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课资料
苏州大学 | 优惠价 | 原价 | 选择 |
---|---|---|---|
苏州大学836半导体物理或集成电路设计原理考研资料 | ¥57 | ¥80 | |
苏州大学837信号系统与数字逻辑考研真题资料全套 | ¥280 | ¥560 | |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
95%的同学还阅读了:[苏州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苏州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苏州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苏州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苏州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苏州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苏州大学考研难吗]
[苏州大学研究生院]
[苏州大学考研群]
[苏州大学研究生学费]
[苏州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历年汇总)]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电子信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苏州大学保研: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2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为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间的交流活动,激发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热情,吸引和选拔对“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浓厚兴趣和发展潜力的优秀本科生进入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深造,我院将举行2019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报名同学可关注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网站了解科研团队相关信息:http://dzxx.suda.edu.cn/KeYanTuanDui.html。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6月30日
报到时间:2019年7月8日
活动时间:2019年7月8日至7月12日
二、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品学兼优,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热爱电子事业,具有浓厚的科学研究兴趣,有较强的或潜在的研究能力
3、通信、电信、信息、微电子、电科等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大三学生
4、能够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者“985”或’211”重点高校学生对有出色科研成果的申请者成绩可适当放宽英语四级成绩优秀,英语六级过者。
三、报名方法
1、填写《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19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
2、本科阶段成绩单与总评成绩排名证明(由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加盖公章)
3、两封副教授以上授课老师推荐信(详见《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19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专家推荐表》
4、英语四、六级成绩单或其它体现英语水平的证明复印件一份
5、其他材料,包括:获奖证书、学术论文首页、或其他研究成果等复印件要求申请材料同时提供电子版和纸质版。电子版申请材料要求将材料扫描件(务做成一个PDF)发电子邮件至邮箱:xwguo@suda.edu.cn。纸质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签字盖章后,寄至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请在信封上注明“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19年暑期夏令营报名申请”。为保证材料能够顺利到达,请务选择中国邮政EMS邮寄或顺丰快递)。
通信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苏州大学本部电子信息学院
邮政编码:215021
收 信 人:郭晓雯老师
联系电话:0512-67871161
材料寄送截止日期为2019年6月30日(以寄出邮戳为准)。
特别提醒:如被录取为夏令营员,请自觉保证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夏令营组委会将对材料进行复合,如材料有不实,将取消录取资格。
四、选拔及录取
根据学生申请材料,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和选拔,确定营员名单,录取学生名单可于2019年6月底在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网页(http://dzxx.suda.edu.cn/)公布并以电子邮件方式直接通知本人。未被录取者不再另行通知。
本次夏令营拟招收20人左右的营员。
五、夏令营安排
夏令营期间以专家讲座、参观和课题组开放日等活动为主,在夏令营最后阶段将综合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专家组面试考核情况及入营表现进行综合考核,选拔优秀营员并给予表彰。具体日程另行通知。
优秀营员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时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若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外推资格,符合我院推免生招生要求,并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根据本人志愿,即可优先录取
2、若未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参加2020年全国统考、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达到我院公布的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单科分数)标准后,可优先录取。
六、夏令营费用
1、本次夏令营活动不收取营员任何费用
2、对于最终录取为我院2020级研究生的同学,由我院报销学生的学校所在地至苏州往返火车票(高铁二等座以下)及苏州住宿的费用营员餐费自理
3、夏令营期间为营员购买人身意外险,因个人行为导致的意外事故而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及学员本人承担。
七、本简章由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负责解释。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学科概况
电子信息学院学科建设概况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General Situation of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电子信息学院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完整的培养体系。
拥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
本科专业中,通信工程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及省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为省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及校特色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
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了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电子科学技术一级硕士点包含了: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等4个二级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包含了:信号与信息处理和通信与信息系统2个二级硕士点。另外,学院还自设了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工程交叉学科硕士点。
学院还建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院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建成了信号与信息处理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及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并于2014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建有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生物医学电子技术”、“射频与微波毫米波”2个苏州市高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并与214兵器工业研究所合作建设了“江苏省ME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力地保障了从本科到博士人才的培养及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几年,学院适应学校人才强校的理念,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三年中,引进了6位特聘教授,其中,中组部“QR”专家1人,“青年千人”专家2人,青年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优青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省双创人才3人,江苏省杰青1人。现有专业老师8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近40人。有讲座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13人,外聘院士3人,兼职教授20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正在形成,成为学科建设的强大支撑。
学院以高层次人才领衔,成立了9个研究机构:
光网络技术研究中心、
射频与无线通信研究所、
语音与图像技术研究所、
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系统研究所、
微纳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ASIC芯片设计与集成系统研究所、
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研究所、
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
生物医学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
依托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研究团队的建设,学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近几年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装备项目、国防装备项目等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平科研项目,2013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1 项,青年973首席科学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国防军工科技项目3项,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双创项目2项。2013年纵向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2014年科研经费将超过2000万元。几年中,在信息学科领域学术期刊: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 of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
IEEE Tra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ACM Trans. on Networking,
IEEE Trans. on Electron Devices,
IEEE/OSA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
IEEE/OS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IEEE Systems Journal,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J. Opt. Soc. Am. A, PLoS One, Nucleic Acids Research, BMC Systems Biology,Bioinformatics,Circulation Research, Quantum Inf Process, 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Physica A 等发表论文300多篇,授权、申请发明专利 36项。学院教师先后2次作为客座编辑(Guest Editor)主办IEEE JSAC专刊,并出任IEEE/OSA JOCN等SCI期刊的副编辑及编委,1位教授任BMC Research Notes的编辑。组织承办国际学术会议5次。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简介
2017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7-09-12 人气:607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苏州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苏州大学校特色专业及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依托电子科学技术一级硕士点、集成电路设计工程专业硕士点、江苏省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ME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研究所等,以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作为主要学科发展方向,通过外部引进与自身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缘广泛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了设备齐全的专业基础实验室,包括半导体器件分析实验室、EDA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电路与信号系统实验室等;建成了半导体器件测试与分析、集成电路设计、电路与系统等一批反映现代微电子技术发展所需专业实验室;与企业共建苏州大学-华芯微电子、苏州大学-Cadence OrCAD等校企联合实验室;与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苏州敏芯微电子、AMD、银河电子有限公司等一批公司组建了苏州大学EE校企联盟,为培养高水平的微电子专业人才提供了保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掌握扎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跟踪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具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及团队精神、能在半导体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等技术领域从事相关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具体为:
1.具备社会责任感,恪守伦理准则,遵守职业道德;
2.具备创新实践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3.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4.具备解决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应对多变的技术挑战;
5.具备工程素养和国际视野,能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三、基本培养规格
(一)政治思想和德育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智育方面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模拟与数字电路、半导体物理及固体物理基础、半导体器件物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微电子封装与测试,熟练掌握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受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相关领域从事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的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针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工程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使用工业标准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选择并合理使用相关的软硬件设计与仿真平台,具备选择和使用现代电子仪器设备的能力,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微电子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微电子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统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自我完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VLSI Technology、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物理及固体物理基础、光电子技术、VLSI设计基础、工艺模拟与器件模拟、基于FPGA的系统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
2.学位课程
高等数学(一)(上)、电路分析、普通物理学(二)(上)、模拟电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工艺模拟与器件模拟、半导体物理及固体物理基础、半导体器件物理、VLSI Technology、VLSI设计基础
五、主要实践环节
电子技术基础实践,微电子项目设计,金工实习,工艺模拟与器件模拟,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简介
2017级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7-09-12 人气:378
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信息工程专业是苏州大学较早设立的工科专业之一,以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复合型人才为目标,2012年被确定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本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点以及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坚实的学科建设基础。本专业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学和实验支撑师资队伍,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11人,其中973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一人,一个江苏省创新团队。本专业具有教育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苏州大学—美国德州仪器DSP联合实验室”、“苏州大学—美国赛灵思多媒体创新实验室”等国内一流教学实验条件,并充分利用驻地产业聚集优势,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学以致用。本专业学生具有大学生创新计划、电子设计竞赛、莙政学者等多方面的专业学术研究和科研竞赛活动的途径。近3年来,本专业的学生高考第一志愿符合率、就业率一直位于全校前列。成为我校有一定影响力胡工科品牌专业之一,也成为省内有一定特色的重点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素质优秀、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信息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具有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技术、信息系统等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电子信息设备与系统软件、硬件开发、测试维护,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与优化,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信号处理系统设计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具体为:
1.具备社会责任感,恪守伦理准则,遵守职业道德;
2.具备创新实践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3.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4.具备解决电子信息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应对多变的技术挑战;
5.具备工程素养和国际视野,能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三、基本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政治思想和德育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智育方面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网络等知识,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在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信息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的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针对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信息处理模块与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使用信息技术工具,选择并合理使用相关的软硬件设计与仿真平台,具备选择和使用现代电子仪器设备的能力,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信息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自我完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信号与系统、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多媒体处理技术(含实验)、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分析、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模拟电路、信息系统综合实验、电子线路CAD
2.学位课程
高等数学(一)(上),普通物理(二)(上),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处理技术(含实验),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电子线路实验。
五、主要实践环节
电子技术基础实践、微机应用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实践、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简介
2019级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9-10-25 人气:427
2019级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类介绍
电子信息类是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以信息采集处理和电路设计人才为培养方向的本科专业,在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方向的基础上,扩展了生物信息处理、医学影像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深度学习等热点研究领域。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江苏省MEMS工程中心,主要涉及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及各类集成系统等领域,形成了以片上系统设计为主的专业特色。通信工程专业2001年就被苏州大学确定为首批特色专业,也是首批确认的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2016年成为苏州大学首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主要涉及领域有无线通信、光通信以及多媒体通信。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数理、工程基础知识,具有通信理论、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及团队精神,能在通信设备与系统软件、硬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通信网络建设、管理与优化,以及射频(RF)工程、电磁兼容(EMC)等领域从事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具体为:
1.具备社会责任感,恪守伦理准则,遵守职业道德;
2.具备创新实践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3.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4.具备解决电子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应对技术前沿研究和多变的技术挑战;
5.具备工程素养和国际视野,能从事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三、基本培养规格与毕业要求
(1)政治思想和德育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2)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3)智育方面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技术基础、通信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网络等知识,熟练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在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通信专业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通信专业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的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针对通信专业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通信模块与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专业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通信专业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使用信息技术工具;选择并合理使用相关的软硬件设计与仿真平台,理解其局限性;具备选择和使用现代电子仪器设备的能力,并能将其用于复杂工程实践中。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通信专业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通信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够就通信专业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自我完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含实验)、通信原理、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电子线路实验、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微波技术与天线(含实验)、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
2.学位课程
高等数学(一)(上),普通物理(二)(上),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含实验)。
五、主要实践环节
电子工艺实训,微机应用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实践,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六、学分要求和学位授予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普通型
卓越工程师型
学分
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
10
10
新生研讨课程
≤4
≤4
公共基础课程
66
66
大类基础课程
大类基础课程
28.5
28.5
专业教学课程(含实践环节)
专业必修课程
42.5
46.5
专业选修课程
9
5
开放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课程
≤2
4
≤2
4
跨专业选修课程
总学分
160
160
本专业学制4年;允许学习年限为3~6年。在允许学习年限内,学生必须修满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毕业,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经申请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大类专业、专业方向分流机制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施“1+3”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不分专业,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培养,第二学期根据学生本人的专业意愿、学院的教学资源、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分流,第三学期进入分流后的专业学习。
八、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分要求
学生须获得不低于120学分,方可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简介
2019级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9-10-25 人气:577
2019级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类介绍
电子信息类是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以信息采集处理和电路设计人才为培养方向的本科专业,在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方向的基础上,扩展了生物信息处理、医学影像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深度学习等热点研究领域。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江苏省MEMS工程中心,主要涉及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及各类集成系统等领域,形成了以片上系统设计为主的专业特色。通信工程专业2001年就被苏州大学确定为首批特色专业,也是首批确认的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2016年成为苏州大学首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主要涉及领域有无线通信、光通信以及多媒体通信。
二、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行业高级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仪器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体表现在:
1.具备社会责任感,恪守伦理准则,遵守职业道德;
2.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3.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4.具备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应对前沿技术快速发展和多变的技术挑战;
5.具备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能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三、基本培养规格与毕业要求
(1)政治思想和德育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2)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3)智育方面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网络等知识,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和电子仪器设备、通信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的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或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潜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
1.专业核心课程
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模拟电路、电路分析、电子系统设计(含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及微传感基础。
2.学位课程
高等数学(一)(上),普通物理(二)(上),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及微传感基础,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电子线路实验。
五、主要实践环节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工艺实训,微机应用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电子系统设计(含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六、学分要求和学位授予
电子信息工程: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
10
新生研讨课程
≤4
公共基础课程
66
大类基础课程
大类基础课程
28.5
专业教学课程
(含实践环节)
专业必修课程
41
专业选修课程
10.5
开放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课程
≤2
4
跨专业选修课程
总学分
160
本专业学制4年;允许学习年限为3~6年。在允许学习年限内,学生必须修满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毕业,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经申请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大类专业、专业方向分流机制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施“1+3”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不分专业,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培养,第二学期根据学生本人的专业意愿、学院的教学资源、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分流,第三学期进入分流后的专业学习。
八、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分要求
学生须获得不低于120学分,方可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师资
现有在职教职工116人,其中:“973青年科学家”1人、国家“优青”2人,江苏省“杰青”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专家2名、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0多人,教授20人,副教授48人,有专任教师9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9%,另有外聘院士3人,讲座教授7人,兼职教授10多人。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联系方式
苏州市十梓街1号(215006) 电话(传真): 0512-67871211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简介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前身为苏州大学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始建于1987年。伴随着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学院迅速壮大,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培养体系,亦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学院覆盖两个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被列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和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1个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院现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等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被列为“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通信工程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2015年通信工程专业被列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培育点, 2016年通信工程参加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学校第一个通过专业认证的工科专业。2018年通信工程获批苏州大学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和富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君骅先生为学院名誉院长。现有教职员工116人,其中专任教师91人,教授20人(含特聘教授6人,全职外籍教授1人)、副教授48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9%。拥有“973青年科学家”1人,国家“优青”2人,江苏省“杰青”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专家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拥有IEEE Fellow和IEEE Distinguished Lecturer各1人;另有外聘院士3人,讲座教授6人,兼职教授10余人。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0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500余人。
学院拥有两万多平方米的电子信息楼作为教学实验和科研的场所,并拥有江苏省新型光纤技术与通信网络工程研究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和生物医学电子技术、射频与微波毫米波、先进光通信网络技术三个苏州市重点实验室,与214研究所共建江苏省ME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光网络与通信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有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微纳电子等相关领域的多个科研机构,在芯片设计、电路与系统设计、通信网络设计以及生物医学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学院建有光纤通信、数字通信、无线通信辐射测试、电子测量、嵌入式教学实验系统、电子设计自动化、数字信号处理DSP、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半导体器件分析等专业实验室。
为使学生及时掌握电子信息技术最新的专业知识,学院与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和测试中心,与近20家中外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2002年5月,在苏州市大力支持下,由工业园区管委会发起,联合10多家国际著名通信电子信息企业,成立了苏州大学IT企业指导委员会,为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2011年12月,联合苏州市电子学会,成立了包括AMD、三星电子、康普、科沃斯机器人等国内外50余家企业组成的苏州大学EE校企合作联盟,共同探索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近几年承担了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含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项目)、“973”、“863”项目、总装备部科研课题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平科研项目,并在光网络与通信、无线通信、语音信号处理、图象处理、智能化仪器、生物医学信息处理、微纳传感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射频与微波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近年来获得包括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排第一)、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第一)等省部级奖项6项。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先后获得了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省卓越工程师计划、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项目。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活动。近几年,共有3人次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多人次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和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江苏省TI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英语竞赛、全国数学竞赛等大赛中屡获大奖, 2015年、2017年、2019年获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5项,多个班级被授予省或全国的先进班集体光荣称号。学院还积极承办高层次的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近年来,我院研究生、本科生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在全校一直位居前列,因所设专业都十分热门,培养的专业人才综合素质高,毕业生普遍得到社会的欢迎,一次性就业率和就业平均年薪在我校各专业中也名列前茅。
学院积极向包括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兄弟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推荐免试研究生,且考取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中科大、东大、电子科大等“985”高校以及出国深造的学生也逐年增多。学院还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平台。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学科建设简介
电子信息学院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完整的培养体系。
拥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
本科专业中,通信工程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及省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为省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及校特色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
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了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电子科学技术一级硕士点包含了: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等4个二级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包含了:信号与信息处理和通信与信息系统2个二级硕士点。另外,学院还自设了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工程交叉学科硕士点。
学院还建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院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建成了信号与信息处理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及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并于2014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建有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生物医学电子技术”、“射频与微波毫米波”2个苏州市高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并与214兵器工业研究所合作建设了“江苏省ME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力地保障了从本科到博士人才的培养及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几年,学院适应学校人才强校的理念,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三年中,引进了6位特聘教授,其中,中组部“QR”专家1人,“青年千人”专家2人,青年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优青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省双创人才3人,江苏省杰青1人。现有专业老师8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近40人。有讲座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13人,外聘院士3人,兼职教授20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正在形成,成为学科建设的强大支撑。
学院以高层次人才领衔,成立了9个研究机构:
光网络技术研究中心、
射频与无线通信研究所、
语音与图像技术研究所、
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系统研究所、
微纳传感技术研究中心、
ASIC芯片设计与集成系统研究所、
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研究所、
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
生物医学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
依托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研究团队的建设,学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近几年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装备项目、国防装备项目等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平科研项目,2013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1 项,青年973首席科学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国防军工科技项目3项,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双创项目2项。2013年纵向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2014年科研经费将超过2000万元。几年中,在信息学科领域学术期刊: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 of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
IEEE Tra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ACM Trans. on Networking,
IEEE Trans. on Electron Devices,
IEEE/OSA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
IEEE/OS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IEEE Systems Journal,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J. Opt. Soc. Am. A, PLoS One, Nucleic Acids Research, BMC Systems Biology,Bioinformatics,Circulation Research, Quantum Inf Process, 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Physica A 等发表论文300多篇,授权、申请发明专利 36项。学院教师先后2次作为客座编辑(Guest Editor)主办IEEE JSAC专刊,并出任IEEE/OSA JOCN等SCI期刊的副编辑及编委,1位教授任BMC Research Notes的编辑。组织承办国际学术会议5次。
添加苏州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苏州大学考研分数线、苏州大学报录比、苏州大学考研群、苏州大学学姐、苏州大学考研真题、苏州大学专业目录、苏州大学排名、苏州大学保研、苏州大学公众号、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苏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