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

山东农业大学考研/保研免费资源: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山东农业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山东农业大学学姐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农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招生   作物学  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901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2.具有本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3.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4.身心健康。
二、学科方向
覆盖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1);作物遗传育种(090102);种子科学与技术(0901Z3);农业史(0901Z4)。
 三、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指导下的导师负责制培养方式,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全面成长。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按照学科方向成立导师组,负责学位点的建设规划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预答辩和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参加导师组组织的上述工作是导师的学术义务。
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全面负责。为保障和提高培养质量,对每位研究生由导师负责建立一个由2-3位相应层次研究生导师或校内外专家组成的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按规定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3-5年,申请学位最长年限为5年。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一)课程学习与学分
1、课程: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学科方向学位课和选修课。公共学位课为必修课,专业方向学位课和选修课要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进行选修。
2、学分要求: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含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学分)。学位课程不低于15学分。
3、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不少于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行中期考核。
(二)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
1、入学教育
研究生在入学后必须参加入学教育,进一步了解校情、院情,了解学校研究生培养基本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实验室环境与工作流程。学校、学院、学科、实验室、导师对研究生加强学风与实验室安全教育。
2、个人培养计划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组)指导下,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研究生培养要求、研究生个人特点等,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学术活动、实践活动、论文选题等内容。
3、实践活动:结合研究工作特点和需要,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或调研活动。
4、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并撰写每次参加学术活动的体会。由导师(或导师指定专人)签字审核。
硕士研究生须参加学术活动至少6次/年。鼓励研究生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加国内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每学期在实验室或组会上进行文献研读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应不少于1次。
5、资格考试
硕士研究生不进行资格考试。
6、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主要环节。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系统的科学研究或技能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1)选题与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针对学科前沿和生产需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知识优势等来确定。选题论证的基本方式是充分且全面的文献综述,并结合广泛而深入的咨询与调研。在充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理论、技术、方法等进行客观评价,通过信息挖掘和综合分析,凝练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设;拟定论文题目,确定研究内容和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形成技术路线,设计试验方案。并公开作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要体现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并能准确地反映学位论文的主题内容。为了确保论文综述的质量,研究生在确定论文选题前必须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国内外近年来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分析、筛选出与本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并认真阅读和了解本研究领域知识的形成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形成选题思路。经与导师讨论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成熟的论文选题。文献阅读的数量要有一定要求,查阅的学术期刊论文应该在100篇以上,国外文献要达到50%以上。阅读的文献应该反映论文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近5年内的重要文献要达到60%以上,部分文献可以考虑从最早发表时期的经典文献开始。对于应用技术和方法类研究选题,还要进行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和专利文献的查询,并要求选题查新,以确保拟开发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开题论证:学院、学科或导师集中组织开题论证,在第2学期完成;导师指导小组成员为论证专家组重要成员;专家组对选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思路与研究模型、可行性等重点论证,形成明确的选题评议意见与建议;研究生根据专家意见完善开题报告。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第4学期完成,以学术报告会的方式公开进行。具体时间由学院、学科、导师确定。
中期考核的目的是监督研究生回顾和总结研究进展、综合能力训练情况,及时了解和帮助研究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和专业学术能力发展。考核内容包括:(1)论文中期进展情况,包括研究计划要点和调整情况、研究工作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计划、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等;(2)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完成情况,包括检查是否已完成了课程学习、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学术活动、实践教育等培养环节。
论文中期进展重点考核论文计划及调整情况(占10%)、论文工作进展及阶段性成果(占80%)、论文后续工作计划(占10%);论文中期进展成绩为百分制,60分及以上为合格(通过),不通过者限期重做,仍未通过者作延期一年处理并跟随下一年级重新进行中期考核。课程学习及资格考试、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教学实践培养环节已完成且成绩合格者,才能通过中期考核。
(3)论文撰写
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与研究结果、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全面总结,是反映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是申请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包括封面、版权页、目录、摘要、主体、成果、致谢、参考文献等部分。论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四大模块,即文献综述、研究设计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讨论与结论模块一般包括全文讨论、主要结论、创新与不足、研究展望等内容。论文撰写符合学校相关规范要求。
论文中所有的数据均应本着遵循科学求实的严格要求,采用国际或国内公认的标准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统计分析,并标注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引用前人的观点及成果时应做到客观公正,并在文中一一标注;数据结果要使用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专业术语要采用本学科通用的书写格式,重要试验材料要给出相关标准的学术名称。图表清晰,而且图表标题及其指标等文字信息,均应同时用中文和外文标注。
创新性要求:硕士学位论文主体应该是自己的主要研究结果,并有具体的内容和核心观点及研究结果;并且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论或实用价值。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完成后,应进行查重检测,查重通过后聘请同行专家评阅论文,论文评阅方式分为盲评、非盲评两种,发表论文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必须进行盲评,具体评阅的方式由学校、学院和学科具体确定。通过评阅的论文方可组织答辩。答辩时需出示相关的科研原始记录与图片等。
预答辩是正式答辩前的重要把关环节,重点评价研究生的论文学术水平、论文行文格式与逻辑性、宣讲流畅性等是否达到规定要求,由硕士生导师组组织。预答辩未通过者不能进入正式答辩。
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补充修改论文资料,重新答辩一次。
没有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可申请毕业答辩。
申请论文答辩的成果条件、论文评阅、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要求等具体要求参见《山东农业大学学位授予实施工作细则》、《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办法》、《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答辩管理暂行办法》。
课程设置(见附表1)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硕士研究生须在省级及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不少于一篇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研究论文,并经院教授委员会评审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方可申请学位。
未达到上述要求的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和导师组同意,院教授委员会批准,可进行论文评阅、预答辩和答辩,通过答辩后,核发毕业证书,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发表论文相关要求时,申请学位证书。
 
学院院长(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艺与种业 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类别(领域)代码: 095131
 
一、培养目标
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艺与种业领域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和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政治思想方面要求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业务技能方面要求掌握植物生产的基本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发展需求规律及技术应用、传播模式,具备植物生产全产业链的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科方向
本方案涉及领域包括作物科学、种业科学、园艺科学三个方向: 
(1)作物科学方向掌握大田农作物生产管理与工程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艺与种业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2)种业科学方向掌握种业生产管理与工程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艺与种业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园艺科学方向掌握园艺作物生产管理与工程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园艺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
(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试验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实践训练在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在校外基地的实践研究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进行,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
 (二)实行双导师制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聘请校外导师参与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论文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内、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2年,学习年限2至4年。4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习
全日制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的课程应突出相应学科方向的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攻读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附表课程的学习和必修环节,其中
①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含实践训练6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15学分。
2.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作物领域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 门,计成绩,不计入总学分。补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行中期考核。
3.必修环节、校外实践训练
必修环节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实践报告等;校外实践应有校外指导教师意见以及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1)个人培养计划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组)指导下,根据培养领域和学科方向发展需要、研究生培养要求和研究生自身特点等,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选题等内容。
(2)校外实践训练
研究生根据选题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训练。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学习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实践期满后研究生需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培养单位应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3)学位论文工作
①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植物生产类科技创新、技术革新、推广应用、生产管理等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应用、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根据论文选题,确定研究内容,形成技术路线,设计研究方案,并公开作开题报告。由不少于5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形成明确的选题评议意见与建议;研究生根据专家意见完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不过者,可限期半年重作。
②中期考核
通过中期考核检查评价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开题及进展等情况。在第3学期末完成,以公开汇报的方式进行,由5位以上专家进行评议,给出评议意见。不通过者限期重做,仍未通过者作延期一年处理并跟随下一年级重新进行中期考核。
③论文形式与写作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开发、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发明专利、技术标准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论文撰写符合学校相关规范要求。
④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应用、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导师不得担任本人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
4.课程设置(示范附表1)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
2.具有本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
3.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至五年。五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三、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自然科学类专业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选修课程成绩分别以70、60分为及格标准。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
学位课程是研究生必修课。选修课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部分。选修课由导师根据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科研需要确定,鼓励跨学科专业选修1-2门课程。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
(一)教育与管理
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学院党委分管书记负责研究生政治思想和教育工作,分管院长负责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研究生辅导员(秘书)具体做好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对研究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负责,从思想、作风、治学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导师要积极指导、帮助研究生就业或创业。
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
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三)培养计划的制定
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填写《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一)》的制定,此项工作于入学两周内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按计划进行,如变更学习计划,需由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核,报学校批准。
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并在本学科范围内进行开题报告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并填写《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二)》,经导师、导师组长和学院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送学校备案并开始实施。
(四)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
从事科学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基本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或实践价值。
开题报告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方法、各阶段的工作计划、预期结果和主要创新点等。研究内容创新明显,技术路线科学合理,研究方法先进可行。
学位论文要求试验设计周密,观察、测定、记载准确,数据资料翔实,分析推理客观,结果、结论可靠,论文格式规范。对于投机取巧、拼凑数据、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败坏科学道德和违背国家论文要求的行为,一经查出,将严肃处理。
论文于答辩前2个月完成初稿,经导师审阅、修改后,按有关规定申请论文答辩。
(五)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为培养研究生的文献综述、资料分析、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建立研究生专题讨论制度。研究生应结合文献查阅和研究进展,至少完成2次文献综述或研究进展报告。根据学科特点,鼓励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包括三部分,即平时表现、课程成绩、开题报告与科研能力。
平时表现考核,成绩占20分。其中,基本分15分,在基本分基础上按平时表现进行加或减分。
课程成绩考核,自然科学类专业占40分,人文社科类专业占50分。计算方法:课程成绩得分 = [∑(课程成绩×学分)/总学分]×0.4(或0.5)
开题报告与科研能力考核,自然科学类专业占40分,人文社科类专业占30分。考核包括开题报告、对学科方向和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研究技能、课题研究进展、表达能力、发表论文情况等。
考核小组不少于5位专家,并有相关学科专家参加,导师不参加自己指导研究生的考核。研究生向考核小组汇报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开题报告及研究进展等情况。每人考核时间不少于25分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做出评价。
中期考核成绩70分为合格;60-69分者给予预警,并视具体情况经导师同意后参加下一年的中期考核;低于60分者淘汰。
五、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各学位点组织硕士研究生论文预答辩。学校抽取部分研究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则延期毕业,参加下次的预答辩。
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
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至少1篇体现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署名单位为山东农业大学),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各学位点可根据学科特点制定高于上述基本要求的论文要求,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后,报学校审核备案后执行。
未达到学位点申请硕士学位所必需发表论文要求的硕士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和导师组推荐,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可申请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论文盲评和预答辩,通过者参加论文答辩。
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六、培养工作程序
时 间            工 作 内 容
第一学年         课程学习;科学研究。
第二学年         开题报告及中期考核;科学研究;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第三至第五学年   科学研究;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撰写论文;论文答辩。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拟招生
人数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农学院
(0538-8242839)
60    
071007 遗传学
01植物遗传与功能基因分析
02植物遗传与生物技术
03动物遗传与生物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化学(自命题)或613细胞生物学④801生物化学(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遗传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1、植物学2、植物育种学或动物育种学
071300 生态学
01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02农业生态健康与调控
03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化学(自命题)④805普通生态学 复试(笔试)科目:农业生态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1、植物学2、土壤学
09010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01作物生理与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02农业生态与现代农作制度  
03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原理与技术  
04作物生产管理信息化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化学(自命题)④90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1、植物学2、农业生态学
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
01作物育种的原理与技术
02作物杂种优势理论与应用
03植物生物技术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04种子生物学与质量监控技术
05分子标记与分子设计育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化学(自命题)④90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作物育种学与普通遗传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1、作物种子学2、作物栽培学
0901Z3 种子科学与技术
01种子科学
02种子生产加工技术
03种子检验技术
04种子贮藏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1化学(自命题)④901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作物种子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1、作物育种学与普通遗传学2、作物栽培学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1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教授38人,副教授36人,讲师9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
  •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的联系方式
  •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
    邮编:271018
    E-Mail:nxy@sdau.edu.cn
    电话(传真):0538-8242226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设立于公元1906年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立山东农学院,设农学系,2000年12月12日在原农学系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院现有“三系、二中心、一站”,即植物科学与信息系、植物遗传育种系、种子科学与工程系、作物学科研实验中心、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农学实验站。
  学院拥有作物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种子科学与技术、植物资源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种子科学与技术、遗传学、农艺与种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4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715人,其中本科生1309人,硕士研究生334人,博士研究生72人;博士后在站30人。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1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教授38人,副教授36人,讲师9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
  
学科及平台建设
  学院现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生物学国家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综合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水分生理与抗旱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和作物遗传育种学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高校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实验教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本科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学院为依托还建有山东省中美麦类作物合作研究中心、“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黄淮海转基因小麦中试和产业化基地”、“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山东泰安分中心”、“农业部谷物品质检验监督检测中心”、“山东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等。
 
人才培养
  学院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教研规律,科学地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创立了“三段培养”、“三结合”教学体制,“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三田、两地、一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百年农学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凝练了浓厚的农学文化,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强保障,先后为国家培养本科生11000余人,专科生900余人,研究生1800余人,博士后出站100余人。往届毕业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厅局级以上干部50余人,其中省部级干部4名。
科研及教学成果
  学院先后获省部级以上各类成果奖80多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奖3项,中华农业英才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34项,立项经费达5.81亿元;主持2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实现学校国际合作项新突破。发表学术论文1806篇,其中SCI收录587篇;出版专著26部;审定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新品种58个,获新品种保护权45项;多个品种在全省乃至全国大面积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外交流和社会服务
  “十一五”以来,学院先后选送60多人次到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或做博士后研究;100余人次赴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考察、合作研究或访问交流;先后有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的专家来我院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与国内外30多个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或合作关系,使我院的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学术水平全面提高。
  学院通过建立年轻教师基层联系点制度,鼓励青年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全面提高实践技能,每年都有200多人次的专家教授深入农业一线,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科技咨询,为“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全院师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被山东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授予“山东省农业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先进集体”和“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被山东省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农学院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获“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和2014年两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8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和“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近年来,学院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利用生物技术、信息科学提升、改造传统优势学科,围绕建设研究型学院和争创国家一流学科,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努力把学院建成全国高校同类院系中一流的学院。
联系人:程老师
电话:0538-8242839
邮箱:leicheng@sdau.edu.cn


  姓名:宁堂原   
  性别:男 硕士生导师
  出生年月:1976-4-9
  职称:副教授,博士,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理事,山东农业大学农业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泰山学者”科研团队学术骨干,山东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博士后。
  研究方向:从事农业生态学、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生理生态、持续高产高效农作制度原理与技术等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①小麦、玉米肥水资源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研究;②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地力提升、增产保优、温室气体减排等机理与调控研究;③粮田、菜田高效农作制构建的理论与技术研究;④作物秸秆等生物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模式与技术研究。科研简介: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产玉米氮-水互作的激素调控机制与氮水高效利用”、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计划“玉米高产灌溉农田肥水耦合高效利用机理及调控研究”、山东省博士后科研项目专项经费“基于全年节水的玉米氮水耦合效应及根冠协调机制研究”及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重大专项子课题“小麦、玉米控制性灌溉农田有限灌溉制度及节水灌溉方式研究与示范”等课题7项。副主持或第2位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产小麦氮-硫互作代谢和调控机制与氮硫营养利用”、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华北平原山东省保护性耕作集成与示范”、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黄淮海农业发达区现代农作制模式构建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黄淮平原区农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子课题”及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灶应用示范”等课题5项。已在《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Plant, Soil and Environment》、《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篇、EI收录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2项。参编“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耕作学》1部、学术专著1部。2005年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
  电话:0538-8249737
  移动电话:13515486967
  Email: ;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姓名:张永丽
  性别:女,硕士生导师,
  出生年月:1973年11月,
  职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生理生态科研简介: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博士,从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生理生态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小麦节水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持或参加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子课题“山农15号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方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生理机制及调控”,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小麦栽培”,山东农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 “节水条件下小麦高产优质的生理机制研究”,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补贴(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强筋小麦节水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等项目。 “小麦品质生理和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获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3位完成人),“河北省小麦、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及高光效技术体系”获2005年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9位完成人),“优质小麦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2009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9位完成人)。在《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联系方式:电话:13793835839,0538-8247828
  E-mail: 
  通讯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邮编271018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添加山东农业大学学姐,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山东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农业大学报录比、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群、山东农业大学学姐、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山东农业大学专业目录、山东农业大学排名、山东农业大学保研、山东农业大学公众号、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农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东农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姐


加学姐,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网由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