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上海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上海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上海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上海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学院 专业 统考报考人数 推免生 合计报考人数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路与系统(080902) 46 3 49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29 1 30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481 23 504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115 6 121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 15 0 15
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 397 2 399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学的信息,请关注上海大学考研网。
►研究领域
  视频编解码与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数字电视,视频云计算

  ►学术经历
  现为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党委委员
  曾任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曾任郑州工业大计算机辅助工程系   教授  副系主任
  200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
  中国AVS产业联盟  理事长;
  全国音视频、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司视听专家委员
  中国电子視像行业协会  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数字电视》杂志社 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上海开源软件专业  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上海市嵌入式系统与软件联盟  专家组 副组长,

  ►荣誉称号
  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
  上海市劳动模范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郑州市新长征突击手
  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中国彩电行业杰出贡献专家
  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主要科研项目
  1.高清AVS编转码器一体机,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 主持
  2.基于DTMB、AVS和DRA的数字电视示范系统建设,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招标项目,主持
  3.数字电视SoC芯片开发,2009年核高基重大专项,参与
  4.基于自主嵌入式系统应用的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研发及产业,2008年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参与
  5.基于AVS标准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发,2007年上海市信息委重大项目,主持
  6.AVS高清晰度编码器和转码器开发,2007年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主持
  7.基于AVS标准的编码器、转码器的研发及产业化,2006年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主持
  8.支持数字多媒体电视的便携式终端,2006年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招标项目,主持
  9.高密度光盘应用示范系统,2002年863项目,参与
  10.数字视音频开发平台,2001年国家经贸委和上海市经委,主持

  ►主要文章
  1. Usage of MPEG-2 to AVS transcoder in IPTV system,8th Pacific-Rim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pp.65-70, HongKong, Dec. 2007,China
  2. Parallel Interactive Ray-Space Rendering Approach and Implementation,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t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Apr.2009,China
  3. 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的H.264/AVC帧内预测编码模式快速选择算法,《自动化学报》, 2006.7
  4. Realization of an AVS-Based Satellite Digital Video System,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5.11
  5. Mpeg-2 到AVS视频转码器的实现,计算机工程,2005. 10
  6. 电视接收机的结构-“机道分离, 世界宽带网络,,2005.7

  ►主要专利
  1.非均匀多层次六边形格点整象素运动搜索方法 发明 ZL03106553.8
  2.可随机访问数据流的封装方法及其对应的数据恢复方法 发明 ZL 03151460.X
  3.一种可随机访问数据流的组织方法及其对应的解码方法 发明 ZL 2003 1 0107985.X
  4.一种可随机访问数据流的组织方法及其对应的解码方法 PCT  PCT/CN2004/001062
  5.一种帧场自适应检测方法 发明 ZL200510029526.3
  6.一种码率控制方法 发明 ZL200510110106.8
  7.码流转换中编码速度和视频的自适应联合控制方法 发明 ZL200510110105.3
  8.一种数字电视接收机及其信号传递方法 PCT  PCT/CN2005/002228
  9.数字电视机道分离通用解调装置 实用新型 ZL200520047858.X
  10.MPEG-2视频到AVS 1.0版本视频的实时转码器软件  软件登记 2006SR01468
  11.融合多参考帧选择和运动估计的快速帧间模式判决方法 发明 IPI06240
  12.一种基于双缓存的Zig-Zag扫描装置及方法 发明 CN08030.1

  ►研究生培养
  已经指导的博士后:赵海武、滕国伟、安博文
  已经和正在指导的博士生:沈利权、王贺、范涛
  已经和正在指导的硕士生:李东兵、付艳娟、王小根、陈佳佳

  ►联系方式
  办公室:延长校区行健楼1000,312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160信箱
  邮政编码:200072
  电话:021-56331196
  电子邮件:wanggz@shu.edu.cn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学的信息,请关注上海大学考研网。
►研究方向
  社会网络、网络空间安全与椭圆曲线密码学、量子计算密码、互联网金融。

  ►教育经历
  1995~1999,上海同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8~1995,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4年5月。进入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
  (其中2008年9月入选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在武汉大学进修。)
  目前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等研究工作。先后得到科技部产业联盟计划、市科委和市经信委、总装等项目支持。研究领域涉及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ECC安全曲线、轻量级密码与无线传感网安全、社会网络、互联网金融、量子计算密码等。部分指标超过美国NIST。
  1999年7月,进入某大型通信设备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后更名为网络通信研究所),参加CDMA、NGN 等大型电信网络研发工作。负责电信级IP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研制,该产品最终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获得成功应用,并列入科技部国家级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主要学术兼职和学术活动
  是中国电子学会首届信息安全专家委副主任委员、第七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第六届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委员、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IEEE 上海分会秘书长,Vice Chair of IEEE Shanghai CAS Chapter,Founder and Vice Chair of IEEE Shanghai Computer Chapter,Founder of IEEE Shanghai Communication Chapter。IEEE Spectrum (中文版)编委、《通信学报》专刊客座编委、《中国科学》等学术刊物审稿人。
  是中国电子学会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评奖专家。

  ►主要文章
  近期代表性5篇如下:
  1.具有小世界特性的低能耗无线传感器网络簇级拓扑研究[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4, 44(10): 1281-1289.
  2.基于量子Grover算法的VBLAST系统信号检测[J].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2013, 43(2): 197-203
  3.Evolutionary Cryptography Theory based Generating Method for Secure Kobtliz EC and It’s Improvement by HMM[J],《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April 2012,Vol 55(4),911-920
  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轻量级安全体系研究[J],通信学报,2012年Vol33(2),32-37.
  5.适合CBTC系统无线信道加密算法[J],通信学报,2011年Vol32(2),48-52.
  近年来,申请技术发明专利10多项,其中授权6项。

  ►联系方式
  办公室:延长校区行健楼1023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160信箱
  邮政编码:200072
  电话:021-56333241
  电子邮件:wangchao@staff.shu.edu.cn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学的信息,请关注上海大学考研网。
►教育经历
  2006-2009  博士,上海大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1989-1992  硕士,清华大学 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
  1983-1987  学士,兰州铁道学院  铁道信号专业

  ►研究方向
  无线通信技术、通信信号处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

  ►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61071109)“高速移动OFDM系统子载波干扰的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11.01.01-13.12.31)
  2、上海市教委创新基金项目(No.11YZ02)“高速移动OFDM协同系统ICI容忍消除方法研究” (11.01-12.12)

  ►近年发表的论文
  1.彭章友,刘艳艳, 张兴. STBC协同OFDM系统快速迭代ICI消除的信干比计算 [J]. 应用科学学报, 2011, 29(1): 27-32. (EI: 20111113755610)
  2. Zhangyou  Peng ,  Ping  Wang , Jie  Lin,ICI iterative cancellation method of channel’s selection in cooperative system,2009 IE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Computing,2009,Page(s): 590 – 593(EI: 20105013473853)
  3. Zhangyou Peng; Gangan Li; Haibing Wang; Qiong Wu,A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wireless CBTC system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dio, Language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ceedings, 2008 , Page(s): 443 - 448(EI: 20083911587646)
  4. Peng, Zhangyou; Fang, Yong; Wu, Qiong; Li, Gangan A combination of dynamic and static channel time algorithm for IEEE 802.15.3 MAC protocol. IET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 Sensor Networks 2007,2007 , Page(s): 889 - 892 (EI: 20091311975690)
  5. Zhangyou  Peng  Xing  Zhang   Ping  Wang  Yanyan Liu,The frequency compensation to eliminate ICI in CBTC system,2009 IE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Computing,2009,Page(s): 249 – 252(EI: 20105013473768)
  6.彭章友;林杰;刘艳艳,协同CDMA小波联合检测器,应用科学学报,2009, 27(5):463-467
  7. 彭章友,刘艳艳, 张兴. 高速移动正交频分复用协同系统子载波间干扰消除的信干比判断方法 [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6(6):608-613.
  8. PENG Zhang-you (彭章友), LIU Yan-yan (刘艳艳), ZHANG Xing (张 兴),ICI elimination of M-band Wavelet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 [J],Journal of Shang Hai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2010, 14(1): 6-11.

  ►联系方式
  办公室:上海大学延长校区行健楼430室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160信箱
  邮政编码:200072
  电话:021-56333113、56331066
  电子邮件:zypeng@mail.shu.edu.cn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学的信息,请关注上海大学考研网。
►学术经历
  1999年和2002年在天津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欧盟委员会第七研发框架(FP7)“玛丽居里”行动计划。先后在英国Brunel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法国 INRIA-IRISA从事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华为公司项目在内的10余项科研项目。目前已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IEEE Trans. IP、IEEE Trans. CSVT、IEEE Trans. MM、IEEE Trans. Broadcasting、IEEE SPL、OL、SPIC、SP、PRL、IET IP、JVCIR、MTA、OE、JEI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论文累计被引用1000 余次(Google 学术搜索),SCI 引用300 余次。出版专著1 本,授权发明专利11 项。现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和IEEE会员,担任IEEE汇刊等10余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以及ICME 2014、WIAMIS 2013、IWVP 2011、PCM 2010、ISPACS 2010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委员。曾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1)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2011)。

  ►研究兴趣
  图像/视频分割、视觉显著性模型、对象分割/检测/跟踪、视频编码、图像/视频缩放、流媒体传输、多媒体通信系统。

  ►本科生课程
  信号与系统A(1)
  信号与系统A(2)
  数字图象压缩编码与多媒体通信

  ►研究生课程
  多媒体信息处理与编码
  信息新技术讲座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上海市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83号信箱      邮编:200444
  办公室: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校区翔英大楼T901室   电话:021-66137270
  电子邮件:liuzhi AT staff.shu.edu.cn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学的信息,请关注上海大学考研网。
►研究方向
  超声检测,声信号处理,CT成像, 结构健康监测

  ►学术经历
  2002-迄今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9-2002  同济大学声学所声学专业  理学博士
  1996-1999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工学硕士

  ►讲授课程
  信号与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信息新技术讲座

  ►科研项目
  1.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板类结构非对称缺陷的超声兰姆波衍射层析成像方法研究”(2013-2016)
  2.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合材料缺陷的压电-光纤混合传感器兰姆波检测方法研究”(2011-2013)
  3.  主持 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声/光混合超声兰姆波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2011-2013)
  4.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导波理论的管道缺陷层析成像研究”(2009-2011)
  5.  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综合波场信息的超声兰姆波层析成像方法研究”(2006-2008)

  ►著作
  张海燕,他得安,刘镇清. 层状各向异性复合板中的兰姆波.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代表论文
  1.张海燕,毛成涛,于建波,冯国瑞,马世伟. 概率损伤成像在兰姆波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失效分析与预防,2012,7(3):158-161,166
  2.张海燕,于建波,陈先华. 管道结构中的类兰姆波层析成像,声学学报,2012,37(1):81-90
  3.Zhang Haiyan,Yu Jianbo.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parametric selection for exciting a single mode from multiple modes of Lamb waves. Chin. Phys. B, 2011,20(9): 094301
  4.张海燕,曹亚萍,于建波,陈先华.采用单个压电传感器的单模式兰姆波激发频率的选择.物理学报,2011,60(11):114301
  5.Zhang Haiyan,Yu Jianbo, Chen Xianhua. An analysis for effect factors of ultrasonic guided wave tomography i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dvanced Material Research,  2011,282-283: 574-578
  6.Zhang Haiyan,Yu Jianbo, Chen Xianhua. Signal enhancement of ultrasonic guided waves using time reversal technique, Advanced Material Research, 2011,282-283: 589-592
  7.Zhang Haiyan,Yu Jianbo, Chen Xianhua. Guided waves tomography and image fusion for damage identification in pipe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94-96: 1585-1589
  8.Zhang Haiyan,Yu Jianbo, Chen Xianhua. Guided waves tomography using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mproved by genetic algorithm.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1, 94-96: 1607-1610
  9.张海燕,孙修立,曹亚萍,陈先华,于建波.基于时间反转理论的聚焦Lamb波结构损伤成像,物理学报,2010,59,10:7111-7119
  10.Zhang H Y,Cao Y P,Sun X L,Chen X H,Yu J B. A time reversal damage imaging method for structure health monitoring using Lamb waves, Chinese Phys.B, 2010,19(11):114301
  11.Zhang H Y,Chen X H, Cao Y P, Yu J B. Focusing of time reversal Lamb wave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tructural health, Chin. Phys. Lett., 2010, 27(10): 104301
  12.张海燕,于建波,孙修立,陈先华,曹亚萍.HHT在兰姆波检测信号分析中的应用.振动、测试与诊断,2010,30(3):223-226
  13.Zhang H Y, Cao Y P, Yu J B, Chen X H. Time reversal and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damage detection in plates using Lamb waves, ICALIP 2010, 1516-1520
  14.Zhang H Y, Chen X H, Yu J B, Cao Y P. Ultrasonic guided wave tomography of pipes, ICALIP 2010, 1729-1733
  15.H Y Zhang, X L Sun, S X Fan. Lamb wave Arrival Time Extraction using Hilbert Huang transform for improved tomography image,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2009,26(5):503-508
  16.H Y Zhang, X L Sun,Z D Shi,Y Y Xiao. Group velocity measurement of piezo-actuated Lamb waves using Hilbert-Huang transform method,2009 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CISP 2009),2009,8: 4241-4244
  17.张海燕,孙修立,石志东,陈娜,肖悦娱.光纤非本征法布里-玻罗传感器兰姆波检测灵敏度分析.声学技术,2009,28(4):485-487
  18.张海燕,孙修立,石志东,陈娜,肖悦娱.光纤布拉格传感器兰姆波检测的反射谱分析.声学技术,2009,28(5):605-609
  19. H Y Zhang, X R Qi, X L Sun, S X Fan, X Liu. Application of Hilbert-Huang transform to extract arrival time of ultrasonic Lamb wav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dio, Language and Image Processing 2008, 1-4
  20.H Y Zhang, X L Sun, X R Qi, Q W Liu, X Liu. A modified LTI ray tracing algorithm in Lamb wave tomograph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dio, Language and Image Processing 2008, 1059-1062
  21.H Y Zhang, X L Sun, X R Qi, X Liu, D H Lu. Ultrasonic Lamb wave inspection using fiber Bragg gratings, 2008 China-Japan Joint Microwave Conference , 2008, 805-808
  22.H Y Zhang, X L Sun, X R Qi, X Liu, D H Lu.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optical fiber EFPI sensor performance for detecting Lamb waves. 2008 China-Japan Joint Microwave Conference, 2008, 797-800
  23.H Y Zhang, X L Sun, X R Qi, S X Fan, X Liu, D H Lu. Lamb wave tomography combining simulated annealing and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2008 China-Japan Joint Microwave Conference, 2008, 741-744
  24.张海燕,樊仕轩,吕东辉.多模式兰姆波走时提取的希儿伯特黄变换方法,振动、测试与诊断,2008,28(3):216-219
  25.张海燕,周全,吕东辉,刘镇清.各向同性薄板中横穿孔缺陷的超声兰姆波层析成像.声学学报,2007,32(1):83-90
  26.张海燕,刘倩玮,范仕轩等.图像合成在超声兰姆波层析成像中的应用.上海大学学报,2007,13(4):430-433
  27.樊仕轩,张海燕,吕东辉.基于HHT方法的多模式Lamb波走时提取.声学技术,2007,26(4):748-752
  28.张海燕,樊仕轩,周全,刘旭.超声频率一致性分析及其在缺陷分类中的应用.声学技术,2007,26(1): 51-55

  ►联系方式
  办公室:延长校区行健楼1220室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通信学院
  邮政编码:200072
  电话:021-56337612
  电子邮件:hyzh@shu.edu.cn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学的信息,请关注上海大学考研网。
►个人简介
  杨广立, 上海市“QR”专家 (2013)和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2013)。2000 - 2005年博士学习和毕业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期间从事微带天线和微波整流电路研究。2005 - 2013年间主要在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总部 (8年)和华为公司美国分部 (1年)从事移动终端电小天线和射频技术研究工作。
  对手机,平板电脑,企业用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设计和相关人体辐射问题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研究。精通 LTE,WAN, WLAN, GPS, DVB-H, HF和UHF RFID 等多波段天线和射频电路系统的设计,精通天线和射频电路的大型精度仿真和SAR, HAC, 暗室,MIMO等最新测量技术。在多入多出MIMO,微波人体辐射,可重构天线,射频电路,微波多路径传播等领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研究成果申请美国和国际专利10项,发表论文和各种报告30余篇,是在工业界和学术界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
  计划在3年内在上海大学组建“QR”天线射频研究团队,包括3 - 5 名教师,20-30名研究生。在移动终端,5G,MIMO,毫米波, RFID 等方面做出成绩。

  ►教育背景
  博士 2005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Univ. of South Carolina)
  硕士 2003 计算机工程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Univ. of South Carolina)
  学士 1997 应用物理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系

  ►曾任职位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天线部门首席工程师(10/2005 – 4/2011,3/2012- 12/2013)
  华为美国圣地亚哥分公司终端天线仿真和研发中心主任(4/2011 - 2/2012)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博士生助研(1/2000 - 9/2005)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电物理中心助理工程师 (7/1997 - 12/1999)

  ►荣誉称号
  上海市“QR”特聘专家 ,2013
  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2013
  美国移民局评为“Outstanding Researcher”, 2008
  摩托罗拉公司10 次美国专利发明奖, 2005-2013

  ►学术社会活动
  IEEE会员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审稿人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审稿人
  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 审稿人
  与美国高校 Univ. of Kansas, Univ. of South Carolina, Univ. of Houston, Univ. of New Mexico, Univ. of Arizona, UCLA, UIUC 等建立互访关系
  与知名公司Molex, 华为,摩托罗拉, IBM, 硕贝德等建立合作关系

  ►研究方向
  第五代通讯的基站和终端的天线和射频技术
  MIMO天线和系统信道容量
  物联网RFID 读写器和标签的天线和射频技术
  毫米波天线和射频技术在雷达等军民方面的应用
  微波微能量收集的天线和整流电路系统
  EBG, LTCC,DNG等新材料在天线小型化和性能改善方面的应用
  可调天线和可调射频模块

  ►研究经历
  移动终端产品天线和射频电路仿真,测试和设计。对手机,平板电脑,企业无线终端等的内置天线设计和相关人体辐射问题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研究。包括GSM, CDMA, LTE, GPS, BT, RFID,DVB-H,WiFi等波段的天线和系统设计;开环和闭环可调天线和系统设计;MIMO  SAR,相关系数,信道容量的研究。申请美国专利10项。
  天线测量和仿真技术。熟悉业界主流的ETS,Satimo, Reverberation 暗室的测试方法和理论。 熟悉CST,HFSS,xFDTD, FEKO, ADS 等仿真软件。系统的研究了结合CUDA GPU 加速卡技术,对整机快速仿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Ray tracing 算法和 IEEE TGn 等模型,研究MIMO通道容量仿真。
  微带天线和整流系统研究。 研究小型化多波段内置车载天线,研究圆极化宽频微带天线,滤波器,整流二极管组成的微波输能系统和提高整流效率的方法,探讨在无源功率传感器上的应用。

  ►联系方式
  上海大学延长校区行健楼1103a室
  邮件:guangli.yang@shu.edu.cn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学的信息,请关注上海大学考研网。
►个人简介
  邹君妮,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多媒体通信,无线网络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信息理论等。当选2011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11年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8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科技部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省部委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共发表SCI、EI收录论文70余篇,其中:IEEETransactions汇刊论文10篇,还发表了20余篇国际权威会议论文,包括IEEEICIP、GLOBECOM、INFOCOM等。合作出版专著2部,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现专利成果转让1项。现为IEEE会员,被IEEE多个国际期刊邀请为论文审稿专家。
  2008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从事多媒体传输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1年-201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担任全职访问教授。

  ►主要奖励与荣誉
  2011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0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1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学术兼职与服务
  —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TCSVT)
  —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TMM)
  —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WC)
  —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JSAC)
  —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TCOM)
  —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TVT)
  —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TPDS)
  — 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
  —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etters
  —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 Applied Mathematics & Information Sciences

  ►研究领域
  多媒体通信、网络资源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P2P流媒体系统、网络编码

  ►主持的科研项目
  1.2015年~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合作博弈论优化的多视点信源协作编码与传输,主持人
  2.2013年~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采样和适配化传输,主持人
  3.2011年~2013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媒体信息协同传输研究,主持人
  4.2011年~2013年,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视频信息协作采集与传输技术研究,主持人
  5.2009年~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可伸缩视频流的最优化决策及适配化传输,主持人
  6.2009年~2011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基金,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生命周期优化研究,主持人
  7.2007年~2009年,网络编码应用层多播技术研究,上海市高校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专项基金,主持人
  8.2006年~2009年,科技部863计划,网络编码应用层组播的视频媒体传输,主持人
  9.2006年~2008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分布式内容分发的网络编码技术研究,主持人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学的信息,请关注上海大学考研网。
 ►个人简介
  钟顺时(Zhong Shunshi),男,1939年9月生,浙江省瑞安市人。
  1960年8月本科毕业于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雷达工程系。1980年3月至1982年5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厄班那-香槟)任访问学者,研究顾问,  后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1988年7月起任上海科技大学副教授、教授、通信工程系微波教研室主任。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5月起任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他是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南京(华东)联合分会副主席,全国高校电磁场研究会常务理事, 全国面天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电子学会会士(Fellow), 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科研成果“381型三坐标雷达”在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微带天线双频段和宽频带技术研究”在1986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Ku波段卫星接收平面天线”在1991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C波段卫星接收站微带天线”在1993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又,“K波段波纹喇叭馈源”在1980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微带天线理论与应用》在1995年获全国电子类优秀教材二等奖、《电磁场理论基础》在1997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等。
  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全国性宝钢优秀教师奖。

  ►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天线

  ►担任主编或编委的主要期刊
  (1)天线学报,编委,1982-1986年
  (2)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常委编委,1991年起
  (3)电波科学学报,编委,1997年起
  (4)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1998年起

  ►主要专业论文
  (1)钟顺时,随机误差对线阵天线性能的影响,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75年第1期
  (2)钟顺时,费桐秋,孙玉林,波导窄边缝隙阵天线的设计,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76年第1期
  (3)钟顺时,施明光,大型卡塞格仑天线的计算机分析与参数选择,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
  (4)Shun-Shi Zhong, A study of gravitational astigmatism compensation of large Cassegrain antennas, IEEE AP-S Int. Symp. Dig., Los Angeles, June 1981
  (5)Shun-Shi Zhong and Y.T. Lo, Single-element rectangular microstrip antenna for dual-frequency operation,  Electronics Letters, 19(8), April 1983
  (6)钟顺时,矩形微带天线的带宽和宽频带技术,电子科学学刊,7(2),1985
  (7)钟顺时,罗远祉,双频工作的变型矩形微带天线,电子学报,15(6),1987
  (8)Shun-Shi Zhong and Hong Zhang,Analysis of the tapered slotline antenna on a dielectric substrate, IEEE AP-S Int. Symp. Dig., Syracuse, June 1988
  (9)Chi-Sen Lin, Shun-Shi Zhong,Jian-Hai Shi and Yuan Wang,Gain enhancement technique for microstrip antennas,IEEE AP-S Int.Symp.Dig.,San Jose,CA,June 1989.
  (10)Shun-Shi Zhong,Gang Liu and Ghulam Qasim, Closed form expression for resonant frequency of rectangular patch antennas with multidielectric lay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42(9), Sept. 1994
  (11)杜彪,杨可忠,钟顺时,多波束抛物环面天线的理论分析,中国科学 ( A辑 ),25(12),1995
  (12)钟顺时,朱春辉,刘俊,许国庆,一种低旁瓣微带天线阵的分析与设计,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1995
  (13)S.-S. Zhong,X.-X. Yang, S.-C. Gao, M. Ahmed, A low-cost dual-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 array,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24(3),Feb. 2000 (其中文会议稿获1999年中国电子学会优秀论文奖)
  (14)S.-S. Zhong, J.H. Cui, A new dual-polarized aperture-coupled printed array for SAR application, J. Shanghai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51(4), Dec. 2001
  (15)S.-S. Zhong, X.-X. Yang, S.-C. Gao and J.H. Cui, Corner-fed microstrip antenna element and arrays for dual-polarization oper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 50(10), Oct. 2002
  (16)S.-S. Zhong, X.-X. Yang and S.-C. Gao, Polarization-agile microstrip antenna array using a single phase-shift circuit,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52(1), Jan. 2004
  (17) Peng XF, Zhong SS, Xu SQ, Wu Q. Compact dual-band GPS microstrip antenna,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2005. 44(1): p. 58-61
  (18) S.-S. Zhong, W. Wang and X.-L. Liang, Compact ridge waveguide slot antenna array fed by convex waveguide divider,  Electronics Letters, 41(21), Oct. 2005
  (19)Qu X, Zhong SS, Zhang YM. Dual-band dual-polarised microstrip antenna array for SAR applications, Electronics Letters, 2006. 42(24): p. 1376-1377.
  (20)Zhong SS, Liang XL, Wang W. Compact elliptical monopole antenna with impedance bandwidth in excess of 21 : 1,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07. 55(11): p. 3082-3085.
  (收入SCI/EI 的论文已有 46/98 篇)

  ►主要著作
  (1)钟顺时等译,天线理论-分析与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1988年
  (2)钟顺时,微带天线理论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
  (3)钟顺时,钮茂德,电磁场理论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
  (4)钟顺时,微带天线,《天线工程手册》(林昌禄主编)第十四章,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5)钟顺时,电磁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主要报刊文章
  “钟顺时: 顺时应势 乐育英才”(记者管舒勤),瑞安日报,2006年11月15日第5版

  ►主讲课程
  电磁场理论基础、通信新技术讲座、现代天线技术、高等天线理论等。
  授权的专利成果
  (1) C波段卫星接收站微带天线,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90110299.7,1993年4月
  (2) 超宽带梯形地板印刷单极天线,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05 1 0024288.7, 专利公告日2008.02 .13.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武器装备部项目:381雷达,1981
  (2) 中国科学院项目:紫金山天文台大型射电望远镜天线的电设计,1978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高我国通信卫星性能的一种新型天线,1988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源微带天线的研究,1999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带天线小型化的研究,2003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型化超宽带印刷天线技术的研究,2006
  (7)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双波段双极化共口径微带天线阵技术的研究,2006
  (8) 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综合口径雷达多波段多极化平面天线阵,2007
想要了解更多上海大学的信息,请关注上海大学考研网。
►学术经历
  现任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上海大学光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
  1998年2月至1998年12月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通信系任访问教授;
  1993年2月至1994年5月在法国圣一太田大学物理系任客座一级教授;
  1987年7月至1989年10月在美国伊利诺大学电机系任访问学者;
  1987年2月至1987年7月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电机系任访问学者;
  1970年2月至1978年10月在贵州电子工业部国营4llO厂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81年在上海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获硕士学位;
  1968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光纤与集成光学、非线性光学、光通信、微波与电磁场理论及天线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学术成就
  他长期致力于导波光学与光信息传输理论和实验的研究。他在黄宏嘉院士指导下推导了单模光纤波导色散计算公式,国际上称为Huang-Wang公式。他从事耦合波理论的研究,指出了修正耦合波理论精度的局限,提出用耦合波理论求解波导的本征值问题。他参加拉制我国第一根单模光纤并进行单模光纤参数测量,该项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单模光纤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术兼职
  上海市非线性学术中心工作委员;
  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包层光纤激光器泵浦光吸收效率的波动分析”,2003年l月至2005年12月,经费10 万元;
  主持上海市教委科学发展基金项目“非线性平面波导多信道空间光孤子开关”,2000年l0月至2002年12月,经费3 万元;
  参加国防科工委项目“手征吸波材料机理研究”,2002年l月至2005年12月,经费30 万元。

  ►讲授课程
  电磁场理论
  近代电磁理论(博士生课程)
  光子学与光电子学(博士生课程)
  光通信器件(硕士生课程)
  光纤理论与技术(硕士生课程)
  无线电数学物理方法(硕士生课程)

  ►研究生培养
  博士生:肖中银,罗文芸
  硕士生:张辉,王荣彬,毛文娟,徐晟,吴凡,何伟

  ►代表性论著
  (1)Huang Hung—chia,Wang Zi—hua,Analytical approach to prediction 05 dispersion properties of step—index single mode optical fibers,Electronics Letters,V01.17.No.5,1981
  (2)Zi Hua Wang, S. R. Seshadri Quasi—optics of the evanescent wave exicitation of planar dielectric waveguides, J.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 Vol. 4. No. Il , 1987
  (3) Zi Hua Wang, S. R, Seshadri, Asymptotic theory of guided modes in two parallel, ide-ntical dielectric waveguides, J.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Vol. 5. No. 6, 1988
  (4) M. I. Aksun, Z. H. Wang, Double-slot fed microstrip antennas for circular polarizatlon operation,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 2. No. 1O , 1989
  (5) Zi Hua Wang, S. R. Seshadri, Metal-clad planar four-layer optical waveguide, J.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 Vol. 6. No. l,1989
  (6) Z. H. Wang, D. G. Wang, S. R. Seshadri, Crystal-clad fiber-optic polarizer,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 4. No. Il, 1991
  (7) Qin chen and Zi Hua Wang, Exact dispersion relations for TM waves guided by thin dielectric films bounded by nonlinear media, Optics Letters, Vol. 18. No. 4, 1993
  (8) X. Wang, Z. H. Wang, Z. Huang, Propagation constant of a planar dielectric waveguides with arbitrary refractive index variation, Optics Letters, Vol. 18. No. 1O, 1993
  (9) J. P. Munier, Z. H. Wang, Evaluation of splice loss between two nonidentical singlemode graded-index fibers,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Vol. 6. No. 8 , 1994
  (IO) Zi Hua Wang, Splice loss analysis of two nonidentical single mode slab waveguides, Ml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 IO. No. 5,1995
  (Il) S. I. Hosain, J. P. Meunier, Z. H. Wang, Cour)ling efficiency of butt-joined pLanar waveguldes with simultaneous tilt and rtansverse offset, J. Llghtwave Technology, Vol. 14. No. 5 ,1996
  (12) Zi Hua Wang, Application of coupled mode theory to eigenvalue problems of graded-index optlcal fibers,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 12. No. 2, 1996
  (13) Zi Hua Wang, Analysis of graded-Index optical fibers by expansion of the flelds in terms of partial waveguides,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 14. No. 4, 1997
  (14) Zi Hua Wang, Orthogonal condition between two types of radiation modes for multilayer dielectric waveguides, Optics Communications, Vol. 144 , 1997
  tl5) Zi Hua Wang, Free space mode approximation of radiation modes for weakly guiding planar optical waveguides, IEEE J. Quantum Electronics, Vol. 34. No. 4, 1998
  (16) Zi Hua Wang, Free space mode approximation for radiation modes of a slab waveguide and its application,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 17. No. 5 , 1998
  (17) A. Ankiewicz, Zi Hua Wang, G. D. Peng, Analysis of narrow bandpass filter using coupler with Bragg grating in transmission, Optics Communlcations, Vol. 156 , 1998
  (18) B. A. Malomed, Z. H. Wang, MuLtichannel switchablc system for spatial solitons, J. Optical Society of Amerlca B, Vol.16, No. 8,1999
  (19) Y. Wang, Zi Hua Wang, AIL-optical logic devices with cascaded nonlinear coupler, AppLied Optics, Vol. 39, No. 23,2000
  (20) Zi Hua Wang, G. D. Peng, Improved  Rouard's method for fiber and wavegulde gratings, Optics Communications, VoL.177,2000

  ►联系方式
  办公室:延长校区行健楼1021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160信箱
  邮政编码:200072
  电话:021-56333252
  电子邮件:zhwang@staff.shu.edu.cn

添加上海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上海大学考研分数线、上海大学报录比、上海大学考研群、上海大学学姐、上海大学考研真题、上海大学专业目录、上海大学排名、上海大学保研、上海大学公众号、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上海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上海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