |||||
S0811408 |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 | 专业课 | 32 | 2 | √ | |||||
任选课 | S2222223 | 哲学通论 | 全校公选 | 36 | 2 | √ | 任意选修,但不得超过2门 | |||
S2222224 | 科学思想史 | 全校公选 | 36 | 2 | √ | |||||
Z3333103 | 知识产权 | 全校公选 | 18 | 1 | √ | |||||
S2222225 | 高级管理学 | 全校公选 | 36 | 2 | √ | |||||
S2222226 | 高级经济学 | 全校公选 | 36 | 2 | √ | |||||
S2222227 | 组织行为学 | 全校公选 | 36 | 2 | √ | |||||
S2222228 | 技术经济学 | 全校公选 | 36 | 2 | √ | |||||
S2222229 | 法学原理 | 全校公选 | 36 | 2 | √ | |||||
S2222230 |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 全校公选 | 36 | 2 | √ | |||||
实践环节 | 工程项目设计 |
必修 (学院考核) |
||||||||
控制工程软件应用 | ||||||||||
必修环节 | 学术报告 |
必修 (学院考核) |
||||||||
科研、教学、社会实践 | ||||||||||
文献阅读 |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5210)
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控制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学位获得者应成为注重领域的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控制工程以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为基础,以系统为主要对象,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传感器和执行器等部件,运用控制原理和方法,组成系统,通过信息与能量/物质的转换,以达到或实现预期的目标。控制工程领域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 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控制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动向及前沿,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能够胜任实际控制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成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培养方向
1、智能检测与控制
以炼油化工、管道输运、油气钻采、先进制造等工程系统为主要对象,研究系统智能检测、智能控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分析各种控制策略和决策下动态系统的行为、状态,达到预期动静态性能。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以石油石化、油气钻采、化工制药等工业生产过程为主要对象,研究控制系统中对象、环境、过程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信息基础和保障。
3、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对已有或将建设的制造业、流程工业系统,建立基于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普适化的仿真系统模型,构造与运行仿真系统,分析与评估仿真结果,从而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与改造。
4、电力系统与电气传动
研究包含油田电气化、电网智能化及电力电子系统装置、设计在内的先进应用技术方法,如系统规划设计、特性分析及可靠性评价、故障诊断等。
5、信息获取、处理与控制
主要研究信号的表示、变换、分析和合成方法,包括编解码理论、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语言处理、计算机听觉、多维数字信号处理、检测与估值以及信息的传输、加密、隐蔽及恢复等技术。
三、 基本要求
1、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数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利用等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技术等工具性知识。
⑴通过学习数学等基础理论课程,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科学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能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科学分析和计算。
⑵掌握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智能控制理论、最优控制、检测技术、信息融合、系统工程、系统优化与调度、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仿真建模理论、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
⑶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能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实验方法和系统仿真技术;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本学科相关的科学仪器设备。
2、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⑴学术素养。具有从事本学科工作的才智、涵养和创新精神,应了解本学科相关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努力学习本学科和相关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促进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研究素质的提高。通过选修课程、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努力培养和提高控制系统内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过程中的方法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实验与仿真方法等实际动手能力。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承担自己学位论文和其他学术著作发表过程中的相应责任。了解本学科相关研究伦理知识,在科研工作中遵守公认的生命伦理原则。
⑵学术道德。应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学术研究应具有科学创新的态度,做到一丝不苟、严谨为学、诚信为人,反对急功近利;遵守诚实求真的原则,树立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理想,遵守学术要求、学术道德,遵守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规范。
3、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⑴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获取知识能力,课程学习是掌握学科基础、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学习基础上,通过阅读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参加学术报告会等渠道主动获取知识。在阅读学术专著过程中,力求深入理解专著所表述的学术思想和知识体系;在阅读学术论文过程中,学习论文所表达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抓住论文所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参加学术报告会的过程中,应积极思考、多提问题,抓住学术报告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
⑵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应具有评价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文献综述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广泛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进展,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计划,其内容包括:研究方向、文献阅读、选题报告、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学位论文的研究应针对本学科有价值的技术问题、工程问题进行,应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应得到本学科同行专家的认可。
⑶实践能力。具有开展学术研究及技术开发的能力,开展科学技术实验的技能以及合作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通过参加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工程设计等工作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对实际工程和生产过程现有技术进展及现状的了解和掌握,分析提出本学科基于工程和生产需要为背景的、旨在改进和提高现有工程和生产技术水平的研究问题,对所提出的问题探讨新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法的可能性,在比较、分析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得出能够对改进和提高现有工程和生产技术水平有所借鉴的研究结论。
⑷学术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与交流能力,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学术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前沿及最新动态,善于归纳总结与论文研究工作相关的研究进展,锻炼与他人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4、控制工程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⑴规范性要求。学位论文的撰写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内容应与论文研究工作紧密相关。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以严谨求实、科学创新的态度进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研究伦理,恪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学术惯例;符合学术作品的公共规范和格式要求;有突出的主题且与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表述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立论正确、观点鲜明、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表达准确、文字精炼、图标规范、数据可靠、说明透彻、推理严谨;避免使用文学性质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对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学位论文按顺序应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主要符号对照表、引言、研究内容和结果、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声明、必要的附录、个人科研工作经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等。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论文摘要是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自明性,是一篇简短且意义完整的文章,包括:对问题及研究内容的描述、对使用方法和研究过程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论文引言应包含:问题的提出、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等内容;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果部分应具体介绍作者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对他人的研究成果一定要按照学术规范要求进行引用标注,并明确加以说明和区分,各章之间要存在有机联系,符合逻辑顺序;论文结论部分是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提炼和概括,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要严格区分自己取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
⑵质量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新见解或新方法,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论文所研究的题目应涉及本学科的前沿和热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提出新见解或使用创新性的方法对所选课题进行研究,并得出科学的实验数据和合理的分析结论。论文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应得到本学科同行专家的认可。
四、 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符合条件可2年毕业,学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培养方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全脱产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践教学结合工程项目进行,时间不少于六个月。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实行半脱产和不脱产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利用节假日或集中授课,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六个月,实践教学结合单位生产或科研活动进行。
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或双导师负责制或指导小组负责制培养方式。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校外导师负责实践环节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
⑵实行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学生要加强课程学习,强化职业能力,提升专业岗位适应能力,全身心投入工程实践,发现并解决工程中的前沿性、科学性问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⑶学院全面实施研究生课程建设,强化案例教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建设、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及创新条件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以及与国内高水平大学或国外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建设等,同时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实习中期考核及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
五、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⑴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⑵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⑶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确定,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专业实践的内容包括科学研究、专业调研、专业实验、专业实习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原则上安排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进行专业实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作为专业实践的必修环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不少于两个工程项目设计实践,每个项目时间为两个月。
3、学位论文
⑴论文开题。是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形成“文献综述”;选题必须符合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特点,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⑵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以应用基础研究形式提交学位论文时,论文撰写必须在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应针对性地吸收国内外关于所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以设计形式提交学位论文时,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标准及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撰写规范。论文字数一般为两万字以上,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研究工作的总结,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或工程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南石油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4、中期考核分流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半年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学院成立考核小组,一般由3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设组长1人,对硕士生提交的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进行审查,合格者继续论文工作,不合格者限期整改,重新提交报告,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培养或走其他分流途径。根据论文中期研究进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六、 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控制工程领域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分为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等,至少应修满32学分。
1、基础理论课
⑴公共基础理论课(8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外国语、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知识产权等。
⑵专业基础理论课(8学分):数值分析、最优化方法、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
⑴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利用这些知识研究、探索及解决工程实际系统中的各种问题。主要内容: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及可控性、可观测性、稳定性及应用,线性系统的标准形和实现以及时域中的反馈控制与综合等。
⑵信号分析与处理: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系统中的信号分析与处理问题。主要内容:连续信号分析、离散信号分析、信号处理基础、模拟和数字滤波器、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基本方法和DSP技术等。
2、专业核心课(4学分):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非线性控制理论。
⑴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含案例): 通过案例引导,使学生掌握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算法,具有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复杂或难以建立模型的对象,运用智能控制的策略和手段进行有效控制。主要内容: 贝叶斯决策理论、线性判别函数、近邻法、神经网络、特征的选择与提取、模糊模式识别、模糊控制系统(案例:水温模糊控制系统设计)、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案例:神经网络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废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综合应用实践(案例: 倒立摆模糊控制系统)。
⑵非线性控制理论: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非线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运用非线性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主要内容:非线性系统基本概念和特性,二阶系统相平面分析法,描述函数分析法,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及应用,输入-输出稳定性分析,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等。
3、专业选修课(6学分):系统建模与仿真、现代过程控制技术及应用、自适应控制与最优控制(含案例)、信号估计与检测、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现代电力传动与控制、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等,根据研究方向、导师指导、个人兴趣和开课情况选修。
4、实践教学(6学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不少于两个工程项目设计实践,每个项目时间为两个月;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提交《西南石油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登记表》,完成1篇不少于3000字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专业实践的主要内容、主要成果及收获等。专业实践考核由学院负责组织,学生本人汇报专业实践工作,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专业实践成绩,经学院审核通过后,给予相应的专业实践6学分。在职工程硕士根据所干工作完成1篇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总结报告,通过考核后记7学分。专业硕士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按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
附: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要求一览表
(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课程 属性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
Ⅰ | Ⅱ | |||||||||
基础 理论课 |
公共 基础 理论 课 |
S2222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公共课 | 36 | 2 | √ | 必选 | ||
S22221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全校公选课 | 18 | 1 | √ | 理工管必选 | ||||
Z3333101 | 专业硕士英语(一外) | 公共课 | 54 | 3 | √ |
必选 |
||||
Z3333102 | 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 公共课 | 20 | 1 | √ | |||||
Z3333103 | 知识产权 | 公共课 | 18 | 1 | √ | |||||
专业 基础 理论 课 |
Z3333201 | 工程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 | 全校公选课 | 54 | 3 | √ |
在职必选, 全日制不选 |
|||
S2222202 | 数值分析 | 全校公选 | 36 | 2 | √ |
全日制必选 2门, 在职不选 |
||||
S2222207 |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 全校公选 | 36 | 2 | √ | |||||
S0811201 | 线性系统理论与应用 | 专业基础课 | 36 | 2 | √ | 必选 | ||||
S0811202 | 信号分析与处理 | 专业基础课 | 36 | 2 | √ | |||||
专业核心课 | S0811301 | 非线性控制理论 | 专业核心课 | 36 | 2 | √ | 必选2门 | |||
Z5210301 | 智能控制及应用(含案例) | 专业核心课 | 36 | 2 | √ | |||||
专 业 选 修 课 |
S0811401 | 现代过程控制技术及应用 | 专业课 | 32 | 2 | √ |
必选 2-5门 |
|||
S0811402 | 系统建模与仿真 | 专业课 | 32 | 2 | √ | |||||
S0811404 | 信号估计与检测 | 专业课 | 32 | 2 | √ | |||||
S0811405 | 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 | 专业课 | 32 | 2 | √ | |||||
S0811406 | 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 | 专业课 | 32 | 2 | √ | |||||
S0811407 | 现代电力传动与控制 | 专业课 | 32 | 2 | √ | |||||
S0811408 |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 | 专业课 | 32 | 2 | √ | |||||
Z5210401 | 自适应控制及应用(含案例) | 专业课 | 32 | 2 | √ | |||||
实 践 教 学 |
校内 | 科研项目开题设计 | 2~3月 | 6 |
必选1 (学院考核) |
|||||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践 | 2~3月 | |||||||||
工程项目设计 | 2~3月 | |||||||||
控制工程软件应用 | 2~3月 |
必选1 (学院考核) |
||||||||
校外 | 检测与信息处理实践 | 4~6月 |
秋 春 |
必选1 (学院考核) |
||||||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实践 | ||||||||||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实践 |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实践 | ||||||||||
运动控制实践 | ||||||||||
| | | | | | | | | | |
2、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实践教学由导师安排时间,结合科研项目进行。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
电气信息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 |
胡泽:男,1966年1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198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1996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四川省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其科学研究领域主要为油气测控工程、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等,在井下装置测试与控制、钻井井控模拟装置、油田数字化、智能钻杆等领域中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5篇。主持及承担国家重大专项、863项目、省级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2项。
张安安:男,工学博士(后),教授,副院长,IEEE高级会员,四川省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分别于2000年6月,2003年6月,2010年6月于四川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以及工学博士学位;2013至2015年在西南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海上油气平台能源系统的研究;2017.03-2018.03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工程学院从事综合能源系统的研究。2003年-2007年分别在国家电网南瑞集团公司和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担任电气工程师。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107107):自律分散的电压/无功协调控制机理与方法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源-荷协同的离岸电气系统混合博弈发电机理及方法研究,2014M562335);四川省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海上电气系统智能监测与安全控制(15TD0005);参研973项目1项“源-网-荷协同的智能电网能量管理和运行控制基础研究(研究骨干,2013CB228200)”第3子课题;负责多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先后发表SCI检索期刊论文20篇,EI/CSCD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0项,多项成果实现转化。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联系方式:13981821201,2564764@qq.com 李红伟:1977年生,教授,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0年入选中组部、教育部等部委组织的“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010.9-2011.8清华大学电机系优秀访问学者,2015.4-2015.10年美国德州大学(UTA)电气与电子工程系访问学者,现任电气信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近五年来,承担或作为骨干参加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配电网分析与控制、智能电机控制、微网(综合能源系统)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已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9篇(其中中科院2区期刊6篇),EI核心和CSCD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担任多个SCI、EI、核心期刊审稿人。研究方向包含配电网(微网)分析与控制、综合能源系统、智能电机控制、油田用电设备控制系统设计及节能技术等。 朱西平:男,工学博士,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1)。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2009),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2016)。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电子学报》、《通信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家一级期刊审稿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成都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发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3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都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纵向项目20多项,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0多项。目前主要从事能源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模型与算法、无线传感器网与车载自组网的MAC协议、路由协议、资源管理等方向的理论研究,以及物联网领域的智慧医疗、智慧消防、智慧交通、智慧环境、智慧农业等方向的应用研究。联系方式:15982171681,171372240@QQ.COM。 罗仁泽: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天府英才特聘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四川省油气探测与信息技术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西南石油大学优秀人才培养对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以及油田工程项目60余项,在信息高速传输、人工智能信号处理、人工智能信号分析与解释、光纤传感及动态智能监测、智能控制、智能地球物理勘探、智慧油田等新方法研究、新仪器设计和工程应用方面形成了多信息融合人工智能研究特色,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154篇,其中100篇为SCI、EI、CSCD检索;作为第一发明人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项;独立出版学术专著3部;部分技术和研制的仪器,已在油田实施推广应用。 联系电话:18628191498,电子邮箱:lrzsmith@126.com 汪敏:女,1980年6月生,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委会委员,知识工程与分布式智能专委会青年委员。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数据驱动的有杆抽油系统效率优化方法研究”,国家安监局项目“基于OFDM的矿井安全监测无线传输系统研究”,教育部高教司项目“道路缺陷自动识别技术研究”等),主研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多项。第一作者在《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Information Science》《Knowledge based system》等SCI,E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FUZZ-IEEE国际会议作大会报告,排名第一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项。长期担任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Soft Computing等SCI期刊的审稿人。联系电话:13258247716,邮箱:wangmin80616@163.com。 陈金令: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图像处理、光学检测等技术研究,在激光雷达、红外探测、图像处理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和产品的研发,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十余项。1.主持某国家重大专项:四川省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与应用体系建设;2.主持车载夜视智能系统,荣获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优秀团队奖,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团队组一等奖;3.主持某型机载红外探测跟踪系统项目,负责图像处理分系统;4.主持某预研项目:多光谱/超光谱探测技术研究。910530314@qq.com 谌海云(南充校区):男,19671019,教授,现任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副校长兼教务处处长。198409-198807西安石油学院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毕业,198807到西南石油学院测井教研室工作,199512在西南石油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9911年晋升为副教授,200812年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工作;长期为本科学生讲授“信号与系统”课程、指导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为硕士研究生讲授线性系统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及指导硕士研究生等;研究领域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石油石化过程控制、机器人无人机控制、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等。承担及参与各类项目20余项,其中部省级14项,校局级6项,在研2项。发表论文70余篇。作为编者之一编写出版教材7本。获校级及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其中省部级奖励6项。 谌贵辉(南充校区):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南充校区工程学院院长。毕业于电子科大微电子与固体电子专业。主要研究方向:MEMS集成器件及传感器、智能仪表、计算机仿真及模拟技术及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技术。西南石油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获得者,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共产党员,西南石油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获得者。主持及参与各类项目16项,其中部省级8项。发表论文5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或实质审查5项。 蒋林: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会理事。2009年于西南交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智能控制、新型电机控制、新能源发电与控制、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及控制等研究。曾任职于东方电子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高频开关电源及成套装置的研制工作;2009年7月到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任教,现任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副院长。近几年来,作为主研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负责和主研横向项目多项。作为主要贡献者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10篇被EI、ISTP收录,授权发明专利1项,合著出版教材1部。长期担任《控制工程》等期刊的审稿人。 李伟勤:男,1976年10月出生于河南南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SEG会员,美国犹他大学电磁反演实验室访问学者,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的正反演理论及其在电磁测控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涉及石油及地质测井系统的电磁、声学建模与计算及测井仪器的设计与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测控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及系统装置的设计与实现。主持完成的课题有油气井SCADA系统、石油管柱微应变同步检测系统、空气钻井随钻微波传输系统等10余项;参与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有“随钻测井快速传输新系统”、“低频近场测量及工程应用研究”等5项;在电子科技大学的电测井联合实验室参与完成了国内第一台三分量感应测井仪器的成功研制。第一作者在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矿场机械、计算机科学、计算机仿真等表期刊论文20余篇。并长期担任计算机科学国际期刊的审稿人。邮箱:sollor@126.com 沈霞: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新能源汽车等研究。近几年来,作为主持或主研四川省科技厅、经信委项目多项。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3项,合著出版教材2部。邮箱8964402@qq.com 夏文鹤: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2007年于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8年于西南石油大学油气测量与控制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油气井智能检测与控制,井下数据传输领域研究。近几年来,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主研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负责多项横向项目,作为主研获省部级三等奖1项。第一作者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5篇被SCI、EI等收录,授权发明专利3项,合著出版论著1部。长期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crowave and Wireless Technologies》、《石油勘探与开发》等期刊的审稿人。电子邮箱:welhood@163.com 苏赋: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毕业,现任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模式识别、目标检测、图像检索等。主要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近5年来参与和主持的课题有: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研究(863计划项目子项目)、时间序列预测研究(西南石油大学校级项目)、钻完井信息高速传输新系统及其峰均功率比方法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已发表研究论文7篇,其中2篇EI检索。 杨青:女,1980年5月生,副教授,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自动化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控制理论、预测控制理论、智能油气田技术等。2007年1月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获博士学位,2007-2009年在英国Heriot-Watt University石油工程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2016赴美国交流访学。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发表论文累计30余篇。 张承乾: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天津大学,获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博士。现就职于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信息处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多项省部级军工项目,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韩璐:女,1984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12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从事电气自动化、先进控制、智能电网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切换系统理论、智能优化算法、微电网协调优化控制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一项,在相关领域公开发表SCI、EI论文数十篇。 程吉祥,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2008年、2011年、2015年分别获得西南交通大学自动化学士学位、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电气工程博士学位,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访问交流。目前为智能系统与智能计算团队负责人,从事进化计算、进化多目标优化、图像处理等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校合作科研项目等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在TEVC、Information Science、Signal Processing等领域重要刊物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并担任TEVC、IN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邮箱:chengjixiang0106@126.com,电话:15528018207。 马婷:女,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她于2009年获得了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学士学位,并于2015年在获得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大学通信工程的博士学位。她目前的研究涉及通信网络安全、图像处理等研究。曾获荣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邮箱:mating@swpu.edu.cn 李亚鑫: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成都市新都区“青年岗位能手”,新都区青年联合会委员,西南石油大学水下仿生机器人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201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2013年取得电子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16年获得日本国立香川大学智能机械系统(机器人方向)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水下机器人及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工作,研发的波动鳍推进水下仿生机器人及六足水陆两栖仿生机器人为目前仿生水下机器人领域独创性研究方向。拥有电子、通信、控制及机械等相关领域的教研工作经历。现已成功研发的多款水下仿生机器人,均已完成了理论验证、仿真分析、样机制造以及性能测试等内容的研究过程,推动了仿生水下机器人在结构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发展。先后获批四川省人社厅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共发表SCI,EI论文数十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联系方式:171570744@qq.com Tel:+86-17381545140 王宇: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西南石油大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01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2013年取得西安交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16年获得日本国立香川大学智能机械系统专攻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血管介入手术远程操控机器人、虚拟与现实系统及视触觉力反馈技术的研究工作,研发的基于介入医生行为数据的虚拟力/触觉引导训练系统,为目前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前沿热点方向。其研究内容的医学应用背景是导管机器人在远程医疗操作手术中的应用。主持设计了一款新型医疗导管机器人,并完成了血管介入手术VR环境的搭建工作,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基于患者医学影像数据的血管模型及导管模型的构建;基于VR手术场景的分级式安全操作策略的研究,以及触觉感知及其导管操作硬件平台的开发,该项内容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共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EI收录论文1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联系方式:726829823@qq.com Tel:+86-17381545590 李平原:男,博士(后),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获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涉及国际热核聚变ITER重大专项等研究工作,截止目前以第一作者已在《Supercond. Sci. Technol.》、《IEEE Trans Appl. Supercond.》等国际期刊公开发表多篇SCI学术论文,已获授权专利3项。同时,主持一项陕西省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和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702266)研究。目前,主要从事超导及新能源应用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邮箱:201899010007@swpu.edu.cn。 任诚:教育经历:1999/09-2003/07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09-2006/06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2013/09-2018/12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2019/06-至今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工作经历:2006/06-至今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优化理论与算法、网络资源规划、智慧网络相关理论等。科研概况:研究主要集中于智慧网络相关理论研究,网络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等领域,发表多篇SCI论文。主持了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两项,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王艳:女,1986年7月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2012年12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精度时频检测与控制技术,包括频率源相位噪声模型和控制技术、频率源的温度补偿新机理等。近年来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两项,并在相关研究领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邱存勇: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生导师,2013年获取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主要从事模式识别、模糊控制、智能电网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持校级启航科研项目一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李忠兵:201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工程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图像处理、精密仪器及现代信号处理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数篇,其中两篇SCI收录。目前承担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及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各一项。 段昶:男,1979年10月生,讲师,硕士生导师。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现就职与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从事图像处理、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工作。发表论文数十篇,SCI论文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现有科研经费50万,主要涉及大熊猫行为分析、航空发动机关键指标图像检测、卫星行为分析等相关方面的应用,欢迎对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同学报考。联系方式:pertinax@163.com QQ:2763327393 常永鑫:男,1984年9生,博士,硕士生导师。2015年6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现代工业智能检测等方向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背景下多目标的定位、识别与跟踪、低空背景下弱小目标的反制与跟踪等。近年来参与国家项目1项,主持校级项目1项,主研校级项目1项,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7项。邮箱:cyongxin@126.com 李志丹:女,博士,硕士生导师。2015年12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主要从事于数字图像处理(尤其是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稀疏表示,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累计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和Signal Processing以及国内一级学报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4项。目前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1项)。邮箱:dan.807@163.com,电话:15528398827。 李茜(1988),女,博士,讲师。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后在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进行硕博连读,并取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新能源并网运行技术、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技术以及电气设备智能监测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同时也承担和参与了多项中海油、中石油以及国家电网等企业的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和参与人的身份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联系邮箱:swpuliqian@163.com。 杨威:男,博士,硕士生导师,IEEE会员。2008年进入四川大学本硕博连读,于2018年获得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主动配电网、综合能源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15年曾赴英国巴斯大学进行相关领域的交流研究。当前主持项目包括:四川省科技厅项目“面向天然气管网压力能互补消纳的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站协同规划研究”、西南石油大学科研“启航计划”项目“基于多代理技术的电动汽车规模演化分析及其优化充电策略研究”。作为主研参与了10余项纵横向科技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电网公司及石油公司的科技项目。先后在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systems、电网技术等SCI/EI学术期刊发表10余篇高水平论文。邮箱:yangwei_scu@126.com,电话:15008416681 陆金波:讲师。2016年6月博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同年7月进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7月博士后出站,并进入西南石油大学自动化专业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自2004年4月硕士毕业于燕山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以来,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工作和学习。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智能感知与智能控制系统、非线性系统控制方法等方面研究,主持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企业科研项目等共十余项,项目总金额过千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12篇,申请专利12项,国防科技报告3篇。邮箱:Lu-jinbo@qq.com 于涛:男,1988年生,工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系统工程专委会委员,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控制及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实验室”核心成员。主要从事控制科学在油气工业控制系统以及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2018年12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和参研各类纵/横向项目十余项,所参与的大规模油气集输SCADA系统安全主动防御技术以及面向能源石化行业的自主智能系统等课题已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相关单位联合攻关和部署实施。发表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国际期刊以及IFAC World Congress国际会议等控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论文,并长期担任多个SCI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审稿人。欢迎联系:497871217@qq.com 曲广龙:男,博士,硕士生导师,IEEE会员。2012年于四川大学进行硕博连读培养,2015年获得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9年在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担任电气工程师,期间负责了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如500kV白泉变电站投运验收、500kV谭家湾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等。长期从事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主动配电网、综合能源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主研曾参与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电能质量监测信息智能检索关键技术研究;863计划课题:主动配电网的间歇式能源消纳及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重点科技项目:电能质量信息智能检索引擎技术开发等。共发表EI/CSCD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联系方式:13402825881,qgl_1988@qq.com 岳碧波:汉族,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信号处理(地球物理勘探方向)、目标检测与跟踪、航空监视与通信等方向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4件。邮箱: yue_bibo@163.com 王慧:女,2019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信道编码、无线协作网络、存储辅助通信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研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多项校企合作项目,现主持校级启航科研项目一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文章数篇,其中两篇是SCI 2区论文,还担任SCI期刊的审稿人。联系方式:wanghui_07@126.com 刘红岐(地科院),教授。2004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测井地质、随钻地质导向钻井和随钻测井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软件著作权15项。申报国际专利2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及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各1次。到目前为止,参与完成了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项,省部级项目6项,油田合作项目60多项。发表学术文章50多篇,SCI收录3篇。出版外文专著1部(Springer Press),中文专著2部(科学出版社),教材3部(石油工业出版社)。其研究方向涉及地球物理理论、实验测试与应用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学习、机器人研发等。其研究生多次获得互联网+大赛银奖、铜奖,获得全国大学生测井技能大赛一等奖、研究生组特等奖等若干奖项。 |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控制工程(专业学位)介绍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控制工程主要应用控制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智能自动化系统。2010年获得“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目前该学科下设智能检测与信息融合,复杂系统过程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传动与电气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五个学科方向。该学科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主要目的,始终坚持多学科交叉、自主创新的学科建设内涵。本学科依托学校油气工程特色,是控制工程领域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多家企业建立有校外实践实训基地,
拥有一大批技术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本学科硕士毕业生大多进入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和外资公司工作。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目前该学科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气传动与控制五个学科方向。本学科点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包括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长期以来,本学科结合学校特色,大力开展油气田工程装备控制系统技术,数字化油井技术,特殊实验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传感器及自动控制技术及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相关研究。本学科建有“测控技术与自动化”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拥有一大批技术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毕业生大多进入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和外资公司工作。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学科建设介绍
一、学位点建设学院目前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1个专业学位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工程。
二、专业建设
学院拥有四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省级特色专业),自动化(校级品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电工与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8项。拥有校级教学团队1个。
三、学术队伍建设
学院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校师德标兵1人,校职业道德模范1人,校优秀教师6人,校优秀青年教师3人。聘有客座教授3人。
学院目前拥有测控技术与自动化实验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信息与控制工程校级研究所。拥有省教育厅创新团队1个。
四、科技创新情况
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国家“863”、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横向协作课题等在内的各种科研项目20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出版专著4部,85篇论文被SCI、EI、ISTP检索。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的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8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共22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17人,拥有博士学位的24人,拥有硕士学位的2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校师德标兵1人,校职业道德模范1人,校优秀教师6人,校优秀青年教师3人。聘有客座教授3人。近4年来,教师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4项,校级教改、教研项目19项,获得校级教学奖励50余项,全国性教学奖励10余项。学院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4项(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6篇,授权专利(著作权)6件。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的联系方式办公室教研室名称 | 地点 | 电话 |
学院办公室 | 明理楼A425 | 028—83037557 |
党委书记办公室 | 明理楼A422 | 028—83037550 |
院长办公室 | 明理楼A426 | 028—83037551 |
党委副书记办公室 | 明理楼A419 | 028—83037552 |
副院长办公室 | 明理楼A424 | 028—83037553 |
辅导员办公室 | 明理楼A413 |
028— 83037554、8303755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 | 明理楼A406 | 028—83037564 |
自动化教研室 | 明理楼A408 | 028—83037565 |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 明理楼A405 | 028—83037566 |
通信工程教研室 | 明理楼A409 | 028—83037567 |
电工电子学教研室 | 明理楼A404 | 028—83037568 |
电工与电气信息实验教学中心 | 明理楼A208 | 028—83037571 |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的介绍
电气信息学院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工业自动化系,2001年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再次更名为电气信息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是西南石油大学的骨干学院之一,肩负着我校面向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及石油、电力等行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使命,是四川省控制工程、电气、电子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有4个专业教研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自动化教研室、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1个技术基础教研室——电工电子学教研室,现有教职工8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共22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17人,拥有博士学位的24人,拥有硕士学位的2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校师德标兵1人,校职业道德模范1人,校优秀教师6人,校优秀青年教师3人。聘有客座教授3人。近4年来,教师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4项,校级教改、教研项目19项,获得校级教学奖励50余项,全国性教学奖励10余项。学院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4项(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6篇,授权专利(著作权)6件。
学院拥有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测控技术与自动化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与电气信息实验中心。拥有各类教学及科研仪器设备三千余台(套),总价值约三千万元。与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中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青峰岭电厂等20余家企业联合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
学院共开设本科生课程160余门、研究生课程10余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校精品课程3门,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出版《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等教材9部。
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1个专业学位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控制工程,拥有4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四川省特色专业,自动化专业为校品牌专业。每年在校本科学生人数2254人,研究生在校人数122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活动,近几年,我院学生科技创新以及学科竞赛捷报频传,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四川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竞赛中共获327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013年获得45项,其中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5项;2014年获得45项,其中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2015年获得59项,其中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7项;2016年获得58项,其中全国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6项;2017年获得53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2018年已获得各类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10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省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8项。此外还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4项,优秀组织奖1项。学生的学科竞赛获奖提前两年完成学校下达的聘期任务(2014年-2017年聘期学生学科竞赛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00项)。
学院学生工作两次排名全校第一,获“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院团委先后8次获校“五四红旗团委(团总支)”荣誉称号。一名辅导员获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全国优秀奖、西部赛区一等奖、四川省二等奖、校一等奖,一名辅导员被评为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名辅导员被评为成都市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学院已在油气智能测控系统和油气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在井下智能检测装置设计制造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在计算机仿真及模拟技术、数据采集与控制技术、数字化油井技术、特殊环境下的测试技术、特殊实验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DSP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和实力,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正在形成的研究方向有:分布式控制系统研究、电机调速控制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电能质量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图像信号处理技术、基于微电子技术的新型传感器研究等。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国家“863”、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横向协作课题等在内的各种科研项目20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出版专著4部,85篇论文被SCI、EI、ISTP检索。
热忱欢迎国内外相关机构与我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电气信息学院联系方式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电气信息学院联系方式: 汪老师 028-83037555 明理楼A423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