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免费下载] [山东农业大学历年保研笔试/面试真题汇.pdf] [山东农业大学预推免信息汇总表.xls] [山东农业大学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群]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山东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林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风景园林学 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083400 )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可以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风景园林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风景园林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前沿发展动态,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能力、扎实的规划设计基础、全面综合的知识结构,能够进行城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及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以及园林植物研究与应用等。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言。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科方向
1、特色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重点研究内容有:山东省特色花卉牡丹、芍药、玫瑰、月季等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新品种培育、重要观赏性状形成机理解析;山东省特有树种和珍稀树种资源调查、保存与评价;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园林植物造景与景观评价。
2、园林与景观设计
重点研究内容有:生态园林城市设计与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总体规划与各类专项设计、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工矿废弃地景观恢复设计、湿地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各种类型绿地的园林植物选择、配置、生态和景观效益分析等。
3、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重点研究内容有: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形态、意境结构、理景手法;西方现代园林的产生及演变过程;泰山建筑、景观空间结构分析;当今园林设计、景观评价理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等。
三、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预答辩与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与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三至五年,五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本学科基本学分要求为30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13学分(园林与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两个方向)或14分(特色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方向)。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学分
3、跨学科或同等学历者,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不及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
4、每位学生需修满31学分,其中课程(含学位课与非学位课)30学分,必修环节(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1,2)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且查重符合要求,在规定的国内外正式学术刊物(其中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与景观设计方向为学科指定刊物)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研究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评阅:由学校统一组织盲评,盲评通过者,参加学位论文预答辩,不通过者,不能进入下一程序。
论文预答辩:学位点统一组织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全员预答辩,学校抽取部分学位论文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预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是否通过预答辩,通过预答辩的论文经修改后参加正式答辩;未通过预答辩者,不能参加正式答辩,延期毕业。
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至少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相关专业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
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至少1篇体现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署名单位为山东农业大学),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学院院长(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附表1
林学 学院 风景园林学 专业 硕士 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1)特色园林植物种质资源;(2)园林与景观设计;(3)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
||||||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开课学院 |
学位课程 | GS01200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GS011002 | 硕士公共英语 | 4 | 72 | 2 | 外语学院 | |
GS001001 | 高级植物生理(培养方向1必修) | 3 | 54 | 1 | 生命科学学院 | |
GS015001F | 高级生物统计(培养方向1必修) | 2 | 36 | 1 | 信息学院 | |
S009162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培养方向1必修) | 3 | 54 | 3 | 林学院 | |
S009180 | 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专题(培养方向2、3必修) | 3 | 54 | 1 | 林学院 | |
S009181 | 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培养方向2、3必修) | 2 | 36 | 2 | 林学院 | |
S009163 | 中国风景园林艺术之源流(培养方向2、3必修) | 2 | 36 | 2 | 林学院 | |
选修课程 | GS017001 | 科技论文写作 | 2 | 36 | 2 | 文法学院 |
GS001008F |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 2 | 36 | 1 | 生命科学学院 | |
GS013002 | 仪器分析 | 3 | 54 | 1 | 化学院 | |
GS001004 | 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 | 2 | 36 | 2 | 生命科学学院 | |
GS017002 | 中国传统文化 | 2 | 36 | 1 | 文法学院 | |
GS017003 | 求职面试礼仪 | 1 | 18 | 2 | 文法学院 | |
S005020 | 花卉组织培养技术 | 1 | 18 | 2 | 园艺学院 | |
S009049 | 高级园林植物育种学 | 1 | 18 | 2 | 林学院 | |
S009068 | 花卉装饰艺术 | 1 | 18 | 3 | 林学院 | |
S009164 | 花卉分子生物学 | 2 | 36 | 1 | 林学院 | |
S009165 | 植物分类研究法 | 1 | 18 | 1 | 林学院 | |
S009166 | 园林植物新品种专题 | 1 | 18 | 1 | 林学院 | |
S009167 | 野生花卉资源 | 1 | 18 | 2 | 林学院 | |
S009146 |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思潮 | 2 | 36 | 2 | 林学院 | |
S009145 |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 2 | 36 | 1 | 林学院 | |
S009144 | 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 2 | 36 | 2 | 林学院 | |
S014156 |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 2 | 36 | 3 | 水土学院 | |
S009148 |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法规 | 1 | 18 | 2 | 林学院 | |
S009183 | 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 | 2 | 36 | 2 | 林学院 | |
S009054 |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 1 | 18 | 3 | 林学院 | |
GS016001 | 文献检索 | 1 | 18 | 1 | 图书馆 | |
S006130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2 | 36 | 1 | 资环学院 | |
S009168 | 城市规划方法与实践 | 2 | 36 | 2 | 林学院 | |
S009169 | 风景园林高级表达 | 2 | 36 | 2 | 林学院 | |
必修环节 | BXHJ009001 |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 1 | 18 | 3 | 林学院 |
补修课程 | BX009012 | 花卉学(培养方向1) | 不计学分 | 36 | 1 | 林学院 |
BX009013 | 园林树木学(培养方向1) | 36 | 1 | 林学院 | ||
BX009014 |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培养方向1) | 36 | 1 | 林学院 | ||
BX0091041 | 园林史(培养方向2,3) | 36 | 1 | 林学院 | ||
BX0091042 | 园林艺术原理(培养方向2,3) | 36 | 1 | 林学院 | ||
BX0091043 |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培养方向2,3) | 36 | 1 | 林学院 |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学 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907 )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
2、具有本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
3、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学科方向
分为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经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保护六个学科方向。
三、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2、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学院党委分管书记负责研究生政治思想和教育工作,分管院长负责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研究生辅导员(秘书)具体做好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对研究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负责,从思想、作风、治学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导师要积极指导、帮助研究生就业或创业。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5年。5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本人申请经批准可提前半年答辩和提前毕业。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课程总学分共30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13学分。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学分
3、跨学科或同等分学历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不及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
4、课程设置(附表)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1、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
2、论文评阅:毕业论文需经2名校外本专业在职的高级职称专家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进行盲评评阅,同意进行论文答辩者,方可进行答辩。
3、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
4、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至少1篇体现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署名单位为山东农业大学),方可申请硕士学位。未达到申请硕士学位所必需发表论文要求的硕士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和导师组推荐,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可申请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论文盲评和预答辩,通过者参加论文答辩。
以上环节全部合格和通过,经过学院和学校教授委员会或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学院院长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学科代码: 0907 )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
2、具有本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
3、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学科方向
分为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经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保护六个学科方向。
三、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2、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学院党委分管书记负责研究生政治思想和教育工作,分管院长负责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研究生辅导员(秘书)具体做好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对研究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负责,从思想、作风、治学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导师要积极指导、帮助研究生就业或创业。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5年。5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优秀硕士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本人申请经批准可提前半年答辩和提前毕业。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课程总学分共30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13学分。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1学分
3、跨学科或同等分学历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不及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
4、课程设置(附表)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1、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
2、论文评阅:毕业论文需经2名校外本专业在职的高级职称专家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进行盲评评阅,同意进行论文答辩者,方可进行答辩。
3、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
4、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至少1篇体现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署名单位为山东农业大学),方可申请硕士学位。未达到申请硕士学位所必需发表论文要求的硕士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和导师组推荐,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可申请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论文盲评和预答辩,通过者参加论文答辩。
以上环节全部合格和通过,经过学院和学校教授委员会或学位委员会审查同意,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学院院长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附表
林 学院 林学 一级学科 硕士 生课程设置 | |||||||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开课学院 | |
学位课程 | GS012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GS011002 | 硕士公共英语 | 4 | 72 | 2 | 外语学院 | ||
GS001001 | 高级植物生理 | 3 | 54 | 1 | 生命科学学院 | ||
S009170 | 林业研究进展 | 2 | 36 | 1 | 林学院 | ||
S009171 | 高级生态学 | 2 | 36 | 2 | 林学院 | ||
选修课程 | S009172 | 高级森林经理学 | 2 | 36 | 2 | 林学院 | |
S009121 | 木材科学研究进展 | 2 | 36 | 1 | 林学院 | ||
S015055 | 生物数学 | 2 | 36 | 2 | 信息学院 | ||
GS001002 | 分子生物学 | 3 | 54 | 2 | 生命科学学院 | ||
S009173 | 高级森林培育学 | 3 | 54 | 3 | 林学院 | ||
S009062 | 林木栽培生理 | 1 | 18 | 2 | 林学院 | ||
GS001008F |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 2 | 36 | 1 | 生命科学学院 | ||
S001049F | 高级生化实验技术 | 3 | 54 | 2 | 生命科学学院 | ||
GS015001F | 高级生物统计 | 2 | 36 | 1 | 信息学院 | ||
S009174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原理 | 3 | 54 | 1 | 林学院 | ||
S009175 |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与方案编制 | 3 | 54 | 3 | 林学院 | ||
S009176 | 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技术 | 3 | 54 | 3 | 林学院 | ||
GS001002F | 分子生物学 | 3 | 54 | 2 | 生命科学学院 | ||
S009177 | 高级林木遗传育种学 | 2 | 36 | 1 | 林学院 | ||
G001001F | 植物生化实验技术 | 3 | 60 | 2 | 生命科学学院 | ||
S009178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 3 | 54 | 3 | 林学院 | ||
S009164 | 花卉分子生物学 | 2 | 36 | 1 | 林学院 | ||
S009179 | 植物分类研究法 | 2 | 36 | 1 | 林学院 | ||
S007124 | 森林昆虫研究进展 | 2 | 36 | 2 | 植保学院 | ||
S007125 | 森林病理研究进展 | 2 | 36 | 2 | 植保学院 | ||
S007126 |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 2 | 36 | 2 | 植保学院 | ||
GS001003F | 高级生物化学 | 3 | 54 | 1 | 生科学院 | ||
S009059 | 科技论文写作 | 1 | 18 | 3 | 林学院 | ||
GS017001 | 科技论文写作 | 2 | 36 | 2 | 文法学院 | ||
必修环节 | BXHJ009901 |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 1 | 3 | 林学院 | ||
补修课程 | BX009018 | 测树学 |
不计学分 |
40 | 1 | 林学院 | |
BX009020 | 森林经理学 | 40 | 1 | 林学院 | |||
BX009009 | 森林培育学 | 40 | 1 | 林学院 | |||
BX009010 | 森林生态学 | 40 | 1 | 林学院 | |||
BX009011 | 树木学 | 40 | 1 | 林学院 | |||
BX009015 | 水土保持规划学 | 40 | 1 | 林学院 | |||
BX009033 | 水土保持林学 | 不计学分 | 40 | 1 | 林学院 | ||
BX009024 | 水土保持工程学 | 40 | 1 | 林学院 | |||
BX009017 |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 40 | 1 | 林学院 | |||
BX009007 | 林木遗传学 | 不计学分 | 40 | 1 | 林学院 | ||
BX009008 | 林木育种学 | 40 | 1 | 林学院 | |||
BX009012 | 花卉学 | 40 | 1 | 林学院 | |||
BX007012 | 植物病理学通论 | 100 | 0 | 植保学院 | |||
BX007013 | 昆虫学通论 | 100 | 0 | 植保学院 |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业 类别(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类别(领域)代码: 095400 )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林业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善于运用现代林业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创造性地承担林业及生态建设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献身林业及生态建设事业的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
2、具有扎实的林业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与知识应能支撑各服务领域技术创新;专业知识应能适应林业服务领域和地区特点,以及新的行业方向和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需求,并与国家行业职业资格相衔接。
3、具备获取知识、实践研究、沟通协调与执行、专业写作等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团队合作或协作等途径,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4、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勇于探索创新,维护科学诚信。
二、学科方向
不区分培养方向
三、培养方式
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为2-3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课程总学分共24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20学分(含专业实践6学分)。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
研究生要结合基本知识教学和毕业实践环节,利用相对稳定、特色突出、针对性强的实践基地条件,采用具有符合职业需求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实践训练方法,通过林业生态环境理论和专业技术方法的综合运用与探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实践的累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考核通过可取得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1)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一)毕业论文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选题紧密联系林业和生态建设实际。具体选题范围与方向应与林业硕士服务领域相对应,鼓励与行业最新发展密切相关领域的选题,可以来自生产实践、管理实践或研究实践,尽量做到与专业实践训练环节相结合。无论哪种选题,必须能够较好地解决生产、管理、规划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在科学技术观点、试验材料和方法上有一定特色或新意。
(二)毕业论文内容与规范
1、学位论文内容
学位论文可将试验研究、规划设计、产品与技术研发、调研报告、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作为主要内容,须以论文形式表现。
2、学位论文规范
学位论文必须体现出研究生在掌握选题领域国内外现状和进展的基础上,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应做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文字顺畅、数据翔实、图表规范、结论可靠,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
学位论文必须建立在作者本人的调查、观察或试验分析数据和事实基础上,论文中的数据和事实信息必须有可靠的来源依据,引用他人的研究结果和资料必须加以明确标注。学位论文结构一般包括中英文题目、目录、中英文摘要、前言、实(试)验或调查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必要的附录等。
(三)毕业论文评审与答辩
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各学位点组织硕士研究生论文预答辩。学校抽取部分研究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延期毕业。
论文评阅:毕业论文需经2名本专业在职的高级职称专家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进行评阅(校外专家至少1人),同意进行论文答辩者,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
(四)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专业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林业硕士专业学位。
学院院长(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附表1
林 学院 林业 领域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 |
学 期 |
授课学院 | 备注 |
公共课 | GZ011003 | 英语(专硕) | 2 | 32 | 1 | 外语 | |
GZ012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硕) | 2 | 32 | 1 | 马克思主义 | ||
QZ009010 |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 | 2 | 32 | 1 | 林学院 | ||
GS017001 | 科技论文写作 | 2 | 32 | 2 | 文法 | ||
领域主干课 | QZ009011 | 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 2 | 32 | 1 | 林学院 | |
QZ009012 | 林木研究法 | 1 | 16 | 1 | 林学院 | ||
QZ009013 | 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 3 | 48 | 1 | 林学院 | ||
选修课 | QZ009020 | 林木资源监测与评价 | 2 | 32 | 1 | 林学院 | |
QZ009018 | 林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 | 2 | 32 | 1 | 林学院 | ||
S009063 | 森林防火学 | 1 | 16 | 2 | 林学院 | ||
S009184 | 生物入侵与防控 | 2 | 32 | 1 | 林学院 | ||
S009066 | 风景林经营与管理 | 1 | 16 | 2 | 林学院 | ||
S009185 | 经济林栽培专题 | 1 | 16 | 1 | 林学院 | ||
S009065 | SAS统计分析系统与实验数据处理 | 2 | 32 | 1 | 林学院 | ||
QZ009014 | 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 | 2 | 32 | 1 | 林学院 | ||
QZ009015 | 林木遗传改良与良种工程 | 2 | 32 | 1 | 林学院 | ||
校外实践研究 | 6 | 3 | |||||
必修环节 | 开题报告 | 1 | |||||
中期考核 | 3 | ||||||
实践报告 | 4 | ||||||
跨专业学生补修 本科生主要课程 |
森林培育学 BX009009 | 不计学分 | 参照本科生课程设置,网上不选课,考试完后,教师书面上报成绩 | 林学院 | |||
森林生态学 BX009010 | 林学院 | ||||||
树木学 BX009011 | 林学院 |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生态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农业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13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方向坚定,业务基础扎实,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能适应多种岗位需求的生态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是:
1、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
2、掌握生态学及相关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解决该领域和相关的农林业领域中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
3、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较顺利地进行中、外文互译和撰写研究论文,做到文理通顺,语法正确;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基本听懂用外语所作的本专业学术报告,进行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
4、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能在较高水平杂志上发表。
5、身心健康。
二、学科方向
1、 植物生态学
2、 修复生态学
3、 微生物生态学
4、 分子生态学
三、培养方式
本学位点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一)政治思想工作
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学院党委分管书记负责研究生政治思想和教育工作,分管院长负责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研究生辅导员(秘书)具体做好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对研究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负责,从思想、作风、治学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导师要积极指导、帮助研究生就业或创业。
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指导方式
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指导教师负责制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督促检查计划的实施;讲授必修课程或其它专业课程;指导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指定阅读文献,检查阅读情况;确定论文选题,指导与审查开题报告、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切实把好培养质量关。
硕士生指导教师的确定采取参照研究生本人志愿和导师组统筹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上每名硕士生确定导师一名;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导师提名,导师组确认,可增列一名第二导师。第一导师可根据需要,针对其所指导的研究生成立由2-3位有关教师组成的指导小组,负责对该研究生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研究生在读期间,指导教师如有不超过一年的长期外出任务时,应妥善安排第二导师全面指导;凡导师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而不能继续指导时,则应由导师提出申请,导师组研究同意,学院批准,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处备案。
(三)培养计划的制定
研究生入学并确定指导教师后,导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需要,与指导小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后制定出所分管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计划(计划一)和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二)两部分。课程学习计划要根据其研究方向,参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确定;论文工作一般应结合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进行。此外,培养计划还应对文献阅读、专题讨论、教学实践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和进度做出具体安排。计划一和计划二应分别于新生入学后两周内和入学当年年末提交导师组讨论通过,院长审查签字,报研究生处审核同意后实施。
(四)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
从事科研工作并撰写研究论文,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独立承担研究任务,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硕士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前景,一般应为导师研究课题的一部分。论文的准备工作自第二学期开始,研究生首先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调查研究,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找出本学科领域中或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生产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论文选题,写出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方法、各阶段的工作计划、预期结果、主要创新点等。工作计划经导师修改后,由研究生在导师组或本学科范围内举行开题报告会,进行论证,同时通过其它途径广泛征求意见,对计划再次进行修改完善,最后经导师审阅、院长签署意见后填写《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计划表》,送研究生处备案并开始实施。
鉴于生态学和农林科学研究周期较长的特点,论文工作的实施不得迟于第二学年初。
在研究工作过程中,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汇报研究进展,及时取得导师及有关教师的帮助;导师则应随时查看研究生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以少走弯路。
研究生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应有严格的科学态度,进行周密的试验设计和细致的观察、测定、记载,取得准确的试验数据,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可靠的结论;反对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敷衍应付;对于投机取巧、拼凑数据、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败坏科学道德的不良行为,一经查出,将严肃处理。
论文工作完成后,最迟应于毕业前2个月拟就论文初稿,交导师仔细审阅,认真修改,经导师和指导小组认定合格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五)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为培养研究生有目的地结合论文和教学工作查阅中、外文文献,掌握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学科发展动态,提高其论文综述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术气氛,建立研究生专题讨论制度,要求研究生从第三学期开始,根据论文进度,至少完成2次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鼓励研究生在读期间参加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的目的是了解研究生培养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其思想与业务水平、检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便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培养质量。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包括三部分,即平时表现、课程成绩、开题报告与科研能力。
平时表现考核,成绩占20分。其中,基本分15分,在基本分基础上按平时表现进行加或减分。
课程成绩考核,占40分。课程成绩得分 = [∑(课程成绩×学分)/总学分]×0.4。
开题报告与科研能力考核占40分。考核包括开题报告、对学科方向和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研究技能、课题研究进展、表达能力、发表论文情况等。
考核小组不少于5位专家,并有相关学科专家参加,导师不参加自己指导研究生的考核。研究生向考核小组汇报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开题报告及研究进展等情况。每人考核时间不少于25分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做出评价。
中期考核成绩70分为合格;60-69分者给予预警,并视具体情况经导师同意后参加下一年的中期考核;低于60分者淘汰。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至五年。五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凡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并撰写硕士论文者,可提前半年举行论文答辩,通过后提前毕业。但须由本人申请,经导师组及院行政同意,研究生处审核,报主管校长批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分
①课程总学分共30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 16 学分。其中学位课、选修课程成绩分别以70、60分为及格标准。
2.必修环节、校外实践研究
必修环节和校外实践研究 1 学分,完成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课程设置见附件一。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学位点组织硕士研究生论文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预答辩不通过者,则延期毕业,参加下次的预答辩。
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位点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专家组成,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
学位授予:研究生在校期间须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或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至少1篇体现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署名单位为山东农业大学),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未达到学位点申请硕士学位所必需发表论文要求的硕士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和导师组推荐,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可申请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论文盲评和预答辩,通过者参加论文答辩,并建议缓授学位,符合要求的论文发表表后再推荐到学校授予学位。
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学院院长(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院(公章) 日期: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学科介绍
一、学科概况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学科创建于1906年设立的山东高等农林学堂,迄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在林业科研和人才培养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林学专业涵盖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森林培育博士点、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态学一级硕士点、森林培育硕士点、林木遗传育种硕士点、森林经理硕士点和国家林业局山东泰山森林定位研究站、森林培育山东省重点学科。
本专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其中有14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获硕士学位。另外聘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寒旱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知名专家教授为兼职教授6人,遴选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4人。
森林培育学和林木遗传育种学是本专业的优势学科。经过老一代林学家梁玉堂教授、龙庄如教授、许慕农教授、庞金萱教授等人的建设和完善,特别是近10年来在学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办学优势,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良好声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和新品种认定20余个。近年来,本专业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林学专业本科生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拓宽基础平台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1988年进行了实验室管理改革,将原来以教研室为单元的实验室调整到以系为单位的实验室,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1998年和1999年,结合学校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林学专业的特点,创立了2+2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与课程教学实习和综合专业教学实习相结合。2000年,进一步加强了对本科生教育的力度,从3年级开始实行指导教师制,做到每一个学生升入3年级以后都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制定科研方向,指导完成专业调查和科研工作,林学专业成为我校第一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试点专业,本科生毕业一次性考研率50%以上,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95%以上。
二、师资队伍规划
姓 名 | 学位 | 技术职务 | 研究方向 |
---|---|---|---|
邢世岩 | 博士 | 教授,博导 | 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 |
王华田 | 博士 | 教授,博导 | 森林培育学、经济林栽培学 |
曹帮华 | 博士 | 教授,博导 | 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学 |
鲁法典 | 博士 | 教授,博导 | 森林经理、林业经济管理 |
李传荣 | 博士 | 教授,博导 | 生态学 |
白世红 | 硕士 | 教授 | 生物统计 |
杨克强 | 博士、硕导 | 副教授 | 林木遗传育种学、林木生物技术 |
马风云 | 博士、硕导 | 副教授 | 生态学 |
李际红 | 博士、硕导 | 副教授 | 林木遗传育种学、林木生物技术 |
路则光 | 博士 | 副教授、硕导 | 家居设计与制造、装饰木制品、建筑用农作物秸秆纤维保温材料 |
孙居文 | 本科 | 副教授 | 树木学 |
李建华 | 博士 | 副教授、硕导 | 森林经理学、测树学 |
时鑫 | 本科 | 副教授 | 森林培育学 |
王延平 | 博士 | 副教授、硕导 | 植物学、生态学 |
李永峰 | 博士、硕导 | 副教授 | 木材保护与改性、新型木质纳米复合材料 |
桑亚林 | 博士 | 讲师 | 林木分子生物学 |
席恩华 | 博士 | 讲师 | 木材解剖学 |
董晓英 | 硕士 | 讲师 | 家具与室内设计、木材保护与改性 |
三、已形成的研究方向
1. 人工林培育与植被重建
本方向长期以来注重分析造林地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发育生物学、生态生理学特性的关系,开展了造林树种选择、人工林群体结构和混交林种间关系的研究和困难造林地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揭示了植被自然恢复规律和人工重建机理。本方向是林学学科传统的研究领域,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在老一代林学家梁玉堂、龙庄如教授的带领下,经过近20年的科研积累和一批具有高学历年轻教授的科研探索与实践,在人工林定向培育理论与技术、困难造林地植被重建两个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处于国内研究的领先水平,形成了北方农区林业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十五”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博士后基金、山东省重点科技攻关、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项目等70余个科学研究项目,在研经费1000余万元。“刺槐建筑与矿柱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2. 林木遗传育种与良种壮苗繁育技术
本方向经过近30年来的科学研究积累,形成了以林木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苗木繁育理论与技术、林木良种开发与推广三大模块为主体的产学研体系。运用树种改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收集了国内外杨树、银杏、刺槐等树种种质资源350余份,建立了固定的种质资源基因库;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生物技术手段,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创造和选育了一批新种质,经过区域化试验,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研究了主要树种种子后熟生理和苗木活力,建立了主要木本植物微体快速繁殖、全光自动喷雾扦插育苗技术体系,实现了林木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采用多种途径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良种推广和技术辐射面积多达20余个省区,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攻关项目和重点项目20余项,累计经费760余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进步二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3. 经济林栽培理论与技术
以华北地区主要经济树种为研究对象,以经济林丰产、优质、高效栽培为研究目标,深入研究了主要经济树种的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揭示了集约栽培条件下经济林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增长进程和质量形成机制,掌握了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林地环境调控、土壤培肥、节水灌溉和树体管理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华北农区林业发展和经济林开发技术模式。“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攻关项目和重点项目20余项,累计经费5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4. 人工林经营理论与技术
50年代以来,我国营造了大量的人工林,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随着这些人工林的生长演替,健康科学的经营问题日趋重要。本方向以区域内人工生态公益林和用材林为对象,探索健康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通过对现有人工林健康状况评价,研究适宜的林分结构、科学的抚育经营措施、可行的更新方式;同时考虑各种经营风险因素,研究风险状态下适应性经营决策技术,指导人工林经营生产实践。拥有林学博士后流动站,森林培育博士点,林学一级硕士授予点,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硕士学位授予点。“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攻关项目和重点项目18项,累计经费43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5. 生态学方向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调节和控制全球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强化森林生态学方向的建设与发展是林学专业今后建设的重点。本方向重点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生态脆弱区域的演替规律与生态重建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拥有生态学一级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山东省科技厅等部门攻关项目和重点项目20项,累计经费5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6. 木材科学与工程方向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属工学学科,其服务的木材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学科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主要骨干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层次人才1人,是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6篇,授权和公开国家专利20余项,主编和参编专著2部(章),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10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3项。基于山东省庞大的木材工业产能和迫切的科技需求,山东省林业厅成立了山东省木材科学研究所,挂靠在本学科,暂设木材解剖研究室、木材保护与改性研究室、家具设计与工程研究室、人才培养培训和技术服务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蚕学学科介绍
一、学科沿革
山东农业大学蚕学专业最早创建于1906年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蚕科,是当时仅有的三个专业之一,1927年停办。1960年,山东农学院设立蚕桑专业,当年招生30人,1962年专业停办。1971年,山东农学院园林系招收第一届二年制工农兵学员,专业名称为林果专业,专业课程含林、果、蚕、菜。1972年,园林系恢复蚕桑专业招生,学制为二年半。1973年,蚕桑学制改为三年。1976年改办蚕桑进修班,学制一年,学员大多为调干生。1977年恢复高考后,于山东农学院园林系设立蚕桑专业,学制为四年制本科。1979年,园林系分为林学系和园艺系,在林学系内设蚕桑专业,1993年林学系调整为林学院,蚕桑专业改名为蚕学系。1996年蚕学系获“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01年蚕学专业2名教师遴选为其他高校和本校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6年和2002年蚕学专业两次被列为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被列为山东农业大学特色专业。2008年蚕学专业评为山东省省级本科教学团队,2009年家蚕病理学评为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同年本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二、学科现状
1、学术队伍和在校生
本学科现有专业教师、科研人员1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人,教师中具博士学位者9人。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聘请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13人,其中院士1人。现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科学家1人。目前在校博士生8人,硕士生19人,本科生120人。
2、教学科研条件
本学科现有5个研究型实验室,即蚕桑病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家蚕生理生化研究室、发育遗传学研究室、应用微生物研究室、家蚕遗传育种研究室,学生实验室4个。与本校动科院共建山东省动物科学重点实验室及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实验室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与本校林学等学科共建山东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1个,拥有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在新校区建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基地一处,其中桑园20亩(包括喷灌桑园,桑品种园等),2400平方米实习与科研楼一栋。3、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
本学科注重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多次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实践教学先进集体,是教育部实践教学改革试点单位,2012年成为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点。先后有12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省、校奖励,其中本专业作为重要试点单位完成的“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建专业30多年来,共培养博士生21人,硕士生101人,农业推广硕士26人,本科生1300多人,本、专科函授生1000多人,为蚕桑生产部门培养技术人员1800多人。目前本学科是全国同类专业中招收本科生最多的专业点之一,近几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50%左右。4、科研工作
(1)主要研究方向及水平、地位
① 家蚕病理与蚕病防治:主要研究家蚕病原生物学、蚕病发生与流行规律、蚕病综合防治技术、蚕病消毒药物和治疗药物、消毒药物的消毒机理、治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等。② 家蚕生理生化与养蚕新技术:主要开展利用线性规划等方法设计低成本家蚕人工饲料新配方的研究、家蚕颗粒人工饲料与养蚕技术研究、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生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家蚕营养生理及蚕用叶面添食饲料的研究、家蚕内分泌及其应用研究等。
③ 家蚕遗传育种与桑树生物技术育种:主要开展人工饲料育蚕品种和广食性蚕品种的培育、茧丝质性状的遗传模式研究、家蚕抗氟性的遗传研究与抗氟性蚕品种选育、限性蚕品种培育、春用和夏秋用蚕品种选育;桑树萎缩病病原及病树蛋白质组学研究、转基因桑树、高产抗病耐剪伐桑树新品种选育等。
④ 蚕、果蝇分子生物学及家蚕生物反应器:主要开展家蚕食性与obp基因表达的关系研究、蚕蛾溶茧酶的分离纯化及基因克隆研究、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模式和广食性基因定位研究、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重组BmNPV病毒食下感染方法的研究;蚕、果蝇生物发育相关功能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神经发育调控基因研究以及生物进化机理研究等。
⑤ 蚕桑生物技术与综合利用:主要开展以桑、蚕为原料研制治疗糖尿病和降血脂药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其对人体的生理效应的研究、桑树内生菌及其开发利用、拮抗菌与生物农药研究等。
⑥ 优质高产高效蚕业综合技术研究:主要开展蚕业集约化经营模式与蚕业产业化研究、桑园草本式栽培、条桑收获等速生丰产省力化栽桑技术研究、小蚕共育标准化、小蚕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技术研究、大蚕大棚全年条桑育技术研究、熟蚕方格蔟自动上蔟配套技术研究、蚕桑复合经营提高综合效益的研究等。
⑦ 丝茧学与蚕丝化学:主要开展蚕茧干燥工艺及其对茧丝质的影响、提高茧丝净度、解舒率等茧质性状的研究、蚕丝化学与蚕丝新用途研究等。
在以上研究方向中,家蚕生理生化与人工饲料养蚕、家蚕与果蝇神经发育分子生物学、家蚕遗传育种、高产优质高效蚕桑综合技术、蚕桑新用途开发、生防微生物及活性物质、桑树内生菌等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有些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近5年科研项目
近5年本学科共承担各类研究课题30多项,科研经费1400多万元。(3)2000年以来科研成果
2000年以来共取得研究成果11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 家蚕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
- 山东省家蚕真菌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
- 家蚕微孢子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
- 家蚕新品种泰丰.晓晖的育成与推广.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
- 高产优质高效蚕业综合技术研究与开发.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
- 家蚕膨化颗粒饲料与多效添食剂的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
- 春用家蚕新品种973.974的育成与推广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
- 家蚕品种选育.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
- 家蚕颗粒人工饲料.国家发明专利
- 治疗糖尿病组合物.国家发明专利
- 一种桑叶提取物及其用途.国家发明专利
- 步甲人工饲料.国家发明专利
- 以桑籽粉为有效成分的调节血糖保健食品.国家发明专利
- 一种桑叶多糖降血糖活性组分的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一种链霉菌抗菌产物的提取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一种吸水链霉菌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一种链霉菌发酵生产抗真菌物质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4)近5年发表论著情况
近5年本学科教师和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70多篇,《SCI》收录25篇。参编专著6部。三、今后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
1、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学术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建设为基础,以改造学科内涵、调整研究方向和提高科研水平为重点,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争取在1-2年内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改造学科内涵
加强与经济资源昆虫、微生物、生物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专业口径。逐步发展成为以蚕桑为特色和优势,以经济资源昆虫、微生物资源等为重要研究方向的新型学科。3、科学研究
调整和深化现有的研究方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突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蚕桑学科,加强以特定生物资源(蚕及其他资源昆虫、资源微生物等)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向的研究:
(1)(1)现代蚕业技术体系的研究:针对当前栽桑养蚕技术相对落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丰产速度慢,收效迟缓;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养蚕积极性不高的现状。以速生丰产和省力化为重点,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对适于经济发达蚕区的栽桑养蚕配套技术开展研究,重点研究、创立“杂交桑高密度草本式栽培、全年条桑收获、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大蚕大棚省力化条桑育、熟蚕方格蔟简易自动上蔟、养蚕大棚蚕菜结合复合经营”等配套技术。
(2)蚕桑丝新用途开发
(3)蚕桑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4)蚕、果蝇分子生物学和家蚕生物反应器
(5)微生物资源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
4、学术队伍建设
加快现有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积极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使本学科学术队伍总人数达到13-14人,博士生导师7人以上,45岁以下教师出国深造1-2人。聘任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本学科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或研究生导师。5、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向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方向拓展,教育质量达到国内同专业先进水平,增加对外省招生数量,每年招收本科生50-60人。加强和扩大研究生教育,每年招收硕士生10-15人,博士生3-4人。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学科介绍
一、学科概况
山东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创办于1985年,是山东省最早的园林专业。经过几代人连续努力,该专业教学条件完善,师资队伍精干,教学水平较高,社会声誉很好,长期保持着招生、就业的好势头,总体实力和办学水平处于全国省属院校同类专业的先进行列。目前为一本专业,招生范围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招生规模120-150人/年。2003年获得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确定为山东农业大学首批特色专业;2006年被批准为山东省唯一的省级园林重点学科;2010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依托“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省级重点学科”、“风景园林省级工程中心”、城乡风景园林研究院、花卉研究所,以及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2个硕士点,具备园林植物栽培和应用、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等领域的校内外实习基地8处,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充分保障。
园林专业综合性强,涉及植物、艺术、建筑、工程等学科门类。经过几代园林人的不懈努力,在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栽培生理、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工程等方面已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初步探索出了一套特色专业建设思路,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社会好评。近5年来,4人次获国际级大学生竞赛奖,6人次获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奖,21人次在省部级科技作品和设计大赛中获奖。
二、师资队伍
目前,园林专业共有教师27人,包括美术类教师5人,园林植物类教师11人,园林规划设计及施工类10人。其中,教授2人、博导1人、副教授13人、讲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硕士学位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2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下,师资队伍年富力强,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姓名 | 技术职务 | 学位 | 研究方向 |
---|---|---|---|
赵兰勇 | 教授,博导 | 硕士 | 花卉学,种苗学,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栽培生理 |
臧德奎 | 教授,硕导 | 博士 | 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园林植物造景 |
郭先锋 | 教授,硕导 | 博士 | 花卉学、园林植物种植资源 |
于晓艳 | 副教授、硕导 | 博士 | 花卉学,盆景,植物种质资源 |
樊金会 | 副教授,硕导 | 博士 | 分子生物学,园林树木学 |
于东明 | 副教授,硕导 | 博士 | 园林工程学,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
丰 震 | 教授,硕导 | 硕士 |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
王洪涛 | 教授,硕导 | 硕士 | 园林规划设计,景观生态规划 |
陈东田 | 副教授,硕导 | 硕士 | 风景区规划设计 |
赵春仙 | 副教授 | 硕士 | 园林规划设计 |
邢黎峰 | 副教授,硕导 | 硕士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贾 宁 | 副教授 | 硕士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李承水 | 副教授 | 学士 | 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 |
李存华 | 副教授、硕导 | 学士 | 园林花卉学 |
王 茜 | 副教授 | 学士 | 绘画艺术 |
马 燕 | 副教授 | 博士 | 分子生物学,插花,植物造景 |
马 琳 | 讲 师 | 博士 | 城市规划,设计初步 |
国 静 | 副教授 | 博士 | 分子生物学,园林植物学 |
王延玲 | 讲 师 | 博士 | 园林树木学 |
张俊霞 | 讲 师 | 硕士 | 城市规划,设计初步 |
高 慧 | 讲 师 | 硕士 | 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城市规划 |
刘 兵 | 讲 师 | 硕士 | 园林规划设计,中外园林史 |
姚仲晓 | 讲 师 | 学士 | 园林工程学 |
张馨文 | 讲 师 | 学士 | 绘画艺术,园林设计 |
牛兰永 | 讲 师 | 硕士 | 绘画艺术,构成表现技法 |
于 斌 | 讲 师 | 学士 | 绘画艺术,园林设计 |
乔姝函 | 讲 师 | 硕士 | 园林设计,绘画艺术 |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栽培生理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主要涉及观赏树木、花卉的种质资源收集、品种分类、新品种选育等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园林植物栽培主要涉及花卉、观赏树木及草坪植物的繁殖及栽培理论与技术,以及抗性生理、花卉采后生理、花期调控等方面,涉及面广、研究内容多、创新能力强、极易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能及时为生产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近年来,已经在玫瑰、桂花、芍药、牡丹、海棠、紫薇等观赏植物的品种资源收集和分类方面做出很大成绩。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项、山东省三〇工程、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18部专著(译著),出版教材10部。2. 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工程
园林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包括区域生态设计、旅游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及旅游区规划、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和设计、城市街道广场绿地景观设计、城市居住区和楼盘绿地设计、企事业单位绿地设计,以及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的规划和设计。近年来已完成多个重大规划设计项目。在旅游区规划、湿地公园规划、生态恢复规划和农业观光园规划方面做出了许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规划设计实践探索。园林工程主要研究园林建设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以及工程财务管理技术。在建设工程技术方面,重点包括地形改造的土方工程、掇山置石工程、水景工程、园林给水排水工程、道路广场设计施工、种植工程等。近年来对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践探索,对污水的生态净化措施、泰山石材的置石技术进行了研究。先后承担山东省内外竞标项目和委托项目150余项,承担国家建设部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13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介绍
一、学科概况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起步于1989年,1990年经山东省教委批准创建了水土保持专业,1991年开始招收水土保持专科,199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招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2000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同时,于2004年开始与森林培育学科合作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是多学科结合的交叉性学科,与生态环境安全和国土资源保护密切相关,对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复合农林业的发展服务。该学科学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1、学科具有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结合、国家对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剧增的特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专业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三个环境生态类专业之一,我国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是头号生态环境问题”,以防治水土流失为核心的“水土保持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党和政府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目标,与水土保持工作有关的机构不断增加,水土保持人才需求大量增加。2、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和融合性、鲜明的广基础和宽口径性、突出的生物学和工程学结合性的特色
水土保持学科是(植物)生物学科、(水利)工程学科、(生态)环境学科、(地理)信息学科相交叉的综合型较强学科,具有鲜明的宽口径与广基础性,符合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为人才就业提供了保证;我校已经设有相关的专业与学科,很容易与本学科形成交叉、融合优势,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同时具有突出的生物学与工程学相融合的专业特色,符合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对生态学与工程学知识与技能兼容人才的需求。3、学科具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本学科是我国华东地区和淮河流域唯一一个具有培养水土保持专业高等人才的学科。学科已形成本科、硕士两个层次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至2009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33人,本科生520余人;历届本科生考研率在55%以上,位居全国同类学科的领先水平;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本学科于2004年和2005年成功申请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资质证书》和《水土保持监测国家乙级资格证书》。国家新兴的开发建设(城镇建设)水土保持已经纳入本专业的科研和教学之中。4、学科具有学历高、年青化、活力强、潜力大的师资队伍优势
水土保持学科现有教师8人,博士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45岁以下且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75%以上;教授占25%,副教授63%,讲师12%。高学历和年轻化的师资队伍,在教学、科研和开发方面充满活力,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方面有极大地潜力。同时,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宽广、涉及(水土保持学、林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宽口径、广基础、高水平、强素质的水土保持人才培养搭建了坚实的平台。5、学科具有紧密结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需求设立科学研究方向的特色
目前本学科已经形成了已形成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流域治理与信息技术、流域水文与水资源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都是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领域。6、丰厚的研究成果
本学科紧密结合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开展研究,现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部、水利部、省科技厅、中国博士后基金、校博士基金、市科技局及横向研究课题项目20余项,总经费380余万元。已形成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流域治理与信息技术、流域水文与水资源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10余年来,该专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在《PLANT SOIL ENVIRON.》、《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水土保持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水利学报》、《山地学报》、《植物生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等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教材6部。在北方土石山区的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库区水源林和旱地水保林的水文与生态生理特性、旱地水文水资源循环规律与集蓄利用以及黄河故道沙地治理等领域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7、优越的设施条件建设
通过本科、硕士点建设及校级重点学科投资,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的重点实验室。本学科设有水土保持林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实验室和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所;具有莱芜市栖龙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泰安黄前流域、淄博市淄川区峨庄流域、肥城市潮泉镇、泰安下港乡马蹄峪小流域等实习与科研基地。为学科科研、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学科师资队伍现状
通过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中青年学者、资助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措施,本学科已初步形成一支由博士后和博士为主要成员组成的年轻化、高学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科梯队群体。师资基本概况见下表:姓 名 | 性别 | 学位 | 技术职务 | 研究方向 |
---|---|---|---|---|
张光灿 | 男 | 博士 | 教授,博导 | 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 |
杨吉华 | 男 | 大学 | 教授,硕导 | 流域治理与资源开发 |
刘 霞 | 女 | 博士 | 教授,博导 | 生态修复与信息技术 |
张永涛 | 男 | 博士 | 副教授,硕导 | 森林水文生态功能与评价 |
李红丽 | 女 | 博士 | 副教授,硕导 | 风沙区治理与生态修复 |
高 鹏 | 男 | 博士 | 副教授,硕导 | 复合农林生态与工程设计 |
董 智 | 男 | 博士 | 副教授,硕导 | 风沙区治理与生态修复 |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
本研究方向针对北方石质山地的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问题,在调查分析水土流失特征、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了森林植被水土保持与涵养水源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水土保持林体系建设与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研究。揭示了北方石质山地小流域森林植被与水量、水质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以结构稳定和功能高效为目标,提出了北方石质山地小流域水土保持林体系建设的优化配置模式。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国家自然基金、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山东省科技攻关专题、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专题、山东省中青年优秀科学家奖励基金、山东省林业厅与水利厅小流域植被重建生态修复研究专题等10余个科学研究项目。本方向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森林植被水分生理生态规律与机制、石质山区和矿山废弃地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理论与技术两个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处于国内研究的先进水平,在北方石质山区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2、流域治理与信息技术
本研究方向针对北方土石山区的水土流失和黄河下游土地的荒漠化问题,在广泛进行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水土保持理论与信息技术,开展了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规律、综合防治技术和土地整治与合理利用技术的研究。揭示了土壤侵蚀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以生物、农艺措施为主的土壤侵蚀防治与土地整治技术,构建了以“3S”技术为平台的小流域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与水土保持信息系统。本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水利部、博士后基金、省重点科技攻关、山东省林业厅、重点项目10余项。本方向将传统的水土保持研究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经过10多年的科研积累和潜心研究,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土壤侵蚀发生规律与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北方土石山区的水土保持研究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3、流域水文与水资源
本方向针对北方土石山区典型区域的鲁中南地区和黄河下游平原区的水资源短缺与高效利用问题,以提高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开展了流域水文水循环过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揭示了小流域降雨地表产流特征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小流域雨水集蓄储存与高效利用、小流域生态环境用水量调控和农业节水集成技术;建立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流域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模式与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水高效可持续农林业发展模式与示范工程。本方向先后主持和合作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节水农业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农田生态系统水循环与节水技术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果园渗灌补水效应与节水增产机理”水利部和山东省政府项目“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对水环境调控机制研究”、“石质山区植被恢复的水分环境容量研究”、“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区域配置及生态环境用水量研究”等课题项目。对促进山东乃至我国整个北方旱区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复合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介绍
一、学科概况
山东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于2006年,历经原科技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建设,于2011年7月调整至林学院管理。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属工学学科,其服务的木材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掌握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利用等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林业、木材工业、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木材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可在人造板、家具设计与制造业、室内装饰工程领域的大型公司、海关、质检局、环保局、林业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木材鉴定与检验、低碳木质材料精深加工、绿色人造板生产、家具及装饰木制品设计与制造、环保胶粘剂研发、木材工业装备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学科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主要骨干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层次人才1人,是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在《Holzforschung》、《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Bioresources》、《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Wood Research》、《复合材料学报》、《林业科学》、《家具》、《家具与室内装饰》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1篇,授权和公开国家专利20余项,主编和参编专著2部(章),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10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3项。
基于山东省庞大的木材工业产能和迫切的科技需求,山东省林业厅成立了山东省木材科学研究所,挂靠在本学科,暂设木材解剖研究室、木材保护与改性研究室、家具设计与工程研究室、人才培养培训和技术服务部。
二、师资队伍规划
本学科现有的优秀青年教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形成了一支年轻化、高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学校将逐步引进木材工业装备、人造板生产工艺方向的优秀博士,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使本学科师资队伍总人数达到6-10人。姓名 | 技术职务 | 学位 | 研究方向 |
---|---|---|---|
路则光 | 教授,硕导 | 博士 | 家具设计与工程,装饰木制品,建筑用农作物秸秆纤维保温材料 |
李永峰 | 教授,硕导 | 博士 | 木材保护与改性,新型木质纳米复合材料 |
席恩华 | 副教授 | 博士 | 木材解剖 |
董晓英 | 副教授 | 硕士 | 家具与室内设计,木材保护与改性 |
三、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
1.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培养木材产业的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加强产学研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学科建设,力争在3-5年内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省级科研平台。2.科学研究
瞄准木材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国际前沿,利用纳米技术开拓木材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开展以木质材料精深加工为根本、生物质材料综合利用为目标的高新技术研究;结合山东省家具、木门、地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等企业的技术需求,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研究。(1)木材细胞结构及其材性研究
研究木材的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发育规律,探讨木材细胞壁的壁层结构及其化学成分,剖析其与力学性质的关系,揭示木材的物理性能,为解决造纸生产中纸浆纤维表面起毛现象、干燥过程中水分移动问题和防腐处理中防腐剂的渗透难题等提供科学依据。(2)木材-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基于木材天然的双重复杂毛细管系统结构,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与合成构建木材-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的新模式,并利用有机体与无机体在木材的“微/纳容器”内原位杂化复合制备新型木材-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基于构建的功能性单体体系,通过控制有机体与无机体的均匀杂化和界面复合,协同优化赋予木材高强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耐久性,以克服传统有机聚合物改性木材的脆性高、热稳定性差和无机(纳米)化合物难以有效改性木材力学性能的缺点,并为构建具有特殊的超疏水、光、电、磁、热响应等功能与智能特性的新型木质复合材料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于木材尤其低质木材在家居、建筑、交通及军用器械等领域的高附加值利用具有积极的探索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3)仿生超疏水木材保护涂层
受荷叶表面的超疏水特性、变色龙伪装特性等自然界生物独特现象的启发,利用纳米技术在木质材料表面仿生构造超疏水纳米保护涂层,或构建刺激/响应型的具有自清洁、自修复、自加热、抗菌、隐身、电磁响应、光热响应等对光、电、磁、温、湿、压等敏感的智能保护涂层,可望从根本上解决木材天然的吸水膨胀、受潮腐蚀等固有缺陷,并赋予木材独特的智能特性,从而大幅拓宽木材的应用范围,实现(低质)木材的高附加值利用。(4)纳米晶体纤维素与壳聚糖的综合利用
从木材等生物质材料中提取纳米晶体纤维素、壳聚糖等世界上含量最丰富的天然聚合物,利用层层自组装等技术将其复合体制备成高强、透明纳米复合材料膜,应用在食品包装、生物医学等领域,可实现生物质材料的高附加值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5)基于纳米技术改性的环保型木材用水性涂料/胶粘剂研究
利用零维、一维、二维纳米无机体、有机体改性木制品用水性涂料和胶粘剂,改善涂料/胶粘剂应用的环保性,提高涂料的附着力、耐磨性、硬度及胶粘剂的胶合强度等,对于水性涂料/胶粘剂的拓宽应用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6)家具用环保水性涂料涂饰技术研究
木家具用水性涂料具有环保、节能、施工安全和延展性好等优点,但推广过程中存在涂层干燥速度慢、漆膜质量受施工环境影响显著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涂饰工艺技术作深入研究。(7)智能化家具新产品开发
采用信息化、自动化高新技术开发体现科技性、人性化、智能化的民用家具和办公家具新产品。(8)绿色装饰木制品及其工厂化施工模式研究
研发室内装饰木制品的种类、结构、工厂化制造工艺,实现“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的施工模式。(9)建筑用农作物秸秆纤维保温材料研究
针对建筑用农作物秸秆纤维综合利用问题,与建筑材料、土木工程、建筑装饰等学科师资合作,深入开展秸秆纤维新产品的研发,为产业化奠定基础。3、人才培养
拓宽本科教育的专业口径,向家具设计与工程、生物质复合材料方向拓展,教育质量达到国内同专业先进水平,每年招收本科生达到60人。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力争早日实现学科硕士点的独立招生,每年拟招收硕士生3-4人。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风景园林学科概况
风景园林学科概况一、学科简介
山东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是国家一级学科,本学科设立于2011年,是一个年轻而又有活力的新学科。现有风景园林学硕士和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两个学位授权点。本学科有园林与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风景园林工程、数字景观及其技术、园林植物等研究方向。学科目前拥有一支成果丰硕、年富力强的学科团队。近今年连续在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奖多次。依托风景园林学科,建有城乡风景园林技术创新中心省级科研平台,为教学和科研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二、师资队伍
目前,风景园林学科共有导师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硕士学位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2人。年龄均在45岁以下,师资队伍年富力强,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
规划设计方向
规划设计方现有导师8人。
姓名 | 技术职务 | 学位 | 研究方向 |
王洪涛 | 教授,硕导 | 硕士 |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
逯海勇 | 教授,硕导 | 硕士 | 建筑设计及理论,乡土建筑保护 |
于东明 | 副教授,硕导 | 博士 |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
陈东田 | 副教授,硕导 | 硕士 |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
赵春仙 | 副教授,硕导 | 硕士 |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技术 |
马 琳 | 讲师,硕导(专硕) | 博士 | 数字景观及其技术 |
赵 武 | 副教授,硕导 | 硕士 | 建筑设计与理论,景观建筑设计 |
刘 兵 | 副教授,硕导 | 博士 | 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 |
植物方向现有导师12人。
姓名 | 技术职务 | 学位 | 研究方向 |
赵兰勇 | 教授,博导 | 硕士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栽培生理 |
臧德奎 | 教授,博导 | 博士 | 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
郭先锋 | 教授,硕导 | 博士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 |
丰 震 | 教授,硕导 | 硕士 |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
徐宗大 | 副教授,硕导 | 博士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
于晓艳 | 副教授,硕导 | 博士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
樊金会 | 副教授,硕导 | 博士 | 分子生物学 |
李存华 | 副教授、硕导 | 学士 | 园林花卉学 |
马 燕 | 副教授,硕导 | 博士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
国 静 | 副教授,硕导 | 博士 | 分子生物学,园林植物学 |
王延玲 | 副教授,硕导 | 博士 | 园林树木学 |
亓 帅 | 讲师,硕导(专硕) | 博士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